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2015学年校历年申报合作建社资项目2015年几月到位

& 当前位置:中国遵义 -&
遵义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 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日&&来源:遵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遵义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关于遵义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决议
(日通过)
遵义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查了市人民政府提出的《遵义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及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并同意市四届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的审查结果报告。会议决定,批准《遵义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批准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遵义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日在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遵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遵义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大会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4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省市关于全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各项决策部署,始终坚持主基调主战略,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以“五梳理三带头”为总抓手,积极应对“三期叠加”复杂形势和经济下行影响,全神贯注抓园区、凝神聚气抓工业,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着力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全市经济运行平稳、结构趋优、活力彰显、基础打牢、后劲增强,成绩显著且来之不易。&&
(一)经济发展提速进位,综合实力再上台阶
初步预计,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874.36亿元,为计划的98.1%,增长14.4%,增速同比提高0.4个百分点,分别高于全国、全省7个和3.8个百分点,为超额完成“十二五”规划确定的2000亿元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达83%,提高2.8个百分点。在全省增比进位综合测评中重回第一方阵、排名第二,在西部30个同类城市中经济发展增速排名第一、经济总量从第9位跃升至第5位。
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500亿元、增长42%,为计划的89.3%,其中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052.3亿元、增长31%,为计划的89.3%;500万元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872.7亿元,增长17.4%,为计划的101.7%;财政总收入412.66亿元,增长15.7%,为计划的94.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9.65亿元,增长16.7%,为计划的97.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33.4亿元,增长13.4%,为计划的96%;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580亿元,增长35%,为计划的105.3%;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567.6亿元,增长15.5%;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527.7亿元,增长26.9%。
三次产业结构由13.1:47:39.9调整为14.3︰45.9︰39.8;工业经济占生产总值比重38.2%、下降1.9个百分点,城镇化率43%、提高2个百分点,民营经济比重52.5%、提高3.1个百分点,县域经济比重73%、提高0.6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728元,增长9.5%,为计划的99.73%;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8365元,增长12.7%,为计划的104.4%;人口自然增长率4.89‰,新增城镇就业11.4万人,为计划的103.3%,转移农村劳动力9万人,为计划的120%;节能减排、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均控制在省下达目标范围内。
(二)坚持主基调主战略,转型升级成效显著
工业经济持续发展。一是全神贯注抓园区、凝神聚气抓工业。全年完成工业投资920亿元,增长27%,各县(市、区)加大了工业园区建设步伐,新建成标准厂房153万平方米,新建成新蒲以晴光电、桐梓火电厂、绥阳肯富来等111个项目,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19家,新入库500万口径企业数排全省第一,工业支撑作用明显。二是抓好工业生产调度,面对原材料产业停工停产、白酒销售困难、工业用电大幅下滑等严峻形势,深入扎实开展工业“双服务”行动和“百千万”工程,盘活存量、做大增量,实现了工业经济较快发展,工业增加值实现875亿元、名列全省第一,增长17.6%、增速在全省总量较大市州中名列第二。三是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施工业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加快特色轻工、装备制造、新型材料、能源化工、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六大产业发展,着力打造酒、烟、茶、药、竹、特色食品“六张名片”,新蒲(遵义—上海)产业园、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遵义分区、红花岗医药产业园、遵义县鸭溪(茅台)循环经济产业园等建设稳步推进。
