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12年某市民政局的败政收入是六十亿零

当前位置: >>
发布日期: 08:44:34&&来源: &&作者:&&浏览次数:0
9.申家大院
提起山西的大院,人们很自然地就会想到乔家大院、王家大院、常家大院等晋中商人遗留下来的民居建筑。尽管明代沈思孝在《晋录》中指出:“平阳、泽、潞豪商大贾天下,非数十万不称富。”但几百年来,潞商的研究一直缺乏实物载体的支撑。 在长治市郊区区委、区政府组织召开的“潞商与申家二十四院”学术研讨会上,来自省城和我市的多位资深晋商研究专家一致认为,西白兔乡中村申家二十四院的发现,填补了潞商文化研究在实物方面的空白,成为破解潞商文化的一把“金钥匙”,具有极高的保护和旅游开发价值。申氏在明初从潞城县天贡村迁入南村,明嘉靖十一年(公元1532)迁入中村定居。自始祖申十三开始,至今已繁衍到第二十一代。申十三有二子,第四世时有七子,第七世时发展为三十子,第八世时发展到五十子,成为一大家族。申家最旺盛的时期在第七、八代之间,其后至嘉庆末年(公元1814)开始衰败,从兴盛到衰败大约270年。其兴盛、衰败的家族史与潞商的发展轨迹颇为相似。潞商早期以盐铁为主,中期开始多元贸易,铁业、丝绸占主导,后期则以手工业制品为主。潞商的崛起始于盐铁、铁粮的交换。明代“开中法”的实施为潞商的发轫提供了政策上的保障,地处河南、晋中、晋南交通要冲的区位优势则加速了潞商的发迹,并很快成为一个地区性的商业集团。到明中叶,潞商已经成为国内举足轻重的商帮。而此时,晋中商人基本上还没有什么大的作为,更没有什么显赫的乔家大院。清代以后,食盐贸易逐渐被徽商垄断,丝绸生产亦日渐衰微。同一时期,晋中商人以经营汇兑业务而后发制人,成为晋商的主流,闪烁在潞商头上的光环被晋中商人取而代之。
  在中国民居中,山西民居和皖南民居齐名,一向有“北山西,南皖南”的说法。山西民居中,最富庶、最华丽的民居要数汾河一带的民居了,而汾河流域的民居,最具代表性的又数祁县和平遥、灵石等地的晋商大院了。
                          责任编辑:
      文字:【】【】【】
新闻热线:
8678999  广告热线:  8943456
在线客服:QQ:  投稿信箱:
忻州网 & &&&
在线咨询:答案:1.B;2.A;
请选择年级高一高二高三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高中政治
题型:阅读理解
新中国从1949年成立到现在,已经走过自己的60年。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建国以来,山东省县域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城市化较快的县(市、区),镇的建制已不能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山东省已有多个县(市、区)调整城市规划,不少县市的“城关镇”首当其冲,已经撤镇设办或正在酝酿当中,山东省的城市化步伐进一步加快。
表1& 年山东省城市化发展主要指标
总人口(万人)
农村人口(万人)
城镇人口(万人)
城市化水平(%)
建制镇数量(个)
表 2 山东省城市化地域差异比较(2005年)
人口比重(%)
人均比重(%)
城市化水平(%)
表 3 山东省各地区城市化水平(2005年)
城市化水平
城市化水平
材料二:从1640年到1840年,在200年中,西方已经进入了这样一个时期:“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与此相比,同一时间里的中国却景物依旧:成千上万胼手胝足、转辗沟壑的小农背负着一代一代歌讴唐虞盛世、高谈名物考据或性心理义的士人。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改革开放前后两个30年存在很大差别。在评价改革开放前后两个30年历史及其相互关系的问题上,有两种片面的观点:第一种是在肯定改革开放30年以来历史性进步的时候,有意无意地贬低甚至否定改革开放以前30年的成就和经验;第二种是在肯定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成就的时候,有意无意地淡化改革开放具有革命性的意义,甚至认为改革开放以前30年比改革开放30年好。
材料四:新中国成立以来山东省主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指标
国内生产总值
进出口总额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年底余额
材料五:建国60年,是山东各级党委政府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的60年,是教育事业取得跨越式发展、人民素质显著提高的60年。60年来,山东教育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保障,是山东社会沧桑巨变的见证者、参与者,是经济跨越发展的支撑者、推动者,在短暂的历史时空中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从教育弱省转变为教育大省,正向教育强省的目标奋力前行。
(1)根据表1和表2,简要分析山东省城市化的现状特征。
(2)从表3可以看出山东省城市化水平最高和最低的地区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分析城市化与地区经济发展的内在关系。
(3)根据材料二,中国在世界民族之林所处的被动地位,实则开始于鸦片战争前的两个多世纪。这一时期中西文明发展的本质差异是什么?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4)根据材料三,请选择上述两种观点中的一种,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论。(要求史论结合,推理严谨,表达准确。)
(5)根据材料四,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产生上述表格所示经济现象的原因。
