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产品排行榜可靠吗

微信看安心
扫描二维码添加安心贷(anxindaiguanwang)我们将每日为您提供重要行业资讯,随时随地阅读。
安心贷手机客户端
移动理财,触手可及扫描二维码下载手机客户端,随时随地,移动投标。社区经典,随时阅读。行业资讯,及时了解。
All rights reserved
君安信(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一元团购”银行理财产品靠谱吗?
用“一元团购”的模式低门槛购买,成为近期互联网创新一大方向。投资者在关注这一模式之时,也需要谨慎。目前银行理财产品一般投资门槛为5万元,而通过互联网销售渠道1元也能投资。据悉,目前就有“钱先生”这一网站,每天就有一款秒杀产品,预期收益达到7%。这一秒杀产品7%收益来自于“-随心享盈-7天计划”4.75%的收益,加上“钱先生”辅助增值的2.25%。此外,“钱先生”还有很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笔者发现本周五有69家的255款理财产品,其中“-长江·鑫利第262期”,投资期限43天,预期收益为5.7%,门槛为1元起。不过其他银行理财产品多为5万起购。此外,一款名为“94bank”APP也提供了这一模式。其中“银行宝”项目当前年化收益为7%,1元起售。据悉,94bank采取“多对多”模式,从数十家银行选择不同的投资项目进行投资,形成了多个债权后,94bank作为债权转让人再将这些债权组合打包进行出售。普益财富研究员牟鑫表示,尽管“钱先生”的确降低了用户的门槛,破除了地域限制,增强了理财产品的可选择性,为用户实现了智能理财的需求,不过其种种卖点却涉嫌打法律的“擦边球”。综合来看,第一,根据相关规定,一般银行理财产品向单一客户销售起点金额不得低于5万元;其次,“钱先生”团购的销售模式不符合首次面签的规定,以网站法人代表名义去做风险测评、面签和购买理财产品的风险等级不能作为真实投资者的风险等级;再次,投资者通过“钱先生”组团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实际上与银行签署购买理财产品协议的是该网站,银行并没有与投资者直接建立和形成理财产品买卖合同关系,而客户与“钱先生”签订的实际也是一种非正式协议,因此投资者面临着很大风险;此外,网站是否遵从客户的委托,投到相应的理财产品中也无从保证。投资者需对这类产品有足够清晰的了解,在看到其带来“福利”的同时,更应该考虑其背后的隐形风险,切忌盲目做出投资选择。目前在售部分基金一览基金代码 基金简称 投资类型 募集起始日 计划募集截止日 基金管理人 基金托管人000821.OF 华安中证高分红 增强指数型基金
华安基金 000823.OF 银华高端 灵活配置型基金
银华基金 000822.OF
灵活配置型基金
东海基金 000772.OF 中国回报 灵活配置型基金
景顺长城 工商银行000778.OF
普通股票型基金
鹏华基金() 目前在售部分银行理财产品一览产品名称 发行银行 发行起止日期 收益类型 委托期 投资 委托起始资金 预期年收益率品种2014年“鑫意”理财福通第E14006期 上海农村商业银行 ~ 非保本型 149天 债券、利率、其他 52014年汇通理财E点通5089号(周末理财)
~ 非保本型 91天 债券、利率、其他 ~5.42014年“聚宝财富专享客户”第26期 江苏银行 ~ 非保本型 98天 债券、利率、其他 ~6.22014年41期K款“天天万利宝”9111441B
~ 非保本型 91天 ~5.62014年“金葵花”-招银进宝之鼎鼎成金11552号
~ 非保本型 73天 债券、利率、其他 5(数据来源:Wind 王阡陌/制表)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您认为这篇文章与"新一网(08008.HK)"相关度高吗?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责任编辑:lilyqiao]
信托产品名称
Copyright & 1998 - 2015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股票/基金&
银行理财产品不是“保险箱”
作者:张r月
  近年来,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数量与规模快速增长已经成为一个市场“共识”。随着居民理财需求的不断增长,银行理财产品便成为投资者,尤其是风险规避型投资者的首选。