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城市建设以较大的投资力度,解决了较多的历史欠账,实现了城乡面貌的大提升。一是强力推进新区拓展。新蒲新区、南部新城、北部新城骨干路网和市政设施有序推进,中心城区200万人城市框架基本形成,基础不断夯实。遵义大学城完成投资41.5亿元,遵义医学院、遵义医专、遵义职院一期工程建设完成;城市规划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市科技馆等重点工程建成投入使用。二是着力改造提升老城。扎实推进城乡提升“八大工程”建设,中心城区交通疏解成效显著,高桥高速公路进出口改造、沈湛立交、官井隧道复线、官井东路、子尹南延隧道建成投用,昆明路、广州西路、重庆路、苏州路口、北海路口等一批长期存在的中心城区主干道“肠梗阻”打通;建成公交专用车道10.5公里、港湾式公交停靠站等配套设施42个,“智能交通”、“公交都市”建设加快推进;加快城市道路改造提升、河道治理、天桥广场建设,实施城市绿化、美化、净化、亮化工程,三宜城市形象进一步提升。三是大力完善城市功能设施。新蒲茅台迎宾馆、新蒲新城大酒店、赤水同盛大酒店、绥阳唯中大酒店、务川大酒店等星级酒店建成投用,城市品味和综合承载力进一步增强。四是大力培育城市新业态。国际商贸城、新雪域市场开业运营,新增限额以上商业企业138家,奥特莱斯商业广场、阁老坝铁路物流中心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阿里巴巴·遵义产业带”电商平台交易量大幅增长,兴业银行、民生银行、安城财产保险公司、申银万国证卷公司等金融机构挂牌营业,新蒲金融商务中心建设启动,服务业加速发展、赶超发展的基础平台不断夯实,支撑能力增强。
农业生产增产增效。一是围绕做特做优农业,深入实施“1234”战略和“8531工程”,大力推进35个省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有效抵御5月、8月两次洪涝灾害,农业生产实现恢复性增长、农村居民持续增收,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推进。二是实现粮食产量291.6万吨,增长12.4%;烤烟种植74.83万亩,已收购166.6万担;茶园面积达179万亩,茶叶综合产值90亿元;酒用高粱种植面积126万亩,蔬菜种植面积269万亩,肉类总产量58万吨,禽蛋产量6万吨,畜牧渔业总产值117亿元,土地流转145万亩,粮经比调整为39:61。一产增加值增长6.6%,对经济增长发挥了积极的稳定作用,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夯实和巩固。
(三)实施区域发展战略,四大区域亮点纷呈
坚定不移推进“四大区域”协调发展,坚持因地制宜、区域统筹、分类指导,高密度召开了两轮八次四大区域经济座谈会,高强度指导调度,“四大区域”在扩大投资、产业转型、统筹城乡、改善民生等方面成效显著。中部六县(区)充分发挥火车头带动作用,强力推进区域性中心城市、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现代农业和城乡统筹发展示范区建设,全年实现生产总值 972.3亿元,同比增长16.3%;西部三县(市)围绕“四河四带”建设,突出特色工业产业和精品旅游业发展,全年实现生产总值626.9亿元,同比增长14.4%;东部三县坚持以创建生态文明示范区为抓手,坚守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加快推进茶旅一体化,促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71亿元,同比增长17%;北部三县聚焦工业不走神、不散光,基础设施和工业发展取得了新成效,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42.6亿元,同比增长17.2%。各区域经济增速均快于全市水平,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增强,县域经济比重提高0.6个百分点。
(四)突出投资拉动战略,发展条件进一步改善
着力加大城乡建设,突出投资拉动。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加大投融资力度,积极争取上级投资,加强政银企合作,激活民间投资,促进了全市投资项目的顺利推进。全市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580亿元,银行业机构中长期贷款余额达1183亿元,获准发行企业债券60亿元,争取到中央、省级预算内投资补助资金达28.4亿元。从行业投资情况看,完成城建投资1220亿元、工业投资920亿元、交通投资240亿元、社会事业投资160亿元、水利及农村基础设施投资110亿元。加强投资项目管理,坚持按旬调度、按季观摩、集中开工,督促落实责任制,加快重点项目建设进度,市级643个5000万元规模以上重大工程项目完成投资1289亿元,“八大工程”累计完成投资332.8亿元,“五个100工程”完成投资1131亿元。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加大,项目建设成效明显,交通方面,机场高速、北环高速、余凯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渝黔快铁、川黔铁路外迁、仁怀机场开工建设。水利方面,新蒲中桥、桐梓新桥、遵义县绿竹坝、道真大沙河、绥阳后水河加高等5座中型水库下闸蓄水,新增供水能力2亿立方米。能源方面,遵义至仁怀天然气管道、桐梓火电厂建成投用,习水二郎电厂加快建设,遵义县太阳坪、桐梓白马山、正安天楼等风电场开工建设。电信方面,在全省率先实现移动4G信号乡乡通,贵阳、遵义、安顺实现通讯同城化。这些工程项目的实施,有力支撑投资较快增长,进一步改善了全市发展基础条件。
(五)加快重点领域改革,开放合作全面深化
坚持用好改革关键一招,重点推进“十项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完成市、县两级政府机构改革工作,启动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取消市级非行政许可事项,实现部门权力清单、服务清单、责任清单“三单合一”,建立并联审批工作制度。加大投融资体制改革力度,落实企业投资主体地位,对申请国家和省级补助资金的企业投资项目,除国家和省有明确要求外,市级不再审批;放宽准入,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社会公共服务、城市基础设施和新农村建设。积极培育市场主体,推进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实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和先照后证注册登记制度,全市累计新登记市场主体3.35万户,注册资本338.7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9%、107.2%。财税体制改革成效明显,开展地方债务清理工作,探索债务成本管控和偿债机制,落实省以下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认真开展全国、省级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试点工作;扩大营改增试点范围,共计为5806户纳税人减税9.34亿元。深入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编制实施《遵义市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遵义市赤水河流域“四河四带”总体规划》,开展了赤水河流域生态红线划定、河长制、自然资源登记确权、生态补偿、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等一系列改革工作。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科技创新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社会征信体系建设等扎实稳步推进。
