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政的经营杠杆效应应是怎么计算的

请高手解答 正负财务杠杆的作用
请高手解答 正负财务杠杆的作用
举例证明当企业的营业利润率高于债务成本率时,企业使用长期债务可以产生正财务杠杆作用。反之,则产生负财务杠杆作用
补充:急需!!请高手们帮助
下面的例子将有助于理解财务杠杆与财务风险之间的关系。
假定企业的所得税率为35%,则权益资本净利润率的计算表如表一:
  项目 行次 负债比率
     0%   50%   80%
  资本总额   ①  1000  1000  1000
  其中:负债 ②=①×负债比率  0   500  800
  权益资本  ③=①-②    1000  500  200
  息税前利润 ④ 150  150  150
  利息费用 ⑤=②×10%  0   50  80
  税前利润 ⑥=④-⑤  150  100  70
  所得税
⑦=⑥×35%  52.5  35  24.5
  税后净利  ⑧=⑥-⑦   97.5   65  45.5
  权益资本净利润率⑨=⑧÷③   9.75%  13%  22.75%
  财务杠杆系数  ⑩=④÷⑥   1  1.5  2.14
    假定企业没有获得预期的经营效益,息税前利润仅为90万元,其他其他条件不变,则权益资本净利润率计算如表二:  
 项目 负债比率
0%   50%8  0%
 息税前利润 90  90   90
 利息费用  0   50   80
 税前利润  90   40   10
 所得税   31.5  14   3.5
 税后净利  58.5  26   6.5
 权益资本净利润率5.85%  5.2%  3.25%
 财务杠杆系数 1 2.25  9
    对比表一和表二可以发现,在全部息税前利润率为15%的情况下,负债比率越高,所获得财务杠杆利益越大,权益资本净利润越高。在企业全部资本息税前利润率为9%的条件下,情况则相反。以负债比率80%为例,全部资本息税前利润率比负债成本每提高一个百分点,权益资本净利润率就会提高2.6个百分点[(22.75%-9.75%)÷(15-10)],全部资本息税前利润率比负债成本每降低一个百分点,权益资本净利润率则下降2.6个百分点。如果息税前利润下降到某一个特定水平时(以全部资本息税前利润等于负债成本为转折点),财务杠杆作用就会从积极转化为消极。此时,使用财务杠杆,反面降低了在不使用财务杠杆的情况下本应获得的收益水平,而且越是较多使用财务杠杆,损失越大。在息税前利润为90万元,负债比率80%的条件下,财务杠杆系数高达9,就是说,如果息税前利润在90万元的基础上每降低1%,权益资本净利润将以9倍的速度下降,可见财务风险之高。如果不使用财务杠杆,就不会产生以上损失,也无财务风险而言,但在经营状况好时,也无法取得杠杆利益。
其他回答 (8)
摘 要:财务杠杆效应具有两种形态。财务杠杆效应产生的根源有三个,即固定的财务费用、企业息税前全部资金利润率与负债资金利息率的差异以及税收的屏蔽作用。利用财务杠杆效应,既要考虑收益,又要权衡风险。



关键词:财务杠杆效应;风险



杠杆是绕着固定点为轴来转动的杆。自然界的杠杆效应,是指人们利用杠杆,以较小的力量移动较大物体的现象。财务杠杆效应是由于固定财务费用的存在而导致每股利润变动率大于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的现象。财务杠杆效应表现为对收益和风险的扩张、放大效果。研究财务杠杆效应有助于企业控制风险,增加收益。



一、财务杠杆效应的两种形态



(一)财务杠杆效应的第一种形态



在资金总额、息税前利润一定的情况下,权益资金与借入资金的不同比例对权益资金净利率产生影响。 


1.对比在第Ⅰ种经济状况下的A、B、C方案,可见,在资金总额、息税前利润一定的情况下,当息税前全部资金利润率(20%)高于负债资金利息率(10%)时,随着负债比率的增大(A、B、C方案分别为0、1/1、3/1),权益资金净利率也越来越大(A、B、C方案分别为13.4%、20.1%、33.5%),这就是财务杠杆正效应。  



2.对比在第Ⅱ种经济状况下的A、B、C方案, 可见,在资金总额、息税前利润一定的情况下,当息税前全部资金利润率(8%)低于负债资金利息率(10%),随着负债比率的增大(A、B、C方案分别为0、1/1、3/1),权益资金净利率越来越小,这就是财务杠杆负效应。可见,财务杠杆效应的大小取决于资金结构。债务资金占总资金的比重越大,财务杠杆作用度就越大;反之,则越小。