  不过,在银行理财产品大军迅速扩张的同时,产品到期收益“不达标”也成为投资者高频投诉的问题之一。但需要提醒的是,银行理财产品并非存款,也存在一定风险。有不少投资者误将银行理财产品看做是“箱”,认为其保本保收益,这其实是存在误区的。
  在此,专家指出银行理财产品投资中常见的误区,希望对投资者有所帮助。
  误区一:银行理财产品不会“亏本”
  不少投资者认为银行理财产品跟银行存款一样,不会亏本,这种想法其实是存在误区的。一般来说,根据获取收益方式的不同,理财产品可划分为保证收益理财产品、非保证收益理财产品两大类。
  保证收益理财计划,是指商业银行按照约定条件向客户承诺支付固定收益,银行承担由此产生的投资风险,或银行按照约定条件向客户承诺支付最低收益并承担相关风险,其他投资收益由银行和客户按照合同约定分配,并共同承担相关投资风险的理财计划。保证收益的理财产品包括了固定收益理财产品和有最低收益的浮动收益理财产品。前者的收益到期为固定的,例如:6%;而后者到期后保证可以获得的仅是最低收益,例如:2%,其余部分视产品挂钩标的表现和具体的约定条款而定。
  非保证收益理财又可以分为保本浮动收益理财产品和非保本浮动收益理财产品。保本浮动收益理财计划是指商业银行按照约定条件向客户保证本金支付,本金以外的投资风险由客户承担,并依据实际投资收益情况确定客户实际收益的理财计划。保本浮动收益理财产品的发行机构不承诺理财产品一定会取得收益,有可能产品到期无收益。非保本浮动收益理财计划是指商业银行根据约定条件和实际投资收益情况向客户支付收益,并不保证客户本金安全的理财计划。非保本理财产品甚至有可能发生本金亏损。因此,投资者应该谨慎选择产品类型。
  误区二:预期最高收益等同于实际收益
  很多投资者往往把“预期最高收益”等同于其最终能够获得的收益。因此,在购买理财产品前一味追求预期收益指标,而在理财产品到期后,如果出现最终收益低于预期最高收益时,投资者便会觉得自己上当受骗了。
  其实,“预期最高收益”指的是在理想情况下理财产品的收益情况,这其中是存在一定的市场风险,预期收益可能最终不能实现。投资者在阅读产品指南及条款内容时,须同时关注其中列出的较差或最差投资收益情形。
  理财产品的风险与收益往往是成正比的,即收益越高风险越大,在高收益的背后往往隐藏着高风险,投资者在选择理财产品时切不可只看重收益而轻视风险。通常情况下,高收入者的风险承受能力强于低收入者,年轻人的风险承受能力强过年长者。所以对年长者而言,挑选理财产品更要慎重,不能一味挑选预期收益高的理财产品,需综合考量,选择那些保证本金、收益稳健的银行理财产品。
(责任编辑:HF014)
07/03 11:1107/21 02:1407/21 02:0607/21 01:3807/21 01:3807/20 15:0707/18 07:0607/18 05:10
暂无专家推荐本文
同时转发到我的微博
将自动提交到和讯看点,
请输入您的观点并提交。
请输入您的观点 168字以内
同时转发到我的微博置顶我的观点
理财精品推荐
特色栏目:
精品栏目: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焦点图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银行理财产品口头承诺不能信 四种产品最好别碰_打折.消费_新浪财经_新浪网
&&& &&正文
银行理财产品口头承诺不能信 四种产品最好别碰
  在银行里卖的理财产品未必都能货真价实,投资前一定要做到“三勤”,即腿勤、嘴勤和眼勤。
  不要盲目轻信某些理财经理的口头承诺,要以合同协议中的约定为准;对一些另类理财产品更要谨慎
  虽然银行理财产品确是“借新还旧”,但据此认为这是“庞氏骗局”并不准确
  每逢岁末年初,各大银行就像约定好似的掀起一轮轮揽储大战。而最近几年,通过发售理财产品已成为银行揽储的重要手段。目前,各大银行又进入到集中发行理财产品的高峰期。数据显示,仅日至12月28日的一周时间里,国内42家银行就已经发行了411款理财产品。
  毫无疑问,在股市行情低迷、房地产市场受到宏观调控的背景下,银行理财市场日益成为普通百姓投资理财、实现财富保值升值的主要渠道。买理财产品,特别是在银行购买,往往被认为保赚不亏,最多是赚多赚少的区别。然而,日前国内某银行曝出的“飞单事件”给这种观点画上了大大的问号――在银行里购买理财产品真的零风险吗?在银行里买就一定能获得预期收益率吗?如何防止掉进理财陷阱呢?日前,本报记者采访了多位业内人士,希望能够解答投资者的疑问。
  ■疑问
  1 在银行里卖的理财产品都“可信”吗?
