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美国的各国黄金储备备量占世界比重

70年代中期,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的最主要的原因?_百度知道
70年代中期,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的最主要的原因?
A.东产油提高石油价格B.西欧本崛起
啥选A 1973美经济危机导致衰退滞涨原 西欧本才能摇美经济霸主啊
我有更好的答案
按默认排序
西欧本需要石油啊选B第二世界战西欧家本经济发展快与美经济差距逐渐缩民产总值占世界民产总值比重言<img class="word-replace" src="/api/getdecpic?picenc=0ad55、1960、1965、19701974每份美比重别36.27%、33.73%、31.27%、30.21%24.36%欧洲共同体(1974欧洲共同体九作整体)别17.54%、17.53%、18.68%、19.32%20.12%再加本70代美已经明显处于劣势美际经济政策委员<img class="word-replace" src="/api/getdecpic?picenc=0a007a733月提《总统关于际经济问题报告》说早<img class="word-replace" src="/api/getdecpic?picenc=0a007a71美已经程度丧失工业化自由世界所曾经拥占压倒优势经济统治位19718月15尼克松总统发表演说宣布美要改变扶植政策金融经济领域同欧竞争说:第二世界战结束欧洲亚洲主要工业家经济打破破烂烂扶助站起保卫自由美25提供<img class="word-replace" src="/api/getdecpic?picenc=0a006c655f30亿美元外援助……今程度由于我帮助些家已经重新获机我强竞争手……既些家现经济已经强起……各主要家平等位事竞争候美元身价跌欧洲各都拒绝要美元伦敦位自纽约旅客美新闻记者抱怨说:银行、旅馆、商店都看我手美元流露神情像些美元病菌携带物般巴黎租车挂着再接受美元牌;甚至乞丐自帽写着要美元1971尼克松美密苏州堪萨斯城假旅馆发表篇著名讲式提美、西欧、本、苏联世界五力量奈何承认美霸主位衰落说25前我军事世界第由于我垄断着原武器甚至没任何家曾向我挑战我经济远远超别处于世界第事实美产全世界总产量50%……经济角度说现美已经再唯世界第流家已经再力量超群世界强世界再两超级我经济经济潜力面考虑看今世界五力量……所现我三力量——美、西欧本要注意:西欧本都美非强力竞争手朋友盟与我竞争经济领导位问题全世界同我竞争非激烈美仍经济实力强家世界工业世界资本知识产权口世界金融黄金储备据1995底统计美黄金储备量2.617亿盎司占世界黄金储备总量28.8%随着经济实力增加本西欧家政治提自要求1972本外相平芳记者招待说:本跟着美脚步走代已经同本美同盟前提展所谓边自主外交19729月本同恢复邦交阿冲突维护自利益本宣布支持阿拉伯家1982台曾根康弘首相曾经公场合声明本要谋求做政治际事务更发言权并积极争取联合任理事席位西欧家甘示弱<img class="word-replace" src="/api/getdecpic?picenc=0ad60顾美反功试验第颗原弹核家与同表示美霸权满命令舰队撤北约拒绝参加北约军事演习并北约组织军事体化组织撤展系列令美非满外交调整与苏联关系与建交等等70代联邦德根据自需要展旨改善与苏联等东欧社主义家关系新东政策与美着特殊关系英考虑自利益需要逐渐再依赖美努力向欧共体靠拢1973经<img class="word-replace" src="/api/getdecpic?picenc=0af懈努力英终于欧洲共同体员结束英美特殊关系
其他类似问题
美国经济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国际经济格局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国际经济格局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国际经济格局其核心内容是大国或国家集团之间的经济力量对比关系和支配别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的权力配置情况,具体包括、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三个方面的力量对比关系。核心内容是大国或国家集团之间的经济力量形&&&&式地缘经济合作发展为主体,
