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73年出生,2003年买社会养老保险,多少岁可以收退休工资与养老金

52年出生的女性(57周岁),能办理社会养老保险吗? - 相关问题 - 110网法律咨询
此人以前曾在粮库做过出纳,但现在为无业人员,而且身患糖尿病,无任何经济来源。
国家能不能管呢?
我现在有单位了,现在想在单位交,医疗、养老一起交,不知原来自己交的怎么转到现在的单位?知道的能帮忙回答一下吗?
劳动合同中规定用人单位要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这里面的社会保险是指五险,还是仅仅指养老保险啊?
老师您好:我有兄弟姐妹四人,只有我是城镇户口,我母亲73岁了,是农村户口,现在年老多病,为了便于照顾,我把她的户口转到我的户口上,并转为非农业户口,请问这种情况怎样办养老保险,办了后领取养老保险的标准是什么。
请问养老保险和社保有什么区别,我母亲今年45岁, 在外地工作,以前某没交过养老保险, 现在想补交养老保险,听说要单位证明才可以办理,有外地的厂的证明可以吗?请问过了日是不是不可以再补办了?谢谢!
工伤办理养老保险的
保险费是否应该全部由公司缴纳 工伤致2级伤残,已不能工作
农村户口不参加社会养老保险
我是从83年开始代课,约从93年又是民办教师,2000年下岗,下岗后学校缺英语教师,又回学校代课到2004年,乡统筹开支,之后集中办学,我离开公办学校,到了民办校教学,直到2010年,学校没有缴纳保险金,现在我想个人办养老保险,但年龄已过,现年49岁,学校不提供个人档案。请指教我怎么办?
在我国实行社会养老保险之前参加工作的合同工人,是否要补交以前的养老保险金。如1977年参加工作,我国于1993年实行养老保险,各工厂从这时为员工缴纳养老保险,1977年-1992年这之间的养老保险,公司是否应当补缴上,员工在退休时才能从社会养老保险处领取到退休工资。
我老家在重庆梁平,一家六口,四娣妹,我排行老二,家中一个哥,两个妹。改革开放后,我于1992年在重庆的黔江区参加了工作,后来小妹也在黔江上班,大妹和哥哥在1995年,去了湖北做点小生意,因我老家所在的镇是三峡移民安置区,在2000年时,当时乡村组领导就动员,大家把土地让给三峡移民,我爸就把他和我妈的田土让了出来,加之两位老人家也70多岁了,生病的时间也多,我就在去年的5月把他们两位老人家的户口迁到了黔江。因为是投靠子女,他二老的户口就自然上在了我那非农业户口...我们夫妻两个都四十岁了,想买养老保险,请问要买多少年,按再短的时间计算,到时退休工资每个月能拿多少
我们夫妻两个都四十岁了,想买养老保险,请问要买多少年,按再短的时间计算,到时退休工资每个月能拿多少
如题,我们夫妻两个都四十岁了,想买养老保险,请问要买多少年,按再短的时间计算,到时退休工资每个月能拿多少  以下是拟的提纲,先别急,因为这两年政策变化很大,我对实际情况也有不清楚的地方,而且很多地方我也没吃透,但不会太监,最后肯定会贴上我的论文全稿!  前言………………………………………………………………………………(1)  第1章 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概述………………………………………………(1)  第1.1节 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定义  第1.2节 国际基本养老保险现状  第1.3节 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的发展  第2章 我国现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第2.1节我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的结构  第2.2节 我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的不足及分析  第3章 我国城填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改进  第3.1节 实行全国统筹  第3.2节 提高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  第3.3节 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增加养老保障支出在财政总支出中的比例。  第3.4节 加强养老保险信息化建设  第3.5节 人口老龄化和赡养率提高  第3.6节 完善制度建设,化解养老保险基金运行风险  第3.7节 提高养老保险管理水平  结
论……………………………………………………………………………(11)  养老保险的作用有两个,第一:共济保障,劳动者在失去劳动能力时或者说达到一定的年龄时有从社会获得保障的权利,这个休障以不降低原有的生活条件为标准; 第二:公平,劳动者所获得的保障与对社会所做的贡献大小正相关。  养老保险在世界上有多种模式,一为现收现付,如西方一些国家,做法是上一年所收到的保险金额作为当年计发金额,好处显而易见:工作的人养老人,依次循环,可以保证养老保险的接续发展。所以大家能看到西方出现了很多高福利的国家。但缺点也是很明显的:一个是人口老龄化,退休人员的寿命越来越长,劳动者的比例越来越低,负担显而易见;再一个是受通胀的影响,养老金只能增加,却不能减少,差额部分只能由财政负担;当这个雪球越来越大的时候,社会的发展应会受到影响;二为私营保险公司经营,如拉美一些国家,做法是设立保险公司准入制度,工人可以自由选择保险公司,好处是政府不必投入财政支持,保险公司的动作市场化;缺点是不能保证它的共济保障功能,可想而知私营公司的目标是赚钱,如果工人层次较高,保额较大,则能在退休后享受到相当不错的保障,但下层工人将很难得到完善的保障;三是公积金制度,如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国家设立公积金管理局,强制所有工人参保,优缺点同二。  我国自90年代开始改革原有的国家养老、企业养老制度,探索社会养老模式;所订基调是现收现付+个人积累,综合了两种模式的优点,自然也综合了两种模式的缺点!现在仍在不断的改进之中。
楼主发言:19次 发图:1张
  我国养老保障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统筹层次偏低  按照国务院颁布的《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有权自行制定缴费率,也就是说各省或市可以自行制定养老保险规则,这造成了各地保障程度的不同,更阻碍了全国性统筹的进程。  2.资金筹措比例不恰当  企业单位的养老保障资金主要来源于企业和劳动者,一般企业为员工工资额的20% 个人为本人工资的8% 合计约达到28%,这在世界各国看比例是相当高的,而替代率(退休后保险金相当于原工资比例)却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3.基金的保值增值面临困难,这些资金现阶段只能购买国债或存入银行,在当前的高通胀之下只能是大幅度的缩水。  4.接收了原体制的巨大包袱  改革前已退休的工人以及改革后即将退休的工人,他们原有的工龄计做投保年限,他们可以从社保资金中支领退休金,这实际上是由社保代替了国家应承担的责任。
  养老保险是一个击鼓传花的游戏。如果下一代工作的人减少一半,大概会有四个结果:  1. 延迟退休;  2. 下一代年轻人负担增加一倍;  3. 社保破产,大家各回各家自谋出路;  4. 引进非洲印度越南等地移民为中国人养老,这样中国斯坦就能像寄生虫最羡慕的美国一样五颜六色百花齐放了
  社保金安全么?不谈这个,一切都是空!