  第一步:仔细阅读理财产品说明书上的标注;第二步:看协议上金融机构的公章
  违规代销的理财产品在业内称之为“飞单”,这是被银行所禁止的。日前,国内某行就曝出“飞单事件”,让投资者损失惨重。这让银行理财产品的安全性问题备受关注。“我这样年纪的人对理财方面的知识了解有限,主要是听银行理财经理的介绍。他们说哪款产品好、收益高、风险低,我就买哪款。”家住区福临家园的张阿姨对本报记者说,“至于是不是‘飞单’,无从判断。”
  农行吉林省分行个金部财富管理中心主任刘建华介绍,银行销售的理财产品,除了本行发行的,还有代理发售的基金、信托和保险产品。 “投资者想要了解自己所购买的理财产品究竟是不是银行自己发行的,方法比较简单。”他说,首先,可详细阅读理财产品说明书,说明书上会明确理财产品的基本要素,究竟是不是“亲生的”,一目了然。
  如果看过说明书之后还不确定,最简单的方法是――看投资者与金融机构所签订的协议上所盖的公章。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协议上会加盖银行的公章;信托和保险产品,协议上对应的是信托公司和保险公司的公章。“如果销售人员称理财产品是银行代理的,而协议上又没有正式的公章,或是代销协议,那么投资者就要警惕了。”
  提醒:这些收益“难说”的纠纷更多
  如投连险、万能险、信托类等理财产品的收益往往具有不确定性
  某国有股份制银行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理财师告诉记者,在目前产生争议的理财产品中,“飞单”属于小概率事件,经常引发争议的是银行代理的保险和信托等理财产品。
  在保险类理财产品中,分红险的基本收益在合同中会有承诺,因此最终肯定能让投资者取得一部分收益,至于收益多少,则要看具体运作情况。
  投连险和万能险没有保本的说法,能够取得怎样的成绩完全根据运作情况,也是最有可能出现本金亏损的品种,被客户投诉最多的保险产品也均出于此。
  信托类理财产品既有将债券、票据等作为投资标的的,也有投资艺术品、房地产的,产品构架涉及各类抵押、关联责任、担保公司等,设计十分灵活,因此每个信托产品的内容都不相同,所以在购买时一定要详细查阅产品说明书,明确其发行主体。
  2 理财经理口头承诺的收益率可信吗?
