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市武都区美女金桥村镇银行贷款3月26填表发放额度

2015年陇南市武都金桥村镇银行活期存款利率利息表
2015年陇南市武都金桥村镇银行活期存款利率利息表 银行信息港获悉: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 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4个百分点至5.6%;一年期存款基
2015年陇南市武都金桥村镇银行活期利息表
& & & &&银行信息港获悉: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
& & &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4个百分点至5.6%;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75%,同时结合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1倍调整为1.2倍;其他各档次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相应调整,并对基准利率期限档次作适当简并。(本利率为陇南市武都金桥村镇银行2015最新人民币活期存款利率利息表表)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日起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7倍的下限,由金融机构根据商业原则自主确定贷款利率水平;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不作调整,金融机构要继续严格执行差别化的各项住房信贷政策,继续抑制投机投资性购房。
&&&&&以下为银行信息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日起执行的陇南市武都金桥村镇银行2015最新银行活期存款利率利息表(更新于日):
最新陇南市武都金桥村镇银行活期存款利率利息表2015
一、城乡居民及单位存款
(一)活期
2015年陇南市武都金桥村镇银行存贷款基准利率表
各项存款利率(www.yinhang123.net提供)
整存整取定期存款
公积金贷款
五年以下(含五年)
陇南市武都金桥村镇银行活期存款利率利息表说明:
上表2015最新陇南市武都金桥村镇银行活期存款利率利息表数据由银行信息港(www.yinhang123.net)小编帽子是歪的更新于日,因为陇南市武都金桥村镇银行各地活期存款利率利息表具体执行实际利率有差异,所以陇南市武都金桥村镇银行活期存款利率利息表具体执行标准详情请咨询全国陇南市武都金桥村镇银行各营业网点,以陇南市武都金桥村镇银行各营业网点公布的2015最新陇南市武都金桥村镇银行活期存款利率利息表为准,以上利率数据仅供计算利息参考,风险自担!&
信息首发:
------分隔线----------------------------
07-28最新零存整取储蓄存款利率计算方法
07-022012年7月份银行基准利率表提供
06-12什么是存量房贷及存量房贷利率是多少
05-23建行网银汇款费率是多少
04-13工商银行存款利率表2012
最新评论(为网友表达个人看法,不表明银行信息港同意其观点)Q群交流:
银行利率相关
2015年交通银行半年存款利率利息表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日起下调 金融机构...
五大国有银行存款利率上浮最顶 记者日前在走访中发现,尽管工、农、中、建、交五大国...
2014年兴业银行最新 存款利率 自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下调金融机构人民...
2014年徽商银行最新 存款利率 自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下调金融机构人民...
荆州商行人民币存款利率表如下: 存款项目( www.yinhang123.net 提供) 年利率% 一、...
银行存款利息计算方法对各大银行来说基本一致,以下为大家简单介绍下相关计算方法: ...
