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内部转移单控制有什么方法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 -
简介  《》和类附属的固定资产管理功能,及市面上的类似产品有着本质上的区别。《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结合条形码技术,赋予每个实物一张唯一的,从资产购入企业开始到资产退出的整个生命周期,能针对固定资产实物进行全程跟踪管理。解决了资产管理中帐、卡、物不符,资产不明设备不清,闲置浪费、虚增资产和资产流失问题。为资产管理工作提供全方位、可靠、高效的动态数据与决策依据,实现资产管理工作的信息化、规范化与,全面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与管理水平。使固定资产的管理变得轻松、准确,快捷和全面。作用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可以在实际工作中,极大地提高企业工作效率,增加效益,降低成本,有助于企业真正实现厉行节约的原则。它的简单易学的用户界面及强大的系统功能,在众多同类软件中脱颖而出。原来耗时耗人耗力的工作,现在只要一两个人很短时间内就可以轻松完成;以前大量的重复购置和闲置浪费情况现在及时得到解决。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 -
功能特点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是以实物管理为特点,以为操作平台,以“快捷”、“精准”和功能全面为优势的管理类软件。《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系统采用,。
  该系统通过先进的条形码技术对固定资产实物从购置、领用、清理、盘点、借用归还、维修到报废进行全方位准确监管,结合资产分类统计等报表真正实现帐物相符,同时按照国内固定的实际情况和惯例,采用平均年限法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该系统不仅包揽了固定资产全部流程的管理工作、日常繁杂的统计核对,自动生成会计折旧数据等,还考虑到企业实际使用情况,提供了众多特色功能。八大特点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八大特点:
  1. 强大的实用功能
  2.先进的管理方式
  3、快捷的批量添加资产的功能
  4、资产附加自定义属性
  5、对部件和附件分开的管理
  6.快捷地资产批量转移和现场转移功能7.独特的权限管理
  8.友好的用户界面、简便易学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 -
条形码管理方式
条形码的内容  每一件新购入资产的相关数据输入计算机以后,都会由计算机自动地打印生成不干胶条形码,条码上的内容可由用户自己设定,其中包括固定资产名称、购入日期、保管(使用部门)等内容。条形码的管理  将条形码贴在固定资产实物上,既明显地区分固定资产的使用部门,又给盘点带来极大的方便,盘点人员不必通过记录资产编码、核对帐本的方式进行盘点,只须通过专门的条码识别器对固定资产上的条码阅读,条码信息自动存储在条形码识别器中。条码识别器与超市中所用的相类似,但又有极大的不同,这种条形码识别器是采用电池供电,不必用电线连接,盘点人员可以方便携带到任何地方,进行相互核查,读入的信息存储于条码识别器中。条形码的作用  条码器中可以存储近5万条左右固定资产的编码,使盘点速度提高了90%以上,同时还避免了重复盘点或错盘。读入条码结束后,将条码识别器与电脑通过计算机相连接,迅速地获得资产的实际情况,通过组合查询可立即发现资产短缺、溢余等变化情况。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 -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在管理中的问题
存在的问题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颁布以来,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逐步规范,管理效率明显提高,但在具体工作中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一)资产购置存在漏洞。尤其是行政事业单位在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固定资产时仍存在一些漏洞。一些地方在谈判小组的选择、标书的撰写上不够规范,导致人为因素加大;一些单位采取“化整为零”的战术分解采购规模,刻意规避政府采购。政府采购相关人员与供应商有利害关系时应当回避,但在具体执行时力度不够。私下交易、暗箱操作、“人情采购”等不规范甚至不合法的行为依然存在。盲目采购、攀比采购、重复购置等现象在个别地方比较突出。这些问题的存在造成了固定资产违规购置、采购成本增加,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影响。
  (二)资产使用问题较多。由于制度不健全或执行不力,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验收制度缺失,往往出现购非所需,且无法追溯责任。登记制度不健全,造成资产使用状况不明,管理困难。定期盘点不及时,无法及时发现、毁损资产、遗失资产等,造成帐实不符。移交、监交制度执行不严,造成部分资产流失无法追究责任。定期维护检修制度执行困难,缩短了资产的使用寿命。固定资产索赔制度执行不力,资产损毁、盘亏后,难以查明原因,追究责任。出租资产管理不规范,收入不入账或不公开,支出不规范或不合理,极易形成“小金库”,诱发腐败行为。
  (三)资产处置不够规范。按规定国有资产处置应向主管部门或同级财政、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报告,并履行审批手续,但事实上仍有部分单位在处置时未办理报批手续,存在随意出售、转让,随意核销现象。个别行政事业单位擅自报废、违规处置固定资产。
  (四)会计核算存在滞后。
  1、会计核算不及时。无法及时反映资产变化,应入未入,该销未销,导致账物脱节、存量不清,个别单位建造的楼房已使用多年,工程支出仍挂在“在建工程”和中。