开放合作深度扩展。对外开放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化,遵义(上海)产业园、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遵义分区建设加快推进。渝遵战略合作不断深化。与贵阳、泸州、上饶等城市和清华同方、上海延华等企业集团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深化成渝经济区、泛珠三角区合作,获准设立乾开自用保税仓和恒中、世通公共保税仓,遵义综合保税区加快建设,遵义航空临时口岸申报成功。新增外贸企业86家,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4.6亿美元,增长22%;实际利用外资1.3亿美元,增长30%;签约招商项目769个,引进500强企业10家,省外到位资金达1580亿元,增长35%。
(六)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社会事业加快发展。深入实施教育“9+3”计划,全力推动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工程,开工建设各类教育工程1592个,中心城区新(改、扩)建中小学7所,遵义医学院、遵义医专、遵义职院入驻新校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82%、9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89.5%,高中阶段毛入学率82%,中职毕业生就业率达98%;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创建成果持续巩固,海龙屯申遗通过专家现场评审,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成功,遵义红色文化产业园获“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称号;旅游业发展水平继续提升,旅游接待人次和总收入保持20%以上增长。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逐步完善,卫生监督、疾病防控、爱国卫生、民政救助、群众体育、妇幼保健等工作全面加强。
民生实事进展顺利。加快推进小康“6+1”行动计划、“民生十件实事”等民生工程,不断提高民生保障水平;问题楼盘、八五厂廉租房、海龙水库便民路等一批长期积累的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建成通村油路1500公里,完成19个乡镇客运站建设;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13.1%、16.5%,新农合参合率98.2%;新(改)建农村敬老院65所,实现乡镇全覆盖;建成保障性住房2万套,改造农村危房4.25万户,生态移民搬迁2.06万人,162.8万户农户纳入政策性农房灾害保险,石漠化治理、植树造林、绿化美化等生态工程任务全面完成。精准扶贫“六个到村到户”成效明显,减少农村贫困人口21万人,务川县和25个乡镇实现“减贫摘帽”。
各位代表,2014年世界经济错综复杂,我国面临“三期叠加”复杂形势、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市更面对市场需求不足和白酒、原材料等支柱产业支撑能力减弱等具体困难,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成绩实属来之不易,是市委科学决策、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与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各族人民积极应对、攻坚克难、苦干实干的结果。
与此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经济总量小、人均少的根本矛盾仍然突出,影响发展的困难和问题不断显现:一是 “三期叠加”对我市工业经济的影响较大,全市企业生产能力利用率不足75%,白酒、原材料、煤炭、电力、化工等行业重点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二是因市场投资主体意愿下降,以及资金、土地等要素瓶颈制约,部分计划建设重点项目未能按期开工、按期推进,投资增幅同比回落。三是受经济下行、国家政策性和结构性减税等多重因素影响,全市财税增收乏力,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未达到预期水平。对上述困难和问题,我们将在发展中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1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
2015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面对新常态、迎接新挑战、全面深化改革至关重要的一年。
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我们要全面对标“十二五”规划目标及全面小康社会创建要求,坚持质量和效益并重,主动适应新常态,突出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突出改革攻坚、开放创新,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为“十三五”更好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015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要贯彻中央、省委和市委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五梳理三带头”为主抓手,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深入实施主基调主战略,深入研究新常态下遵义跨越发展战略路径,着力“三化”互动、区域联动、投资拉动、开放带动、创新驱动、民生推动,突出“赶、转、改、创