(二)财务杠杆效应的第二种形态



在权益资金与负债资金比例一定的情况下,息税前利润变动对权益资金净利率或普通股每股利润产生影响。 


表2表明,其他条件不变,息税前利润降低50%,每股利润降低80%;息税前利润提高10%,每股利润提高16%。也就是说,当资金结构一定,债务利息保持不变时,随着息税前利润的变动,每股利润以更快的速度变动。可见,财务杠杆可通过扩大或缩小息税前利润影响每股利润。



二、产生财务杠杆效应的根源



(一)产生财务杠杆效应的根源之一在于财务费用的固定性



企业的资金总额由权益资金和负债资金组成。若企业全部资金都由权益资金构成,那么,息税前利润与每股利润的变动幅度是一致的,也就不会产生财务杠杆效应。但是若企业以银行借款、发行债券、融资租赁或发行优先股等方式筹集资金时,就要负担借款利息、债券利息,支付融资租赁租金和优先股股息。在资金结构一定的条件下,不论企业营业利润多少,企业支付的债务利息、融资租赁租金和优先股的股利等财务费用通常都是固定不变的。即:在企业利润增加的情况下,这些费用的支付不会随之增加;相应地,在企业利润减少的情况下,这些费用的支付也不会随之减少。而当息税前利润增大时,每一元利润所负担的固定财务费用就会相对减少,这能给普通股股东带来更多的利润;反之,当息税前利润减少时,每一元利润所负担的固定财务费用就会相对增加,从而使普通股每股利润会大幅度减少。可见,固定财务费用增加了每股利润对息税前利润变动的灵敏度。财务杠杆效应以固定财务费用为支点,通过息税前利润较小幅度的变动带动每股利润更大幅度的变动。因此,固定的债务利息、融资租赁租金和优先股股息是财务杠杆起作用的前提。



(二)产生财务杠杆效应的根源之二在于企业息税前全部资金利润率与负债资金利息率的高低不同



企业及其所有者的收益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企业使用权益资金所获得的收益,另一部分是企业使用负债资金所获得的收益。当企业息税前全部资金利润率大于负债资金利息率时,负债资金所创造的息税前利润在支付利息费用之后会产生一个余额(其本质是企业所有者对债权人收益的剥夺),这个余额并入到权益资金收益中,从而提高权益资金净利率。此时,利息成本对额外收益具有放大效应,这就是财务杠杆正效应。财务杠杆正效应的条件是:息税前全部资金利润率高于负债资金利息率。
当企业息税前全部资金利润率小于负债资金利息率时,利用负债资金所创造的息税前利润还不足以支付利息费用,就需要从权益资金所创造的收益中拿出一部分来补偿利息,企业所有者因此遭受一笔额外损失。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不仅可能得不到任何收益,而且可能蚀本,甚至招致破产的危险。此时利息成本对额外损失具有放大效应,这就是财务杠杆负效应。财务杠杆负效应的条件是:息税前全部资金利润率低于负债资金利息率。



(三)产生财务杠杆效应的根源之三在于税收的屏蔽作用



首先,负债利息具有抵税效用。负债筹资可以给企业带来税收上的优惠,因为按照规定,生产经营期间的负债利息作为企业的财务费用可以在当期或以后若干期内的税前利润中扣除,从而减少企业应纳税所得额,企业的债务利息中,有一部分便转移给国家财政来负担了,表现为国家财政少收了税款而给企业带来价值的增加。负债的利息抵税效用可以量化,用公式表示为:利息抵税效用=负债额×负债利率×所得税税率。所以,在既定负债利率和所得税税率的情况下,企业的负债额越多,那么利息抵税效用就越大。



其次,融资租赁可以使承租人获得多重好处:一是承租人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能及时拥有机器设备,进行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二是从外部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纳入了其固定资产的范畴,承租企业可以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费,折旧费增加,企业纳税负担相应地减轻;三是按照国际会计准则的规定,承租人支付的融资租赁租金包括本金和利息两部分,支付的利息部分计入融资费用,其节税效果更为显著。对承租人而言,税后租赁成本为:税后租赁成本=租金-税金节约额。