  2、会计核算不准确。购入固定资产或改扩建固定资产只按发票买价入账,实际支出的运杂、保险、安装等费用不计入固定资产,人为缩小了固定资产的价值;竣工决算之前发生的固定资产借款利息及有关费用不计入固定资产价值,而记入当期事业支出,违反了借款利息资本化原则的;接受捐赠、无偿调入、盘盈、投资者投入的固定资产,不进行任何账务处理和卡片登记,长期游离于账外,极易造成资产流失;已投入使用但尚未竣工决算的固定资产只使用,不记账,有的甚至一拖数年,造成严重的账实不符。应记入“专用基金——”的固定资产的有偿转让和变价收入,却记入其他收入甚至记入账外账。应据实入账的报废、损毁固定资产,不进行任何账务处理,造成这些固定资产有账无物。固定资产的对外投资,本应按评估价或合同价,借记对“对外投资”科目,贷记“事业基金——投资基金”科目,同时按账面价值,借记“固定基金”科目,贷记“固定资产”科目 ,而有的单位对资产不作任何账务处理,将投资收益记入其他收入或列入小金库。
  3、不按规定提取修购基金。为保证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更新和维护有一个相对稳定的资金来源,有关制度规定:应按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的一定比例来提取修购基金。而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为了省事,根本不提取修购基金,购置固定资产,不论何种资金来源,都是借记“事业支出”科目,支付费用时也直接列支“事业支出”科目。造成固定资产增加盲目无序,减少没有手续,资产猛增猛减,极不平衡。问题的成因分析  问题的成因分析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既有体制机制的原因,也有管理过程中的缺陷,是综合因素影响的结果。
  1、管理机制仍不完善。资产形成和配置过程中的管理和约束机制不健全,导致人为因素过多,没有形成透明、规范、高效的政府采购制度。资产使用缺乏规范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手段,造成管理滞后、浪费严重。资产处置缺乏规范的处置程序和监管措施,致使随意处置、随意核销的情况屡禁不止,资产流失、资产浪费的问题较为普遍。现行的会计制度漏洞较多,亟待完善,如会计制度中规定,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均不计提折旧,这使得资产负债表反映不出固定资产的磨损程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背离的程度越来越大,形成资产总量的虚增。监管制度不完善,约束力度不足,尚未形成高效的管理体系和完善的责任追究制度,既难以及时的发现问题,也难以有效的查处违规违纪。
  2、管理体制仍需理顺。在管理机构上,有的地方归财政部门管理,有的地方归国资部门管理;有的单位内设有管理机构或管理人员,更多的单位则采用兼职。在管理职责上,部门间条块分割、责权不清的问题比较突出,缺乏统一的管理和协调。
  3、管理过程亟待规范。相关部门的监管工作仍有待加强,监管内容应更加全面,监管程序应更加规范,监管过程应更加透明。社会化监督工作亟待开展,单一的垂直化部门监管存在较多弊病,社会化监督是一种有益的补充和完善。全社会的认识有待提高。必须克服重钱轻物、重购轻管的倾向,必须提高行政事业单位领导的认识程度, 必须规范和强化各项内部管理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 -
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提高思想认识  从思想认识入手,提高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自觉性加大领导重视力度,对固定资产管理衽单位主要领导为全面责任人、分管领导责任人、使用部门负责人为直接责任人的三级管理责任制。明确有关责任人的职责范围,定期考核责任履行情况。并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作为组织部门考核领导干部政绩的一项重要内容,促使各单位“一把手”充分认识到管好用好国有资产的重要性,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固定资产购建、保管、使用、维护和盘存等制度。把国有资产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列入本单位工作目标。加强体制管理  从体制和机制入手,消除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深层次障碍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折旧制度。由于现行总预算会计核算着重反映的是体现预算执行情况和结果的资金流入和流出。而对于财政支出所形成的资产和投资权益得不到反映,从而导致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存在薄弱环节。为此,可分别对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行政单位可采取虚拟折旧的方法反映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定期上报明细表;事业单位可采用按原值和预计使用年限计提折旧的方法,既能真实反映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净值,也有利于事业单位进行成本核算。加强管理手段  从管理制度入手,建立系统、透明、规范的管理体系加强固定资产的盘点,各单位固定资产的盘点一般采用定期盘点的形式,一年一次,这远远不够。提倡单位领导人上任时必须进行固定资产的盘点,让主要领导人对单位的固定资产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同时在调离时,也必须进行固定资产的盘点这样可以将单位领导在任职期限内的固定资产变动情况及时掌握,为领导干部考核提供一个参考数据。加大监管  从监管和执法入手,将问题消灭于萌芽大力加强执法检查和监督力度。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和经济监督部门要把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真实完整和保值增值作为监督的重点,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强化内部管理,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的内控制度,固定资产的采购和出入库应有不同的人来担任。不能出现一人兼任数职的情况。要组织专门人员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清查。