(6)结合材料五,说明山东各级党委政府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
科目:高中政治
来源:同步题
题型:单选题
来自山东济宁的40名中小学生参加了由济宁市儿童活动中心举办的“小人大代表知识培训班”。他们中,有5人将列席旁听日开幕的济宁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中小学生代表列席旁听人代会
[&&&& ]A、是公民参与行使民主权利的有效形式B、是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的一种方式C、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D、有利于增强人大和政府决策的科学性
科目:高中政治
来源:期中题
题型:单选题
济宁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2007年在全市多家法院审理的案件中,行政案件的数量明显上升,而行政机关2007年的败诉率较2006年普遍下降。回答1-2题。1.我国民间有“屈死不告官”的训诫,但现在老百姓也告官,且民告官案件还比较多。从公民角度看,材料表明
[&&&& ]A.违法行政的现象普遍存在 B.公民的依法维权意识不断增强 C.国家依法保护公民的合法权利 D.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程度更加完备 2.行政机关败诉率降低说明
[&&&& ]①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更加规范 ②行政机关的执法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 ③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意识逐步加强 ④行政机关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科目:高中政治
济宁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2007年在全市多家法院审理的案件中,行政案件的数量明显上升,而行政机关2007年的败诉率较2006年普遍下降。回答下面试题。
19.我国民间传统中有“屈死不告官”这么一条人生训诫,人们要告“官”时一般是非常慎重的,不到万不得已不会上法庭。现在“民告官”案件的增加&,从公民角度看&& &&&(&& & &&)
&&& A.说明不依法行政的现象普遍存在&& &B.表明公民的依法维权意识不断增强
&&& C.说明国家依法保护公民的合法权利& D.表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程度已相当完备
&&&20.行政机关败诉率较高说明&&&&&&&&&&&&&&&&&&&&&&&&&&&&&&&&&&&&&&&&& &(& && &)
&&&①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亟待进一步规范& ②行政机关的执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③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意识亟待加强& ④行政机关是管理国家行政事务的机关
&&&A.①②③&&&&& & &B.②③④&&&&&&& &C.①②④&&&&&& & D.①③④中国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寓封建(注:即分封)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尤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有司之官……无肯为其民兴一日之利者,民乌得而不穷,国乌得而不弱?——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1)结合所学的知识说明材料一中“其专在下”、“其专在上”各指什么?(4分) 材料中顾炎武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2分)并予以简要评价。(2分)材料二: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政体悲惨的结束了。即悲惨的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N.佩弗《远东》(2)结合史实说明20世纪初中国是如何建立“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的”?(4分)怎样理解“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3分)材料三: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的发展是对辛亥革命的继承、扬弃和超越。中国共产党人“都是孙中山革命事业的继承者”,继承了辛亥革命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大无畏革命精神,继承了孙中山等志士仁人的革命遗志和正确策略。同时,在民主革命的理论指导、政治纲领、依靠力量、阶段目标等方面超越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和资产阶级自身弊端。——《辛亥革命爆发100周年与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历史昭示》(3)根据材料三说明,中国共产党人是怎样“继承”辛亥革命的?(2分)结合所学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中国共产党人又是如何“超越”辛亥革命的?(4分)(4)综合上述材料,你得出什么认识?(4分)-乐乐题库
&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知识点 & “中国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习题详情
