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进口脊灰疫苗五联一定配合打hlb吗

光谱/色谱/质谱/层析 >>
其它相关分类 >>
按品牌选择 >>
&&&&& Oasis SPE产品-HLB、WCX、MCX固相萃取柱:源自Waters(另有Agilent样品瓶)
Waters公司的Oasis固相萃取柱是SPE产品的著名品牌,其系列产品在样品前处理过程中表现出的稳定性和保留性十分卓越,具有快速、可靠和高重现性等优点。
为方便广大客户的使用,我公司备有部分HLB、WCX、MCX固相萃取柱现货:
wat094226& HLB&&& 3cc/60mg& (10包/盒,10支/包)
& WCX&& 1cc/30mg& (10包/盒,10支/包)
& WCX&& 3cc/60mg& (10包/盒,10支/包)
& MCX&& 3cc/60mg& (10包/盒,10支/包)
对于WCX产品,考虑到其应用范围固定、用量一般较少的特点,我公司提供单包销售服务(10支/包,最少购买2包)。
另外我公司还备有常用的Agilent样品瓶(100支/盒),如2mL透明螺纹样品瓶(附盖)等。该产品的显著特点包括:螺纹口瓶盖盒精密配合的隔垫保证微量体积内插管的密封性,广口易操作,瓶身的体积标识方便观测等。
我们的联系方式如下,欢迎您随时咨询:
联系人:刘先生/梁小姐(北京迪朗公司)
电话:/010-
QQ:& MSN:北京迪朗公司是专业的生物、化学产品以及服务的供应商, 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生物领域、分析化学领域、医学研究领域等。公司一方面尽力为广大用户提供高性价比的优质产品和理想的实验解决方案,另一方面也同样注重专业、灵活、全面的服务。我们衷心希望和您建立保持深入和谐的友谊,共同成长发展。我公司在代理进口试剂产品的同时,自主开发了多种高质量生物化学产品,每一批都经过严格质检,保障纯度、活性等指标。北京迪朗公司将着力为您提供优质的迪朗生化产品。
北京迪朗公司是专业的生物、化学产品以及服务的供应商。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生物领域、分析化学领域、医学研究领域等。公司一方面尽力为广大用户提供高性价比的优质产品和理想的实验解决方案,另一方面也同样注重专业、灵活、全面的服务。我们衷心希望和您建立保持深入和谐的友谊,共同成长发展。我公司在代理进口试剂产品的同时,自主开发了多种高质量生物化学产品,每一批都经过严格质检,保障纯度、活性等指标。北京迪朗公司将着力为您提供优质的迪朗生化产品。
* 姓  名:
* 地  区:
请选择省份
* 手机/电话:
* E-mail:
请寄产品资料:
请报价格:
不需要报价
我对您的“HLB、WCX、MCX固相萃取柱” 感兴趣。请联系我并提供报价。
浏览该公司同类产品
浏览其他公司同类产品
您最近浏览过的产品
Copyright(C)
中国生物器材网 电话:021-风雨沧桑六十年(专题)
来源:admin 更新时间: 16:02:20 浏览人数:[<font color="#FF]
风雨沧桑六十年
&&&&&&&&&&&&&&&&&&&&&&邵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展历史
在芙蓉国版图的湘中腹地,悠悠资水孕育着一片古老神奇的土地和一座2500年历史的古城宝庆,在这座燃烧着激情与希望的古城西南角,盛开着一朵绚丽的疾控奇葩;她就是邵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翻开历史,邵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几乎伴随着共和国前进的脚步,一路坎坷,一路沧桑,一步步走向辉煌。
几度分合&风雨沧桑