对盘盈、盘亏、报废、损毁固定资产要查明原因,视不同情况分别进行处理。要依据清查中出现的问题,不断修改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的各项内控制度。人员培训  从人员培训入手,建立高水平的管理队伍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努力提高相关人员的业务素质、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准;坚持会计人员持证上岗, 杜绝无证上岗现象;建立健全相关考核制度,并定期进行考核,奖惩分明。1.强化会计人员的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观念。会计人员应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在履行职责中遵纪守法,廉洁奉公,不论遇到何种情况,不丧失原则,不图谋私利。2.提高专业知识和技术业务素质。要加强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注重在职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帮助会计人员更新会计知识,熟悉会计处理程序和核算办法,精通会计法规和会计制度,准确判断会计事项,新会计制度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强调会计职业判断,恰当进行会计处理;同时加强计算机及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的培训,使财会工作由单纯核算型向企业的管理型转变,使会计人员素质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与国际接轨的需要。所以提高会计人员和审计人员的从业素质是提高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的一个重要条件。加强内部审计监督  加强内部审计监督,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结构内部审计在企业内部控制中具有重要作用,要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首先要提高内部审计的地位,保证其独立于其它职能部门,以确保其独立性和权威性,内部审计是否有独立性和权威性是关系到企业内部审计是否有效实施的关健因素。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责除了审核公司会计帐目外,还应包括稽核、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是否有效和公司内部各组织结构执行指定职能和效率,监督公司经营业务是否符合内部控制的要求,并向企业最高管理部门提出更完善的内部控制、纠正错误的建议,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正确处理企业与国家利益的关系,企业领导人要积极带头遵守财经纪律和财务制度,自觉服从监督,同时帮助审计人员克服困难,排除监督和干扰和压力,从而达到保护企业财产的完整,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提高经营效益的目标。应用现代化先进管理手段  应用计算机等现代先进管理手段,不断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加强网络技术在会计中的应用,以及在网络和计算机这种新环境下的,也会提高财务信息的质量。综上所述,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不仅严重扰乱国家经济秩序,而且挫伤了广大投资者的信心,给国家经济造成危害。我们应责无旁贷的遵循“诚信为本,遵循准则,不做假帐”的从业原则,为国家制定宏观政策,为经营者与投资者进行经营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 -
固定资产监管的治理
设置资产管理的组织机构  每个单位都要设置一名领导负责本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负责审定固定资产的购置计划,制定本单位资产管理制度,审批各项财产的处置手续,协调固定资产使用部门与管理部门的工作。了解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负责和指导本单位有关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工作。
  设立资产管理部门。小单位不具备设置部门的要设立专门的岗位,配备专兼职的人员管理财产;大型事业单位要设立专用设备管理部门,并配备相应的管理技术人员和维修人员,负责专用设备的验收和日常的设备维护以及报废设备的技术鉴定。设立专职人员,管理所辖范围的资产卡片,明晰分类账以及资产的详细资料,并负责与财务部门核对固定资产总帐。
  有关使用部门要设置兼职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负责本部门所有固定资产的领用、日常保管和报废等手续,以及与资产管理部门协调有关工作。
  财务部门设置固定资产专职岗位,进行固定资产的总分类和明细分类核算,负责与各资产管理部门的对帐,对固定资产的增加、减少、调拨、报废业务以及财产清查的结果进行正确核算。强化和完善固定资产的基础管理  将固定资产购置纳入计划管理。固定资产的购置,要根据单位的发展计划以及固定资产存量的状况,特别是资产的使用状况和新旧程度制定购置计划,根据有关规定签订购货合同,进行设备统一采购。
  建立和完善固定资产的出入库制度和三帐一卡制度。这是固定资产基础管理的关键所在。这一环节的重点是:(1)根据合同内容逐项对照资产进行验收,保证进入使用过程的资产各项指标符合要求。(2)对验收合格的财产填写出入库单,进行科学的分类编号,填写固定资产管理卡片,做到一物一号一卡,一一对应。卡片的内容设置要符合财产管理的要求。(3)根据出入库登记三级账户,并进行账账核对,保证账账相符。(4)大型、贵重精密仪器设备要按台(件)建立技术档案,详细记录各设备的明细情况,制定操作规程,指定专人使用、维护,确保固定资产的完好和高效利用。
  财务部门要与基建部门协调,做好固定资产的竣工验收和交接手续。包括新建工程和装修工程。对于己出售的职工住宅楼,财会部门要根据房改有关部门出具的公产房销售手续,及时减少固定资产账面数,同时结清与职工之间的房屋集资款。