192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62.5%
中国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寓封建(注:即分封)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尤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有司之官……无肯为其民兴一日之利者,民乌得而不穷,国乌得而不弱?&&&&&&&&&——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1)结合所学的知识说明材料一中“其专在下”、“其专在上”各指什么?(4分) 材料中顾炎武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2分)并予以简要评价。(2分)材料二: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政体悲惨的结束了。即悲惨的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N.佩弗《远东》(2)结合史实说明20世纪初中国是如何建立“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的”?(4分)怎样理解“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3分)材料三: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的发展是对辛亥革命的继承、扬弃和超越。中国共产党人“都是孙中山革命事业的继承者”,继承了辛亥革命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大无畏革命精神,继承了孙中山等志士仁人的革命遗志和正确策略。同时,在民主革命的理论指导、政治纲领、依靠力量、阶段目标等方面超越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和资产阶级自身弊端。——《辛亥革命爆发100周年与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历史昭示》(3)根据材料三说明,中国共产党人是怎样“继承”辛亥革命的?(2分)结合所学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中国共产党人又是如何“超越”辛亥革命的?(4分)(4)综合上述材料,你得出什么认识?(4分)地方权势过大;君主专制。(4分) 提出“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的分权思想。(2分)批判君主专制,揭露官僚腐败,具有进步性;但还不具有近代的“民权”意识。(2分)&
本题难度:较难
题型:解答题&|&来源:2013-辽宁省五校协作体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分析与解答
习题“中国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寓封建(注:即分封)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尤不足也,人人而疑之...”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1)顾炎武说:“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准确指出封建、郡县二制弊端所在。所谓“封建之失,其专在下”,便是指西周赋于封国之主权过大,最终形成指挥失灵,尾大不掉分裂之局。顾炎武所指“郡县之制,其失在上”,就是指的自宋元明以来这种中央过于集权,造成地方无力施政的状况。再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顾炎武的思想主张。(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史实:孙中山通过辛亥革命,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性质的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体现三权分立的《临时约法》。理解:这种政体在美国获得成功,但中国资产阶级没有认识到这种政体不适合中国国情。(3)注意新民主主义革命与辛亥革命的联系和不同:继承:继承了辛亥革命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大无畏革命精神,继承了孙中山等志士仁人的革命遗志和正确策略。发展: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向无产阶级民主政治转变。(4)认识类问题多是最后一个设问,其结论大多可以从前面几个设问的答案中自然引出。这种问题属于开放性问题,对学生分析、归纳和理解历史现象的能力要求较高,此外,学生的解题过程中所涉的书写、内容形式摆放的格式化等非智力因素的影响的注意也很重要。
民主与法治始终是人类追求的目标,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有利于国家统一、社会的发展。本专题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命题以选择题为主,兼有非选择题的链接综合考查。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中国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寓封建(注:即分封)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尤不足也,...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还有不懂的地方?快去向名师提问吧!
