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初哪些林业产业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开发前景

jQuery("#div_box_iframeDIV302630").prepend("");第二届中国国际林业产业博览会开幕
09:02&&来源:中国广播网&&&&分享到:
  日,第二届中国国际林业产业博览会暨第四届中国义乌国际森林产品博览会在浙江省义乌市隆重开幕。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张思卿、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浙江省代省长夏宝龙按动水晶球为博览会启幕。
  会上,中国国家林业局副局长赵树丛发表了《中国林业发展形势报告》。报告中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林业建设,赋予林业部门建设和保护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治理和改善荒漠生态系统、维护生物多样性以及保障林产品供给的重要职能,从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和全球生态安全的战略高度,组织全国人民持续开展了中国乃至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生态建设,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
  第一,森林资源持续增长。中国森林覆盖率由新中国成立之初的8.6%提高到目前的20.36%,森林面积1.95亿公顷,活立木蓄积量149亿立方米,人工林保存面积0.62亿公顷、居世界首位。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全球森林评估报告指出:在全球森林资源持续减少的情况下,亚太地区森林面积出现了净增长,其中中国森林资源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其他地区的森林高采伐率。目前,中国森林植被总碳储量达到78.11亿吨,仅6项生态服务功能年价值量达到10万亿元。
  第二,湿地保护成效显著。中国湿地类型多样,单块面积大于100公顷的湿地总面积达3848万公顷,居世界第4位、亚洲第1位,保存了全国96%的可利用淡水资源和丰富的野生动植物种。中国政府把保护湿地摆上了重要位置,实施了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使50.3%的自然湿地得到有效保护。
  第三,防沙治沙取得重大突破。1978年以来,中国政府相继实施了三北防护林、京津风沙源治理、农田防护林等一系列防沙治沙工程,总体上实现了从“沙逼人退”向“人逼沙退”的历史性转变。全国沙化土地已由上世纪末的年均扩展3436平方公里转变为目前年均缩减1717平方公里,沙区植被明显增加,沙化程度明显减轻,重点治理区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第四,水土流失治理步伐加快。全国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5万平方公里。特别是1998年长江、松花江发生特大洪灾后,中国政府作出了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和天然林保护工程的重大战略决策。到2010年底,已投入资金3799亿元,完成退耕地造林926万公顷、荒山荒地造林和封山育林1917万公顷,保护天然林1.08亿公顷,水土流失明显减轻。
  第五,生物多样性保护明显加强。2001年实施了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累计建立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2035处、面积1.24亿公顷,占陆域国土面积的12.88%,有效保护了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85%的野生动物种群和65%的高等植物群落。大熊猫等濒危物种种群得到恢复发展,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5‰以下,低于世界1‰的平均水平。
  第六,林业产业快速发展。产业规模不断壮大,结构不断优化。以森林培育、木本粮油、干鲜果品等为主的第一产业持续增长,以木材生产、家具制造、木浆造纸等为主的第二产业快速发展,以森林旅游、森林文化等为主的第三产业方兴未艾。2010年全国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2.28万亿元,跃升为林产品生产和贸易大国。
  中国林业建设之所以能够取得重大成就,主要得益于中国政府把林业摆上了国家战略位置。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政府进一步深刻认识到,森林具有强大的生态、经济、社会、碳汇、文化功能,对于维护生态安全、应对气候变化、消除贫困、减轻自然灾害、促进绿色增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明确提出把发展林业作为实现科学发展的重大举措、建设生态文明的首要任务、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选择、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在绿化祖国、改善生态的伟大实践中,我们积累了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做法和经验,在此与各位同事交流探讨。
