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是全家,7-11,罗森,各大便利店中《全家关东煮热量》的疯狂爱好者,励志在当地开一间有特色的《全家关东煮热量》小店

用户名/昵称/邮箱直接登录
上海全家、罗森、7-11便利店冬日餐点PK(图)
  天寒地冻,申城飘起新一轮雪。无论在赶去单位的地铁站里,还是在饥肠辘辘的中午,都能看到人们手捧一杯热气腾腾的豆浆或咖啡行色匆匆。天冷出门难,叫外卖也要等候很久,在饭点或者休息的间隙光顾一下附近的,觅食暖心,也成了白领们在冬日暖胃暖心的新风尚。
  ()、、,是沪上白领光顾较多、口碑也较好的便利店。冬日,小小的便利店充当了为上班族提供能量、提升幸福感的加油站。
  全家特色:鲜食
  &鲜食&是&全家&便利店在上海地区推出的一项特色服务。&全家&便利店在日本就有&家庭冰箱&的美誉,在其总销售额中,大约有四分之三来自食品,其中有一半是快餐食物、果蔬和新鲜糕点。
  除了&鲜食&以外,&全家&还将花色繁多的便当成功打入市场,而为了吸引女性消费群体,还推出口味清淡的凉面色拉和小包装的新鲜果蔬。为保证货品新鲜,每天分几次进货。店内备有微波炉加热冷藏的盒饭、饭团、三明治。
  全家的关东煮种类在便利店里算是丰富,还有芝麻味、原味两种现磨豆浆全天供应,也是许多白领的心水。
  罗森特色:盒装寿司
  对于辛苦一天的上班族来说,天天盒饭未免腻味。于是更多的白领,尤其是偏好日式饮食的女性,往往选择盒装寿司作为午餐或晚餐。
  罗森是上海便利店中首拨推出盒装寿司的店家。一盒六只装的三色寿司一直有着很不错的口碑。还有各式饭团,分量较盒装寿司小些,担心碳水化合物摄入过量的人可以尝试。
  7-Eleven:&快餐岛&
  与其他店家冷藏便当用微波炉加热不同,7-Eleven便当的特色在于&快餐岛&DD配置的小型厨房会在中午和晚餐时段供应现炒现卖的便当盒饭,均在半小时内现做。而且菜式也不少,有12种,而且每两周还会换成其他新品。
  7-Eleven的好炖这部分品种超过20种,其中4成为蔬菜制品,在超市食品里算是比较健康的了。也供应现煮咖啡和新鲜豆浆。
业态类别:便利店品牌定位:中高档面积需求:130-150O拓展区域:华北区域
首选物业:社区商业,商业街,商业裙楼,百货,超市,其他
来自:(查看更多“”新闻)
此新闻暂无评论哦!赶紧抢坐沙发吧!
& [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赢商网观点]
综合体省市:深圳福田区面积:5万O商业裙楼省市:南京浦口区面积:1.66万O专业市场省市:台州路桥区面积:22万O专业市场省市:温州瓯海区面积:O购物中心省市:咸阳秦都区面积:6.5万O
百货商店品牌定位:大众化拓展区域:全国婴童用品品牌定位:中高档拓展区域:全国大型酒楼/美食广场品牌定位:高档拓展区域:华南区域儿童职业体验馆品牌定位:中高档拓展区域:全国快时尚品牌定位:中高档拓展区域:全国
马云是否能扳回一局?阿里股价是否会重新升温?我等就以撕逼的姿态看这场嘴仗到底谁是最后的赢家吧?为什么中国内地的便利店都在亏损?如何看待 7-11 和全家的关店潮?
【汪惟的回答(158票)】:
Q1:中国内地的是都在亏损吗?