一 国际经济的地缘格局
目前,国际经济呈现一种以地缘经济合作发展为主体,跨地缘贸易和投资发展为辅的整体格局。
地缘经济发展主要表现在地缘趋势明显,最典型的的是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实质性突破,欧元区的成功建立,使发生了战略性的改变。在50多个国际性组织和机构中,就有30多家是地缘区域性的。
国际经济组织和机构是推动和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发展的主要载体,它大体上可分为三类,即贸易类、金融类和行业经济类。这些组织和机构对、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从地缘角度划分,世界总体上可分为六大:即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非洲(南极洲未计入)。
二 国际经济实力结构
目前,衡量经济实力的主要指标是GDP,下表是世界实力的状况。
表1:世界各区域2006年经济实力状况国际区域名称
人口(万人)
人口占世界比重
国土面积(万平方公里)
国土面积占世界比重
GDP(亿美元)
GDP占世界比重
人均GDP(美元)
1、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出版的《2008国际统计年鉴》。
2、经过分区域计算,个别国家无数据以及数据存在年份差异,因而区域数据有一定的误差。
3、世界国土面积未包括南极洲。
从表1可以看出,世界经济发展是很不平衡的。按总量来看,欧洲、北美洲、亚洲占了世界经济总量的91%;而人口占世界总量的79%,国土面积占世界总量的57.4%。
从经济发展水平来看,发达国家主要分布于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这三个区域的人均GDP在2.2~3万美元之间。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主要分布于非洲、亚洲和南美洲,这三个洲的人均GDP只有0.11~0.5万美元。
整体上看,目前的世界经济呈现为欧洲、北美洲和亚洲三足鼎立的格局,这三个区域决定着世界经济的实力格局。
表2:2006年GDP超过5000亿美元的国家
名称 所属区域 人口
(万人) 人口占世界
比重 国土面积(万平方公里) 国土面积占世界比重 GDP
(亿美元) GDP
占世界比重 人均GDP
美国 北美 9 963.2 0. 0..65
日本 亚洲 6 37.8 0. 0..99
德国 欧洲 6 35.7 0. 0..20
中国 亚洲 .. 0.
英国 欧洲 3 24.4 0. 0..23
法国 欧洲 4 55.2 0. 0..89
意大利 欧洲 0 30.1 0. 0..65
加拿大 北美 0 998.5 0. 0..73
西班牙 欧洲 7 50.5 0. 0..63
巴西 南美 0 851.5 0. 0.
俄罗斯 欧洲 8 ..
印度 亚洲 . 0..
韩国 亚洲 4 9.9 0...53
墨西哥 北美 0 196.44 0..
澳大利亚 大洋 1 769.2 0...65
合计 . 0. 0..86
注: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出版的《2008国际统计年鉴》。
表2反映了三个区域中,对区域经济起主导作用的国家。
在亚洲,其经济实力主要由中国、日本、印度和韩国四个国家所主导,四国的GDP占亚洲总额的73%,占世界总额的18.25%。但中国和印度的人均GDP较低,只有0.1~0.2万美元。
在北美洲,其经济实力主要由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三国所主导,三国的GDP占北美洲总量的98.8%,占世界总量的31.69%。
在欧洲,其经济实力主要由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和俄罗斯六个国家所主导,六国GDP占欧洲总量的70.6%,占世界总量的23.92%。
表2中的15个国家主导着世界经济格局,其GDP占了世界总量的77.7%,人口占世界总量的56.63%,国土面积占世界总量的52.11%。