  这个题目太大了吧,个地区不尽相同,个人估计写下来没有10万字很难表达清楚
  有关替代率  养老金替代率,是指劳动者退休时的养老金领取水平与退休前工资收入水平之间的比率。替代率正是我们退休后所能领取的保险金额,应该是我们最关心的话题吧。  以国际经验来说,如果退休后的养老金替代率大于70%,即可维持退休前现有的生活水平,如果达到60%-70%,即可维持基本生活水平;如果低于50%,则生活水平较退休前会有大幅下降。所以国际上替代率的警戒线为50%。  那么我国的养老金替代率是多少呢?我国的养老金分为两个部分: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提取  基础养老金的高低取决于个人的平均缴费指数及缴费年限,个人的平均缴费指数就是自己实际的缴费基数与社会平均工资之比的历年平均值。低限为0.6,高限为3。比如上海当年平均工资为4800元,那么你当年交费基数如低于2880元,则当年指数为0.6,如高于2880低于14400,则按比例计算指数,高于14400则统一为3。  个人账户养老金则是个人缴费额的累计,退休后按一定的比例按月支取  现在我们假如一位工人每年的工资均相当于社会平均工资(年均涨幅按6%),也忽略掉通货膨胀的因素,以连续工作30年来算一下退休后他能拿到多少退休金。  基础养老金=()/2*30*1%=1440元  个人账户提取=3元  合计1943元 替代率为40.5%  那么世界平均水平如何呢:  根据官方统计,2007年我国为42%。国际劳工组织《社会保障最低标准公约》目前规定,养老金的最低替代率为55%。目前在实行养老保险制度的160多个国家中,低于40%的只有海地(33%)一个国家,替代率在40%的有6个国家,45%的有2个国家,78%的国家超过60%,说明绝大多数国家在《公约》的指导和约束下,都通过高于《公约》限定的最低替代率来保障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水平。  再结合缴费比例即可看出问题所在:  
  图片是网上下的,上面的比例均包含了养老保险之外的医疗,失业等
  椐我的经验,养老保险交得越多越吃亏,所以,尽量别多交,刚够标准的那种,就吃不了多少亏。  证明:我工作37年,同厂的工作25年的,养老金差不多。  注:我们这批人以前工作年限为视为缴纳
  @qingge29 4楼
15:31:07  这个题目太大了吧,个地区不尽相同,个人估计写下来没有10万字很难表达清楚  -----------------------------  谢谢顶贴,我选的论文题目是:完善我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对策建议  等月底老师提导开题后正式动笔,现在只是梳理下自已的思路
  @蜗步天下 7楼
15:54:08  椐我的经验,养老保险交得越多越吃亏,所以,尽量别多交,刚够标准的那种,就吃不了多少亏。  证明:我工作37年,同厂的工作25年的,养老金差不多。  注:我们这批人以前工作年限为视为缴纳  -----------------------------  您的这个情况我了解的不多,应该是“老人”或者“中人”吧?  一般养老政策改革前退休者称为“老人”,改革前已工作过的称为“中人”;  能否谈谈您和同事现在的养老金计算方法跟构成  谢谢
  等待论述  
  @shuminajiu 2楼
15:11:25  养老保险是一个击鼓传花的游戏。如果下一代工作的人减少一半,大概会有四个结果:  1. 延迟退休;  2. 下一代年轻人负担增加一倍;  3. 社保破产,大家各回各家自谋出路;  4. 引进非洲印度越南等地移民为中国人养老,这样中国斯坦就能像寄生虫最羡慕的美国一样五颜六色百花齐放了  -----------------------------  击鼓传花的比喻很形像,不过一般现收现付模式会出现这类情况,像新加坡,智利这类模式则靠个人积累,但问题也很明显:无法应付通胀,起不到社会共济的作用  我国的双模式实际上是以现收现付为主,个人积累为辅
  楼主:ny_sz 时间: 16:14:34  @蜗步天下 7楼
15:54:08  椐我的经验,养老保险交得越多越吃亏,所以,尽量别多交,刚够标准的那种,就吃不了多少亏。  证明:我工作37年,同厂的工作25年的,养老金差不多。  注:我们这批人以前工作年限为视为缴纳  -----------------------------  您的这个情况我了解的不多,应该是“老人”或者“中人”吧?  一般养老政策改革前退休者称为“老人”,改革前已工作过的称为“中人”;  能否谈谈您和同事现在的养老金计算方法跟构成  -----------------------  是的,我是“中人”,老三届,工龄由69年算起,06年退休,工龄37年,现在退休上资1700多点,同为本厂的工龄25,6年的人退休工资大约1600左右,最有意见的是,每次退休职工增加工资时,重庆的原则是拉平退休金,工龄短的加得多,工龄长的,一年工龄只增加一块钱,这种方法事实上是对养老金交纳得多的一种不公平。  因此,我一直在号召年轻人尽量少交养老金,以此来维护自已的利益。
  庞氏骗局,利益集团的蛋糕,p民别想了
  《凤凰周刊》2013年第1期 特约撰稿员 侯梅新  2008年《劳动合同法》实施,使得此后社保费收入大跃进,越是农民工流入大省受益越大。农民工的老年长辈要么受惠不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要么领取的退休金远不如农民工缴纳的社保费。社保收取农民工缴纳的社保费,除了少量结余之外,大多转移支付给了国企退休职工,等于农民工不但要供养自己和父辈子辈三代人,还要供养国企退休职工,自己的养老金却因社保关系迁移困难没有保障。  社保部门在舆论界异乎寻常的强势,疑似已形成利益集团与利益相关部门互为呼应。在社保制度构建初期,社保资金频频出事:1990年代广州8.9亿元养老保险金被挪用;2003年6月,太原市财政局科员挪用社保基金8609万元;2006年,上海市社保局局长祝均一违规拆借32亿元社保基金……近年来由于严格监管社保资金用途,窝案似乎减少了,但是资金收益率低于通胀率,在合乎规范地亏蚀。  根据郑秉文测算,1997年以来中国五险基金利息损失高达6000亿元以上。有人亏蚀就有人赚钱,目前社保五项保险资金结余总量已超3万亿元,金融机构对此巨额资金结余垂涎三尺,各级政府融资平台也视其为廉价的资金来源,中央政府最强势,向社保基金发行2万亿定向国债将其大部分揽入怀中。总之,社保费只要缴纳上去,无论如何监管,最终都会变成官员可以支配的钱,所以在各级基层官员看来养老金结余多多益善,公众对养老金缺口的担忧愈烈对他们愈有利。  社保真相:增大的不是漏洞而是结余  事实上社保养老金开支大于收入的情况只在极少部分地区存在,通过各级统筹不难解决,不会威胁到社保制度,全国社保养老基金结余从未减少,而是急速攀升。  根据2012年8月国家审计署公布的信息:截至2011年底,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20611亿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城市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参保人群为3.61亿人,加总已达6.22亿人,预计2012年基本养老保险参保居民总数将达到7亿人。  上述社保养老金在领取和参保两个方面的覆盖率都很高,但是支付水平很低。2011年全年养老保险基金总支出12765亿元,1.8亿人平均分下来每月才590元,即使在农村也不能让老人过上有尊严的生活。  养老金不仅支付水平低,而且差距大。最高等级是600万公务员,不用缴纳社保金,却领取高水平的退休金,少者数千,多者过万,直接从国库开支。第二等级是3000万事业单位职工,多是文教卫生系统,虽然没有行政权力,但是有话语权,影响力大,他们的退休金有些从单位领取,有些从社保领取,正在逐步纳入社保体系。第三等级是国企职工,人均养老金为1531元,勉强够生活,垄断国企一般有补充养老金。第四等级是非国企职工和城乡居民,他们是缴纳社保费的主力,但是年届退休的比例不高,领取养老金的人数不到7000万。第五等级是农村居民,多的能领300~500元,最少的农村养老金每月仅3毛钱,徒具形式。  