乌拉盖信息港管理区一共有多少万亩草场

乌拉盖管理区贺斯格乌拉牧场:“便民服务”到农家&|&发布日期:&|&nbsp浏览()人次&|&&|&&]康海军  &原来到区里办事情,来回要好几天,又费时间又费钱,现在便民服务大厅建到了家门口,而且提供一站式服务,即方便又快捷,政府真是想到了农牧民的心坎上!&贺斯格乌拉牧场牧户德福高兴地说。
  乌拉盖管理区贺斯格乌拉牧场,自日正式启动便民服务大厅以来,现已受理答复有关法律法规、惠农惠牧政策、合作医疗等咨询600余人次,受理服务事项回执书存根480个,为154人办理了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发放大厅服务指南和流程图各400余份,接待来访群众520人,处理各类群众意见7条,切实将便民服务送到了农牧民家门口。
  (稿件来源:内蒙古自治区锡盟乌拉盖广播电视台)(编辑:孙燕)[字号:
]前一则: 后一则:内蒙古垦区乌拉盖管理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进展顺利
内蒙古垦区乌拉盖管理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进展顺利
文章来源:内蒙古农垦 
作者:乌拉盖
&&& 2009年乌拉盖管理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总投资358万元,其中财政投资291万元,自筹资金67万元,主要建设任务为:划区轮牧面积3万亩,标准化棚圈700平方米,旱作人工种草1500亩,灌溉人工种草800亩,配套指针式喷灌和小型卷盘式喷灌,新打、修复机电井15眼,良种牛引进60头,购置青贮收获机械1台,技术培训150人次,科技推广1项。&&&& 截止目前,现已完成投资280万元,完成总投资额的78%。共完成划区轮牧实施面积3万亩,标准化棚圈700平方米,旱作人工种草1500亩,灌溉人工种草800亩,安装指针式喷灌一套和小型卷盘式喷灌5套,新打、修复机电井15眼,购置大型青贮收获机械1台,完成建设项目户40余户。
&&& 乌拉盖管理区2009年暖季草畜平衡检查工作结束。此次检查从7月16日至30日,历时15天。共检查牧户1262户(走场或转移牲畜户156户,占总户数的12%、出栏为214户,占总户数的17%),涉及牲畜共计651281只(清点牲畜为513492只、走场或转移的牲畜103774只、出栏牲畜34015只)。其中超载户为340户,占总户数的27%,共超载牲畜41805只。&&&&&&&&&&
&&& 乌拉盖管理区建设牧民创业一条街,实现89户农牧民转移。此工程开展以来共转移农牧民89户,计233人,转移草场面积38472亩。目前,已符合条件的农牧民正在办理牧区人口转移进城从事二、三产业申请审核档案等相关手续。
&&& 该工程总投资1526.22万元、总建筑面积15291.22&O、设计为二层(局部三层)103户(其中11户为回迁户、其余的均为转移进城农牧民)、每户平均面积为120O。建房款个人自筹每平米800元、其余部分管理区补贴(水、电、暖也由管理区配套安装)。工程于6月25日开工建设,现已完成一层主体、二层正在砌筑,预计于10月份竣工。& 
&&& 乌拉盖管理区管道输水走出农牧业发展新路子 2009年实施的划区轮牧项目中,乌拉盖为地势较平整的2户项目户共1.3万亩草场安装了管道输水。管道输水主要是通过在草场水源井旁距地面2米高架起一个5吨水罐,通过柴油发电机组和浅水泵将水抽入罐中,再以水罐为中心,呈放射状通过地埋管道向周边各放牧小区输水,管道与水罐接口处安装控制阀控制输水小区和水量。&&& 管道输水使用时间长,不受自然条件限制,解决了划区轮牧送水难的问题,不仅节省了人力物力,方便了牲畜饮水,还提高了草场利用率,更有力地保护草场。
&&& 乌拉盖管理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运转顺利 管理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于2008年9月正式启动,目前共筹集资金42.3万元,其中城镇居民自筹15万元、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补助资金27.3万元。截至2009年7月底为城镇居民保销医疗费13.5万元,累计报销医疗费45人次。
责任编辑:袁燕梅
()()()()()()()()你好,欢迎来到钱塘在线
为天边草原撑起绿色未来 ――乌拉盖管理区生态建设纪实
时间: 01:41&&&来源:锡林郭勒日报&&&责任编辑:钱逊
