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河南省辉县市常村镇镇井沟尾矿治理的文件

市政府信息公开 市直部门信息公开
乡镇及办事处信息公开
公开条件 《百泉湖》
公开方式:
单  位:
土地开发整理中心
索引号 :
GOB-150-001
公开程序:
领导审核公开
国土资源局
生成日期:
辉县市土地整治规划(年)
土地是人类生存、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和重要支撑,进行土地整治,切实保护耕地,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促进集约节约土地,建成美好家园,是实现&中国梦&的具体体现。&十二五&时期,是辉县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期,也是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的黄金期;既是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期。开展土地整治是新时期深化改革创新,破解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资源难题,探索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的&四化&同步发展的必然要求。
按照《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关于加快编制和实施土地整治规划大力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通知》(国土资发〔2012〕63号)文件要求,结合辉县市资源禀赋、社会经济、农业发展等条件,科学合理统筹安排土地整治活动,保障土地整治规范、有序、有效实施,切实统筹耕地保护和经济发展,为开展土地整治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和科学依据,结合辉县市实际编制《辉县市土地整治规划(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以提高土地利用率、保障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为目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和《县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规程(TD/T&)》、《新乡市土地整治规划(年)》(送审稿)、《辉县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年)》,重点安排了补充耕地、土地整治特别是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的规模、布局和时序,指出了土地整治资金投入和安排计划,制定了实施规划的保障措施。《规划》是实施和深化《辉县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年)》的重要手段,指导辉县市土地整治活动的实施性文件,是土地整治项目立项及审批的基本依据,是安排各类土地整治资金的重要依据。
《规划》的范围为辉县市所辖区域全部土地,包括2个街道办事处、20个乡(镇),总面积1681.42平方公里。《规划》基期年为2010年,近期年为2015年,规划期限为年。
第一章&&背景与形势
第一节&&辉县概况
一、区域概况
辉县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处于中原城市群紧密层、洛济焦新轴与京广发展带交汇处,是新乡市中心城区卫星城市和都市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辉县市东靠卫辉市,西与山西省陵川县交界,南邻获嘉县,北同林州市及山西省壶关县相接,东南和新乡市、新乡县毗连,西南与修武县为邻。南距郑州市80公里,东南距新乡市20公里,东行20公里可达京珠高速公路和107国道;南下10公里可上新晋和太晋高速公路。境内公路纵横交汇成网,高速公路2条,省级公路5条,县乡道路39条。地方铁路横跨东西,南水北调中线贯穿全境。地理坐标为东经113&23'&113&57',北纬33&17'&35&50'。辉县市总面积1681.42平方公里,辖孟庄、百泉、薄壁、峪河、南村、吴村、上八里、占城、北云门、南寨、冀屯、常村12个镇,沙窑、西平罗、张村、高庄、拍石头、黄水、洪洲、赵固8个乡,城关和胡桥2个街道办事处,合计22个乡(镇)街道办事处,535个行政村。2010年全市总人口82.5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7.81万人,农村人口64.70万人,人口密度491人/平方公里。
二、自然条件概况
辉县市位于第二级地貌台阶向第三级地貌台阶的过渡地带,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呈阶梯形下降,有深中山区、深低山区、丘陵区、盆地、山前倾斜平原、平原和洼地,最高山峰十字岭海拔1732米,最低洼地占城镇南樊村海拔72米。
辉县市土地资源类型复杂多样,境内分布7个土类、13个亚类、29个土属、62个土种。其中褐土主要分布在北中部山地和山前倾斜平原;潮土主要分布在境内南部;棕壤土主要分布在境内海拔1200米以上的垂直带谱中;砂姜黑土主要分布在市境南部、西南部和西部一带;风沙土主要分布在赵固乡北部和洪洲乡境内;沼泽土主要分布在北云门镇韩小庄、卓水以西地带。
辉县市为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季风作用较为明显。春季多风少雨,夏季多雨较热,秋季气候凉爽,冬季较冷少雪。1月最冷,月均气温-0.8℃;7月最热,月均气温27.3℃。年均降水量610.9毫米。
辉县市属于海河流域卫河水系,境内有纸坊沟河、峪河、香木河、石门河、黄水河、刘店干河,均向南入卫河,卫河沿着市域南部边界自西向东流至新乡县。
市域水资源总量7.1629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径流量5.67亿立方米,占79.17%;浅层地下水储量1.3829亿立方米,占19.31%;中深层地下水储量0.11亿立方米,占1.54%。在水资源总量中,可开发利用总量3.03亿立方米,占水资源总量的42.3%。人均水资源379立方米,境内地下水资源分布极不均匀,山区地下无水,丘陵及倾斜平原上部贫水,中部、南部平原地区富水,洼地弱富水。
无水区&&北部、东北部、西北部海拔400米以上山区。
贫水区&&北部、东北部、西北部丘陵区和山前海拔100米以上倾斜平原区,地下水埋深60米以上;南部靠近大沙河洼地及南村盆地,受沉降堆积亚粘土及淤泥地层影响,单井出水量每小时不足60吨。
富水区&&城区至薄壁、峪河公路两侧,属山前倾斜平原中部富水区。
三、资源条件
