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私人银行业产品金融体系的构成要素构成

欢迎访问中智正业研究院的企业博客,感受我们的企业文化、品牌理念;与我们互动交流,发表见解;与我们一起分享开放、自由交流的喜悦。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大屯里317号
电话:010-
传真:010-
联系人:魏佳
企业博客-聚合企业员工、客户、合作伙伴等互动交流;推动企业内外信息自由地沟通;展示企业形象,传播企业品牌、文化理念;开展网上营销,推广企业产品和服务。
中国私人银行服务行业发展状况及投资战略分析报告年
中国私人银行服务行业发展状况及投资战略分析报告年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报告编号】: 189455
【出版时间】: 2015年4月
【出版机构】: 北京产业研究院
【交付方式】: EMIL电子版或特快专递
【报告价格】:【纸质版】:6500元 【电子版】: 6800元 【纸质+电子】: 7000元
【订购电话】: 010-&&&&&&&&& &
【在线联系】: Q Q &&&&&&&
【联 系 人】: 张霞& 高红苗----客服专员&& (电议价格有折扣)
&【报告目录】
第一部分 行业发展环境
第一章 年私人银行服务基础 1
第一节 私人银行服务 1
一、私人银行服务界定 1
二、私人银行服务对象 1
三、私人银行服务特点 2
第二节 私人银行发展历史 3
一、全球私人银行业务历史 3
二、中国私人银行业务历史 5
第三节 私人银行业务特点 6
一、高准入门槛,服务对象局限性 7
二、多元化,专业化,高要求 7
三、具备风险防范和管理体系 7
第四节 私人银行与零售银行及贵宾理财业务的区别 8
一、服务的对象不同 8
二、服务的理念不同 8
三、服务的内容不同 8
四、服务的范围不同 8
五、服务的风险不同 9
六、服务的场所不同 9
七、服务团队的素质要求不同 9
八、服务的收益不同 9
第二章 年行业发展背景 10
第一节 宏观经济背景分析 10
一、国民经济增长分析 10
二、年居民消费价格变动情况 40
第二节 年投资优势分析 50
一、投资是保持经济增长的主动力 50
二、经济增长触底回升 50
三、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走势 52
四、外贸结构深入调整 68
五、投资增速继续下滑 69
六、消费增长名升实降 70
七、工业回暖势头放缓 70
第三节 年投资威胁分析 81
一、产能过剩,物价上涨 81
二、矛盾突出,贫富差距过大 81
三、房地产波动大 82
四、中国反腐层面分析 82
五、在民生方面分析 83
六、制造业成本提高,外围需求不旺 83
七、经济下行压力仍大 84
第四节 年经济贸易 85
一、进出口贸易总额 85
二、国对外经济贸易运行情况 85
第五节 年人口及收入 87
一、年人口数量 87
二、年城乡居民收入 88
三、年城乡居民消费 89
第六节 年客户容量及投资热点 89
一、TOT、私募股权产品成投资热点 89
二、客户资产规模快速增长 89
三、投资热点:TOT、私募股权产品 90
四、创新产品和服务 90
第七节 外资银行国内发展背景分析 91
一、外资银行在华规模及概况 91
二、外资银行在华发展战略 91
三、在华外资银行经营特色 92
四、中外资银行在竞合中共同发展 93
五、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发展趋势 94
六、外资银行市场准入将越来越广泛 95
第二部分 行业发展现状
第三章 年全球私人银行业务发展 96
第一节 全球私人银行业务发展 96
一、服务方式的变化 96
二、组织机构的变化 96
三、业务重点发生变化 97
四、金融产品日益丰富和个性化 97
第二节 全球主要私人银行企业 97
一、全球私人银行排名 97
二、美洲私人银行品牌 98
三、欧洲私人银行品牌 98
第三节 全球私人银行机构类型 98
一、完全独立注册的私人银行 98
二、综合性银行集团下设的私人银行 98
三、金融顾问公司 99
四、投资银行 99
五、私人银行家事务所 101
六、家庭办公室 101
第四节 美国私人银行服务 103
一、美国私人银行格局 103
二、私人银行服务内容 103
第五节 瑞士私人银行服务 106
一、瑞士私人银行业的特点 106
二、瑞士私人银行的成功要素 108
三、瑞士私人银行发展态势 112
第六节 亚太私人银行服务 116
一、香港私人银行服务 116
二、新加坡私人银行服务 119
第四章 汇丰集团私人银行业务深度研究 121
第一节 汇丰集团私人银行构成及业绩 121
一、私人银行结构 121
二、私人银行业绩 122
第二节 汇丰私人银行控股(瑞士)财务 124
一、财务资产负债表 124
二、财务盈利摘要表 125
第三节 汇丰集团私人银行成功经验 125
一、业务范围涵盖广 125
二、国际化、综合化的发展战略 125
三、综合化经营模式下的公司治理 126
四、基于并表原则的风险管理架构 126
五、跨行业、跨区域的矩阵管理模式 126
六、定位准确、层次鲜明、服务专业的市场细分 127
七、覆盖全面、精细化的资本管理 127
第四节 对中国私人银行业的启示 127
一、建立客户推荐与业务协同模式 127
二、对客户进行多维度细分 128
三、通过&开放式产品架构&形成产品体系 128
四、个性化解决方案 129
五、信息化服务网络 129
六、专家团队,定做服务项目,专业的咨询意见 129
七、协同合作,提高服务水平 130
八、加大对人才的招揽力度 130
九、通过收购搭建私人银行业务的平台 130
第五章 年国内私人银行业务分析 132
第一节 私人银行服务价值链 132
一、私人银行服务的价值链 132
二、国内服务价值链中存在问题 134
三、打造私人银行服务价值链条建议 136
第二节 国内银行私人银行业务特点 138
一、国际私人银行的特点 138
二、中国私人银行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139
三、国内私人银行服务市场需求分析 140
第三节 国内银行业私人银行业务问题 141
一、金融监管制度障碍 142
二、境外理财的法律障碍 142
三、私人财产权保护不充分 142
四、传统理财观念尚需转变 143
五、高素质人才相对匮乏 143
第四节 国内私人银行业务类别分析 143
一、客户财富管理 143
二、个人信托、合理避税、遗产安排和移民计划 144
三、企业融资服务 144
四、市场中介服务和各种咨询中介服务 144
第五节 私人银行在岸和离岸业务分析 144
一、在岸私人银行业务分析 144
二、离岸私人银行业务分析 148
第六节 中国私人银行业务的潜力分析 150
一、客户财富管理。 151
二、个人信托、合理避税、遗产安排和移民计划 152
三、企业融资服务 152
四、市场中介服务和各种咨询中介服务 152
第七节 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制约因素 153
一、我国私人银行外部环境因素分析 153
二、观念因素 154
三、我国私人银行受制度与法律外部因素影响 155
第八节 中国私人银行业回顾与展望 156
一、私人银行&西风东渐& 156
二、中国私人银行市场当前面临的问题 158
三、正在成型的客户需求 161
四、中国私人银行的未来之路 162
第六章 年中资银行发展私人银行业务战略选择 164
第一节 新兴市场与成熟市场私人银行业务的比较 164
一、目标客户 164
二、产品与服务 165
三、管理模式 165
第二节 、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私人银行业务的条件与限制 165
一、品牌竞争力 166
二、创新研发能力 166
三、服务水平 166
四、政策支持 167
五、法律支撑 167
六、上游产业链支持 167
第七章 年金融危机对中资私人银行业务影响 169
第一节 金融危机下中资银行私人银行业务分析 169
一、金融风暴影响客户回流中资银行 169
二、金融危机后中资银行在私人银行业务上的优势 171
三、金融危机后中资银行在私人银行业务上面临的挑战 173
第二节 危机后中资很行私人银行业务的比较分析 174
一、危机前我国私人银行的发展状况 175
二、危机后中资银行私人银行业务的比较优势 175
三、危机后中资银行私人银行业务的劣势和难点 176
四、关于中资银行发展私人银行业务的建议 176
第三节 金融危机后私人银行业务拓展策略探讨 178
一、私人银行业务的内涵与特殊性 178
二、金融危机对国内商业银行的影响 178
三、金融危机形势下私人银行业务发展新契机 179
第三部分 重点银行研究
第八章 年中资银行私人业务研究分析 183
第一节 工商银行 183
一、企业概况 183
二、年主营业务分析 189
三、年私人银行业务 196
第二节 中国银行 197
一、公司概况 197
二、年主营业务分析 198
三、年私人银行业务 209
第三节 建设银行 209
一、公司概况 209
二、年主营业务分析 211
三、年私人银行业务 220
第四节 农业银行 221
一、企业概况 221
二、年主营业务分析 223
三、年私人银行业务 232
第五节 交通银行 235
一、企业概况 235
二、年主营业务分析 237
三、年私人银行业务 246
第六节 中信银行 249
一、企业概况 249
二、年主营业务分析 250
三、年私人银行业务 259
第七节 招商银行 260
一、企业概况 260
二、年主营业务分析 263
三、年私人银行业务 272
第八节 民生银行 273
一、企业概况 273
二、年主营业务分析 274
三、年私人银行业务 283
第九节 其他银行-华夏银行 284
一、企业概况 284
二、年主营业务分析 285
三、年私人银行业务 293
第九章 年外资银行私人银行业务研究分析 295
第一节 渣打银行 295
一、企业竞争力分析 295
二、私人业务动态分析 300
第二节 汇丰银行 302
一、企业竞争力分析 302
二、私人业务动态分析 307
第三节 花旗银行 312
一、企业竞争力分析 312
二、私人业务动态分析 313
第四节 美国国际集团 314
一、企业竞争力分析 314
二、私人业务动态分析 315
第五节 德意志银行 317
一、企业竞争力分析 317
二、私人业务动态分析 317
第六节 法国巴黎银行 318
一、企业竞争力分析 318
二、私人业务动态分析 319
第四部分 行业前景与策略
第十章 年私人银行业务存在问题及建议 320
第一节 国内私人银行业务主要问题 320
一、私人银行业务发展模式模糊 320
