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9号存款准备金 2015政策

日&央行:决定自6月16日起定向下调存款准备金率
新闻稿:中国央行决定自6月16日起定向下调存款准备金率
(以下为中国人民银行6月9日发布将自6月16日起定向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的新闻稿全文) -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第49次常务会议精神,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三农”和小微企业的支持,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日起,对符合审慎经营要求且“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达到一定比例的商业银行(不含日已下调过准备金率的机构)下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达到一定比例是指:上年新增涉农贷款占全部新增贷款比例超过50%,且上年末涉农贷款余额占全部贷款余额比例超过30%;或者,上年新增小微贷款占全部新增贷款比例超过50%,且上年末小微贷款余额占全部贷款余额比例超过30%。按此标准,此次定向降准覆盖大约2/3的城商行、80%的非县域农商行和90%的非县域农合行。
此外,为鼓励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发挥好提高企业资金运用效率及扩大消费等作用,下调其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中国人民银行一直以来积极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大力支持经济结构调整,特别是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更多地将信贷资源配置到“三农”和小微企业等领域。此次定向降低准备金率就是要鼓励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将资金更多地配置到实体经济中需要支持的领域,确保货币政策向实体经济的传导渠道更加顺畅。金融机构应切实按照信贷政策导向要求,将释放的资金投向“三农”和小微企业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促进信贷结构优化。
人民银行将对金融机构执行情况加强检查和督导,评估政策效果,保持正向激励作用。
当前流动性总体适度充裕,货币政策的基本取向没有改变。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适度流动性,实现货币信贷及社会融资规模合理适度增长,促进经济健康平稳运行。(完)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效果分析——以2006年至2008年6月为例.pdf53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免费全文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20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西南财经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效果分析――以2006年至2008年6月为
姓名:王慧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金融学
指导教师:张迎春
座机电话号码
根据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形式中出现的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贸
易顺差过大等问题,中央银行从2006年开始实施紧缩性货币政策来控制银行
信贷,缓解流动性过剩状况。从2006年至2008年上半年这段期间,我国中
央银行先后共计十八次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八次提高金融机构人民币存
贷款基准利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从上调前的7.5%大幅上涨至17.5%,调整
幅度高达140%,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创下历史新高。无论从法定存款准备金政
策的出台频率还是力度来看,这段时期中央银行采取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
措施都是史无前例的,紧缩的力度也是空前的。
本文就是研究这段时期 2006年至2008年上半年 中央银行实施的法定存
款准备金政策。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的政策效果进行了
评价,接着从法定存款准备金的作用机制和调控原理入手分析其政策效果甚
微的原因。为了达到研究目的,作者将论文分为六个部分,逐层深入研究。
第一部分:绪论。这一部分介绍了论文的选题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相关理论
文献综述以及本文的基本框架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存款准备金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当前位置: >
核心提示: 刚刚过去的2014年,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错综复杂。
  刚刚过去的2014年,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错综复杂。全球经济处在深刻的再平衡调整期,总体温和复苏,但增长动力依然不足,区域经济运行和宏观政策分化明显,国际金融市场和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波动,地缘政治等非经济扰动因素增多。国内经济仍处于三期叠加阶段,经济增速总体符合预期,就业和价格形势较为稳定,结构调整步伐有所加快,但经济内生增长动力尚待增强,增长对债务和投资依赖过高等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结构调整过程中经济下行压力和风险暴露有所增大,资源环境的过度承载和约束也更加凸显。受债务率高、风险溢价上升以及结构扭曲等复杂因素影响,企业融资成本上升等问题引起各方面广泛关注。
