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银行对公账户提示账户信息非法是什么?

176768人已关注
中信银行校园版
中信的用户名怎么总是显示错误???
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 会计与金融您现在的位置:
中信银行提醒:六个好习惯保障您的网银安全
& ()&|& &&
作者:中信银行
在采用先进安全技术保障客户账户信息及资金安全的同时,中信银行提醒广大持卡人,以下安全常识让您安全使用网上银行:
登录正确的网上银行网站
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中信银行网站地址进入网站页面,并将该网址添加至您的收藏夹,方便下次使用。不要通过其它网站链接访问网银网站。如果发现仿冒银行网站,请立即向银行举报。
查看安全锁
使用个人网上银行服务时,请您留意IE浏览器右下角状态栏上显示的图案,这个标志表明您的交易受到加密措施的保护。
不轻易透露账号和密码
不要向任何人透露账号、密码信息,不要相信任何通过电子邮件、短信、电话等方式索要账号和密码的行为。已经向不明人员或网站提供账号及密码的持卡人,请立即通过网上银行或柜面服务修改密码,或通过发卡银行客户服务电话申请密码挂失。尽可能不要在公共场所(如网吧)使用网上银行;完成网银业务或中途离开时,要及时退出网银页面。
设置复杂的密码作为单独的网上银行密码
不采用简单数字排列、生日、电话号码等作为密码,将您的网上银行密码与其它用途的密码区分开,不要采用同一密码。
定期查询账户余额和明细
如果发现异常交易或账务差错,应及时与银行联系,避免损失。
确保您的电脑安全
在您的电脑上设置复杂的开机密码,安装防火墙和杀毒软件,并定期更新杀毒软件,防范您的电脑受到恶意攻击或病毒的侵害。
责任编辑:莫昕
■ “烟台资讯365”让您随时随地用手机轻松掌握烟台最新鲜的事儿
■ 订阅方式:发送ytzx到&&
■ 取消方式:发送qxytzx到
■ 资费:0元/月 &&
■ 仅限山东移动用户
>>相关新闻
08-28· 08-28· 08-27· 08-22· 08-20· 08-20·
·····
·····
········
48小时排行榜
&&增值许可证:鲁B2-号&&广告经营许可证:鲁工商广字08-16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举报邮箱:
烟台日报传媒集团/烟台星云信息传讯有限公司 本站官方网址 鲁ICP备020006号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银行卡安全用卡小贴士
中信银行嘉兴分行提示:租借、出售风险大
 浙江在线嘉兴频道
  银行卡借给他人,不仅带来了高额债务,还给自己的个人征信抹上了&不良&的记录。近年来,银行卡作为一种便捷的支付工具普及率越来越高。在江南小城嘉兴,百姓的人均持卡量已经达到了3张以上。对于这种方便的支付结算工具,如何用卡才能更安全?中信银行嘉兴分行的工作人员给出了安全使用建议。
  租借、出售风险大
  案件一:银行卡不得出租和转借。小许和小方是男女朋友,小许3年前申请信用卡,为了方便使用,小许将信用卡交给小方使用,1年后2人分手,小许的信用卡一直未取回。今年小许申请房贷的时候发现自己的信用卡逾期5个月,且欠款8000多元。由于小许信用卡是借给小方使用的,所有的欠款均由小许偿还,还造成个人征信不良记录。
  案件二:保护自己的银行卡和个人信息安全。冯某于5年前申请信用卡,拿到卡后未使用。去年冯某向银行申请贷款,查询征信记录后发现信用卡有长期逾期,银行因此拒绝其贷款申请。据查冯某的室友在其不知情的情况下,拿了冯某的信用卡使用,造成冯某不良征信记录。
  犯罪分子盯上银行卡
  据统计,截至2014年末,全国人均持有银行卡已达到3.64张,浙江省人均持有银行卡数量更高,达5.50张,2014年全省跨行银行卡交易金额达到35464亿元。但与此同时,作为个人信用标志的银行卡和身份证件被当作商品在网上倒卖的问题日益突出,并呈现不断蔓延的势头。不法分子通过网上商城、商品交易平台、博客等发布相关&广告&信息,大肆买卖银行卡、身份证、网盾、手机卡、开户资料等银行卡相关资料,已形成银行卡收购、销售、使用的&灰色产业链&,严重侵害了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扰乱了公平诚信的社会环境,也为电信诈骗、洗钱等犯罪行为提供了滋生土壤,社会影响十分恶劣。
  三点注意保安全
  中信银行嘉兴分行的工作人员提醒广大持卡人和社会公众,关心、关注个人信息保护和银行卡用卡安全。
  第一,买卖银行卡是违法违规行为。银行卡及其账户只限经发卡银行批准的持卡人本人使用,不得出租和转借。买卖银行卡违反了《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等银行卡业务制度。而且买卖银行卡行为过程中可能会伴随着非法持有大量银行卡、买卖居民身份证等违法行为,涉嫌妨害信用卡管理罪和买卖居民身份证罪,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广大持卡人和社会公众一旦发现买卖银行卡和身份证的犯罪行为,应及时向公安机关举报,配合公安机关或发卡银行做好调查取证工作,共同维护公平诚信的良好社会秩序。
