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纳从银行转帐到股市往中国转帐,需要加纳基金会验证吗·

许多日本少女会提前一年为自己的成人仪式预约做头发、换和服。这一天,美容院也会通宵营业。20岁是成年的开始,也是日本参加选举、饮酒和吸烟的最低法定年龄。
  094级战略核潜艇,北约代号:晋级。它是中国建造的排水量最大的潜艇。中国核潜艇
虽然有些学校有正式招生的权利,也能授予学位,但这只是有正式的法律认证形式,和教育
通过提供资金,支持个中国本土的环境组织,致力于推动中国环境保护。
庞格尔节的正日子是1月14日,家家必做的一件事就是煮甜牛奶米粥。早上日出之时,泰米尔人家家户户在门...
加纳银行放松外汇管制
近日,银行开始放松外汇管制,公布新一轮外汇管制措施。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取消柜台提现每次不超过1000美元的限制;二是取消2014年2月对外汇汇兑账户和外汇现金账户的限制,可继续开通和使用;三是对于无原始文件的国际汇款,仍执行50000美元的上限,可以提供原始文件的进口商向国外汇款,可按进口商品价值汇款;四是本地银行可向客户提供外币贷款,但需按照其内部管理程序操作并遵守加纳银行风险管理的规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球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环球兵器库为天下军迷,倾力打造环球第一兵器数据引擎!
24小时点击排行
12345678910
24小时跟贴排行&>&&>&&>&&>&
加纳国家概况
(最近更新时间:2015年3月)
  【国名】加纳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Ghana)。
  【面积】238537平方公里。
  【人口】2700万(2014年)。全国有4个主要民族:阿肯族(52.4%)、莫西—达戈姆巴族(15.8%)、埃维族(11.9%)和加—阿丹格贝族(7.8%)。官方语言为英语。另有埃维语、芳蒂语和豪萨语等民族语言。居民69%信奉基督教,15.6%信奉伊斯兰教,8.5%信奉传统宗教。
  【首都】阿克拉(Accra),人口约229万(2012年估计)。最高温度23-31℃(3、4月),最低温度22-27℃(8月)。
  【国家元首】总统约翰·德拉马尼·马哈马(John Dramani Mahama)。米尔斯总统日病逝当日继任。2012年12月大选获胜,日宣誓就职。
  【重要节日】3月6日:独立日;7月1日:共和国日。
  【简况】位于非洲西部、几内亚湾北岸,西邻科特迪瓦,北接布基纳法索,东毗多哥,南濒大西洋,海岸线长约562公里。沿海平原和西南部阿散蒂高原属热带雨林气候,沃尔特河谷和北部高原地区属热带草原气候。4月至9月为雨季,11月至翌年4月为旱季。各地降雨量差别很大,西南部平均年降雨量2180毫米,北部地区为1000毫米。
  古加纳王国建于公元3~4世纪,其版图在今天的马里和布基纳法索一带,10~11世纪时达到鼎盛时期。1471年起葡萄牙、荷兰、法国和英国殖民者相继入侵现加纳沿海地区,掠夺黄金、贩卖黑奴,这一带被称为“黄金海岸”。1897年黄金海岸全境沦为英国殖民地。日,黄金海岸独立,改名加纳,原英国托管的“西多哥”并入加纳。日成立加纳共和国,仍留在英联邦内,首任总统为恩克鲁玛。1966年恩克鲁玛政府被推翻后,加政局曾长期动荡不安,军事政变不断,政权更迭频繁。1981年12月罗林斯政变上台后,政局一直较为稳定。1992年开始实行多党制,同年底罗当选总统,顺利实现由军政府向民选政府的过渡。1996年12月罗蝉联总统。2001年1月至2009年1月,新爱国党领导人库福尔连任二届总统。2009年1月,全国民主大会党候选人米尔斯当选总统。
  【政治】日,米尔斯因病去世,时任副总统马哈马继任总统。同年12月,加举行新一届大选,马哈马获胜,并于日宣誓就职。8月,加纳最高法院驳回了反对党新爱国党关于执政党在总统选举中舞弊的上诉,宣布选举结果有效。马哈马总统就职以来,在政治上推行改革,挑选专业人才入阁,吸收反对党和无党派人士,建立包容性政府,同时对国家安全机构重新布局,进一步稳固之争地位;在经济上,继续落实建设“更美好加纳”各项政策(系2007年米尔斯竞选总统时提出的口号,旨在加强经济、医疗、教育及基础设施等领域建设),推进加经济社会发展。目前,加政局总体稳定。