不能说便利店都在亏损,但是就品牌来讲很有一部分在亏损(不是说店)。
主要亏损的区别是在管理费用上,说白了就是店铺负担不了总部的费用。
总部这么多人,财务、采购、展店,每月都要发工资、办公费用是很大一笔钱。这笔钱就叫总部管理费用。
盈利情况大概有以下几种
①店铺总体赚钱+总部赚钱=大家赚钱良性循环。
比如美宜佳。加盟化、二线城市便宜的租金。生意也不复杂,就一直开下去了。
②店铺总体亏钱+总部赚钱=老板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比如一些无良加盟品牌。不过开不了多久牌子就倒了,老板换个牌子重新再来。
③店铺总体赚钱+总部亏损=品牌总体亏损。
比如全家。店铺营业额很高,单店能赚钱。
但是店数还不够多,分母一小,每个店平摊上总部费用就还是亏损。
④店铺总体亏损+总部亏损=品牌总体亏损。
比如上海7-11。虽然有些店铺赚钱,但部分店亏损,总体还是亏。摊上总部费用亏的更多。
实际上只要店铺能持续赚钱,在生意上就都还算良性循环,只要店数能够上去,最后总部费用还是能够cover的。
所以在这儿主要说店铺为什么会亏,主要就是以下三个原因。
核心城市的商业地段的高房租
进口品牌没有香烟牌照人民群众还没养成消费习惯
其实还有一种情况
店铺总体赚钱+总部赚钱+国家亏损=品牌总体赚钱比如好德、可的
因为这些便利店在帮上海地区解决下岗再就业人群。因为有个维稳行为,国家给优惠不是一星半点——负担了大部分的房租(固定成本的大头)。但这不可能永远存在,四零五零人员退休了应该就得不到这份优惠了(说不定)。
首先先问是不是,上海7-11、全家关店潮存在吗?
至少2013年是存在的(本问题提问的时间)。具体数据欠奉,每个品牌在10家店以上。
总体原因:
由④想转③,或者由③想转①,把没希望盈利的店全关掉,认赔认沉没成本,总结教训下次再来。
直接原因:
上海7-11是因为来了新总经理,三把火,甩包袱。
全家每年都有关店开店,2013年特别多关店,可能是和走向全国的策略有关,还有一个原因就是2008年疯狂开店狙击7-11进上海带来的后遗症(五年房租到期续约或涨价)。
【烷烃酱的回答(19票)】:
嗯我觉得便利店(主要指全家,7—11,罗森这三家)主要的优势是里面卖的即食产品,关东煮盒饭寿司面包包子炸物这些(我真的很少看见去便利店不买吃的的人),因为这些并不是处处都买得到的。而其他的东西确实是比超市贵了。
那么看它的生存空间就应关注这些优势食品在这座城市的销路了。比如它开在小吃一条街上那肯定卖不好,但如果出现在公司|学校|工地旁,盒饭什么的需求量很大那么就很赞,顺带着这些顾客也会买点其他东西的。
所以我觉得食物真是便利店的命脉,o开不开得下去要看是否有食客@—@
p.s.本人在上海,真没怎么见过倒闭的全家,其次是7—11(大概是因为客户定位不对,老是做些礼盒预订这类高成本货物的广告),倒是许多老牌便利店倒闭了,因为不跟着市场需求发展,就算政府指定能在你们那儿交水电煤费,你营业额不行谁帮的了?
