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的北京社保对账单查询现在能领吗

[转载]有关社保领取的一些问答
这个有用留一下!2009年12月下旬,《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出台。随后几天,全国各地打工者担心将来回老家拿不到养老金,退保潮此起彼伏。特别是在深圳万人涌向深圳社保中心退保一事被广泛关注后,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蠢蠢欲动,忙活自己将来的养老金。
新政策和以往相比,对全国的劳动“移民”有哪些重大利好?现在是否可以顺利推行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呢?下面和养老险专家进行探讨,看看还有哪些问题是悬而未决的。
在全国所有劳动人口中,有百分之几的人能固定在一个城市工作,老了还在这个地方退休养老呢?人们常形象地用“树挪死,而人挪活”说法来说明,人有时就要靠随时换换地方,才会有更好的发展机会。
但人在“挪窝”时,经常会想一个问题是,现在换了地方,未来会如何?这就是人常说的“为职所困”,年轻时为了高薪远走他乡,而随着成家立业,每天忙于自己事业和孩子教育,等到年龄越来越大,对福利和养老就愈加关注,养老问题也逐渐成为人生的头等大事。
在2005年《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简称国发38号文件)规定,养老金要本着“多工作、多缴费、多得养老金”机制。目前这一机制在同一地区稳定就业的劳动者中得到普遍实现和认同。但对跨地区流动就业的劳动者来说,许多人在不同城市和多个时段就业参保,由于缴费年限不能累计计算,使他们在进入养老阶段个人利益受损甚至无法得到制度保障。换句话说,多缴多得的养老机制在他们身上没能得以实现。《暂行办法》的出台意味着在不同地区参保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可以顺畅地转移接续,有效保护个人养老保险权益。现在人们从一个城市跳槽到另一个城市,其养老保险关系可以“无障碍”随身带走。
日,《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简称《暂行办法》)在全国开始正式实施,的确给中国的“移民”带来了养老的福音,先来看看下面的实际案例。
当地直接领取养老金
李先生是东北人,1998年大学毕业后在苏州高新技术区某外企工作,户籍落在苏州。时隔5年后被猎头引荐至上海某全球500强外资公司,工资翻三倍。年轻有为的他,于2004年毫不犹豫地为了高薪来到上海,并且逐渐被上海大都市繁华和经济发达所吸引,现在娶了上海媳妇,打算定居于上海。三年前记者问他,“你以前在苏州的社保怎么办呢?”他的回答很坦然,到时退休了回苏州领就可以啦。而新政策出台,意味着他退休后直接可在上海领取养老金。
《暂行办法》第三条(二)明确规定,基本养老保险关系不在户籍所在地,而在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所在地累计缴费年限满10年的,在该地办理待遇领取手续,享受当地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按照李先生的情况,累计交够15年的养老金,在退休后直接在上海可以领取在沪工作期间的养老金和5年在苏州工作的养老金,不用回到苏州去领取。
据江苏社保有关人士说,浙沪苏三地将继续探索建立社保转移接续制度,在2010年将会发挥地区统筹更大的养老实效,为三地流动人才免去后顾之忧。记者从各地区社保中心了解,全国有些省份目前还没有做到省级统筹,要做到全国统筹谈何容易。一个人可能在全国各城市自行就业,要实现《暂行办法》的终极目标,一张社保卡在全国各地无障碍转移养老险,还是要从各省级统筹开始做起。
未解的养老险方程式
姜女士,陕西人,1999年大学毕业后留上海工作,上海户籍,在上海四年享有四险一金,养老金账户累计额为6256.9元,其中个人账户缴纳本息为3616.3元。2004年偶尔来北京发展,没想到一直到2006年,其供职的私营单位都没给她上养老险等社保。2006年换工作后,单位享有三险一金,到2009年5月为止,她个人收到的2008年度北京市社保个人缴费信息对账单中显示,缴费基数是1900元/月,2008年度的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累计额为1824元(8%),经计算单位划转养老账户为4560元(1900元&20%&12月=4560元)。