如果没有税收的上述屏蔽作用,财务杠杆的放大效应就会弱一些。






(一)企业是否利用财务杠杆效应应当考虑多重因素



财务杠杆作用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受多方面条件的制约。宏观经济环境、企业的销售与成长状况、企业经营收入的稳定程度、资产结构、所得税率等都是企业利用财务杠杆效应时应考虑的因素。宏观经济环境好时,销售增长较快,使用具有固定财务费用的债务筹资,就会扩大普通股的每股利润,此时容易获得财务杠杆正效应;如果企业的销售呈周期性,则固定的财务费用将使企业冒较大的财务风险。一般而言,所得税税率越高,利息的抵税效果就越明显;若某企业无形资产占全部资产的比重较大,由于无形资产的价值具有不确定性,难以变现,则该企业的负债比率应相对降低,以保持较强的偿债能力。



(二)正确认识负债融资的正负效应



适度负债可以发挥财务杠杆作用,提高普通股每股利润,负债是减少管理者和股东之间代理冲突的工具;负债具有抵税效用,负债资金成本率必然低于权益资金成本率,适度负债会降低企业加权平均资金成本率,等等,这些都是负债融资好的一面。但负债比率并非越高越好,因为随着负债比例的提高,债权人要求的报酬率和权益资金要求的报酬率中风险补偿部分便会明显提高,企业的综合资金成本率会逐渐上升。过度负债会引起股东和债权人之间的代理冲突。持续增长的负债最终会导致财务危机成本。从理论上看,当负债比率达到50%时,预期每股利润可达到最高点,当负债比率超过50%时,预期每股利润就开始下跌。与此同时,负债比率提高会使风险持续不断地增加。研究表明,破产成本、破产概率与企业负债水平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在负债较低时,破产概率和破产成本增长极为缓慢;当负债达到一定限度之后,破产成本与破产概率加速上升。因此,企业必须在风险与报酬率之间慎重权衡,合理安排资金结构,建立风险监测机制,制定应对、化解风险的措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从而立于不败之地。



(三)恰当地匹配经营杠杆和财务杠杆



经营杠杆是通过销售额的变动来影响息税前利润,财务杠杆则是通过息税前利润变动来影响普通股每股盈余的。通常情况下,高经营杠杆与高财务杠杆相配合是不明智的。因为投资者承担的总风险是由企业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引起的。企业财务风险取决于融资方式,而经营风险取决于其经营状况,经营风险是由市场因素和成本的不确定性等引起的,包括产品销售市场和销售价格等方面的不确定性、企业对成本的控制程度、资产的变现能力、企业管理水平和管理人员的决策能力,等等。若没有经营风险,企业就可以随意地筹集资金,并不会影响股东的利益。正因为存在经营风险,企业就要考虑融资方式和资本结构,要恰当地匹配经营杠杆和财务杠杆。在经济高速增长,经营杠杆系数较小,企业经营风险较低时,企业就可以有较大的财务杠杆系数,通过负债经营获得高额利润。同样,当企业经营风险较大时,企业应保持较低的财务杠杆系数,降低财务风险,提高企业抗总风险的能力。企业可以采取降低成本或扩大销售的方法来降低经营风险,而同时适当提高负债比例来提高财务杠杆系数,使企业总风险程度不变而企业总收益提高。