所以其实非常好理解:认真做的便利店还是活得下去
【李曾是少年的回答(5票)】:
我觉得便利店不是说全亏损,一二线城市便利店的营业额基本上是很难低的,首先他们的营业时间是24小时不间断的,夜间营业额很容易被大多数人忽视掉,而且甚至个别店面会出现夜间营业额高过白天的情况。
所以我认为现在当前国情下决定于一家便利店是否能生存的根本条件是……地段!!。有些地方你看着在一个角落上怎么可能开得住,偏偏的,他就是那么的坚挺。有些看着平时来来往往人挺多的,平时生意也好到忙不过来,可能也会意外的关店易主了。大多数便利店都不是死在营业额上,都是被租金和运营成本压垮的,说白了就是很多加盟商对于便利店这个新生事物选址经验不足。所以造成了我们看着一片片倒闭的现象……
我认为不是说盲目追求人流量多的地方,就能保证便利店的盈利,你如果把便利店当作杂货店来经营,那么基本是很难生存住的。我对它的定位是为生活方方面面提供便利感的体验式消费。比如夏天那一般有两个冰橱的各式各样花花绿绿的饮料,各种琳琅满目的进口食品,保质期1天的新鲜盒饭,冬天热乎乎的关东煮还有各种便利服务等等……这些都是以前街边小店不具备的。
但是便利店的商品价格相对来说,也确实是高。所以他的消费群体就应该是那些注重感受对价格不是那么敏感的人群。这类人群在中国说到底就这么几类,白领,学生,还有在大城市里占很大一部分中高收入人群,这里为何要强调大城市,因为消费观确实是不一样的,跟钱没有关系。所以开店的选址,就要尽可能更多的辐射到这类消费群体。首先,闹市区人人都知道!但是投入真心不低而且往往有人捷足先登,所以风险性其实挺大,但是这种店营业额很高!!另外还有比如大公交车站(饮料,小食,早餐,关东煮),办公楼聚集地,甚至是办公楼内部(盒饭!!!还有小吃),酒店集中区(烟酒零食,夜场生意爆好),中高端小区附近(居民消费能力强,周边幽静房租相对不高,成功率颇高!!)等等可能还有没想到的。这类地方是我认为是目前便利店比较容易生存住的地方。
反之是一些城中村,租住多的居民区,本地人多的老小区。这类地方,人流量确实是暴高,但是这些地方往往消费层次没有那么高,他们中很大一部分会更青睐那种小型的烟酒铺子。或者是选一些主干道,人流量虽大,但是来来往往层次不固定,一来缺少固定的消费群体,二来人员流动性实在是太大了,人们往往不知道你这里有一家便利店,缺少固定的购物人群(这个超级重要!!)
而且这些地方因为人流量很大,房租往往不低啊,组个两个门面,在一线城市一年搞不好就十几二十万了,而且至少要雇4个人工资又是十多万加上一些日常运营费用。这个钱如果选址不对的话可不是那么好回的。很多店营业额真的不低,因为毕竟选址热闹,奈何日常支出实在是太高了。而且如果经营不住要关店,在你加盟的时候,那些装修费,冰箱冰柜等等加盟方那里都已经赚了你一笔,买来可都不便宜。所以往往都会选择找人接盘……这就弄的转手N次才黯然倒闭…… 所以如果想开住便利店除开闹市区之外,还可以选择有对应消费群体但是房租没有高到你入不敷出的地方。或者还有就是退而求其次,开快客这种低端一些的便利店,投入相对小一些,盈利能力也不差,反而容易经营住。特别是对于二线城市来说,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个人认为比较当下之国情。
额……貌似跑题了,我打了辣么多字不要叠我啊!!!
【WangEyka的回答(5票)】:
谢邀。提问者一共提了两个问题,我一个个回答:
一、为什么中国内地的便利店都在亏损?
我并不觉得这个问题的前提成立,即“内地的便利店其实不都是亏损的”。便利店很多是加盟形式,每个加盟者一定程度上自负盈亏。我生活在广州,有些老的7-11已经起码开了10年了,未倒闭,说明这家7-11不亏损。
我倒觉得可以把提问者的这个问题理解为“为什么中国内地很多的便利店都亏损”。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最大的原因在于选址,便利店就是选址为王的生意;其次在于经营,例如对工作人员的管理、货架摆设等。而经营模式、供应链方面,我倒觉得不存在大问题,因为便利店的模式是统一的,供应链管理也是统一的,很科学。
因此,我觉得便利店倒闭最大原因在于“选址不当”。
二、如何看待7—11和全家的关店潮?