姜女士想知道如果在2011年回合肥(丈夫老家)定居,将来能拿多少养老金?该办什么手续领取上海和北京的养老金?她自己研读了《暂行办法》,其中第四条(二)规定,以本人日后各年度实际缴费工资为基数,按12%的总和转移,参保缴费不足1年的,按实际缴费月数计算转移。姜女士把每月缴费基数作为《暂行办法》规定中“实际缴费工资为基数”,那么光是2008年度,可以带走7元的单位账户养老金。
于是姜女士在1月18日给北京社保中心12333打咨询电话,得到的回答是:按照原来北京的养老政策,如果在北京累计交够15年养老险,在退休后可以在北京领取养老金,如果没有交够15年,或者离开北京,就只能把个人账户转回户籍所在地领取,按照2005年发布的38号规定领取养老金。
国务院下发的《暂行办法》虽是出台了,但是目前北京还没有实施细则,等到春节后才能有具体的办法,现在社保中心没有接到任何通知,不知道将来怎么办理养老险转移和转移养老金如何计算。至于姜女士将来是否可以转移单位账户的547元,也没有具体的实施办法对此做出相应的规定。
据记者了解,姜女士又在1月18日给上海的社保中心致电,询问有关在上海的养老转移办法,答复也是没有具体的落实办法。因为上海实行社保年度(缴费基数在每年4月调整),有关《暂行办法》中提到的“各年度实际缴费工资为基数”,也没有明确是否就是上海市社保结算中心的“月缴费基数”。但按《暂行办法》中“……为基数12%的总和转移”,对个人来说没有利益上的冲突,如果按照以前的养老险规定,只能把个人账户带到新的工作地点,但是现在新政策出来肯定对个人来说是好事情,毕竟可以带走一部分的单位账户。
争议社保池
业内某资深养老人士称,在中国统筹养老险“路漫漫,其修远兮”。国外很多国家之间的工作调动也不会影响将来的领取养老金,比如欧美国家,那是因为这些国家都有相应的社会保障税,都有“social&
pool”(译为社保池),但其前提是这些地区的金融一体化,而美国养老保险是唯一联邦级统筹管理的,完全可以实现美国人在全国内充分自由流动就业。目前中国有些省份还没有统筹,何谈一人一张社保卡走遍全中国呢?毕竟中国各地区养老险差异太大了,究其根源,只要转入地和转出地的利益现实诉求还存在,全国统一的无障碍转移就不可能顺畅实现。
据养老险从业人士透露,在制定此《暂行办法》过程中,每次会议与会者都会出现非常激烈地争论,比如:
有人提出转出地和转入地自行各自协商,取得一致规定后再实施。
中国有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除去港澳,32个地区各自协商,会有多少轮会谈呢?496轮会谈,相当不现实。
将来在退休时,只能转出单位账户的5%,个人的账户按照50%转出,或者按照地区分段计发,以防养老险转入地和转出地出现矛盾。
如果将来转入地的金额不够给所有退休人员发养老金,那将怎么办呢?这些都是具体的实施问题。至于《暂行办法》中规定“各年度实际缴费工资为基数,按12%的总和转移”,这个12%的基数到底如何计算?记者给上海、北京、深圳、西安、南昌等城市的12333社保中心电话,最后的结果都是,实施细则还没有出来,不知道如何计算单位划转给个人的养老金。
虽然日国务院办公厅发[2009]66号《暂行办法》通知,各地相关部门都在积极制定具体的落实办法,有些细节问题我们只能拭目以待。但是无庸质疑的是,个人在异地遇到好的发展机遇,你完全可以自己掌控,像自驾游一样,在全中国内想去哪里都可以。不用为职所困,你个人账户里的养老金,还是你自己的,而单位划转的养老金缴费也有部分在将来一定是属于个人所有。
至于将来的养老金你能领多少,按国发38号有关养老金的规定,将来养老金数额的确定主要看三个因素:参保年限长短、工作期间缴费基数和退休后养老险领取地区的社会平均工资水平。
总而言之,《暂行办法》能解决的问题是,一是可以做到养老险的不同地域转移,实现“自由行”;二是即使一个人多地区工作,只要有养老账户缴费记录,都可以累计年限和金额,利于保护个人账户养老权益;三是可以带走原单位账户所缴纳的部分养老金。希望每个人都可以在中国大地上对自己的养老问题少些担忧,多些信心。
养老金计发公式
S=A+B+C(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退休前一年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20%(缴费年限不满15年的按15%)+个人账户本息和&120+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1997年底前缴费年限&1.