钱塘在线核心提示:记者刘博 在去年的乌拉盖河徒步溯源活动上,来自辽宁省的“驴友”王志永已是第三次参加该活动,再次来到乌拉盖草原,他和同伴们感慨道:“今年的芍药花比往年开的还要盛。” 在乌拉盖管理区,环境的改善是可以看到的。芍药花、金莲花等珍贵药用植物成了生态
记者刘博在去年的乌拉盖河徒步溯源活动上,来自辽宁省的“驴友”王志永已是第三次参加该活动,再次来到乌拉盖草原,他和同伴们感慨道:“今年的芍药花比往年开的还要盛。”在乌拉盖管理区,环境的改善是可以看到的。芍药花、金莲花等珍贵药用植物成了生态建设的重点保护对象,从“退耕还草”到“退耕还花”,管理区相关部门制定了方案,针对草原上越来越少的植物,采取“抢救式”的保护,鼓励重点保护区域人畜撤出,确定芍药花保护面积6525亩、黄花3695亩、山丹花305亩。相比起不断增多的芍药花,狼毒草逐渐减少。狼毒草蔓延是草原退化的表现,对狼毒草的防治管理区采取了很多办法,管理区农牧林业科技局局长李景良说:“2014年我们专门组织人员赴青海省‘取经’,学习防治的方法,探索出了用调整打草时间的办法根治狼毒草,效果很明显。”同时,蒙草抗旱草原生态研究院在乌拉盖成立了分院,并投入了资金和专家,建立起遏制草原退化的长效机制。去年一年,乌拉盖管理区结合实际,找准定位,在“种草养畜、以草定畜、算账养畜”的经营思想指导下,探索出“以草定畜”、“草畜平衡”的良性发展格局。在草场轻度退化的区域,以“保护优先,适度利用”为原则,实施人工种草、围栏封育、划区轮牧等工程,防止草原荒漠化,维护草原生态环境。在草原重度退化区域,加快生态移民进程,建立和完善牧场职工的转移机制。同时,划定草原保护红线,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加快推进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和工业发展方式两个转变。李景良说:“为确保牧民收入不降低,管理区将禁牧补助标准由全盟规定的每年每亩6.36元,提高到每年每亩10元,保底标准由每人每年3000元提高到每人每年6000元,草畜平衡奖励标准由每年每亩1.71元提高到每年每亩3元。”乌拉盖管理区围绕“减畜、增绿、转人、增收”的目标要求,根据草原类型多样性的特点,划分了禁牧区和草畜平衡区,共落实禁牧任务164万亩,涉及管理区一镇三场共计1101户。其中,巴音胡硕镇五个嘎查村集中连片全村禁牧,涉及牧户776户,落实草畜平衡国家项目区400万亩,涉及牧户1435户。林业方面,通过在重点区域围封,实施封山育林17万亩,完成退耕还林33000亩。同时,水系周围向外延伸500米至1000米实施退耕退牧,将湿地保护与旅游业相结合,让保护形成跨领域联动。到2017年,乌拉盖管理区80%以上的牧户将达到草畜动态平衡要求。为加快草产业发展,该管理区将重点培育牧草生产龙头企业1家、草业专业合作社8个,注册牧草商标1个、加工产品3个。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科学保护利用水资源。加快重点区域造林绿化进度,到2017年完成3550亩以上,森林覆盖率提高0.05%以上。
>>钱塘推广
>>相关文章
>>图片新闻
钱塘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注明"来源:XXX(非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②本站所载之信息仅为网民提供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本站信息接受广大网民的监督、投诉、批评。
③本站转载纯粹出于为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不原创、不存储视频,所有视频均分享自其他视频分享网站,如涉及到您的版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站将及时进行删除处理。
法律顾问:ITLAW-庄毅雄律师内蒙古日报传媒集团·正北方网 正北方网|内蒙古第一网 -- 内蒙古新闻一网打尽 -- 内蒙古第一个日点击超过1300万次的网络媒体
乌拉盖管理区避灾型畜牧业应天时得人和
&&编辑:Sky
  入冬以来,乌拉盖普降大雪,大雪影响面积达到648平方公里,影响了1505户农牧民生产生活。但相比于历年的雪灾,乌拉盖管理区避灾型畜牧业凸显威力,无一人伤亡,无一例财产损失。