便利店最有可能的存活空间是大城市和中城市的商业区。大城市的人收入水平高,消费习惯一般是去超市囤货,去便利店买散货,便利店因此有机会;中城市的人收入一般,家庭作坊式的小士多店很多,且物美价廉,只有管理规范、人流密集的商业区才有便利店的生存机会;至于小城市,就不要开了。
看回7-11和全家的关店潮,这种“关店潮”发生在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因为只有一线城市才有“潮”,其他地方顶多是水滴)。原因很简单,成本上升。第一,便利店属于零售业,零售业属于服务业,服务业离不开“人”,服务业或者说便利店的“成本病”最大原因是由于“人”的劳动价格上升了,人力成本上升了。第二,地租上升,毫无疑问,一线城市地租日益上升,一山不能容二虎,便利店一多,生意稍有下降,便抵消不了上升的地租。
因此,人力成本和地租上升是导致便利店关店潮的主要原因。
【MarkPax的回答(3票)】:
国内许多城市的结构没有拉开,绝大多数人还是住在市区里,周边走不多远就会有诸如家乐福之类大超市。加上便利店的价格普遍偏高,所以多数城市里便利店的生存空间不大。我在国外的时候,几乎每个超市都离我有着超过20分钟的车程,所以除了每周一次的超市日之外,大多数的吃喝及日常用品都是在学校门口的7-11完成的
其实在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大超市也普遍离得很远且人很多需要排队,所以也会有很多便利店的
【包狗的回答(3票)】:
鄙人拙见-无非就是入不敷出--收支不平衡所致。
支出太高:
1】日本本土式的‘规模效应’并没有在中国得到实现--同一地区同一品牌的便利店越多,它的物流配送系统越省钱(日本一条街上可以看到同时有几家同一品牌的便利店)。显然地大物博的祖国并没能让精致的日本人适应(从一家走到另一家起码得2-3公里吧)。
收入不够:
2】消费理念不同--归根结底还是日式便利店定价过高了(除了自主经营的便当)。尼玛7-11、罗森、全家之流在国内贩卖商品的价格和日本真差不多。大家总归愿意去7-11旁边的那家便宜的私人小卖部吧。日本基本没有私人的小卖部,即使以前有都被便利店给标准化了(人家7-11什么的会主动找上门叫你加盟)。
3】理念太超前--这套玩意儿的确咱国人还不能接受。理念之一就是日本本土所提供的格式服务了--便利!各种订票,各种缴费,各种打印,各种传真,各种ATM有木有啊!7-11的人一年有366天在琢磨怎么给便利店新加服务。也有可能政策的原因如上服务并没有完全开放或部分开放。
4】民族意识的‘觉醒’。这尼玛肯定有一定的成分吧,要不然整天电视里放那种抗战片干啥!
PS:相传一般国内自主品牌便利店一天需要实行20次左右的配送,而7-11只需7趟。
相传7-11的关东煮和便当的营业额占了收入了50%左右。
相传日式便利店会帮经营者分担50%的日常支出(水电煤什么的,怕店长省电。。。)
以上,排名不分先后,海水不可斗量,如有重叠,请勿折叠,谢谢。
【吴三观的回答(1票)】:
先说说我的看法吧,北京最出名的便利店应该就是711,快客,好邻居,迪亚天天这些了,711与其他不同的是有一些属于自己独有的商品,但是这些产品质量在下降,作为一些其他的商品,现在中小型超市如物美京客隆可谓遍地开花,那么这些便利店本就在价格和商品丰富程度上没有优势,现在连区域覆盖程度的优势也快没了,剩下的也就是一个24小时营业了吧
下面扯点闲篇
我们高中在一个胡同里,校门的斜对面离着我们五十米的距离就开着一家711(开在胡同里的711也很少吧),当时2008年我们高三,对于一个账面上一个月只有一百块零花钱的我来说711一个六七块钱的汉堡,不到十块钱的寿司,五六块钱的川味鸡丝凉面对我来说其实有点奢侈但又很期待,那时候高三补课,每天下午上完正课还要补一节课,上正课最后一节的时候我们就在盘算待会下课去711买点什么吃个补充点能量也算犒劳犒劳自己一天辛苦的学习生活,于是等到补课的时候满教室都是汉堡的味道,好炖的味道,盖饭的味道,老师在上面讲,我们在下边边吃边听,尤记得一次有位同学买了加热了的意大利肉酱面,那味道估计在楼道里也闻得见,语文老师就一直问谁吃包子呢,也没有人回应。后来毕业了上了大学偶尔出门路过711还是会想去里边买个汉堡买个凉面,再后来工作了离单位不到下次你的距离就有家711,在一个全上班族发愁早餐吃什么午餐吃什么早餐吃什么的年代,我还会非常偶尔的去里边买早点买午餐买晚餐,即使这样也感觉不到高中的感觉了,因为711真的越来越难吃了!!!