虽然国家连年增加养老金给付标准,但是与征缴的养老金收入增速相比逊色不少。2011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总收入同比增长25.9%,开支同比增长20.9%,相差5%。2010年社保基金收入完成计划的111%,支出只完成98%,收入超计划,支出计划完不成。连年入超,再加上财政补贴,结果是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滚存结余增速迅猛,2003年底为2200万,2006年底为5500万,2010年底约1.5万亿,2011年底约2万亿。  虽然近年来财政开支对养老保险基金补贴的绝对值是增加的,但是相对值较五年前小有倒退。在全国人大决算报告中,社保养老基金隶属的“社会保障和就业”领域的支出,在总的财政支出这本大账里所占比重,2008年以来分别是10.9%、9.97%、10.2%和10.2%,2008年之前,该比重在10%~11%。  在本世纪初制定的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十五”规划当中,曾提出“逐步将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提高到15%-20%”的目标,但是期末远未达到目标。尽管此后官方仍不时提及“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比重”之类的说法,具体的数字目标,已不再出现。可资对照的是,其他民生领域,比如教育、医疗和住房保障,在全国财政收入中所占比例一直在提高。  为打破既得利益格局,须将社会保险改革的主导权从社保局身上剥离出去,确保社保局为单纯的执行机构。  改革方向:提高水平,降低费率  2011年,1.8亿老人退休金人均每月仅590元,即使在农村也不足以过上有尊严的生活。养老金不足,不但削弱了老年人的消费能力,而且抑制了中年人的消费欲望,世界各国多以40岁至60岁这一年龄段的消费占比最高,独中国例外。  近年来人社部几次10%的比率上调基本退休金,但是基本保险费收入年增长速度在20%以上,单从收支比来看,就可以加大上调退休金的幅度,更何况财政补贴那部分潜力尚未用上。如果财政补贴占比达到十五规划中制定的20%,以2011年的财政收入测算,补贴金额高达2.5万亿元,足够给1.8亿老人每人每月发1000元退休金。  老人不缺消费欲望,只缺钱,尤其是农村的老人。向老人增发养老金可以迅速拉动消费,它满足的是真实的需求,刺激的是真实的生产力,跟政府花钱用于建设形象工程的社会效果完全不同,个人花钱也比政府花钱更加“有效”,因为其中没有代理人腐败,花的都是自己的钱。所以钱与其放在国库让政府“集中力量办大事”,不如交给公民改善个人生活,一旦对退休后的担忧减轻,40岁至60岁的人群喷发出来的消费潜力更加可观。  欲提高养老金支付水平,又不引起争议,最简便的方法是在现行基本养老金制度之外,不分职业身份,按同一标准,由中央财政专项拨款发放养老金。对老人来说,无论适用哪种社会保险制度,都是净增加一笔收入。技术上很容易实现,只要校验身份证,再加指纹识别即可避免冒领。有了这笔财政补贴的养老金保底,使其他类型的养老金改革与整合变得从容起来,加速实现养老金制度的统一和高效。  养老金在世界各国都属于社会政策,由工作的中青年人缴税,政府再分配给老人。我国有关部门创造性把社会政策说成是社会保障,又由保障曲解为保险,再以社会保险去抢夺商业保险的饭碗,形成社保基本养老金脚踏再分配和积累性养老保险两条船的局面。  虽然名为基本养老保险,但社保五项合计占去工资收入40%,剩下的要供楼和消费,工薪阶层极少还有余力去购买补充保险,国内商业寿险业务基本上沦为收益固定,与寿命关系很小的理财产品,失去养老保险的意义。  由于体制性的劣势,社保基金余额的投资收益率无法跟金融企业相比拟。政府经营积累型养老金,相当于以负利率强迫储蓄,不但不是福利,反而是变相征税。它又不像个人所得税那样具有累进制的特点,基本养老金越是低收入群体,享受到的退休金的比率越低,地地道道的负福利。  基本养老保险只是在征收环节当成积累性保险宣传和记账,在资金调度上还是作为转移支付在统筹管理的,形成所谓“个人账户空账”的说法。“个人账户空账”本来是社保部门管理中出现的漏洞所致,他们却以此向公共财政讨要补贴,可见其脚踏两条船的优越性,好处占尽,坏处撇清。  (作者系信孚研究所研究员)
  戴相龙证实养老金存缺口 多省反对中央统筹   汉网
稿件来源: 评论:(0)  .   谁来堵上养老金缺口  作者:南方周末记者 冯禹丁 实习生 石晓霞 张明萌 蒋昌昭  1990年18个中国人养一个老人,2000年10个养一个,现在3个养一个,很快就将2个养一个,中国的养老问题已经迫在眉睫。  中国养老金缺口来自两处,一是转制成本和历史欠账,二是人口老龄化带来的。  要缩小缺口,并且减少通胀带来的侵蚀,必须改革现行的养老金管理体制。  养老金缺口再次成为关注焦点。  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党组书记戴相龙日在博鳌论坛上的一句言论,引发舆论热议。这位昔日央行行长、中央委员建议,通过加大国有资产划拨社保的力度和择机考虑延长退休年龄等办法,来弥补社保和养老金缺口。  这是近期又一位直言社保存在缺口或制度性漏洞的高层官员。在此前十天召开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财政部部长楼继伟表示,“社会保险方面的制度漏洞太多,如果我们不把这些制度的漏洞堵上,给多少钱也会吃光。”  这却与社会保障的主管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简称人社部)的说法大相径庭。人社部部长尹蔚民在2013年 两会 上明确表示,养老金“不存在缺口”,“目前我国企业职工的养老基金收入是1.9万多亿元,支出是1.5万多亿元,当期结余4000多亿元,累计结余2.3万多亿元”。  官员的表述不一样,让养老金缺口成为焦点。  在养老金问题上截然不同的看法并不是第一次出现。2012年年中,由中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和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牵头的研究团体联合发布报告,称到2013年中国养老金的缺口将达到18.3万亿元。  随后,日,《人民日报》刊文“养老金不会缺口18.3万亿 空账没有太大问题”,称2011年我国全年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总收入1.69万亿元,总支出1.28万亿元,到2011年末,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存1.94万亿元。  “缺口”的正解  多种不同的观点,其实都是从不同的侧面在讨论缺口问题。  社保收支到底有没有缺口?有的话,缺口规模究竟如何?博鳌论坛上,戴相龙被大群记者追访,他止住脚步在嘈杂间作答。  “我国养老金确有缺口。”他解释道,有两个缺口,一个是转制成本和历史欠账,即1997年养老金制度改革为现有“统账结合”模式前(参见南方周末日“老何所依:从‘天堂’到人间”一文),老一批退休工人没有缴纳养老金,占工资总额20%的统筹账户不足以支付他们的养老金,因此政府挪用了8%的个人账户用以支付这部分缺口。但根据十六大决议精神和国务院相关文件,养老金要把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分开,逐步做实个人账户。“这样的话,是存在缺口的。”  养老金的第二个缺口是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这个缺口的弥补有两种途径,一是退休年龄与国外接轨,择机适当延长,比如人均寿命每延长5年退休年龄延长1年;二是增加养老金的战略储备基金,以备老龄化社会之需。  戴相龙的这番话实际可算是社保养老金是否存在缺口的“正解”。  多种不同的表述,其实都是从不同的侧面在讨论缺口问题。  