二、分业经营所带来的业务限制 320
三、外汇管制仍然比较严格 321
四、缺乏有效的产品和营销服务体系 321
五、风险控制和监管有待加强 322
六、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322
第二节 发展私人银行业务对策建议 322
一、加快业务部门建设,建立组织架构 322
二、加快电子信息化建设,构建网络与技术支持系统 323
三、加大培训引进力度,组建高素质的私人银行业务团队 323
四、创新产品,注重特色,打造具有特色的私人银行业务品牌 323
第三节 私人银行业务面临主要风险 324
一、声誉风险 324
二、信用风险 325
三、市场风险 325
四、操作风险 325
五、流动性风险 325
六、法律风险 326
第四节 业务风险防范的必要性和策略 326
一、加强私人银行业务风险防范的必要性 326
二、私人银行业务风险防范策略 327
第十一章 银行发展私人银行业务前景与策略 330
第一节 我国私人银行业务的前景 330
第二节 私人银行的发展策略 331
一、建立有利发展的外部环境 331
二、明确战略定位和实施策略 331
三、正确选择管理模式 331
四、产品与服务一体化程度 332
五、建立高效能经理团队 332
六、建立内部联动和激励机制 333
七、完善信息技术系统 333
第十二章 年私人银行业务发展实务及前景 334
第一节 国内私人银行业务机遇与挑战 334
一、机遇 334
二、挑战 334
第二节 私人银行业务运营分析 335
一、客户群判定 335
二、主项目定位 337
三、价值链方式 340
四、信息化建设 341
第三节 中资私人银行业务发展思路 342
一、明确目标业务的领域 342
二、构建扁平化组织管理体系 342
三、开发针对性产品,构建中心高平台 343
四、细分客户 343
五、品牌独立性 344
六、量身订做产品 344
第四节 中小银行发展私人银行业务 345
一、发展私人银行业务可行性 345
二、中小银行需要发展私人业务 347
三、中小银行私人业务的策略 349
图表:年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10
图表:2014年居民消费价格月度涨跌幅度 11
图表:2014年居民消费价格比2013年涨跌幅度 11
图表:2014年新建商品住宅月环比价格下降、持平、上涨城市个数变化情况 12
图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12
图表:年年末国家外汇储备及其增长速度 13
图表:年公共财政收入及其增长速度 13
图表:年粮食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14
图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及其增长速度 15
图表:2014年主要工业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15
图表:年建筑业增加值及其增长速度 17
图表: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速 17
图表:东、中、西部地区投资相邻两月累计同比增速 18
图表: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到位资金同比增速 19
图表: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主要数据 19
图表:月份全国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和固定资产投资(不要含农户) 21
图表:月份民间固定资产投资主要数据 22
图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其增长速度 24
图表:2014年货物进出口总额及其增长速度 24
图表:2014年主要商品出口数量、金额及其增长速度 25
图表:2014年主要商品进口数量、金额及其增长速度 25
图表:2014年对主要国家和地区货物进出口额及其增长速度 26
图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 27
图表:2014年非金融领域外商直接投资及其增长速度 27
图表:2014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量及其增长速度 28
图表:2014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旅客运输量及其增长速度 28
图表:年年末电话用户数 30
图表:2014年年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及其增长速度 31
图表:年研究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 33
图表:年卫生技术人员人数 34
图表:2014年年末人口数及其构成 35
图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及其实际增长速度 36
图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其实际增长速度 36
图表:平均预期寿命变化 38
图表:婴儿死亡率变化 39
图表:全国消费价格涨跌幅 41
图表:猪肉、牛肉、羊肉价格变动情况(2014年12月价格=100) 42
图表:鲜菜、鲜果价格变动情况(2014年12月价格=100) 42
图表:2015年3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分类别同比涨跌幅 44
图表:2015年3月份居民价格分类别环比涨跌幅 45
图表:2015年3月居民消费价格主要数据 45
图表:2014年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月同比增长速度 47
图表:2014年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主要数据 47
图表: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分月同比增长速度 49
图表: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主要数据 49
图表: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初步核算数据 51
图表:GDP环比增长速度 51
图表:2014年中国制造业PMI走势图 54
图表:2014年制造业大、中、小型企业PMI走势图 55
图表:2014年制造业生产指数走势图 56
图表:2014年制造业新订单指数走势图 57
图表:2014年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走势图 58
图表:2014年制造业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走势图 59
图表:2014年制造业原材料库存指数走势图 60
图表:2014年制造业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走势图 61
图表:2014年制造业新出口订单指数走势图 62
图表:制造业PMI指数 62
图表:中国制造业PMI分类指数(经季节 调整) 64
图表:制造业PIM指数(经季节 调整) 65
图表:中国制造业PMI分类指数(经季节 调整) 67
图表:2014年12月份的全国蔬菜环比价格指数 72
图表:2014年12月份的全国各地区蔬菜价格环比平均价格 72
图表:2014年12月份的全国猪肉、牛肉和羊肉价格指数 73
图表:2014年12月部分食品同比价格指数 74
图表:2014年12月份50个城市部分食品价格 74
图表:2015年3月份近三个月各地区蔬菜价格环比平均涨跌幅 76
图表:2015年3月份全国近三个月来猪肉、牛肉和羊肉价格环比涨跌幅 76
图表:2015年3月蔬菜和肉类环比价格指数 77
图表:2015年3月部分食品环比价格指数 77
图表:2014年12月-2015年3月油菜平均价格 78
图表:2015年3月份全国1%的CPI环比涨幅构成 79
图表:2014年货物进出口总额及其增长速度 86
图表:2014年主要商品出口数量、金额及其增长速度 86
图表:2014年主要商品进口数量、金额及其增长速度 87
图表:2014年对主要国家和地区货物进出口额及其增长速度 87
图表:2014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89
图表:美洲私人银行品牌 98
图表:欧洲私人银行品牌 98
图表:汇丰集团私人银行的结构 121
图表:汇丰集团私人银行业务税前利润25% 122
图表:汇丰私人银行控股(瑞士)负债表 124
图表:汇丰私人银行控股(瑞士)盈利摘要表 125
图表:中国工商银行的股本结构 185
图表:年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最新财务报表 190
图表:年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资产负债表分析 190
图表:年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利润表分析 191
图表:年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现金流量表分析 193
图表:年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分红能力 194
图表:年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每股指标 194
图表:年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经营发展能力 194
图表:年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195
图表:年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198
图表:年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最新财务指标 203