银行信息港源自互联网,若您对本网站信息有疑,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整改。
本站网址:http://www.yinhang123.net
如有意见和建议,欢迎E-mail至·甘肃日报 数字报刊平台
| 标题导航
第07版:2015“两会”特别报道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2015“两会”特别报道
第03版 2015“两会”特别报道
第04版 2015“两会”特别报道
2015“两会”特别报道
支农、支小惠三农锁定城乡谋发展
支农、支小惠三农锁定城乡谋发展
&&&&武都金桥村镇银行:&&&&支农、支小惠三农锁定城乡谋发展&&&&武都金桥村镇银行行长孙武强看望贫困户&&&&编者按:&&&&2006年,一个叫穆罕默德·尤努斯的孟加拉国“穷人的银行家”,因其致力于“从社会底层推动经济与社会发展”,从而获得了该年度诺贝尔和平奖。2007年,金桥村镇银行入驻武都,它摆脱了银行“抵押拜物教”,为无抵押的普通农民发放贷款,而且业绩不断攀升。经过7年的发展壮大,现在武都金桥村镇银行有12个营业网点,4.1万储户,有信贷产品6大类39个品种,能为中小企业,小微企业、普通农户、贫困农户提供金融服务。&&&&我们的总部在农村&&&&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史纪良指出:“村镇银行一定要眼睛向下,机构向下,业务向下,要深入村镇,不能往上‘靠’,只有沉下去,到村镇去,到社区去,才有一片新天地。”&&&&武都金桥村镇银行在开业之初,全市已经有银行金融机构网点500多个,其中武都区内就100多个,金融网点密度大,竞争异常激烈。如何能在夹缝中求生存?如何能让自身发展壮大?武都金桥村镇银行行长孙武强与员工一起深入思考。&&&&走,到农村去,与农民一起商讨对策,吃农家饭,想农家事,将银行柜台前移,将银行的总部放在乡下,村镇银行的领导员工一头扎进了村子里。&&&&农民需要什么样的金融服务?怎样才能为农民更好地服务?农民需要存、贷款都方便的银行;农民更需要处处为他们着想的银行。金桥村镇银行的中高管人员、业务部经理走遍了武都区的31个乡镇,189个行政村,针对重点村,挨家挨户调查摸底,建立农户信息档案,随时调整信贷政策,以满足农户生产的需要。&&&&我们的服务在农村&成果也在农村&&&&马街镇上板桥村,有112户538人,其中的大部分人靠贩运猪毛来增加收入,但由于资金少,收购很难形成规模,产业链不能延长。金桥村镇银行在下乡调查过程中,了解到了这一情况,上门为信誉好、经验丰富的贩运户发放贷款。在村委会的推荐下,2009年4月为该村建立了12户参加的4个联保小组,为12户农户贷款40万元。这些贷款农户统一组织起来收购、贩运猪毛,村民当年纯收入20多万元。&&&&经上板桥村村民的介绍,相邻的高桥村也向金桥村镇银行申请了贷款。经考察,高桥村与上板桥村经营项目基本一致,2010年4月,武都金桥村镇银行分别向上板桥村6个联保小组,18户发放了77万元贷款,向高桥村6个联保小组,17户发放了68万元的贷款。通过金桥村镇银行的贷款扶持,这两个村集中了武都90%的猪毛贩运业务,同时,还将产业链延长,为本村200多名妇女提供了猪毛梳理、猪鬃修剪等工作,带动了全村人致富。&&&&武都区佛崖乡张坪村与金桥村镇银行从2009年开始合作,建立联保小组为农户发放贷款,6年过去了,现已为村里扶持起来了44个运输大户,每年收入在800万元;扶持了一批劳务输出带头人,能为村里增收800万元。扶持起来的药材贩运户每年为村里带来200万元的收入,现在张坪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小康村。村民杨拜拜竖起大拇指夸赞“金桥村镇银行能为农民雪中送炭,是我们农民自己的银行。”&&&&2014年,金桥村镇银行全年贷款余额6.71亿元,其中用于“三农”的支农贷款就达5.47亿元,占资金总投放量的82%,涉及武都区36个乡镇、684个行政村,受益农户7145户,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由于支农、支小业绩突出,武都金桥村镇银行获得了市政府首届“市长金融奖”和“支持地方经济贡献奖”。