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股市4000点已快到4000点了,还会涨吗?

股市4000点是高还是低
E-mail推荐:&&
  编者按 日14:30,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刘纪鹏、上海睿信投资管理公司董事长李振宁
、嘉实基金总经理赵学军做客强国论坛,以"股市4000点是高还是低"为主题与网友在线交流。
  访谈全文
  【刘纪鹏】:各位网友,各位投资人,大家好。欢迎来到人民网、《证券时报》和全景网联合举办的“崛起的中国需要怎样的资本市场”大型网上论坛。今年是中国证券市场成立的第18个年头,证券市场影响中国,中国也在影响着世界。中国证券市场的第18个年头是从少年步入青年的一个关键时期,从今年开始往后怎么走,引起了全国和全世界的关注。因此,中国证券市场将成为未来中国全民奔小康的一个“主战场”这样的历史重任,我们今天的论坛就是要对它进行探讨。当然在今年5月30号以后,市场的波动比较大,从4300点跌到6月5号的3400点。这次股市的波动,既有涨得较高需要调整的内在需求,同时在这个时期,人们在思想如何看待中国的证券市场上分歧和争论也比较大。而在这个过程中,认识决定着话语权;话语权决定着政策,政策预期不明朗,已经成为我们股市各方投资人的一个关键。
  所以,我们如何在这样一个关键时期,通过市场的自然规律,以及我们政府的“有形之手”,共同正确地评价和看待今天的中国股市,意在证券市场推动中国;中国影响世界,我们能够真正的崛起。同时,也要提示投资人注意的风险,保持投资的理性。所以正是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我们三家单位联合策划提出“怎样全面理性客观的评价当前的股市实际情况”,我们到底需要一个怎样的证券市场。
  带着这样的问题,我很高兴受三家单位的邀请,今天第一次以嘉宾主持人的身份参加这样的网上论坛,也是“赶鸭子上架”,愿意和大家分享这次的讨论。这次讨论分成三个专题,三家单位邀请了目前国内知名的专家和学者,今天的论题是“如何看待4000点?”,本次论坛也邀请了坐在我右手边的上海睿信投资管理公司董事长李振宁先生;大家对振宁是熟悉的。同时也邀请了我左边的嘉实基金赵学军总经理,他们两位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在这样一个关键时刻,我们希望今天各位投资人能够和几位专家一起共同讨论,为我们股市的稳定和长远的建设性的发展,贡献一份微薄的力量。下面,根据今天的主题“4000点到底是高了还是低了?”有一些网民已经向我们的李振宁先生提出了问题,认为振宁在去年提出“中国股市十年牛市”的观点,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也有不同的争论。我想问的是,当今年股市走到4000点时,振宁是不是还对自己的观点继续坚持,或者有什么交流,请回答这位网民的提问。
股市4000点是合理的,挤压泡沫要通过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来进行
  【李振宁】:各位网友好。谢谢网民的提问,也谢谢刘教授的问题。我觉得这个问题非常好。当初在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一开始,我就说了,“一场伟大的制度变革必然带来市场的转折”。在号“第十届中国资本论坛”,当时我就讲了,当时中国股市处在1100点,中国股市的牛、熊转折在2005年3次探底1000点不破已经发生。2006年是十年“牛市”的开始。抓住这波行情的关键是价值评估。  