  【宪法】现行宪法于日全民公决通过,日起生效。宪法规定:加纳是一个民主国家,致力于实现自由和公正,尊重基本人权、自由和尊严;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武装部队总司令,任期4年,可连任一届;内阁由总统任命,议会批准;议会需在通过法案并得到总统同意后方可行使制宪权;司法独立,有解释、执行和强制执行法律的权力。
  【议会】实行一院制,是国家最高权力机构,有立法和修宪的权力。议员经全国选举产生,任期4年。本届议会于2012年12月选举产生,共 275个议席。其中全国民主大会党148席,新爱国党123席,人民全国大会党1席,独立议员3席。议长为爱德华o多伊o阿迦霍( Mr.Edward Doe Adjaho),日就任。
  【政府】本届政府于2013年2月组成,2014年6月改组,由总统、副总统和28名部长组成。成员包括:
  总统:约翰·德拉马尼·马哈马(John Dramani Mahama)
  副总统:奎西·贝科·阿米萨-阿瑟(Kwesi Bekoe Amissah-Arthur)
  外交与地区一体化部长:汉娜·特塔赫 (Hannah Tetteh 女)
  内政部长:马克·沃永戈(Mark Woyongo)
  国防部长:本杰明·贝瓦-尼奥格·昆布尔(Benjamin Bewa-Nyog Kunbuor)·
  财政部长:塞思·特克珀 (Seth Terkper)
  贸工部长:埃库武·斯皮奥 —加布拉(Ekwow Spio-Garbrah)
  卫生部长:夸库·阿杰曼-门萨 (Kwaku Agyeman-Mensah)
  能源与石油部长:伊曼纽尔·阿尔马·科菲·布阿 (Emmanuel Armarh Kofi Buah)
  教育部长:娜娜·简·奥波库-阿杰曼(Naana Jane Opoku-Agyeman )
  通讯部长:奥马内·博阿马(Omane Boamah)
  食品与农业部长:菲菲·奎蒂 (Fiifi Kwetey)
  道路部长:哈吉·A·B·伊努萨·弗塞尼(Alhaji A.B.Inusah Fuseini)
  运输部长:齐法·阿蒂沃尔 (Dzifa Attivor)
  司法部长兼总检察长:玛丽埃塔·布鲁·阿皮亚-奥蓬 (Marietta Brew Appiah-Oppong)
  就业与劳工关系部长:哈鲁纳·伊德里苏(Haruna Iddrisu)
  国土资源部长:尼·奥萨·米尔斯(Nii Osah Mills)
  性别、儿童与社会保护部长:娜娜·奥耶·利瑟 (Nana Oye Lithur女)
  环境、科技与创新部长:阿夸西·奥蓬-福苏(Akwasi Opong-fosu)
  水资源、工程与住房部长:科林斯·道达 (Collins Dauda)
  旅游、文化与创意艺术部长:伊丽莎白·奥福苏-阿吉亚雷(Elizabeth Ofosu-Agyare )
  地方政府与农村发展部长:朱利叶斯·德布拉(Julius Debrah)
  青年与体育部长:马哈马·阿亚里加(Mahama Ayariga)
  酋长与传统事务部长:亨利·塞杜·达安纳 (Henry Seidu Daannaa)
  渔业水产部长:汉妮-谢里·阿伊蒂 (Hanny-Sherry Ayittey)
  总统事务部长(总统府):哈桑·阿宗 (Alhassan Azong)
  总统事务部长(总统府):哈吉·穆斯塔法·艾哈迈德 (Alhaji Mustapha Ahmed)
  总统事务部长(总统府):阿卜杜勒·拉希德·哈桑·佩尔普(Abdul Rashid Hassan Pelpuo)
  总统事务部长(总统府):埃尔维斯·阿夫里耶-安克拉 (Elvis Afriyie-Ankrah)
  总统事务部长(总统府):康福特·多约·库乔·甘萨(Comfort Doyoe Cudjoe Ghansah)
  【网址】官方网址:
  【行政区划】全国共设10个省,即大阿克拉省(Greater Accra Region)、阿散蒂省(Ashanti Region)、布朗-阿哈福省(Brong-Ahafo Region)、中部省(Central Region)、东部省(Eastern Region)、沃尔特省(Volta Region)、西部省(Western Region)、上东部省(Upper East Region)、上西部省(Upper West Region)、北部省(Northern Region)。省下设有138个县。