1950年5月,邵阳县成立防疫委员会,具体业务由省立邵阳医院负责;1956年7月,省派邵阳卫生工作队改为邵阳专署卫生工作队,在编20人,1958年撤消。日成立邵阳专署卫生防疫站,设址南沙子坡20号,职工7人,1968年11月其并入邵阳地区人民卫生院,1969年分出并入地区卫生服务站。1970年又撤消地区卫生服务站成立邵阳地区革命委员会卫生局卫生防疫站,1971年11月改名为邵阳地区卫生防疫站,1980年邵阳地区职防所并入其中,两块牌子一套人马,1981年职工增加到63人,设人秘、防疫、卫生、检验,宣传组,后改为科,并增加劳动卫生科。1984年5月剥离出地区职防所分设独立。全站有职工57人,设办公室、总务科、地慢科、食卫科、环境学卫科、检验科、宣教科8个科室。至1986年8月,人员增到73人。1986年9月国务院批准,邵阳撤地实行市管县,地市合并(撤地并市)时,地、市职防所合并为市职防所,地、市卫生防疫站再加上地区卫生宣传站合并为市卫生防疫站[注:原市卫生防疫站建于日,设市内大信街38号,不久迁沙井头13号,职工28人。1957年与市环卫处市妇保所合并统称市卫生防疫站,1961年12月至1963年12月市环卫处和市妇保所先后析出独立。1968年11月全站人员集中到&五七&干校学习劳动,1969年8月才恢复办公。1970年2月又与市妇保所合并为邵阳市防疫保健站。1978年10月,市妇保所又析出分设,市卫生防疫站复名]。地、市卫生防疫站和地区卫生宣传站合并为市卫生防疫站后,仍挂有卫生宣传站牌子。全站有职工151人,其中业务人员125人,设办公室、总务、健教、流病、计免、地方病防治、环卫、学卫、消杀灭、卫生检验和预防医学门诊11个科室。至1990年,有职工157人(含离退休11人),其中专业人员120人(高级职称3人,中级56人,初级60人),分南沙子坡和沙井头两处办公。全站占地面积126810米2,总建筑面积18703平方米,其中业务用房9861平方米,宿舍用房4977平方米,危房896平方米,车辆6台,主要贵重仪器有色谱仪2台,酶标仪、荧光显微镜各1台,分光光度计2台。1990年12月升格为副处级卫生事业单位。1992年市职防所(有职工51人),市结防所(职工33人)与市卫生防疫站合并,统称市卫生防疫站,对外挂三块牌子一套人马,&两所&对内分别为劳动卫生科和结核病防治科[注:原市结核病防治所成立于1980年4月,设市二人民医院内,1981年2月在大安街租民房做业务工作,1984年建所于西湖路,总建筑面积1231.58平方米,1985年竣工迁入办公。有职工25名,设办公、防治、流病和门诊四个科室,专用设备6.4万元,至1990年职工33名,其中专业人员27名]。1997年9月邵阳市卫生防疫站升格为正处级事业单位。根据市编发【2002】52文件《关于撤销邵阳市卫生防疫站组建邵阳市卫生监督所和邵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批复》,2004年5月市卫生防疫站剥离出卫生监督执法这一块组建邵阳市卫生监督所(副处级级别),分流40名职工入卫监所,原市卫生防疫站则撤销(更名)为邵阳市疾控中心,市编办【2002】52号文件核定中心编制197人,市卫监所有10名编制暂留市疾控中心。中心于2005年4月全面完成本中心人事制度改革,市编委核定中心设职能科室11个:人事科、党委办、监察室、综合科(办公室)、计划财务科、行政后勤科、安全保卫科、药械管理科、信息科(应急办)、质管科、医保办。内设业务科室14个:流行病防治(消杀灭)科、免疫规划科、慢性非传染病(地方病、寄生虫病)防治科、结核病防治科(项目办)、艾滋病(皮肤、性病)防治科(艾滋病防治项目办)、生物制品科、放射卫生科、劳动卫生科、卫生监测科、理化检验科、微生物检验科、学校卫生科、健康监护科(预防医学门诊部)、健康教育科。市编办【2006】年56号文件核定中心编制225人,2009年4月底,全中心有在职员工223人。
疾病控制&成绩斐然
消灭天花:&1950年建国初始,国家就组织全民普种牛痘。为防止漏种,防疫站将经过培训的种痘人员编队分组,划区分片,包干负责,挨家挨户种痘,一个也不能少。种痘所需一切费用由政府承担。3年内至少经历了6次扩大种痘活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每个人的左手臂三角肌上均留有一个大疤痕,那是&井&字划痕种牛痘留下的印记。1952年底,全市完成了牛痘普种任务。到1954年,我市已无天花病例报告,天花几乎绝迹。但我们仍未放松警惕,从1954年开始,我市仍对10岁以下儿童每年春秋两季接种牛痘疫苗。在1981年3月召开的全省卫生工作会议上,原卫生厅长苏野宣布严重危害百姓健康的天花在湖南彻底消灭。而事实上,1961年后我国天花就已绝迹,1977年在非洲索马里发生全球最后一例天花后再未出现。1982年,全球终止种牛痘。我市比世界消灭天花早28年。