三 国际贸易结构
所谓国际贸易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货物贸易额和服务贸易额在国际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重
表3:2006年国际贸易状况
国际区域名称 贸易总额(亿美元) 总额占世界
比重 进口额(亿美元) 进口占世界比重 出口额(亿美元) 出口
占世界比重
亚洲 3 4 5
欧洲 . 0. 0.4109
北美洲 7 7 9
南美洲 8 3 3
其它区 3 7 5
非洲 6 4 9
世界总计 . 1. 1.0000
注: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出版的《2008国际统计年鉴》。
表3反映了国际贸易的总体格局,和世界经济力量格局一样,国际贸易同样呈现出欧洲、亚洲和北美洲三足鼎立的格局,三个区域的国际贸易额占世界总额的87.13%。
表4:2006年主要贸易国家的国际贸易情况
区域 贸易总额(亿美元) 总额占世界
比重 进口额(亿美元) 进口占世界比重 出口额(亿美元) 出口
占世界比重
美国 北美 0 1 0
德国 欧洲 7 5 2
中国 亚洲 0 9 3
日本 亚洲 1 6 6
英国 欧洲 7 5 8
法国 欧洲 9 1 6
荷兰 欧洲 9 6 3
意大利 欧洲 6 2 0
加拿大 北美 5 9 1
中国香港 亚洲 9 1 8
韩国 亚洲 0 0 0
西班牙 欧洲 5 8 1
墨西哥 北美 2 7 8
新加坡 亚洲 9 3 5
俄罗斯 欧洲 2 2 2
印度 亚洲 1 1 0
马来西亚 亚洲 9 6 3
澳大利亚 大洋洲 8 3 2
泰国 亚洲 6 4 8
波兰 欧洲 6 0 1
土耳其 亚洲 1 1 851 0.0071
合计 . 0. 0.6939
世界总计 . 1. 1.0000
注: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出版的《2008国际统计年鉴》。
表4体现了对国际贸易起主导作用的国家和地区。表中21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贸易额占了世界总额的71.11%。
亚洲主要有中国、日本、中国香港、韩国、新加坡、印度、马来西亚、泰国和土耳其九个国家和地区。九国和地区的国际贸易额占亚洲总额的84.9%,占世界总额的23.96%。而中国和日本是亚洲国际贸易的领头羊。
欧洲主要有德国、英国、法国、荷兰、意大利、俄罗斯和波兰七个国家,七国的国际贸易额占欧洲总额的69.2%,占世界总量的28.81%。
北美洲主要有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三国,三国的国际贸易额占北美洲总额的99.91%,占世界总额的17.27%。
四 国际金融结构
国际金融所包括的内容比较复杂,但对国际金融起主导作用的主要是国际货币体系、国际结算体系、国际储备体系和国际投资结构,而国际货币体系是国际金融的核心。
所谓国际货币体系,是指国际货币制度、国际货币金融机构以及由习惯和历史沿革形成的约定俗成的国际货币秩序的总和。
国际货币体系一般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储备资产的确定。即确定什么样的资产作为国际储备资产;二是各国货币间的汇率安排,采取什么样的汇率制度;三是国际收支的调节方式;四是国际间货币的兑换性和国际结算原则。
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后,国际货币体系稳定了近三十年,布雷顿森林体系于1971年解体后,主要西方国家货币开始自由浮动。1976年,IMF通过《牙买加协定》,承认了既成事实,正式开始了牙买加体系时代。
表5:IMF成员国官方持有各种主要货币在外汇储备总额中所占比重(%)
货币种类 1999年 2000年 2002年 2003年
美元 68.4 68.2 64.5 63.8
欧元 12.5 12.7 18.7 19.7
英镑 4 3.9 4.4 4.4
日元 5.5 5.3 4.8
其它 9.6 9.9 7.3
注:数据来源IMF年报。