  【司法机构】分为司法系统和公共法庭系统。司法系统包括最高法院、上诉法院、高等法院、商业法庭、地区法院、县级法院、巡回法院、速审法院、少年法庭、检察长办公室等。最高法院为终审法院,由首席法官和6名以上法官组成,首席法官任院长。各级公共法庭是为了确保“人民参加司法程序”,以最终实现司法民主化而于1982年建立的。全国公共法庭为终审法庭。
  【政党】1992年5月加开放党禁后,形成罗林斯派、丹夸-布西亚派和恩克鲁玛派三大政党派系。经过改组、联合,注册的合法政党共17个:
  (1) 全国民主大会党( National Democratic Congress ):执政党,现有党员约300万。日成立。成员多为罗林斯的支持者,也有不少前恩克鲁玛派和丹夸—布西亚派的成员。年执政,2009年再次赢得总统宝座。主张政治民主化和经济私有化,开展多方位外交。主席夸比纳·阿杰伊(Kwabena Adjei),总书记约翰逊o阿塞杜o恩凯提亚(Johnson Aseidu Nketia)。目前该党拥有议会148个席位。
  (2) 新爱国党( New Patriotic Party ):最大在野党,丹夸-布西亚派,现有党员约400万。日成立。以知识界精英为骨干。年执政,重视人权、民主和法制,主张实行政治多元化和市场经济,推动私有化,对外奉行务实外交,以吸引外资,解决经济问题。主席杰克·奥贝切比·兰普特亚努(Mr. Jake Obetsebi Lampteyanu),总书记克瓦德沃·奥乌苏·阿弗利耶(Mr. Kwadwo Owusu Afriyie)。目前该党拥有议会123个席位。
  (3) 大会人民党(Convention People's Party):在野党。恩克鲁玛派。日由人民大会党(People's Convention Party)和全国大会党(National Convention Party)合并而成。成员主要为社会知名人士。主张根据恩克鲁玛思想建立关心社会正义和人民福利的政府,实行混合经济,维护非洲团结与世界和平。主席萨米娅o雅巴o恩克鲁玛(Samia Yaba Nkrumah),总书记伊瓦尔o科比纳o格林斯特里特(Ivor Kobbina Greenstreet)。目前该党拥有议会1个席位。
  (4)人民全国大会党(People's National Convention):在野党。恩克鲁玛派。日成立。主张捍卫恩克鲁玛思想,造福人民,积极致力于非洲的政治、经济彻底解放。主席阿尔哈吉o阿赫迈德o拉马丹(Alhaji Ahmed Ramadan),总书记贝尔纳德·莫纳赫(Bernard A. Mornarh)。目前该党拥有议会1个席位。
  此外,还有加纳全民党(Every Ghanaian Living Everywhere)、加纳民主共和党(Ghana Democratic Republican Party)、民主人民党(Democratic People's Party)、大联合人民党(Great Consolidated Popular Party)、加纳统一运动党(United Ghana Movement)、全国改革党(National Reform Party)、民主自由党(Democratic Freedom Party)等政党。
  【重要人物】约翰·德拉马尼·马哈马(John Dramani Mahama),总统。日出生于加北部地区。信奉基督教。曾在加纳大学学习历史和传播学,获传播学硕士学位,先后任职于加纳新闻学院、日本驻加使馆和计划国际组织加纳办事处。1996年当选全国民主大会党议员至今。1997年任通讯部副部长,1998年任通讯部部长兼国家通讯管理局局长。2001年在议会担任少数党通讯委员会和外交事务发言人,2003年作为加纳议员当选泛非议会议员,任期5年。2009年1月当选副总统。日接任总统,2012年12月大选获胜蝉联,日宣誓就职。已婚,有7名子女。
  奎西·贝科·阿米萨-阿瑟(Kwesi Bekoe Amissah-Arthur),副总统。日出生于加纳中部省首府海岸角市。曾在加纳大学学习,获经济学硕士学位。曾任加纳大学助理研究员、助教、助理讲师及讲师。1983年起历任加纳临时国民国防委员会财政秘书特别助理、财政副秘书。1993年至1997年任财政部副部长。2009年10月任加纳央行行长。日就任副总统。2012年12月大选作为马哈马总统竞选搭档获胜蝉联,日宣誓就职。已婚,有2名子女。