1998年后参加工作者 A+B=S
《钱经》读者对养老险转移问题询问
1、我在大连工作7年,单位给上三险一金,现在北京工作五年,一直有社保养老险,但是我将来在哪里取养老金?
这主要取决于户籍所在地和最后养老险参保地,具体来说,如果你的户籍是在大连,等退休后回到老家,可以把北京工作的养老险转回当地;如果你达到领取待遇年龄退休后还在北京居住,并且在北京交的养老险累计超过10年,可以在北京领取养老金。
2、西安人在当地工作8年后,来京工作5年并已成家立业,目前单位社保齐全,我将来的养老金该怎么转移呢?&
&&&&如果以前西安的社保关系在公共服务机构,到西安区社保中心填写《个人养老险转移申请表》和复印相关养老个人账户台帐,经相关社保部门审核后,就可以转移到接收地北京社保中心。但是至于转移金额,西安的个人账户可以全部转出,但是由于西安市养老险转移实施细则还没有具体的落实办法,对转出总金额的计算办法到目前还不确定。
3、我在深圳工作10年,现已回老家湖南,在深圳已停止退保,但是我怎么才能转移我的退休金呢?
从深圳转到湖南,这属于跨省转出,单位在深圳关内的,只要在所在地社保局管理的分支机构递交三份资料:单位转保申请表或离职单、身份证、社保卡就可以办理转出,只要凭借缴费凭证就可以到湖南社保机构直接办理转移接续。
4、我在黑龙江退休,但是为了照顾北京工作的孩子要来北京,那么我的退休金可以在北京领取吗?
由于您在北京没有交过养老险,不能在北京领取养老金。
5、你好,我户口在湖北,在上海工作了两年,公司办理的居住证,交的是四险一金,今年5月辞职离开上海,现在杭州,我所交的保险能不能转出上海到杭州,并需要什么手续,非常感谢。
按以前上海的养老政策,社保中心建议退休后把上海的养老险转入户籍所在地湖北;而按照《暂行办法》保护城镇居民的合法权益,可以把上海的养老险转出到杭州,但是目前,还没有具体的落实办法出来,所以还需要等待实施细则出台。
6、我大学毕业后由于工作需要,一直在全国各地工作,所上的社保也散落在各地,在河南郑州约4年,在浙江杭州3年多,在上海现有5年,期间还有七八个月没有上社保,我想可能以后还会回到老家河南新乡,我该在哪里领取养老金呢?另外我可以领多少钱呢?
按照《暂行办法》第六条,从目前来看,您在任何一个地方的社保养老险都没有超过10年,不能转入曾经的工作地点,如果到了退休年龄累计已交够15年养老险,参保地累计缴费年限仍没有10年的,达到领取待遇年龄退休时只能将关系和相应的养老金都转到新乡老家,在当地享受基本养老待遇。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北京晒出2013年社保“账单” 14年五种方式获取社保对账单
北京晒出2013年社保&账单& 14年五种方式获取社保对账单
14年五种方式获取社保对账单
15年主推电子社保对账单多项措施维护 社保基金安全
5月14日,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晒出2013年社保&账单&:13年,社会保险基金全年收入1902.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312.9亿元,增幅为19.7%;基金支出1418亿元,同期增加213.4亿元,增幅为17.7%;基金当年结余484.6亿元,同期增加99.5亿元,增幅为25.8%。
北京市人保局昨天发布的2013年度本市社保事业发展情况报告显示,去年本市加大惠民力度,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按时足额发放,基金运行平稳。市社保中心主任吴晓军表示,按照有关规定,本市各项社保基金每年都有一定规模结余,2013年的各项数据显示,全市社保基金运行平稳。
覆盖近1500万参保人
五项社会保险中,养老保险参保人近1500万人,覆盖人群最多,包括职工、城乡居民以及无社会保障老人。
2013年的数据显示,本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35.5万户,比上年增加7000户,增长2%。参保人员1311.3万人,比上年增加104.9万人,增长8.7%。全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1181.3亿元,比上年增加186.2亿元,增长18.7%;基金支出734.8亿元,比上年增加94.6亿元,增长14.8%;基金当年结余446.5亿元。全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跨省转入本市30260人,转入资金9.1亿元,从本市转出39645人,转出资金8.1亿元。
180.1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同比增长1.5%。其中,城镇居民参保11.4万人,农民参保168.7万人。累计33.2万人领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金。全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收入13.2亿元,个人账户支出2.8亿元,财政补助13.1亿元。