(四)增强企业的获利能力和偿债能力



财务杠杆是一把双刃剑,当经营效益好时可以大幅度地提高企业的每股利润;反之,如果企业经营不善,则会使企业净收益和每股利润急剧减少,所以企业要增强获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一是加强投资项目财务可行性的研究,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二是加强管理,努力降低成本,增加利润。三是利用财务比率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包括长期偿债能力和短期偿债能力。长期偿债能力指标有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权益乘数、已获利息倍数等;短期偿债能力指标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等。通过对偿债能力的分析,企业能够了解自身资产的变现能力、债务偿还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四是建立偿债基金,使风险较大的负债及时得到偿还,尽量地避免财务风险。
财务杠杆是一个应用很广的概念。在物理学中,利用一根杠杆和一个支点,就能用很小的力量抬起很重的物体,而什么是财务杠杆呢?从西方的理财学到我国目前的财会界对财务杠杆的理解,大体有以下几种观点:
    其一:将财务杠杆定义为“企业在制定资本结构决策时对债务筹资的利用“。因而财务杠杆又可称为融资杠杆、资本杠杆或者负债经营。这种定义强调财务杠杆是对负债的一种利用。
    其二:认为财务杠杆是指在筹资中适当举债,调整资本结构给企业带来额外收益。如果负债经营使得企业每股利润上升,便称为正财务杠杆;如果使得企业每股利润下降,通常称为负财务杠杆。显而易见,在这种定义中,财务杠杆强调的是通过负债经营而引起的结果。
    另外,有些财务学者认为财务杠杆是指在企业的资金总额中,由于使用利率固定的债务资金而对企业主权资金收益产生的重大影响。与第二种观点对比,这种定义也侧重于负债经营的结果,但其将负债经营的客体局限于利率固定的债务资金,笔者认为其定义的客体范围是狭隘的。笔者将在后文中论述到,企业在事实是上可以选择一部分利率可浮动的债务资金,从而达到转移财务风险的目的的。而在前两种定义中,笔者更倾向于将财务杠杆定义为对负债的利用,而将其结果称为财务杠杆利益(损失)或正(负)财务杠杆利益。这两种定义并无本质上的不同,但笔者认为采用前一种定义对于财务风险、经营杠杆、经营风险乃至整个杠杆理论体系概念的定义,起了系统化的作用,便于财务学者的进一步研究和交流。
    我们在明确了财务杠杆的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伴随着负债经营的财务杠杆利益(损失)和财务风险、影响财务杠杆利益(损失)和财务风险的因素以及如何更好地利用财务杠杆和减少财务风险。
一、财务杠杆利益(损失)(Benefit on Financial Leverage)
    通过前面的论述我们已经知道所谓财务杠杆利益(损失)是指负债筹资经营对所有者收益的影响。负债经营后,企业所能获得的利润就是:
资本收益=企业投资收益率×总资本-负债利息率×债务资本
=企业投资收益率×(权益资本+债务资本)-负债利息率×债务资本
=企业投资收益率×权益资本+(企业投资收益率-负债利息率)×债务资本   ①
(此处的企业投资收益率率=息税前利润÷资本总额,所以即息税前利润率)
因而可得整个公司权益资本收益率的计算公式为
权益资本收益率=企业投资收益率+(企业投资收益率-负债利率)×债务资本/权益资本 ②
可见,只要企业投资收益率大于负债利率,财务杠杆作用使得资本收益由于负债经营而绝对值增加,从而使得权益资本收益率大于企业投资收益率,且产权比率(债务资本/权益资本)越高,财务杠杆利益越大,所以财务杠杆利益的实质便是由于企业投资收益率大于负债利率,由负债所取得的一部分利润转化给了权益资本,从而使得权益资本收益率上升。而若是企业投资收益率等于或小于负债利率,那么负债所产生的利润只能或者不足以弥补负债所需的利息,甚至利用利用权益资本所取得的利润都不足以弥补利息,而不得不以减少权益资本来偿债,这便是财务杠杆损失的本质所在。
负债的财务杠杆作用通常用财务杠杆系数(Degree of Financial Leverage,DFL)来衡量,财务杠杆系数指企业权益资本收益变动相对税前利润变动率的倍数。其理论公式为:
财务杠杆系数=权益资本收益变动率/息税前利润变动率③
通过数学变形后公式可以变为:
财务杠杆系数=息税利润/(息税前利润-负债比率×利息率)
=息税前利润率 /(息税前利润率--负债比率×利息率)④  
根据这两个公式计算的财务杠杆系数,后者揭示负债比率、息税前利润以及负债利息率之间的关系,前者可以反映出主权资本收益率变动相当于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的倍数。企业利用债务资金不仅能提高主权资金的收益率,而且也能使主权资金收益率低于息税前利润率,这就是财务杠杆作用产生的财务杠杆利益(损失)。
二、财务风险(Financial Risk)
    风险是一个与损失相关联的概念,是一种不确定性或可能发生的损失。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因使用债务资本而产生的在未来收益不确定情况下由主权资本承担的附加风险。如果企业经营状况良好,使得企业投资收益率大于负债利息率,则获得财务杠杆利益,如果企业经营状况不佳,使得企业投资收益率小于负债利息率,则获得财务杠杆损失,甚至导致企业破产,这种不确定性就是企业运用负债所承担的财务风险。