、治”五个重点,实现总量、质量、均量三量提升;凝神聚气抓工业,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提升现代化农业发展水平,培育壮大文化旅游新支柱,不断激发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努力做到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深入实施四大区域发展战略,突出区域统筹、分类指导,中、西部要勇挑重担、再上台阶,东、北部要提速发展、加快脱贫摘帽;牢牢抓住改革开放关键一招,深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等“十项改革”,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深化遵沪、遵渝、遵筑合作,努力构建开放开发、改革创新工作新格局,提升开放发展新水平;坚持底线思维,紧盯标兵、提速进位、提高占比,善于“无中生有”,巧借外力加速发展,全面完成或超额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努力保持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2015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5%以上,力争完成2200亿元。并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工业经济比重达到39.2%、城镇化率达到45%、民营经济比重达到54%、县域经济比重达到73.5%,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达到86%。
——500万元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2000万元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3.5%以上,发挥工业经济的支撑作用。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保持对经济增长的拉动。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以上。
——财政总收入增长10%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3%。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 1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4%以上。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05‰以内。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3%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4.2%以内。
——节能减排、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等指标控制在省下达目标范围以内。
三、201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着力抓好工业发展,为稳增长提供强力支撑
一是大力实施工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持续培育壮大特色轻工、装备制造、新型材料、能源、化工、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六大支柱产业,加快建设特色轻工、新型材料、装备制造、综合能源等四大基地,做亮酒、烟、茶、药、竹、特色食品“六张名片”,加快发展电子信息、新医药、现代服务业、新型建筑材料四大新兴产业,打造白酒、能源及材料、电子信息“三大千亿级产业”。二是加快推进省级产业园区建设,培育千百亿级园区,加快工业园区“八通一平”和标准厂房建设,加强工业项目生产调度,全年园区新建成标准厂房200万平方米、建成污水处理厂10座、道路180公里。强力推进新蒲(遵义—上海)产业园、贵州航天高新技术产业园、南部城区重点工业企业退城进园和遵义烟厂异地扩能技改等项目实施,加快务正道煤电铝等项目建设步伐,建成鸭溪·茅台循环经济产业园、二郎电厂一期等项目,着力做好茶酒姐妹篇,开工建设投资额3000万以上产业项目500个,建成投产115个以上,力争百花医药集团等3户企业挂牌上市。三是全面实施科技创新战略,打造一批科技创新平台,培育一批新技术企业,加强科技成果转化与孵化,增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新增各类创新平台20个,高新技术企业达到80户。
(二)着力加强城镇建设,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一是坚持发展新型城镇化,突出规划引领,实施“多规融合”,彰显黔北文化特色,推进以中心城区为龙头、节点县城为骨干、示范城镇为补充的黔北城市群建设;完善骨干路网和市政设施,加快中心城区“3个100平方公里”项目建设,筑牢承载200万人口的中心城区发展基础。二是加强城市运营管理,以产业带动就业,综合推进“创新城市”、“智慧城市”、“文明城市”、“公交都市”建设,积极推动遵义县、绥阳县撤县设区和桐梓县、湄潭县撤县设市,稳妥推进乡镇行政区划调整。三是扎实推进21个省级城市综合体和54个市级以上示范小城镇建设,逐步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产业集聚功能,建设环境优美,功能齐全的宜居小城镇。四是围绕重点园区、重点产业,加快建设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和现代物流、金融商务会展集聚区,大力发展商务娱乐、健康养老、社区家政等生活性服务业,推进唯一国际、奥特莱斯、汇兴物流园等一批商贸流通项目建设,新增限额以上商业企业100家以上,努力促进消费增长。五是以承办省第十一届旅发大会为契机,加快21个省级旅游景区升级改造、提档升级,推进文化旅游综合改革,统筹推进旅游与工业、农业、城镇、文化融合发展,重点打造西部赤水河流域千亿级文化旅游示范带和东部“一江一湖一海”生态休闲旅游示范区,启动实施仁习赤旅游公路、国际自行车赛道建设,重点抓好40个精品酒庄、60个精品茶庄、50个特色酒店等建设,全年接待游客人数和综合收入分别增长20%以上。
(三)着力抓好三农工作,为率先全面小康奠定基础