此外,城乡无社会保障老年人享受福利养老金人员为52.1万人,全年发放福利养老金19.9亿元。
[ 待遇惠民 ]
2013年北京市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健全,继续提高统筹范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落实基础养老金、福利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
职工养老保险待遇水平持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月人均增加260元,月人均基本养老金达到2773元,比上年增长10.3%。今年1月1日起,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继续调整提高,月人均养老金达到3050元,位居全国前列。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也建立了正常调整机制。基础养老金去年从月人均357.5元提高至390元,月人均养老金为460元;福利养老金从月人均277.5元提高至310元。
收支基本平衡结余3.3亿元
这两年,社会上出现&北京医保基金收不抵支&的传言,市人力社保局昨天公布的医保基金收支情况打破谣言。
2013年,本市深化付费制度改革,强化医保基金监管,医保基金实现收支平衡。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601.7亿元,比上年增加104.3亿元,增长21%;基金支出598.4亿元,比上年增加101亿元,增长20.3%;基金当年结余3.3亿元,医保基金收支基本平衡。
13年,北京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单位35.1万户,比上年增加3.3万户,增长10.6%。参保人员1354.8万人,比上年增加75.1万人,增长5.9%。
北京市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员160.1万人。其中,学生儿童137.5万人,无保障老年人18.8万人,无业居民3.7万人。去年,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12.8亿元,支出13亿元,其中,0.2亿元根据预算安排由历年滚存结余支出。
本市累计发放社保卡1411.5万张,定点医疗机构1917家,全市基本医疗保险定点零售药店97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报销范围共2510种,在药品报销范围中社区用药1435种。
[ 待遇惠民 ]
近年来,北京市出台了一系列医保惠民政策,医保待遇水平不断提高。
2010年,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报销封顶线由17万元提高到30万元;在职职工在大医院门诊报销比例由50%提高到70%;社区就医用药报销比例统一提高到90%。2012年,城镇居民&一老&及无业人员住院报销封顶线由15万元提高到17万元,居民住院报销比例均达到70%。
去年,北京市将心脏和肺移植后抗排异治疗纳入门诊特殊病范围,使上述患者年人均医药费负担由6万元至8万元降低为5000元左右。不仅如此,为减轻重特大疾病患者医疗费用负担,本市通过提高财政补助标准,建立城镇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制度。城镇居民按基本医保政策报销后,个人自付超过上一年度全市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费用,按&分段计算、累加支付&的原则,起付金额以上部分5万元(含)以内的费用,由大病保险资金报销50%;超过5万元的费用,由大病保险资金报销60%,报销金额上不封顶。
率先实现省级统一发放
去年, 北京市参加失业保险单位35.5万户,比上年增加0.6万户,增长2%。参保人员1025.1万人,比上年增加18.4万人,增长1.8%。全年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为5.1万人。
全年失业保险基金收入56.5亿元,比上年增加10.2亿元,增长21.9%;基金支出32.1亿元,比上年增加3.2亿元,增长11%。其中,发放失业保险金等保障基本生活支出5.4亿元,促进就业及预防失业支出26.7亿元。基金当年结余24.4亿元。
[ 待遇惠民 ]
2013年,为缓解物价上涨对低收入群体的影响,切实保障失业人员在失业期间的基本生活,本市调整了失业保险金发放标准,在原基础上每档提高50元,达到每人每月892元至1001元,并率先在全国实现失业保险待遇省级统一发放。失业保险金平均水平为每人每月946元,位居全国前列。
