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高管薪水月收入8000,真的每月只有8000元吗

中国联通董事长常小兵自曝月薪:税后8000元_上市公司_新浪财经_新浪网
中国联通董事长常小兵自曝月薪:税后8000元
董事长常小兵。资料图
  【常小兵:现在月薪日消息,据南华早报消息,中国联通董事长常小兵今天在北京向《南华早报》记者表示,现在薪水税后每月8000人民币。
  “每月7800元工资。”3月6日在政协经济界别小组讨论时,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党组书记、总经理陆启洲的一句话引起热议。之后,陆启洲进一步解释道,之前提到的7800元的说法,是每个月的基薪。
  去年8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会议强调,坚持分类分级管理,建立与中央企业负责人选任方式相匹配、与企业功能性质相适应的差异化薪酬分配办法,严格规范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薪酬分配。
  “两会”期间,政协委员们关于央企高管的薪酬的讨论,迅速再次点燃了社会各界对央企高管工资的热议。“每月工资7800”,这还是只是“基本工资”而已,对于央企高管这些“少数人”,“月薪7800只是基本工资”到底戳痛了谁?在笔者看来,戳痛的不只是某一个群体,戳痛的是整个社会薪酬分配制度。
  央企高管薪酬改革后,薪水真的只有“每月7800元”这么少?昨日,陆启洲以及多位央企负责人详述了央企负责人薪酬改革的细节。原来,央企高管的薪酬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基础薪酬,就是每个月可以拿到的月薪;二是年薪,如果中央下达的各项指标都完成了,第二年会一次性发放前一年的年薪,也叫绩效工资;三是中长期激励,央企负责人一般三年一个任期,任期结束后,会对这三年进行考核,然后再一次性发放这部分薪酬。
  当然,对于央企高管的薪酬,我们也应该理性看待,毕竟目前各项改革工作已进入深水区,都是一些难啃的“硬骨头”,岂非一朝一夕之事,还是不能太急于求成,否则达不到理想效果。在这里,笔者只是期待,有没有更加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发展潮流,更加顺应民心的薪酬改革分配方案,也就是“该降的要降”,“该涨的要涨”,不能“这部分降点,那部分涨点”,最后还是和原来的工资“差不多”,那不就成了“换汤不换药”了吗?
& 相关专题:
最近访问股|||||||||||||||||
&>>&&&&&正文
央企高管月收入降至8000元 官方称不会有离职潮
  随着央企高管政策的执行,2015年,央企高管每月的收入降至8000元,随后上市公司银行高管相继出现离职情况,因限薪而导致的离职潮或正蔓延整个央企。
  但是,一位参与政策讨论的人士向记者表示:“在制订政策前,我们就已经调研,并预估,不会出现央企高管的离职潮。未来调研还会继续。”
  由于年龄和适应能力以及市场需求不旺盛的影响,央企管理层离职潮暂时难以出现。
  限薪阻碍留职意愿
  “央企高管跳槽只是少数人的选择,在整个央企管理方面不会出现大的问题。”一位参与央企高管限薪政策讨论的人士向记者表示,“我们在政策制订之前曾经进行过调研。”
  该人士透露,调研的结果之一是:“因为央企高管的年龄多数在60岁以上,而调研显示,40岁左右才是真正有心气、有能力去打拼的年纪,因此大部分央企高管还是愿意留任。”
  今年1月1日起,被称为“限薪令”的《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正式实施,首批改革将涉及72家央企的负责人,包括中石油、中石化、中国移动等组织部门任命负责人的53家央企,以及其他金融、铁路等19家企业。
  春节之后,一些银行系统的高管出现了人员流动。