  面对复杂的内外部环境,党中央、国务院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和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的总体思路,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和防风险之间的关系,在区间管理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定向调控,在稳定经济运行的同时强调支持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引导金融资源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多措并举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深入推进改革,激发经济活力。中国人民银行[微博]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各项部署,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要求,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既保持定力又主动作为,不断补充完善调控方式和政策工具,提高调控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一是坚持总量稳定,并注意根据经济基本面变化预调微调,为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营造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促进经济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二是促进结构优化,用调结构的方式有针对性地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盘活存量、优化增量,推动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着力降低社会融资成本;三是寓改革于调控之中,进一步完善调控模式,疏通传导机制,提高金融运行效率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围绕上述工作主线和重点,2014年货币政策操作的着力点放在了以下几方面。
  不断补充完善和灵活运用各种工具组合,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2014年以来,人民银行[微博]流动性管理任务更趋艰巨和复杂,不仅面临来自资本流动变化、财政支出变化及资本市场IPO等多方面的扰动,同时也承担着建立价格型调控框架、引导市场利率水平等多方面的任务。在外汇占款渠道投放基础货币出现阶段性放缓的情况下,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总体平稳适度,人民银行增强主动提供基础货币的能力,根据流动性需求的期限、主体和用途丰富和完善工具组合,提高调控的灵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开展分支机构常备借贷便利(SLF)试点,完善中央银行对中小金融机构提供正常流动性供给的渠道。创设中期借贷便利(MLF),向符合宏观审慎管理要求的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提供中期基础货币,引导其向符合国家政策导向的实体经济部门提供低成本资金。通过抵押补充贷款工具(PSL)为开发性金融支持棚户区改造提供长期稳定、成本适当的资金额度。与此同时,充分发挥公开市场操作的预调微调作用,合理把握操作的方向、力度和频率,根据短期流动性供求复杂多变的特点,适时将公开市场正回购操作期限由28天缩短至14天,搭配使用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O)等弥补临时性资金缺口,有效应对多种因素引起的短期流动性波动,保持流动性合理适度。2014年,公开市场累计开展正回购操作30210亿元,开展逆回购操作5250亿元,开展中央国库现金管理商业银行定期存款业务6200亿元。
  适时运用价格型工具,引导利率水平适度下行。更加注重量价结合,增强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弹性,通过调节流动性总量着力引导市场利率。2014年全年四次引导14天期正回购操作利率共下调60个基点,促进货币市场稳定运行。自2014年9月份起适度下调抵押补充贷款资金利率,并通过中期借贷便利在提供基础货币供给的同时发挥其中期政策利率的作用,疏通利率传导机制。根据经济基本面变化,日采取非对称方式下调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引导融资成本下行,促进实际利率逐步回归合理水平。其中,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4个百分点至5.6%,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75%。2014年末,银行间市场3年期、7年期AA级企业债到期收益率分别为5.85%和6.34%,较2013年末下降1.50个和1.27个百分点。2014年12月份,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加权平均利率较2014年1月份下降0.6个百分点。
  改进合意贷款管理,发挥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的逆周期调节和信贷结构引导功能。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变化、金融机构资本水平、稳健性状况和信贷政策执行情况,适时调整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的有关参数,并适当加大了对支小支农贷款较多的中小金融机构的调整力度。2014年第一、第二、第三季度末,分别调整宏观审慎管理指标,拓宽合意贷款空间,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三农&、中西部和欠发达地区的信贷支持。第四季度又对支小支农力度较大、资本水平足以支撑贷款进一步增加、未出现较大风险案件或风险隐患的定向降准机构,通过调整政策参数满足其有效贷款缺口。
  实施&定向降准&,建立引导金融机构提高&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比例的正向激励机制。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通过开展定向操作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成为主要经济体央行[微博]的新动向,2014年,人民银行也尝试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支持经济结构调整。4月25日起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和合作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分别下调2个和0.5个百分点。6月16日起对符合审慎经营要求且&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达到一定比例的商业银行下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8月29日,下调鲁甸地震灾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
