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展的香港蜡像馆开放时间展览会具体时间

04-1108-21
地址:中国·郑州经五路15号 预约热线:138
/ 06 E-Mail: QQ:郑家屯博物馆
前几天在东北串亲戚期间,顺便参观了鲜为人知的郑家屯博物馆。
郑家屯博物馆是吉林省第一家县级博物馆,原为奉系军阀吴俊升私宅,民间俗称“大帅府”。
“大帅府”始建于1921年,1924年竣工,原为复式四合院,仿清代民宅建筑,占地3800多平方米,有房舍140余间。前有辕门,东、西两厢带跨院,四角筑炮台,高墙广厦,斗拱飞檐,雕梁画栋,曲径回廊,集方城府第为一身,融官厅民宅于一体,气势恢宏,蔚为壮观。
历尽沧桑风雨,修复后的“大帅府”保存房舍32间,占地2120平方米。正面为硬山出廊式门庭及耳房,东西两侧各有垂花门一座。正门内一进四合院,月形拱门与东厢跨院相连,镂花彩绘,古色古香,虽不及昔日盛况,仍不失为古镇郑家屯一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
日,郑家屯博物馆正式建立,馆标由原省委副书记谷长春同志亲笔题写。馆内现开辟展室四个:一为“昨日双辽展”,内有“文明曙光”、“辽金掠影”、“蒙汉足迹”、“近代沿革”,从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全面展示了古代各族居民的生活风貌、近代风云人物的历史遗迹,以及我党著名革命家李富春、阎宝航、黄克诚、吕正操、陶铸、邓华、陈郁等同志在本地的革命经历。展品珍贵丰富,内容生动翔实;一为“吴俊升旧居展”,设有吴俊升及其夫人、副官、侍女的蜡像,活灵活现;一为“吴家祠堂展”,内有吴氏家谱、吴俊升部下阵亡将士灵牌,还有反映吴俊升戎马一生的壁画;一为“光绪大铁锅展”,陈列着百年前在郑家屯铸造的大铁锅一口,上面铸有五族文字及精致饰纹,极为罕见。此外,设立临时展厅两个。馆内开辟的室外景点有碑园、百年铁炮、上马石、拴马桩等。近期还建了张学良夫人于凤至女士的雕像,并开辟了专门介绍于凤至女士事迹的展室。
郑家屯博物馆是本地旅游、观瞻、民俗溯源、历史回顾、学术交流和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也是一部爱国主义的“教科书”。
双辽历史悠久,钟灵毓秀,既沾辽水之美,又得草原之馥,其地实乃游牧渔猎之好场所,逐鹿荡夺之必争地。自古以来东胡、鲜卑、契丹、女真、蒙古、满、汉各族人皆曾粉墨登场,纵横捭阖,演出一幕幕历史活剧,文戏武戏,林林总总,演了亦有几千年,既满足了古人生息繁衍的需要,又为今人留下宝贵的历史遗迹。
碑园展出的石碑
光绪大铁锅
清末民初时节,古镇郑家屯飞出了一只光华四射的彩凤,那就是塞北名媛、千古功臣张学良将军的夫人于凤至。于凤至美貌端庄,知书达礼;才华出众,蕙质兰芳;忠贞不渝,女中豪杰。
于凤至传(中华民国十八年十一月)
张于凤至,辽宁省梨树县人,年三十岁,现住辽宁省城。
张于凤至女士,今全国陆海空军副座张公汉卿之夫人也。母家素称豪富,太夫人于慈善事业,极具热心。其文斗先生,任商会会长,亦振振有声。女士少聪慧,好读书,曾肄业奉天女子师范学校,成绩甚佳,及于归,相夫奉长,既称贤淑。汉卿将军每统兵出战,女士恒出其私蓄,备置物品,亲往前线劳军,又赴后方医院,慰问受伤将卒,因而军人感激,极为甚远,莫不奋勇当先,愿效前驱,汉卿将军历来能收指挥如意、百战百胜之故者,女士与有力焉。女士初得母教,常抱救世之想,对于公益事业、慈善团体,无不援助,以示提倡,尤重教育,每次辽宁省举行运动大会之时,辄捐助奖品,为鼓励之具,并亲自登台给奖,一般男女健儿,于女士殷殷劝勉之下,感愤发自励,故年来东北体育进步甚速,女界尤形踊跃,盖女士热心提倡、影响所及有以致之也。迨十八年冬,东北易帜之初,多属望女士出膺要职,女界尤甚,以冀开一新纪元,其深负众望,于兹可见。女士竟不为虚荣所动,平居治家,诸事俭约,不喜浮华,暇时手不释卷,大有儒者风。又赴东北大学听讲,以求新职谦虚和蔼,不耻下问,好学不倦,须眉有愧,且深明世界潮流,不泥旧俗,教育子女,务期平民化,素知膏梁文绣,最易惰志,故力洗富贵气习,以为青年之范。若女士者,洵东北女界杰出之人物也,现有女子三人,皆天资超越,聪明过人云。