  第二,非法买卖银行卡危害巨大。目前,我国的银行卡属于实名制,卡内存储了很多个人信息,如果贪图小便宜出售自己名下的银行卡,有可能被买卡人用来从事非法活动,给自己带来巨大的法律风险,甚至承担刑事责任。非法买卖的银行卡、身份证等可能被用于洗钱、逃税、诈骗、送礼和开店刷信用等行为,扰乱了正常的社会秩序。一旦所售银行卡出现信用问题,最终都会追溯到核心账户,会导致个人信用受损,甚至承担连带责任。
  第三,广大持卡人要高度重视保护自己的银行卡和个人信息安全。一是妥善保管好自己的身份证、银行卡、网银U盾等账户存取工具,保护好登录账号和密码等个人信息,对于废弃不用的银行卡,应及时办理销户业务,并将卡片磁条毁损,不随意丢弃。二是不出租、出借、出售个人银行卡、身份证和网银U盾等账户存取工具,以免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并承担法律责任。
中信银行嘉兴分行
&&相关稿件
?&& <font color="#15-05-06
?&& <font color="#15-05-06
?&& <font color="#15-05-06
?&& <font color="#15-05-06
?&& <font color="#15-05-06
?&& <font color="#15-05-06
?&& <font color="#15-05-06
?&& <font color="#15-05-06
新闻热线 :
热线传真 :
投稿邮箱 :
联系地址 :
嘉兴市中山西路868号永泰广场415室
邮政编码 :
责任编辑、记者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7号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甘肃法制报
甘肃农民报
甘肃经济报
兰州:储户27.9万元被非法转走 中信银行员工助力追回资金
网-兰州晨报
  每日甘肃网-兰州晨报讯(记者窦虹艳)2月11日上午,颐瑞康老年公寓一位84岁周姓老人,将书写着&紧密合作破案及时维护储户利益&的牌匾,特意送到中信银行兰州西站支行,对该行员工通力合作,及时追回自己被他人非法盗刷的27.9万元款项的行为表示衷心的感谢。
  2月2日,颐瑞康老年公寓的84岁周奶奶来到中信银行兰州西站支行查询账户余额,该行员工在查询后发现卡内有27.9万元款项已从网银转出。原来,该笔款项是由前段时间协助周奶奶办理房屋买卖的中介人员转走。后经记者了解,周奶奶为办理房屋买卖,在该中介人员的协助下,在中信银行兰州火车站支行开户并存入房款。然而该中介人员在取得周奶奶的充分信任后,未经当事人同意私自将该卡网银开通。在随后的几天内,该中介人员未经周奶奶同意,分两次将卡内共计27.9万元存款,通过网银转账的方式转移至其他银行卡。
  中信银行兰州西站支行负责人和有关人员在得知这一情况后,以最快的速度向辖区派出所报案,并联系该笔款项的转出银行,冻结该卡内所有资金,同时指定该行4名员工全力协助办理此事,以期最大程度降低储户损失。在中信银行兰州西站支行领导及员工的努力下,仅用两天时间,成功追回了周奶奶被盗刷的全部款项27.9万元。为表达谢意,周奶奶特意定制了匾额,在老年公寓有关人员陪同下,亲自送到了中信银行兰州西站支行。
  中信银行工作人员特别提醒广大市民尤其是老年储户,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所有密码应自己设定和输入,同时要注意个人信息的保护,不轻易透露给他人。遇到问题时,应多咨询相关专业人士或与亲朋好友商议。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中信银行]提示证件号码不符咋回事?_中国电子银行网
[中信银行]提示证件号码不符咋回事?
答:您在签约新账户时,提示&证件号码不符&,有可能是以下两个原因之一:
1、您签约的不是本人名下的账户。使用&签约新账户&功能,只能签约本人名下的账户。
2、您要签约的账户在柜台上登记的证件号码和您的网上银行证件号码不一致(有可能是由于15、18位新旧身份证号的原因)。在这种情况下,您可以到网点修改证件号码后再签约账户。
(责任编辑:婷婷)
网银动漫秀
2014夏季达沃斯论坛于9月10日至12日在津举办。
联合宣传年
“第十届中国电子银行年会”于日在北京举行
电子银行网BBS
Copyright 中国电子银行网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80272号 京公网安备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信银行全称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