表5反映了国际金融中的货币储备和结算结构,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的三十年,美元主体地位“涛声依旧”,仍然享有全球最高的声誉,仍然是国际储备货币的主体,仍然是国际信贷和计价结算的标准,仍然是国际清算的支付手段,没有任何一种货币能取代它的地位。IMF公布的数据显示,2007年底,美元外汇储备占比仍达63.9%。
但是,随着1999年欧元区的建立,欧元在国际货币中的地位不断提高,使其成为美元的世界储备货币的竞争者。
目前国际储备和结算货币基本上是一种以美元为主体,欧元为辅的“二元结构”。
表6:主要国家2006年的国际储备情况
国家名称 所属区域 黄金储备(万盎司) 黄金储备占世界比重 外汇储备(亿美元) 外汇储备占世界比重
中国 亚洲 8 .2615
日本 亚洲 . 0.2153
印度 亚洲 . 0.0418
韩国 亚洲 41.8 0. 0.0585
新加坡 亚洲 .0334
中国香港 亚洲 6.7 0. 0.0326
土耳其 亚洲 337.3 0. 0.0149
马来西亚 亚洲 117 0. 0.0201
泰国 亚洲 270 0. 0.0160
印度尼西亚 亚洲 310 0..0101
菲律宾 亚洲 462.1 0. 0.0049
哈萨克斯坦 亚洲 216.5 0. 0.0043
巴基斯坦 亚洲 210 0. 0.0028
美国 北美洲 . 0.0134
加拿大 北美洲 10.9 0. 0.0086
墨西哥 北美洲 9.3 0. 0.0187
德国 欧元区 . 0.0102
法国 欧元区 . 0.0104
意大利 欧元区 . 0.0063
荷兰 欧元区 ..0026
西班牙 欧元区 . 0.0026
英国 欧洲 997.5 0..0100
俄罗斯 欧洲 . 0.0723
波兰 欧洲 330.8 0. 0.0113
捷克 欧洲 43.3 0. 0.0076
乌克兰 欧洲 81 0. 0.0053
巴西 南美洲 43.9 0. 0.0209
委内瑞拉 南美洲 8 294.2 0.0072
阿根廷 南美洲 176 0..0076
南非 非洲 399 0. 0.0056
埃及 非洲 243.1 0. 0.0060
尼日利亚 非洲 68.7 0..0104
澳大利亚 大洋洲 256.5 0. 0.0131
合计 ..7 0.9663
世界总计 55
注: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出版的《2008国际统计年鉴》。其中:年鉴中的外汇储备世界总计有误(可能是年份错乱),进行了推算调整。
表6反映的是主要国家和区域的国际储备结构。同样呈现出亚洲、北美洲和欧洲三足鼎立的格局。
在亚洲,表中13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货币储备达29261.3亿美元,占世界总量的71.57%;黄金储备为6873.8万盎司,占世界总量的7.04%。其中,中国的国际货币储备占世界总量的26.15%。
在北美洲,美、加、墨三国的国际货币储备达1661.1亿美元,占世界总量的4.07%;黄金储量26170.1万盎司,占世界总量的26.81%。
在欧元区,德、法、意、荷、西五国的国际货币储备为1316.2亿美元,占世界总量的3.22%;黄金储量31031万盎司,占世界总量的31.79%。
在欧洲欧元区以外的俄、英、捷、波、乌五国。其国际货币储备为4367.6亿美元,占世界总量的10.69%;黄金储量2793.4万盎司,占世界总量的2.86%。
总体上看,黄金储备以本币为国际货币的国家持有最多,美国、欧元区五国就持有黄金储备57180.9万盎司,占世界总量的58.58%。国际货币储备量最多的是亚洲,其中中国、日本、韩国、印度、中国香港、新加坡执其牛耳;六国共有国际货币储备量26272.2亿美元,占世界总量的63.31%。
表7:2006年主要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情况
国家名称 所属区域 对外直接投资(亿美元) 对外投资占世界总量比重 对外投资占本国GDP比重 对外投资占本国国际货币储备比重
中国 亚洲 161.3 0.0 0.0151
日本 亚洲 502.66 0.6 0.0571
印度 亚洲 96.76 0.7 0.0567
韩国 亚洲 71.29 0.0 0.0298
新加坡 亚洲 86.26 0.2 0.0633
中国香港 亚洲 434.59 0.0 0.3263
马来西亚 亚洲 60.41 0.6 0.2148
美国 北美洲 .4 3.9492
加拿大 北美洲 452.43 0.2 1.2930
德国 欧洲 794.27 0.3 1.9052