1、奉北名媛
18世纪至19世纪中叶,郑家屯这座塞外小城已经成为奉北蒙汉贸易中心,是个驰名遐迩的水旱码头。彼时,小城正处于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工商业已有长足发展,是个商贾云集的地方。
正是这一时期,从山东省海阳县司马庄下关东来了一位精明强干的汉子名叫于文斗。于文斗是个有智慧又有力气的人,经过一番拼搏,靠推挎车起家,居然当上了大商号丰聚长的掌柜。妻子钱氏为躲避蒙匪,在匿居今公主岭市南崴子乡大泉眼村时,于1898年农历五月初八生下一女,这个聪明伶俐的小女孩便是于凤至(字翔舟)。
于凤至5岁时回到了郑家屯,10岁开始同族中及亲戚家的小孩一起读私塾。她绝顶聪明,不仅精通孟子、论语、中庸、大学等必修课程,还熟读诸子百家、名人诗赋,13岁就已经出落成为亭亭玉立、千娇百媚、能写善画、活泼美丽的少女。
此时,经教书先生说服,其父于文斗改变了“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传统观念,使于凤至以优异成绩考入了奉天女子师范读书。15岁毕业还乡时,于凤至正当豆蔻年华,她丰姿绰约,文采出众,于家大小姐的美丽端方,名播乡里。
2、凤命虎缘
1915年夏,身为前路巡防营统领的张作霖专程来到郑家屯拜见他的义兄于文斗。这是因为一年前他率部剿匪被敌军围困时,是于文斗给后路巡防营统领吴俊升报信,才及时为他解围。因此于文斗的救命之恩令这位乱世枭雄终生难忘。这次拜望恩兄,张作霖在酒席宴上看见了刚刚从奉天女子师范毕业的于凤至。姑娘形貌端丽,儒雅文静,使张作霖十分看中,当场表示必要和于家结为儿女亲家,娶于凤至为大儿媳。席间,吴俊升也自愿当大媒,要鼎力成全这桩美事。为了填写庚帖,于家专门请算命先生查了凤至的生辰八字,算命先生掐算说,凤至姑娘乃是凤命,将来必为贵人。
此时,奉天的张府公子学良(字汉卿)正在读书。父亲回来向他说明定亲之事,弄得这位阔少如五雷轰顶,说什么也不明白,诺大的奉天城美女如云,老父为什么偏在郑家屯给自己找一个“乡巴佬”。可父亲对儿子说:“小六子,把于家姑娘娶过来,你看不上她,让她和你妈过,以后你可以再找别的女人。
此后,张学良虽然奉命到郑家屯相过亲,但却根本没有和于姑娘见面,这桩姻缘处于岌岌可危之中。后来还是吴俊升百般撮合,使张学良和于凤至见了一面,结果使这位帅府公子十分震惊,他没有想到于凤至竟是这样明目皓齿,珠开妙相。而且才华横溢,精通文墨,遂一见钟情,结成百年之好。
3、大贤至孝
于凤至与张学良结婚后,小夫妻的燕尔爱巢设在奉天大帅府二进套院的西厢房。自从进入张府,于凤至极尽长房儿媳的孝道,每天要为公公和五位婆婆装烟捧茶,此外还要经心照料众多小叔、大姑、小姑的生活起居,她心地善良、办事公道、尊老爱幼、善解人意,深得全家人敬重。
张家法度极严,任何人都不准随便出府,就是吃饭不及时也要受到申斥。在这府中,惟凤至享有特权,即便她有了错处,老帅也从不责怪。而且还说:“凤至无一样不好,就是文化还低些。”之后,便送儿媳到东北大学法理科当了旁听生,从而使凤至得以修至大学文化。这期间,府上还让凤至接替寿夫人总理张府内政,更显示了她超人的才干。凤至自小受到良好的家教,她从不恃强凌弱,总是惜老怜贫。因此,全家人都拥戴这位贤淑的内当家。
张、于婚后十分恩爱,张学良很快就被于凤至美丽端庄的材质、奉亲事长的贤孝、治家理政的能力、知书达礼的睿智以及手不释卷的儒者之风完全征服了。他视于凤至为好大姐、贤内助,每逢大事,二人必合议而定。两人真正成为一对海枯石烂心不变的铁打夫妻。于凤至对丈夫真正起到了身边“军师”的作用。她的人格力量,她的缜密思索和主张,对张学良的成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于凤至与张学良生了一女三男,她远离仕途,平居治家,在教子成才方面,也称得上一代楷模。