辉县市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矿产21种,查明储量6种,其中非金属矿产3种,水气矿产2种。石灰岩矿分布广、厚度大、质优量大,资源量达百亿吨;花岗石矿分布广、规模大、品种多、质量好、易于开采,资源量为1.5亿立方米;煤矿资源量为14.7亿吨;泥炭矿资源量为102万吨;冶金辅助原料矿资源量为136万吨。另有山西式铁矿、沉积变质铁矿、铅锌矿、铜矿、白云岩矿、石英岩矿、磷矿、钾长石矿、水晶矿、冰洲石矿和优质矿泉水。
辉县市自然风光独特,旅游资源丰富,主要自然生态资源有国家级森林公园&&辉县白云寺,省级风景名胜区&&百泉万仙山景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太行山猕猴自然保护区,此外还有石门、八里沟、郭亮、南坪、关山等南太行自然景观资源。在太行山深处,还保存了大面积人迹罕至的原始生态区域。
辉县市文化源远流长,既有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遗址,又有殷商、战国和汉代大量墓葬,还有历代名人志士游历百泉等名胜留下的史料及书碣,人文旅游资源极多。全市已发现历史文物古迹136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6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8处。
四、经济社会条件概况
辉县市交通便利,距豫北重要交通枢纽新乡市仅25km,西距焦作市70km。市域内有辉焦、卫柿、新辉、薄亢、豫晋等五条省际干线公路和新晋高速、鹤辉高速,&贯通外环、沟通干线,畅通枢纽&的交通大格局已基本形成。
辉县市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等指标在新乡市8县(市)中均名列第一。2010年全部工业实现总产值138.28亿元,已形成的能源、建材、纺织、化工四大支柱产业,占辉县市工业比重近70%。
五、土地利用现状
(一)土地利用结构
2010年辉县市土地总面积公顷,其中农用地面积公顷、建设用地面积19005.68公顷、其他土地面积21409.08公顷。
2010年全市农用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和其他农用地)面积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75.96%。
耕地:面积64682.92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38.47%。其中水浇地49787.62公顷,占耕地面积的76.97%;旱地14895.3公顷,占耕地面积的23.03%。
园地:面积1853.0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10%。
林地:面积55614.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3.08%。
其他农用地:面积5576.8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32%。其中设施农用地701.45公顷、农村道路2522.25公顷、坑塘水面428.86公顷、农田水利用地828.86公顷、田坎1095.46公顷。
2、建设用地
2010年全市各类建设用地(包括城乡建设用地、交通水利用地和其他建设用地)面积共19005.6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1.30%。
城乡建设用地:总面积为16807.30公顷,包括城镇用地、农村居民点用地与采矿用地,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10%。其中城镇用地面积为3024.63公顷,占城乡建设用地总面积的18%;农村居民点面积为12675.13公顷,占城乡建设用地总面积的75.41%;采矿用地面积为1107.54公顷,占城乡建设用地总面积的6.59%。
交通水利用地:包括交通用地(铁路、公路)、水利用地(水库水面和水工建筑用地),总面积为1848.67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1.10%。其中:交通用地面积1038.51公顷,占交通水利用地总面积的56.18%;水利用地面积810.16公顷,占交通水利用地总面积的43.82%。
其他建设用地:包括特殊用地,总面积349.71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0.21%。
3、其他土地
2010年全市其他用地(包括河流水面、湖泊水面、滩涂和自然保留地)面积21409.08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12.74%。其中河流水面1121.67公顷,占其他用地面积的5.24%;滩涂面积3797.45公顷,占其他用地面积的17.74%;自然保留地面积16489.96公顷,占其他用地面积的77.02%。
表1-1&&辉县市2010年土地利用现状表
面积(公顷)
其他农用地
设施农用地
农田水利用地
城乡建设用地
农村居民点用地
其他建设用地
交通水利用地
水工建筑用地
自然保留地
自然保留地
(二)土地利用特点
1、地貌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大
辉县市地貌类型多样,土地总面积为1681.42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844.07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50.20%;平原面积459.03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27.30%;丘陵面积334.60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19.90%;盆地面积43.72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2.60%。
2、土地利用区域差异明显
辉县市自然地理环境复杂,不同地形地貌其光热水土等自然要素的分布和组合差异悬殊,受其影响,土地利用具有十分明显的空间地域分异特征,耕地主要分布在南部平原,林地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山区和丘陵地区,工矿用地主要分布在各交通沿线和城镇周围,未利用地主要分布在中北部山区。
3、中低产田面积大,耕地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全市中低产田面积48111.15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74.38%,通过加大物质投入和科技投入,中低产田可挖掘的潜力大。
4、农村居民点用地比重较大