法国 欧洲 .6 2.6972
意大利 欧洲 420.35 0.8 1.6382
荷兰 欧洲 226.92 0.5 2.1011
西班牙 欧洲 896.76 0.3 8.288
英国 欧洲 794.57 0.9 1.9523
俄罗斯 欧洲 179.79 0.2 0.0608
巴西 南美洲 282.02 0.4 0.3296
南非 非洲 66.74 0.2 0.2894
澳大利亚 大洋洲 223.47 0.1 0.4181
合计 .746 0.1
世界总计 .3 0.2976
注: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出版的《2008国际统计年鉴》。
表7反映了2006年世界主要国家直接对外投资的情况,表中的19个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占世界总量的74.6%
在表中的亚洲7个国家和地区,对外直接投资共1413.27亿美元,占世界总量的11.62%。
北美洲的美国和加拿大对外直接投资共2618.57亿美元,占世界总额的21.54%。
在表中的欧洲七国对外直接投资共4463.02亿美元,占世界总额的36.71%。
五 国际经济格局存在的主要问题
国际经济格局存在的问题,整体上来说,主要是区域之间、区域内的国家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实力和贫富差距大。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国际、国内的政治、经济、人文等诸多因素影响,但主要还是内部原因。从国际环境因素来看,主要的影响因素是国际政治、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国际金融中的国际货币体系问题。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理事会通过了《IMF协定第二修正案》,从而形成了新的国际货币体系。牙买加体系较之布雷顿森林体系产生了许多积极作用,但一些根本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国际储备货币发行国有对世界发行货币的权利,却没有从全局利益出发的约束。货币发行国只顾自己的利益,根据自己的好恶来行使其货币发行权;同时,在多元化国际储备下,缺乏统一稳定的货币标准,国际货币体系演变成毫无约束的各行其是的无政府状态。利用国际货币体系牟利的行为已经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利用国际储备货币创造各类金融资产的行为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对各种金融衍生物的跨境交易缺乏有效监管。这导致了金融投机活动的猖獗,甚至引起了一些国家经济对各类金融活动和房地产价格的过度依赖,这本身就可能造成国际金融的不稳定。
2、汇率大起大落,变动不定,汇率体系极不稳定。其消极影响是增大了外汇风险,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活动,对发展中国家而言,这种负面影响尤为突出;发展中国家在当前国际货币体系中处于弱势地位,他们持有的国际货币储备占世界总量的72%左右,但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缺乏话语权和必要的监管权。本币非国际货币的高国际货币储备国家,其国内经济受到外来因素影响越来越大,且任何危机总是躲不过去。国际货币国家的金融危机总是会向国际货币储备的国家蔓延,要由这些国家来承担很大一部分危机损失,而他们多数是“无辜受害”。
3、国际收支调节机制并不健全,各种现有的渠道都有各自的局限,牙买加体系并没有消除全球性的国际收支失衡问题。以美国为例,年,美国经常收支逆差累计为67841亿美元,而其中年为47748亿美元,占70.4%。与此同时,“911”后,美国为了军事扩张而不断增加财政支出,导致财政赤字急剧上升,年财政赤字连续两年超过4000亿美元。美政府一方面通过这种支付贸易逆差的方式,越来越大规模地向世界输出美元,获取铸币税收益,另一方面又通过财政赤字的方式源源不断地向国内输入美元。美联储公布的数据显示,年间,美国的广义货币供给量环比增长11%,远超过GDP增速。日本政府债务总额占GDP的比重达160%,英国政府债务总额占GDP比重已达387%,远远超过美国的70%。欧元债券发行量正以比美元还快的速度膨胀。欧元在1999年开始实行时,在全球官方外汇总储备中占比不到19%,现在已经扩张到26.99%;且截至2007年,欧元未到期国际债券占世界国际债券的49%,欧元金融资产泛滥的速度大大超出美元,且规模也不逊于美国。