4、慈心善举
于凤至虽然身为女流,却心存救世之想。到了奉天后,她与张学良很快通过社交同青年会的中、外同龄人结为朋友,尤其是和张学良的同乡阎宝航、郭松龄的夫人韩素秀等结成了莫逆之交,接受了许多进步思想。于凤至多次解囊赞助,支持阎宝航和韩素秀办起贫儿学校,让那些无家可归的孤儿和家道贫寒的百姓子女也能够上学读书,为国家培养大量人才。于凤至和张学良于百忙之中,经常到贫儿学校去看望那些就读的穷孩子,同时向他们捐赠一些学习用品,使师生们受到极大鼓舞。
作为少帅夫人,于凤至十分关心老百姓的冷暖和饥苦,真是“一枝一叶总关情”。1930年,她的老家辽西一带洪水成灾,于凤至闻讯,很快在奉天组成了女子济赈会,用发行债券等筹施竭力筹措款项,为赈济水灾而努力工作。
为了把有限的救灾资金用到当处,她不畏操劳,亲赴辽西,特别是到家乡郑家屯一带视察灾情。所到之处,深入各家各户问寒问暖,直接把救灾物资发放到每个受灾家庭,使乡亲们于水深火热之中得到了安慰。
现公主岭南崴子乡大泉眼村是于凤至的出生地。于凤至看到那里文化落后,自己出资办了两所新民小学。她故去后,她的义子萧朝智于1996年请张学良题字,学校更名为凤至小学。
5、辅撑危局
皇姑屯事件发生后,日本人准备乘乱占领东北。当时,张学良不在奉天,形势极为严峻。在张府中于凤至与寿夫人相互为谋,用计掩盖了老帅身亡的真相。于凤至以其少有的冷静和机智,应对了多次来访的“不速之客”,密不发丧,一直等到张学良回转奉天,使形势转危为安。
在东北权力交接过程中,于凤至为张学良做了许多稳定局势的谋划,顺利地实现了新老过渡。在东北军出现分裂危机时,于凤至以种种举措探听虚实,证明杨宇霆、常荫槐确有异心,使张学良最后痛下决心,及时除掉杨、常,消除了东北军的内部隐患。
蒋冯阎中原大战发生后,东北军面临何去何从的重大抉择。此时于凤至帮助张学良,从大局出发,正确分析天下大势,促使东北军毅然易帜,为国家的统一做出了贡献。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张学良秉承蒋介石的旨意,背上了“不抵抗将军”的罪名,一时间在国人面前陷入千夫所指、万人唾骂的尴尬境地。在这种极端困难的处境中,于凤至一面劝慰夫君振作精神,继续组织热河抗战,一面在顺承王府多次接见以阎宝航等为首的东北民众请愿团,向乡亲们表明张学良将军的爱国志向和抗战决心,同时和张将军一起安排部署在东北敌后组建抗日义勇军等抗日救亡运动。
6、无愧夫君
1936年12月,张、杨实行兵谏,发动了西安事变。张学良送蒋回京被判处徒刑,后改为严加管束,实际上是终身监禁。于凤至为救丈夫,从英国回归,满以为她与宋美龄一向以姐妹相称,有金兰之谊,通过“第一夫人”的斡旋,总可以有些效果。不想,蒋介石无论如何也不肯放出张学良这只“东北虎”。凤至无奈,只得与夫君同舟共济,生死相守,走上了漫长的陪牢伴狱之路。从奉化的雪窦山开始,辗转几万里,直到贵州修文的阳明洞。三年之久的牢狱生活使于凤至患了乳癌,不得不去国外就医,从此在美国过起了旅居海外的生活,成为天涯孤旅。
张学良在台湾的幽禁岁月,完全受台湾当局的控制。而远在异国他乡的于凤至无时不在思念丈夫。她在洛杉矶好莱坞山上居所的进门大厅里,始终悬挂一桢张学良将军的大幅戎装照片,每天祈祷,保佑丈夫早获自由,来和一家人团聚。为此,她不断给美国政府写信恳请人权保护,以为这样就能促使张学良早日释放。然而盼来盼去,人没有盼回来,却盼来了一张离婚纸,律师要她在上面签字。当时她说:“蒋先生一些人竟然用离婚的办法了,也就是绝对不让张学良自由,断绝他来美国和亲人团聚这条路。为了汉卿,我愿意死,何况在纸上签个字,当然不承认这种离婚。汉卿也始终认我是他的夫人。”“我生为张家人,死为张家鬼!”