天花预防接种收到巨大成效,60-70年代我国大力发展生物制品研发,预防接种规模不断扩大。我市从1978年开始有计划地对适龄儿童接种&四苗&预防&六病&。1986年,我市完成计划免疫冷链系统装备。同年,国务院批准确定每年4月25日为&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进一步促进了我市计免工作的开展。、1995年我市分别实现了以省、县、乡为单位儿童&四苗&接种率达85%的目标。1992年我市按照卫生部要求启动了儿童乙肝疫苗接种工作,到2003年,我市三个国贫县(城步、隆回、邵阳县)纳入全球疫苗联盟免费乙肝疫苗项目,对新生儿实行乙肝苗免费接种。2005年,乙肝苗在全市纳入计划免疫管理。日,《疫苗流通与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实施,麻疹、百白破、卡介苗、脊灰糖丸、乙肝苗即&五苗纳入一类疫苗,接种不收取任何费用。日,我省、我市全面实施国家扩大免疫规划,儿童免费疫苗扩大到12种(防15种病),自1991年实施儿童乙肝疫苗接种以来,我市15岁以下儿童的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由原来的10%左右下降到2009年的4%左右。
告别脊灰:1988年WHO提出在1995年实现全球消灭脊灰。当时每年我国发病数千例,我市1992年邵阳县报告一例野毒株脊灰,于是我市在加强常规免疫的同时,按照卫生部的要求,从1993年开始,每年12月5日、6日和1月5日、6日,对所有4岁以下的儿童实施脊灰糖丸强化免疫,如此持续了3年,之后继续巩固脊灰常规免疫,加强AFP病例监测。严密的监测证实,我市再没有发生野毒株脊灰病例,2000年通过卫生部验收,我市宣布消灭脊灰。17过去,我市目前仍维持无脊灰状态。
根除血丝虫病:1958年调查我市5632个行政村,有21%的行政村有血丝虫病,疫区覆盖全市人口的1/5。经摸清疫区、普查普治(年)、复查复治(年)、海群生药盐防治(年)三个阶段,调查血检129.8万人,查出8410例患者,并对其治疗。复查时又血检295926人,未发现患者。对疫区再复查血检57.29万人,发现1729例患者,并对其进行了复治,监测血检180826人次。我市于1970年成立了邵阳地区丝虫病防治领导小组,各县也成立了相应机构。
58年丝防工作普查证实:7县81个乡、463个行政村流行丝虫病,病人10816例,经反复查治和重点疫区全民普服海群生药盐,1984年经省级考核验收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的标准。1986年以后,残存的微丝蚴血症已彻底消灭。基本消灭丝虫病后经过10年的监测,前后通过39年的努力,我市于1996年完全达到了卫生部颁布的消灭丝虫病的技术要求。
上世纪60年代,白喉、麻疹、脊灰、肺结核、百日咳、伤寒、流脑、乙脑、传染性肝炎、痢疾、疟疾等传染病严重危害着我市人民特别是少年儿童健康。如1965年全市(人口约650万)报告乙脑668例,死亡108人;报告痢疾10633例,死亡47人;白喉1615例,死亡296例;脊灰124例,死亡8例,存活者大多留下残疾;疟疾报告5176例,死亡2例;1976年文革期间由于大串联人口大量流动,全国流脑发病近60万例,上万人死亡,我市发病2021例,死亡226人,存活者大多留下后遗症。1965年我市共报告传染病265206例,病死2474人。传染病最高年发病率达2980/10万。到2009年底,我市法定传染病总发病率已降至282.38/10万,&四苗&针对性传染病很少有死亡病例,先后消灭了天花、脊灰、丝虫病;炭疽、鼠疫已经绝迹;基本消除了疟疾和地甲病;钩虫、蛔虫等寄生虫病的感染率下降了90%以上,麻疹也将于2012年消除。我市原来有的近30种法定传染病,鼠疫、霍乱、非典、脊灰、人禽流感、炭疽、流脑、白喉、布病、丝虫病等10种传染病2009年无病例报告。
经过60年的努力,我市近十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传染病、寄生虫病、地方病得到了非常有效的控制,有的被消灭,有的基本绝迹,有的发病率处在极低水平。控制疾病,成绩斐然。
五年建设&能力增强
2003年&非典&后,中心于2004年底完成国债项目(疾控大楼)建设,新增办公用房面积5800平米,大楼耗资1020万元(其中省级投入364万元,市财政按1:1配套投入,其余自筹)。本中心现分西湖路、沙井头、南沙子坡双拥路三处办公(分别占地2.3亩、7.5亩、16.8亩;合计26.6亩)。办公用房总建筑面积(西湖路1960平米、沙井头2910平米、南沙子坡8530平米)13400平米,其中实验室用房超过1/3。