如果说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国际金融危机是偶然的、局部的,那么,在牙买加体系下,国际金融危机就成为经常的、全面的和影响深远的。1973年浮动汇率普遍实行后,西方外汇市场货币汇价的波动、金价的起伏经常发生,小危机不断,大危机时有发生。1978年10月,美元对其它主要西方货币汇价跌至历史最低点,引起整个西方货币金融市场的动荡。这就是著名的1977年—1978年西方货币危机。由于金本位与金汇兑本位制的瓦解,信用货币无论在种类上、金额上都大大增加。信用货币占西方各通货流通量的90%以上,各种形式的支票、支付凭证、信用卡等种类繁多,现金在某些国家的通货中只占百分之几。货币供应量和存放款的增长大大高于工业生产增长速度,而且国民经济的发展对信用的依赖越来越深。在当前的国际经济格局下,中国处于什么样的国际地位,在提升国际地位的道路上面临着什么主要问题,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战略突破?这些都是我们应该认真考虑的问题。
一 中国经济在国际经济格局中的地位
中国经济在国际经济格局的地位,从整体上来看可以从两个大的方面来判断,即经济硬实力和经济软实力。
中国的经济硬实力可以从四个方面来判断:
1、从GDP总量占世界和区域的比例来判断;中国的GDP占世界总量的5.53%,占亚洲总量的22.12%,排世界第四位,排亚洲第二位;
2、从国际贸易额占世界和区域的比例来判断;中国进出口贸易占世界总量的7.2%,占亚洲总额的25.52%,排世界第三位,排亚洲第一位;
3、从国际储备占世界和区域的比例来判断;中国的国际货币储备占世界总额的26.15%,在世界排位第一;黄金储备占世界总额的2%,排世界第七位,排亚洲第二位。中国的国际货币储备量按照目前的国际黄金价格820美元/每盎司折算,相当于万盎司黄金,按照同样的折算计算,中国的国际储备占世界总额的22.2%,是美国的四倍以上,排全球第一位。
4、从对外直接投资的情况来看,中国的直接对外投资额占世界总额的1.33%,在世界排位第14名,在亚洲排位第三名。
中国经济软实力在国际上的地位,取决于中国经济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的结构和在国际经济活动中发挥作用的大小两个大的方面。
1、在中国的GDP结构中,对外出口占了36.32%(2006年数据,以下未作说明的同此),美国为7.86%,日本为14.91%,英国为18.91%,中国在几个经济强国中比例是比较高的。说明中国的经济发展对外依赖度比较高,在进行国际经济活动中的话语权相对就弱。
2、在中国的国际贸易结构中,对外贸易为顺差的主要有美国和欧盟(中国香港主要是转口贸易,对其贸易顺差除外),贸易顺差总额为2975亿美元,占货物进出口总额的13.69%。对外贸易为逆差的主要是东盟、韩国、日本和中国台湾,贸易逆差总额为1714亿美元,占货物进出口总额的7.88%。这说明中国在国际贸易活动中,对美国和欧盟的话语权弱,对亚洲的话语权强。
3、中国在国际金融的软实力主要表现为潜在实力强,而实际发挥的作用弱,中国在国际金融的活动中所发挥的作用与其所拥有的软硬实力很不相称。
中国的国际储备占世界总量的四分之一强,对人民币汇率的稳定能力非常强,在国际汇率体系中应该有很高的话语权。
在国际货币体系中,一国货币的国际地位主要取决于该国的整体经济实力、国际黄金储备量;其次是国际货币的储备量,但它又受到国际货币国家的信用影响很大,是一种狐假虎威的软实力。中国的整体经济实力远比不上美国和欧元区,GDP只有美国及欧元区的五分之一左右,黄金储量更比它们少得多,分别只有它们的6~7%左右。因此,支撑人民币国际地位的硬实力还不强。但是,支撑人民币国际地位的软实力是很强的,而且,中国是美国的最大债权国,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应该具有很高的话语权,但人民币实际发挥的国际作用不高。