31万人次享受工伤待遇
去年北京市工伤保险基金收入25.6亿元,比上年增加5.1亿元,增长25%;基金支出18.3亿元,比上年增加1.1亿元,增长6%;基金当年结余7.4亿元。
去年,参保人数和缴费人数稳步增长,参加工伤保险单位36.7万户,比上年增加0.8万户,增长2.2%。参保人员为920.3万人,比上年增加23.1万人,增长2.6%。全年享受工伤保险待遇31万人次。
[ 待遇惠民 ]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本市建立工伤保险定期待遇正常调整制度,每年结合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物价增长等因素,适当提高工伤待遇水平。
2013年本市调整了一至四级工伤人员的伤残津贴、护理费以及因工死亡人员供养亲属抚恤金。年末伤残津贴月人均3088元,供养亲属抚恤金月人均1637元,工伤人员护理费平均水平为每月1883元。
日,本市再次上调一至四级工伤职工伤残津贴和供养亲属抚恤金,一级伤残每人每月360元,二级伤残340元,三级伤残320元,四级伤残300元。供养亲属抚恤金每人每月增加150元。
生育保险待遇人均支出2.9万元
2013年,全市参加生育保险单位35.4万户,比上年增加0.7万户,增长2.2%。参保人员为883.2万人,比上年增加38.5万人,增长4.6%。全年享受生育保险待遇达41.1万人次,比上年增加13.1万人次,增幅46.8%,人均生育保险待遇支出2.9万元。
全年生育保险基金收入37.5亿元,比上年增加7.2亿元,增长23.8%;基金支出34.5亿元,比上年增加13.6亿元,增长64.9%;基金当年结余3亿元,生育保险基金收支平衡,略有结余。
[ 待遇惠民 ]
2005年,本市建立城镇职工生育保险制度,将本市户籍企业城镇职工纳入生育保险范围;2012年扩大生育保险覆盖范围,将本市行政区域内的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律师(会计师)事务所、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职工均纳入生育保险范围,实现生育保险制度全覆盖。城镇居民分娩的医疗费用,也从2012年起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范围。
财政投入40余亿元
据介绍,去年本市职工五项社保基金收入1902.6亿元全部来自企业和个人缴费,居民养老和医疗保险,市区两级财政则投入40多亿元。
&按照有关规定,在基金不足的情况下财政可以补足,但本市当年基金情况都是收大于支,所以不存在财政补足问题。&吴晓军解释说,去年本市财政的补贴基本上都体现在居民养老和医疗保险上。
据介绍,养老保险中,城乡居民是个人缴费加财政补贴,去年基础养老金月人均390元,全部来源于财政补贴;而老年保障制度本身是福利制度,个人不缴费。因此,仅针对232万城乡居民和无保障老年人,市区两级财政去年一共拿出33个亿,其中发放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13.1亿元,福利养老金19.9亿元。
财政补贴还投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报告显示,去年居民医保收入12.8亿元,按照160万参保人、人均140元的缴费标准来计算,收入只有两个多亿,而剩下的10个亿全部来自于财政补贴。
财政补贴也是本市居民参保待遇水平位居全国前列的主要原因。
&单独二孩&压力
吴晓军介绍,相比往年来说,去年北京的生育保险支付增幅最高,超过40%。这主要是因为社会保险法实施之后,本市生育保险已实现人群全覆盖,而生育保险最早只覆盖北京户籍人口,当时参保人数只有400万人,而现在参保人数已突破800万人。
据介绍,新纳入该险种的主要是流动就业的非京籍职工,多处于生育年龄,享受生育保险待遇概率比较高。而且社保部门判断,这一支付比例还将呈现高位运行。
吴晓军表示,北京放开单独二孩政策后,按照目前生育保险的收支状况,足以支撑此政策顺利实施。
养老结余446.5亿
是中长期储备
数字显示,本市社保基金运行比较平稳,特别是养老保险基金结余最多,达446.5亿元。吴晓军表示,职工保险本身对于养老和医疗留有相应的储备,养老是中长期的储备,按照国家各项保险制度的安排,工伤、失业和生育保险是解决在劳动年龄内可享受的待遇,而养老保险是退休后可享受的待遇。养老保险基金在法律规定下,应当留有适度结余,为将来留有足够的储备。因此,本市养老金每年都有一定规模的结余。
