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性服务业包括哪些带动了制造业发展吗

昆山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对策
  日 10:37 国家统计局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并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作为重大战略任务再次加以强调。2007年昆山市工业产值达4030.65亿元,比上年增长30.7%,成为全国首个工业产值突破4000亿的县级市。目前,已形成以IT产业为龙头的支柱产业,同时在高档民生用品、模具制造、特种产业等多个行业形成一定较具影响力的制造业产业集群。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有着密切关系,与发达的制造业相比,昆山生产性服务业却相对滞后、并制约了昆山的制造业、乃至整个经济的发展。如何更好地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的互动互融对昆山在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特别是在自主创新关键期,在从劳动、资本密集型产业结构向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结构转变的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一、昆山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成效
  1.总体规模不断扩大,比重逐渐提高。
  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猛增。1978年,昆山GDP为2.42亿元,其中服务业增加值只有0.45亿元。经过30年的跨越式发展,2007年昆山GDP达到1151.8亿元,其中服务业增加值378.4亿元,年均现价增长25.9%。包括交通运输仓储、通信、金融、房地产和商务服务、计算机技术等在内的生产性服务业创造增加值177.2亿元。生产性服务业比重明显提高。2000年以来,昆山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在地区经济中的地位迅速提高,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由2002年的34%提高到2007年的46.8%,5年提高了12.8个百分点。
  2.内部升级效应明显。
  产业结构升级不仅表现在第一、二、三产业比重升降,而且还表现在产业内部结构的演变中。与2002年相比,昆山生产性服务业内部调整明显,金融、地产、信息等行业对经济的贡献率正逐步加大。2007年,房地产业的增加值为52.22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的13.8%,由2002年的第三位上升到第一位;金融业增加值为43.81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的11.6%,居于第二位。2002年交通运输和仓储业邮政业增加值远远领先其他生产性服务业,而2007年排名降至生产性服务业的第三位,增加值为35.55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的9.4%;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增加值23.94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的6.3%;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增加值为20.38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的5.4%;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的增加值为1.29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的0.3%,处于生产性服务业最末位。
  3.重点行业实现突破。
  2006年昆山出口加工区成为国务院批准的7个叠加保税物流功能试点单位之一,也是江苏省唯一上榜单位。拥有保税物流功能后,出口加工区的入区企业类型相应扩大,从原来只允许加工制造企业进入,扩大至设计研发机构、采购、配送、国际贸易等服务型企业入区经营。借助保税物流功能带来的优惠政策,依靠引进现代物流企业,建立起完整的现代物流体系,减少企业库存,降低生产、销售成本,从而进一步形成从设计、研发、采购供应、加工制造到产品展示、售后服务的完整产业配套。保税物流园的成功建设,对昆山市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改善外贸进出口结构起到了重要作用。
  4.集聚区建设初见成效。
  加快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既是昆山市委、市政府对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深入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战略的主要抓手和重要载体。近年来昆山服务业的发展突飞猛进,现代物流、商务、软件、金融保险等行业竞相发展,初步形成了国际商务城、软件园、物流园等十大服务业集聚区。目前花桥国际商务城已引进有一定规模的项目60多个,项目总投资达300多亿元,2007年花桥经济开发区完成生产总值44.5亿元,现价比上年增长30.6%,其中服务业增加值16.54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同比提高5.5个百分点。
  二、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作用
  在全球化分工和知识经济背景下,昆山能取得较好的成绩并不单纯是依靠制造业的发展,而是制造业链条上生产性服务活动和生产性服务业共同作用的结果。