马骏、曹远征说的18.3万亿缺口,实际上是指以现有给付水平,未来数十年老龄化社会的养老金收支缺口的贴现值。1994年世界银行[微博]保守评估1.9万亿元的缺口主要是指政府对老职工的负债。而人社部所言的“没有缺口”是指占用个人账户的前提下,养老金当期可以实现收支平衡。  一位学者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最近有一次专家委员会开会时,有关官员曾表示“没有缺口”是“从需要出发的说法”。  实际上,养老金实现当期收支平衡的代价是个人账户的空账和巨额财政补贴。  据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2》,继2007年突破万亿元大关后,中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账额2011年达2.2万亿余元。戴相龙也曾公开指出,到2011年底,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为2.5万亿,但是个人账户实有资金2703亿元,空账金额高达2.2万亿元。  收不抵支的省市当期的支付缺口只能由财政转移支付予以解决,每年各级财政要拿出的钱越来越多。  上述报告显示,年养老保险制度的财政补贴逐年增加,到2010年已累计高达1万多亿元。2013年中央财政预算中,基本养老金和低保等转移支付预算数为4342.51亿元,比2012年执行数增加579.57亿元,增长15.4%。  一些老工业基地如上海和辽宁,已提前感受到了老龄化社会的压力。  据上海人社局的数据,上海市养老保险基金的缺口从2010年起已经突破100亿元,而其财政每年补贴也超过100亿元。到2020年,上海可能会面临831亿元的养老金缺口。辽宁省从2001年开始在中央财政的补贴下试点做实个人账户,但此后缺口越来越大,三年前不得不再次挪用个人账户并持续至今。到2011年,辽宁省养老金缺口接近200亿元。  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规划研究部副主任熊军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养老金个人账户2万多亿空账要在短时间做实,难度非常大。因为财政既要填补这2万多亿的历史空账,同时又要支付当期养老支出中因不能占用个人账户而形成的资金缺口,考虑到老龄化社会赡养比例上升,养老金支出增速上升的同时收入增速却下降,会使得制度体系的收支压力将成比例增加,“因此,十八大文件中对个人账户空账问题的表述是‘逐步做实"。
  “一张千疮百孔的网”  中国养老金依然沿袭着收支以县市级统筹为主,各地分散管理的制度。这带来两个麻烦,一是养老保险基金“跑、冒、滴、漏”;二是养老金形不成规模效应,而且地方之间难以互济。  现有社保制度是否有可能弥补或逐渐缩小缺口?  事实上,让人们交更多的钱来缩小缺口并不现实,我国养老金和社保缴费率与其他国家相比已经非常之高。  最近清华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招聘了一名秘书,中心主任、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杨燕绥给她开出5000元的税前月薪,心想以大专学历“这够高了”。但月底秘书诉苦,杨燕绥一细算,严格按照“五险一金”的法定社保标准,企业缴纳工资的41%,个人23%,加起来64%,其中养老金占了近一半(28%),“依法缴完税费,拿到手的只剩下1800多元!”  而中国政法大学法和经济学研究中心教授胡继晔担任一家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跟公司管理层交流时发现,现在企业面临的最大成本压力就是员工社保成本太高。他说,“他们的财报我都看了,我认为社保费率要降,不降企业真的负担不起。”  尽管缴费率如此之高,但中国养老金的替代率(退休后养老金水平与退休前人均工资的比率)却很低。据社科院世界社会保障中心主任郑秉文测算,以28%的缴费率,理论上替代率应该达到84%,但实际上现在仅为42.9%(2011年数据)。可资对比的是,美国人的缴费率仅为12.4%(企业和个人各6.2%),却实现了低收入者40%、高收入20%的替代率。  缴费率与替代率的明显倒挂,是因为中国养老金的收支管理系统极为低效而落后。  现代社会中,社会保险资金需要中央层级的收支管理系统来进行资金归集、保值增值,形成抵御老龄社会这类系统性风险的资金池。但中国养老金却依然沿袭着收支以县市级统筹为主,各地分散管理的制度。这带来了两个结果,一是养老保险基金“跑、冒、滴、漏”杨燕绥把社保网络比喻成“一张千疮百孔的网”。  二是使得养老金的互济性差,形不成规模效应。2011年养老保险收不抵支的省份有14个,收支缺口达到767亿元。广东这样的结余大省却能将结存资金1000亿元委托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投资运营广东的数个城市都有结存,比如在年轻而富裕的东莞,养老金缴存率可以降到9%(其他省市是28%)而没有缺口。  提高统筹层级之难  很多省市反对提高统筹层次,因为中央统筹意味着省际互济,养老金有结余的省市要把自己账上的钱拿去补贴有缺口的省份。  2011年12月,时任中投公司董事长楼继伟在《比较》杂志发表署名文章,题为“中国需要继续深化改革的六项制度”,其中谈到中国社保体制改革应借鉴其他大国经验,逐步实现养老保障由中央政府直接负责,管理责任要上划。他指出,县、市统筹不符合经济规律,倒逼着国家往集中方向走,但是越走麻烦越大,因为养老保障制度本身漏洞太大。  在文章中,楼继伟也提出提高统筹层级之前,必须首先设计出有约束机制的社会保障制度,因为原来地方管的时候,由于最终由其承担支付责任,所以地方总是想办法控制成本;但当中央统筹管理的时候,地方就有扩大成本的动力。  事实上,中央早在1991年就要求提高统筹层级,当时国务院发文要求“各地由目前的市、县统筹逐步过渡到省级统筹”。但据郑秉文介绍,直到目前真正实现省级统筹的只有四五个省或直辖市,绝大部分养老保险的统筹层级是县、市级,全国的统筹单位大约两千多个。  之所以难以提高统筹层级,是因为现有社保体制隶属于1994年分税制改革“分灶吃饭”的财政体制,当时并未对中央和地方政府在社保事业上的责任划分做出清晰界定,形成了“中央点菜,市长埋单”的体制,即中央定社保缴存和支付费率水平,地方政府自己负责收支平衡。如果提高统筹层级,则意味着中央政府或省级政府需要负责收支平衡,而这又牵涉到不同层级政府间财权的调整,因此是个系统工程。  另一方面,因为中央和地方之间的事权和财权不清楚,进而导致中央对各地养老金补贴的标准多寡不一。  郑秉文介绍,2001年决定做实8%的个人账户时,最早从老工业基地辽宁省试点,8%中财政补贴5%,其中中央财政给3.75%,辽宁省拿出1.25%。年黑龙江、吉林两省加入该试点后也适用此比例。但到后来做实个人账户的试点扩大到13个省份时,对上海市、广东省这样的“财政富庶”地,中央财政不再给钱,由地方财政全部承担。  此外在八次提高养老金水平的过程中,中央对各地的财政补贴幅度也不一样。  这样的现实,让很多省份反对提高统筹层次:因为中央统筹意味着省际互济,养老金有结余的省份要把自己账上的结余资金拿出来,去补贴贫穷的、养老负担重的省份。  被通胀吞蚀  将社保资金进行专业化市场运作的增值管理,在国际上是通行做法。但在中国,每当有人提议养老金进入股市,总会被公众质疑。  现行养老金管理体制的另一个麻烦在于,它使得养老金无法进行正常的保值增值,坐等通胀致其贬值,而不能给缩小缺口带来任何帮助。  按规定,各级政府管理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只能用于购买国债或存入银行。若按协定存款利率计,每年收益率仅约1.5%,远远落后于每年3%-5%的通胀率。据戴相龙介绍,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管理的近万亿元全国社保基金12年来的年均收益率为8.4%,高出前者6.9个百分点。若按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存1.94万亿元算,前者每年少收了1300亿元。  