  定期进行财产清查。在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由于客观和人为因素,会出现固定资产的帐实不符,为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可靠,保护各单位财产安全完整,在年终结账前,必须进行一次全面的财产清查,对清查结果要编制“财产盘盈盘亏报告表”,并查明盈亏原因,按程序报批做账务处理。
  运用计算机网络管理固定资产。为了保证固定资产的账账相符,以及满足多方面管理的需要,从各个角度了解固定资产的状况,必须使用计算机网络进行科学管理,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做好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的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利用占有的固定资产,从事经营活动,无论采取何种形式,都应明确产权归属关系,即明确其产权属于国家所有的性质不变,对外投资、联营的固定资产,必须按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进行资产评估,并办理确认手续。所取得的收入以及对外投资、联营、租出固定资产取得的收益、租金,应全部纳入财务统一管理,并按规定用途使用。严格资产报废程序,加强资产处置管理  建设行政事业单位对所有的固定资产的报废,有偿调出和变卖必须严格履行报批手续。对于达到预计使用年限,并失去使用价值,或其它原因造成的固定资产的毁损、报废,或对不需要的资产进行有偿出售和变卖,由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或财产管理部门根据主管领导的批示,大型精密的设备、仪器、房屋、交通工具等报废、有偿调出和转让时,要经本单位技术部门鉴定,经主管部门和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批准方可处置。对有偿调出和变卖的固定资产,应经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组织召开拍卖会议,公开竞价,防止低价出售,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建立有关固定资产保值的财务指标考核体系  每年应对各部门的资产完好率、资产利用率、资产保值增值率进行综合考评,对成绩突出的科室和个人进行奖励;对未完成资产考核指标的科室和个人予以处罚,对造成固定资产流失的,必须追究个人的责任。
  综上所述,在建设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要接受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内部科学的财产监管制度,提高资产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增强他们的敬业精神和严格执行规章制度的自觉性,充分调动职工群众保护国有资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建设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能在政府和社会的监督下高效使用。
为本词条添加和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770多万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您也可以使用以下网站账号登录: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3次
参与编辑人数:3位
最近更新时间: 10:58:00
贡献光荣榜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论如何加强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
国有资产是我国经济稳定增长和迅速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社会价值形成和增长的主要来源,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一些企事业单位中,还存在着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不严肃等问题,国有资产价值经常受到侵蚀,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进一步加强国有企事业资产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加强国有企事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必要性
理是健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必要举措。事业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我们对国有资产的认识和运作往往偏重于国有企业经营性资产,对事业资产关注不够。但由于具体监管职责不很清晰,造成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具体工作中,存在着职责交叉和管理的真空,使得事业资产监管成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中十分薄弱的环节。
加强国有企事业资产管理是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的客观需要。但由于在资产管理方面还缺乏有效的措施和手段,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公共财政功能的发挥,也限制了政府公共服务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为此,各级财政部门必须拓展政府理财领域,通过加强事业资产管理,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国有资产,充分发挥其在事业单位履行职能方面的物质基础作用,以实现公共财政的目标要求,切实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加强国有企事业资产管理是理顺收入分配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环节。随着我国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公共财政建设步伐的加快,国家对公共事业的保障力度将进一步加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规模也将快速增长。从完善事业资产管理体制入手,强化对事业资产的监管,可以切实推进事业单位津贴补贴规范工作和工资制度改革,从源头上遏制津贴补贴发放混乱的现象,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保证。