一是继续推进茶叶、辣椒、竹子、蔬菜、高粱、中药材、干鲜果、畜牧水产等基地建设,强化农业科技推广,挖掘农业增产潜力,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全年实现一产增加值增长5%、粮食产量265万吨、肉类产量63万吨、烤烟155万担。二是继续抓好35个省级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确保完成投资60亿元,实现销售收入80亿元;着力抓品牌、抓市场、抓营销,支持品牌培育和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认证和茶叶“二绿一红”等重点品牌打造,办好中国·贵州茶博会(湄潭)、上海—遵义农产品展销会等重要活动;大力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休闲农庄、精品茶庄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新增市级以上龙头企业85家,总量达500家,实现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285亿元,加快培育一批集体经济收入过百万的示范村。三是全面完成“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6+1”行动计划年度任务, 解决70万人农村安全饮水,改造农村电网879公里,建成通村油路1200公里以上,实施退耕还林12.7万亩、治理石漠化197.9平方公里。四是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农业防灾减灾体系、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认真落实农机购置补贴、保供蔬菜种植补贴等强农惠农政策,促进增产增收。五是着力加强扶贫攻坚工程实施力度,减少贫困人口20万人以上,实现道真县和20个以上乡镇“减贫摘帽”。
(四)着力推进四大区域发展,发挥区域特色优势
一是中部六县(区)要立足提升城市带动和工业支撑能力,大力发展大数据、高新技术、电子信息为重点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及高端装备制造业、医药产业、新材料产业、现代服务业;加快遵义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湘江、和平等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推动产业集聚集约集群发展,培育百亿级产业集群和大企业、大集团,壮大工业经济实力;不断完善路网结构和城市功能,森林覆盖率力争达到49%以上,重点加强100平方公里山体公园建设;着力提升城市品位,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深化与上海、成渝和黔中经济区区域合作,扩大招商引资规模,进一步加速中部崛起步伐。力争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4%以上,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6%以上,2000万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4%以上。
二是西部三县(市)要全力做好白酒、煤炭、绿色生态及红色旅游“四篇文章”。抢抓承办全省第十一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的重大机遇,以全景域理念打造休闲旅游度假精品线路;围绕打造“四河四带”,森林覆盖率力争达到58%以上,重点抓好赤水河沿线景观打造,统一规划、设计、建设一批酒庄和茶庄,建成仁怀—习水—赤水100英里自行车道和人行步道旅游精品线,加快形成“快进慢游”的旅游新业态。力争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4.5以上,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7.5%以上,2000万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3.5%以上。
三是东部三县要以交通、文化、体育休闲、会展经济等为重点,推进“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六项行动,打造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升级版;总结农村综合改革试验试点成果,深化农村产权制度、城乡统筹体制、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走生态资源和特色优势产业融合发展之路,加强农业经营主体建设,培育壮大重点龙头企业、农村合作组织和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突出抓好茶叶、优质米、蔬菜等优质农产品精深加工;围绕乌江、飞龙湖、茶海资源串点联线,森林覆盖率力争达到55%以上,重点加强景观打造和植树造林,打造生态休闲旅游示范区;积极对接国家武陵山协作区区域发展规划,争取中央和省支持,加快开发。力争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5%以上,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8.6%以上,2000万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
四是北部三县要抢抓上海对口帮扶历史性重大机遇,加快突破基础设施瓶颈,把工业化作为扶贫攻坚的主抓手,加快工业园区、标准厂房建设,大力设施“六个到村到户”精准扶贫、产业化扶贫,实现7万人减贫。实施好国家武陵山协作区区域发展规划,坚持交通引领,着力构建北部区域综合交通网络;着力推进务正道煤电铝等重大项目和省级经济开发区建设,全力打造铝工业集聚区;森林覆盖率力争达到56%以上,重点加强退耕还林还草建设;重点培育农业优势产业,积极发展生态畜牧业、烤烟、中药材、茶叶、干果等特色产业,着力建设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力争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5%以上,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8.7%以上,2000万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6%以上。
(五)着力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努力扩大投资规模
一是进一步强化“5个100工程”、“十大工程”等重大项目建设责任制,用改革的办法创造性地破解融资、用地、征地拆迁等困难,确保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完成工业投资1100亿元、城建投资1400亿元、综合交通投资260亿元、水利及农村基础设施投资150亿元、社会事业投资200亿元,其它投资90亿元。二是抓好新蒲以晴集团、习水二郎电厂、务川煤电铝等市级调度的683个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坚持按月调度、按季考核,确保项目建设进度和形成更多实物量,支撑投资规模持续扩大。三是进一步创新投融资机制,建立健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PPP)机制,重点推进生态环保、农业和水利工程、市政基础设施、能源设施、信息、社会事业等领域机制创新,拓宽投融资渠道,引导社会资本增加投资,积极推动有条件的企业发行债券和上市融资,努力增加贷款规模,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四是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制定审批权利清单,规范行政审批程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吸收和利用外资,引领民间资本参与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城镇建设、民生、环保等领域建设,全年引进省外到位资金力争突破2000亿元。五是扎实做好项目策划和储备工作,做深项目前期工作,加大进京跑部赴省对接争取力度,确保每个季度集中开工一批项目,增强投资增长后劲。