在国际投资体系中,中国的潜在硬实力很强,表现在中国的总体经济实力在世界排位第四,国际储备量世界第一。但是,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额与他的实力很不相称。对外直接投资与GDP的比例只有0.6%,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2%,远低于很多比中国整体实力弱的国家;对外直接投资与国际货币储备的比例只有1.51%,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1%,是表7所列的19个国家中最低的。
二 中国在提升国际经济地位的道路中需要面对的主要问题
中国要提高其在国际经济格局中的地位,除了要苦练内功,不断增强国力外,很重要的是要在国际经济活动中发挥出与自身实力相适应的应有作用。目前,中国在国际经济活动中发挥作用不够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直接投资两个方面。
1、目前,国际经济环境对中国的国际经济活动最大的制约因素,是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的严重问题,以及中国货币的国际化障碍。
中国要维持其日益增长的国际贸易额,不得不增加国际货币储备;由于牙买加体系的汇率波动很大,为了维护自己的国际储备价值,保证人民币对国际货币汇率的稳定,又不得不增持国际货币。如此高的国际货币储备,存在着很大的储备资产风险和金融交易风险;要从根本上化解或者大幅度降低风险的办法,一个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实现人民币国际化,使其成为国际货币。
然而,由于中国很难在一定时期内大幅提高整体经济实力,达到独立影响世界经济格局、并和美国及欧元区实力相当地位的目标;同时,又无法大幅增加国际黄金储备;为了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目标,也不得不增持国际货币,通过国际货币储备和购买美欧的国债与美国及欧元区的经济捆绑起来。根据中国近年来,快速增加国际货币储备的状况来判断,很可能走的就是这种模式,这也是日本走过的类似模式。但是,这种模式的风险在于,你捆绑了别人经济的同时,自己的经济也被别人所捆绑;而且,它方的经济是树大根基深,又有发行国际货币的主动权;我方是攀龙附凤,始终是仰人鼻息,受制于人。要想增加制约对方的筹码,还必须改变国际货币体系中的游戏规则,但改变这种游戏规则是要靠实力来说话的。现在比较有实力的是美国和欧元区,尽管他们在争夺国际货币体系的蛋糕份额上有冲突,但在游戏规则的利益上应该是基本一致的,其它国家和地区一时还没有实力与他们抗衡。因此,要改变现行有利于欧美的游戏规则十分困难,就是要改变游戏规则,也必须首先保证他们的利益。
2、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对国际基础资源的依赖度非常高,例如:对国际石油、铁矿等资源的依赖度超过了50%。但是,中国在国际直接投资中发挥的作用非常弱,特别是对基础资源开发的国际直接投资。尽管近年来,国家在这方面的作用有所加强,但实际地位很低,在国际铁矿贸易的谈判中,屡屡受制于人;国际石油价格也好像是专门跟中国在较劲。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制造工厂之一,在大量的消耗本土资源,来满足世界需求的同时,又要花费大量的收入所得来高价购买国际基础资源,尽管GDP增长很快,但人民的收入占GDP的比例只有45%(2007年数据),而美国高达86%(2006年数据),其它经济强国也在70%左右。关键原因是中国经济在国际上的经济链条不完整,在国际基础资源的控制和消费市场的控制环节,基本上是个空档,只能起一个国际打工仔的作用。要改变这种格局,就必须利用高国际货币储备的优势,选择正确的国际投资战略,加大国际直接投资的力度。
三 中国的国际经济战略选择
很明显,中国的国际经济战略选择方向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人民币的国际化战略;二是国际投资战略。
1、人民币国际化的战略选择
