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新的会计准则在上市企业利用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案例方面是否有抑制作用

中华会计网校《财会学习》
《财会学习》2006年8月 总第8期
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刍议
王洪娟 祁睿华/文
  非经常性损益是指公司发生的与经营业务无直接关系,以及虽与经营业务相关,但由于其性质、金额或发生频率等影响了真实、公允地反映公司正常盈利能力的各项收入和支出。非经常性损益对于上市公司剥离不良资产,改善企业产业结构,发挥证券市场资源配置功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也有许多上市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操纵。
一、上市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调节利润的动机
  按照中国证监会的规定:企业首次申请发行股票和上市公司申请增发新股或配股,其最近三个会计年度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平均不低于 6%,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与扣除前的净利润相比,以低者作为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的计算依据;ST iv上市公司申请取消特别处理也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是否盈利作为衡量标准。这些规定看似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调节利润是无用的,但在界定 ST上市公司是否退市时,实际上仅着眼于其是否盈利,并不单独考虑非经常性损益的影响。据*ST v古井 2005年年报显示,该公司在连续亏损两年后终于实现每股收益 0.022元,逃脱了暂停上市乃至终止上市的风险,非经常损益为其扭亏保牌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其中包括地方政府去年年底给予公司的 500万元财政补贴和公司以前年度计提的各项减值准备的转回 536万元。
  不少研究表明,上市公司往往采用“微利-巨亏-微利”的模式来规避“最近三年连续亏损要暂停或终止上市”的退市机制,利用非经常性损益来延缓亏损年度的来临。蒋义宏,王丽琨(2003)利用沪市 1999年~2001年上市公司数据实证分析得出结论:以控制非经常项目交易时点为手段,在首次亏损年度确认巨额非经常性损失,在扭转亏损年度确认巨额非经常性收益,是亏损上市公司回避退市机制的主要手段。由于退市会给控股股东带来巨大损失,为保住上市的资格,往往用低价优质资产置换亏损公司高价劣质资产;为维持地方形象,地方政府往往也会给上市公司提供财政补贴予以支持。
二、上市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调节利润的手段
  相关政策法规的颁布使上市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发挥”的空间减小,应该说对上市公司盈余操纵的行为有了很大程度的抑制(梁杰,赵淼)。但非经常性损益仍是部分上市公司特别是 ST公司调节利润的“法宝”。目前,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主要手段有:
  1.处置长期资产产生收益。上市公司往往在年末处置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长期资产,借此产生大量的非经常性收益来提升报表业绩。*ST运盛、*ST兰宝、
  *ST金牛、*ST佳瑞和*ST化工 5家公司在 2005年11月和 12月两月间均发生转让子公司股权的事项。
利用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转回。根据《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规范问答第 1号──非经常性损益》(简称《问答第 1号》)规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数,除非系因不可抗拒力因素,均为经常性损益,而以前年度已经计提各项准备的转回均为非经常性损益。尽管这样可以遏制上市公司计提巨额减值准备,但是却给了企业尤其是亏损上市公司将来以大额转回以操纵各年度利润的空间。2005年,风华高科、ST湖科等公司的非经常性损益都主要由数额不小的以前年度资产减值准备转回组成。
关联方交易非关联化。这是为规避相关准则规定出现的新的操纵利润手段,主要做法是将实质上的关联交易作非关联化处理,隐瞒事务所的审计并不在报表附注中披露;在关联交易前,通过出让或中止受让相关股权从名义上解除其关联关系;在大股东正式入主亏损上市公司前与其进行实质上的关联交易;通过非关联的“第三方”将一笔关联交易分解成两笔或两笔以上的非关联交易等。
依靠政府的财政补贴。出于地方保护主义,一些地方政府将上市公司作为地方优势企业和重点支持企业而直接给予财政补贴,成为上市公司的“救火队”。
三、非经常性损益管理规范及管理现状
  为准确考核上市公司盈利能力,遏制上市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操纵,中国证监会从 1999年起要求上市公司在年报中增加披露“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指标,并且颁布《问答第 1号》,对非经常性损益的含义和内容作了一系列的规定;在财政部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等国家相关的一些制度和法规中也对非经常性损益及其处理办法做出了规定;2004年 1月修订的《问答第 1号》对非经常性损益则进行了更为清晰的界定,不但具体列举了 14项非经常性损益项目,还确定将交易或事项的性质、发生频率以及金额作为对非经常性损益的界定标准。这些规定在一定程度上逐渐减小了上市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操纵的空间。但由于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一般具有一次性、偶发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不可能完全局限在列举的 14项范围内,加上界定标准等规定不够严谨,给企业仍然留下了利用非经常性损益粉饰报表、进行盈余操纵的机会。有关统计分析显示,近年来非经常性损益对净利润的贡献率超过10%的上市公司占总数的比例一直处于较高状态,2002年为36% ,2003年为44.65% ,2004年仍高达43.28%。据 WIND资讯统计,截至 2006年 3月 14日,在 287家已披露 2005年年报的上市公司中,有17家公司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由盈转亏,占比例6%;有31.6%的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对净利润的贡献率在10%以上,其中有11.8%的公司净利润的50%来源于非经常性损益。数据说明,非经常性损益对上市公司账面利润的影响仍相当普遍,不能排除上市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调节利润的情况。
四、新会计准则对非经常性损益确认的影响