  当时我为什么敢提这样的观点?这里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股权分置改革,因为这次改革,我把它看作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三次改革之一,第一次是农村改革;第二次是城市的价格改革;而第三次改革的深远意义在于它解决了资产定价权的问题。前两次改革只解决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问题,把产品经济变成商品经济,但资产的价格还是按照会计制度来确定,而不是真正由市场来确定。而我们党的十六大提出,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上发挥基础性作用。怎么在资源配置发挥作用呢?就是要依靠资本市场,让市场来为资产定价,在不同行业之间配置资源,而不是用计划的办法,“长官”意志的办法,或者依据简单地会计制度的办法。所以这是中国走向完全市场经济最重要的一步。 
  我当时敢提出这样的口号,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看到了农村改革前后中国农村的巨变。在改革前,也是这么多农民,七、八亿农民种粮食,但是城市人口一个月只有半斤猪肉,农民甚至吃不饱。改革后到现在,农村生产力的变化、增长何止百倍。我们在过去十几年,大家也看到,1992年我们的上证指数就到了1500点,而当时1500点的含金量是没有20块以下的股票。后来由于我们的新股上市,因为每一个股票上市,都要算指数,这样我们到了2001年中期,达到2245点。但那个时候的2245点,其中20块还是高价格。所以实际有很多水分。  
  而我们后来到了2005年的6月份,我们甚至又到了998点。而在1992年的时候,香港指数在3000点左右,与美国指数差不多。他们到2005年的时候,香港到17000点,美国到12000点,我们的GDP增速非常快,十几年翻了几番,我们的股市不涨还跌,当时的1000点的含金量实际上相当于过去的500点。这能反映中国实际情况吗?不能反映。为什么会这样?就是因为股权分置,就是大股东和小股东的利益不一致。所以我认为,在股权分置改革前,从未来历史长河的角度讲,那只是一个中国资本市场的初级阶段,或者叫“史前时期”。 
  所以我们简单地把过去的指数、过去的牛、熊变化推导到后来是不科学、严谨的。我认为这次改革后,上市公司的行为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不断地从上市公司里捞走资源,老走资金,不断地注入优质资产,因为大家利益一致。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都明白,我的账面资产一块钱,如果拿到这里可能就能卖三块、五块,谁不愿意把好的注进去呢?  
  体制变化产生了这波行情,而不是很多人简单讲的流动性过剩,产生这波行情。因为流动性过剩,不是2006年开始过剩,2005年也过剩,2004年也过剩,反映在房价的过涨,但是股市照样暴跌不止,改革导致上市公司行为的变化,而且在改革的过程中,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和我们的股民进行了充分的面对面的交流。上市公司的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它的透明度大大提高。就是投资者敢于去购买这样的股票,敢于做长线投资。
  所以我认为最深刻的原因在这里。如果你看不到这一点,你就看不到这场改革的意义,也就看不到它为什么上市公司的业绩在2006年初,很多人预测可能会下降,由于周期性行业比较多。但是到年底变成上升了。所以这就是改革的力量。  
  【刘纪鹏】:振宁的意思就是说,内因是这场股市巨变的决定因素,外因包括流动性过剩变化的条件。  
  【李振宁】:有了这样一场改革以后,我们的股市开始反映我们的基本面。我想“黄金十年”也好,十年“牛市”也好,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基本面,大家都看得到没有问题。这个基本面,是由于中国正处在城市化的过程中,中国历史的成为世界的制造业中心,而且中国的产业在升级、在换代。我们的科技在这个时候开始突破,我们的金融手段也越来越多,而与上市公司行为变化相对应的是中国人的财富观念在发生变化。  