  【经济】以农业为主。矿产品、可可和木材为三大支柱产业。1983年开始推行以建立市场经济为核心的经济结构调整,并取得明显成效。1994年被联合国取消最不发达国家称谓。上世纪90年代末期,由于国际市场黄金、可可价格下跌等外部因素的冲击,加经济陷入困境,财政赤字剧增,货币塞地大幅贬值。2002年加入“重债穷国倡议”。2004年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确认达到重债穷国经济完成点,开始获西方国家大幅减债。2007年,加发现石油资源,探明储量约12亿桶,2010年底实现商业开采。按世界银行标准,加自2010年起从低收入国家进入中等偏低收入国家行列。
  加宏观经济基本保持稳定。2008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和国际油价上涨等不利因素影响,经济发展陷入困境,米尔斯政府上台后采取一系列稳定经济政策,加之加创汇支柱产品黄金和可可产销两旺,油气资源实现商业开采等利好因素,国际金融机构和投资这对加信心回暖,直接投资呈较快增长趋势。2011年,加GDP增长率达15%,成为非洲乃至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
  马哈马出任总统后基本延续米尔斯政府各项经济政策,加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发展。但2013年以来,加宏观经济状况出现下行态势,2013年和2014年经济增速分别下降至7.1%和4.2%。加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比值已超过国际警戒线,货币加速贬值,通胀一路攀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警告称加经济面临崩溃的风险。为应对当前经济问题,加政府采取一系列开源节流措施,努力遏制经济下滑势头。一方面,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寻求紧急救助,以抑制通胀,改善财政状况。另一方面,通过提高进口增值税和加强外汇交易管制等举措增加税收,通过冻结工资增长、取消燃油补贴、审慎借贷等紧缩措施以减少财政支出。
  2014年主要经济数字如下:
  国内生产总值:385.84亿美元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约1427美元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4.2%
  货币名称:塞地(cedi, GHS)
  通货膨胀率:14.7%
  汇率:1美元=3.4塞地
  【资源】矿产资源丰富,主要矿物储量为:黄金约6万吨;钻石约1亿克拉,居世界第四位;铝矾土约4亿吨;锰4900万吨,居世界第三位。此外还有石灰石、铁矿、红柱石、石英砂和高岭土等。2011年底,加北部省发现储量巨大的铁矿。2007年6月,加政府宣布在西部省西海角三点地带发现丰富的轻质原油资源,初步探明储量为15亿桶,于2010年年底实现商业产油。2014年日产原油约10万桶。
  【工矿业】工业基础薄弱,原料依赖进口。近年来,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有所上升。2014年工业增长率为3.9%,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7.3%,为第二大经济部门。黄金、石油开采等采矿业近年成为最有活力的部门,近年来产值年均增长59.8%,自2000年来,矿业收入是加外汇主要来源,占其外汇收入年均比例38%。2013年黄金产量412万盎司,同比减少约2%。铝矾土矿产量66.3万吨,同比增长61%。2011年制造业和建筑业分别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7%和9.2%,分别增长13%和20%。制造业主要有木材和可可加工、纺织、水泥、食品、服装、皮制品、酿酒和碾米等。有3家钢铁厂,主要以废钢铁为原料生产钢筋,年产量12万吨,可满足加市场需求。为保护本国纺织业,2005年7月政府采取征收惩罚性关税等措施限制纺织品进口。