  类似的话别全信:“这款理财产品我们已经发售好几年了……
  通过这么多年的经验看,××年后肯定会取得预期的收益率……”
  去年11月中旬,林女士来到长春市一国有股份制银行办理业务,该行正在发售的一款投资期限364天、年化收益率4.7%的理财产品吸引了她的注意。“一年期银行存款利率只有3%,如果存入五万元,一年的收益率就相差850元。”林女士算了一笔账。
  不过,让林女士不放心的是,这是一款非保本浮动收益产品。“从字面的意思就可以看出,是不能保证本金安全和收益率的,所以我有些担忧。”
  银行理财经理劝告说:“这款产品已经发售了好几年,每次不但能保证本金的安全,还能取得预期收益率,所以根本不用有啥顾虑,放心购买就是了。”
  禁不住劝说,林女士最终购买了五万元的该款产品。“人家银行的人都说了,通过这么多年的经验,肯定会取得预期的收益率,相信到咱这也不会有啥意外,应该没事的。”林女士自我安慰说。
  据了解,很多人在购买理财产品时都会遇到与林女士相同的情况。即理财经理或销售人员先是提醒客户这是一款非保本浮动收益的产品,然后又会在口头上承诺这类产品到期之后一定会取得预期收益率。
  提醒:要以合同协议中的约定为准
  如果投资者与金融机构因本金损失或是没有达到收益率而对簿公堂,
  法院会以产品说明书及双方签订的合同协议为准,而不会以口头承诺为依据。
  长春解放大路营业部理财师迟伟欣告诉记者,其实银行的理财经理也是金融机构的营销人员,那么他们向客户推销产品的过程就是一种营销的过程,当然要讲究营销的方式,难免会有夸张的成分,这点并不难理解。
  “虽然口头承诺说理财产品肯定安全可靠,一定能达到预期收益率,但是投资者并不能将此当成购买的依据。说得直白些,口头承诺的收益率并不一定靠谱。”迟伟欣说,如果投资者与金融机构因为本金损失或是没有达到收益率而对簿公堂,法院会以产品说明书及双方签订的合同协议为准,而不是以口头承诺为依据。如果投资者只是一味听从理财经理的意见,而忽略了合同协议中明确写明的“非保本浮动收益”条款,那么即便打官司也不会赢。
  “银行理财产品之所以分为保本保收益、保本浮动收益和非保本浮动收益,完全是依据不同产品间的风险系数决定的。”迟伟欣说,既然银行对各种理财产品进行了不同的设计,就说明这种产品存在本金亏损或者达不到预期收益率的可能。
  所以投资者在购买非保本浮动收益产品时要抱有可能出现亏损的心理准备,不能一心只想着赚钱。
  ■当心
  “另类”风险或更高
  以火腿、普洱茶、葡萄酒等为标的的另类理财产品越来越常见。“同传统的金融理财产品相比,另类理财产品的投资风险更大。”中国CFP理财师李泽文称,金融类理财产品通常有自己的估值体系,可以判断其投资价值和投资风险。而另类理财产品则不同,不论是红酒类还是普洱茶类理财产品都没有完整的估值体系,其业绩表现完全取决于投资标的的市场运行情况。以普洱茶类理财产品为例,如果遇到类似2007年那种价格暴跌,那么这类理财产品肯定会出现较大的亏损。最近一段时间,国内的红酒价格也开始下滑,此时投资红酒类理财产品就要格外小心。
  李泽文认为,另类理财产品并不适合普通投资者,从目前的情况看,较适合两类客户:
  ●那些对另类产品较了解的人士,他们能及时掌握相关行业的价格变化及走势。
  ●高净值客户,他们具有较高的抗风险能力,另类理财产品可以满足猎奇心理。
  对于那些有意向购买另类理财产品的投资者,首先要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知道收益是如何实现的,例如以“中国好声音”为标的的理财产品,究竟需要通过怎样的运作才能实现半年10%的回报率;另外,对产品的保障情况要有所了解,要知道是否有个人和单位进行担保,是否可以提前赎回,如果产生亏损是否有稳妥的善后事宜等。
  “挂钩类”会放大风险
  据了解,除另类理财产品外,一些外资银行还面向国内的高端客户发售一种与黄金、外汇、股票等投资标的相挂钩的理财产品,通常由一个基础产品嵌入金融衍生工具构成,标的物走势的不确定性和衍生品运作是该类产品的两大主要风险。
  “这类产品通常以事先测算的概率为盈利依据,根据最好预期值向客户进行宣传。一旦市场出现意外波动,那么也容易发生一些小概率事件,导致投资者亏损。很多投资者只是看重了理财产品的高收益率,并没有搞清楚挂钩项目的风险,以至于日后出现了很大亏损并闹上公堂。”刘建华说,外资银行与客户出现纠纷,大多都是因为这类产品引起的。由于这类理财产品设计复杂,而且在操作时采用杠杆模式,会放大风险系数,这也是该类产品面向高端客户的重要原因。投资者在购买这类理财产品时,一定不能盲从,只有自身对挂钩标的以及收益设计条款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和判断,才能获得较为理想的收益。
  ■本质
  银行理财不是“庞氏骗局”
  在经历了最近几年的极度繁荣之后,银行理财产品所隐含的风险已开始引起了各界的注意。中行董事长肖钢近日指出,目前银行发行的“资金池”运作的理财产品,由于期限错配,要用“发新偿旧”来满足到期兑付,本质上是“庞氏骗局”。银行理财产品在中国是“影子银行”的一种。
  众所周知,“庞氏骗局”的实质就是拆东墙补西墙、空手套白狼的一套骗人把戏。那么,将银行理财产品看成一场骗局是否冤枉了银行呢?