图表:年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资产负债表 203
图表:年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利润表摘要 204
图表:年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现金流量表 205
图表:年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分红能力 206
图表:年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每股指标 207
图表:年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经营发展能力 207
图表:年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财务分析 208
图表:年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股本结构 211
图表:年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最新财务指标 215
图表:年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资产负债表 215
图表:年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利润表摘要 216
图表:年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现金流量表 217
图表:年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分红能力 218
图表:年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每股指标 219
图表:年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经营发展能力 219
图表:年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财务分析 220
图表:年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股本结构 223
图表:年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最新财务指标 227
图表:年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资产负债表 228
图表:年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利润表摘要 229
图表:年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现金流量表 230
图表:年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分红能力 231
图表:年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每股指标 231
图表:年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经营发展能力 231
图表:年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财务分析 232
图表:年中国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股本结构 237
图表:年中国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最新财务指标 241
图表:年中国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资产负债表 241
图表:年中国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利润表摘要 242
图表:年中国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现金流量表 243
图表:年中国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分红能力 244
图表:年中国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每股指标 245
图表:年中国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经营发展能力 245
图表:年中国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财务分析 246
图表:年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股本结构 250
图表:年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最新财务指标 254
图表:年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资产负债表 254
图表:年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利润表摘要 255
图表:年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现金流量表 256
图表:年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分红能力 257
图表:年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每股指标 258
图表:年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经营发展能力 258
图表:年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财务分析 259
图表:年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股本结构 262
图表:年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最新财务指标 266
图表:年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资产负债表 267
图表:年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利润表摘要 268
图表:年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现金流量表 269
图表:年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分红能力 270
图表:年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每股指标 270
图表:年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经营发展能力 271
图表:年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财务分析 271
图表:年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股本结构 274
图表:年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最新财务指标 278
图表:年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资产负债表 278
图表:年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利润表摘要 279
图表:年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现金流量表 280
图表:年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分红能力 281
图表:年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每股指标 282
图表:年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经营发展能力 282
图表:年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财务分析 283
图表:年华夏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股本结构 285
图表:年华夏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最新财务指标 288
图表:年华夏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资产负债表 288
图表:年华夏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利润表摘要 289
图表:年华夏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现金流量表 290
图表:年华夏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分红能力 291
图表:年华夏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每股指标 292
图表:年华夏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经营发展能力 292