加强国有企事业资产管理是降低事业运行成本,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必然要求。必须强化节约意识,加强管理,采取有效措施维护事业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并对现有存量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使其发挥最大使用效益,坚决杜绝资产的闲置浪费。同时,根据事业单位履行职能的需要,结合存量资产使用状况,合理安排预算,实现以存量制约增量、以增量激活存量,从而有效降低政府运行成本,节约社会资源,加快推进节约型政府、节约型社会建设。
二、如何加强国有企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
为了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益,建议各企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应努力做到以下方面:
1 加强企业国有资产基础管理
&企业国有资产基础管理包括企业国有资产的产权界定、产权登记、资产评估监管、清产核资、资产统计、综合评价等,由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负责,依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管理。企业国有资产基础管理的主要目的和意义在于,摸清家底、把握企业国有资产的现状和走势,为制定防止企业国有资产流失、实现企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政策措施提供基础依据。
2 加强固定资产投资管理
企业应简历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制度,明确固定资产构建、使用、处置等程序和方法。应本着勤俭节约的原则,制定固定资产的购置标准,履行内部审批程序。企业在构建固定资产应经过可行性研究,同时格局审批权限报部门审批后执行,固定资产的构建应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采取招标的方式进行。另外企业还应加强对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严格按照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规范固定资产购置、内部调拨、存盘、报废等操作程序,明确责任,落实到人。
3 国有资产的营运管理
国有资产营运的目的是更好地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营运的任务是维护国有资本的权益,即明晰权益、保护权益,实现权益,发展权益;营运的对象是国有资本;营运的主体是履行政府出资人职能的机构和部门。国有资本营运管理包括国有资本变动、国有资产转让、对外捐赠以及资产损失的处理。企业应根据生产经营需要,确定合理的资产结构并实施资产结构的动态管理。
4 国有资产管理内部控制
建立和加强自身的内部控制,建立和完善符合现代管理要求的内部组织结构,形成科学的运行机制,确保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只有正确运用各种内部控制方法才能真正将内部控制落到实处。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基础工作:
制定适合本单位的会计制度;有效建立下属企业的激励和考核制度;下派财务总监,加强对所属企业财务控制力度;推行职务不兼容制度,杜绝高层管理人员交叉任职;建立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下属企业的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建立明确的投资风险防范控制机制;建立正常的不良资产自我消化机制。 
5 考核与监督
设立资产管理考核指标,并将这些指标作为内部各部门主管人员任职指标之一与其他指标合并考察。在制度建立以后,只有在对考核后取得的指标进行评价才能够确定该制度是否得到遵循,资产管理制度的遵循情况也是如此。按照已经建立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和考核指标体系进行考核,通过运用已经建立起来的指标体系对相关人员进行定期检测,它决定着管理过程的有效性,能够较好的实现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控制。对考评结果进行反馈,奖优罚劣,在固定资产的管理过程中非常重要,要求资产的使用者与管理者分别就其角色承担不同的责任,相应的也获取不同的收益。通过对考评结果的反馈和奖惩,实际上就是对代理人进行激励,通过激励达到控制固定资产管理过程当中的委托代理风险的目的。
期刊无忧网 ,专业期刊资讯服务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当前位置:&>>&&>>&>>正文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审计方法
作者:徐思访
核心提示:固定资产是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行政事业单位运行的必备资产。无论是财政财务收支审计还是经济责任审计它都涉及到固定资产。《行政单位财务规则》规定固定资产是指一般设备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