人民币要国际化需要考虑模式和策略选择,这需要判断国际货币体系未来的走势。这次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更进一步的暴露了牙买加体系的严重弊端,国际上要求改革现有货币体系的呼声日益高涨。很多专家和学者对改革趋势提出了种种预测,但综合起来,比较现实可行的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改变格局;将现在的以美元为主,欧元为辅的格局,改变为“一主多元”或者“多元”格局。二是规则改良;改良国际汇率机制,提高国际汇率的稳定性。三是加强监管;构建国际金融监管体系。四是加强合作;建立和完善货币体系的区域合作机制,加强国际协商和对话。
建立在上述预见的基础上,为了顺应国际社会对国际货币体系格局多元化的要求,人民币完全有可能在几年内逐步实现国际化。有的专家、学者认为人民币国际化还需要三十年左右,我认为这是一种没有抱负的主观臆测。
中国现在的综合国力和日本当年日元国际化的情况相比,要强盛很多,也超过了现在的英国、法国,很快就有可能赶超德国。只要战略选择得当,在较快的时间内实现人民币国际化是完全具备条件的。
在模式和策略选择上可以采取捆绑美元和欧元,借美欧的力量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同时和日本、韩国、新加坡、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建立货币合作联盟,形成一个亚洲区域多元货币合作体系;这种亚洲多元货币体系的核心是,以人民币、日元、韩元、新加坡元、港元、新台币等主要亚洲货币为主体,通过建立某种独立的亚洲多元货币汇率机制和相互储备机制,使之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形成一种整体的抗衡力量,在国际上形成一个美元体系、欧元体系和亚洲多元货币体系三足鼎立的格局。在人民币和亚洲多元货币体系的国际地位稳固后,人民币逐步和欧元、美元松绑,提高亚洲经济圈的经济独立性。
在这一战略模式和策略选择中,人民币捆绑美元和欧元的条件已经具备,关键是建立亚洲多元货币合作体系;目前,亚洲几个主流经济国家和地区的货币,在国际上正逐步被边缘化,这些国家和地区承担美元和欧元的风险也最大,这是这些国家和地区所不愿意看到的,加之这些国家和地区对中国的经济有很高的依赖性,同中国进行平等合作是一件互利互惠的好事,大家都可以在国际货币体系中争得一席十分有利的地位。这种亚洲多元货币合作联盟的建立,在经济上是完全可能的。
在国家和地区选择突破策略上,中国香港是没有问题的,应该将日本作为重点,只要能和日本达成了合作共识,就等于成功了一大半,其它国家和地区就会主动加入。如果首先和日本形成合作共识的难度大,则可以先选择新加坡、韩国、中国香港等达成合作共识,形成一定气候后,日本就有可能加入。现在关键的问题是要消除政治上的障碍和对中国的某些疑虑,特别是要合理的解决或搁置一些敏感的边界争端问题。
当然,人民币也可以选择捆绑美元和欧元,独立实现国际化的模式,实现的时间可能快很多。但这种模式不足以对国际货币体系的格局产生战略性影响,人民币也容易受到国际阻击,所付出的综合成本也会大很多。
2、国际直接投资的战略选择
中国加大国际直接投资的战略目的是要完备中国的国际经济链条,增强在国际经济活动中的主动性和掌控能力,提高国际经济活动的综合效益。这次国际经济危机为中国实现这一战略目标提供了极好的机会。
实现上述战略目标的途径选择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是对国际基础资源开发的战略投资;二是对国际消费市场控制能力的投资。
对国际基础资源开发投资的地域选择,应以亚洲、南美洲和非洲为主体,这些区域经济相对落后,开发的潜力大,开发的成本相对较低。
对国际消费市场控制能力的投资地域选择,则应以和中国贸易额大的欧洲、北美洲和亚洲为主体,这些区域受这次国际经济危机的冲击最大,影响的时间也可能较长,正是投资的最好时机。
目前,中国具备跨国投资能力的企业主要还是国有企业,但这些国有企业主要还是在资源开发投资的综合能力较强。在国际消费市场控制能力上的投资企业,不论是现有的国企还是民营企业,都不具备国际投资和经营管理的综合能力,需要国家整合力量,重新组建,关键是要有在国际消费市场具有丰富的投资和经营管理经验的人才。这可以在香港、台湾和海外华人中物色,采取合作的方式进行投资和经营管理。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世界黄金储备排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