7、思乡爱国
凤至夫人虽然旅居异国他乡,然而“越鸟朝南枝,胡马依北风”,她一天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家乡和亲人。1988年圣诞节前夕,东北大学校友郭维城、阎明光两次拜访了于凤至。相见时,于凤至拉住两人的手一再说:“今天可算见到国内来的亲人了。你们都是我的亲人哪!”郭维城、阎明光亲切地告诉她,国内还有很多亲人,对她的晚年生活都很关注。东北大学65周年校庆时,收到了她老人家给学校写的贺信,师生们都很高兴,衷心祝愿她健康长寿!听了这些,于凤至老人频频拭泪,感慨不已,充满激情地说道:“我已经是风烛残年,这辈子恐怕难以再见到这些人了。”一句动情的话表明了她思念祖国亲人的怅惘心境。
说起往事,于凤至告诉郭维城和阎明光,她是辽北郑家屯人,父亲是开烧锅的。她说:“我们结婚时,我19岁,汉卿才16岁,还是个孩子呢,他一直称我为大姐”。“汉卿这人好啊,他热情厚道,极富有正义感,一生从不负人,我们的夫妻感情一直很好。”
谈到夜间十点,大家怕她累着,和她依依惜别。老人同阎明光亲切拥抱,连声说再见。当祖国亲人说,希望能在北京相见时,于凤至不禁热泪盈眶。
8、岁暮余辉
于凤至,这位饱经时代巨浪冲击的奇女子于1990年与世长辞,刻在墓碑上的名字是“张于凤至”,她还在身边留下一块墓地,希望张学良百年之后能和她葬在一起。但是,这位命途多舛的女性留下了三个憾梦没有实现:思国不得归;思乡不得回;思亲不得见。撒手人寰,似乎这一切都已经结束,然而并非如此,老人家的余辉还在不时地炯然闪烁。
于凤至的义子,现已八旬的美籍华人萧朝智先生几次回到中国大陆于凤至的家乡,为弘扬其义母的美德风范而奔走呼号。凤至夫人的养女张桂兰女士不忘养育之恩,也多次回到故乡和当地政府磋商并落实研究于凤至、纪念于凤至等重大事宜。于凤至去了,她似乎留下一桩天大的冤案,使一切有良知的人都想为她开说公道。台湾著名作家黄美之女士,以《情何以堪》为题,详细地阐释了于凤至有如昆玉秋霜般的高风亮节。司徒巧龄在悼念张夫人于凤至女士的文章中说,我是尊重中国妇女传统美德的人,张夫人一人在美国拼搏,面对台湾当局对张将军散布的诽谤、诬蔑;面对世间的人情冷暖,承受着儿子都先后去世的打击,为了完成救出张将军和养育子女的重责,她不顾癌症后一直虚弱的身体,舍死忘生地奋斗到最后一息。张夫人始终是用意志支持身体,强撑着向前并活到高龄。这不是医学的奇迹,是爱情,中国妇女忠贞爱情产生的奇迹。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制造网
共找到0个人意公司
找不到合适的供应商?去百卓采购网
请选择至少2家公司进行对比。
请选择至少2家公司进行对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海蜡像馆营业时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