经过分析,习题“中国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寓封建(注:即分封)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尤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主要考察你对“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辛亥革命”“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与“中国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寓封建(注:即分封)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尤不足也,人人而疑之...”相似的题目:
郡县制的推行有利于巩固秦朝的统一,是因为这一制度&&&&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提高了政令施行的效率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增强了地方势力
中国古代统治者为有效应对水患和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被迫采取严格的指令性社会管理方式,并以儒家、法家等学说作为意识形态,来论证这种社会管理的合理性,以强化指令性管理。这种“指令性管理”是指&&&&分封制郡县制中央集权制三省六部制
“焚书坑儒”反映的实质问题是:秦始皇个性暴虐秦始皇视传统文化为统治障碍 秦朝统治严酷残暴君主专制扩展到思想文化领域
“中国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该知识点易错题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中国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寓封建(注:即分封)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尤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有司之官……无肯为其民兴一日之利者,民乌得而不穷,国乌得而不弱?——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1)结合所学的知识说明材料一中“其专在下”、“其专在上”各指什么?(4分) 材料中顾炎武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2分)并予以简要评价。(2分)材料二: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政体悲惨的结束了。即悲惨的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N.佩弗《远东》(2)结合史实说明20世纪初中国是如何建立“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的”?(4分)怎样理解“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3分)材料三: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的发展是对辛亥革命的继承、扬弃和超越。中国共产党人“都是孙中山革命事业的继承者”,继承了辛亥革命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大无畏革命精神,继承了孙中山等志士仁人的革命遗志和正确策略。同时,在民主革命的理论指导、政治纲领、依靠力量、阶段目标等方面超越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和资产阶级自身弊端。——《辛亥革命爆发100周年与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历史昭示》(3)根据材料三说明,中国共产党人是怎样“继承”辛亥革命的?(2分)结合所学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中国共产党人又是如何“超越”辛亥革命的?(4分)(4)综合上述材料,你得出什么认识?(4分)”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中国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寓封建(注:即分封)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尤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有司之官……无肯为其民兴一日之利者,民乌得而不穷,国乌得而不弱?——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1)结合所学的知识说明材料一中“其专在下”、“其专在上”各指什么?(4分) 材料中顾炎武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2分)并予以简要评价。