  新设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构建中央银行抵押品管理框架。人民银行于2014年初新设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包括支农再贷款和支小再贷款,通过优惠利率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全年多次调增再贷款、再贴现额度,并完善相关管理,对涉农、小微企业票据优先办理再贴现并要求再贴现票据的贴现利率低于同档平均利率,支持金融机构扩大对&三农&和小微企业信贷投放。部署在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广州分行开展试点,以信贷资产质押方式发放了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初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取得了预期效果。2014年年末支农再贷款余额、支小再贷款余额、再贴现余额均较上年同期进一步增加。
  继续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增强金融机构自主定价能力。日,将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2倍,并对基准利率期限档次作适当简并,金融机构自主定价空间进一步扩大。放开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小额外币存款利率上限,为进一步推进外币存款利率市场化进行有益尝试。健全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逐步扩大自律机制成员范围。稳步推进同业存单发行和交易,为发行面向企业及个人的大额存单探索经验。2014年,银行间市场已陆续发行同业存单998期、8986亿元,二级市场交易金额4113亿元。
  进一步完善市场化汇率形成机制,加大市场供求决定汇率的力度。2014年,人民银行基本退出常态化的外汇干预,继续增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3月17日起,将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1%扩大至2%。7月1日,取消商业银行对客户美元挂牌买卖价差限制,银行可自主定价,至此银行对客户外币挂牌汇价区间限制全部取消,汇率形成机制进一步完善。2014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贬值0.36%。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计算,月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4.78%。先后推出人民币对新西兰元、英镑、欧元以及新加坡元等货币直接交易,促进人民币跨境使用。以货币掉期等多种方式向银行提供外汇资金,支持企业&走出去&。
  加强货币政策的宣传与沟通,引导和稳定好市场预期。近年来,随着金融市场加快发展和货币政策框架逐步向强化价格型调控转型,稳定预期在货币政策传导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对政策工具的补充和探索增多,做好与市场的适度沟通显得更加重要。人民银行高度重视与市场的信息沟通和预期引导工作,通过《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央行官网、央行微博以及窗口指导等平台和方式,适时向市场传递央行对宏观经济的分析判断,及时披露货币政策工具完善和使用情况,更加主动地呼应社会热点和市场关切,宣示政策立场,适度提示风险,引导和稳定好公众预期。
  总的来看,稳健货币政策取得了较好效果。2014年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总量平稳适度增长,市场利率回落,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总体有所下行,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有一定程度缓解。预计2014年末广义货币M2增速基本运行在预期目标的合理区间内,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接近10万亿元,社会融资总量与2013年大体持平。2014年下半年以来,货币增速和社会融资总量增长有所放缓,与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表外融资收缩、部分软约束主体扩张放缓以及监管措施强化等有关。贷款结构继续改善,小微企业和涉农贷款增长快于全部贷款。货币金融环境的稳定为促进经济平稳发展和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创造了较好的宏观环境。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就业形势稳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有望实现2014年主要宏观经济预期目标。
  面临的形势及货币政策展望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增速换挡和转变发展方式的阶段,结构调整的阵痛以及调整和改革所激发的活力交织,传统增长引擎减弱与新兴产业发展并存,增长、就业、货币、物价、环境等经济变量之间的匹配关系发生变化,经济运行呈现出阶段性特点和新常态。总的来看,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和韧性较大,经济社会领域改革持续推进激发经济活力,长期持续发展的基本面没有变化。但也要看到,面临的内外部形势依然复杂。从国际上看,发达经济体复苏和货币政策仍将呈现分化态势,美元将进入加息通道,欧日经济复苏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国际主要货币汇率波动和跨境资本流动可能进一步加大。从国内情况看,内生增长动力尚待增强,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对未来物价走势的争论增多,同时全社会债务和杠杆水平仍在上升,经济结构调整过程难免伴随一定的风险暴露,财税和投融资体制改革持续推进也会对全社会投资行为等产生影响,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和防风险的任务还十分艰巨。
  金融调控也面临着老矛盾和新挑战。一是我国仍处于&新兴加转轨&的阶段,软约束和结构性矛盾仍较为突出,来自其他领域的扰动也比较多,这使货币进入经济体系后的运行规律发生变化,表现出更加复杂的结构化特征,凯恩斯主义的全面刺激政策效果递减。二是长期依赖高投资的增长模式,导致货币信贷总量已经较多、杠杆率总体较高,进一步扩张的空间有限,同时资金使用效率不高,部分产能过剩行业和软约束主体仍占用大量金融资源。三是随着金融创新和金融市场加快发展,数量型调控面临的挑战增大,而健全和完善价格型调控机制的任务还十分繁重,转型期的货币政策兼顾&量&与&价&平衡与转换的难度上升,对引导和稳定预期的要求更高。此外,定向调节措施在信号显示和结构引导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货币政策本质上还属总量政策,若结构化调节不当也可能影响总量稳定,并造成新的扭曲,需要把握好两者的平衡和协调。四是我国经济金融体系已经融入全球化,开放宏观格局下其他经济体的宏观政策和系统性金融风险都可能向国内传导,美元走强以及主要经济体宏观政策分化将进一步加剧外部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这也是我们必须面对和有效应对的重要课题。