    企业财务风险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财务杠杆系数的高低。一般情况下,财务杠杆系数越大,主权资本收益率对于息税前利润率的弹性就越大,如果息税前利润率升,则主权资本收益率会以更快的速度上升,如果息税前利润率下降,那么主权资本利润率会以更快的速度下降,从而风险也越大。反之,财务风险就越小。财务风险存在的实质是由于负债经营从而使得负债所负担的那一部分经营风险转嫁给了权益资本。
三、影响财务杠杆利益(损失)和财务风险的因素
    由于财务风险随着财务杠杆系数的增大而增大,而且财务杠杆系数则是财务杠杆作用大小的体现,那么影响财务杠杆作用大小的因素,也必然影响财务杠杆利益(损失)和财务风险。下面我们分别讨论影响两者的三个主要因素:
    1、息税前利润率:由上述计算财务杠杆系数的公式④可知,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息税前利润率越高,财务杠杆系数越小;反之,财务杠杆系数越大。因而税前利润率对财务杠杆系数的影响是呈相反方向变化。由计算权益资本收益率的公式②可知,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息税前利润率对主权资本收益率的影响却是呈相同方向的。
    2、负债的利息率:同样上述公式②④可知,在息税前利润率和负债比率一定的情况下,负债的利息率越高,财务杠杆系数越大,反之,财务杠杆系数越小。负债的利息率对财务杠杆系数的影响总是呈相同方向变化的,而对主权资本收益率的影响则是呈相反方向变化。即负债的利息率越低,主权资本收益率会相应提高,而当负债的利息率提高时,主权资本收益率会相应降低。那种认为财务风险是指全部资本中债务资本比率的变化带来的风险是片面的观点。
    3、资本结构:根据前面公式①②可以知道,负债比率即负债与总资本的比率也是影响财务杠杆利益和财务风险的因素之一,负债比率对财务杠杆系数的影响与负债利息率的影响相同。即在息税前利润率和负债利息率不变的情况下,负债比率越高,财务杠杆系数越大;反之,财务杠杆系数越小,也就是说负债比率对财务杠杆系数的影响总是呈相同方向变化的。但负债比率对主权资金收益率的影响不仅不同于负债利息率的影响,也不同于息税前利润率的影响,负债比率对主权资本收益率的影响表现在正、负两个方面,当息税前利润率大于负债利息率时,表现为正的影响,反之,表现为负的影响。
    上述因素在影响财务杠杆利益的同时,也在影响财务风险。而进行财务风险管理,对企业来讲是一项极为复杂的工作,这是因为除了上述主要因素外,影响财务风险的其他因素很多,并且这其中有许多因素是不确定的,因此,企业必须从各个方面采取措施,加强对财务风险的控制,一旦预计企业将出现财务风险,就应该采取措施回避和转移。
    回避财务风险的主要办法是降低负债比率,控制债务资金的数额。回避风险的前提是正确地预计风险,预计风险是建立在预计未来经营收益的基础上的,如果预计企业未来经营状况不佳,息税前利润率低于负债的利息率,那么就应该减少负债,降低负债比率,从而回避将要遇到的财务风险。转移风险是指采取一定的措施,将风险转移他人的做法,其具体做法是通过选择那些利率可浮动,偿还期可伸缩的债务资金,以使债权人与企业共担一部分财务风险。此外,财务杠杆作用程度的确定除考虑财务杠杆利益(损失)和财务风险之外,还应注意经营杠杆联合财务杠杆对企业复合杠杆和复合风险的影响,使之达到一定的复合杠杆作用,根据经营杠杆的不同作用选择不同的财务杠杆作用。
    综上所述,财务杠杆可以给企业带来额外的收益,也可能造成额外损失,这就是构成财务风险的重要因素。财务杠杆利益并没有增加整个社会的财富,是既定财富在投资人和债权人之间的分配;财务风险也没有增加整个社会的风险,是经营风险向投资人的转移。财务杠杆利益和财务风险是企业资本结构决策的一个重要因素,资本结构决策需要在杠杆利益与其相关的风险之间进行合理的权衡。任何只顾获取财务杠杆利益,无视财务风险而不恰当地使用财务杠杆的做法都是企业财务决策的重大失误,最终将损害投资人的利益。
自然界中的杠杆效应:通过利用杠杆,用较小的力量移动较重的物体。财务中的杠杆效应是指由于固定费用的存在而导致的,当某一财务变量以较小幅度变动时,另一相关变量会以较大幅度变动的现象。杠杆效应按其作用不同分为正效应和负效应。杠杆负效应主要有经营杠杆的负效应和财务杠杆的负效应两种。 
企业的经营杠杆作用有双面性,具体的说,当销售收入或销售量不断增长时,企业中一定量的固定成本可带来企业利润大幅度的上升,即所谓的经营杠杆利益;当销售收入或销售量降低时,企业中一定量的固定成本可带来企业利润迅速下降,即所谓的经营杠杆风险。由此可见,经营杠杆作用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企业在运用经营杠杆原理时,仅仅追求经营杠杆利益的结果往往是遭受经营杠杆风险的打击,最终导致企业的财务危机。任何因素的过量使用如大规模投资带来的过大折旧及过高的管理费用等等,在企业销量无法保证的情况下,都会发生经营杠杆风险。如众所周知的中央电视台广告标王“秦池”酒厂的衰落就是最典型例子。1995年,秦池以6666万元的价格第一次夺得1996年中央电视台“标王”后,广告的轰动效应,使“秦池”一夜成名,“秦池”的品牌地位基本确立,当年“秦池”酒厂享受到了经营杠杆的积极作用。但当1996年11月秦池以3.2亿元的天价再次成为1997年中央电视台的“标王”后,“秦池”为了在短时间内满足客户订单需求,竟采取收购散酒来勾兑,并被新闻媒介披露,产品质量、信用遭到严重破坏,1997年“秦池”的销售收入无法持续增长,此时3.2亿广告费却使秦池陷入了难以自拔的财务危机之中。