(2分)材料二: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政体悲惨的结束了。即悲惨的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N.佩弗《远东》(2)结合史实说明20世纪初中国是如何建立“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的”?(4分)怎样理解“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3分)材料三: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的发展是对辛亥革命的继承、扬弃和超越。中国共产党人“都是孙中山革命事业的继承者”,继承了辛亥革命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大无畏革命精神,继承了孙中山等志士仁人的革命遗志和正确策略。同时,在民主革命的理论指导、政治纲领、依靠力量、阶段目标等方面超越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和资产阶级自身弊端。——《辛亥革命爆发100周年与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历史昭示》(3)根据材料三说明,中国共产党人是怎样“继承”辛亥革命的?(2分)结合所学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中国共产党人又是如何“超越”辛亥革命的?(4分)(4)综合上述材料,你得出什么认识?(4分)”相似的习题。请选择年级高一高二高三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山东省鱼台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题。
所谓“西藏独立”是怎样出笼的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一部分。七百多年来,中国中央政府一直对西藏地方行使着行政管辖,西藏地方从未成为一个独立国家。
  在二十世纪初的藏语词汇中还没有“独立”这个词。1888年、1903年,英国侵略者发动了两次侵略中国西藏的战争,企图把西藏纳入英国的势力范围。西藏军民奋起抵抗但遭失败。1904年,英军一度攻占了拉萨,十三世达赖喇嘛被迫出走,侵略者迫使西藏地方政府官员签订了《拉萨条约》。但由于清朝政府外务部认为《拉萨条约》有损主权,清朝驻藏大臣不予签字,条约无效。
  帝国主义靠直接军事侵略没有达到完全控制西藏的目的之后,就变换手法,开始策划把西藏从中国分裂出去的活动。日,英、俄帝国签订了《英俄同盟条约》,其中把中国在西藏的主权改称为“宗主权”。
  1911年,中国辛亥革命爆发,次年,英国利用清朝灭亡,民国初建,中国国内政局混乱之机,向中国外交部提出了否定中国对西藏主权的“五条”。在遭中国政府拒绝后,英国封闭了由印度进入西藏的一切道路。1913年,英政府又煽动西藏当局宣布独立,提出“西藏完全独立后,一切军械由英国接济”;“西藏执行开放主义,准英人自由行动”(摘自朱绣著《西藏六十年大事记》)。但英国的图谋未能得逞。
  1913年,英国政府利用篡夺了中华民国大总统职位的袁世凯迫切要求得到各国外交承认和得到国际借款的心理,迫使北京政府参加英国政府提出的中、英、藏三方会议,即“西姆拉会议”,并提出把中国藏族居住的所有地区划分为“内藏”、“外藏”,遭到全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日,中国政府代表陈贻范奉国内训示,拒绝在所谓“西姆拉条约”上签字,并且发表声明:“凡英国和西藏本日或他日所签订的条约或类似的文件,中国政府一概不能承认。”
  1942年夏,西藏地方政府在英国代表的支持下突然宣布成立“外交局”,公开进行“西藏独立”活动。因全国人民的同声谴责和国民政府的严正警告,而改变原议。1947年3月在新德里举行“泛亚洲会议”,英帝国主义幕后策划邀请西藏派代表参加,在会场上悬挂的亚洲地图和万国旗中,把西藏作为一个独立国家对待。经中国代表团提出严正抗议后,会议组织者不得不加以改正。
  1950年上半年,一批美国枪支弹药经由加尔各答运入西藏,用以对抗中国解放军进藏,同年11月1日,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公开诬蔑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本国领土西藏的行动是“侵略”。同月,美国指使他国在联合国提出干涉中国西藏的提案。由于中国政府的严正立场和一些国家的反对,这个阴谋没有得逞。(记者马振华)
下面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错误的是
袁世凯要求得到各国外交承认和得到国际借款。
袁世凯迫使北京政府参加“西姆拉会议”。
英国政府提出中国藏族居住的所有地区划分为“内藏”、“外藏”。
英国政府提出划分“内藏”、“外藏”,遭到全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下面对原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1904年英军攻占了拉萨,迫使西藏地方政府签订了《拉萨条约》。但因为清朝驻藏大臣不予签字,条约无效。