  日,财政部发布了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在内的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从 2007年 1月 1日起,上市公司将率先施行新准则。新准则充分借鉴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并兼顾了中国经济的客观环境和发展特点。对非经常性损益的确认有较大影响的准则主要有以下三个:
  (一)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规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同时满足如下两个条件,应当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第一,交换具有商业实质;第二,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商业实质必须是换入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在风险、时间和金额方面与换出资产显著不同,或者是换入资产与换出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不同,且其差额与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相比是重大的。新准则还规定在确定是否具有商业实质时,企业应当关注交易各方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方关系,关联方关系的存在可能导致发生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会产生利润,而此前采用的账面价值计算法,基本不产生利润。但是严格的前提条件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以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方式操纵收益的行为,公允价值不允许被滥用。
  (二)资产减值
  《企业会计准则第 8号──资产减值》第 17条明确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这项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有实质性的差异,但这符合我国上市公司的现状。财政部会计司司长刘玉廷指出,明确所计提的减值准备不得转回,是考虑到目前借减值准备的计提和转回操纵利润的问题很大。此前的会计准则,允许资产减值准备转回,为上市公司提供了较大的利润操纵空间。新准则实施后,利用减值准备调节利润的空间将变得越来越小,利用计提手法调节利润将越来越难,可促使上市公司更加关注主营业务。但由于新准则于2007年才开始施行,不能排除部分隐瞒利润的公司在 2006年大量转回减值准备的可能性。
  (三)债务重组
  新会计准则详细规定了债务重组可能产生损益的四种情况:第一,债务人应当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实际支付现金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利得,计入当期损益;第二,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的,债务人应当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利得,计入当期损益;第三,当债务转为资本,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股份的公允价值总额之间有差额,也可产生损益;第四,修改其他债务条件,使得重组债务的前后入账价值之间存在差额,也可产生损益。而此前采用的会计准则将债务重组利得计入公司资本公积,不能产生收益,这是一项特殊背景下不得已而为之的规定。新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接轨,体现了债务人和债权人之间会计处理的对称性。但是*ST及ST公司不能幻想依靠债务重组产生的非经常性损益而摘星、摘帽。因为沪深交易所规定的摘帽、摘星条件是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为正值。尽管新准则在债务重组的定义中,明确了只有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的前提条件,才可以对获得的债务让步确认为债务重组利得,这在一定程度上可防止对债务重组准则的滥用,不过上市公司利用债务重组回避退市机制的空间仍然存在。
  依靠非经常性损益,不管采取哪种形式,都只能解决上市公司的一时之需,业绩的成长必须以主营业务作为持续性的支持。会计准则的完善可以压缩盈余操纵的空间,但会计准则只是会计信息的技术规范,对准则的恶意运用始终是人的问题,需要通过加强监管、推动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投资者鉴别会计信息能力等方面来解决。
                                    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
 启事:对本刊发表的文章及图片,本刊编辑部保留一切权利,如欲转载,须获同意。地方政府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_非经常性损益出台后的影响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2.00
&&¥2.00
&&¥3.00
&&¥3.00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地方政府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_非经常性损益出台后的影响
盈​余​管​理​ ​非​经​常​性​损​益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
20080份文档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新会计准则下非经常性损益的盈余管理研究
下载积分:280
内容提示: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1|
上传日期: 11:20:31|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新会计准则下非经常性损益的盈余管理研究.PDF
官方公共微信非经常性损益、会计准则变更与ST公司盈余管理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2.00
&&¥0.50
&&¥2.00
&&¥1.00
&&¥0.50
&&¥2.00
&&¥2.00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非经常性损益、会计准则变更与ST公司盈余管理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非经常性损益对上市公司财务业绩影响研究_基于沪市上市公司2007年年报分析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2.00
&&¥2.00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非经常性损益对上市公司财务业绩影响研究_基于沪市上市公司2007年年报分析
如​题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