2010年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12675.13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7.54%,占全市建设用地总面积的66.69%。农村居民点用地188.05平方米/人,高于国家140平方米/人的最高用地标准,农村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不高,需进行整合。
5、矿产开采对土地利用影响较大
矿产资源开采引起的地面塌陷和裂缝,威胁居民住房、道路等地面设施,导致耕地无法浇灌;石灰岩露天开采破坏土地、植被和地形地貌,同时切坡易形成崩塌地质灾害隐患;采矿废石大量堆积于山坡和沟谷,堵塞河道,在雨季易诱发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等此生地质灾害。
第二节&&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实施效果
一、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目标实现情况及实施成效
(一)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目标实施情况&
辉县市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年),确定全市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总控制目标为2235.39公顷,平均每年补充耕地223.54公顷。其中土地整理1128.19公顷,土地复垦50.20公顷,土地开发1057公顷。
年辉县市国投、省投和市投及其他重点项目共计180个(其中三项整治项目136个),累计土地开发、整理和复垦新增耕地面积2148.4公顷,完成规划指标的96.11%;其中土地整理新增耕地373.36公顷,完成规划指标的33.09%;土地复垦新增耕地577.8公顷,完成规划指标的1151%;土地开发新增耕地1197.24公顷,完成规划指标的113.27%。
(二)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实施成效
1、认真开展&三项整治&工作,拓展区域建设用地空间
土地整治工作开展十多年来,辉县市政府认真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工作,减少资源浪费,缓解建设用地指标紧张的压力,促进经济发展,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砖瓦窑场、工矿废弃地以及&空心村&的治理工作。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期间通过&三项整治&补充耕地总量为345.07公顷。&三项整治&工作的开展,既增加了耕地、缓解了人地矛盾,又为项目建设拓宽了用地空间又活跃了农村市场,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2、优化了土地利用结构,促进了土地集约利用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启动以来,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规划实施期间,认真开展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2009年第二批、2010年第一、二批增减挂钩项目已上报并获得批准,涉及拆旧区173.8095公顷。通过项目实施,对农村散乱、废弃、闲置的建设用地(包括宅基地)进行整理,集中建设居民点,配套建设公共服务设施,促进了农村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改变了村容村貌。
3、规划实施,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
土地整治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促进了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增加了农民务农收入。&十一五&期间,通过土地整治,农民人均收入年均增加200余元。通过村庄整冶,改善了农村散、乱、差的面貌,农民住房条件、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大为改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4、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促进了生态文明建设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期间,在&空心村&、砖瓦窑场和工矿废弃地整治中,辉县市注重科技投入,增加科技含量,以科技促整治,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产生了显著的效益。规划期间,复垦了多处工矿废弃地,通过推进农民住宅向中心村镇集中、乡(镇)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农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直接减少了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的排放,增强了对工业废水、废气、废渣的处理能力,提高了能源使用效率,保护和改善了生态环境。
5、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格局,奠定了土地整治持续发展的基础
探索完善土地整治规划实施的科学机制和体制,形成&政府主导、国土搭台、部门联动、群众参与、整合资源、整体推进&的工作机制,加强土地整治规划实施规范和标准建设,全面加强耕地数量、质量、权属管理和动态监管,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完善土地整治专项资金使用管理,使土地整治工作基本形成了规划体系比较完善、资金使用比较规范、科技支撑有力、全面全程监管的工作格局,为持续深入推进土地整治奠定了基础,提供了经验。
二、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资料不翔实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受技术手段和调查不足的影响,局部存在图、数、实地三者不一致,使得现状信息失真或现状信息不对称,加上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现状预测不准确,导致规划目标设置不合理,制约了政府对土地的科学、有效管理。