  以前股市上涨,很大程度上是资金推动,为什么是资金推动?因为那是股权分置,谁都知道哪天三分之二一出,谁也抗不住,所以谈不到投资价值,所以“庄股”文化,庄的钱哪来的?不是自己的是国营企业套来的,国营企业的钱哪来的?银行套来的,一旦有银行贷款,马上股市暴跌,老百姓把自己的真金白银买公募资金、私募资金,自己投资开户,这个基本面发生了变化,是因为人们财富观念的变化,是整个中国社会在进步。这是一个非常伟大的变化。 
  我认为,这次股权分置改革和今天的结果,正是我们政府所需要的。我们这么多年,一直没有办法防范金融风险。就是因为让银行做了它不该做的事,该风险投资做事,该股市做的事,银行来做怎么能不赔钱?所以通过这次改革,股市这次上涨,我们的银行、我们的金融风险大大地缩小了。我们的国营企业激励机制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过去只是国资委一家监管,现在是这么多的机构、这么多的研究所、这么多的股民,大家在监管,有个风吹草动大家替你看着,所以我相信,现在不仅证监会认为改革成功,国资委深受其利。  
  【刘纪鹏】:大概是8.8万多亿。 
  【刘纪鹏】:这几天香港的股市面临23000点的大关,我看香港的报纸都在讨论这个问题。  
  【李振宁】:这是恒生指数。咱们还有一个国企的H股指数。所以现在我们也看到,去年的业绩,上市公司增长了40%以上,今年一季度的业绩增长了89%。谁能想到,这就叫“改革出效益”,中国人太聪明了。往往是旧的体制、旧的制度束缚了人们的聪明才智。一旦改变,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上半年业绩,现在有些预增的业绩,像招生银行能够100%,工商银行这么大的行,能够达到50%,这是全世界罕见的。所以我相信未来,我们的股市会把前十几年丢掉的时间夺回来,丢掉的点位夺回来,这就是我对整个宏观未来的看法。  
  【刘纪鹏】:振宁刚才谈的观点非常鲜明,我想做一个简单的归纳,也要紧扣今天谈话的主题,就是崛起的中国到底需要怎样的证券市场。我个人觉得,股权分置改革之后,实际上,一个最伟大的意义是让中国人发现了自己资产的价格,这句话是谁讲的呢?是尚福林主席讲的,他说,你们在宣传股权分置改革意义的时候,实际上,中国人在资产市场、价格市场上有了话语权,让我们的政府、让我们的国家发现了自己的资产价格,进而发现了中国人的价值,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我想借这句话也在谈,中国的股份制和资本市场实际上在过去的7、8年里,已经度过了中国经济改革中两个最难闯过的“风险关”,一个是产权关;一个是金融关。 
  产权关:是指我们靠着股份制和中国的资本市场,基本上摸索到了一条新国资体制下公有法人股份制,通过上市,筹集资金,完善自己的新路子。去年的7000多亿,已经使国企度过了最难时刻,今年的情况还会更好。从金融关看,崛起的中国需要一个怎样的市场呢?证券市场不仅要完成其自身的升华,而且要带动它的“老大哥”―银行走出现在流动性过剩,以及我们银行治理结构完善的困境。所以,一个崛起的中国需要一个强大的金融做基础,而这个强大的金融基础,必须从现在开始,我们要高度重视证券金融时代给中国金融改革带来的影响和变化。而这样一个以资本市场为基础,以证券金融为主导的现代金融体系,既是中国崛起、腾飞的基石,也是从国际潮流看,商业银行金融为主,转向证券金融为主的一个必然选择。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再来看今天的4000点,它将帮助我们能够做许多在“熊市”下我们做不到的事情,而在这样的“牛市”转换,振宁表达,内因是决定的因素,上市公司的质量的提高,本身我们也应该是具备这样一个条件的。即股权分置改革之后,一字之差,我们调整了从市价减持到兑价改革,资本市场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足以证明,在改革的方法和路径上它的重要性,而决定这一关键的,不完全是中国这个转型国家的市场因素,还有我们的政府、监管部门如何看待我们今天的4000点。 