  一是加快林业改革,充分调动经营主体发展林业的积极性。坚持把改革作为推动林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推行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把1.8亿多公顷的集体林地承包到户,让5亿农民获得了林地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处置权、收益权,开启了亿万农民创造绿色财富的历史。
  二是注重综合效益,实行生态与产业协调发展。中国政府认识到,没有效益的林业是没有生命力、不可持续的林业,发展林业必须充分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既要追求生态效益,又要注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实现综合效益的最大化。在实践中,一方面,我们始终坚持生态优先,实施天然林保护等重点生态工程;另一方面,大力发展林业产业,让林业经营者获得经济利益、自觉投身生态建设,实现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
  三是加强政策扶持,构建公共财政支持下林业发展的长效机制。近10年来,中国累计投入林业的资金达近万亿元,人工造林国家投入标准达到每公顷4500元,建立了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和林木良种、造林、森林抚育、森林保险及湿地保护补助制度。
  四是坚持科技兴林,提升林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不断加强林业科技创新体系、成果推广体系、质量标准体系和科技能力建设。全国已建立地市级以上林业科研机构232个,省、市、县级林业科技推广机构2296个,林业科技成果应用率超过50%,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43%。
  五是加强法制建设,为林业发展提供法制保障。全国人大相继颁布了《森林法》、《防沙治沙法》、《野生动物保护法》和《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国务院颁布了一系列林业法规,国家林业局制订了一系列部门规章,地方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地方性法规,有力保障了林业健康有序发展。
  六是扩大对外开放,积极推进林业国际合作和交流。认真履行《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湿地公约》、《防治荒漠化公约》、《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等国际公约,先后与世界上近百个国家(地区)及国际组织(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实现了优势互补、互利双赢。
  中国林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不少问题和挑战,突出表现为森林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分布不均,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今后,中国国家林业局将紧紧围绕胡锦涛主席提出的“到2020年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的战略目标,深化林业改革,完善林业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发展步伐,提升发展质量。
  一是更加注重生态建设。加快建设东北森林区、西北风沙区、沿海区、西部高原区、长江、黄河、珠江、中小河流及库区、平原农区、城市区等十大生态屏障,形成维护国土生态安全的保障体系。
  二是更加注重绿色增长。重点培育林产工业、木材及原料林培育、木本粮油和特色经济林、森林旅游、林下经济、竹产业、花卉苗木、林业生物、野生动植物繁育利用、沙产业等十大主导产业,为促进绿色增长作出新贡献。
  三是更加注重应对气候变化。坚持植树造林,加强森林经营,切实保护天然林和天然湿地,严格防控森林火灾、林业有害生物和非法征占用林地,坚决打击非法采伐,加快开发林业生物质能源,充分发挥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特殊作用。
  四是更加注重转变发展方式。创新体制机制,深化集体林权制度和国有林场、国有林区改革;优化森林结构,提高森林质量和林地生产力;推进林木良种化进程,提高良种使用率;加快科技进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五是更加注重改善民生。绿化美化公众的生活环境,生产更丰富的林产品,创造更多的林业就业机会,促进林农增收致富,改善林区基础设施。