  1.交互带动科技创新。制造业高度发展会呈现“服务化”的新趋向,其附加值中有越来越大的比重来源于服务,而不是加工制造。制造企业为了保持核心竞争力,逐渐将非核心业务外包出去,同时也越来越利用分工更为专业、功能更为强大的服务性企业来整合自身的技术平台和服务平台,以进一步做强自己的核心业务。这样,便大大增加了对服务性中间投入的使用,产生了制造业对服务的需求。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互动发展的基础在于科技互动,在于合力构筑自主创新平台。目前,昆山制造业在加工技术、组装技术等领域,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这主要源于研发服务活动的推动。本世纪,以光电、IT、机械等产业为核心的技术密集型工业,都是在引进、消化吸收发达国家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制造业技术内涵的提高也相应的带动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服务作为一种软性生产资料正越来越多地进入生产领域,对提高经济效率和竞争力产生重要影响。为制造业服务的金融、物流、研发、信息等项目的发展,对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加速形成产业集群。花桥国际商务城是目前昆山新兴服务业集聚区,代表着昆山未来产业发展的方向,该园区重点发展以外包业为主的服务业,重点吸引三大特色产业:制造业区域总部;大公司业务流程后台处理中心;跨国公司业务流程外移外包。另外,昆山清华科技园、巴城软件园、开发区企业科技园,已集聚着一批供昆山借以提升产业层次,优化产业结构的高科技企业,该三大园区着重吸引大学科研机构、企业研发中心、高科技企业、教育培训及中介服务机构,将成为昆山发展科技信息服务业的重点区域。通过服务业产业集聚,形成环境优势与规模效应,实现服务业总量和质量上的突破,加速推进服务业发展,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3.实现产业间人才互动。实现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互动发展,关键在于开发利用好智力资源,其中,拥有一大批专业性很强的高素质技术人才和创新意识极强的企业家是关键。通过科技人才和经营人才的创造性工作,可以形成一大批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服务,进而创造企业间相互学习、信息、人才有效流动的产业发展空间。大量人才的集聚提高了企业获取资源的能力,为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互动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人才支撑。
  4.带动价值链向价值网、价值系统转变。由于制造企业不再追求价值链的完整性,而是根据自己所拥有的核心竞争力和关键资源,实现价值链上的某一个环节或区段的价值。其竞争优势体现在产业价值链中所占据的环节,而将非核心价值环节外包、出售,或剥离出去,由专门的生产性服务企业承担,从而形成了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之间按不同价值链环节分工的格局,出现了由不同价值链模块构成的价值网。随着制造业结构形式的不断变革,服务作为中间投入要素已越来越多地融入了制造业,制造业企业活动的外置又带动了服务业的发展,服务业与制造业发展已进入了一个高度相关、双向互动的阶段。
  三、昆山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传统服务业占主导,生产性服务业比重偏低。
  从服务业行业结构看,传统产业仍占大半江山。2007年,全市完成服务业增加值387.40亿元,其中传统服务业(批发零售贸易、住宿餐饮业、教育、公共管理等)占比为53.2%。最早独立出来的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一直居服务业增加值之首,占服务业增加值的32.3%;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为177.19亿元,占服务业比重的46.8%;同时,新兴行业、科技含量高的大项目比较缺乏,科研服务行业增加值只占服务业的0.3%。
  2.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不均衡。
  为了准确说明昆山2007年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均衡程度,我们引入结构偏离度指标
  从定义不难看出,结构偏离度的绝对值越小,结构越是平衡,结构偏离度为正,表明该产业产值份额大于其就业结构份额,反之亦然,结构偏离度为零时,结构处于均衡状态。根据库兹涅茨的研究成果,随着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提高,产业的结构偏离度将越来越小,逐步趋向零。
  2007年昆山市人均GDP为100969元人民币(常住人口),第一、二、三产业的结构偏离度分别为-0.81、0.01、0.11。第一产业偏离度为-0.81,表明第一产业产值份额小于其就业份额,农业劳动力的生产能力没有充分释放;第二产业结构偏离度为0.01,趋近于0,结构处于均衡状态;服务业结构偏离度是0.11,产业产值份额大于其就业结构份额,服务业劳动力投入不足,且间接说明服务业劳动生产率高于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
  3.利用外资水平低。
  昆山经济发展立足于生产领域,引进外资、银行贷款以及政府投资主要投向制造业,政府对服务业给予的政策支持有限,服务业未能与整个地区经济同步发展。至2007年末全市累计批准服务业外资企业770多家,合同利用外资超25亿美元,占全市引进外资比重分别只有14.5%和12.4%。且项目规模偏小,平均每个项目合同利用外资仅324万美元,低于416万美元的全市平均水平。
  4.服务业知识密集程度较低。
  生产性服务业一般都是知识密集程度较高的产业,其产品价值体现在服务的输送和知识产权上。生产性服务人员的知识储备、专业化水平在其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但昆山从事生产性服务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层次还较低,全市每万人中从事科技研究与开发的技术人员只有45人左右。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从业人数比例较低,2007年全市本科及以上学历从业人员62964人,占就业总人口的5%左右,其中研究生1372人。有些行业如交通运输、物流业从业人员的学历层次更低,以大专以下学历人员为主,制约了生产性服务业的整体发展。
  5.市场化程度不够,体制性障碍尚存。
  昆山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市场化程度不够,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现有的一些会计事务所、税务代理事务所、评估事务所大多是从市有关部门下属的事业单位脱钩而来,或多或少与原有的主管部门保持松散的联系,制约了充分竞争,阻碍了中介服务业层次的提升;政府服务功能滞后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其中税收制度制约了企业向生产型服务业转型升级,例如工业企业向服务行业拓展需按企业营业额计税,向外拓展国际市场不能以出厂价计税;另外,受县级行政权限的限制,昆山市各金融机构对新业务的开展没有决定权,不能及时推出高效的金融产品,解决企业资金问题。这些因素使得昆山市服务业的资金、技术、劳动力流动不畅,服务业未能实现突破性发展。
  四、昆山生产性服务业与发达地区的差距