(二)规划目标设定比较单一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目标偏重补充耕地数量,而忽视了提高耕地质量、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改善生态环境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等目标,结构设置比较单一,未能充分反映经济社会发展对土地开发整理的多元化要求。
(三)土地开发为主,土地整理进度缓慢
年,辉县市土地开发增加耕地面积1197.24公顷,超额完成土地开发整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规划任务,但新增耕地方式以开发为主,整理不足,从已实施的部分项目情况看,土地开发新增耕地占新增耕地的66.39%。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确定通过土地整理新增耕地1128.19公顷,但由于土地整理投资大,回收期长,导致土地整理进度缓慢,仅完成规划指标的33.09%。
第三节&&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规划期内是辉县市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构筑中原经济区西北部战略支撑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强国家重要粮食生产基地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时期,土地整治规划工作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同时也存在新的挑战。
一、面临的机遇
(一)中央领导高度重视规划对土地整治工作的规范和引领作用
温家宝总理指出,农村土地整治是一项重大工程,这么一大笔投入,关键在规划好、使用好、监管好。日,国务院第164次常务会议提出,制定并实施全国土地整治规划,加快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力争&十二五&期间再建成4亿亩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党的十八大进一步强调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坚持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这对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和项目实施,机遇前所未有。
(二)国家深入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和中原经济区建设战略
随着我国区域发展战略从非均衡发展向区域协调发展转变,国家将加大对中部地区、中原经济区发展的支持力度,河南在全国发展格局中的定位更加明晰,地位更加重要。要求河南省必须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用好国家给予的支持政策,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坚持在不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的前提下,推进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培育区域竞争新优势。
(三)国家支持新乡统筹城乡发展试验区
《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32号)提出&大力实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积极开展&千村整治&试点,严格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为落实&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加强农村制度建设&的重大部署,做好新形势下的农村改革工作,农业部会同有关部门批复河南省新乡市承担城乡发展一体化改革试验任务。《国土资源部&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同推进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促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合作协议》指出在省域范围内实行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吸纳进入城市定居的人口规模相挂钩,明确提出支持新乡统筹城乡发展试验区。上述一系列政策为辉县市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农业规模经营、农民就近就业、农村环境改善,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重要机遇。
(四)土地整治已经成为我省走&两不三新&科学发展道路的重要支撑
河南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要坚持走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不以牺牲环境和生态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的科学发展之路。为此,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解决&钱从哪来,人往哪去,粮食怎么保,民生怎么办&四个方面突出问题,我省积极推进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力争整治基本农田3500万亩以上,新增的工矿废弃地实现全面复垦,后备土地资源得到适度开发,确保每年补充建设占用耕地30万亩以上,并进一步提高耕地特别是高标准基本农田的质量,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综上所述,《规划》是在经济社会发生深刻变革、土地整治内涵外延发生深刻变化、国土资源调查评价等基础工作全面推进的背景下编制完成的,与中央关于土地整治工作的决策部署和相关规划进行了充分衔接,顺应了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主题主线的要求。
二、面临的挑战
(一)资金整合缺乏有效措施
土地整治是投资巨大的综合性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具体会涉及路、水、电力、电信、卫生、文化、教育等多项内容的配套建设,资金的落实程度是土地整治能否取得预期效果的关键,不同部门出台了不同的支农政策,开展了不同整治工程,但是土地整治实施过程中所需资金最主要的筹措来源实际只有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及耕地开垦费,未能调动各方积极性和聚合各类涉农资金集中投入产生规模效应,整体推进效果差,如何突破部门壁垒,有效地整合各部门各项涉农资金是土地整治项目面临的一个问题。