  【农业】农业是加经济的基础,2012年,农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2.7%。2014年农业增长率为5.2%。农业人口约1063万,占全国总人口的56.2%。可耕地731万公顷,利用率为30%。可灌溉土地11万公顷,但灌溉面积仅占7.5%。粮食作物主要分布在北部,种植面积约250万公顷,主要作物为玉米、薯类、高粱、大米、小米等,产量不稳,正常年景可基本满足国内需要。可可为主要经济作物,种植于北部省以南所有省份,是传统出口产品。上世纪20至70年代曾居世界之首,2009年产量达71.1万吨,仅次于科特迪瓦居世界第二位。2012年1月至7月可可出口创汇达18亿美元。其他经济作物有油棕、橡胶、棉花、花生、甘蔗、烟草等。近年来,非传统农业出口商品有较大幅度增长,2013年达24.2亿美元。
  【林业】木材出口有近百年历史,森林覆盖率曾占国土面积的34%。由于缺乏保护和管理,森林覆盖率逐年递减,根据2007年统计,森林面积为5.29万公顷。主要用材林在西南部,面积为8.2万平方公里。有树木360种,可出口的约40多种。为保护森林资源和提高出口附加值,政府规定每年只砍伐1/40的森林,从1996年起禁止原木出口,改为出口木材制成品和高附加值产品。2004年林业增长21.7%,木材出口创汇2.117亿美元,此后呈逐年下降趋势。2013年林业出口创汇约1.6亿美元。
  【渔业】渔业资源丰富,分为海上渔业、潟湖渔业和内河渔业。海上渔业居主导地位,但捕鱼设备简陋,渔船燃料短缺,阻碍了渔业发展。50万人从事渔业生产,年均捕鱼量约为40万吨,年需求量为72万吨,仍有32万吨需要进口解决。金枪鱼和虾类为主要出口产品。2009年捕鱼总量为38.9万吨,收入占农业收入总额的12.4%,同比增长4.9%。2012年,渔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约5%。2012年渔业增长2.3%。
  【交通运输】以公路为主。近年来政府重视道路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占发展总支出的近50%。
  公路:占全国总货运量的98%。2000年以来,政府不断加大该领域投入,公路基础设施发展迅速,2007年公路总长达6.3万公里,其中干路1.1万公里,支路4.2万公里,乡村公路近1万公里。路面保养及维护工作取得进展,较差路面比例从2000年的46%降至2006年的32%。
  铁路:总长1300公里。连接阿克拉、库马西和塔克拉迪。主要担负大批量出口商品,如锰、铝矾土、木材和可可的运输。近年来,加政府对部分铁路进行修复,2007年货运量达1.13亿吨。
  水运:主要有特马港和塔克拉迪港。特马港是非洲最大人造海港,2007吞吐量达873万吨,主要用于进口物资。塔科拉迪港2007年吞吐量约405万吨,主要用于出口物资。加纳还在沃尔特湖建造河港,开辟内河航运网,但港口和航运设施不完备。
  空运:加纳目前没有国有航空公司。首都阿克拉科托卡新国际机场于2004年启用,年旅客运送量约为12万人次,是西非地区重要航空站,共有近20条国际航线可以直飞欧洲、美国、南非和西非各国。塔克拉迪、库马西和塔马利等国内主要城市开设国内航班。
  【财政金融】90年代,加政府赤字负担沉重。2001年新爱国党政府上台后,通过宏观经济调控,减少政府开支,加强征税,财政赤字逐步减少,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由2000年的8.5%降至%。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等因素影响,政府财政赤字大幅攀升,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14.9%,米尔斯政府实施稳健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后,加财政状况得到改善,外汇储备从2008年底的12亿美元增至2010年底的47亿美元。2014年加财政状况趋紧,财政赤字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超过10%,负债总额为761亿塞地,外汇储备55亿美元。