  与昆山“三学”对象之一新加坡相比:其国土面积虽小,但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健全的法律体系、高效的服务水准以及稳定的政治环境,造就了面向世界的服务业竞争优势。2006年,新加坡金融服务业增加值占全部服务业比重达18.2%;运输与仓储服务业占服务业的14.8%;审计、会计和管理咨询、市场开发服务、人力资源服务和法律服务占服务业比重16.1%。而昆山上述三大类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服务业比重不到25%,特别是审计、会计、咨询等为制造业配套的商务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仅2.6%,与新加坡相比差距悬殊。
  与广东省顺德区、南海区相比,昆山的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生产性服务业相对偏低,2007年,顺德区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增加值是昆山的2.5倍;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是昆山的近1倍。
  五、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的对策
  1.优势互补,推动与周边地区错位发展。
  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置于区域中将为昆山市开拓较为广阔的空间,昆山应与上海实现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分工互动、错位发展,做好上海服务业的外应。一是发展制造型企业的区域性总部,把上海制造业的高端部分吸引过来,形成一个集聚中心。二是做上海金融企业互动互补的后台处理中心,让这些金融机构的窗口营业在上海,后台服务中心如票据、客户服务、财务等大量后台的业务放在昆山。通过与上海实现生产性服务业的错位发展,形成合理分工,优势互补,打造区域生产性服务业产业链和产业群。
  2.加快引进培养,建设服务业人才高地。
  加快人才培养,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是当务之急。生产性服务业是一种高智力、高集聚、高辐射、高就业的服务产业,它的发展需要高层次人力资本投资。昆山应加快培养社会急需的信息咨询、电子商务、金融保险、现代物流、中介服务等行业的人才,重点引进一批起到领军作用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扶持、资金投入等方式,推动在昆高校加快生产性服务业人才培育;同时加强职业培训,建立生产性服务业职业资格标准体系,提高整个行业队伍的专业水平和整体素质,为昆山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3.整合资源,打造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
  以城区为中心,建立专门为制造业服务的城市商务服务区,以强化城区的经济辐射功能;在已有的制造业产业集群内部或者附近,建立起各种为其服务的公共平台,以降低制造业集群的交易成本,优化投资环境;在各种高技术园区,或者知识密集型制造业的集群内部或者周边,建立为其服务的研发平台以及法律、工程、融资、信息、咨询、物流和政策支撑体系,以增加园区知识含量和产业竞争力。
  4.抓住机遇,大力发展服务业外包。
  据世界权威机构测算,2007年全球服务外包总值已达1.2万亿美元,未来几年全球外包市场将以30%至40%的速度递增。服务外包业务的巨大市场给正在寻求经济转型的昆山带来机遇。根据昆山自身情况及当前国际服务外包发展的趋势,我们认为昆山应重点发展两类服务外包产业。一是IT服务外包。昆山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重要生产基地,可以引进一批服务外包企业承接仁宝电子、纬创资通等IT企业的电脑硬件和软件设计、电脑性能测试、售后服务等外包业务。二是生产服务外包。重点发展外贸物流、商贸服务等生产服务外包领域,充分发挥出口加工区和保税物流中心的功能优势。
  5.全力引导,逐步完善政策配套。
  积极鼓励外资和民间资本向生产性服务业转移,重点引进高知识含量、搞技术密集度和高附加值的生产性服务业项目,加强资源整合,组建服务业大集团和企业,争创服务业大品牌,带动服务业整体发展;调整用地结构,减少工业企业用地比重,提高服务业用地比重,即“退二进三”;创造条件,逐步解决某些服务行业用水、用气、用电价格等不合理问题;利用各种经济手段,如资金资助、税收减免、信贷补助等,来加快企业转型升级,推动研发设计、成果转化等重点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中金在线声明:中金在线转载上述内容,不表明证实其描述,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收藏到&&】【】【】【
我来说两句
24小时热门文章
栏目最新文章
频道文章精选
赞助商链接
商城文章精选
赞助商链接
银行/保险推荐
黄金/外汇推荐
理财/汽车推荐
---------------------------------------------------------------------------------------------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风险自负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闽 B2- 号
《电子公告服务许可证》编号:闽通信互联网 [2008]1 号
证券资讯提供:福建天信投资咨询顾问有限公司 [证书:ZX0151]
Copyright &
福建中金在线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 Reserved.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是实现制造业由大到强的重要举措
【字体:大 中 小】打印本页
    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这是国务院首次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做出的全面部署,是我国服务业发展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对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什么要出台这样一部指导意见?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发达国家相比是怎样的情况?如何确保各项要求落到实处?日9时,发展改革委产业协调司巡视员夏农作客中国政府网,回答相关问题,并与网友在线交流。
    [主持人]目前中国制造业还是比较薄弱,现在推出生产性服务业指导意见,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对中国制造业有什么影响和帮助?可以在哪些环节得到改善?