2006年,中央启动公共卫生日元贷款项目,政府共投入63万美元(合人民币500多万元)用于购买理化检验、微生物检验所需大型仪器设备。2008年和2009年,上级再投入300万元装备我中心。总计约800万元。除新配置了7台车辆、5座冷库、50多台电脑外,全部用于实验室仪器、设备配置。中心现有主要仪器设备包括:进口原子吸收仪、国产原子吸收仪、离子色普及仪、进口高效液相色谱仪、国产气相色谱仪、原子荧光仪、紫外分光光度仪、进口1/10万电子电平、负压生物安全柜、超净工作台、倒置显微镜、荧光显微镜、暗视野显微镜、紫外核酸蛋白测定仪、自动凝胶成像仪、结核杆菌快速培养仪、二氧化碳生化培养仪、-85℃超低温冰箱、微生物鉴定系统、进口全自动蛋白印迹仪(艾滋病毒确认)、进口基因片段扩增仪、进口全自动荧光酶标仪、进口放射免疫分析仪、进口脉冲凝胶电泳仪、进口CD4流式细胞仪(艾滋病防治用)、散射式浊度仪、数据离子处理计、旋光仪、测汞仪、空气采样仪、粉尘采样仪、防爆气体采样仪、X.Y射线测量仪、肺功能仪、氡子体测定仪、1000毫安数码X光机、血液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声级计等检验检测设备300多台件。
中心于2004年成立了质量控制科,并建立了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编制了《质量手册》,建立了各种《程序文件》、质量记录;编制了职业卫生、放射卫生、检验检测、健康监护、职业病诊断等16本《作业指导书》,至2009年,对原《质量手册》修订了四版。中心的各项工作完全按照《质量手册》、《作业指导书》操作,确保了中心检测检验(结果)报告的准确、真实、公正、可靠。2005年12月中心获国家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质认证。共获:①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劳动卫生)评价(乙A级);②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乙A级);③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卫生)评价(乙B级);④放射卫生防护检测与评价(乙B级);⑤接触粉尘作业人员职业健康检查;⑥接触毒物作业人员职业健康检查(甲级);⑦接触物理因素作业人员职业健康检查(甲级);⑧尘肺病诊断;⑨职业中毒职业病诊断;⑩物理因素损伤类职业病诊断等10项资质。目前,中心能开展职业卫生、毒物分析、生物材料检测项目66个(包括农药、老鼠药、装修材料有毒有害物)、食品卫生理化检验98项、环境卫生(含土壤、粮食、地面水、空气等)检验项目24项;饮用水检测2007年底颁布新的卫生标准,检测项目由原来的35项增加到106项,卫生部能力建设标准要求地市级能检测102项,目前中心能检测82项。微生物检验方面:食品、水、化妆品、公共场所、医疗用品、消毒等检测要求能做24项,中心可做18项;细菌性、食源性、水源性疾病检测要求能做35项,中心可做26项;病毒、衣原体、支原体、寄生虫病等相关检测要求能做26项,中心可检测16项。
屡创佳绩&续写辉煌
过去的30多年来,特别是在近年来的全省疾控能力验证等活动中,中心获得诸多荣誉:上世纪80年代获全国尘肺流调先进单位;1990年获全省劳动卫生检验质量控制第一名;1994年获全省计划免疫工作第一名;1994年获全省职防工作第一名;1996年获全省工业企业劳动卫生建档工作第一名,并连续四年获全省职业病报告第一名;2002年获全省艾滋病初筛检测质量控制第一名;1999年被卫生部授予&地市级一等卫生防疫站&;1998年被授予省级文明卫生单位;2006年复审再次被授予省级文明卫生单位;1998年被授予市文明单位;&2005年市文明单位复审再次授予市文明单位;1986年、1996年、2001年、2006年、2009年先后五次被卫生部授予全国结核病防治工作先进集体,中心共有五位同志被授予全国结核病防治工作先进个人;2003年,省政府授予&抗击非典先进集体&;同年,省委授予&抗击非典先进基层党组织&;2004年,市人民政府授予&防治禽流感先进集体&;2005年,市委市政府授予&新邵&5