固定资产是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行政事业单位运行的必备资产。无论是财政财务收支审计还是经济责任审计它都涉及到固定资产。《行政单位财务规则》规定固定资产是指一般设备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价值在800元以上,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日起执行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规定,固定资产是指一般设备价值在1000元以上、专用设备价值在1500元以上。固定资产一般分为六类:房屋及建筑物;专用设备;通用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档案;家具、用具等。固定资产审计,是指审计机构依法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管理使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的审计监督。
在审计中我们发现,部分行政事业单位,重钱轻物,重购轻管,缺乏约束机制,在固定资产核算、管理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环节。
一是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不强。忽视了固定资产日常管理,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造成管理上的漏洞,有的单位未制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有的单位虽然有制度,但未按制度执行,或执行了只是流于形式,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二是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擅自处置固定资产。国家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无论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会计制度还是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它都有明确规定。但有的行政事业单位认为按国有资产处置程序操作比较麻烦,故在固定资产变卖、顶账、置换及报废时,不按规定程序处置,既未经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审核批准,也未委托评估机构评估,基本是领导说了算,擅自处置固定资产,随意性很大,缺乏有效监管。我们在行政事业单位审计中经常看到,被审计单位将固定资产变卖、顶账,置换、报废,没有履行任何审批程序,有的变价收入也不入账,即使入账了,也没有按照非税收入管理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上缴财政,而是直接用于购置其他资产,在财务管理上也不做任何会计业务处理。
三是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程序不规范。造成固定资产产权不清,管理不力,而且部分收入不入账,导致国有资产被无偿占用、转移和流失,还给滋生腐败提供了温床。
四是接受上级单位下拨的固定资产,上级借用下级单位的固定资产、平调的固定资产,捐赠的固定资产,转出的固定资产,不及时调账,造成固定资产账实不符。
针对以上问题,在审计中应采取的一些方法。
一、对固定资产进行审计时,应根据固定资产的非经营性和经营性等不同的管理和使用方式,确定不同的审计内容和审计重点。
二、审计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要把握以下几点:
1、是否对固定资产管理实行职务分离控制;2、是否建立、健全固定资产增减的可行性论证、审批、核算、产权登记和清查、效益考核等制度;3、是否建立固定资产的保管、使用、维修、报废或出租等管理制度;4、 所建内部控制制度是否科学规范、合理有效;5、是否按制度操作。
三、对固定资产增加进行的审计应核实三点,一是新增固定资产是否列入年度计划,资金来源是否合法;二是固定资产购置是否经过可行性论证,审批手续是否齐全,是否按规定纳入政府采购范围;三是按照购置、拨入、捐赠等不同方式对新增固定资产的确认、计价、会计业务处理是否准确、合规。
四、对固定资产减少进行审计应注重三个环节,一是清理、报废固定资产审批手续是否完备,作价是否合理,残值变价会计业务处理是否合规;二是投资转出、出售、出租、捐赠等固定资产审批手续是否合法,作价是否合理,出售、出租收入是否入帐,会计业务处理是否合规;三是盘亏固定资产是否属实,盘亏认定程序和原因是否合理,会计业务处理是否合规。
五、对经营性固定资产折旧进行审计要突出三看,一看折旧计提的范围是否合规;二看折旧方法和折旧额计提是否准确、合规;三看作价投入和转出等非正常增减固定资产累计折旧的会计业务处理是否真实、合规。
六、对固定资产进行现场盘点是关键环节。盘点过程中列明固定资产的名称、型号、购买时间、凭证日期、凭证号、摘要、数量、单价、金额;将实盘数与帐面数核对,差额部分区分已报废、损坏、损失、捐赠及在用的固定资产,其余就是盘亏的固定资产。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有利于完善资产管理体制,提高政府为民理财能力;有利于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服务型、节约型政府建设。为此,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审计力度,切实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率。
感谢徐思访的投稿,
无相关信息
看完这篇文章,你的感受如何?
图片新闻推荐
6月12日,刘家义审计长在审计署机关会见了来访的安哥拉审计法院院长安东尼
6月12日,刘家义审计长在审计署机关会见了来访的安哥拉审计法院院长安东
  招商证券(600999.SH)昨晩公告称,审计署在调查中发现公
图为市审计局领导带领投资审计人员深入廉租房项目建设现场,调查了解情
为进一步增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加强党组织基层建设,深
乡镇卫生院是农村三级医疗网点的重要环节,是落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
近日,市直机关工委副书记杜顺成一行到市审计局对党建工作进行调研
日前,市审计局机关党委组织召开了&我在党旗下成长&专
冬日的怀柔审计干部培训基地阳光明媚,审计署离退休干部2010年度审计工
Copyright & 2003-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