    [夏农]概括起来说,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是实现中国制造业由大到强转变的一个重要举措,对于产业升级、对于企业提升自身的竞争力都起着重要作用。
    现在大家谈的比较多的就是我们产业大而不强,我们产量很高,但是我们产品附加值很低。比如我们产能很大,但是我们消耗了过多的资源和能源。再比如,我国工业在世界上所占份额非常高,制造业规模非常大,已经是世界第一了。但是我们制造业的技术含量还不是特别高。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解决这些问题都是至关重要的。
责任编辑: 向思敏
国务院部门网站
发展改革委
工业和信息化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国土资源部
环境保护部
住房城乡建设部
交通运输部
卫生计生委
原子能机构
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安全监管总局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
知识产权局
发展研究中心
社保基金会
自然科学基金会
国防科工局
测绘地信局
煤矿安监局
地方政府网站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驻港澳机构网站
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
中央政府驻澳门联络办
驻外使领馆网站
新闻媒体网站
中央电视台
中国广播网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中央企业网站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
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国家电网公司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华能集团公司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
中国华电集团公司
中国国电集团公司
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
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
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公司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公司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
东风汽车公司
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
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
哈尔滨电气集团公司
中国东方电气集团公司
鞍山钢铁集团公司
宝钢集团有限公司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中国铝业公司
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
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
中国航空集团公司
中国东方航空集团公司
中国南方航空集团公司
中国中化集团公司
中粮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五矿集团公司
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
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
国家开发投资公司
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
华润(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港中旅集团公司[香港中旅(集团)有限公司]
国家核电技术有限公司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
中国华孚贸易发展集团公司
中国诚通控股公司
中国中煤能源集团公司
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
中国中钢集团公司
中国冶金科工集团公司
中国钢研科技集团公司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中国化学工程总公司
中国轻工集团公司
中国工艺美术(集团)公司
中国盐业总公司
华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中国恒天集团公司
中国中材集团公司
中国建筑材料集团公司
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
中国国际技术智力合作公司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中国北方机车车辆工业集团公司
中国南方机车车辆工业集团公司
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
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
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普天信息产业集团公司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中国农业发展集团总公司
中国中纺集团公司
中国外运长航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丝绸进出口总公司
中国林业集团公司
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
中国国旅集团公司
中国保利集团公司
珠海振戎公司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
新兴际华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民航信息集团公司
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公司
中国航空器材集团公司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
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公司
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
中国黄金集团公司
中国储备棉管理总公司
中国印刷集团公司
中国乐凯胶片集团公司