  所以,政府的这只“有形之手”决定着未来股市的走势,而政府的调整,在这一时期的思想已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从我们出台的财政政策、税收的调整,到今天我们重视运用市场的供求,从市场的供求关系上,各个部门都在出台从无序到有序,我们在决定的是让“快牛”变“慢牛”,绝不能让4000点的股市成为在这样一个关键时期,发挥重要支撑作用的一个不支撑点。所以,股权分置改革之后发生的这种巨大的革命性的变化,以及我们在证券市场创建18年之际,对中国证券市场使命的论证,对今天4000点在中国证券市场步入“青年”时期的发展关键、作用,都需要今年特别加以总结。  
中国将进入一个非常长的持续成长的经济周期
  【刘纪鹏】:当然,今天我看到网上不少网民在谈,理论上的认识我们要争夺话语权,因为决策话语权既决定着媒体的新闻导向,对投资人的影响,也决定着政府的决策者之手偏向哪一边。所以今天的4000点不是一个投资者的简单判断,而是要在历史现状未来的综合角度上去看待它,不仅要从理论上探讨,当然更重要的还要从实践上大家去共同摸索。今天,已经有不少网民在给我们的嘉实基金总经理赵学军先生提了一些问题。其中比如像这样的问题,就是提给学军的,基金到底如何看待当前的资本市场?如何看待大盘?有人现在认为,是“牛”转“熊”了,请问赵总,您如何看?这是网民直截了当提给你的。  
  【赵学军】:谢谢各位网友朋友,谢谢刘纪鹏教授,前面的介绍和问题。怎么看4000点?到4000点其实大家才开始冷静下来,认真去想这个问题。我大概有这么几点看法: 
  第一,从长期来看,我认同振宁的看法,就是中国将进入一个非常长的持续成长的经济周期。支持这个经济周期的最基本的看法,我觉得是三个因素:
  第一个因素,两个全球比较的因素和一个我们内在的因素。“两个全球比较的因素”就是人口因素,中国现在整个全社会的社会平均年龄在40岁左右,40岁意味着这个时候的人年富力强,这时候的人有极强的创造财富的能力和拥有财富的能力,并且有强大的投资的能力和强大的消费的能力。所以,整个社会这个平均的能力,决定了中国将保持经济的强大的动力。我想这个因素是非常规范长周期思考的驱动因素。 
  第二个因素,支持中国长期发展是技术进步。当我们看我们周围的生活的时候,今天每一个人都在用计算机,每一个人都在上网,每一个人都在用无线电话,大大改变了我们整个生活的效率和创造财富的效率,除了技术进步本身,对中国来讲,还有管理模式和商业模式的改进,比如说像国美、苏宁所创造的新型的经营模式,改变了大家购买的成本、交流的成本,同样提升了整个社会的效率。所以技术进步、商业模式的进步,同样以提高效率的方式提高了我们创造财富的能力,所以这些因素,决定了中国能够持续的发展。我想这是两个国际比较的因素。  
  一个国内比较的因素来看,就是中国的整个制度变革所带来的人的动机的变革。这个变革包括振宁刚刚说的在资本市场的变革,以及我们以前从包产到户,实行“包产到户”的承包责任制,以及城市的改革,城市整个企业的改革。  
  【刘纪鹏】:振宁形容,我们的股权分置改革的意义不亚于农村的承包。  
  【赵学军】:在资本市场上的联产承包责任制,我想是这样一个概念。所以这个内因,决定了中国的长远发展。但是,在长远当中如何看中期和短期?我想我们应该有一个共识,中国长远会发展。政府依据什么来调控?政府的调控,应该说是一个短期和中期的行为,甚至更偏短期的行为,是依据单期的经济表象,看你短期是“感冒”、“发烧”没有,就像这个小孩从五岁长到20岁是有活力的阶段,如果发烧了,政府要调控它,需要治疗这个“感冒”,依据短期的经济现象进行调整。不是依据长远的东西进行调整。而且它也无法改变长期的局势。所以我想,这是我对政府调控的看法。  
  政府在调控当中重要观察的就是类似通货膨胀,类似就业率,类似进出口,类似投资。它关注的就是这些指标,这些指标变得不舒服了,它可能就要进行调控。当我们今天看当今中国整个宏观经济情况的时候,我想,可能会有这样的结论,中国今天处在历史上不同的时期,如果我们倒退十年,我们会说中国处在“宏观向好、微观向弱”的概念,但是今天我觉得我自己的感觉是“宏观向弱、微观向好”的状态。  