帝国主义靠直接军事侵略达不到完全控制西藏的目的,就开始变换手法策划把西藏从中国分裂出去的活动。
1911年,英国政府利用中国国内政局混乱之机,向中国外交部提出了否定中国对西藏主权的“五条”。
1942年夏,英国代表宣布西藏地方政府成立“外交局”,公开进行“西藏独立”活动。
依据原文,下面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西方一些国家和政府从历史到现在一直没有停止利用各种手段对西藏进行分裂的活动。
《拉萨条约》、“五条”、“西姆拉条约”等都是英国政府分裂西藏的丑行,分裂西藏的阴谋从来并将永远不能得逞。
中国政府在日发表声明:凡英国和西藏签订的文件,中国政府将一概不能承认。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政府多次插手中国西藏,暗中或公开支持西藏独立。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年吉林省延吉市汪清六中高一下期末考试语文卷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选文所谓“西藏独立”是怎样出笼的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一部分。七百多年来,中国中央政府一直对西藏地方行使着行政管辖,西藏地方从未成为一个独立国家。在二十世纪初的藏语词汇中还没有“独立”这个词。1888年、1903年,英国侵略者发动了两次侵略中国西藏的战争,企图把西藏纳入英国的势力范围。西藏军民奋起抵抗但遭失败。1904年,英军一度攻占了拉萨,十三世达赖喇嘛被迫出走,侵略者迫使西藏地方政府官员签订了《拉萨条约》。但由于清朝政府外务部认为《拉萨条约》有损主权,清朝驻藏大臣不予签字,条约无效。 帝国主义靠直接军事侵略没有达到完全控制西藏的目的之后,就变换手法,开始策划把西藏从中国分裂出去的活动。日,英、俄帝国签订了《英俄同盟条约》,其中把中国在西藏的主权改称为“宗主权”。1911年,中国辛亥革命爆发,次年,英国利用清朝灭亡,民国初建,中国国内政局混乱之机,向中国外交部提出了否定中国对西藏主权的“五条”。在遭中国政府拒绝后,英国封闭了由印度进入西藏的一切道路。1913年,英政府又煽动西藏当局宣布独立,提出“西藏完全独立后,一切军械由英国接济”;“西藏执行开放主义,准英人自由行动”(摘自朱绣著《西藏六十年大事记》)。但英国的图谋未能得逞。1913年,英国政府利用篡夺了中华民国大总统职位的袁世凯迫切要求得到各国外交承认和得到国际借款的心理,迫使北京政府参加英国政府提出的中、英、藏三方会议,即“西姆拉会议”,并提出把中国藏族居住的所有地区划分为“内藏”、“外藏”,遭到全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日,中国政府代表陈贻范奉国内训示,拒绝在所谓“西姆拉条约”上签字,并且发表声明:“凡英国和西藏本日或他日所签订的条约或类似的文件,中国政府一概不能承认。” 1942年夏,西藏地方政府在英国代表的支持下突然宣布成立“外交局”,公开进行“西藏独立”活动。因全国人民的同声谴责和国民政府的严正警告,而改变原议。1947年3月在新德里举行“泛亚洲会议”,英帝国主义幕后策划邀请西藏派代表参加,在会场上悬挂的亚洲地图和万国旗中,把西藏作为一个独立国家对待。经中国代表团提出严正抗议后,会议组织者不得不加以改正。1950年上半年,一批美国枪支弹药经由加尔各答运入西藏,用以对抗中国解放军进藏,同年11月1日,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公开诬蔑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本国领土西藏的行动是“侵略”。同月,美国指使他国在联合国提出干涉中国西藏的提案。由于中国政府的严正立场和一些国家的反对,这个阴谋没有得逞。&&&&&&&& (记者马振华)【小题1】下面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错误的是(&&)A.袁世凯要求得到各国外交承认和得到国际借款。B.袁世凯迫使北京政府参加“西姆拉会议”。C.英国政府提出中国藏族居住的所有地区划分为“内藏”、“外藏”。D.英国政府提出划分“内藏”、“外藏”,遭到全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小题2】下面对原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1904年英军攻占了拉萨,迫使西藏地方政府签订了《拉萨条约》。但因为清朝驻藏大臣不予签字,条约无效。B.帝国主义靠直接军事侵略达不到完全控制西藏的目的,就开始变换手法策划把西藏从中国分裂出去的活动。C.1911年,英国政府利用中国国内政局混乱之机,向中国外交部提出了否定中国对西藏主权的“五条”。D.1942年夏,英国代表宣布西藏地方政府成立“外交局”,公开进行“西藏独立”活动。【小题3】依据原文,下面推断错误的一项是(&&)A.西方一些国家和政府从历史到现在一直没有停止利用各种手段对西藏进行分裂的活动。B.《拉萨条约》、“五条”、“西姆拉条约”等都是英国政府分裂西藏的丑行,分裂西藏的阴谋从来并将永远不能得逞。C.中国政府在日发表声明:凡英国和西藏签订的文件,中国政府将一概不能承认。D.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政府多次插手中国西藏,暗中或公开支持西藏独立。