  真相一:银行理财产品确是“借新还旧”
  国内知名金融专家宏皓表示,现在的银行理财产品,名为理财,本质上仍是信贷的变种,很大程度上是信贷额度严厉管制的产物,资金最终用途很大一部分是流向中长期贷款。这类理财产品到期后,其还本资金来源于后续募集的资金。其实,现在的银行理财产品就是发新债,还旧债。这样的资金结构很可能会出现所谓的理财产品期限与中长期贷款期限错配的问题,容易使产品陷入连环式陷阱。
  真相二:资金循环正常,就不会出现兑付问题
  “实际情况来看,银行的理财产品还算稳健。”宏皓说,特别最近几年,除了少数与股票等挂钩的高风险理财产品出现过零收益或负收益,其他基本都能实现预期收益。只要经济环境不发生重大变化,银行能维持正常的理财产品销售,资金循环正常,银行就不会出现兑付的问题。“庞氏骗局”是“空手套白狼”,而理财产品是有对应的资产的。另外,短期理财产品其实就是变相的银行“活期存款”。在银行的日常运营中,活期存款一般占比在30%以上,超过1年的定期存款占比也较低,而中长期贷款比例整体在50%以上。所以理财产品的“庞氏骗局”说法不准确,此前也确实极少发生违约现象。
  真相三:风险来自资产池的资产是否真实、优质
  吉林大学商学院金融系教授丁志国告诉本报记者,目前的银行理财产品主要是采取持续从投资者手中募集资金,然后再用这些资金投资于债券、票据等领域,将投资收益返还给投资者的方式。银行理财是否属于“庞氏骗局”,主要看银行的资产池是否有真实的优质资产,产品预期收益率是否明显高估。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银行理财并不具有“庞氏骗局”的特征。“实际上,任何投资理财都是有风险的,银行理财也不例外。”丁志国说。
  宏皓表示,对于银行所募集的资金,投资者并不知道去向,这些资金池成为一个巨大的“黑箱”。银行在向百姓销售理财产品时,不应误导销售,应让客户享有知情权,履行揭示风险的义务,告诉投资的用途,把可能遇到的风险向百姓讲明白。而普通人在购买时不仅要首先考虑风险,还要弄清楚到底投向哪里。这和“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是一个道理。
  ■技巧
  选择理财产品的小窍门
  记者了解到,人们之所以选择在银行购买理财产品,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认为银行的信誉好、投资回报有保障。那么投资者如何才能既实现本金安全,又有高收益的目标呢?
  对此,李泽文认为,投资者选择在银行购买理财产品,首先还是要考虑安全因素。因此,还是要尽量选择银行发行的自家理财产品,以保值增值为目的。尽量回避那种以普洱茶、红酒等为投资标的风险较高的理财产品。
  其次,在银行发行的自家理财产品中,可以选择期限稍长的产品来锁定较高收益。从目前情况看,6个月~1年期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远高于6个月以下期产品。特别是在岁末年初,各家银行为了打赢揽储战,会尽力提高其在发行中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此时购买理财产品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时点。
  再次,投资者除了关注国有四大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之外,也要多关注城市商业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收益率普遍高于上述银行。
  最后,也是非常关键的一点,就是在银行购买理财产品时要做到“三勤”,即腿勤、嘴勤和眼勤。一是要多走几家银行,多方进行了解、比较;二是当理财经理推荐时,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不要偏听一面之词;三是要仔细阅读理财协议,查阅相关条款,不要听完介绍之后就盲从签字。本报记者 孙宪超
  ■相关
  四种理财产品最好别碰
  ●保本保息,但收益太低的 ●保证本金,但收益太高的
  ●收益较高,但期限太短的 ●产品不错,但衔接不好的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理财产品哪家银行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