图表:年华夏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财务分析 292论中国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发展国内,浅析,发展,商业银行,中国金融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论中国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发展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私人银行业务落地中国_励志成长-牛bb文章网您的位置:&>&&>&私人银行业务落地中国私人银行业务落地中国尽管国内商业银行纷纷推出了自己的贵宾理财服务,但其与真正意义的私人银行服务仍有很大差距。以中国银行首家设立私人银行部为开端,国内商业银行纷纷将这一在国外已经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国内尚处于萌芽阶段的私人银行业务列入了自己的发展版图。这一趋势迫使我们必须思考这样一系列的问题,是何种原因催生私人银行业务落地中国?如何在中国现有的金融、法律背景下开展中国的私人银行业务?内资商业银行如何在私人银行财富管理领域与具有丰富经验的外资银行竞争?如何解决开展私人银行业务面临的人才、产品、服务等一系列问题?为此,本期“银行家论坛”以“私人银行业务落地中国”为主题,邀请对此问题有着深入研究和深刻体会的相关人士发表对上述问题的见解。李青云:推动银信合作,提升私人银行服务大约六年前我就开始关注私人银行财富管理问题。最初一段时间,我对私人银行这种只为高端人士服务的金融业务能否在国内顺畅发展还有一丝困惑,但一位业内资深人士的话语坚定了我对这一业务的信心,他说:我们当然首先要服务大众,但精英阶层永远是金融机构不能忽视的群体。到目前为止,国内尚没有关于“私人银行”的明确定义。我所理解的私人银行业务,粗略地讲是为高端个人客户提供个性化、私密性的综合财富管理服务。对于高端客户的界定,各家银行一般都会设置相应的资产标准,比如金融资产在100万美元以上乃至500万美元以上。私人银行业务具备两个显著特征:一个是个性化服务,满足客户多样性的财务需求,某种意义上讲私人银行为客户提供的服务贯穿客户整个生命周期,从幼时的教育规划到晚年的财产传承;另一个特征就是高度的私密性,注意保护客户隐私。在持续关注海外私人银行业务多年后,我发现这些业务在国内开展是比较有难度的,难点主要表现在三方面。难点之一:理念。在研究过程中我亲身接触了高端层面的众多客户,发现客户的需求普遍集中在投资与保障两个方面。而在发达国家,高端客户的服务需求实际上包含三方面的内容,即财富积累、财产保护与财产传承。财富积累是高端客户重要的财富管理目标,也是最受关注的问题。但用什么样的工具才能实现财富的有效积累呢?国内银行所能提供的基本上都是标准化、格式化的产品,并没有特别针对高端个人客户特点设计的专门产品。事实上,不同的客户在投资偏好及风险承受力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别,如果高端客户与普通客户投资于同一产品,其投资目标未必能有效实现。显然,银行目前提供的标准化服务与产品不可能满足高端客户的个性化财富积累需求。高端客户的第二个重要需求是财产保护。现实生活中,有多种情况可能导致高端客户的财产损失。首先如不合理的资产配置:众多案例表明,许多中国企业家对于资产配置的概念并不了解。他们往往单一、集中地持有某一种金融产品,从而导致收益随产品的波动而大幅波动,甚至因特殊情况而导致资产急速缩水。此外,在对浙江、福建、广东等地企业家的调研中发现,他们往往会存在另一种资产配置不合理的问题,如99%的资产价值是以其所拥有企业的股权形式体现,大量财产都在企业名下而非个人名下。在这种情况下,一旦企业出现风险,就会极大影响个人财产总值。进一步来看,即便他的公司没有出现任何经营问题,也可能会有潜在风险――根据新的《公司法》规定,如果公司股东滥用有限责任机制损害债权人利益,将要承担连带责任,因此有限公司并不完全意味着有限责任。在此,我们建议一定要对个人/家庭名下的资产和企业所属资产进行有效的配置和隔离,两者之间一定要有防火墙。其次是税收方面的问题: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需缴纳企业所得税,税后利润再分红时,股东还需缴纳个人所得税,由此承受双重税负;此外不动产、高档消费品等等都会涉及大量的税收问题,如何进行税收筹划就成为财产保护的重要内容。除此之外,还有如何规避过度消费、防范资产流失等方面的问题。高端客户的第三个服务需求在于如何实现财产的平稳传承。最高人民法院最近几年的公告显示:每年我国因婚姻家庭继承等问题引发的诉讼案件高达100万件以上。这显然说明,随着个人财富的增加,由此引发家庭财产纠纷的可能性也在增加,高端客户需要财产传承安排以消除潜在纠纷。同时,财产传承安排还要解决传承的有效性,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广东有一种被称为“二世祖”的情况:父辈可能是卓越的企业家,但没有时间和精力教育子女,子女除了浪费钱财外一无所长,那么家庭资产未来要不要交给子女?给是加快浪费,可是不给又能如何?浙江还有一种情况,父辈是一个低端行业的企业主,子女接受高端教育后对低端产业没有兴趣,若把企业股权传承给他,他就会毫不犹豫地变卖,父辈对此难以接受,但是没有解决办法。以上是我们通过调研总结的高端客户财富管理需求,我们发现这些需求是现实存在的但客户往往本身还没有意识到。事实上,银行理财经理们可能也没有意识到客户的这些需求,也就谈不上去发掘这些潜在需求了,这就是理念问题。难点之二,产品与服务。从综合服务角度讲,私人银行应为客户提供多样化的产品;从个性化角度讲,私人银行应提供个性化的或者定制的产品。但这些要求我们的银行目前很难满足,以财产保护为例,所提供的产品必须要有风险隔离功能,但普通产品难以做到这一点。总体来看,银行为客户提供的产品以增值型产品为主,财产保护和传承产品难觅踪影;即便如此,提供的也多为统一的标准化产品。因此,产品提供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除此之外,私人银行服务往往还涉及到税收、法律等方面,这些并非传统商业银行的擅长领域,但客户往往存在这方面的需求,如何提供此类服务显然也是我国银行面临的难题。难点之三,监管机制。我国目前仍处于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局面,但私人银行服务需要向客户提供综合性金融服务,不仅要有存贷款银行服务,还要有证券、保险、信托等多种服务。但在分业经营的体制下,私人银行在提供服务时难免束手束脚。讲到这里,我们可以提出问题了: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实现私人银行的有效服务?如何实现跨行业的有效合作?我的想法是大力推动银信合作。3月1日,银监会颁布的新《信托公司管理办法》和《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生效,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银信合作契机。信托新“两规”主要有以下几个变化:第一,引入了合格投资者概念。只有合格投资者才有资格参与集合资金信托投资。所谓合格投资者需满足下列三项标准之一:(1)投资一个信托计划的最低金额不少于100万元人民币;(2)个人或家庭金融资产总计在其认购时超过100万元人民币,且能提供相关财产证明的自然人;(3)个人收入在最近三年内每年收入超过20万元人民币或者夫妻双方合计收入在最近三年内每年收入超过30万元人民币,且能提供相关收入证明的自然人。合格投资者的界定实质上是把信托计划定位于面向特定高端投资人的产品。在实务操作中,让客户提供收入证明和财产证明的操作性欠佳,所以被广泛采用的往往只是一个标准――投资单个信托计划最少金额100万元。第二,委托人数量。在合格投资者基础上,新“两规”又进一步规定单个信托计划的自然人委托人不能超过50人,机构投资者人数不受限制。这意味着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成为一种面向少数投资人的产品。第三,发行方式。新“两规”将原规定中的信托产品“不得通过报刊、电视、广播和其他公共媒体进行营销宣传”修改为“不得进行公开营销宣传”,事实上防止了信托公司利用变通方式公开营销的可能。因此,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基本上就可被看成标准私募产品了。而从国际经验来看,私募产品恰好是解决高端客户财富积累需求的最有效工具。信托业向来因为信用水平不高而倍受争议,银监会这次出台的新办法中还有一个很好的地方在于,信托计划的受托资金必须要由银行保管,由银行来解决信托资金的安全问题。这些规定为银信合作奠定了基础。从银行方面来看,各大银行虽然陆续开展了高端客户的财富管理服务,但产品的匮乏导致其无法很好地满足客户需求。而信托一方面可以利用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的私募功能实现高端客户的财产增值需求,一方面可以通过单一信托的方式满足高端客户的其他个性化需求。单一信托的运行可以依赖《信托法》的规定进行,其主要特点是条款可以定制,可根据客户的个性需求为其提供包括遗产管理、婚姻家庭等方面的财富管理。因此,银行可以通过银信合作实现向高端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的目的,解决产品匮乏问题。从信托公司方面来看,通过银信合作可以使信托公司借用银行解决资金安全问题,弥补信用短板。银信合作发挥了信托公司和银行各自优势,具有双赢的效果。具体到合作形式上,我认为目前最实际的方式是利用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发行信托型私募基金,部分银行和信托公司已经开始尝试这种方式的合作。另外一种方式是单一信托,这种合作形式目前可能难度较大,但未来前景十分广阔,比如子女教育、财产传承等服务,这是真正反映私人银行属性的项目。如果我们的银行机构继续发掘高端客户并开拓其理念,大力培养合格私人银行客户经理,并充分利用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或单一信托这类信托工具,我想私人银行业务在我国的发展将会十分顺畅。(作者单位:特华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北京东方华尔金融咨询有限公司)尹龙:中国的私人银行业务要做出自己的特色对于私人银行业务未来在中国的发展,有三句话可以概括之:一要有信心,二要有区别,三要有特色。首先是要有信心。