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2届广东省实验中学高三考前热身训练语文试卷(带解析)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小题。艺术真实性问题漫议&&&&童庆炳①什么是艺术真实性呢?有各种各样的界说,但基本意思是认为艺术真实性是作品正确地反映了生活的本质和规律。不但文学艺术要反映生活的本质和规律,一切科学都要反映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所以把艺术真实性界说为“反映生活的本质和规律”,就不能说明艺术真实区别于科学真理的独特个性。②举例来说,月亮,就它本质而言,它是地球的卫星,它本身不发光……我们能不能要求诗人正确地写出这种“真相”和“真义”来呢?如果诗人在咏月时不揭示这种“本质和规律”,是否就违反了艺术真实性呢?中国古代的咏月诗多得不可胜数,杜甫的诗句“月是故乡明”,如按月亮固有的本质去衡量,就完全不真实,甚至可以说歪曲了月亮的本质,可人们从未对这句诗的艺术真实性提出过异议。可见,艺术真实在诗里不是一般的科学真理,而是文学所必需有的本质——诗意的真切的感受。单纯用“反映生活的本质和规律”来界说艺术真实性,显然是不够的。③艺术真实是作家创造出来的。作家在创造艺术真实时,有认识但又不止是认识。作家在创造艺术真实过程中投入了自己的全部的心理动作——感知、情感、想象、理解等等。因此,艺术真实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既有理,又有情;既是一种假定,又是一种真实……我们可以用“合情合理”来说明艺术真实性。④所谓“合理”,是指艺术形象应符合生活的逻辑。艺术的真实性不要求作家笔下所写的真有其人、真有其事。作家完全可以虚构,关键是要“合理”。一件在生活中发生过的事,由于写得不符合事物发展的固有逻辑,不可能达到艺术的真实性。相反,一件生活中从未有过的事,由于作家充分地揭示了它在假定情境下的内部发展逻辑、内在的联系、内在的规律性,也完全可以是真实的。对于艺术真实性来说,重要的不是所写人、事、景、物是否真实存在过,而在于所写人、事、景、物的整体的联系。细节的逼真诚然是重要的,但整体的联系更重要。如果一部作品只注意细节的逼真,不注重整体的合理性,仍不免给人以虚假的感觉。⑤所谓“合情”是指作品的艺术形象反映了人们的真切的感受、真挚的感情、真诚的意向。⑥李白的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后一句完全是真实的,可第一句的描写客观地看起来就不怎么真实,然而对这样一种明明是不真实的描写却从未有人指出过,相反古今读者都觉得这样描写是可信的,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李白是写自己的真切的感受:你看,黄河之水从高原奔腾而来,水流湍急,巨涛滔天,一泻千里,使人觉得这条河水似乎是从天而降。黄河的雄伟气魄被这诗句淋漓尽致地写出来了。真切的感受把看起来不符合事实的描写变成真实了。如果诗人不按自己的这种真切的感受去写,而是如实地写“黄河之水从巴颜喀拉山谷流出来”,那么事实倒是事实,可那诗的意味也就全部丧失了。诗的意味一旦丧失,艺术真实也就丧失。⑦在文学艺术创作中真挚的感情的作用就更大。真挚的感情往往可以把虚幻的东西升华为真实。汤显祖的《牡丹亭》描写杜丽娘痴情,竟然死而复生。在实际生活中,死而复生的事是完全不可能的。可在《牡丹亭》中写来又是那样真实,在这里起作用的就是一个“情”字。拿汤显祖自己的话说:“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这就是说,只要情真意切,虚幻和不合理的东西,也可以变得真实。⑧在文学艺术创作中作者的真诚的意向,也可以让不可理解的描写变成可以理解的。鲁迅在《药》中,在夏瑜的坟上凭空添了一个花环,时隐时现。表面看起来这是怪诞的,不可理解的。实际上,鲁迅在这里故意用此奇笔,就是因为他有一个真诚的愿望和意向,就是希望病态的社会得到疗救,正如他自己所说:“为达到这希望计,是必须与前驱者取同一的步调的,我于是删削些黑暗,装点些欢容,使作品比较的显出若干亮色。”正是这种真诚的愿望和意向,使读者感动,而不能不接受作品的看似不可解实则极可解的东西。(选自《在历史与人文之间徘徊》,本文有删改)【小题1】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A.艺术真实有别于科学真理,用“反映生活的本质和规律”来界说艺术真实性是错误的。B.艺术真实性要求“合理”,这说明艺术真实性的前提是作者所写的内容必须是真人真事。C.李白的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虽不符合客观真实,但符合艺术真实。D.在艺术作品中,只要能做到情真意切,一些虚幻和不合理的东西,就可以变得真实。E.艺术作品的真实是作者创造出来的,这种真实性也就是艺术作品“合情合理”的性质。【小题2】下列不能作为例证证明“艺术真实有别于科学真理”的一项是(3分)A.李白《夜宿山寺》中“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的诗句。B.关汉卿《窦娥冤》中窦娥临刑前的誓原(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和大旱三年)都应验了。C.苏轼《题西林壁》中“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诗句。D.卡夫卡《变形记》中小职员格里高尔突然变成一只使家人都厌恶的大甲虫的荒诞情节。【小题3】《红楼梦》雕梁画栋的大观园里,有一处黄泥茅屋搭建的“稻香村”,虽然它形象逼真与真的农舍无异,但贾宝玉却认为它并不真实。请结合文章第④段划线句子,从艺术真实性要求“合理”的角度对贾宝玉的观点作简要分析。(4分)【小题4】结合全文分析,作家在艺术创作中如何能让虚构的艺术形象符合艺术真实?(4分)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年吉林省延吉市高一下期末考试语文卷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选文