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分别于日和11月20日,两次对武都金桥村镇银行进行了调研。&&&&会议开在农家院&决策出在田间地头&&&&2015年元旦刚过,金桥村镇银行就在武都区佛崖乡张平村农户的院子里召开了客户座谈会,参加会的有金桥村镇银行行长孙武强、乡政府的领导、村干部、佛崖乡及蒲池乡的客户代表。他们聚在一起为金桥村镇银行下一步的发展出谋划策,征求客户意见,调整信贷政策。&&&&“能不能给我们提高贷款的额度,我们现在要干的活多了,10多万元的贷款不够啊!”张坪村运输大户杨拜拜建议。&&&&“能不能用机动车的保险单作抵押贷款,这样我们买推土机、挖掘机等工程机械就可以付全款,省了大笔按揭费用,同时,也不用再给担保公司每年交十几万元的担保费了。”歇马村的工程机械大户刘文学建议。&&&&“小农户奔头小,五万、十万元的贷款不敢要,但一、两万元的贷款却能给他们救急,希望金桥村镇银行能给小农户多提供一些小额贷款。”池坝村的村干部魏帮明建议。&&&&虽然是数九寒天,但在农家小院的“金融研讨会”却开得异常热烈,农户们向金桥村镇银行提的意见有十多条,有要求增加信用额度的,有要求调整贷款与还款时间的,有要求延长贷款期限的,有的要求将银行开在家门口,还有要求给村民演示电子银行如何使用的。武都金桥村镇银行每次信贷政策的调整都是从这一次次的农家小院会议开始的。&&&&金桥村镇银行成立之初专门组建了三个工作组,将柜台移在了田间地头,深入到农村,与农民攀谈了解当地农民及农业经济发展的现状与金融需求,了解农村金融服务的薄弱环节。&&&&金桥村镇银行经过调查了解,认为解决农民贷款难,先要解决担保难题,还要提高农民诚信意识,让银行的资金能贷得出,管得好,收得回。金桥村镇银行在实践中推出了“担保+联保”的模式,有效解决了农民贷款担保难。具体做法是村级推荐委员会推荐,然后“农户联保、农户担保、基金控制,农民自发推荐、自行组合、互相监督”,这项措施使得注重乡情与名声的农民格外珍爱自己的信用度,不仅有效地降低了信贷风险,同时,也使信贷资金切实发放到了有需求的农户手中,使贷款变成了“种子”而不是“口粮”。&&&&在“担保+联保”的模式上又推出了升级版“乡级小额担保委员会”,其模式为“一乡一会、自愿担保、提供资金、推荐对象、银行审批、监督发放”,充分发挥了乡镇和村级两个基层组织的作用,为“农户小额担保贷款”上了“双保险”。&&&&金桥村镇银行大胆前行,将“农户小额联保贷款”做得风风火火,截至目前,共发放“农户联保贷款”2.9万笔,金额22亿元。在“农户小额联保贷款”见成效的基础上,金桥村镇银行针对性地选择村社开展“点对点”式的服务模式,通过扶持一批、做好一批、巩固一批,逐步培育自身较为稳定的客户群,客户群不断扩大,业绩也不断攀升。&&&&用心服务&小银行创出大特色&&&&在员工王芳的记忆里,她进入金桥村镇银行的第一笔业务,是向武都区汉王镇罗寨村110户贩核桃的村民发放180万元的贷款。第一天,他们进村调查了解情况,当天晚上开折子开到凌晨4点多。第二天,他们带着折子和50万元的现金来到村里,现场把款额发放到农户手里。“当时农户都很激动,他们从来没有接触过这样的银行。”王芳对记者说。&&&&武都金桥村镇银行行长孙武强说:“做银行,就是在做服务,作为‘草根银行’,要想发展壮大,必须把服务做到一流。”&&&&武都金桥村镇银行服务标准记在每一位员工心中:存款取款一样热情、大额小额一样欢迎,闲时忙时一样认真,站在客户角度考虑问题,急客户所急,想客户所想,简化流程、上门服务,用心把“优质服务”展示出来,让客户感受到金桥村镇银行的真诚。&&&&金桥村镇银行的一大特点就是上门服务,不管是多偏远的山村只要有业务需要,信贷员都会上门服务,指导农民如何向银行申请贷款,如何高效使用贷款资金,通过上门服务,为农民普及了金融知识,与农民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互相信任,互相理解。2014年,金桥村镇银行购置了流动金融服务车,直接将服务送到了农家小院。&&&&扶持微小&让小企业实现大梦想&&&&“看我们的这个加气砖,重量只有烧制砖重量的三分之一,而且环保节能污染小,市场前景非常好。”王丰富曾向多个银行表述过加气砖的优势,希望能贷到款,解燃眉之急。但都因抵押物不足而被拒之门外。&&&&后来武都金桥村镇银行向王丰富伸出了橄榄枝,以房产加应收账款作抵押,为他贷了两百万元的款。2013年10月,钱到账了,有了两百万元的流动资金,厂子立马开工,加气砖一投入市场就供不应求。经过一年多的发展,王丰富的丰耀新型建材加工厂年产4万多立方米的加气砖,产值达1000万元,吸收当地农民42人就业。&&&&金桥村镇银行不仅在支农、惠农方面发挥优势,还锁定城乡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助推小企业实现大梦想。2014年,又向陇南钟兆热电有限公司发放贷款300万元,专门用于城区集中供暖工程建设。