财务杠杆是指由于固定性财务费用的存在,企业息税前利润(EBIT)的微量变化所引起的每股收益(EPS)大幅度变动的现象。也就是,银行借款规模和利率水平一旦确定,其负担的利息水平也就固定不变。因此,企业盈利水平越高,扣除债权人拿走的某一固定利息之后,投资者(股东)得到的回报也就越多。相反,企业盈利水平低,债权人照样拿走某一固定的利息,剩余给股东的回报也就少了。在盈利水平低于利率水平的情况下,投资者不但得不到回报,甚至可能倒贴。由于利息是固定的,因此,举债具有财务杠杆效应。当总资产利润率大于利率时,举债给企业带来的是积极的正面影响;相反,当总资产利润率小于利率时,举债给企业带来的是负面、消极的影响。韩国大宇集团的解散,就是财务杠杆消极作用影响的真实体现。当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大宇集团已经显现出经营上的困难,其销售额和利润均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然而,大宇认为,只要提高开工率,增加销售额和出口就能躲过这场金融危机,于是继续大量发行债券,进行“借贷式经营”。由于经营不善,加上资金周转困难,韩国政府于日下令债券银行接手对大宇集团进行结构调整,加快了这个负债累累的集团的解散速度。由此可见,大宇集团的举债经营所产生的财务杠杆效益是消极的,不仅难以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反而因巨大的偿付压力使企业陷入无法解脱的财务困境。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财务税务领域专家当前位置: &&
重庆市煤层气利用财政补贴政策绩效分析及建议
前言:煤层气俗称“瓦斯”,是在煤层开采时产生的伴生气体。据测算,1立方米纯煤层气与1.13kg汽油、1.21kg标准煤蕴含的热值相当,可以与天然气混输混用,燃烧后很洁净,属于清洁能源。实验证明,当空气中的煤层气浓度达到5%-16%时,遇明火就会爆炸,这是煤矿煤层气爆炸事故的根源。如将煤层气直接排放到大气中,其温室效应约为CO2的21倍,对生态环境破坏性极强。在采煤之前如果先开采煤层气,煤矿煤层气爆炸率将会降低70%―85%。因此,煤层气的开发利用具有一举多得的功效:有利于减少煤层气事故的发生,具有安全效应;有利于减排温室气体,具有环保效应;作为一种高效、洁净能源,具有经济效应。因此,煤层气抽采利用是一项安全工程、环保工程和效益工程。鉴于这种情况,近年来,财政部等国家职能部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煤层气抽采利用扶持政策。通过鼓励煤矿企业利用煤层气发电以及其他开发利用的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政策,促进企业加快对煤层气的开发利用。
  财政部于2007年印发了《关于煤层气(瓦斯)开发利用补贴的实施意见》(财建z2007{114号),规定中央财政按0.2元/立方米煤层气(折纯)标准对煤层气开采企业进行补贴。该政策已执行近8年,截至2014年底,财政部共计下达重庆市煤层气开发利用中央财政补贴资金32997万元。这些财政补贴资金产生的效果如何?执行中还存在那些问题?近期我办分别赴重庆能投集团下属的松藻、南桐、天府、永荣和中梁山矿业公司等重庆市重点煤层气开发利用企业走访调研,通过查看资料、开展座谈等方式探寻政策实施效果。
  一、绩效分析
  调研结果显示,从重庆区域看,随着财政补贴兑现以及我办在审核中逐步引导、推动煤层气开发利用工作,各煤矿企业已经深刻认识到煤层气抽采利用的重要性,企业在煤层气开发利用方面的各项投入积极性空前高涨,中央财政补贴2角钱的安全效应、环保效应、经济效应已逐步显现。
  (一)安全效应