想想原来有多少经典的好吃的东西,鸡排三明治,香辣鸡腿汉堡,金枪鱼寿司,还有一堆我不能吃的但是看着同学们都吃的好香的东西,现在剩下的我喜欢的也就一个川味鸡丝凉面了,再看看现在的汉堡,饭团,看着就没食欲啊
再说说价格吧,现在什么都在涨价,那时候麦当劳一个汉堡十好几块,我的同学跟我推荐说你去尝尝711的香辣鸡腿堡一个才六块钱味道绝对不输麦当劳,现在麦当劳一个套餐才十七八,711一个汉堡买十几块,麦当劳一个豪华午餐吃的饱饱的,711一个汉堡也就塞塞牙缝,更别提711还是加热的,还做的越来越难吃
当时上新东方一位从南洋留学回来的老师问大家觉得爱吃什么,一位同学大声说麦当劳,然后老师满脸错愕的说麦当劳还能算美食啊(那时候其实我也觉得麦当劳好吃),我想我在高中的时候也许会说711吧,现在一出去玩就觉得根本没什么好吃的啊,所以你看,财力决定见识啊
也许我现在那所高中的学弟学妹们还把711作为他们快乐的存在,但现在的世界毕竟还不是他们的
手机作答,眼前就摆着电脑,发现人为了不愿意看书真是多麻烦的事都愿意做啊,有点答非所问不好意思
还有我觉得711最好吃的是一种梅子糖,现在早就不卖了,不知道哪还有的卖
【知乎用户的回答(0票)】:
便利店是很便利,中心地带随处可见,普通地段还是少见。可是价格上稍贵,不是普通老百姓接受得了的,反而觉得便利店更多服务于白领!另外,现在很多城市的中心地带店铺租金的飞涨,关店也是减少损失!
(插一句,很喜欢7仔的车仔面,嘻嘻o﹏o)
【李嘉欣的回答(0票)】:
反正无外乎租金、人力等等成本与营收不匹配。更深层次原因么,我想是零售渠道正在发生深刻变革
【byronlee的回答(0票)】:
7-11这种便利店主要优势就是要方便,24小时营业,售卖特制食物,冷热饮供应,唯一不足时没有卖感冒药……
【林江滨的回答(0票)】:
1.便利店价格高,便利店拿货渠道和超市可以说根本不是一个层次,拿货数量、价格和产品返利等等是相差很大的,所以苛求便利店的价格是不现实的。它的核心商品其实是便利二字。
2.中国内地便利店亏损?我觉得你可能只看到亏损的那些店了,店铺选址不同盈利能力可以说千差万别,月纯利3万以上的店我都有见过。
3.关店潮这个我还真不知道,不过便利店的生存空间确实残酷,比如说新开10家门店,具我不科学统计,有三家以上的门店是要经过换手或者倒闭的。
【华博的回答(0票)】:
只说7-11,关店确实存在,但关店潮算不上
上海确实亏损,但北京还是盈利的,毕竟北京上了规模,已经有了品牌认知度
便利店在国内没有很大普及,究其原因,还是消费结构和消费观念的问题,日本便利店在八十年代得以高速发展,光7-11就有一万六千多家,得益于城市化和较快的生活节奏,每隔几十米就分布一家便利店,让人们根本不会把挑选几件商品的时间成本浪费在去大超市购物上。而国内便利店的主要客户群体是白领上班族和学生,大部分掌握家庭购物权利的主妇有充裕的时间去更远的大型超市或是市场用时间换金钱的方式购物。
有个想法比较幼稚,就是不考虑地段,反而是覆盖每个居民区的小卖店模式,是不是更符合中国的国情,以这种微型店加盟连锁,租金更少,覆盖面更广一些,不知道有没有更好的效果,当然配送和管理确实需要下很大功夫,拙见勿喷。
【知乎用户的回答(0票)】:
是否关店不知,但多数店可能赢利一般。主要还是日用品价格比超市高不少,很多店与大超市就隔着一条街。
根据中国国情,我认为便利店以即时饮食服务为主打更合适。以我近几天路过的便利店为例,东三环天元港B1的711,主要顾客都是买午晚餐;三里屯南区的好时还是全家,饮食种类很多,很好,可惜桌子太少。
【张济帆的回答(0票)】:
便利店这种业态,只有在人均GDP6000美元以上的区域才可以良性发展。
内地很多城市其实是达不到这个标准的,开一片倒一片,就很正常了。
只有达到这种经济收入水平,城市居民的消费结构才会发生变化,譬如日常在外就餐的比例明显上升,商业区租金足以把以往的大超市、杂货店业态驱除出去,便利店才有生存的空间。
其他的原因还有一些,但是主要还是经济收入引发的消费结构变化,商业租金引发的业态转移,这两个主要原因。
【丁志辉的回答(0票)】:
说到底,便利店主要就是看顺路,顺手,顺便!一个大型超市旁边开一家便利店,你觉得是找死吗?答案是否定的!选择大型超市的人一般是时间比较充裕,或者想要的物品相对多样化,或者喜欢特定的某些商品!还有一大波的大妈,一排排等付款的人!超市的商品比较贴近生活所需,但是便利店!咱们就是图个方便!买的东西不多,干嘛要特地去超市跟人家挤?如果现在便利店都能像韩国日本那样发达方便,我相信会受到热捧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本人已经越来越不喜欢那种大型超市商场的地方!
【张伟骏的回答(0票)】:
1、作为一个人均消费偏低的商店(以广州为例,最旺的铺也不过15块),毛利也不高,杂费人力成本繁多,亏损是很容易的事情(相比洋快餐、洋服装)。
2、便利店的实际存在对手,不是其他品牌的便利店,而是中国特色的小卖部。
3、虽说便利店24小时服务的店里集中体现在夜里后半夜,但除小部分旺铺外,绝大多店铺生意惨淡。
4、便利店亦有明显季节性特征,夏天全国普片高温,水类产品特别畅销,冬天则难以想象。
5、便利店自由品牌的畅旺程度会直接影响个体店铺盈利情况(如:711的车仔面、鱼蛋,思乐冰以及一系列711品牌食杂)。
6、对比日本不说,单一香港711门店有接近1000家,但在珠三角的广东地区,只有区区650不到,人均收入,是制约便利店发展的一大瓶颈。
7、在我看来,经营在哪个行业都是难事,小餐饮也是关店潮,小服装也是关店潮。。。。
8、看到有别的答者说,自营便利店一天补货20趟,711补货7趟????据我所知,711一天就补一次,加上零丁货品1~2次而已。
9、说的对,店铺的贡献值大头都是给了总部,在营业额不足够大的情况下,个体店铺亏损很正常。
【VickyZheng的回答(0票)】:
感觉像韩国的超市就很发达,每个超市外面基本都有桌子椅子供客人休息,而且超市真的是要卖即食食物,不过中国没有韩国那种酒文化,所以估计这方便需求较小,大家都去大排档或者烧烤摊了。
【知乎用户的回答(0票)】:
好德阿姨我永远都记得。。。。
【lukeluke的回答(0票)】:
因为都是屌丝在cbd买东西,所以711再怎么提价也不能贵的离谱了,差个5毛1块就当赠送与发达国家齐平的电影镜头感了,还能忍
&&&&&本文固定链接:
【上一篇】
【下一篇】
您可能还会对这些文章感兴趣!