  据统计,包括中行、交行和建行在内的至少5名副行长级别的高管以工作调动为由离开了现有岗位。
  此外,记者采访一位与资源行业相关的央企董事长,该企业名列限薪行列之内,当询问其收入状况,他直接表示:“现在央企负责人大家收入都差不多,每月8000元。”他同时表示,这与其之前的收入相差颇大。
  当记者问及未来年底是否有奖金时,他表示:“业绩好的话,奖金应该会有。”
  而问及8000元是否能够维持其日常消费时,该人士表示:“如果家里有老人需要照顾的话,每个月护工或保姆的支出就需要5000元。”
  当记者问其是否会选择离职或者跳槽时,该人士表示,现在年龄已经大了,正在等待退休。
  目前多数副部级以上的央企负责人的退休年龄在63岁左右,而且多数负责人可以适时延长退休年龄。“我肯定到点就退。”该人士表示。
  调研:央企高管已经过了跳槽的年龄
  在前述参与政策讨论人士看来,银行高管离职只是少数人的选择,但是对于政策未来可能会造成长远影响:“政策执行之后也会进行调研。”
  据了解,高管限薪政策由国资委、人社部、发改委等部委参与制订,中共中央政治局日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
  在政策制定前的调研中,还包括一项其他内容,其中有,由于国有企业负责人具有行政级别,一项调研内容是,企业负责人是否愿意放弃行政级别,变身体制外,获取更高的报酬。“99%的50岁以上的国企负责人都不愿意转变身份。”参与调研的人士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
  华能一位中层管理者也向记者表示,即便国有企业管理者即将降薪“但是,我们中的绝大部分人还是会留在企业”。
  而留在企业一个主要原因,国资委的一位高层向记者阐释过:“凭我们的聪明才智,在社会上还是可以获得更高收入的,但是,我们心中还是觉得自己需要做一些事业,为社会做贡献,所以还是留在了这个岗位上。”
  记者在国内一家大型人才招聘网站上进行搜索,关键词为“政府背景”。在搜索出的156个招聘有要求“政府背景”的岗位中显示,招聘岗位多数为副总、顾问等或多较低岗位级别。
  同时这些岗位通常要求年龄在30岁至40岁之间,其中一个政策研究岗位要求在55岁以下,甚至可以接受退休人员。主要领域集中在建筑工程和产品销售。
  能力强但市场不接受
  国际招聘资讯公司华德士根据对薪酬的调研显示:“对于国企负责人跳槽,需要给予其非常高的岗位,目前这样的市场需求的案子比较少。”华德士北京分公司副总监周璐璐表示。
  “首先,年纪就是一个最大的障碍,对于外企而言,很少会招聘50岁以上的人才,因为50岁,在外企对应的岗位应该是‘老大’级别的了。”
  周璐璐分析:“国企负责人的资历比较高,经验丰富,而外企能够提供的薪酬需要与其资历和经验相对应,这就要求薪酬较高。这样在行业内具有较高价值的高管,不到万不得已,外企是不会使用的。”
  为了减少薪酬支出,通常情况下“外企会聘用顾问形式的兼职人员,因为外企进驻中国需要这样的人来指点迷津”。
  而顾问能够拿到高薪还与行业有很大关系。“通常的顾问月薪酬只有1到2万元,除非是投资集团公司,才会出更高的价格。因为投资公司为了降低投资风险会找年纪和资历较深的人担任重要岗位。”
  即便是40岁左右的央企或公务员跳槽到外资,周璐璐也认为存在较大风险。“个体的适应性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包括是否适应外企文化以及个人的体力状况。”
  而更重要的是:“在外企,45岁以上,已经是可以雄踞一方、呼风唤雨的企业老大。对于一个年龄较大的国企高管或者公务员而言,已经很难适应这样的环境,而且外企对这种人的需求很少。”
  参考消息网1月5日报道外媒称,日起,中国央企负责人的薪酬制度改革正式实施,首批72家央企负责人降薪,其中包括中石油和中石化。
  据英国广播公司网站1月3日引述中国媒体报道,改革将涉及72家央企,具体调整范围将包括中石油、中石化、中国移动等由组织部门任命负责人的53家央企,以及其他19家金融、铁路等央企。