  重庆市由于地质条件的限制,属煤层气事故多发区,据统计,2002年以来重庆市发生的11起特大事故中,有9起是煤层气引发的事故。煤层气事故已经成为重庆市煤矿安全生产的最大威胁,中央财政补贴政策提高了各煤矿企业对煤层气抽采的积极性,客观上为煤矿企业安全生产提供了保障。
  在财政补贴政策引导下,重庆市各煤矿企业采取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利用中央财政补贴资金对井下抽采管道和地面抽采泵站进行更新改造,改进抽采工艺和技术,煤层气抽采量逐年上升。2007年以来,重庆市申报煤层气开发利用补贴资金的煤矿企业由原来的5家增加至2013年的11家,申报的煤层气合计抽采量由31987万立方米增加至50617万立方米,增涨了58%。因各煤矿企业煤层气抽采量不断增加,抽采能力不断提升,煤矿煤层气事故发生频率大大降低。如松藻矿业公司近年来一直未发生煤层气安全事故,中梁山矿业公司南矿自2002年4月22日至今、北矿自2010年3月12日至今未发生1起煤层气死亡事故,天府矿业公司近几年来百万吨采煤量员工死亡率下降至1.2以下。以上充分表明,在财政补贴政策的带动下,各煤矿企业的煤层气治理效果十分显著,企业的员工生命和国有财产得到了安全保障。
  (二)环保效应
  据了解,全世界煤层气排放量占温室气体总排量的约16%,而其中煤矿开采是煤层气的主要排放源之一。重庆地区煤层气资源较丰富,根据重庆市各矿区煤层的煤层气含量分析和计算,重庆市各矿区煤层气资源总量为703.07亿立方米,折算标准煤约8436.84万吨。
  按照财政部政策规定,中央财政补贴的基数是煤层气的利用量。因此在财政补贴政策激励下,各煤矿企业开拓思路,多抽采、少排空,广泛、充分利用煤层气。据统计,2007年至2013年期间,重庆市煤层气利用量由9675万立方米增加至31569万立方米,增涨了226%;抽采利用率也由30%提升至62%。2007年至2013年期间全市合计煤层气利用量达到166964万立方米。按照每m?煤层气折算CO2当量约为0.00367吨计算,重庆市各矿区煤层气利用总量相当于减少C02排放量约613万吨,为重庆市“蓝天工程”做出了卓越贡献。
  (三)经济效应
  结合重庆煤矿企业实际情况,煤层气抽采利用的主要经济效益体现在产品销售收入、自用替代能源收入、以及CDM(国际上称清洁发展机制,即碳交易)出售收入等。煤层气财政补贴政策执行初期,除中梁山矿业公司煤层气利用达到完全市场化运作外,其他煤矿企业煤层气利用效率普遍较低,主要是限于福利性质的居民煤层气供应或公司内部锅炉用气。
  随着中央财政补贴政策的广泛深入实施,有效带动了重庆市各煤矿企业对煤层气利用设备设施的投入热情,纷纷将煤层气开发利用作为一项产业认真对待和发展,采取多种方式拓展煤层气利用范围和领域,尽量减少煤层气排空,不再仅仅限于民用,还将煤层气用于发电和液化等。2007年至2013年期间,重庆市合计煤层气利用量达到166964万立方米。按照每m?煤层气折算标准煤0.0012吨,重庆市各矿区煤层气利用总量相当于折算节约标准煤约200万吨,有效地实现了节约能源的经济效应。
  另外,我们从瓦斯销售收入、瓦斯发电节约电费、瓦斯自用节约气费和CDM出售收入等四个方面综合测算了瓦斯利用的经济效益。松藻、南桐、天府、永荣以及中梁山矿业公司等5家重点煤矿企业2007年至2013年期间煤层气利用产生的经济效益合计约为14.4亿元,其中节能经济效益就高达11.6亿元。详细情况见下表:
  5大重点煤矿煤层气利用经济效益统计表 (单位:万元)
  瓦斯销售收入
  瓦斯发电节约电费
  瓦斯自用节气费
  CDM出售收入
  合计经济效益
  &2,130
  &4,959
  &4,409
  &11,498
  &2,929
  &6,758
  &7,014
  &16,701
  &4,847
  &10,045
  &9,679
  &24,571
  &4,017
  &6,779
  &10,107
  &21,268
  &4,371
  &9,495
  &10,849