(六)着力发展社会事业,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一是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全面实施“9+3”教育计划,着力推进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工程,大力推进遵义教育综合改革,实施校长教师素质提升五大计划;坚持教育优质资源集团化发展,探索建立市级统筹职教集团,加快推进“中心城区”中小学在建项目和遵义大学城、遵义职教园区建设,建成投用遵义医学院二期、遵义职院二期、遵义师院一期、遵义干部学院,力争遵义大学创建取得突破性进展,启动贵州(湄潭)茶学院建设。二是全面落实就业、扶贫、住房保障等政策,推进城乡低保、医疗救助、特困人员供养等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2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0万人,完成90个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建设,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5%以上。三是进一步加强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深入开展创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示范县活动,强化计划生育利益导向和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人口出生率和自增率分别控制在10.55‰、5.05‰以内。四是着力抓好生态移民搬迁、灾后重建、农村危房改造、廉租房、公租房以及“6+1”小康行动计划等各项民生工程建设。五是加快推进文化体育“一场四馆”建设,全力备战省九运会;力争海龙屯土司遗址申遗成功,推动播州杨氏墓群保护与展示;启动市级档案馆和城市建设档案馆建设,完成正安、凤冈、余庆3个县级档案馆建设。六是扎实推动湄潭县、赤水市创建国家生态县(市),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25个、省级生态乡镇64个,全面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进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国家低碳城市、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等创建工作。
(七)着力深化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一是扎实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扩权强县强镇,放活企业自主经营权;深化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积极推进全国第二批农村改革试验和全省第五轮农村综合改革试点;深化投融资体制和财税体制改革,推进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健全政银企沟通协调机制,扩大“营改增”试点范围,研究制定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办法;深化新型城镇化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理顺中心城区城市管理体制;深化非公有制经济体制改革,落实工商注册资本登记制度等优惠扶持政策;继续深化文化体制和旅游综合、生态文明制度、国有企业、开放型经济体制、社会事业领域等各项改革。二是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提高行政效能和政务服务水平;按照“非禁即允”要求,进一步清理取缔民营经济发展限制,降低民间资本准入门槛,加大与民营经济项目对接和扶持服务力度,建立县级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推进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万户小老板创业工程,新增市场主体5万户,扶持微型企业1900户以上。三是着力扩大开放开发。积极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推动遵渝战略合作;深化与贵阳合作,加快推动连接两市的铁路、高速公路和乌江航运建设,全面加强产业、金融等领域合作,共同谋划打造贵遵高速公路和乌江流域特色经济带,打造黔中经济升级版;加强与珠三角、长三角发达地区经济协作,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强力推进遵义综合保税区申建力度和遵义机场航空口岸建设;继续抓好上海对口帮扶遵义工作,全面推进沪遵在教育、卫生、人才、技术、资金和产业转移、园区共建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各位代表,做好2015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将在市委的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抢抓机遇、奋力争先,开拓创新、扎实工作,谋划好“十三五”规划,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为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和在全省率先全面小康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
责任编辑:潘争艳&
主办:遵义市人民政府 承办:遵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运行管理:遵义市人民政府电子政务办公室
地址: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人民路343号 邮政编码:563003 
北京海通金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建议使用分辨率 IE6.0以上版本浏览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总结2014展望2015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