  我为什么说宏观有一点偏弱?比如说,我们的通胀。如果6月份出来的话,我估计CPI会过4了。而且如果我们在CPI统计当中存在方法论的问题,比如当我们统计CPI的时候我们家里用的电视,国家统计局统计的时候,只统计过去传统的老电视,因为必须够一定的消费量才能统计CPI,而我们升级换代的产品,比如我们的液晶电视是不能统计,因为它的消费量不够,而今天人们的消费是在升级。所以,老的电视在往下降,新的电视在换代,但是人们的消费水平没有下来,也就是说,整个CPI的统计当中有一些偏差。所以,我想今天的CPI,我个人的看法,没有完全代表中国经济通货膨胀的情况。其实实际的状态比我们统计的状态要高。类似这样的一些看法,这是我个人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所以我觉得在宏观上,面对着紧缩和进一步调控的需要,也包括地产价格的上涨,这是我对短期和中期的看法。
  回到4000点,我想中国的4000点,我基本的看法是有一个东西,是大家看到了,或许没看到的东西。我觉得今天的中国资本市场股票的价格享受了一个溢价,享受了短缺溢价,短缺溢价的来源是由于政府的管制,不能够有充分的上市公司去融资,不能有充分的大量的公司去自由上市。所以中国今天由于整个金融体制仍然在相对消费品等等其他领域高度竞争的领域,这是一个相对管制的领域。相对管制的领域如同我们过去的经济,中国是偏计划的经济状态一样,它一定会表现为短缺,表现为服务质量的低下,或者价格的高涨。  
  所以就短期来讲,我觉得如果今天我们必须要看到的一点,今天资本市场给出的价格,是有短缺溢价在里面的,那么在长期当中,政府能否进一步放松管制,进一步有足够的投资品,其实决定这个价格是否进行短期和中期调整的一个重要的理由。所以,让我看,中国需要什么样的资本市场?我觉得中国需要理性、可持续的,中国资本市场无疑对中国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它的重要性可以列在中国经济发展当中首要的地位上。  
  当今天大家说到亚洲的时候,老外说,“说亚洲要除去日本”,为什么除去日本?因为日本是第二大经济体,它有非常大的资本市场。全球谈中国,中国依然还在亚洲里。用这个思维方式,我相信有一天中国会成为“亚洲”,就是除了日本、除了中国,中国都会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资本市场必将成为世界第二大资本市场。无疑资本市场要发展。是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是不是从现在开始涨到1万点,我们会在十年当中,一万点、二万点会持续,我不认为这样,我认为它的发展一定是波浪式前进的,今天看4000点,如果持续往上股涨的情绪,我觉得在这里需要冷静,理性地去看它我觉得是对的。这是我的看法。  
  【刘纪鹏】:学军实际上从几个要素来说,不管是从技术,还是从管理,还是从制度。实际上这里面也有一句归纳,我曾经也写过一篇文章,就是“制度决定技术、资本决定制度”,实际上我们谈的这几个问题,国美的商业运作模式,管理的提高实际上是靠资本市场,这是毫无疑问的。因为它的商品经营和资本运作结合起来了,我们今天的技术构成,不管是看微软,还是看GOOGLE都是靠资本在支撑,而制度的变革也是需要一个强大的资本市场,所以这几个点归纳到一起,使得我们再看“崛起的中国需要一个怎样的证券市场”的时候,这个市场就成为一个未来带动全国人民奔小康,甚至建设有公有资本背景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意义都非同小可。 
  也正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宏观调控和微观上市公司质量的关系问题。为什么中国总是出现这种“过热”呢?为什么我们总要调控呢?比如说CPI,当然二季度的数字还没有出来,如果通胀上升,一个有效的选择是加息,把它重新吸收到银行里去,还是我们要从消费领域到投资领域去引导它?这段时期发改委也在谈,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也在“过热”。这里面“过热”到底背景从哪去考虑呢?我们都是在传统金融的概念下,从商业银行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过热”以后,支撑这个社会融资总额的全部是商业贷款,来自于商业银行。