  总体来看,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发展条件和发展环境都在变化,而其核心是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的改变。在这样的宏观经济大背景下,必须处理好经济结构调整和宏观总量政策之间的关系。在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货币政策总体应保持审慎和稳健,重点就是为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创造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这要求根据经济基础条件的变化适当调整力度和节奏,做到不多也不少,在基础条件出现较大变化时适时适度调整,防止经济出现惯性下滑,同时也要防止过度&放水&固化结构扭曲、推升债务和杠杆水平。与此同时,要切实加快结构调整和改革步伐,在一些关键领域取得突破,重点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激发经济活力,提高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这也有助于拓展金融资源有效配置的领域和空间。
  下一阶段,要更加主动地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的总体思路,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更加注重松紧适度,适时适度预调微调,促进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同时,寓改革于调控之中,把货币政策调控与深化改革紧密结合起来,更充分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完善调控模式,疏通传导机制,通过增加供给和竞争改善金融服务,提高金融运行效率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综合运用数量、价格等工具组合,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适度,引导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平稳适度增长。受外汇占款增长放缓、金融创新加快、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更趋复杂、资产价格波动加大等因素影响,流动性管理的难度趋于上升。要进一步加强对流动性和市场利率走势的监测分析,根据经济金融形势变化及其对流动性的影响,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灵活调节流动性,保持货币市场稳定运行。同时,继续引导商业银行加强流动性和资产负债管理,合理安排资产负债总量和期限结构,提高流动性风险管理水平。
  加强和改善宏观审慎管理,继续发挥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的逆周期调节和结构引导作用。结合支小支农贷款投向、资本充足率高低、风险内控状况、机构新设、区域发展五大&元素&,合理确定并适时调整政策参数,更好地体现差别化和针对性,引导金融机构根据实际需求和季节性规律更好地安排贷款投放节奏,同时将更多的信贷资源配置到&三农&、小微企业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继续探索和完善宏观审慎管理的机制和手段。
  盘活存量、优化增量,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优化流动性的投向和结构,灵活运用各种政策工具提供流动性支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三农&、棚改和社会事业等领域的支持力度。落实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严格控制对&两高一剩&行业的贷款,促进产能过剩矛盾化解。积极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大力发展直接融资,通过多种方式盘活信贷存量。同时,继续通过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完善银行公司治理、清理不合理金融服务收费、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增加金融供给、加大改革和结构调整力度等举措,标本兼治,着力降低社会融资成本。
  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健全央行利率调控框架。进一步健全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提高金融机构自主定价能力。继续推进同业存单发行和交易,探索发行面向企业及个人的大额存单,扩大金融机构负债产品市场化定价范围,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机制,促进形成均衡合理的利率水平。加强金融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建设,继续培育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和贷款基础利率(LPR),完善利率传导机制。建立健全中央银行的利率调控框架,加强预期引导,强化价格型调控机制。
  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增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加大市场供求决定汇率的力度,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继续发展外汇市场,丰富市场产品,扩展外汇市场的广度和深度,为基于实需原则的进出口企业提供汇率风险管理服务。密切关注国际形势变化对资本流动的影响,加强对跨境资本的有效监控。
  有效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切实维护金融体系稳定。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引导金融机构稳健经营,督促金融机构加强流动性、内控和风险管理。在支持金融创新的同时,加强对同业业务和理财业务发展潜在风险的监测与防范。加强对地方政府性债务和偿债能力的跟踪监测,着力防控债务风险。健全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防范预警和评估体系,防止出现金融体系的大幅波动和顺周期问题,采取综合措施维护金融稳定,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来源:中国投资咨询网
关键词:货币政策走向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中国投资咨询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投资咨询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 邮箱:.cn
当前投资热点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Copyright & 2002-.cn, All Rights Reserved &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 央行周末加班下调存款准备金率 意味着什么?