所谓“西藏独立”是怎样出笼的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一部分。七百多年来,中国中央政府一直对西藏地方行使着行政管辖,西藏地方从未成为一个独立国家。
在二十世纪初的藏语词汇中还没有“独立”这个词。1888年、1903年,英国侵略者发动了两次侵略中国西藏的战争,企图把西藏纳入英国的势力范围。西藏军民奋起抵抗但遭失败。1904年,英军一度攻占了拉萨,十三世达赖喇嘛被迫出走,侵略者迫使西藏地方政府官员签订了《拉萨条约》。但由于清朝政府外务部认为《拉萨条约》有损主权,清朝驻藏大臣不予签字,条约无效。
帝国主义靠直接军事侵略没有达到完全控制西藏的目的之后,就变换手法,开始策划把西藏从中国分裂出去的活动。日,英、俄帝国签订了《英俄同盟条约》,其中把中国在西藏的主权改称为“宗主权”。
1911年,中国辛亥革命爆发,次年,英国利用清朝灭亡,民国初建,中国国内政局混乱之机,向中国外交部提出了否定中国对西藏主权的“五条”。在遭中国政府拒绝后,英国封闭了由印度进入西藏的一切道路。1913年,英政府又煽动西藏当局宣布独立,提出“西藏完全独立后,一切军械由英国接济”;“西藏执行开放主义,准英人自由行动”(摘自朱绣著《西藏六十年大事记》)。但英国的图谋未能得逞。
1913年,英国政府利用篡夺了中华民国大总统职位的袁世凯迫切要求得到各国外交承认和得到国际借款的心理,迫使北京政府参加英国政府提出的中、英、藏三方会议,即“西姆拉会议”,并提出把中国藏族居住的所有地区划分为“内藏”、“外藏”,遭到全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日,中国政府代表陈贻范奉国内训示,拒绝在所谓“西姆拉条约”上签字,并且发表声明:“凡英国和西藏本日或他日所签订的条约或类似的文件,中国政府一概不能承认。”
1942年夏,西藏地方政府在英国代表的支持下突然宣布成立“外交局”,公开进行“西藏独立”活动。因全国人民的同声谴责和国民政府的严正警告,而改变原议。1947年3月在新德里举行“泛亚洲会议”,英帝国主义幕后策划邀请西藏派代表参加,在会场上悬挂的亚洲地图和万国旗中,把西藏作为一个独立国家对待。经中国代表团提出严正抗议后,会议组织者不得不加以改正。
1950年上半年,一批美国枪支弹药经由加尔各答运入西藏,用以对抗中国解放军进藏,同年11月1日,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公开诬蔑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本国领土西藏的行动是“侵略”。同月,美国指使他国在联合国提出干涉中国西藏的提案。由于中国政府的严正立场和一些国家的反对,这个阴谋没有得逞。&&&&&&&& (记者马振华)
1.下面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错误的是(&& )
A、袁世凯要求得到各国外交承认和得到国际借款。
B、袁世凯迫使北京政府参加“西姆拉会议”。
C、英国政府提出中国藏族居住的所有地区划分为“内藏”、“外藏”。
D、英国政府提出划分“内藏”、“外藏”,遭到全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2.下面对原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1904年英军攻占了拉萨,迫使西藏地方政府签订了《拉萨条约》。但因为清朝驻藏大臣不予签字,条约无效。
B、帝国主义靠直接军事侵略达不到完全控制西藏的目的,就开始变换手法策划把西藏从中国分裂出去的活动。
C、1911年,英国政府利用中国国内政局混乱之机,向中国外交部提出了否定中国对西藏主权的“五条”。
D、1942年夏,英国代表宣布西藏地方政府成立“外交局”,公开进行“西藏独立”活动。
3.依据原文,下面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
A、西方一些国家和政府从历史到现在一直没有停止利用各种手段对西藏进行分裂的活动。
B、《拉萨条约》、“五条”、“西姆拉条约”等都是英国政府分裂西藏的丑行,分裂西藏的阴谋从来并将永远不能得逞。
C、中国政府在日发表声明:凡英国和西藏签订的文件,中国政府将一概不能承认。
D、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政府多次插手中国西藏,暗中或公开支持西藏独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4年财政收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