国内商业银行目前开展私人银行业务存在很多机遇和优势,既然商业银行都在涉足这一领域,说明这个问题已经被论证得很透彻了,但除此之外,我们还要看到,私人银行业务对商业银行而言不光是机遇还是挑战。事实上,做不做私人银行业务已经不是商业银行自我选择的结果,而是在市场选择下商业银行不得不去做。为什么这样说,我们知道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已经历经几个世纪,但一直以来私人银行业务都是藏在深阁,以往我们很少看到私人银行业务被放在世界范围内讨论,这可能也和私人业务早期起源于对贵族的服务因而要保持相对低调有关。到了20世纪90年代,情况发生了转变,私人银行业务似乎变成所有金融机构都在做的一项业务。这里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随着金融市场和科技信息技术的发展,导致了金融竞争的加剧,金融竞争加剧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压缩过去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盈利空间。举一个例子,企业短期融资券发行以后,原本商业银行以为能够从中赚取发行费用,但后来却发现,这些企业通过发行短期融资券融得资金以后,首先要做的就是偿还银行贷款,因为银行贷款费用要高于短期融资券的发行费用,加上能够发行短期融资券的公司一般是商业银行优质大型客户,这势必对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和盈利产生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保证银行的长期发展和生存问题就不得不引起商业银行的思考。90年代商业银行领域有一个很有名的发现,也就是所谓的“二八规律”,也就是说银行80%的利润是20%的客户创造的。于是大家突然醒悟过来,以往我们强调客户多多益善的做法是错的,这么做并不经济,因为大部分的客户对银行没有利润贡献度,多增加这样一个客户银行就多一份亏损,所以90年代对利润的追求使银行扭转了整个经营管理的理念。从过去盯资产、盯规模、盯客户数量,转为盯客户结构,盯客户的忠诚度。道理很简单,如果一个银行高端客户比例从20%变成30%、40%乃至50%,这家银行长期生存发展的问题就解决了;如果一个银行高端客户越来越少,低端客户越来越多,虽然规模很庞大,但仍然会有生存发展的问题。中国入世以后,国内普遍预期外资银行进入国内市场以后势必会抢客户、抢存贷份额,现在回过头看,发现没有几家外资银行致力于做国内企业的贷款业务,反而是积极向零售业务领域拓展,这一点在外资银行人民币业务全面放开以后表现得更为明显。为什么?道理很简单,公司客户交易费用远远低于个人客户,但他的忠诚度却要低于个人客户。所以从这一点来讲,中资银行将来要发展离不开理财业务,离不开私人银行业务,因此发展私人银行业务是商业银行必然要走的路。但现在的问题是,既然私人银行业务是国内商业银行必然要走的路,为什么一直到今天都发展不起来呢?我想大概有这么两个原因:一是私人银行业务涉及财富管理、理财、资产管理,这些业务的开展面临一些法律方面的问题。比如说到理财,就必然要涉及到信托,但我国的商业银行法规定得很明确,商业银行不能做信托,这样一来商业银行在开展私人银行业务时就有许多地方存在法律上的疑问。2005年银监会在出台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管理办法时也面临这个难题,如何让商业银行既能做这个业务,又不违法,因此在制定这个办法的时候采取了变通的方式,将理财业务和信托业务分开。但是我们都知道,世界上还没有哪一个国家说理财业务不是信托,但因为在我国存在这样的法律障碍,而修改法律又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因此只能采取一些技术性解决方案,好在解决得还不错,既不违法,又把业务推出来了。但是上述处理方法在理财业务上还好办点儿,到私人银行业务还会引发一些问题。发展中国的私人银行业务,除了法律制度体系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以外,我们的政策制度体系也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现在很多银行对私人银行都很重视,但重视归重视,要各家银行下决心加大投入来发展这个业务,还需要一个认识的过程。私人银行业务需要长期投入,其见效也是长期性的,而目前中国的利差水平约是国际水平的三倍左右,如果银行高管不考虑这家银行的长远发展而是只考虑自己任期内的银行经营状况的话,发展资产负债业务仍是首选。另外我们也看到在一些国家,也有过在公司业务盈利比较高的同时,零售业务、理财业务、私人银行业务也发展得比较好的现象,什么原因呢?因为他们的银行体系竞争比较激烈。而目前中国的情况是,虽然我们一直在说银行有竞争压力,事实上,由于银行牌照没有放开,目前的银行竞争并不充分,基本上有了银行牌照就可以盈利。这也表明政策给银行的压力还不足。私人银行业务在我国没有发展起来的第三个原因,就是我们的文化。跟理财业务不同,私人银行业务必然含有信托关系,以信任为前提,这种信任表现在委托人层面就是他所有收入和财产要一定是合法的,中国目前的高收入者有相当一部分的收入是灰色收入,加上中国人历来讲究财不外露,这种文化背景和收入结构也是导致私人银行业务在中国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除了上述三个方面的客观原因之外,由于从基层到高管到董事会,对私人银行的认识还有一个层层递进的过程,各个经营层面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还需要时间。既然目前有这么多的原因影响私人银行业务在中国发展,为什么讲我们还要对私人银行业务未来的前景有信心呢?原因在于两个方面。一是政策和法律层面的因素,二是市场层面的因素。未来在这两个层面因素的作用下,私人银行在中国还是有较大的发展前景。从政策面看,起码从银监会这个层面,对私人银行业务和理财业务持非常积极的态度,银监会提出的监管原则叫规范与鼓励并重、发展与防险并重。并且会就目前存在的法律方面的障碍,提供一些技术层面的解决方案。比如在QDII实施以后,就能够实现跨地区地投资买卖有价证券。至于市场层面的因素,未来变化最大的就是利率市场化的步伐将越来越快。利率市场化步伐加快的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国内利差将与国际接轨,在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都会慢慢重视起包括财富管理、私人银行业务在内的各项业务。因此私人银行业务未来在中国的前景是十分广阔的。对这一点,业者应有充足的信心。第二点,做私人银行业务还要有区别。这个区别指的是私人银行业务与我们以往的理财业务以及传统业务还是存在较大的差别,因此在经营上也要区别对待。其实区别理财和私人银行业务一个比较简单的办法就是如果你的产品是面向特定客户群的,那么我们就叫它做财富管理;如果你的产品是面向特定客户的,即一对一的,那么就可以称作是私人银行业务。为什么要在这里强调开展私人银行业务要讲区别呢?因为我们发现一些银行很容易把私人银行业务做成理财业务的升级版,但事实上这两种业务在服务方式、服务对象、风险管控等方面都有不同。因此我们的银行必须在观念上认清这两种业务的区别,否则在目前的法律制度环境还不是很完善的情况下,可能就会碰到很多问题,乃至就做不下去。最后一点,我们做私人银行业务要有特色。我们都在提到怎么跟外资银行竞争,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也要走向国际,我想目前除了中国银行有这个条件之外,其他任何一个银行如果非要走国际私人银行发展之路,注定会失败。原因很简单,我们如果把私人银行业务重点放到国外去,诸如外币管制、资金流动、法律管辖等等都是非常棘手的问题。将来中国私人银行还是要发挥自己本土银行的特点,提供符合自身银行条件的特色服务,要借鉴外资银行的经验但不能照搬别人的模式,只有这样,私人银行业务在中国才能真正发展起来。(作者单位:中国银监会创新监管协作部)王良:发展私人银行业务是完善银行服务体系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金融行业发展迅速,特别是近几年,无论是金融资产规模还是金融产品的创新,乃至金融内部结构调整,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变化。具体到银行业的发展,这些年取得的变化和进步也更为突出。比如说过去银行主要以对公业务为主,现在各家银行都在转型,大力发展零售业务;过去以做存贷款业务为主,现在都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在零售业务方面,过去都是以储蓄存款为主,现在储蓄已经不是零售业务的主要话题。零售业务的发展呈现出三个支柱:一是财富管理,它包括基金、信托、保险、证券、理财等等内容,储蓄只是财富管理的一个方面;二是银行卡业务,这里面包括信用卡和借记卡,近几年银行卡业务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三是消费信贷。在各家银行都在高度重视和大力发展零售银行业务的同时,很多银行又开始研究和探讨私人银行业务。为什么大家这么关心、关注研究私人银行呢?目前商业银行零售客户,从数量来讲,呈现出“金字塔型”,大众客户人数很多,越高端的客户数量越少。但是从财富的数量上看,却又呈现“倒金字塔型”:一小部分人拥有的财富要超过人数众多的普通客户。但是从银行盈利结构来看,高中低端客户对银行的利润贡献呈现出“纺锤型”,并不是最高端和最低端客户对银行贡献大,而是中端客户。那么既然中端客户对银行利润贡献最大,为什么各家银行还在研究探讨私人银行,探讨为最有钱的人提供服务这个问题呢?我认为开展私人银行业务具有三个方面的意义:一是完善银行服务的体系。银行提供的服务有中端、有低端,也就必须有高端,提供私人银行服务是是完善银行服务体系的需要。二是提高高端客户对银行忠诚度的需要。因为私人银行业务为客户提供的服务,可以贯穿到客户整个人生历程,甚至包括下一代,这样更有利于提高高端客户对银行的忠诚度。三是形成营销惯性的需要。如果一家银行能够为高端客户提供最满意、最好的服务,产品、技术、研发都能满足高端客户的需要,那么为中端客户、低端客户提供服务就相对比较容易了。因为高端客户的服务需求比较复杂、个性化比较强,而对中端和低端客户提供的服务和产品则更加大众化和标准化。同时,满足高端客户的服务需求还能产生一种示范效应,当一家银行满足了高端客户的服务需求时,他同时也证明了自己服务大众客户的能力,比较容易取得大众客户的信任,产生营销势能,形成营销惯性,这样更有利于银行得到更广泛的客户群体的认可。