来源:环球网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日起下调各类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增强金融机构支持结构调整的能力,加大对小微企业、“三农”以及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等的支持力度,自4月20日起对农信社、村镇银行等农村金融机构额外降低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并统一下调农村合作银行存款准备金率至农信社水平;对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额外降低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对符合审慎经营要求且“三农”或小微企业贷款达到一定比例的国有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可执行较同类机构法定水平低0.5个百分点的存款准备金率。
  民生宏观管清友:降准来了,降息还会远吗?
  【1】为什么这时降?驰援地方债务置换,助力稳增长,对冲存款保费影响,降准势在必行。此前总理密集调研和座谈已作铺垫,赶在25号政治局会议之前提前行动。
  【2】降准规模?一般性存款余额110万亿,下调1个百分点的准备金率释放的流动性至少在1万亿以上,考虑额外多降的部分,释放流动性规模约1.5万亿。
  【3】还有几次降准?降准还有一次空间,考虑上次降准和mlf规模,在外汇占款全年0增长假设下,全年基础货币缺口约两万亿,本次释放流动性1.5万亿,未来还有一次50bp准备金率下调空间。但具体次数还需看实体经济具体的运行状况。
  【4】央行下一步?降准主要针对银行间利率,降息对降低实体利率更有效,预计降准之后,降息将很快出现,而且降息的空间比降准更大。此外,为了支持地方基建托底和落实李总理对保障房建设的要求,预计再贷款也渐行渐近。
  【5】后续影响:稳增长跟进则经济企稳概率大,利差空间显著,海外宽松不止,人民币汇率无忧。资产重配与货币宽松趋势延续,股债双牛继续。
  华创宏观:
  我们在4月14日就提示政策前瞻“稳增长箭在弦上,托底政策加速宽松”,货币政策可从适应性宽松走向更为主动宽松,增强灵活性,适时适度降息降准,进一步加大PSL等定向工具的运用。如今降准,我们的点评如下:
  1、是货币政策从“适应性宽松”走向“主动宽松”吗?
  从2014年6月以来的两次降准的时间点选择上看,均是在人民币贬值造成外汇占款大幅回落的节点上给予的对冲,是一种“适应性”的降准,2014年6月和2015年1月的央行口径外汇占款分别是-867和-1289亿元;2015年3月央行外汇占款同样是减少2307亿元,有出于对冲外占的考虑。但与此同时,3月19之后人民币汇率走出小幅升值行情,以及央行一季度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上删除对经济“仍属于合理区间”的论述是否意味着货币政策走向“主动宽松”需要密切关注。
  2、是经济还在深度探底吗?
  阳春三月的经济并未表现传统的旺季复苏,而是继续探底之旅,一季度工业增加值增速跌幅超预期,固定资产投资也进一步回落,基建发力但不足以对冲制造业和房地产投资的下滑;从高频的数据看,发电量数据依旧是同比负增长,仅维持在2014年8月的水平,电厂煤耗恢复缓慢,整体经济仅靠基建单引擎支撑。而楼市330新政效果似乎并不理想,新政公布以来仅当周销售出现反弹,如今已是连续三周回落,从重点跟踪的30城市销量数据看,目前不论是一线城市还是二、三线城市成交量又回到新政前的水平。所以,楼市新政恐怕难以对房地产开发投资乃至后期的土地出让金会有明显的正向贡献。从更加真实反映实体经济基本面的财政收入数据看,第一大税种的增值税3月单月是同比下降1.2%,东北多地财政已发不出,而财政收入的放缓也使得3月份支出节奏明显放缓,可见财政收入压力可见一斑。财政收支困难正成为一个比问题更早到来的底线。
  3、是开启了债务置换宽松的流动性环境吗?