  &1,249
  &25,964
  &3,793
  &8,931
  &7,829
  &20,725
  &4,091
  &11,828
  &7,361
  &23,322
  &26,178
  &58,795
  &57,248
  &1,828
  144,049
  备注:1. 瓦斯发电节约电费以工业用电0.83元/度标准计算;
     2. 瓦斯自用节气费以工业用煤矿瓦斯气1.1元/立方米标准计算。
  由此可以看出,煤层气发电作为一种高效的煤层气利用方式,近几年在各煤矿企业得到了普遍应用。至2013年底,全市11家申报补贴的煤矿企业中就有6家将煤层气用于发电,煤矿企业煤层气发电量逐年增加。部分煤矿企业还在煤层气发电时充分考虑能源循环利用,充分利用发电机运转的热能,将发电机冷却水用于矿工澡堂,从而使煤层气发电、供应热水等功能发挥到极致,成为循环经济、节约能源的范例。
  二、政策建议
  中央财政对煤层气利用补贴政策实施以来,为各煤矿企业综合利用煤层气注入了强大动力,但调研中了解到,仍有部分煤矿企业认识不足、投入不够,存在一定的煤层气排空行为。因此,我们应该继续引导煤矿企业加大煤层气开发利用力度,逐步杜绝煤层气排空行为,使中央财政补贴政策发挥其巨大的杠杆效应。为此,我们结合实际建议如下:
  (一)稳定政策预期,适当提高补贴标准。由于煤层气抽采、输配管网、储存、深层次开发利用等基础设施投入较大,导致煤层气利用成本较高,有的煤矿企业利用成本甚至高达3.8元/立方米,企业投入的资金压力较大,现行每立方米0.2元的补贴标准对煤矿企业的激励作用不明显。因此建议适当提高煤层气补贴标准,以减轻煤矿企业在煤层气开发利用上的资金投入压力。
  (二)考虑南北差异,实行差别化补贴政策。煤层气在我国南北方的赋存条件差异较大,北方煤系地层中含煤层数多,煤炭的变质程度和含气量都比较适合于煤层气开采,开发利用成本低;而南方煤层薄,地质结构和条件复杂,煤层气开发利用成本高。因此建议财政补贴可考虑我国南北差异明显的特点,根据具体的煤层条件,实行差异化的补贴政策。
  (三)执行统一的利用煤层气发电补贴政策。财政部《关于煤层气(瓦斯)开发利用补贴的实施意见》(财建z2007{114号)中明确规定“企业开采煤层气用于发电的部分,不享受补贴政策,享受《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利用煤层气(煤矿瓦斯)发电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发改能源z2007{721号)规定的相关政策。”但实际上由于电力企业的强势垄断地位,发改委规定的“煤层气电厂上网电价,执行当地标杆上网电价加补贴电价(标准为每千瓦时0.25元)”的政策未能得以落实。由于大部分煤矿企业都需要连接国家电网,以保证生产用电稳定性的需求。因此,上述限制条款一定程度打消了煤矿企业利用煤层气发电的积极性。因此建议梳理并修订相关制度文件,将上网发电利用的煤层气纳入中央财政统一补贴范围。
&&&&&&&&&&&&&&&&&&&&&&&&&&&&&&&&&&&&&&&&&&&&&&&&&&&&&&&&&&&&&日
附件下载: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网站评议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地 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南三巷3号
网站管理:财政部办公厅
电子邮箱:webmaster@
技术支持:财政部信息网络中心
电话:01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期权的杠杆效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