结合目前国际国内的发展态势,应该说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趋势:第一就是机构越来越集中。诸如汇丰、花旗、UBS等跨国性的银行,在私人银行业务领域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专业团队和高端客户数量远超过其它在此领域刚起步的银行,因此可以说已经拥有一定程度的垄断优势。这些银行基于自身庞大的金融系统,其垄断优势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发挥作用,并最终形成私人银行服务机构集中化的趋势。第二个趋势是区域越来越集中化。在亚洲,私人银行业务多集中在香港和新加坡这样的地区,国际上私人银行业务在伦敦、瑞士、纽约这样的发达金融中心的集中度也比较高。面对机构集中化和区域集中化的趋势,中国的私人银行高端客户很容易向境外、向外资银行机构流失。对于国内已经或者将要开展私人银行业务的银行机构来说,如何在这种趋势下赢得自身业务拓展的机会,我认为要把握住以下几点:第一,目前国内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趋势需要进一步加快。由于私人银行业务涉及的领域并不仅仅限于银行业务,还涉及到证券、基金、保险、信托等多个领域,在目前分业经营的模式下,商业银行在提供一揽子金融服务方面还有相当大的难度和局限性。而综合化经营则能解决商业银行开展私人银行业务诸如产品、人员等方面的问题。从这个角度看,实现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是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基本前提。第二,商业银行需要树立私人银行服务的品牌。目前国内商业银行所能提供的产品大多还是标准化的,私人银行服务的特点就是产品的个性化,一定程度上要做到能为客户量身定做,这就对银行的产品研发能力和系统技术支持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除此之外,还有特别重要的一点是,国内银行发展私人银行业务还要建立客户经理队伍,这支客户经理队伍并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客户经理,而需要通晓金融、保险、税收多方面知识的经验丰富的金融专家。尽管各家银行都在积极探讨发展私人银行业务,但是人才匮乏却是各家银行共同面对的最严峻的问题。为此,如果哪家银行能够尽快解决产品、技术、人才问题,树立起自己的私人银行业务品牌,就可以在国内市场上抢得先机,在该领域分得一块非常大的蛋糕。第三,从国内商业银行来讲,要尽快建立区域性的私人银行中心。私人银行业务不可能像其他业务那样,在全国各个城市展开,而应该选择较为发达、资金密集的城市,这些城市对于其他地区的资金有吸纳作用,在国内像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地方应该说能够成为未来国内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中心。当然,要形成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中心还需要地方政府提供一些政策面的支持。为什么新加坡、香港私人银行业务能够发展得这么好,就是因为在税收等方面有各种优惠,私人财产可以得到安全的保障。除此之外,私人财产保密制度也非常严格,这一点在瑞士表现得尤为明显。像我们中国这些发达的城市能否成为中国的私人银行中心,甚至将来能否成为亚洲的私人银行中心,就要看其能否在税收政策、金融政策、法律环境、个人财产保护等方面具备其他城市所没有的竞争力。如果没有这样的竞争力,中国私人银行高端客户就很可能把自己的财产转移到香港、新加坡,或者欧美。因此我们希望尽快建立适合中国私人银行发展的区域中心,提高我们国内的私人银行的竞争力。(作者单位:招商银行北京分行)庞红:时代开启了中国私人银行业的大门中国银行业全面开放后,高品质的金融服务和科学的金融风险管理,已成为中外商业银行竞争的两大焦点。私人银行业务的开展,不仅直接体现了商业银行高端金融服务水准和稳健的风险防范机制,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提升了整个中国银行业的两大核心竞争力,为商业银行业务发展起到了示范效应。为高端人群打理私人财产,保值增值,在中国将变得越来越重要。根据波士顿咨询公司业务主管德朱尼亚克预计,中国富裕家庭的流动资产总额将从2004年的8250亿美元增长到2009年的1.6万亿美元,增幅近一倍,到2015年在全球个人金融资产的全部增加额中,中国将占到10%。根据经验,私人银行业务带来的利润能够达到大众市场零售部门平均水平的10倍左右。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在逐步完成股改上市后,面临着改变长期以来以存贷利差为主要盈利模式的改革要求,追求更加优化的资产和收入结构,发展私人银行业务已成为当务之急。由于中国的财富管理市场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对中国高收入阶层来讲,私人银行业务是一种全新的概念。中国银行业整体实力和经验水平较低,与理财产品相匹配的金融市场还不够发达,通晓金融精髓,熟悉多个领域的一线财富管理人员相当匮乏,以及理财产品过于单一和同质化,这些都从不同程度上制约着中国本土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与外资银行相比,中资银行在私人银行业务领域还缺乏长期优质服务所积累的信用和市场经验,没有信任就没有私人银行业务,而信任是需要时间培养的。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对银行业监管部门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因为高端人群的财富在传承、转移、避险、增值、捐赠中会存在大量的法律纠纷、洗钱风险和声誉风险等问题,所以全新完整的风险监管就变得格外重要。同时,私人银行业务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包括商业银行、货币市场、证券市场、基金市场、外汇市场、期货期权市场、拍卖收藏市场、QDII、离岸业务等,因此,建立健全一个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也是中国发展私人银行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黄金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开展私人银行业务相比较国际上已经较为成熟的私人银行业务模式,私人银行业务在中国处于刚起步阶段,不仅如此,还面临来自有着这方面丰富经验和成熟运作模式以及团队的外资银行的挑战。那么对于已经或将要开展私人银行业务的国内商业银行来说,目前在竞争中有何优劣势,如何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私人银行服务,这是需要我们讨论的。国内商业银行在私人银行业务这一块起步较晚,并且面临来自外资银行的竞争,目前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拓宽渠道。发展私人银行业务首先要有渠道,简单地说就是要有客户基础。作为国内的商业银行,还是有一定的客户基础的,但是缺乏对客户进一步的细分和营销。第二,打造一支精英团队。我们看到,纽约的一些大的私人银行,基本上都拥有8000名左右的专家顾问,其客户经理基本上拥有25年左右的从业经验。而中资银行的客户经理人才专业化水平不是很高、经验也不够丰富。一个简单的比较,在瑞士的私人银行客户经理的年龄一般都超过40岁,到新加坡年龄就降成35岁了,到香港就是30多岁了,到中国客户经理的年纪更小,与客户经理低龄化相对应的是,人员经验不够丰富、专业化水平不够。此外国内私人银行客户经理的流动性往往非常的频繁,不易于维系客户情感,这也是客户经常抱怨的。我们看到,在国外由于多数私人银行以独立法人的形式存在,其中不乏家族式的私人银行,这些银行尤其强调服务。从这个角度看,未来在国内私人银行业务竞争中,外资的竞争优势要强一些。还有一点,我们看到在新兴市场国家,私人银行业务中外资也占相当大的份额,因为本土银行体制不稳定,财产往往有不确定性,所以外资占的份额比较大,但在中国,中国银行业发展至今,由于有国家信用为保障,带给存款人本息损失的可能性被降到最低,这也是中资银行的一个优势。第三,私人银行业务要强调增值服务。前面大家都提到了,私人银行业务所涵盖的内容并不限于财富管理,包括客户从摇篮到坟墓的整个生命周期。比如在中国,子女教育问题是最受重视的,相关教育服务也应该包括在私人银行服务的内容。从这个角度看,由于中资银行在国内拥有广阔的关系网,因此在提供相关增值服务方面,比外资银行拥有优势。此外,在交易成本上,中资银行也比外资银行有优势。由于国外的客户很多财产是继承得来的,他对资产增值的要求不是很高,强调资产保护和服务,中国的高端客户的财富积累一般开始于改革开放以后,很少是通过继承得来的,这部分人对交易成本十分敏感。由于外资银行实行全球统一的成本管理模式,相比较中资银行,其收取的管理费用较高,中资银行收取的较低的交易成本更容易被国内的高端客户所接受。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看到在拓展私人银行业务方面,与外资银行相比,国内银行业还是有优势可循的,但是也要看到,未来中资银行还应该在以下两个方面加快步伐。其一是产品开发。私人银行服务提供的产品区别于目前银行提供的大多数的标准化的产品,私人银行的服务具有一对一的特点,要体现出客户的个性,目前中资银行私人银行服务产品开发不足。特别是在外资银行进入以后,面对突然加剧的竞争,在人员储备上捉襟见肘,由于缺乏好的研发队伍和管理团队,目前很多银行提供的私人银行服务产品大多数并不是自己开发的,而是“贴牌销售”别的银行的产品,并没有体现出自身的特色。第二就是咨询顾问服务。客户需要银行给他们提供涉及金融、会计、法律、税收等多方面的咨询顾问服务,但是我们大多数的银行目前还没能很好地满足客户的这一需求。为此,国内商业银行未来要着重提升在咨询顾问方面的服务能力。 (作者单位:中国银行)于洋:理想的私人银行模式应该独立于商业银行之外就私人银行业务的传统来说,欧洲私人银行业务做得最强,因为经过了几百年财富的传承积累,这些地区私人银行业务开展的时间也比较早。目前这些欧洲银行通常在香港或者新加坡设立分部,并建立一个团队,到中国来做客户,并且对客户有着严格的挑选机制。