  去年3万亿左右仍然是90%以上都是商业银行支撑的,经济过热、企业破产,还不上银行的账,那不是连带金融风险吗?所以我们现在的选择,不管是从CPI,还是从固定资产投资过热的角度看,都应该摒弃过去的事事处处都是以商业银行做“老大哥”来考虑的背景,我们应该转移到资本市场里来。  
  今天加息,矛盾非常多,大家知道,6月30号我们的外汇储备达到了13300亿,这比第二位的日本和俄罗斯加起来还要多200亿,日本现在9000亿,俄罗斯是4000亿多,加起来是13100亿,我们是13300亿,从现在看我们外汇大量美元跑到中国来,这个里面我们必须要提高警惕。我们这里面今年上半年又涌进来2600多亿美金,这2600多亿,我们就得印几万的人民币票子跟他来结算,所以这种势头体现为我们的货币供应、流动性过剩的趋势还在加强。
  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什么才是解决流动性过剩的制本方略?大家说,在这种背景下,通货膨胀就要加息,加息的话外资就进来,其实这对你是不利的,在这个问题上,不是简单地靠单一数据就能够解决的。同样,央行已经把准备金率提高到11.5,如果我们继续印出来的人民币的票子不是都是在商业银行里转吗?今年我们吸收0.5个百分点,只能吸收1700亿人民币,可是我们对比上半年涌入的2600亿的美金来说微不足道。即使发了特别国债,仍然是治标的办法,没有从治本的角度把资本消化,治本的方法就是把它引到资本市场里来,这是我个人的观点。当支撑社会发展的资金是来自于我们的民间,来自于我们企业的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支撑的时候,可能过热的现象就会大大减少了。如果让赵总,让我们李总,因为我们学军是公募基金的代表,振宁也是在业内是私募基金的代表,让你们的钱去搞那些发改委“拍脑袋”拍出来的项目,你们会接受吗?  
  所以资本决定着制度,根本原因就在这里。你通过资本市场的发展,它带来的是投资结构制度性的变化,对每一个项目,对每一个企业,我们的投资人都会格外的小心。所以,我们社会追求的,“崛起的中国需要一个怎样的证券市场”必须跳开股市的技术观点去看,而要看到,“崛起的中国”需要一次更深刻的制度性的变化,它不仅仅是经济层面的,也是社会层面的,这就要靠我们的资本市场、证券市场的直接投资,吸收这些流动性过剩的资金,带来治本的解决方式。 
  当然,一个技术性的观点是,如果中国的外汇储备这么多,我们必须要防范国际的金融投机炒家,他们在未来,恐怕在这一个点上,也免不了要算计我们的。因此,这两天我们汇率的升值也是急剧变化,还在进一步大幅的升值。在这种升值的过程中,也是引来外汇储备对我们这方面的设法防范,但是为什么涌进来的越快,这段时期带来的资本市场的价格,资本市场的价格从各国来看都是保持同样趋势的,因此,治本的方略还是要发展证券市场。  
  正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我们再看待4000点的时候,当然我个人的观点也很明确,为什么说4000点是作为监管者必须要守住的观点?我写了一篇文章,叫“4000点具有合理性”,我这是跟998点对比,为什么在1000点的时候,我们从海外请来的专家,包括顾问,他们都认为1000点是正常的,你那个是理性的,是没有泡沫的,可是那能发展吗?1000点是正常的吗?中国的国民经济这几年增长这么好,我们的股市一头向下,振宁刚才说,1992年就到过1500点。到了2001年,1445点,2005年的6月我们到了998点,998点是什么概念?当时总市值一度到过28000亿。  
  【李振宁】:2001年的时候到了58000亿,当时一度超过香港。可是我们到了这个时候,就在这段期间,就是在年,我们大概整个的股本增加了差过多三分之一多。总股本增加了,可是市值反而从58000亿跌到28000亿。  
  【刘纪鹏】:我们与2005年比的数字大概在4万亿左右,这个数字实际上是5千亿美金,同年月份一个微软的市值就是2800亿美金。  
  【李振宁】:最高微软也到过5000亿。  