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华录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彩虹集团公司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华侨城集团公司
南光(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西电集团公司
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
中国铁路物资总公司
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有 关 单 位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
中央政府采购
国家域名注册管理网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版权所有: |
京ICP备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北京市科委 -
信息公开 -
专题专栏 -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政府信息公开
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研究
&&& 一、推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意义&&& 经济服务化是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这种趋势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制造业内不断将一些非生产性的活动逐步外包,从而导致服务业比重不断增加;二是制造业的结构转型,从而使得生产过程中对中间性服务性投入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可以说,是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发展推动了经济服务化的趋势。现代制造业是生产性服务的需求方,而生产性服务业是现代制造业重要中间投入,二者相辅相成,发达的生产性服务业将为现代制造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提供高质量、低成本的中间投入,提升现代制造业的竞争力。而现代制造业的发展又可以带动生产性服务服务业水平的提升。两者的融合与互动是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 二、北京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差距&&& 1.现代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拉力不足&&& 现代制造业是生产性服务的需求方,而生产性服务业是现代制造业重要中间投入,二者相辅相成,发达的生产性服务业会为现代制造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提供高质量、低成本的中间投入,提升现代制造业的竞争力。而现代制造业的发展又可以带动生产性服务服务业水平的提升,这不仅体现的需求方面,而且还有技术扩散效应等。然而,北京市目前现代制造业的发展水平不能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2.生产性服务业对现代制造业推力不够&&& 目前北京市产前、产后的服务业发展不充分,服务业企业同质化现象严重,缺乏核心服务能力,不能满足现代制造业企业发展的需求,制约了现代制造业的发展。现代制造业的研发投入高、知识含量高,特别是对高技术制造业来讲,金融业、信息服务业、研发服务业、商务服务业是其特别需要的。北京市的这些行业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总体水平在国内也处于领先地位,但无论是规模还是“质量”都还有一定的欠缺。&&& 3.生产性服务业辐射能力不够&&& 北京作为首都,是中国的政治、文化、国际交往中心,人口、资源、环境的压力决定了北京市不可能大规模的发展制造业,现代制造业占GDP的比重不能太高,规模也不可能太大。生产性服务是北京市未来经济的主要增长点,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必须有制造业的发展来提供需求支撑,然而仅仅依靠北京市的制造业是不可能支撑北京市的生产性服务业的跨越式发展的,这就要求北京市的生产性服务企业去外面找市场,即提升对外辐射能力。然而,北京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外向辐射功能还比较弱,缺乏面向国际国内市场服务的能力。在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中,能为国际和国内市场服务、体现现代化国际城市功能、具有外向辐射功能的行业,如金融、国际商务、研发、现代物流、中介咨询、网络服务等比重低,竞争力不强,多数还不具备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 三、北京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重点领域和主要方向&&& 北京的现代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都有其自身特点,其融合发展要把握好重点领域与主要方向,具体而言,以下几个领域是需要重点关注的:&&& (1)完善光机电产业链,促进光机电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光机电一体化产业主要包括微电子、光电子、数控机床、印刷机械、智能仪器仪表、医疗设备、电子专用设备、激光技术、机器人等等。北京市机电一体化产业要不断完善光电子产业生态链,形成内生的新型产业生成模式。&&& (2)延长汽车产业的产业链。加快汽车研发、测试、金融、物流以及汽车美容等服务业的发展,打造汽车研发——汽车整车生产——零部件配套——汽车销售、维修、测试、物流——汽车金融等为一体的汽车产业链,促进汽车制造业和汽车服务业的协调发展。重点发展以下几个方面:汽车研发与设计,汽车分销,汽车金融,汽车售后维修养护服务,汽车资讯。&&& (3)加快医疗服务与医药产业的融合,培育医药产业集群。融合发展的方向和主要任务。北京市具有一流医疗服务资源,三级医院近70家,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和区域医疗服务中心不断发展,北京应该借助强大的医疗服务资源,延长医疗产业链,培育医药产业集群。&& &&& (4)延伸信息产业链,培育信息产业集群。电子信息产业内涵非常丰富,包括微电子、光电子、电子元器件、软件、计算机、通信、网络、消费电子以及信息服务业等众多行业,涉及制造业和服务业两大领域。融合发展的方向和主要任务。推进北京市电子产品制造业与软件服务、通信服务、网络服务、电视广播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的融合。&&& (5)环保产业与新能源产业。环保产业与新能源产业是新型产业,发展潜力较大。目前,世界各国重点发展的几种新能源包括:燃料电池、太阳能、风能、海洋能等。燃料电池。