在以银行存款为主的投资体制下,中国1.9万亿元基本养老金的保值增值任务被束之高阁。  郑秉文2012年11月份去人口仅有450万的哥斯达黎加考察时发现,该国社保局精算处有25人,而中国人社部精算部门仅有3人。据他测算,从2001年到2011年间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获得的年均收益率不到2%,同期年均通胀率却高达2.47%,以此推算基本养老金“缩水”近6000亿元。  “从世界范围看,养老金要么买国债,要么市场化投资运作,存银行的只有中国,独此一家。”他说,据1955年塞米尔斯和1966年艾伦定律,如果社保制度实行积累制,其投资收益率若不能达到人口自然增长率加上社会工资平均增长率之和,即为低效投资,“还不如现收现付制”。  将社保资金进行专业化市场运作的增值管理,在国际上是通行做法。据杨燕绥介绍,各国养老金的通行投资法则是“三分法”,即资本市场投放1/3,保值投资放1/3,剩下1/3做项目投资,比如新加坡养老金投资,澳大利亚投资房产,加拿大投核电,英国投资高速公路。“什么赚钱投什么,只要政府好好管,养老金是不会亏钱的,把公共基金放在那贬值是政府失职。”她说。  但在中国,每当有人提议养老金进入股市,总会被公众质疑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养老金是资本市场最大的投资者,两者间是互利互惠关系。比如美国的401K雇员个人养老金账户在2008年金融海啸期间因股市暴跌而损失了27%,但之后很快于两年内收回了全部损失,到2011年达到市值顶峰。  而在现实中,存银行的中国养老金现行管理方式也给了地方养老金经办机构寻租空间。胡继晔三年前写作《社保基金监管立法调研报告》一书时,曾带队走访调研了18个省份的社保经办机构,他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当年他在西部某市看到,当地养老金经办机构并不购买国债,而将社保基金以活期存款存入银行财政专户,相互竞争的银行为了拉到这笔数十亿元的低息大额存款,向该经办机构提供了两辆轿车和一栋办公楼的使用权。(南方报网)  详情请看:/content//content_2164252.htm
  毕业了,顺利通过,今天想起这个帖子,就把论文贴出来吧
  前言  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是中国覆盖面最广,也是最重要的社会保障项目,关系到几乎所有家庭的切身利益。我国引入社会保险的概念较晚,从政策的制定到实施也只有短短二十年的时间,这中间难免会存在一些不尽完善的方面,近年来也成为改革呼声较大的议题。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框架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提出制定,到1997年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奠定了中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的基础,再到2005年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我国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政策一直在完善之中,但因为国家政策多为原则性规定,各个省区的养老保险制度并不完全相同。这不但给劳动者的自由流动造成了不小的障碍,也成为后续改革的巨大阻力。  本文通过对现行养老保险制度的一些分析对基本养老保险的一些问题和改进提出了思考和建议。  一、 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概述  (一)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定义   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实施,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为保障广大劳动者在退休后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种养老保险制度。它具有强制性和共济性的特点,强制性是指任何法定范围内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都必须依法参加该保险;共济性是指社会保险在全社会范围内统一筹集和调配资金,损有余而补不足,保证所有参保者退休后的基本生活  (二)国际基本养老保险现状  养老保险起源于率先经历了产业革命的工业国家,在无产阶级劳动者的不断成长和不懈斗争下逐步完善。现阶段世界主要国家的养老保险模式分为现收现付制、完全积累制和部分积累制三种模式。  投保资助型养老保险,如美国、日本等国家;个人领取养老金的权利与缴费义务联系在一起,即个人缴费是领取养老金的前提,养老金水平与个人收入挂钩,基本养老金按退休前雇员历年指数化月平均工资和不同档次的替代率来计算,并定期自动调整。  福利型养老保险,如英国、瑞典、挪威等福利国家;该制度的特点是实行完全的“现收现付”制度,并按“支付确定”的方式来确定养老金水平。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社会经济增长放缓,该模式的持续性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强制储蓄型养老保险,主要有新加坡和智利模式两种。   1)新加坡模式是一种公积金模式。该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强调自我保障,建立个人公积金账户,由劳动者于在职期间与其雇主共同缴纳养老保险费,劳动者在退休后完全从个人账户领取养老金,国家不再以任何形式支付养老金。国家对个人账户的基金通过中央公积金局统一进行管理和运营投资,是一种完全个人积累的社会保险模式。  2)智利模式作为另一种强制储蓄模式,也强调自我保障的个人账户模式,但与新加坡模式不同的是,个人账户的管理完全实行私有化,即将个人账户交由自负盈亏的私营养老保险公司,规定了最大化回报率,同时实行养老金最低保险制度。  强制储蓄型的养老保险模式最大的特点是强调效率,但忽视公平,难以体现社会保险的共济性。  (三) 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的发展  建国以来,我国的职工保险经历了四个阶段的改革:第一阶段从 20 世纪 50 年代初到 70 年代末 。中国颁布了 《 劳动保险条例 》 ,主要特点是 “ 低工资 、高就业 、 高补贴 、 高福利 ” ,企业对职工的生 、 老 、 病 、死 、 残承担无限责任 ,并通过层层行政程序转为国家兜底 。  第二 阶 段 从 20 世 纪 80 年 代 初 到 1997 年 。逐步建立了国家企业个人共同承担保险费用的机制。1993年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在 《 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 中 , 对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确定了一个重大原则 , 即“ 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原则 ” 。1995 年 , 国务院决定在全国范围内试行基本养老保险费用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办法   第三阶段从 1997 年到 2005 年 。基本养老保障模式从现收现付向“ 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 ” 的体制转变 , 建立了适用城镇各类企业职工和个体劳动者 ,资金来源多渠道 、 保障方式多层次 、 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 ,权利与义务相对应 ,管理服务社会化的养老保险体系 。确立了低水平、广覆盖 、多层次 、双方负担 、统账结合 ” 的社会保险主要思想 。  第四阶段从 2005 年开始到现在 。 2005 年 12月 3日 ,国务院颁布了 《 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 》 。 这次改革的背景是原制度在运行过程中出现了计发办法不合理 、 空账等问题 ,从而影响了养老保险制度的前景 。新制度在多个方面有所突破 :不仅扩大了基本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 、 逐步做实个人账户 ,改革养老金的计发办法 ,形成参保缴费的激励机制