不仅如此,五项社会保险基金当年均有结余,只有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为12.8亿元,支出13亿元,出现了约0.2亿元的赤字,从历年滚存的结余支出。对此,吴晓军表示,这主要是因为最初的居民医疗保险只报销大病,后来又增加了门诊报销,导致基金支出迅速增加,筹资标准达不到支出的水平。今年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已经提高了筹资标准,财政补贴已经由人均680元提高到800多元,达到人均筹资1000元的水平。今年的筹资标准提高后,还将配合城镇居民大病报销政策实施,因此,按照2014年资金预算,将达到收支平衡,收入略大于支出。
多项措施维护
社保基金安全
吴晓军介绍,为管好社保基金,市社保中心采取了多项措施维护基金安全。本市社会保险基金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基金全部存入财政专户,在保证按时足额支付各项待遇的同时,确保各项社会保险结存资金的安全。
各级社保经办机构严格落实内控监督检查制度,按月对业务办理情况进行自查自纠,并针对重点业务和风险点加大不定期检查和随机抽查的力度,不断规范和完善业务操作流程,堵塞风险漏洞。
此外,还加强了享受待遇人员的日常信息比对和资格认证工作,通过与民政、医疗方面的数据进行信息比对,筛查重复领取待遇和冒领待遇人员,做好异地领取待遇人员的资格认证工作,维护基金安全,保障参保人的合法权益。
北京市参保人员可通过五种方式获得2013年度社保对账单
一、社保网上服务平台
1.参保人可登录社会保险网上服务平台(http://www./csibiz/),点击&个人用户登录&。
2.输入身份证号及密码进入下一页面。若参保人首次登录,请点击&我要注册&,输入身份证号、医疗保险手册号/卡号,并设置密码,进行注册。
3.进入个人页面后,按相应提示查询对账单内容即可。参保人需注意个人信息安全,对证件号、密码等内容保密。
二、自助终端机
1.自助终端机设置于各区县社保中心,参保人可自行前往查询。
2.参保人只需携带社保卡即可。
3.参保人可在自助终端机查询相关页面,输入身份证号、社保卡上的条形码编号等信息后,查询社保缴纳情况。
三、电子邮件
参保人需通过所在单位或社会保险网上服务平台提供电子邮箱地址,北京市社保中心将通过电子邮件为参保人发送电子版对账单。
参保人需获取纸质对账单,应通过单位或登录社会保险网上服务平台,将获取方式选为&邮寄&并核实邮寄地址。北京市社保中心将根据参保人提供的地址 邮寄纸质对账单。
1.本市各区县社保中心或社保所柜台工作人员可帮助参保人查询、办理相关手续。
2.参保人需提供有效身份证件(身份证、社保卡、护照等),经过经办机构服务人员核实后,查询相关信息。
今年五种方式获取社保对账单
明年主推电子社保对账单
北京市社保基金管理中心昨天发布,即日起,正式启动邮寄2013年度社保对账单,6月30日前,全市823万参加全部五项社会保险的在职职工将陆续收到对账单。此外,今年参保人员还可以通过社保网上平台、电子邮件等方式获取对账单。明年起,本市将主要利用电子方式为参保人员提供对账单,不再主动邮寄纸质对账单。
据介绍,2013年度的纸质版对账单从今天至5月31日陆续邮寄,参保人最晚在6月30日前收到。因地址错误等原因,6月30日后仍未收到对账单的参保人,可通过社会保险网上服务平台、社会保险自助终端、社保经(代)办机构柜台,查询或打印对账单。
目前,市社保中心为参保人提供了五种获取社保对账单的方式,其获取的对账单样式、内容与邮寄的纸质对账单完全一致,均可作为个人社保缴费证明。社保经(代)办机构柜台、社会保险自助终端、社会保险网上服务平台(http://www./csibiz/)将在6月15日后开通2013年对账单查询和打印业务。
据了解,目前已有近两万名参保人选择了电子邮件方式获取对账单。
为倡导低碳生活、保护环境,明年起市社保中心将主要利用社保网上服务平台、自助终端等电子方式为参保人员提供社保对账单。参保人需通过单位或社保网上平台两种渠道选择获取对账单方式,明年起将不再主动邮寄纸质版对账单。
为保障参保人信息安全,使用社保网上平台的需向单位提供有效手机号,注册后进行手机验证,开通更改对账单获取方式功能;选择获取方式时选为&邮件&的,需通过所在单位或网上服务平台提供电子邮箱地址,以便接收电子对账单;选为&网上查询&的,则只需在网上服务平台注册,登录网站即可查询打印对账单。
如参保人仍需邮寄纸质对账单的,需通过所在单位或登录社会保险网上服务平台,将获取对账单的方式选为&邮寄&并核实邮寄地址。
需特别提示参保人的是,今年参保人如未选择获取对账单方式,社保系统将默认参保人将通过网上查询方式获取对账单,参保人可随时到社保网上平台进行查询和打印。
将内容分享到
相关新闻:
中国 北京电视台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京ICP备 号-3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3028号建议使用:IE6以上版本浏览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社保缴纳对账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