  加共有23家银行及326家支行,央行加纳银行负责管理银行及其他金融部门。1989年,加纳政权交易所(GSE)成立,现有30家上市公司及2种债券。上市公司主要为制造、酿酒、银行、保险、矿业和石油行业。
  【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但外贸长期逆差。上世纪90年代以来,对外贸易逐年增长,外贸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0%左右。实行贸易自由化政策。长期以来近90%的外汇收入来自黄金、可可和木材三大传统出口产品,2013年黄金、可可出口收入分别为50亿美元和16亿美元。主要贸易伙伴为中国、美国、法国、荷兰、尼日利亚。2013年外贸总额约为313.62亿美元,出口额约137.56亿美元,进口额约176.06亿美元。
  【外国援助】双边援助主要来自日本、美、德、英、法等国;多边援助主要来自世界银行、欧盟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世界银行对加纳的首批贷款始于1962年,截至1996年共贷款约35亿美元。2002年加共获双边援助4.06亿美元,多边援助2.41亿美元。欧盟年向加赠款2230万欧元,2003年达6810万欧元,2008年至2014年将向加提供约4.2亿欧元资金支持。2005年,加获赠款和贷款总额约12亿美元。2006年加获赠款与贷款总额14.16亿美元。2009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宣布向加提供5.32亿美元。2011年加获援助总额约10亿美元。2012年3月,世界银行拨款1亿美元资助加农业贸易。2014年8月,美国和加纳在《千年挑战计划》框架内签署总额为4.982亿美元的援助协议。
  【人民生活】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14年人类发展报告》公布的人文发展指数,加纳在187个国家中排名第138位。过去十余年人民生活水平总体得到改善。贫困人口从1991年的52%下降至2005年的约33%,但减贫人口分布不均。政府职员、工人及其他公务员享有医疗、住房、交通等多种补贴及退休金和退休保险。目前全国约1/3人口生活贫困,收入低于平均水平的2/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3的赤贫者占总人口的7%。80%贫困人口生活在农村。2012年,加纳被国际电信联盟列为信息化建设进步最快的国家之一。2012年全国共有28.5万固定电话用户,2561万部手机用户。目前,加纳有14%的人口使用互联网。
  目前,全国共有国立医院4所,以及省级医院、卫生中心和诊所等近3000家,平均每1万人拥有一名医生。2000年后,政府大力发展国家健康保险计划,目前该计划已覆盖全国48%的人口。人口增长率约2.7%,人口平均寿命为58岁。2005年成人艾滋病感染率为2.9%。2006年婴儿死亡率约为11.1‰。
  【军事】1957年3月独立时建立陆军,1959年建立海军、空军。总统为全国武装力量总司令。聘用英、加拿大等国顾问或教官参与军队训练和军官培训。装备主要来自英国等西方国家。
  2005年武装部队总人数约7000人,其中陆军三个旅及院校学员约5000人,空军约1000人,分驻阿克拉、库马西和塔克拉迪三个基地。海军约1000人,分驻特马、塔克拉迪两个基地。
  上世纪70年代起参与联合国和西非地区组织的维和行动,分别向波黑、黎巴嫩、塞浦路斯、伊科边境、西撒哈拉、利比里亚、塞拉利昂、科特迪瓦等国派驻过军队或观察员,是非洲派出联合国维和部队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居世界第八位。此外,加还派兵赴苏丹达尔富尔等地区积极参与非盟在冲突地区的调解维和任务。
  【文化】文化以本国传统文化为基础,又吸收了欧洲文化。主管官方机构是国家文化委员会,成立于1989年,现任主席海根教授,主要成员由来自学院、音乐、舞蹈、绘画、宗教等领域的16名知名人士组成。同教育机构和非官方的文化机构密切合作,执行国家文化政策,保护并促进国家文化的发展。除文化委员会外,还有加纳语言事务局、版权署等机构共同致力于文化工作。