(二)土地权益维护面临考验
农村土地整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土地权利人的切身利益。由于缺乏明晰的农村土地产权关系,使得土地整治中的土地收益在相关各方分配中存在不公平,而最容易受到损害的通常都是农民。进城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和宅基地使用权退出进程较慢,宅基地规模并没有随着农民进城而相应缩小。如何在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建设时,明确土地权属,切实维护农民权益,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是土地综合整治面临的最大挑战。
(三)土地生态环境整治需要加强
辉县市矿区煤炭资源的开发对矿区及周边的土地、水、植被、建筑物等方面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矿区煤炭开采使得辉县市矿区及其周边的土地地表塌陷,地面上产生了大量的积水,地表常年积水,致使当地耕地的物理化学性质发生变化,土壤出现盐渍化现象;地面塌陷过程中伴随着地裂缝发生,且密集成群出现,地裂缝破坏性强、影响周期长;矿区开发造成的地面大面积沉陷,破坏了原有植被种类、结构和分布。
第二章&&规划的指导思想与目标
第一节&&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生态文明建设和&四化同步&战略部署,按照&耕地占补平衡&要求,依据《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32号)和《国土资源部&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同推进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促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合作协议》,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路子,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及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在切实维护农民权益的前提下,通过整合土地资源,优化土地结构,增加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促进城乡土地合理利用和高效配置,加快&一核、二带、三片区&空间格局的落实,促进辉县市实现跨越式发展,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保障,为建设美丽河南做贡献。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以促进&三农&发展为目标
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改善环境的要求,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立足点,以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为出发点,以基本农田整治为重点,毫不放松地抓好粮食生产,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全面繁荣。
(二)坚持以统筹城乡发展为导向
立足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坚持促进&四化&同步发展,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建立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积极开展城镇建设用地及工矿用地整治,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三)坚持耕地数量、质量、生态管护相统一
立足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促进农业发展方式向产业化、集约化、标准化方向转变,按照稳定和提高农业基础地位的要求,加快土地综合整治,补充有效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
(四)坚持注重特色、保护生态环境和农耕文化
注重保留区域传统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的特色和风貌,妥善保护具有历史文化和景观价值的住宅和村庄。科学处理好农村建设用地整理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坚决制止因片面追求用地指标、违背自然规律搞过度整治开发等行为发生。
第二节&&规划任务和目标
一、规划任务
在《新乡市土地整治规划(年)》(送审稿)的控制和指导下,分析土地综合整治潜力,科学制定土地整治的目标,确定土地整治特别是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布局和实施时序,提出土地整治资金投入和安排计划,开展规划方案的环境影响、经济效益、社会影响等评价,制定实施规划的保障措施。
二、规划目标
土地整治的总体目标是:在保证改善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农用地整理有序开展,农业生产条件和农田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稳步推进,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确保土地整治补充耕地的数量和质量;农村建设用地利用效益明显提高,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
根据《辉县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年)》和《新乡市土地整治规划(年)》(送审稿),结合《辉县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确定辉县市土地整治的具体目标:
(一)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目标