甘肃日报社每日甘肃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网法律顾问:高洁
甘肃每日传媒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承担本网站所有的经营业务、内容更新和技术维护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 ICP备案号: 陇ICP备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中华合作时报
日  新闻热线 010-
专注城乡惠“三农”
甘肃武都金桥村镇银行金融服务下沉到基层 □ 孙武强
  2007年,金桥村镇银行入驻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它摆脱了银行“抵押拜物教”,为无抵押物的普通农民发放贷款,而且业绩不断攀升。经过7年的发展壮大,现在甘肃武都金桥村镇银行有12个营业网点,4.1万储户,有信贷产品6大类39个品种,为中小企业、小微企业、普通农户、贫困农户提供金融服务。
&&&&夹缝中求生存
&&&&唯有将业务下沉
&&&&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史纪良指出:“村镇银行一定要眼睛向下、机构向下、业务向下,要深入村镇,不能往上‘靠’,只有沉下去,到村镇去,到社区去,才有一片新天地。”
&&&&武都金桥村镇银行在开业之初,陇南市已经有银行金融机构网点500多个,其中武都区内就100多个,金融网点密度大,竞争异常激烈。如何能在夹缝中求生存?如何能让自身发展壮大?武都金桥村镇银行行长孙武强与员工一起深入思考。
&&&&走,到农村去,与农民一起商讨对策,吃农家饭,想农家事,将银行柜台前移,将银行的总部放在乡下,村镇银行的领导员工一头扎进了村子里。
&&&&农民需要什么样的金融服务?怎样才能为农民更好地服务?农民需要存、贷款都方便的银行,农民更需要处处为他们着想的银行。金桥村镇银行的中高管人员、业务部经理走遍了武都区的31个乡镇、189个行政村,针对重点村,挨家挨户调查摸底,建立农户信息档案,随时调整信贷政策,以满足农户生产的需要。
&&&&我们的服务在农村&
&&&&成果也在农村
&&&&马街镇上板桥村有112户538人,其中的大部分人靠贩运猪毛来增加收入,但由于资金少,收购很难形成规模,产业链不能延长。金桥村镇银行在下乡调查过程中,了解到了这一情况,上门为信誉好、经验丰富的贩运户发放贷款。在村委会的推荐下,2009年4月该行在该村建立了12户参加的4个联保小组,为12户农户贷款40万元。这些贷款农户统一组织起来收购、贩运猪毛,村民当年纯收入达20多万元。
&&&&经上板桥村村民的介绍,相邻的高桥村也向金桥村镇银行申请了贷款。经考察,高桥村与上板桥村经营项目基本一致。2010年4月,武都金桥村镇银行分别向上板桥村6个联保小组、18户发放了77万元贷款,向高桥村6个联保小组、17户发放了68万元的贷款。通过金桥村镇银行的贷款扶持,这两个村集中了武都90%的猪毛贩运业务,同时,还将产业链延长,为本村200多名妇女提供了猪毛梳理、猪鬃修剪等工作,带动了全村人致富。
&&&&金桥村镇银行与武都区佛崖乡张坪村从2009年开始合作,建立联保小组为农户发放贷款,6年过去了,现已为村里扶持起来了44个运输大户,能为村里增收800万元。现在张坪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小康村。村民杨拜拜竖起大拇指夸赞,“金桥村镇银行能为农民雪中送炭,是我们农民自己的银行。”