外资银行在华从事私人银行业务的另一种模式就是通过设立分行的方式,但无论在境内还是境外,大多数的外资银行还是以理财来带动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当然也有采取别的模式的外资银行,比如说富通银行,就是以顾问和个性化的理财来带动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而不是像有些银行主要是以理财产品带动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在这里我想简单地介绍一下富通银行的私人银行业务模式供大家参考。私人银行业务的具体内容可以分成两块,一个是广义信托业务,这里和理财业务有相通的地方,都是通过财富管理公司或者是私人银行,进行集合或单一的资金管理,或者让其购买银行集中发行的产品。第二种内容是提供一些高端的专业顾问服务,替客户提供诸如税务、财产安排、法律等多方面的咨询服务。因此集合的资金管理、单一和个性化的资金管理以及高端顾问是富通银行在华开展私人银行服务的主要内容。但是对于私人银行业务,目前我们仍需要明确的一点是,是不是因为被称作私人银行业务,就把它当成是商业银行附属的业务呢?事实上,私人银行业务不完全是银行业务,在国外他有他的称谓,有他的发展历史,只不过来到国内我们冠之以银行的称谓。国内说到银行大家都理解成商业银行,事实上在国外除了商业银行,还有很多的机构可以用银行这个名义,所以不能单纯把私人银行业务简单地理解成为银行业务,也不能单纯理解成为理财业务。我们看到,私人银行业务与商业银行其他业务相比,需要有自己独立的团队、独立的服务体系、独立的运作机制、并应当设定有独立的考核指标。它所涉及的内容相对银行其他业务要专业得多也复杂得多,他的客户并不是银行其他业务的客户的简单复制。因此我们需要考虑把商业银行的私人银行业务部门从商业银行中独立出来,单独运营和核算,私人银行业务提供的产品并不限于本行的产品或本国的产品,而是完全站在高端客户的立场上,这才是私人银行较为理想的模式。另外,私人银行所涉及到的具体内容是非常琐碎的,私人银行业务提供的顾问服务不仅限于理财方面,还涉及到其生活的方方面面,就是通过这些琐碎的但充满个性化和人性化服务,才让客户慢慢积累起对你的信任度,从而成为你的终身客户,可以说各方面琐碎的业务构成私人银行业务的基础。关于未来中国私人银行业务的前景,我想可能在于“三个突破”、“两个决胜”和“一个合作”。“三个突破”首先是服务模式的突破,主要是建立独立的第三方理财的体制,让私人银行成为一个独立的主体,建立一个“1+X”的体制,即,以私人银行业务为核心,由商业银行、保险、信托、基金、证券、房地产投资等作为外围业务的一个业务模式。其次是发展方向的突破,目前中国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方向不应该仅仅局限在人民币业务上,这本质上是不利于中国客户充分享受全球经济增长成果,我们现在已经有了QDII,应建立一个中长期的计划,能够实现国内资产与国外资产的双向交流。事实上,由于欧美等国已经经过一个稳定的长期发展,法制的状况比较完善,有相对成熟的财富管理模式,金融产品较为全面,出于分散风险的考虑,亚洲客户多数都会把一定比例财富放在西方,特别是放在欧美。第三个突破就是细节的突破。比如信托登记、对于信托的税收优惠、私人外汇的严格管制等。最广义的信托恰恰是私人银行本色。还有一个细节上的问题,为什么外资银行具有在中国境内推进私人银行业务的优势呢?因为大家觉得将财富放在外资银行会更安全、更有保障,很多高端客户对于国有银行存在一种内心深处的不安全感。以上三个需要突破的问题决定未来哪家商业银行将优先占据国内私人银行的领先地位。两个决胜。大家都在做私人银行业务,那么差别在什么地方,是什么因素决定孰优孰劣。如何在竞争中决胜,我想决胜之一在于三三制的产品结构(集合资金、单一资金、专业顾问服务),这我们前面已经说过了。其次则决胜于高层。我们知道有的商业银行业务是决胜在基层,有些决胜于中层,有些决胜于高层。而私人银行业务就是决胜在高层。比如说通过高层与顶级的客户的交谈,会让他们对这家银行有信心。高层的这种容易取得客户信任度的优势是中层和基层的客户经理无法具备的。当然随着中层或基层客户经理职业素质的提高,将来也可能决胜在中层或基层,但在初期一定是决胜在高层。如果高层可以带动起团队积极拓展私人银行业务,那么其相关的领先优势将很快显现出来。一个合作。就是指我们的商业银行从满足客户服务需求的角度出发,通过与境外相关金融机构的合作,力图提供最全面的服务。这一点和我们的高端客户业务和资产是全球化的,但我们的商业银行的经营网络、配套措施往往不能同步有关。以满足客户需求为出发点,国内商业银行可以在银行卡、财富管理、营销网络以及其他个人金融业务上与外资银行开展密切合作,把服务网络延伸出去。这是国内银行完善自身服务的需要也是目前很多外资银行所希望的。 (作者单位:北京富通浩信财富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渠海雷:发展私人银行业务亟待解决的三个问题需要强调的是,我国各商业银行要发展现代财富管理意义上的私人银行业务还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集中于人才、产品、服务等方面。第一,人才问题。近年来,各商业银行都在提供面向高端客户的贵宾理财服务,比如招行推出的金葵花理财,北京农村商业银行也推出了凤凰理财。而能够发现并解决客户理财需求的,是那些高素质的理财客户经理或理财专家。何谓高素质?可能各银行的衡量标准不一,但起码要具备货币与资本市场的金融和法律知识,要有一定的理财资格和经历。以北京农商行为例,尽管我们非常重视理财队伍建设,总行成立了理财业务团队,各支行也正在建立理财工作室或服务中心,但是高素质的理财客户经理还是不够。同样,各商业银行要通过自身努力在短期内建立一支经验丰富的理财队伍,也是非常困难的。怎么办?除了银行内部挖掘和培养外,还要做好其他金融机构的人才引进工作,如证券基金、保险、信托等。而且银行要为高素质理财客户经理队伍的建设提供较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和职业规划,因为他们掌握着银行高端客户资源,客户与他们的业务关系是长期可持续性的。第二,产品问题。目前,市场上推出的理财产品较为单一,产品的同质化现象严重,缺乏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产品。当然,除了与我国银行开展理财业务时间短,水平不高外,这种同质化现象与我国实行的金融分业经营模式,对其他金融行业的产品在银行发行进行限制以防范风险的措施有一定的关系。国外经验表明,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依靠银行具有很强的产品开发能力,能为客户提供多样化的产品,不同的投资组合和设计方案等。这就要求银行很好地与基金公司、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等金融机构充分沟通交流,合作开发出适合不同层次需求的多样化理财产品。第三,服务问题。私人银行是高层次金融服务,其核心是高端客户的财富管理。这就需要我们银行更新服务理念,要有针对性,在安全性和私密性的前提下,根据各高端客户所拥有的金融资产和需求设计出个性化的理财规划,要有人文主义色彩,还要考虑各高端客户不同的投资与风险偏好、个人意愿、风俗等。这不像传统的零售业务服务,零售服务很少考虑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只提供大众化无差别的产品服务。 (作者单位:北京农村商业银行)张秋林:私人银行业务在中国前景看好,难题不少为什么目前中国的本土银行如此热衷于开展或者筹划开展私人银行业务?我们看到,就混业经营模式下的国际几个大的银行集团的发展历程看,基本上支撑其业务发展的是投行业务、公司银行业务、商业银行业务、零售银行业务以及私人银行业务这五大业务线。但是反观我们的国内商业银行,虽然目前实施的是分业经营的模式,但在混业经营已经成为未来发展趋势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已经开始涉足诸如投行业务等领域,惟独私人银行业务目前还处于非常初级的发展阶段,因此打造一个我们本土银行的私人银行业务品牌成为很多国内从事私人银行业务研究或实际工作者的一个志愿。当然,判断私人银行业务未来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并不是靠着一腔热情,而是靠对客观事物的判断。国内经济发展到今天,确实缔造了一批私人银行业务的目标群体,而这个群体自身也确实对私人银行业务存在服务需求。对于离岸(off-shore)和在岸(on-shore)私人银行业务,我有以下看法:这些客户根据其业务发展需要将其财产分布在境内或者境外,尽管外资银行已经迅速推出了各类离岸私人银行服务,但在与大量中国富裕阶层接触后,发现他们对于在岸和离岸的私人银行服务有着同样的渴望和需求,而且这两类服务是相互无法替代的。而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实际情况也表明,从全球金融发展的角度看,在岸私人银行的发展远远快于离岸私人银行业务发展。因此,可以说私人银行业务在中国是有发展前景的。私人银行业务在中国有发展前景只是好的一方面,在这个前提下,我们诠释私人银行业务,发现即便在目前分业经营的模式下,发展在岸的私人银行业务仍大有可为。但在实际操作中,在目前的市场、制度与法律环境下,还是存在不少现实的问题。就以往的经验来看,私人银行业务可以分为六大类,包括:(1)基本的商业银行服务;(2)财富管理服务;(3)国际资产传承规划服务,其中包括个人信托、合理避税、遗产安排和移民计划;(4)综合授信服务;(5)金融咨询服务;(6)各种增值服务。其中财富管理服务、融资咨询等方面的服务目前都已经在逐步发展起来,但是涉及个人信托、合理避税、遗产安排和移民计划方面的服务尚未起步。我们以往涉及的大多是集合类的信托,而私人银行客户大多数需要的是个人信托。我们的信托法对于个人信托并没有十分明确的规定。目前各类国际性银行都是通过专业信托公司,为客户提供注册离岸公司的业务,该业务受信托公司注册地信托法的保护,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完全把客户的财产纳入信托管理当中。但是诸如此类的业务,目前中资银行还做不了。此外,在这类业务中,还涉及相关中间服务的收费问题,相关费率的标准是什么,现在都还难以确定。以上是中资银行在开展私人银行业务中在政策上或法律上遇到的瓶颈问题。除了政策上的问题,我们看到私人银行业务为客户提供的融资服务中,要为以客户作为授信主体或者以企业作为授信主体进行融资时提供信贷支持,目前该项业务大概占到私人银行业务总收入的15%到20%,以后还会有扩大的趋势。