  据悉,改革实施后,这些央企负责人的总收入将不超过其企业在职员工平均工资的8倍,且央企负责人须公开薪酬。
  指引这一改革的《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于2014年11月公布,从2015年开始实施。
  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邱小平曾对新华社记者说:“与现行政策相比,改革后多数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的薪酬水平将会下降,有的下降幅度还会比较大。”
  此番改革提及的央企负责人,是指中央企业中由中央管理的负责人,包括由国务院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企业中,由中央管理的企业董事长、党委书记(党组书记)、总经理(总裁、行长等)、监事长(监事会主席)以及其他副职负责人。
  在中国,央企负责人往往具有双重身份,既有高管薪酬,也享受高官待遇。2013年中国沪深股市上市公司主要负责人年平均薪酬水平为76.3万元,而央企负责人薪酬水平约是其两到三倍,与职工薪酬差距达到12倍。
  据称,改革后的央企负责人薪酬结构将从基本年薪加绩效改为基本年薪、绩效年薪加任期激励收入。据报道,央企负责人基本年薪按上年度央企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的两倍确定,绩效年薪不超过基本年薪的两倍,而任期激励收入则不超过年薪总数的30%。
  此外,中国媒体还报道称,改革实施后上市企业老总须严格按照信息披露制度公开薪酬,这意味着央企负责人薪酬将不再神秘。
  该消息在微博上引发众多网友评论。一些网友对改革措施表示赞赏。“这就对了!国企中意见最大的就是高管的收入太高,”有网友评论说。
  也有网友对此持怀疑态度,说:“规则是人制定的,也是人打破的。希望说到做到,执法必严,不负群众。”
责任编辑:陈勇敢
48小时点击排行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最新门事件央企高管月收入降至8000元- 中国日报网
> 消费旅游
央企高管月收入降至8000元
&&来源:&&作者:
[提要]&&原标题:央企高管月收入降至8000元 人民日报评北上广月入八千仍月光:不能掉钱眼里  随着央企高管政策的执行,2015年,央企高管每月的收入降至8000元,随后上市公司银行高管相继出现离职情况,因限薪而导致的离职潮或正蔓延整个央企。笔者的许多朋友只转发不评论,在周末的朋友圈里静静地增添一种自嘲式的认同感和无奈。
   原标题:央企高管月收入降至8000元 人民日报评北上广月入八千仍月光:不能掉钱眼里
  随着央企高管政策的执行,2015年,央企高管每月的收入降至8000元,随后上市公司银行高管相继出现离职情况,因限薪而导致的离职潮或正蔓延整个央企。
  周末,微信朋友圈被一条“月入八千在北京怎么活”的帖子刷屏了。扣除五险一金、租房、吃饭、人情往来、孝敬父母等开支,8000元的工资最后只剩下384.9元,而且这还只是满足一些基本需求,说白了,活得还挺“克制”。
  笔者的许多朋友只转发不评论,在周末的朋友圈里静静地增添一种自嘲式的认同感和无奈。
  这笔账算得对不对呢?
  应该说,有合理性。在北上广这样的特大城市,生活成本必然高,挣得不少花得也多,在世界其他特大城市,比如东京、纽约也都是如此。长安居大不易,吃饭贵、租房贵、社交贵……背后体现的正是人口聚集与资源稀缺的矛盾。这里机会遍地但竞争激烈;有广阔的发展平台,也有“北上广不相信眼泪”的残酷;有“人聚财聚”效应,也有“大树底下不长草”现象。对许多人来说,“逃离北上广”其实是一种经济学意义的理性选择。比较收益和成本,别的城市可能更划算,回家乡发展的“性价比”近年来确实也有所提升。都能过河,干嘛非得挤在一座桥上呢?