最新日志热评日志随机日志&&您所在的位置: >>
社区便利店进阶品牌化 深析罗森、7-11等
  研究整理:根据今年商务部及各地行业公布的研究数据,从去年下半年以来,便利店在销售额和营业面积上都成为业中增势最快的业态。本文中,商报记者将以北京市场本土品牌京客隆、好邻居等作为切入点,综合外资便利店罗森、7-11等进行深入分析。
  在零售业发展增速明显下滑之际,以社区为核心的便利店业态却一枝独秀。北京商报记者获悉,由中国连锁经营协会配合商务部进行的商贸行业典型调查统计显示,社区便利店的增速使其成为零售业销售额增长最快的业态。与之相比,、综超上市公司发布的中期报显示,个位数销售增长甚至负增长的企业比比皆是。
  在整体市场稳增的背景之下,北京市场的便利店发展却不尽如人意。按照便利店业态的发展规律,每3000人就应该拥有一家便利店。例如日本东京有近3700万人,几大便利店品牌的总数超过了4万家。北京市的常住人口在2008年就已经突破了2000万人,照此计算,北京至少需要7000家便利店,而目前的数量仅千家。相比于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北京的便利店市场现状让各便利店企业看到了商机。
  今年以来,深耕本土市场的京客隆、好邻居等纷纷加快了扩张速度,新生便利店全时也持续发布招聘信息,并以放宽各人加盟条件吸引投资者的进驻。与此同时,率先进入北京市场的7-11,也放开了此前严苛的加盟条件,首度将北五环、南城甚至通州纳入选址版图。此外,全家、罗森等后起之秀,在进入北京市场之后,选址也颇为冒进。以全家为例,大规模落户机场已突破了北京社区店的选址规划;罗森连续4个月在高端开店,凸显了其进军北京市场的决心。据一位内资便利店负责人介绍,尽管目前还未出现购物中心大面积引入便利店的情况,但未来在购物中心开店或是便利店的一大趋势。
  根据中国连锁协会的统计,过去便利店无论在销售额、营业面积还是从业人数上,在整个零售业中所占的比重很低,约在2%-4%。从去年开始,便利店在经营中充分利用区位便利和门店数量多的优势,不断扩展延伸服务,出现较快增长势头。便利店也是去年惟一没有出现销售毛利率下滑的零售业态。其中,将销售商品和提供服务相结合,利用快餐、代售报刊、缴费等便民利民服务,促使2012年便利店零售额增长20%以上,占比提高0.4个百分点;另一方面,便利店与网络零售商资源整合,进行网店拓展,推动营业面积比上年增长27%,占比提高1.6个百分点。  (北京商报 记者&李铎&周雪i)搜索更多:
手机扫描上面二维码,随时在微信上关注红商网。我们的微信号:redshcom 或red-sh
红商社区热点
红商社区推荐
推荐商机信息
热门商机信息
红商社区最新
红商社区精华
 -  -  -  -  -  -  -  -  -  - 
权威商业媒体
零售淘金门户
Copyright (c) 2003- 浙ICP备号 红商网 版权所有继7-11、罗森后 Family Mart全家便利店强势进入成都_中华城市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457,464贴子:
继7-11、罗森后 Family Mart全家便利店强势进入成都收藏
全家便利店目前已成为亚洲最大国际连锁便利店之一,服务网点遍及日本、韩国、泰国、美国等地。此前有消息称,今年,全家便利两岸布局迈大步,台湾将积极扩增大型店到1000家;大陆今年则往成都等内陆城市挺进,预期全年门店数可达1200店,较去年增加约五成。全家今年规划资本支出20亿元以上,有近七成投入店铺工程。   据了解,全家从2009年就开始在成都考察市场,去年,全家便利已开始为进军成都市场招聘人才,并为开新店作出准备。今年上半年,公司注册已经完成,全家西南大区总部已经落子成都市中心,其一大一小两个物流配送中心也已选定地址,分别位于双流和郫县。成都是其进入西南区域的一个重要战略点,通过进入成都,来辐射西南地区。
成都没有罗森。。
成都真哈日,,,,
登录百度帐号我的游戏推荐游戏
后查看最近玩过的游戏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罗森便利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