  【教育】独立初期,恩克鲁玛重视发展教育事业,实行免费教育等政策。1988年政府提出“普及义务基础教育计划”,到2005年使每个学龄儿童都享受义务基础教育,经费主要来自政府拨款和外国援助。现行学制:小学6年,初中3年(以上两个阶段属义务教育),高中3年(或中等技术学校3~4年),大学2~4年。重要的大学有6所,其中加纳大学、库马西恩克鲁玛科技大学和海岸角大学较为有名。另有38所师范学院、10所地方技术学院、50余所私立大学及学院。学年度在校接受各类高等教育的学生26万人。全国现有公立小学约1.2万所,学生约410万;公立初中6418所,学生约145万人;公立高中近474所,学生约90万人(包括技工学校学生);私立初高中在校生约5万人。
  【新闻出版】加纳通讯社:官方通讯社,成立于1957年,是国内其他新闻单位主要新闻来源。设有10个省级分社。1989年起开始采用现代化通讯设备,通过卫星接收路透社、法新社和新华社新闻并上国际互联网。
  加纳广播公司开设两家全国性的广播电台,一台以埃维、阿肯等6种民族语言广播,二台用英语播送新闻、商务、娱乐等节目,每天播放15.5小时(节假日17.5小时),另外还使用英语、法语对外广播。
  1965年7月开始播放电视节目,1986年开始播放彩色电视节目,1996年出现私营电视台。全国现有10家电视台,主要有加纳电视台、电视三台、都市电视台、非洲电视台以及两家卫星电视台。
  【对外关系】奉行“积极中立”的外交政策,重视开展经济外交。优先发展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关系,寻求政治、经济和军事支持。谋求与邻国和平共处和相互合作,努力维护次区域和平与稳定,推动西非区域一体化进程。积极参与地区和国际合作,树立西非重要国家形象,努力提升国际影响力。重视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促进经贸合作。是非盟前身非统组织和不结盟运动的创始国之一。与91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在国外共设50个使领馆机构。现有47个国家在加设使领馆,18个国际组织在加设代表处。
  【关于应对埃博拉疫情】加纳作为西共体轮值主席国,在西非抗击埃博拉疫情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马哈马总统先后访问疫区三国,宣布加纳作为抗埃人员和物资中转站,同意联合国应对埃博拉特派团将总部设在阿克拉,并召开西共体特别首脑峰会,在联大会议等多边场合寻求支持。
  【同英国的关系】英为加原宗主国,在加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存在传统利益和影响。英是加最大投资国和第二大贸易伙伴国。加是英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第三大市场和最大受援国。上世纪70年代及80年代初,两国关系一度较冷,后渐有好转。2005年,库福尔总统访英。2007年,库福尔总统两度访英。2009年,米尔斯总统访英。2013年,英国防参谋长和外交大臣分别访加,马哈马总统访英并会见英国首相卡梅伦。2014年10月,马哈马总统访英,会见英国女王。
  【同美国的关系】美对加经济技术援助始于1955年。加是世界上第一个接受美国和平队的国家。1976年后,两国关系一度冷淡。上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美支持加经济改革,恢复对加援助。2005年和2006年,库福尔总统先后三次访美,并同布什总统举行会谈。2006年,库福尔总统两次访美,分别会见布什总统和出席美千年挑战账户提供约5.47亿美元援助的仪式。2008年,美总统布什和奥巴马分别访加。2012年,米尔斯总统访美,美向加提供7.9亿美元贷款用于基础设施建设。2014年8月,马哈马总统赴美出席美非峰会。
  【同德国的关系】德自1961年开始援助加纳,曾为加最大的援助国和美、英之后第三大投资国。2004年,德总理施罗德访加,系加独立47年来德总理首次访加,就取消加全部债务(共计1640万美元)达成协议。2007年,德国总统科勒对加进行工作访问,并与库福尔总统共同主持第二届德国非洲会议。2012年,德国开发银行向加提供4000万美元贷款,用于加应对气候变化等项目。2013年,德国外长韦斯特韦勒访加。2015年2月,马哈马总统访德。