燃料电池可以分为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碱性燃料电池、磷酸性燃料电池、熔融碳酸盐型燃料电池和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等。但是目前的燃料电池的应用还处在示范阶段,并没有大规模产业化,北京市应该先行一步,加大研发投入力度,通过技术研发创造出高端制造业。环保产业是一个极具潜力的产业,主要包括废水处理、大气污染控制、固体废弃物处理的技术研发与设备生产,北京市主要发展烟气脱硫、电器除尘、袋式除尘器、城市污水处理等设备制造业。而且要加强环保服务企业和环保设备研发和制造业之间互动。&&& 在注重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同时,也应引导和注重服务业内部的融合发展,特别信息技术在其它服务领域的渗透。一是信息技术与传媒产业的融合。推动内容制作、内容发行、内容传播与信息技术、互联网融合,形成“体验经济”的融合体。二是研发机构(高等学校)、风险投资与创新型服务业的融合。以中关村高技术园区为依托,利用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密集的优势,大力推进风险投资、技术创新的融合,推进创新服务业的发展。形成技术创新从资金筹集、申请执照、战略计划、生产业务、财务管理、销售管理、公司上市等流水产业链条,将中关村海淀园打造为一个产业融合体。2006年,北京六大功能区(中关村科技园区、金融街、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商务中心区、临空经济区和奥林匹克中心区)金融、信息服务、科技研发等生产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628亿元,占到北京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的55%,其中金融业增加值占到全市的74.4%,信息服务业占到65.3%,交通物流占到40%,科技研发占到37.6%,成为全市生产性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发展重要基地。因此,从今后的发展来看,六大高端功能区仍是生产性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融合发展的主要地区,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的最核心区域。
&&& 四、北京生产性服务业与现代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战略选择&&& 北京是国际化大都市,其发展的方向应该是世界经济组织的集中控制点、高新技术产业的生产和研发基地以及产品及其创新活动的市场,发挥全球城市的职能。生产性服务业无疑北京经济发展的着力点,现代制造业的起飞必须依靠生产性服务业的支撑。但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也是离不开现代制造业而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又需要现代制造业的拉动。基于这样的事实,北京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中,要坚持现代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双轮驱动,走融合与互动发展的战略: &&& 战略一:跳出服务业看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推力。&&& 北京面临着严重的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必须通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经济发展,即走内生性的发展道路。内生性发展道路就是要加大知识、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在产业发展上就是要发展知识密集型制造业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而北京作为中国的文化中心、政治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是不可能大规模的发展制造业的。因此,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符合北京的功能定位和发展实际,我们必须坚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但是,北京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也要有选择性,要重点选择能够支撑现代制造业发展的生产性服务业和能够为现代制造业发展提供良好环境的生活性服务业和公共服务业。重点是以下几个行业:&&& (1)金融业。吸引国内外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基金等各类金融机构落户北京;着力推动产权交易和风险资本市场,重点发展金融租赁、汽车金融、住房金融、电子交易、石油交易所等。&&& (2)研发产业。以改善公共技术支撑和服务支撑为重点,建立一批具有国际一流研发环境的专业性研发基地,吸引跨国公司和国内大型企业设立研发中心和决策运营中心,鼓励测试、咨询等科技中介服务发展;引导建立研发联盟,大力发展研发外包等。&&& (3)现代物流。着重整合物流资源,提升物流效率,形成物流基地、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互为补充、协调发展的物流基础设施格局。大力发展产业物流,积极推进国际物流和航空物流,重点优化城市配送物流。以信息技术和供应链管理技术为核心,显著提升物流企业的专业化、信息化和社会化水平,加快培育一批重点企业。&&& (4)商务服务服务。适应产业和市场发展需要,积极引进国际知名的会计、法律、咨询、评估等中介服务企业,形成立足本市、辐射全国的商务服务体系。&&& (5)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大力发展软件服务、信息增值服务和网络服务。重点推进第三代移动通信、数字电视、下一代互联网等一批关键技术的应用。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网上教育培训、数字娱乐等网络服务。&&& 战略二:跳出制造业看制造业,提高制造业对服务业的拉力。&&& 前面已经论述过,北京市不具备大规模发展制造业的条件,根据北京市的城市功能定位,不可能大规模发展制造业。北京发展制造业的目的不仅仅是创造GDP,更要为生产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创造需求,提供技术扩散的条件。因此,应选择那些能够适应北京市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的条件和特点的现代制造业,加强生产性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的融合与互动。