上级下达辉县市到2015年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模6666.67公顷(10万亩),规划到2015年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模6666.67公顷(10万亩),到2020年建成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不低于6666.67公顷(10万亩),经整治的基本农田质量平均提高1个等,粮食亩产平均增加150斤以上。基本农田向&优质、集中、连片&的集聚方向发展生产效率不断提高,生产成本逐步降低;改善农田环境和土壤环境,减少农业生产过程中对耕地的污染,从源头上保证耕地环境健康。
(二)补充耕地目标
规划到2015年辉县市通过土地整治补充耕地面积1097.37公顷,平均每年219.47公顷。其中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补充耕地260.22公顷,农村建设用地整理补充耕地837.15公顷。
规划到2020年辉县市通过土地整治补充耕地面积1857.85公顷,平均每年185.79公顷。其中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补充耕地667.47公顷,农村建设用地整理补充耕地1190.38公顷。
(三)城乡建设用地整理目标
1、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目标。规划到2015年辉县市农村建设用地整理2286.89公顷,其中落实县级总体规划确定的减量指标872.03公顷(补充耕地837.15公顷)。规划到2020年辉县市农村建设用地整理5470.80公顷,其中落实县级总体规划确定的减量指标1240公顷(补充耕地1190.38公顷),剩余指标用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及自求平衡。通过整治,改善了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提升了居民生活水平,拓展了城市建设用地空间,优化了建设用地布局。
2、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整理目标。规划到2015年辉县市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整理86.99公顷,到2020年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整理98.37公顷。重点加大对旧城镇、&城中村&、旧厂矿的用地改造,促进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降低30%,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3、土地复垦目标。规划到2015年辉县市土地复垦272.91公顷,到2020年土地复垦495.10公顷,并将成果均用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人地挂钩。
(四)生态环境逐步改善
规划期内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维持在310天,二氧化硫排放量降低到0.75%,化学需氧量排量降低到0.5%,林木覆盖率提高到47%,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到2吨标准煤。
表2-1&&规划指标控制表
单位:公顷
年规划目标
年规划目标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模
经整理的基本农田耕地质量提高度
1(个等别)
1(个等别)
补充耕地总量
&&&&&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补充耕地
&&&&&农村建设用地整理补充耕地
农村建设用地整理规模
&&&&落实减量指标
用于补充耕地1190.38公顷。
土地复垦规模
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整理
矿山环境治理项目
第三章&&土地整治任务安排
根据潜力评价结果,全市土地整治规模49535.56公顷,可补充耕地潜力9979.95公顷。农用地整理规模24504.51公顷,可补充耕地潜力334.77公顷;农村建设用地整理规模11113.18公顷,可补充耕地潜力5704.82公顷;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整理规模98.37公顷;土地复垦规模8652.85公顷,可补充耕地潜力1376.22公顷;宜耕土地资源开发规模5166.65公顷,可补充耕地潜力2564.14公顷。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结合各乡(镇)实际,本着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以保护和改善土地生态环境、提高耕地质量为宗旨,有计划地开展土地整治工作,补充耕地规模1857.85公顷,其中农村建设用地整理补充耕地规模1190.38公顷,宜耕土地资源开发补充耕地规模667.47公顷。
第一节&农用地整理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与措施
一、农用地整理任务与措施
(一)农用地整理任务
坚持以整治促建设、以建设促保护的原则,大力推进农用地整理,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等级,提升土地综合能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辉县市农用地整理共涉及14个乡(镇),农用地整理总面积为45505.85公顷。根据《辉县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年)》中的农用地整理安排、潜力分布及各乡(镇)水资源分布,土壤条件等,将农用地整理指标分解落实到薄壁镇、峪河镇、常村镇、吴村镇、南村镇、南寨镇、上八里镇、北云门镇、占城镇、高庄乡、赵固乡、冀屯镇、西平罗乡、洪洲乡等乡(镇)。
表3-1&&农用地整理建设任务分解表
单位:公顷
农用地整理面积
补充耕地面积
薄壁一街村、薄壁二街村、薄壁三街村、薄壁四街村、薄壁五街村、薄壁六街村、王村、龙浴寺村、白云寺村、焦泉营村、焦泉村、振国村、程焦泉村、谷堆坡村、大海村、新安村、张泉河村、观流河村、张志屯村、南程村、大北程村、小北程村、孟村、落营村、马庄村、何庄村、圪针庄村、东沈庄村、沟湾村、周庄村、铁匠庄村、四九八部队、宝泉新村、
峪河一街村、峪河二街村、峪河三街村、峪河四街村、峪河五街村、峪河六街村、张铁屯村、姚屯村、小营村、张庄村、大屯村、小屯村、毛庄村、小作村、重泉村、李千户营村、吉家岗村、裴村营村、许本营村、肖吕村、蒋庄村、孔庄村、丰城村、姬庄村、穆家营村、西淹沟村、东淹沟村、马庄村、齐庄村、西寺庄村、东寺庄村、渔村、何庄村、
荒里村、沿东村、冯爻村、北陈马村、王村铺村、申屯村、西连岩村、井沟村、罗池村、郝洼村、宰坡村、万桑村、燕窝村、