  二、 我国现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一) 我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的结构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尚不发达,为了在有限的经济条件下发挥养老保险保障生活和安定社会的作用,现实行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即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作为第一支柱的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了各类企业以及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以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结合的模式既以现收现付的方式实现了互助共济的功能,也以个人账户积累的方式强调了对职工的激励作用,兼顾了公平和效率。  (二) 我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的不足及分析  我国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经过十多年的不断改革与完善 , 减轻了国家对企事业单位职工全包养老的沉重负担,解放了企业养老带来的沉重包袱,使国民经济焕发了新的活力。但不可否认的是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依然存在着众多的问题 。  1、实际覆盖率不高 , 劳动保障执法水平低  2011年我国就业人员合计76420万 人,其中扣除第一产业26594万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合计49826万人;按城乡分类,城镇就业人员合计仍达到35914万人;但2011年的参保人员则为21565万人,参保率仅为60%。抚养率(供养一个领养老金的人所需交养老保险的人数)为2.2=3.16。  影响参保率的因素一个是养老金替代率低,影响了劳动者参保的积极性;一个是劳动保障执法水平较低,企业违法拒交少交养老保险的违法成本低;另外养老金区域间及城乡间接续转移的渠道不畅,手续繁杂也影响了劳动者主动参保的意愿。  2、养老金缴费率居高不下  养老金缴费率是指雇员和雇主缴纳养老保险总额占个人工资的比例。根据国际劳工组织对148个国家的统计,我国雇主缴费率为20%,世界上仅有20个国家的雇主缴费率大于等于20%;我国个人缴费率是8%,也仅有38个国家的个人缴费率大于等于8%;由此可见我国养老保险的缴费比例是相对较高的。  3、个人账户空账化严重,政府财政补贴不足   在32个统筹单位中(31个省加上新疆兵团),如果剔除财政补贴, 2011年收不抵支的省份为14个,收支缺口高达767亿元。报告显示,2011年记账额达到24859亿,空账额达22156亿 。个人账户空账额继2007年突破万亿大关后,再次突破2万亿。所谓养老金的空帐问题,指的现在对应到每个个人账户的钱没有做实,有很多账户虽然应该有这么多钱,实际上已被挪用,产生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制度缺失:由于制度在设计之初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的边界不清,帐户及资金相混就在制度安排上为后来挪用个人账户基金留下了余地,为社会统筹基金毫无障碍地不断透支个人账户积累资金提供了方面之门。  ②、转轨成本没有完全消化:转轨成本指“老人”没有个人账户积累及“中人”在制度实施之前的年份里没有社会统筹贡献和个人账户积累所造成的缺口。在“统账结合”的混合制模式下,转轨成本由谁负担的问题直到现在仍然没有解决,导致了一直以来个人账户资金被挪用来填补“缺口”,从而造成“空账”。这部分应当由政府及原公有经济体承担的缺口给养老保险的正常运行带来了巨大的隐患。  ③、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影响: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剧,也给养老保险带来了越来越大的压力。目前我国男性公民的退休年龄是60岁,女干部是55岁,女工人是50岁,支付退休后养老金的年限按10年的预期设计,但事实上我国人均寿命已达到72岁,这就造成我国社保基金缴费期短,支付期长,人口老龄化导致企业缴费的人员与退休人员之比,已从上世纪90年代初10:1迅速上升到目前的3.16:1。   3、统筹层次低,转移接续困难   我国现行养老保险已实现了省级统筹,但在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经济环境下已呈现越来越多的弊端;如东北及西部地区一些省份由于劳动力大量外流,而历史遗留的退休人员则相当多,这就造成部分省份养老金收不抵支,而如东部一些经济发达的省份则由于劳动力的大量流入,养老金大量结余。  2011年各省城镇养老保险征缴收入减总支出的结余情况(亿元)—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广东 518.58 湖北 27.02 广西 -26.95  浙江 294.11 新疆 24.83 湖南 -32.44  江苏 293.32 福建 24.23 江西 -36.74  北京 233.92 贵州 12.63 陕西 -40.91  山东 205.73 内蒙古 5.82 河南 -44.81  四川 116.36 青海 5.55 吉林 -56.93  山西 51.20 西藏 0.95 新疆兵团 -60.08  云南 47.50 河北 -1.62 天津 -71.60  安徽 36.24 重庆 -10.82 辽宁 -155.98  宁夏 31.62 海南 -19.72 黑龙江 -182.83  甘肃 27.46 上海 -25.08
  5、基本养老金工资替代率低   最初设计制度时我们设定的目标替代率是58.5%,但从来没有在58.5%这个比率上停留过。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历年公布的养老保险年度总支出、退休人数和社平工资等数据的推算,最开始1997年正式建立养老保险制度时,人均社会平均替代率是76.3%,然后一路往下跌,一年跌一两个点,多的时候跌三个点,到2000年下降到64.3%,%,到2008年下降到47.7%,这就导致参加改革的企业职工养老金替代率低于没有参加改革的事业单位职工和公务员,引起企业职工不满,造成了不小的负面社会影响,引起国家对这一问题的重视。从2005年开始,国务院决定每年将养老金上调10%。涨到今年,已经是第7年了,但企业养老金数额相对于事业单位职工和公务员而言还是比较低。2008年的47.7%是经过上调之后的替代率,而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替代率虽然各地存在一定差距,情况也很不同,但大约是80%—100%左右。  替代率低主要有内外部两方面的原因,外部的原因是经济高速增长,内部的原因是社保制度的记发公式设计没有跟快速变化的外部情况挂起钩来,迅速进行改革。  6、机关及事业单位养老改革遇阻  机关及事业单位的养老改革迟缓,与企业职工养老已形成双轨并行。现行政策机关及部分事业单位职工无需缴纳养老保险,所有养老待遇由财政负担,而且替代率往往达到100%,这一方面造成了国家财政的巨大压力,另一方面也加剧了社会不公同,导致整个社会的满意度下降。