如延伸信息产业链,打造信息产业集群,推进北京市电子信息制造业与软件服务、通信服务、网络服务的融合;发挥北京市医疗服务资源和医药研发优势,加快医疗服务与医药产业、物流、医疗服务产业链,培育医药产业集群;打造中小现代制造业与风险投资、融资租赁服务和二板市场融资服务融合。对于新兴现代制造行业,如光电子产业、新能源产业、环保产业等新型制造业,要大力引进国内外龙头企业,最好能够引入研发设计等产前业务,这样不仅能为北京市提供新的现代制造业群,而且还可以帮助我市培育新的生产性服务增长点。&&& 战略三:跳出北京看服务业,提高服务业的对外辐射力。&&& 服务业比重逐渐提高是北京市发展的大势,随着制造业比重的逐渐缩小,现代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相对需求将会减少。如何找到生产性服务业动力源——需求,是摆在我市面前的突出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地依靠提升我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对外辐射力。提高生产性服务业的对外辐射力有三个层面:&&& 一是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业(Service Outsourcing)。服务外包主要有信息技术外包、业务流程外包服务,信息技术外包主要有系统操作服务、系统应用管理服务、技术支持服务等;业务流程外包主要有需求管理、企业内部管理、业务运作服务、供应链管理等,我们应该从北京的服务出发,在业务方面重点发展的热点主要集中在后台服务、客服中心、数据处理、人力资源服务、薪酬服务等,在区域方面要重点关注日本、韩国等东亚市场的外包服务,同时要关注欧美国家的外包服务业务。&&& 二是寻求国内“服务外包”。首先要将生产性服务业的服务半径拓展到京津冀、环渤海地区。天津的滨海新区,现代制造业的发展势头比较快,这是我们重点争取的地区,而且可行性也较强。&&& 三是要将视野扩展到全国,争取到更多的服务。节能环保减排将是我国经济发展不可回避的问题,新能源、环保产业是重点发展的产业,我们应该提前做好准备,扩大这些行业的生产性服务业服务半径。根据国家《现代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目标,预计2010年现代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高到10%左右,现代制造业销售收入达到9万亿元,这必将为北京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战略四:跳出发展阶段看制造业,提高制造业服务化经营水平&&& 制造业的服务化经营主要是指制造业企业的业务收入中服务所带来的收入比重上升,即产业服务化,以及服务投入比重上升,即投入服务化。投入服务化属于现代制造业为服务业创造需求的范畴,前面已经讨论过了,我们重点关注产出服务化。从产业结构演进的规律来看,生产性服务业最早是从制造业中分化出来的。从世界产业转移的趋势看,现代制造业的跨国公司,逐渐将企业的制造部门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而将研发、产品设计等产前策划放在母国。我们可以看到,产业发展似乎有这样一个规律,即“现代制造业——现代制造业服务化经营——生产性服务企业(将制造部门剥离出去)”,北京发展现代制造业应认识到这样的规律,引导现代制造企业逐步扩大服务收入,为企业创造条件逐步将制造部门分离出去,演化为现代服务企业。
&&& 五、促进北京市现代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思路&&& 1.统一规划,明确重点&&& 结合北京市现在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优势,借鉴国内外生产性服务业和现在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成果经验,综合制定北京市产业融合发展规划。明确融合发展的重点领域为光机电一体化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医药产业、汽车产业、新能源与环保产业,并按照规模化、集群化发展,合理布局。同时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使得各利益有关方充分认识到产业融合这种新型的产业范式带来的巨大发展机会及其挑战,以便把握机会主动参与产业融合,寻找自己的发展空间。&&& 2.大力发展研发服务业,促进研发联盟形成&&& 研发产业是生产性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融合发展的关键性产业,而合作研发又是其融合发展的重要方式。因此,北京市要促进研发联盟的发展,首先要明确并规定研发联盟的内容。主要包括:联盟权利、义务、资金投入、利益分享的规范,研发联盟伙伴的选择,规范共同研发的范围、研发期限、研究人员投入数以及研发费用,确立费用分摊方式,明定研发成果交换方式,明定研发成果归属,明定研发成果之专利权分享,共同研发成果的实施设定,保持秘密条款等。而且要通过税收和其他激励措施,以加速研发联盟的发展。同时还要,加快研发服务业的发展。因为,无论是自行研发、合作研发还是外包研发,都离不开研发服务业的发展,目前大部分国家将研发服务业看作是国家创新系统中的第二基础设施,而且将促进研发业的发展作为促进企业创新的突破口。研发服务业是从事R&D活动、并提供产品或服务的组织和企业的集合,其包括研发规划服务(市场分析研究、技术预测、技术发展规划、知识产权检索、知识产权趋势分析、知识产权布局与策略规划、风险评估等),研发技术服务(专门技术及软硬件技术研发、创新创业培育服务、实验、模拟、检测),研发成果运用服务(研发成果投资评估、知识产权组合与营销、知识产权评价、知识产权移转与授权、知识产权保护与侵权鉴定、知识产权获利模式规划等)。&&& 3.大力发展信息产业,为制造业与服务业互动发展提供技术基础&&& 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广泛应用,大幅度提高了服务的可贸易性,使服务业和服务贸易获得空前发展,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融合,并呈现进一步加强的趋势,而信息技术成为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的“黏合剂”(陈宪、黄建锋,2004)。聂清(2006)指出,在技术变迁中,ICT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不仅对信息制造业本身起到重要的作用,而且对其他制造业提供生产者服务,在欧盟和美国虽然ICT本身制造在整个产业中的比重很低,但在ICT生产者服务、使用服务等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于服务业和制造业的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的产业政策应该向信息技术倾斜,促进信息技术发展。&&& 4.完善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政策体系&&& 服务业的主管部门(比如,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牵头,会同科委、商务局、工促局等有关单位一起制定促进服务业发展指导目录,明确服务业发展的方向和重点,主要是生产性服务业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服务业,从财税、价格、投资、信贷和资金扶持等方面予以支持和适度倾斜。