&&&&2014年,金桥村镇银行全年贷款余额6.71亿元,其中用于“三农”的支农贷款就达5.47亿元,占资金总投放量的82%,涉及武都区36个乡镇、684个行政村,受益农户7145户,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由于支农、支小业绩突出,武都金桥村镇银行获得了市政府首届“市长金融奖”和“支持地方经济贡献奖”。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分别于日和11月20日,两次对武都金桥村镇银行进行了调研。
&&&&会议开在农家院&
&&&&决策出在田间地头
&&&&2015年元旦刚过,金桥村镇银行就在武都区佛崖乡张坪村农户的院子里召开了客户座谈会。虽然是数九寒天,但在农家小院的“金融研讨会”却开得异常热烈。农户们向金桥村镇银行提的意见有十多条,有要求增加信用额度的,有要求调整贷款与还款时间的,有要求延长贷款期限的,有的要求将银行开在家门口,还有要求给村民演示电子银行如何使用的。武都金桥村镇银行每次信贷政策的调整都是从这一次次的农家小院会议开始的。
&&&&金桥村镇银行成立之初专门组建了3个工作组,将柜台移在了田间地头,深入到农村,与农民攀谈,了解当地农民及农业经济发展的现状与金融需求,了解农村金融服务的薄弱环节。
&&&&金桥村镇银行经过调查了解,认为解决农民贷款难,先要解决担保难题,还要提高农民诚信意识,让银行的资金能贷得出、管得好、收得回。金桥村镇银行在实践中推出了“担保+联保”模式,有效解决了农民贷款担保难题。具体做法是由村级推荐委员会推荐,然后“农户联保、农户担保、基金控制,农民自发推荐、自行组合、互相监督”,这项措施使得注重乡情与名声的农民格外珍爱自己的信用度,不仅有效地降低了信贷风险,同时,也使信贷资金切实发放到了有需求的农户手中,使贷款变成了“种子”而不是“口粮”。
&&&&在“担保+联保”的模式上,金桥村镇银行又推出了升级版“乡级小额担保委员会”,其模式为“一乡一会、自愿担保、提供资金、推荐对象、银行审批、监督发放”,充分发挥了乡镇和村级两个基层组织的作用,为“农户小额担保贷款”上了“双保险”。
&&&&金桥村镇银行大胆前行,将“农户小额联保贷款”做得风风火火,截至目前,共发放“农户联保贷款”2.9万笔,金额22亿元。
&&&&在“农户小额联保贷款”见成效的基础上,金桥村镇银行针对性地选择村社开展“点对点”式的服务模式,通过扶持一批、做好一批、巩固一批,逐步培育较为稳定的客户群,客户群不断扩大,业绩也不断攀升。
&&&&用心服务&
&&&&小银行创出大特色
&&&&“做银行,就是在做服务,作为‘草根银行’,要想发展壮大,必须把服务做到一流。”&武都金桥村镇银行行长孙武强这样说。
&&&&武都金桥村镇银行服务标准记在每一位员工心中:存款取款一样热情、大额小额一样欢迎、闲时忙时一样认真;站在客户角度考虑问题,急客户所急,想客户所想;简化流程、上门服务,用心把“优质服务”展示出来,让客户感受到金桥村镇银行的真诚。
&&&&金桥村镇银行的一大特点就是上门服务,不管是多偏远的山村,只要有业务需要,信贷员都会上门服务,指导农民如何向银行申请贷款、如何高效使用贷款资金。通过上门服务,该行为农民普及了金融知识,与农民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互相信任、互相理解。2014年,金桥村镇银行还购置了流动金融服务车,直接将服务送到了农家小院。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电话:010- 传真:010- 电子邮件:日09:28&&&&&&&&
本报记者 李常武 刘音妤 通讯员 王亚林 王应权&&&&&&&&来源:金融时报
  甘肃陇南是重点贫困地区,也是秦巴山区扶贫开发的主战场。在国家加大扶贫开发的大背景下,如何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是金融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问题。陇南武都金桥村镇银行创新推出的“金桥模式”新型联保贷款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为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方式探索出了一条很好的途径,是农村金融改革的有益尝试。