  2015年债券的供给冲击不容小觑,不仅有置换的1万亿,还有新发的6000亿元地方债,债券供给增加的预期抬升了利率债收益率(4月1日与3月2日收益率曲线相比,各期限收益率均出现了20bp左右的上行)。在巨大的供给冲击下,银行预计还会是债券的主要投资主体,因此为了防止利率的进一步抬升,货币政策必然成为一个被动的“接盘侠”,这也是积极财政政策背后货币政策的配套与衔接。除了对冲外汇占款之外,地方债券供给或将成为另一个降准的重要考量。
  4、是中美货币政策走向收敛吗?
  3月美国非农就业“惨不忍睹”,不仅新增就业为2013年12月来最弱的一次,且劳动参与率也创了37年来新低,整体上美联储对美国经济前景更加谨慎。在3月议息会议中,美联储官员下调了联邦基金利率预期中值,同时也下调了2015年通胀前景。美联储3月议息会议的措辞和态度将市场对加息时间的预期推后,纽联储的一级交易商调查结果显示,预计在6月加息的一级交易商由决议前的31%下降到21%,有31%的交易商认为会在9月份加息,占比最大。美联储加息的推后无疑增强了中国货币政策的主动性,为更为灵活和前瞻地应对经济下行风险创造了条件。
  广发宏观:稳增长政策序幕如期拉开
  (1)央行近日晚发布公告,自4月20日起下调各类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同时,对支农、支小支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的金融机构进行额外降准。
  (2)本次降准的时点此前已被市场充分预期,但是降准的幅度超出了市场预期。
  (3)一季度宏观经济数据已跌至决策层的心理警戒线(实际GDP增速降至7.0%,GDP平减指数降为负值,其余大部分宏观指标也都降至目标以下),我们预计一系列稳增长政策会在二季度相继出台。
  (4)财政政策将围绕增支、减收两条主线,分别以基建加码和结构性减税(重点是营改增)为核心;货币政策方面,数量型工具与价格型工交替使用(相比较而言,降准的空间大于降息)、总量政策和结构性政策配合使用将成为常态。
  (5)与此同时,区域性、行业性的稳增长政策也可能在二季度呈井喷式呈现。尤其是在东北三省和部分中西部省份,水利工程、中西部铁路建设等大型基建项目、棚户区改造、以及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重点行业。
  (6)宽松政策对于实体经济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滞后效应,可能要到三地季度才能陆续体现;但对市场的影响则存在两条路径:一是直接渠道(即通过侧漏影响市场);二是间接渠道。
  海通宏观姜超、顾潇啸【流动性观察】降准降息不断,拥抱金融时代:
  1)央行决定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对农信社等机构额外下调1%,力度之大远超预期,初步计算本次降准释放资金总量在1.2万亿以上;
  2)核心原因是贷款利率居高不下,导致经济下行通缩加剧,降准有助于增加银行可用资金,全面降低市场利率;
  3)当前经济增速位于历史低点,而存准率仍在历史高点,准备金率下调空间巨大,维持2季度报告预测存准率有望下调至10%甚至以下的观点。
  4)当前贷款利率在6.8%,远超5.8%的gdp名义增速,利率非降不可,潜在降息空间至少4次以上,预测未来随时可能再次降息。
  5)当前居民财富正从存款,房产转向金融资产,而持续降准降息将强化利率下行趋势,金融大时代已经来临,而股债双牛依然可期。
  姜超/周霞【利率债观察】降准强化宽松,债市慢牛重启:
  1)央行宣布下调金融机构准备金率100BP至18.5%,并对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的金融机构实施额外定向降准,大约释放1.2万亿资金。
  2)15年一季度经济增速下滑至7%,物价仍在低位,地产投资低迷、制造业仍去产能,仍需货币宽松托底经济。3月降息后央行已5次下调逆回购利率,成功引导R007降至3%以下,本次降准强化央行宽松态度,判断未来3个月R007降至3%左右。