  【同法国的关系】1999年,法与加签署两国促进投资与保护协定,承诺每年向加提供3400万美元援助,并将加列入优先团结区国家名单。此外,法重视同加在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合作。2004年,法宣布取消加1.16亿欧元债务。2005年,库福尔总统访法。2007年,库福尔总统作为非盟轮值主席出席在法国举行的第24届法非峰会。2010年,米尔斯总统赴法国出席法非峰会。2011年,法总理菲永访加,向加提供4000万欧元贷款和50万欧元赠款。2013年,马哈马总统访法。法开发署与加政府签署协议,将在3年内向加提供2100万欧元优惠贷款。
  【同日本的关系】1983年以来,两国关系迅速发展。近年来,日将加作为援非重要基地。1998年加接受日提供的官方发展援助1.477亿美元,成为日在非最大援助对象。2006年,日首相小泉纯一郎和库福尔总统实现互访。2008年,库福尔总统出席东京非洲发展国际会议和八国集团与非洲国家领导人对话会议。2009年,日前首相小泉纯一郎出席米尔斯总统就职典礼。2010年,日本皇太子访加,米尔斯总统访日。2013年,马哈马总统出席第五届东京非洲发展国际会议(TICAD)。2014年1月,马哈马总统赴科特迪瓦出席日本-西共体成员国首脑会议。
  【同尼日利亚的关系】同尼日利亚关系密切。两国积极推动西非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并就以“快车道”方式加速地区一体化进程达成协议。两国在调解地区冲突和联合国安理会改革等问题上相互协调,加支持尼“入常”。2010年,加纳总统米尔斯出席在尼日利亚举行的第37届西共体第37届首脑峰会,会见尼代总统乔纳森。2010年,米尔斯总统赴尼日利亚吊唁尼已故前总统亚拉杜瓦。2010年,米尔斯总统访问尼日利亚,与乔纳森总统举行会谈。2011年,尼日利亚总统乔纳森访加。2012年以来,马哈马总统多次访尼。2013年,尼总统乔纳森出席马哈马总统的就职典礼。
  【同邻国的关系】重视睦邻友好,与周边国家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加与多哥在“西多哥”归属问题上曾存在争议,长期不睦。1994年加总统罗林斯当选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主席后,两国关系趋缓。2001年,多总统埃亚德马参加库福尔总统就职仪式,库上台后即对多正式访问,两国关系得到较大改善。2004年,库福尔总统对多哥进行工作访问。2005年2月,多总统埃亚德马病故后,多国内出现政治危机,库福尔总统积极参与斡旋。同年5月,多新总统福雷访加。2007年多总统福雷访加。2012年,米尔斯总统访多。2014年11月,多总统福雷访加。
  加与科特迪瓦关系曾长期处于“冰冻状态”。1997年3月,科总统贝迪埃率团出席加40周年独立庆典,两国关系迅速升温。2001年,科总统巴博与库福尔总统实现互访。2009年1月,科总统巴博出席米尔斯总统就职仪式。加纳与科特迪瓦的海洋划界争议长期存在。2009年,科特迪瓦向联合国大陆架界限委员会递交划界申请,将两国争议的海域划为己有,引起加方强烈不满,两国关系由此受到影响。后在联合国等机构调解下,双边关系有所缓和。科特迪瓦出现选举危机后,加纳明确反对西共体对科进行军事干预。2011年,科总统瓦塔拉访加,与加政府、联合国难民署共同签署了关于遣返在加1.8万名科籍难民的三方协议。2012年,马哈马总统访科。2014年1月,马哈马赴科特迪瓦出席日本-西共体成员国首脑会议。9月,阿瑟副总统在阿克拉会见瓦塔拉总统。
  【同其他国家的关系】2011年10月,古巴国务委员会副主席赫南德兹访加,分别会见米尔斯总统、马哈马副总统。7月,米尔斯总统访问伊朗。11月,米尔斯总统访问加拿大。2013年3月,黎巴嫩总统苏莱曼访加。4月,伊朗总统内贾德访加。2014年11月,阿瑟副总统访问印度。12月,马哈马总统分别访问卡塔尔和肯尼亚。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南大街2号&&&邮编:100701&&&电话:86-10-&&&京ICP备号&&&京公网安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银行转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