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发现相关抵押物的抵押登记问题、抵质押物的变现问题并不能很好解决。此外,对于私人银行业务在商业银行内部的角色定位问题,以及其与财富管理的关系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理清。私人银行不是财富管理,财富管理曾经是私人银行服务的核心部分,但是随着金融业发展和客户需求的多样化,财富管理在私人银行业务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小。其实,私人银行从来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通俗地讲,它是一个“从摇篮到坟墓”的金融服务,是专门针对富人进行的一种私密性极强的全方位的金融服务。要根据客户需求量身定做投资理财产品,要对客户投资的企业进行全方位投融资服务,要对富人及其家人、孩子进行教育规划、移民计划、合理避税、信托计划等服务。“私人银行的服务是渗透到客户生活的每一阶段、每一个细节、每一个角落的服务。”本来在定位上和业务范围上有着区别的私人银行业务和财富管理,在目前多数商业银行内部,还存在业务分割不明的问题。什么业务应该归口到财富管理,什么业务应该归到私人银行业务,这种利益权衡恐怕是很多国内商业银行面临的问题。除了上述问题,诸如如何突破私人银行业务的人才瓶颈,如何让国内的高端客户进一步认识私人银行服务,如何打造国际化标准的服务,都是未来国内在开展私人银行业务时需要进一步探讨和解决的。 (作者单位:中信银行)冯丽华:五大因素制约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发展我认为目前私人银行业务在中国的发展主要面临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是管理体制和制度上的障碍。随着外资银行的进入,国内在开展私人银行业务时对中国银行业向混业经营方向发展的要求更加迫切。原因就在于,和其他业务不同,私人银行业务涉及面更广,客观上要求为客户提供银行、保险、税务、资产管理等多方面综合的财富管理业务。目前国内银行的这种分业经营模式在开展私人银行业务时,很难在资产的灵活配置运作和市场风险控制能力等方面与外资银行成熟的私人银行业务相提并论,因此,混业经营对于开展私人银行业务显得尤为重要。其次是对私人银行业务在经营管理理念和方式上的理解和认识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不能把私人银行业务简单地理解为向高端客户推销各种金融理财产品,而是要根据客户人生各个阶段的需求和目标,为其量身订做并提供最适合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以及一生的财务规划。概括地说,包括三个阶段,即:财富创造阶段。依据客户的风险偏好,为其最大限度地实现财富的增长;财富积累阶段。按照客户的要求,帮助客户在投资风险和收益、投入和回报中取得最佳平衡点,从而确保其资产得到保值和不断积累;财富转移阶段。根据客户的意愿,使其财产以最理想的方式得以保护和传承。第三,专业化的人员素质不高、人才储备不足。在国外私人银行的客户经理叫做private banker,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看出,私人银行的客户经理有别于我们传统的客户经理的概念,私人银行业务对客户经理专业素质、从业经验、职业操守的要求要远远高于传统业务。发展私人银行业务最关键的环节是发现客户需求,并拿出适合客户要求的最佳解决方案,这有赖于高素质客户经理及其背后的专家顾问团队。目前国内普遍面临专业人才不足问题,特别是专业的私人银行家稀缺。私人银行家应精通个人财富管理、企业财务管理,熟悉国际金融市场及衍生金融产品,了解资本市场运作的一般规则,以及保险,税收、信托的规则和运作等等。私人银行的骨干人员应是在投资银行、公司银行、个人银行等领域工作多年的资深从业人员,他们不仅具备扎实深厚的理论知识,还要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国外银行在注重培养和引进的同时,大都设计了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和职业规划。国内银行可以通过建立开放式的产品平台,组织采购全球的金融产品,但专业化队伍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谁动手早就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占得主动和先机。第四,系统建设不到位。在运营体系上构建集成高效的IT系统和开放式的产品平台,是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重要保障。无论是对客户的管理、资讯的获取、产品信息的传递以及交易的处理,都需要功能强大的IT系统支持。国际知名私人银行都建有强大的开放式的产品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客户可以获得全球的金融产品、投资服务以及综合的解决方案。国内银行目前虽然在客户关系管理、客户交易处理、分析客户资产状况、评价客户经理业绩等方面建立起相应的系统,但系统大多处于分散状态,不能更好地满足客户综合、高效的财富管理需求。最后一个问题就是私人银行业务组织体系的构建以及运作模式的选择问题。私人银行业务客观上对集约化管理模式要求较高,业务流程设计要简捷、快速、方便、高度人性化、有足够的安全性和私密性。目前,国内银行大多实行的是总、分、支行经营管理模式。这种模式以基层为利润核算单位,各分、支行独立运作、分散经营,各区域市场相互分割,致使银行的资源配置过于分散、效率低下,难以发挥整体竞争优势。目前国内一些银行的私人银行业务采取的是总行垂直化管理模式,这种模式与传统的运作模式在业务管理和业绩考核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交叉,界定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国内私人银行业务采取怎样的经营管理模式,这些都是值得大家去深入探讨的问题。 (作者单位:北京银行财富管理部)赵乐峰:私人银行业务的关键是了解客户所需私人银行业务中,客户的主要需求多集中于财富积累、财产的保护以及财产的传承三方面。但是我们也看到,目前在中国内地,私人银行不论是服务需求还是服务内容多围绕财富积累来展开,所涉及的财产保护以及传承方面的服务并不多。这可能也和私人银行业务与信托业务在结合上存在法律障碍有关系。因此,内地目前应该加快完善信托登记制度,因为即使信托业务可以开展了,在信托登记制度不配套的情况下,任何第三者债权人都可以追讨相关的信托财产。信托登记制度是我们中国内地开展私人银行业务重要的制度基础之一。我本人在台湾从事过将近19年的财富管理和信托研究,通过观察这些年来私人银行业务在台湾的发展历程,我们发现,台湾银行业中私人银行业务也是有一个逐渐演进的过程的。因为客户对理财的概念有逐步认识的过程,他们对于财产处置的习惯以及相关的服务需求也非产生于一朝一夕,在这种情况下,开展私人银行业务就不能直接照搬欧美那一套,而应该接合本土客户需求的特点,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比如,首先要对客户的需求及等级进行划分,譬如说拥有现金资产人民币100万元以上的可能就是私人银行或财富管理需要关注的客户,而现金资产30万元人民币的就可以将其列入理财业务客户的范畴。有着亚洲最佳的财富管理银行之称的台湾中信银行基本上将其理财业务分为三级:个人理财、财富管理和私人银行。与此相对应的,对客户经理也进行分级,资历稍浅的主要从事个人理财服务,专业性强又资深的就划归到私人银行服务部门。这样也能够为客户经理的成长提供一个空间,因为我们不可能要求客户经理一下子什么都懂,这里面时间和经验的积累相当重要,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私人银行人才储备的问题。我们都在说,私人银行所提供的服务与其他银行服务相比其中的一个不同点在于,私人银行所提供的是非常富有个性化的,甚至可以说是一对一的服务。而能否做到服务个性化的关键在于你到底了解客户多少,为此国外的财富管理业务中出现了一个英文名词KYC(Know Your Customer)。在财富管理KYC的流程中,客户经理要根据既定的流程在一个月之内了解客户的基本数据、投资意向、风险承担能力等,并得出其适合何种产品的结论。KYC的重要性就是在于了解客户,而私人银行业务开展的基础正是了解客户的需求。在了解客户的基础上,我们再用相关指标对客户加以区分或归类,一般来说可以通过三个方面加以判断:客户的财力、客户跟银行的往来程度和客户对银行的贡献度。为什么KYC很重要,因为通过它,就可以对客户按以上三个指标进行评价。对于那些三个指标都得到H(high)评价的客户,显然就可以成为该银行私人银行业务的重要客户,应当成为重点营销的对象。如果仅是财力高、来往度高,贡献度却很低,这样的客户只能算作是中级水平的客户。在对客户进行完诸如此类的区分以后,就能有针对性的为其提供相应的产品和服务了。我们都知道,客户经理在私人银行业务中的重要性。那么对于客户经理的培训,重要的内容就是使其树立起顾客至上的观念,提升其服务水平。这其中的关键因素是使其具备“六心”。具体讲“六心”指的是:同理心、关心、专心、爱心、热心、决心。其中同理心指的是始终站在客户的立场上,为客户着想。更通俗一点的说法,就是把客户的钱当成自己的钱。这个道理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很难。观察一下,目前内地银行在财富管理中存在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只卖标准化的商品。他们的客户经理在向客户推销产品时,只介绍说这个产品好,至于为什么好,说不清楚。给人的感觉很可能就是因为这个产品是自己的银行提供的,于是就是好的,这显然不是基于客户利益至上的出发点。因此我们的客户经理在拿到商品的时候,不能只是讨论银行的利润,而是要根据对客户的细分针对不同的客户,向其推销适合该客户特点的商品。 (作者单位:台湾金融研训院)欢迎您转载分享:热门励志成长好评励志成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金融体系的构成要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