北京也需要适当追加引导资金的规模,并明确把高科技型服务业,特别是将那些具有关联性高,对外辐射力强的生产性服务业作为扶持发展的重点。在税权尚不能下放到地方的情况下,北京政府可以在税收的征管环节、在税收优惠的具体规定上对生产性服务业进行支持,同时在增值税中可以考虑抵扣现代生产性服务的购买。调整城市的用地结构,对非限制类服务业实行与工业用地同等的供地方式,同时合理控制产业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为新型产业发展提供土地空间。增加对高科技服务业的信贷支持,鼓励符合条件的服务企业通过发行股票、企业债券等多渠道筹措资金,鼓励在高科技服务业领域开展创业投资,引导产业投资机构和信用担保机构优先支持生产服务企业运用新技术,发展新业态。&&& 5.建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与机制&&& 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融合发展关键在于人才。既懂得现代制造业发展规律和趋势,又能够胜任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各个方面的复合型人才是发展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融合发展的关键。然而,这些复合型人才的输送仅仅依靠现有的办学模式是满足不了的。因此必须要树立职业教育必须面向市场的理念,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建立新的机制和办学模式。比如,建立院校与企事业单位合作进行人才培养的机制,实行根据企事业用人“订单”进行教育与培训的新模式,而不能简单地由学校“闭门造车”。同时要强化技能人才的激励机制,建立人才流动机制,更加充分地发挥复合型人才的作用。特别要注意的是,政府也要培养能够同时驾驭现代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的领导干部,来加强对服务业的发展进行引导、管理和调控。&&& 6.加快行业标准、法律、法规体系建设&&& 首先是要要制定合理的市场准入门槛。市场准入门槛对于一个产业的发展具有中要作用,它不仅决定了一个产业的产业组织形式,同时也决定了一个产业的平均企业规模,是政府规制一个产业的重要手段。市场准入门槛过低,会导致过渡竞争,无序经营;准入门槛过高,会导致垄断经营,效率低下,因此,确定合理的市场准入门槛,对于一个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根据不同的产业发展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市场准入门槛是一个产业顺利成长的保证。对于律师、会计、咨询等这些小规模经营的行业,应该提高准入门槛,避免无序竞争。而对于邮电、信息服务、金融服务、研发等产业放宽市场准入,促进竞争。这里的降低门槛主决不是放宽服务质量,而是对不同所有者资本一视同仁,均可进入市场。&&& 其次是要制定服务质量标准,建立质量认证平台。质量已经成为企业维护客户忠诚的最重要的保证,是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必要条件,是企业保持增长和盈利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产业融合与互动发展的必要条件。许多国家或地区设立国家质量奖,以鼓励那些代表最高质量水准的企业。如日本于1951年设立国家质量奖——戴明奖;美国80年代中期设立了麦尔肯o鲍特里奇国家质量奖(该奖由7个衡量标准组成,包括顾客为中心和满意,质量和运营结果,管理过程质量,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战略质量计划,信息和分析,高层经理领导)因此,北京市要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就必须制定服务质量标准,大力推进质量认证平台建设,引导企业强化质量标准意识。要简化事前审批手续,但对已注册成立的企业严格按照市场准入标准和行业经营标准进行监管,提高其服务质量。&&& 7.加强生产性服务业的统计&&& 统计数据是判断服务业发展现状的基本依据,统计数据的缺乏或者不准确就难以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做出准确的判断,更无法找出其发展规律和今后的发展趋势。而生产性服务业具有内容复杂、涉及面广,特别是基于现代制造业的生产性服务业,新兴服务业态涌现等特点。特别是关于生产性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之间融合与互动情况基本没有统计,无法全面等衡量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之间的关系。因此,在生产性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的统计中,在保持分类科学、易行的基础上,要本着统计服务于应用的原则,进一步完善、规范统计分类,重点是要顺应产业融合的必然趋势,从产业链的角度进一步研究、丰富各产业内涵。因此今后要加强统计,为政府制定政策、社会各界的理论研究和投资决策提供依据。&&& 8.重视区域经济合作,扩大对外开放,拓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空间&&& 要使首都经济有大的发展,就必须强化区域经济观念。加强北京与周边地区乃至全国的经济联系。在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是,我们要依托首都经济圈和环渤海区,发挥北京强大的技术和人才优势,通过建立同级区域政府间的协调机制甚至高一级政府的干预,协调区域利益关系,挖掘周边地区巨大的市场容量,积极参与区域性产业集群的共同发展等。北京市通过发展现代制造业来培育强大的生产性服务业集群,逐步提高北京生产性服务业对天津滨海新区、河北唐山的现代制造业、现代制造业的服务能力。同时也应密切关注国内其他地区现代制造业的发展动向,打通企业合作通道,提升生产性服务业的辐射半径。&&& 同时,要抓住新一轮全球生产要素优化重组和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紧密结合北京市筹办奥运的有利时机,发挥首都综合优势,把吸引跨国公司投资与全市经济结构调整、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和发展开放型经济相结合,不断扩大投资领域,拓展吸引外资新方式,进一步拓展跨国公司在北京服务业领域的投资。
版权所有: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ICP备案编号:京ICP备号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四季青路7号院2号楼&&&&邮政编码:100195联系电话:&&&&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