  乌拉盖管理区有4350平方公里可利用,是天然的优良牧草产地。据记载,乌拉盖地区大小雪灾不断。 1969年雪灾牲畜死亡率达29%; 1977年特大雪灾中死亡牲畜9万头只,死亡率高达44%, 1991年牲畜死亡率19%, 1998牲畜死亡率6%&&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乌拉盖人渐渐摸索到一套应对雪灾的办法。他们在继承北方游牧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形成了以定居放牧、打储草越冬为主的畜牧业经营方式,如今已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避灾型畜牧业发展模式。
  减少牲畜存栏数量,是乌拉盖防灾减灾的重要手段。越冬饲草料的需求数量大,如果牲畜存栏数不降低,储备越冬饲草料就成为一件让牧民和政府都犯愁的大事。过度放牧既导致草场不断退化,也影响越冬储草量。认识到这一点,乌拉盖管理区制定了&转人、减畜、增绿、增收&的畜牧业发展目标。
  截至2012年,乌拉盖管理区牧业年度牲畜总头数为54.7万头只,比2005年减少了29.8万头只。尽管牲畜头数降低了,但农牧民收入不减, 2005年乌拉盖牧民人均收入3556元, 2012年预计达到14000元。
  牛羊改良是重要措施。 年,管理区累计投资911万元,建设1000头西门塔尔牛繁育基地,到2012年底,牛羊良改化和选育率均达到99%以上,西门塔尔改良牛占牛群总数的90%以上。牛羊良改率提高和全面的防疫措施,既增强了牲畜个体体质,提高畜牧业产值,同时,畜群自身抵御能力也不断提高。
  为了鼓励农牧民保护草原生态,乌拉盖管理区还实施了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机制,对与政府签订禁休牧及草畜平衡合同的牧户,按照禁牧草场10元/亩,草畜平衡3元/亩给予补贴。仅2011年至2012年,禁休牧补贴发放额就累计达到4489万元,惠及农牧户2310户。各项补贴资金的及时发放有效减少了牲畜存栏量,提高了牧民保护草原植被的积极性。 2012年草地生产力监测结果显示,管理区天然草场平均盖度和高度分别达到79.6%和29.4厘米,成为自治区范围内质量最好的天然草原之一。目前,禁牧区每年能提供优质青干草8200万公斤,休牧区和草畜平衡区打储草量比前几年显著提高。丰富的草料资源为管理区避灾防灾型畜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障。
  科学养殖,合理利用草原,乌拉盖冬季打储草实现灾年自给有余。近几年管理区牲畜饲养方式由自然放牧向暖季季节性轮牧、冬春半舍饲、舍饲转变。 2012年底调查结果显示,现有经营畜牧业生产的牧户人,养殖总牲畜头数28.7万头只,户均232头只,人均51头只。 40%以上的牧户根据实际将草牧场划分为打草场、夏季放牧场、秋季放牧场,利用季节性轮牧让草场得到休养生息,提高了草原生态的保护和利用率。据抽样调查显示,管理区牧户秋季打储草总量突破1亿公斤;平均过冬渡春每羊单位储备草料361公斤、精饲料22.6公斤。
  畜牧业投入力度加大,基础设施不断改善,使防灾有依托抗灾有保障。近年来,乌拉盖管理区不断争取项目资金,并扩大地方自筹资金投入,引导农牧民主动投资改扩建各种畜牧业基础设施,防灾减灾能力进一步加强。据统计,截至2012年底,共完成总投资2464万元,先后完成标准化棚圈建设面积27140平方米,储草棚达到116座,总面积18692平方米。管理区牧户平均每个羊单位拥有标准化过冬暖棚0.4平方米; 35%的牧户具备&水、草料、机、网&四配套草库伦, 95%的牧户具备配套动力和打搂草机械;草原围栏化面积达到360万亩,围栏化程度52.5%。
  乌拉盖管理区党委、管委会积极发挥政府服务的主观能动性,在道路交通、饲草料储备、清雪设备、救灾资金方面为牧户提供便利,成为牧民抗灾减灾的坚强后盾。自2003年以来,管理区先后修建了543公里通村公路,覆盖到管理区9个嘎查村和2个分场;同时储备干黄草40万公斤作为冬季应急饲草料;协调管理区农业银行、信用社简化办贷手续,优先发放抗灾救灾贷款,仅2012年冬就发放抗灾贷款3760万元,确保牧户及时采购越冬饲草料;还购置应急抗灾器械210余台,用于清除道路积雪,为牧户输送饲草料保驾护航。一系列措施,让农牧民灾前有预防,抗灾有保障。(刘志敏)
?31.6?33.5
?6.96?8.12
?69.9?86.8
| 将本文分享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乌拉盖草原旅游攻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