  六是更加注重生态文化建设。大力发展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加快建设生态文化基地,积极开发森林文化、竹文化、花文化、生态旅游文化,丰富生态文化产品,普及生态知识,弘扬生态道德,树立生态文明观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森林关系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关系社会的文明与进步。推动林业可持续发展,为发展中国家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版权说明:&转载须经版权人授权并注明来源。联系电话:010-
编辑:王漫雪
央广网官方微信
央广网客户端 |  | 
主办:抚州市林业局  技术支持:抚州市信息中心
地址:江西省抚州市 邮编:344000  
Email: 传真:3哪些林业产业具有开发前景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提出:第一步到2010年,使我国森林覆盖率达19%以上;第二步到2020年,使森林覆盖率达23%以上;第三步到2050年,使森林覆盖率达到并稳定在26%以上。那么,在新世纪初,哪些林业产业具有开发前景?8月12日,记者采访了即将在郑州召开“新世纪最有开发价值的林业产业暨中国退耕还林主要树种”专题讲座的主讲人——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经济林研究开发中心的侯元凯博士,他向记者介绍了以下几个主要林业产业。资源昆虫的开发。资源昆虫是指昆虫的产物(包括分泌物、排泄物、内含物等)或本身可作为人类可利用资源的昆虫体。昆虫是地球上种类最多的物种,全球昆虫种类估计在1000万种以上。人们通常看到的是昆虫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其实资源昆虫如蚕丝、蜂蜜、紫胶、白蜡、五倍子等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科学开发可以给人类带来巨大的财富。野生可食植物资源的开发。现代社会,人们习惯于高脂肪、高蛋白、高热量、低纤维的食物结构,这...&
(本文共1页)
权威出处: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提出:第一步到2010年,使我国森林覆盖率达19%以上,第二步到2020年,使森林覆盖率达23%以上;第三步到2050年,使森林覆盖率达到并稳定在26%以上。那么,在近几年,哪些林业产业具有开发前景?目前,记者采访了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经济林研究开发中心的侯元凯博士,他向记者介绍了以下几个主要林业产业。 资源昆虫的开发。资源昆虫是指昆虫的产物(包括分泌物、排泄物、内含物等)或本身可作为人类可利用资源的昆虫体。昆虫是地球上种类最多的物种,全球昆虫种类估计在1000万种以上。人们通常看到的是昆虫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其实昆虫资源如蚕丝俨蜂蜜、紫胶、白蜡、五倍子等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科学开发可以给人类带来巨大的财富。 野生可食植物资源的开发。现代社会,人习惯于高脂肪、高蛋白、高热量、低纤维的食物结构,这样容易导致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症和某些癌症的发生。尤其是种植业大量使用农药,对人类的...&
(本文共1页)
权威出处: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提出:第一步到2010年,使我国森林覆盖率达19%以上;第二步到2020年,使森林覆盖率达23侃似上;第三步到2050年,使森林覆盖率达到并稳定在26%以上。那么,在近几年,哪些林业产业具有开发前景?日前,记者采访了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经济林研究开发中心的侯元凯博士,他向记者介绍了以下几个主要林业产业。 资源昆虫的开发。资源昆虫是指昆虫的产物(包括分泌物、排泄物、内含物等)或本身可作为人类可利用资源的昆虫体。昆虫是地球上种类最多的物种,全球昆虫种类估计在1000万种以上。人们通常看到的是昆虫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其实资源昆虫如蚕丝、蜂蜜、紫胶、白蜡、五倍子等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科学开发可以给人类带来巨大的财富。 野生可食植物资源的开发。现代社会,人们习惯于高脂肪、高蛋白、高热量、低纤维的食物结构,这样容易导致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症和某些癌症的发生。尤其是种植业大量使用农药,对人类...&
(本文共1页)
权威出处:
资源昆虫资源昆虫是指昆虫产物 (分泌物、内含物等 )或昆虫体内本身作为人类可利用资源 ,具有重大经济价值。昆虫是地球上种类最多的物种 ,已知约 1 80万种 ,全球昆虫种类估计在 1 0 0 0万种以上。人们通常看到的是昆虫给人类带来的危害 ,然而昆虫是宝贵的资源库 ,科学开发可以给人类带来巨大的财富。资源昆虫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 ,可为人类提供蚕丝、蜂密、紫胶、白蜡、五倍子等药用、食用、饲料、天敌、环保、观赏价值。松 香我国松树资源非常丰富 ,全国各地均有分布。松树经过采割可以收集松脂。主要的采脂树种如马尾松、云南松、南亚松、华山松、油松等。松脂经过加工可以得到松香和松节油 ,它们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松香、松节油及其所含各成分均可以经过化学反应 ,制成一系列再加工或深加工产品。今后可能开发利用途径 :化学助剂、表面活性剂、香料原料、养颜、润肤及医学应用 ,用于医学可以医治一些如心脏病、糖尿病等疑难病症。野生可食植物现代社会人们习...&
(本文共2页)
权威出处:
——资源昆虫资源昆虫是指昆虫产物(分泌物、排泄物、内含物等)或昆虫体本身可作为人类可利用资源,具有重大经济价值。昆虫是地球上种类最多的物种,已知约180万种,全球昆虫种类估计在1000万种以上。人们通常看到的是昆虫给人类带来的危害,然而昆虫是宝贵的资源库,科学开发可以给人类带来巨大的财富。资源昆虫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可为人类提供蚕丝、蜂蜜、紫胶、白蜡、五倍子等药用、食用、饲料、天敌、环保、观赏价值。——松香我国松树资源非常丰富,全国各地均有分布。松树经过采割可以收集松脂。主要的采脂树种如马尾松、云南松、南亚松、华山松、油松等。松脂经过加工可以得到松香和松节油,它们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松香、松节油及其所含成分均可以经过化学反应,制成一系列再加工产品或深加工产品。今后可开发利用途径:化学助剂、表面活性剂、香料原料、养颜、润肤及医学应用,用于医学可以医治一些如心脏病、糖尿病等疑难病症。——野生可食植物现代社会,高脂肪、高蛋白、高热量、...&
(本文共2页)
权威出处:
人们常把森林喻为绿色宝库。然而在70年代至80年代,人们在这座宝库中往往只是看重木材,对丰富的野生动植物,奇特的景观等宝贵资源,并未给予充分关注。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和生态环境意识的日益增强,林业系统广大职工乃至社会各界人士更新观念,拓宽视野,在兼顾木材生产和林产加工的同时,全方位地开发森林资源。目前,全区林业多种经营产值已占林业总产值的1/3以上,闯出了一个新天地。经济林异军突起“八五”以来,各地在确保生态效益的前提下,努力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加快经济林发展步伐,使每年营造的经济林均占当年造林总面积的20%以上。现在,全区经济林总面积近1000万亩,不少地方都已形成规模。赤峰市现有山杏林600多万亩,年产山杏核1380万公斤,以此为原料,形成了山杏加工系列产品。以敖汉旗赤波集团为龙头,全市兴建了20处杏仁饮料厂和杏仁产品加工厂。产品销路好,远销十几个省市,仅1996年产值就达1.76亿元,利润3200万元。素有苹果梨之乡...&
(本文共2页)
权威出处:
扩展阅读:
CNKI手机学问
有学问,才够权威!
出版:《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京ICP证040431号
服务咨询:400-810--9993
订购咨询:400-819-9993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昆明实时气温
昆港网群 | 五华 | 盘龙 | 官渡 | 西山 | 东川 | 安宁 | 呈贡 | 晋宁 | 富民 | 宜良 | 嵩明 | 石林 | 禄劝 | 寻甸 | 高新开发区 | 经济开发区 | 滇池度假区
昆明日报&&
全省林业总产值破1500亿 林业经济已成云南支柱产业
发布时间:
  云南野生食用菌年产量超过10万吨。 记者黄晓松摄
  在全省连续4年干旱的严峻形势下,昨天从省林业厅召开的2012年林业产业发展统计新闻发布会上传来好消息,2012年全省实现林产业总产值1587.49亿元,实现林产业增加值669.61亿元,增加值占全省GDP总量的6%以上,林业经济已成为云南重要的支柱产业。  高投入带来高产出  地处长江、珠江、湄公河等六大重要河流的源头或上游的云南,是东南亚国家和我国南方大部分省区的“水塔”,具有重要的生态战略地位。在全国划分的50个重要生态功能区中,云南占据8%;在全国约3万多种植物种类中,云南就有1.7万多种,占全国总数的52.8%。  省林业厅副厅长刘一丹说,云南是中国植物种类最多的地区,但林业产业真正得到发展却是从新世纪开始的。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发展思路,至2012年,全省累计投入中央和省级林业建设专项资金356亿元,年度投入从2002年的14.7亿元增长到2012年的54.7亿元、年均增长14%,其中仅省级林业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就由2002年的500万元左右增加到2012年的3亿元左右、增长了近60倍。  高额的投入也带来了高额的产出。按照新的统计口径,2012年,全省实现林产业总产值1587.49亿元,相对2011年的1062.3亿元而言,同比增加近50%。而在2010年,这一数字仅为839.6亿元。总产值快速增加的同时,云南林权抵押贷款业务也发展迅猛,至2012年,贷款余额突破了114.6亿元,在全国连续3年排名第一,并发展林业产业省级龙头企业321户,从业人数8万人,带动农户300多万户。  