  3)4月以来,回购利率大幅下行带动债券短端利率下行,收益率曲线增陡。本次降准有望增加银行配债资金,大幅缓解地方债发行冲击,债市慢牛重启。
  4)当前贷款利率在6.8%,远超5.8%的gdp名义增速,利率非降不可,潜在降息空间至少4次以上,降息预期重燃,也有利于打开利率债长端空间。下调未来3月10年国开债波动区间至3.6%-4.0%。
  浙商宏观-孙付:
  1,一季度GDP增速回落至7%,3月工业增加值增速回落至5.6%,发电量增速-3.7%,宏观经济继续承受着较大的下行压力,需要政策继续宽松进行稳定。
  2,经济需求的疲弱和外汇占款的下降(一季度同比减少1.04万亿),导致社融总量和M2增速下降,本此降准是对冲性操作。另外,今年地方政府的债务置换也需要适度宽松的货币环境。
  3,日至今,央行“两降息、两降准”,另外,为了激发房地产市场需求,推出了930和330政策。二季度货币政策仍将处于宽松通道上,重点需要关注房地产销售数据的情况,如果改善不明显,房地产政策可能继续做相应调整,同时会加大对银行信贷投放的指导。
  4,在海外经济有所改善(欧元区)和国内政策宽松局面下,二季度宏观经济可能进入筑底阶段。
  广发固收:稳增长压力驱动下的全面降准
  1、本次降准打破前期“总量稳定”的操作思路。大致测算,3月金融机构超储规模将增加8000亿以上,超储规模可能达到3万亿。4月,银行间资金减少主要来自存款规模上升和财政存款上缴。尽管存在存款冲时点的扰动,但3、4月份缴准基数大致上行4万亿左右,因此估算今年4月份缴准基数将增长1万亿,冻结资金约2000亿。而历史规律推演,财政存款上缴规模大约在5000亿左右。因此,不考虑外汇流动和央行创新工具操作的前提下,4月金融机构超储规模将回到前期正常水平。而当前银行间资金成本维持低位,也意味着银行间市场并不缺乏资金。1个百分点的全面降准幅度,以及额外的定向降准将向银行间市场投放万亿以上的资金量,央行“总量稳定”的操作思路被打破。
  2、全面降准来自稳增长的压力。本轮数量宽松操作并非指向银行间资金短缺,而是直接指向宏观经济的下行压力。然而,本轮经济下行在一定程度上是经济转型的结果,是地方政府力量衰减的表现。即使货币政策出现总量宽松,如果没有地方政府的主动作为,稳增长的效果仍难预期,最终资金又会流向房地产和资产市场。某种程度上说,当前的全面货币宽松是经济转型的倒退。当然,传统增长模式的巨大惯性之下,货币宽松可能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政策选择。
  3、债券市场再次迎来蜜月期。正如前期研究指出的,4月中旬是债市运行的重要转折点。一方面,经济数据将表明稳增长压力的迫切性;另一方面,货币政策预期将转向宽松。而本次降准操作,不管是时间还是幅度均超越市场预期,甚至扭转市场对于央行操作基调的判断。市场对于政策宽松的判断将迅速抬头,因此债券收益率将再次出现明显下行。
  川财策略:果然不改向上趋势
  时点符合预期,力度超出预期。我们在二季度流动性报告中即强调从3月开始到二季度将看到持续的降息降准,第一次降准时点预计将在4月下半段一季度经济数据公布之后。但此次准备金率一次下降一个百分点的政策力度超出了我们的预期,反映政府对于当前经济下行压力的担忧已占据政策的首要位置。
  政策面仍是当前看多股市的核心。我们在4月15日股市大跌之后的点评《短期波动不改向上趋势》中强调“&&二季度是经济的强刺激窗口,对刺激的力度一定要有想象力!近期中财办调研上海经济、总理视察东北经济,释放的信号已经极为强烈。可以预期,最近国务院常务会议的核心议题必定是稳增长,而刺激政策的再度升级已箭在弦上&&”。目前来看,我们对政策节奏的判断已完全得到印证。逻辑虽不性感,但坚持尤为不易。
  下车的又要上车了!结合周五主板指数跳空高开并拉出百点长阳的事实,必有人认为市场已提前反应本次降准的可能。但我们认为此次超预期的大力度降准给予正在出现的怀疑派和骑墙派的影响是巨大的。交易层面上积累的巨大涨幅之前已让部分较为谨慎的投资者未雨绸缪,上周末已出现获利盘了结离场的现象。但今天的突击超预期降准将迫使上周离场的资金在周一入场抢筹,而众多上周并未下车的投资者则将更坚定地持股待涨。