张屯村、潘村、王展村、鲁庄村、山阳村、五冲河村、官店村、协店村、邓城村、杨起营村、王范村、张王寨村、东常务村、西常务村、南常务村、延和村、尚厂村、荒里村、落安营村、小庄村、三王庄村、王放营村、新落营村、王敬屯村、南宿村、新安屯村、卧龙岗村、杭庄村、黎虎庄村、赵屯村、郭屯村、王里村、南土高村、北土高村、南土高村、老孟庄村、柳湾村、赵和庄村、
南村东村、司东村、北东坡村、东村、河北村、南东坡村、南村北村、司北村、尚庄村、楼村、石盆村、忽树庄村、贾庄村、新村、牛王庙村、界地村、鸭村、魏沟村、西王庄村、南寨村、
南寨村、北寨村、石门口村、羊郊村、北流村、后地村、坝前村、大全地村、南寨镇良种场、
上八里村、中八里村、下八里村、郎岸村、白古潭村、石门店村、马头口村、闫庄村、何庄村、鸭口村、杨树庄村、西坡村、和寺庵村、杨和寺村、
北云门村、中小营村、中瞳村、魏小庄村、张小庄村、雷店村、九圣营村、朱桥村、前卓水村、后卓水村、韩小庄村、柳林村、纸坊村、姜姚固村、北阳村、沙屯村、南姚固村、冯庄村、任村、老格村、大花木村、圪垱村、东丁庄村、西丁庄村、姬家寨村、前凡城村、后凡城村、金华寺原种场、
大占城村、何张莫村、宋张莫村、陈张莫村、马张莫村、北靳村、王庄村、南靳村、南小营村、师庄村、小占城村、三位营村、沟西庄村、王官营村、和庄村、南樊村、东樊村、西樊村、蔡其营村、小马庄村、北小营村、冯官营村、北马营村、占城镇镇政府、
高庄村、后郭雷村、史村、郝庄村、孙村、冀庄村、祝庄村、庞村、新庄村、岳村、金章村、前郭雷村、六台山村、火岔沟村、白道村、贾沟村、苏村、东池头村、西池头村、土楼村、盘底庄村、宋庄村、石井村、高庄乡农场、
岳村、范屯村、张千屯村、前桥位村、后屯村、南坦村、南流村、马正屯村、东北流村、西北流村、文庄村、白草岗村、赵流河村、褚邱村、早生村、宪录村、亮马台村、益三村、前姚村、后姚村、西耿村、上官庄村、小洼村、大洼村、
板桥村、后田庄村、前田庄村、小庄村、富庄村、东耿村、聂桥村、胡村
西平罗村、兆村、郎山村、南平罗村、张庄村、圪垱坡村、山怀村、中平村、东沙岗村、西沙岗村、梨园沟村、西平罗乡办农场、西平罗高中、
西孟庄村、新乡庄村、五里河村、茅草庄村、西土楼村、四里庙村、大刘庄村、民兵基地、
(二)农用地整理措施
强化辉县市中低产田改造力度,加强农田环境综合治理,增加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优化农田的灌溉、排水、道路、林网等田间工程体系,全面提高农业抗御渍、涝、洪灾等自然灾害的能力;改良土壤结构,解决土壤可能存在的通透性强、漏水漏肥等问题;加强土地平整、农田水利建设及土壤改良工作力度,改善农业发展基本条件,为规模经营和发展现代农业创造条件。
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与措施
(一)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
辉县市确定的各乡(镇)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合计为6666.67公顷(10万亩),主要分布在水资源条件好、基本农田集中连片的赵固乡、冀屯镇、占城镇等14个乡(镇)。
表3-2&&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分解表
单位:公顷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模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模
城关街道办事处
胡桥街道办事处
(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措施
1、组织保障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政府牵头的项目指挥部,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共同推进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实施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建立目标责任制,将项目工程建设质量、资金和进度等情况纳入年度考核目标,同时列入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内容。加强部门协调,坚持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工作方针,各相关单位也要高度重视,明确任务,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共同促进项目的顺利实施。
2、制度保障
项目实施推行项目&六制&管理,即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制、公告制、审计制度,各级政府、部门和单位对项目实施进行全程监管,做到规范、高效管理,确保项目建设高质量完成。
第二节&农村建设用地整理任务与措施
一、农村建设用地整理任务
按照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遵循&撤并小型村,拆迁空心村,缩减自然村,建设中心村&的原则,合理确定拆旧建新的选点布局,分类实施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建设和管理,对农民旧房改造、新居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统筹规划,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引导农民逐步聚居。
(一)农村建设用地整理任务
根据辉县市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潜力,落实《辉县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年》确定的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目标,综合考虑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工矿用地需求,确定辉县市农村建设用地整理规模为5470.80公顷,其中用于落实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减量指标1240公顷(可补充耕地1190.38公顷),剩余指标用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挂钩。
表3-3&&农村建设用地整理任务分解表
单位:公顷
拆旧区规模
用于落实农村居民点减量规模
补充耕地面积
城关街道办事处
剩余指标用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挂钩
胡桥街道办事处
<span style="font-size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河南省辉县市常村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