发展潜力依然很大  但云南林业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大资源、小产业、低效益”的状况依然十分突出。  “云南的森林资源在全国排名第二,仅次于黑龙江,但林业总产值只占全国的2.39%,在全国排在第17位。”刘一丹说,云南具有丰富的林业资源,拥有全国1/10的森林面积、1/8的森林蓄积,虽然近年来林业产业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但这是在基数小、底子薄的基础上实现的,从整体上看林业产业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  据国家林业局初步估算,2012年全国林业总产值3.7万亿元,是亿元的近8倍,山东、广东、浙江、江苏、福建等省的林业产业总产值已超过3000亿元。而按原口径,2012年云南全省林业总产值只有885.5亿元,仅占全国林业总产值的2.39%,而浙江的林业用地面积仅为云南的27%,森林蓄积量不到云南的1/10,但总产值却超过3000亿元,是云南的3倍多。  “这说明云南的森林资源经营仍很粗放,林产品的科技含量较低,产业结构依然不尽合理。”刘一丹说,按原口径统计,2012年林业总产值为885.5亿元,产业结构为7.1:2.4:0.5;按新口径统计,2012年总产值为1587.5亿元,产业结构为3.8:5.1:1.1,依然存在第一产业发展基础不扎实,第二产业林产品加工科技含量低,效益不高,第三产业比例不高等问题,全省的林业产业发展空间、发展潜力依然很大。  打造产值超百亿元企业  省林业厅也明确了今后的发展目标,按原口径,到2016年,全省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1500亿元,农民林业人均收入超过3000元,一、二、三产业产值比率调整为5:3:2;到2020年,全省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2500亿元,农民林业人均收入超过500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0%以上,一、二、三产业产值比率调整为3:5:2,从而把云南建设成为全国具有较大影响的林业产业强省。  “林业产业将成为带动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建设绿色经济强省的骨干产业、支撑全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产业。”刘一丹表示,下一步将按照循环经济、绿色环保产业的要求,集中资源努力打造几个产值超百亿元的企业,带动超千亿的骨干产业,振兴特色经济林、林浆纸、森林生态旅游等九大林业产业。  链接  新统计口径是省林业厅和省统计局为真实反映云南林业产业发展状况研究出的更加专业、更加科学的测算方法,原口径主要涵盖涉林产业项目和林业系统内的林产业项目;新口径新增全社会范围内统计的木、竹、藤家具制造,木质工艺品和木质文教体育用品制造,非木质林产品加工制造业三项统计分项,并将造纸及纸制品业放在全社会范围内统计。此外,在三产中,还新增全社会范围内统计的林业旅游与休闲服务,林业生态服务,林业专业技术服务,林业公共管理及其他组织服务等统计分项。  记者殷雷报道  相关新闻  全省林下经济产值超400亿  本报讯&记者殷雷报道&在2012年全省1587.49亿元的林产业总产值中,林下经济贡献了416.8亿元,占比在26%以上,这当中,野生食用菌年产量10万吨,总产值20亿元,继续保持云南第二大出口创汇农产品地位。  统计显示,全省林下经济种植面积由2002年的915万亩增加到2012年的6000万亩,主要产品产量由153万吨增加到560万吨,产值由70亿元增加到416.8亿元,林下养殖、林下产品采集加工迅速发展。其中,野生食用菌年产量就超过10万吨,总产值约20亿元,成为我省第二大出口创汇农产品。  此前召开云南省林下经济工作会提出,力争到2015年,全省林下经济发展利用林地面积达到8000万亩以上,林下经济年产值达800亿元以上;到2020年,全省林下经济发展利用林地面积发展并巩固在1亿亩以上,林下经济年产值达1500亿元以上、占林业总产值的比重达75%以上,届时,林农林下经济人均收入将在3000元以上。&&  云南森林游规划或年内出台  本报讯&记者殷雷报道&昨日,记者从2012年林业产业发展统计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12年全省实现森林生态旅游综合产值26亿元,同比增长50%以上,森林旅游业已成为云南旅游业的亮点。  截至目前,全省林业部门管理的自然保护区共有126个,其中国家级17个,省级37个,总面积3943.95万亩,自然保护区每年森林生态服务功能总价值2009.02亿元,并拥有省级以上森林公园40个,围绕这些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开展的森林生态旅游正成为全省旅游业提质增效的新亮点。2011年,全省森林旅游收入为17亿元,2012年这一数字增长到26亿元,同比增长50%以上。  省林业厅一位负责人透露,目前,“云南森林生态旅游发展规划”正在起草当中,最快有望年内出台,按照规划,到2020年,全省的森林旅游收入将达到100亿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5最具前景行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