  三、 我国城填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改进方向  (一) 实行养老保险全国统筹  首先,实行全国统筹是体现社会养老保险共济性的需要。省际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以及劳动力的全国性流动必然会造成省际养老基金运行的差异,部分省份养老基金大量结余却并无合适的投资渠道,造成了养老资金的闲置浪费,西部及东北部分省份则因为劳动力大量流失而造成养老金发放的缺口,这实际上违反了养老保险共济性的原则。  其次,实行全国统筹是保证养老基金运行安全稳定的要求。社会保险覆盖人群只有达到一定数量后,基金的收入和支出才能保持相对稳定的态势,才能达到动态平衡。而统筹层次低会导致覆盖人群少,基金收入有限,给自身平衡带来很大的不确定因素,难以抵御风险。较低的统筹层次,随着退休人员逐渐增多,其统筹基金有限,不足以支付退休人员的费用,就需要由地方财政来解决,甚至需要中央财政来支持。但如果这些资金难以到位,就会使得这个市的养老保险费出现入不敷出的问题。地区经济发展的起伏性及劳动力的流动性实际上加大了省级养老基金的运行风险,随着养老金新政的实施,养老金的领取也将不再以户籍作为限制门槛,这对经济发达省份未来应对养老金发放也将是潜在的风险。对未来的养老基金投资来说,统一的养老基金运行能提高投资的管理水平,降低分省投资的收益风险。  最后,统筹层次低必然导致部分参保人员要在不同统筹区之间转移养老保险关系,这就有可能影响到这两个统筹区养老保险基金的征缴和使用,因此,大多数统筹区都不支持养老保险关系的‘无障碍’转移,而是要附加一些条件,减少可能的损失,这些附加的条件一方面从地方利益出发损害了劳动者的个人权益,另一方面也限制了劳动者的自由流动。实行全国统筹能简化劳动力省际流动时的转移接续手续,提高劳动者的投保意愿,扩大养老保险的覆盖面。  (二) 加大机关事业单位的改革力度,破除双轨制  应积极探索和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改革。养老金待遇由于双轨制所导致的待遇差距过大已成为目前社会上反映比较强烈的一个问题。逐步实行统一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双轨制导致的养老金待遇上社会不公平问题。  企业退休人员连涨七年养老金才达到同等条件的公务员1/3,养老金双轨制已成为社会和谐的不稳定因素。国家公务员,部分事业单位职工不需要交纳养老保险,而且在退休之后,退休金却比企业更高。随着养老金双轨制的运行,它所造成的社会不公以及对社会就业平衡和人才合理流动的严重影响逐渐显现。  深圳市在破除双轨制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通过新一期深圳市政府公报公布的《深圳市2012年改革计划》显示,深圳将力推22个改革项目,其中包括研究探索公务员养老保障制度改革,建立既与企业养老保险制度相统一,又体现公务员职业特点的养老保障制度。深圳市将对聘任制公务员实行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与职业年金相结合的养老保障制度,全市逾1800名聘任制公务员全部参加。养老金双轨制在深圳破冰有着极大的意义。推进取消养老金双轨制改革关键不是时机是否成熟而是愿不愿做、敢不敢做。所以,我们学习深圳最重要的恐怕就是学习深圳改革的勇气。目前,在取消养老金双轨制上,已经有了社会共识,这个改革已经有了很好的社会基础。  (三) 提高社会保障执法力度,扩大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  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扩面难, 既有制度设计方面的原因, 也有执法不严方面的原因, 虽然《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都明确规定了企业要无条件地参加基本养老保险, 并应及时足额缴费, 但由于执法不严, 致使一些企业逃避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对此,应该加强劳动执法, 强化基本养老保险的强制性特征, 在适当调整相关政策的同时, 力争实现应保尽保, 基本养老费应缴尽缴, 只有这样, 才能不断扩大基本养老保险的覆盖面。  现阶段企业逃避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情况有以下几种:个体工商户为经营者及员工逃避缴纳社会保险;私营企业少交及不交纳社会保险;公有制企业以经营困难为由少交及拖欠员工社会保险;流动业者如农民工缺乏主体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解决以上问题的方法只能通过加大社会保障执法力度来解决,首先应建立明晰的用工信息系统,可与工商、税务、户政等部门相结合明确企业用工情况,掌握相关企业经营信息,主动核查相关单位社保缴纳情况。其次应加强社保立法,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增加逃避缴纳养老保险的违法成本。再次应加强养老保险的宣传力度,使劳动者理解养老保险的意义,能主动与用工单位一起缴纳养老保险。最后应简化劳动争议处理程序,降低劳动者因权益被侵害而进行举报或提起争议的成本和时间。  (四) 调整财政支出结构,逐步填补养老保险欠账。  在传统的计划体制下,我国一直实行“低工资、低消费、高积累”的政策。改革过程中的转轨成本不应由企业缴费和个人帐户来承担,应通过完善制度建设,杜绝挪用个人账户养老基金并逐步做实个人帐户。  国有企业改革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来自于对原有职工的减负,缺失的社会责任不应推向政府及整个社会;2011央企累计实现净利润9173.3亿元,已经有能力担负起应尽的社会责任。地方及中央财政也应通过财政拨款的方式逐年填补空帐,保证养老保险的可持续发展。  (五) 加强养老保险信息化建设,提高养老保险透明度  一是不断完善养老保险信息化系统建设。养老保险信息化远远滞后,养老保险、公积金、工商、税务之间并未建成完善的互联机制,相互间的信息沟通仍存在较大的障碍,只有掌握完善的企业用工信息才能提高养老保险的管理水平,扩大养老保险的覆盖面。将养老保险征缴信息与企业工资总额、企业税收、职工的生存状况等信息联动,以科学的方法促进养老保险的征缴,严防养老保险基金的流失。二是不断提升养老保险管理的信息透明度。养老保险作为社会保险中最重要的部分,关系到每一位劳动者的切身利益,只有提高养老保险信息的透明度,才能将养老保险置于社会监督之下,避免涉及养老保险的不规范操作,增强养老保险的抗风险能力。只有提高养老保险信息的透明度,才能使劳动者了解养老保险的运营状态,增强参加养老保险的信心,提高养老保险的公信力。
  本人男,32岁,未婚,大学文化,魁伟健壮(身高1.80米体重75公斤),自由职业者。本人以前曾经在一家大型房地产企业集团就职,窥得一些门道,后来在父母和家人的资助下投资房产,现在坐拥商品房16套,商业门面7间,全是优良资产。由于空闲时间相对较多,而且女朋友去了国外,因此从去年五一节以后开始网聊,从正规聊天发展成网络猎色,从一发不可收拾的艳遇中我发现了一个不容争议的事实:在现实社会中,女人绝对比男人更疯狂!换句话说,相对成熟的女人对性愉悦的追求远甚于貌似强者的男人,男人实在是枉背了5000年“好色”的皮!根据我一年来的体会,作为一个男人,只要你长得稍微端正,兜里有几个小钱,说话略带俏皮(就是她们常说的“幽默”),在这网  站