  然而,这账算得却有些不全。首先,这是个静态算法。没有把可增长性算进去。刚毕业的大学生,在哪里发展,一般都有一段捉襟见肘期,因为劳动力价值还不够高。如果以5年为期,或者10年为期呢?因为北上广的机会相对多一些,许多人可能会上较大的台阶。阿强也许创业成功了,小雨也许做到管理层了,更多的朋友有了原始积累后可以投资理财了……刚工作艰苦些,似不必过于忧心忡忡。
  此外,人并不是单纯的经济动物。人生的目标并不以经济最大化为依归。这不是喊大口号,看一下身边,多少朋友都是这样选的。有人觉得,虽然到别的城市也许挣得不会少,但这里的事业更适合自己。除发展机会外,北上广的生活环境、交往模式、交往的“朋友圈”,都有独特的吸引力。有人不愿意选一眼能看到自己30年后样子的安稳生活,就喜欢大城市的不确定性带来的新鲜状态。甚至,有朋友微信我说,为了“国图浩瀚的书海和人艺那一场《雷雨》”留下行不行?……人不能不食人间烟火,但也不能掉钱眼里。
  无论留下还是离开,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每一种选择都值得尊重;北上广既不是天堂,也不是地狱,而是一片需要奋斗才能品尝成功的希望之地。
编辑:小微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新闻热搜榜来源:360新闻央企高管月收入8000,更让人不放心了
发布日期:  浏览次数:248次   
日起,《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正式实施,首批将涉及72家央企负责人,包括中石油、中石化、中国移动及金融、交通等领域的龙头企业。
限薪的主要理由是央企高管薪酬水平偏高、结构不尽合理、缺少中长期激励、监管体制不够健全等问题影响企业改革发展和社会公平正义。
2013年A股上市公司高管平均年薪为76.3万,而央企负责人薪酬水平是这个数字的2~3倍,与职工薪酬差距达到12倍之多,显著偏高。正象外媒解读的那样,央企限薪令意在平息社会不满。
随着限薪政策的执行,预计2015年央企高管月收入会降至8000元,也就是说,央企负责人的年收入将从150万~230万降到10万以内!
2013年营收排名前十位的央企中,第一名中石化达到2.79万亿,第十名农行为4220亿。净利润最高的是工商银行,达2385亿。
2014年,BAT中营收最高的是腾讯,不到800亿。首富王健林旗下的万达商业地产,2014年营收为1079亿而6万雇员薪酬总额达90亿。也就是说,万达6万员工平均薪酬超过央企负责人。
高管业绩不佳或&民愤&大到需要平息,王健林自会另求贤才,百万年薪只是&起步价&。一分钱一分货,王健林要对自己的家产负责,绝不会雇佣年薪十万的人负责打理庞大的产业。这是所有要对自己资产负责的人的共同选择,从盖茨、默多克到李嘉诚、马云,不论企业多有文化、愿景多高莫不如此。
公众不满的原因不是央企负责人工资高,而是他们的上任及所领导企业的经营,完全不遵循至少是不完全遵循市场规律。
消息给人的感觉好象去买售价150万的车,4S店说降到9.6万了。原来150万的价格怎么来的,是否存在欺诈?现在价格不到10万,质量有保证吗?
关于降薪是否会引发央企高管离职潮,有关方面经过调研论证后认为不会。应当表扬的是,没有讲理想、觉悟、奉献这些官话,而给出三条很实在的原因:
第一,央企高管的年龄多数在60岁以上,而调研显示,40岁左右才是真正有心气、有能力去打拼的年纪,因此大部分央企高管还是愿意留任。
第二,个人的适应性问题。毕竟在体制内呆了一辈子,走出去不一定能混的好,能不能适应还是个问题。
第三,就算离职高管能力强,但是市场的需求不高。企业都想找些有能力价格低的职员,而高管的要求相对来说比较高。
年龄大,适应能力差,&性价比&低还要留在领导岗位, 管理数以万亿计的国有资产,把持国民经济的命脉&&月薪8000不算高,每月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少8000万、8000亿就太高了。
来源:虎嗅网&
前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hrsalon.org
HR沙龙导航
HR沙龙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央企高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