  【刘纪鹏】:全中国将近1300家上市公司,全是行业的“排头兵”,难道就顶一个微软吗?就值5千亿美金吗?人民网旁边的国贸大厦,如果我们用它的股价的市值除以商业面积,还不到5千块钱,这不正常,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的观点很鲜明,1000点是不正常的,那是严重拖累了国民经济“后腿”,而1000点的造成原因也是不正常的,推倒重来,所以今天我们终于有了话语权,我们用对价方式来完成了股权分置改革的使命,所以恢复到4000点,从历史看是有道理的,当然振宁提到还要从现实看,学军也提到了,我们上市公司的质量是关键。  
  所以上市公司的质量,不管是从去年的业绩增长,还是今年一季度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招行100%的增长和工商50%,这应该是具有普遍性的,今年预盈的企业非常多。如果现在觉得4000点,其实存在一个泡沫过大的过程,但是挤压泡沫的过程,不要用打压股市,你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实际上现在我们本身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你加大分母也可以使泡沫由虚变实。所以,我们现在的泡沫,在一定程度上是股市的基本特征,而且存在一定的泡沫也是一个股市体现竞争力的核心价值表现。
  正是在这样的一个原因和背景下,我们能不能找到一个通过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和业绩,降低泡沫,市盈率的方式现在是关键。如果我们的业绩提高50%,今年一季度动态市盈率又是90%左右,上半年也应该起码维持在50%以上,我们的市盈率就会又大幅度的下降,所以4000点的股市还维持35倍左右的市盈率,这就是我谈的股市现状看的合理性。
  从未来看就更不用说,中国的蓬勃向上,明年的奥运,还有现在经济上、政治上的稳定,都决定了给大家信心。因此,这里面我们如何看待4000点,从历史现状未来,应该说都是有其合理依据的。当然,我也要和振宁提一个补充意见,就是在我们的上市公司业绩提高里面,每一个投资人一定要观察他的业绩有多少来自于投资其他的股票,或来自于股市本身上涨带来的。如果本身的业绩上涨支撑了这个股市,而股市的价格上涨带来每个企业业绩的上升,这个因素是投资人必须要考虑的。就是我们不能让股市自己股价的上升带动业绩增长,和我们现实中实业做大做强的利润放在一个同样的位置上,这也是我的一个补充。  
  今天作为我们这个系列讨论“崛起的中国需要怎样的资本市场”的第一个论坛主题,就是“4000点是高了还是低了?”,我想可能大家通过我们三位的发言都已经感受到了。这个结论请大家自己来下。当然,接下来的时间,就是我们三位和各位网友一起进行探讨,仍然是当前股市是不是正常,以及“崛起的中国需要怎样的证券市场”这样一个话题。我们的认识思想统一了,我们就有了话语权,而我们的政府、监管部门的决策一定是跟人民的意志保持一致的,所以正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人们现在认为在4000点的点位上,股市最大的风险是政策的预期不明朗,而股市发展的关键,也是明确我们崛起的中国需要一个强大的证券市场和监管部门如何看待4000点,能不能在这个点位上做几件我们“牛市”当中才能干出的大事,帮助化解我们商业银行“老大哥”的危机,也帮助解决中国金融方面的种种难题,这也就显得这次论坛的核心问题,在这个问题上能够让我们的监管部门听到我们大家的声音,能够选择一个正确的抉择,运用他们的有形之手带动中国股市在这种繁荣和理性当中的发展。  
(责任编辑:强国论坛)
我要发表留言
匿名发表&&署名:
&&&&&&&&&&&&&&&&&&&&&&&&&&&&
&&&热图推荐
&&&精彩新闻
??????????
&&&播客?视频
&&&小编推荐
&&&社区精选
&&&彩信?手机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民日报股市4000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