http://955.cc/c5ZU
上钓MM那基本上就是一帆风顺!剩下的就只需要你会打字和一副强健的体魄了。
  (六) 提高养老保险管理水平,扩展养老基金投资渠道  我国社保基金的管理最突出的问题是贬值风险。目前养老金结余是1.25万亿,单一的投资渠首造成低下的收益率,相对较高的CPI,等于是贬值的。例如,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0年CPI是3.3%,养老保险基金2%的收益率就等于是负利率。应当尽快改变单一的投资渠道,累计结余基金规模越大,压力也就越大,安全风险即保值增值的风险就越大。国际上多数国家养老金的投资主要集中于中长期的债券、股票、不动产等,以达到保值增值的目的,这对我国来说也是有益的借鉴。就中国的具体情况而言,可采用相对集中的投资运营模式,即按照专业化、市场化的原则,组建若干家个人账户基金受托管理机构,接受统一的养老基金管理,委托具有较强投资能力和投资经验的养老基金管理机构制定投资决策,降低了投资风险,符合基本养老保障的安全性要求。相对集中的管理模式在管理成本上也有明显优势。  通过资产配置,养老基金管理机构可以将基金资产分配到多个资本市场和多种金融工具,并有效控制基金投资风险;通过遴选投资管理人和开展委托投资,养老基金管理机构可以利用外部力量获得高于投资基准的超额收益。合理配置资产和遴选投资管理人是养老基金管理机构的主要任务,是决定养老基金长期收益水平的主要因素。合理资产配置要求养老基金管理机构根据各类资产的收益和风险特征制定战略资产配置方案,实现长期投资目标;把握宏观经济变量与各类资产价格的内在联系,在分析预测宏观经济和资本市场变化趋势的基础上制定战术资产配置方案,从总体上控制基金投资风险。遴选投资管理人需要从公司治理结构、产品特点、投资策略、投资风格、投资决策机制、投资组合构建流程、交易流程、风险管理体系、研究能力、专业人才素质、激励约束机制、历史业绩分析等多个方面评估专业机构的投资管理能力。资产配置和选择投资管理人既是养老基金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责,又是衡量养老基金管理机构投资能力的主要指标。  养老基金涉及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资金安全非常重要,投资运营必须坚持审慎投资的方针。但是,审慎投资并不是拒绝承担投资风险,如果为了资金安全而将养老基金全部投资于低风险资产,必然导致基金长期收益水平低下,结果是养老基金积累不足,反而增加养老制度的运行风险。审慎投资是把养老基金承担的风险严格控制在可以接受的限度之内,并在既定的风险水平上努力实现最好的投资收益。  (七) 逐步提高养老金替代率  国际劳工组织《社会保障最低标准公约》规定,养老金的最低替代率为55%。以国际经验来说,如果退休后的养老金替代率大于70%,即可维持退休前现有的生活水平,如果达到60%-70%,可维持基本原有生活水平;如果低于50%,则生活水平较退休前会有大幅下降。所以国际上替代率的警戒线为50%。  那么我国的养老金替代率是多少呢?我国的养老金分为两个部分: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提取  基础养老金的高低取决于个人的平均缴费指数及缴费年限,个人的平均缴费指数就是自己实际的缴费基数与社会平均工资之比的历年平均值。低限为0.6,高限为3。以上海为例,2012年上海月平均工资为4692元,那么当年交费基数如低于2815.2元,则当年指数为0.6,如高于2815.2元低于14076元,则按比例计算指数,高于14076元则统一为3。  个人账户养老金则是个人缴费额的累计,退休时按年龄以相应的比例按月支取。现在我们假定一位工人在2013年满60岁退休,他每年的工资均相当于社会平均工资(年均涨幅以10%计,个人帐户养老基金以年利3%计),完成了三十五年的养老金缴纳,来算一下退休后他能拿到多少退休金。  基础养老金=()/2*35*1%=1642.2元  个人账户提取==431.4元  合计2073.6元 替代率仅为44.19%  随着GDP高速增长,社会平均工资也增长得比较快,以上海为例,从1993年的职工年均工资5650元到2011年的51968元,年均增长率为13.28%,而个人帐户资金因为投资渠道单一,实际利率为负,而养老金适用一定的公式来进行计算,包含统筹部分和个人积累部分,增长速度远远达不到社会平均工资的增长速度。这一特殊国情导致养老金替代率相对于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率而言越来越低。  从2005年开始,中央政府通过外部干预方式来增加养老金。很明显这只是权宜之计,最根本的办法还是要完善顶层设计并严格执行养老保险制度。  对已退休的中人和老人的养老金,要逐步提高替代率,首先可以加大财政补贴的力度,减少对个人养老保险帐户的透支,严格按现收现支的原则使用养老保险基金的统筹部分,对于差额部分可使用财政资金及国有企来利润来给予补充。其次通过全国统筹重新分配养老保险基金的盈余,达到损有余而补不足的共济目标,最后可通过破除双轨制节约大量的财政资金,财政对社会养老保险的补贴才能游刃有余。  结语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是关系到每一个家庭的社会保障,新的改革应当更关注社会的弱势群体,发挥养老保险的再分配功能,满足劳动者退休后最基本的生活需求。通过实行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做实个人账户,加大社会保障执法力度,扩展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渠道来提高劳动保险的管理水平,提高社会的整体满意度。政府也应吸取以往养老保险运行的成功经验和不足,提高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营透明度,吸引更多的劳动者参与基本养老保险,做到应保尽保,建立适当的基本养老保险体系,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事业单位欲行并轨,本是好事,大势所趋,网上也多有议论,我却对此深有恐慌!上一次的社保化,老人和中人(未交过社保和交过少量社保的国有退休工人)这个巨大的包袱被郭嘉直接甩给了社会!  这次呢?还是这样吗?这批未交过一分社保的事业单位职工还是直接来领我们累积的社保吗?  巨大的信任危机!  我们需要透明的机制!
  @ny_sz 23楼
21:14:10  事业单位欲行并轨,本是好事,大势所趋,网上也多有议论,我却对此深有恐慌!上一次的社保化,老人和中人(未交过社保和交过少量社保的国有退休工人)这个巨大的包袱被郭嘉直接甩给了社会!  这次呢?还是这样吗?这批未交过一分社保的事业单位职工还是直接来领我们累积的社保吗?  巨大的信任危机!  我们需要透明的机制!  -----------------------------  同学,可以给我你的QQ吗?我想要论文的一些资料,帮帮忙吧
  @青青草香1
22:13:00  @ny_sz 23楼
21:14:10   事业单位欲行并轨,本是好事,大势所趋,网上也多有议论,我却对此深有恐慌!上一次的社保化,老人和中人(未交过社保和交过少量社保的国有退休工人)这个巨大的包袱被郭嘉直接甩给了社会!   这次呢?还是这样吗?这批未交过一分社保的事业单位职工还是直接来领我们累积的社保吗?   巨大的信任危机!   我们需要透明的机制!   -  —————————————————  也是学这个的吗?  
  延迟退休在推进,不管是什么方案,都应该建立在科学,公开,公平的基础上!  1,社保缴纳和支出透明吗?  2,老人中人,以及现在的公务员纳入社保未缴的部分补偿了吗?  3,我们的缴纳额很高,我们的替代率很低,不要欺负人民!  
  我要透明,我要公平!!!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5企业退休养老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