  巧解两难
  据金桥村镇银行行长孙武强介绍,“金桥模式”新型联保贷款主要有“村级推荐委员会+农户联保小组”和“乡镇担保委员会+农户联保小组”两种运作模式。村镇银行只需要选取品行端正的能人大户和具有较强责任心、威信高的农户组成推荐委员会,由推荐委员会负责推荐诚信好的农户组成联保小组,村镇银行对已参加联保小组的农户进行走访、审查,并确定贷款额度。
  汉王村是武都区药材贩运专业村,村中80%以上农户从事党参、红芪等药材贩运,但由于自有资金不足,绝大部分贩运户无法扩大贩运规模。金桥村镇银行针对该村贩运渠道成熟、市场把握能力强的优势,于2009年主动与该村合作,通过“村级推荐委员会+农户联保小组”的贷款模式,向全村38户贩运户发放无抵押小额联保贷款124万元,当年贷款户就有了收益,村民们在第二年主动按时还清了贷款。
  该村贩运大户韩全社表示,“以前我们贷款跑断了腿,现在金桥银行却主动上门给我们贷款。银行给我们这么涨精神,我们更要给银行涨精神了!”经过5年的合作,汉王村药材贩运规模已比2009年扩大了3倍,固定的贷款户达到了80余户,基本实现了整村覆盖,贷款规模达1100万元,仅贩运药材一项就可为全村农民增收500余万元。
  “从零售”到“批发”
  “要想开拓农村市场,就必须改变传统的零售模式,推出新的信贷管理模式。”金桥村镇银行行长孙武强告诉记者。
  这位金桥村镇银行的创始人经过反复的探索和实践,将“村民自治”的社会管理理念引入到村镇银行的经营管理中,充分利用推荐委员会,以乡镇和行政村为单位进行整体授信,实施“一次申请、集中授信、循环使用、余额控制”的信贷管理方式,将不透明的农户信息透明化,有效解决了村镇银行信贷人员不足的问题,降低了金融机构贷前调查和贷后管理的成本,实现了农村信贷从“零售式”向“批发式”的转变。
  经过几年的发展,该行人均管理贷款户800余户,是同类机构人均管理贷款户数的3倍。贷款覆盖全区28个乡镇的168个行政村,支持农户达到了3.4万余户,累计投放贷款27亿元。同时,自身经营绩效稳步提高,该行的不良贷款率只有0.15%,低于全市银行业不良贷款率4.6个百分点。2013年,该行的营业收入6174万元,净利润1731万元,实现了银农双赢的良好局面。
  实体经济的坚实支撑
  “只要项目有前景,农户有需求,村镇银行总能为我们量身定制金融产品。”罗寨村农民卢社喜告诉记者。2007年,他有贩运核桃的想法,但一直受资金不足困扰。金桥村镇银行考察后,开发了桃贩运专项贷款,并给予大力支持,目前该村发展成武都区著名的核桃贩运、加工集散地,实现营业利润2200余万元。信贷资金整体投放量超过了7000多万元。
  金桥村镇银行针对农户贷款需求多元化的特点,根据各乡镇(行政村)主导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量身定做了服务农产品收购贩运、油橄榄种植、运输周转、中药材种植、畜牧业养殖、中药材加工和特色水果种植等十余项金融产品。以汉王镇朱能村为例,经过村镇银行近几年的信贷支持,全村160户农户共种植油橄榄1400亩,种植花椒2000亩,2013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1.2万元,是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39倍。
  编者按 农民“难贷款”,银行“贷款难”一直是制约金融支农的瓶颈因素。陇南市武都金桥村镇银行针对农民在融资过程中缺乏有效抵质押物的问题,将“村民自治”的理念引入经营管理,依托村级推荐委员会和乡镇担保委员会,创新推出新型联保贷款,有效解决了农村贷款抵押物不足,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新鲜血液。他们推出的新型联保贷款模式,也被当地同行称为“金桥模式”。
  制图:马宝霞
相关附件:
&(您填写的用户名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匿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古武都市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