  再提蓝筹的配置价值。我们一再重申二季度先大后小的风格判断:从宏观环境看,一季度GDP环比折年仅5.3%,经济与政策的翘翘板已近极限;从政策刺激看,二季度政策热点集中在总量对冲;从位置和机构仓位看,蓝筹板块亦较成长股明显占优。推荐加大银行、地产、基建、食品饮料、公用事业、环保等行业的配置权重。
  中信固收,降准点评:如期而至的央妈放水灌溉
  此次降准可以堪称史上最强,总体来说,时间上如期而至,但力度跌破市场眼睛。此次大力度降准的动因是显而易见的,一是一季度宏观经济数据黯淡,经济下行幅度逼近政府底线引起决策层一定程度的恐慌,总理宏观经济政策基调从“保定力"让位于“保增长";二是万亿地方政府债务置换箭在弦上,如果没有央行流动性配套支持措施,利率债和货币市场利率预计存在失控风险。从降准的差别化政策力度来看,涉农机构和政策性银行是最大收益者,政策导向依然保持了去年的定向降准原则,此次是总量降准叠加定向降准来实施。对未来货币市场及债券市场影响,我们认为,未来一段时间将进入全年资金流动性最宽松时期,债券区间市的“护城河”策略从配置期时间窗口进入收获时间窗口,这是今年震荡市最重要的一次交易性操作机会,坐享收益率下行的同时,不建议在中枢以下盲目追涨,全面震荡区间市格局不会改变,中长期维持“护城河”策略做波动。
  研究发展中心宏观研究主管谢亚轩:
  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而且就业数据也不容乐观的情况下,此次央行降准力度较之前明显加大,显示高层具有“底线思维”。
  谢亚轩称,近期数据表明经济放缓程度未有明显改善,说明需要更积极的货币政策。此次央行普降存准率1个百分点,另加定向降准的部分,预计将释放1.2万亿的资金规模,较前几次降准力度明显加大。
  他预计,未来央行仍有望维持积极的货币政策,未来三四季度或各有一次降准,而二季度料将还有一次降息。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副所长赵锡军:
  央行此次再度运用降准这个最重要的货币工具,表明高层稳增长的决心很大。
  赵锡军称,此次降准总体符合市场预期,而对于三农以及小微方面额外降准,则体现了对目前最薄弱环节的支持,也是对经济结构调整更完善的支持。
  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
  降准符合市场预期,主要针对目前市场利率偏高、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预计6月份还有一次降准。
  经济下行压力较大,降准空间仍然较大,且降准效果要比降息好。
  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林采宜:
  对冲人民币汇率下降压力以及外汇占款下降,降准是成本最低的做法。
  降准符合市场预期,和近期实体经济数据偏弱有很大关系。降准一方面可以对冲资金外流、流动性收缩,另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商业银行流动性。
  鲁政委V(首席经济学家,市场研究总监):
  【为什么是降准,而不是降息?】去年11月降息以来,两次上演的都是"宣布完降息,市场利率却上去了",分明显示:第一,流动性偏紧;第二,高存准率之下,银行资金成本居高难下,导致银行新增负债成本超过工业企业利润率,无法把贷款利率降到企业能承受的水平上。一句话,降准方能让降息落到实处。
   相关阅读:央行全面降准
    
   央行为何降准
  【来源始末】 
  【货币政策】 
   降准应该关注的地方
  【当前分析】
  【历次研究】 
   延伸阅读:央行降准带来的利好影响
  【楼市】
  【宏观经济】
  【资本市场】
  【实体经济】 
   
(责任编辑:UF047)
股市是起来了,也是政府的一个安慰。[]
图解财经:
今日主角:
社区热帖推荐
看看哪位主播卸了妆让你认不出来……[]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5央行存款准备金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