.31&特大山洪暴发抢险救灾防病先进集体&;在近年来参加全省能力验证活动中,中心屡创佳绩;2007年、2008年、2009年全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能力验证活动中,病原微生物检验连续三年夺得全省第一名;2007年、2008年全省麻疹网络实验室质量控制考核获全省第一名;2005年以来连续5年艾滋病初筛实验室质量控制考核优秀;2008年全国寄生虫病检验考核,我省唯一得到的一个奖项(三等奖)由我中心夺得;2008年艾滋病确认实验室在全国艾滋病实验室检测能力验证考核中获优秀;2007年全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分子生物学网络实验室质量考核中获优秀;《F4C志贺氏菌研究》获2007年邵阳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以及2008年湖南省预防医学科学技术三等奖。2009年建立全市首家国家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2009年,全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暨实验室能力验证活动获第一名,表彰现场会在我市召开;2009年,中心被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集体。
做为全市县市区疾控机构的业务指导部门,我中心还承担全市下级疾控中心业务人员的培训、技术指导和疑难问题的解决。
应对和处置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中心一项重要的工作职责,每年要处理15-20起。在多部门参与处置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市疾控中心的应急机动队总是第一个到达现场进入实战,担负起主力军的角色,队伍训练有素,反应快速敏捷,各种预案齐全,处置果断有效。2008年底,卫生部下发文件(卫疾控发[2008]68号)明确了各级疾控机构的基本职责包括&疾病预防与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疫情及健康相关因素信息管理、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控制、实验室检验检测与评价、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技术管理应用研究指导&共7大块266项具体内容。同时卫生部还印发了各级疾控机构绩效考核评估标准。2009年初,新的医改方案出台,国务院于3月17日就此医改方案提出指导意见。这一系列大的卫生政策的出台和实施,标志着疾控机构的基本职能从根本上发生转变。中心将严格按照上级对疾控机构的高标准、严要求,着力在能力建设上再下功夫,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决心努力把中心打造成一流人才、一流技术、一流业绩、一流环境、一流文化的现代地市级疾控中心。(执笔:尧少时)
面对世纪末的承诺
&&邵阳市消灭脊髓灰质炎疾病纪实
&脊灰&,即&小儿麻痹症&是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病死率高达5-10%,患者常死于延髓或呼吸肌瘫痪。病毒主要损害人脊髓、脑干的运动神经,最常见的后遗症是引起下肢肌肉萎缩、瘫痪。在没有疫苗及计划免疫尚不完善的年代,我国曾有数百万儿童因患&脊灰&导致不同程度的残疾。
日,联合国召开第一次世界儿童问题首脑会议,71个国家的政府首脑汇聚纽约。会议一致通过了《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及执行90年代&宣言&的《行动计划》两个世界性文件。联合国呼吁:儿童问题必须优先,必须采取最高级别的行动。在&儿童问题&的众多&行动计划&中,&到2000年全球消灭脊灰&被摆在首位,要求各国政府必须对此作出明确的政治承诺。1991年3月,我国政府总理李鹏在这两个文件上正式签字,代表中国政府向国际社会庄严承诺。从此,一场空前绝后、没有硝烟的围歼&脊灰&的战争在我国拉开战幕。通过10年的艰苦努力,我市已连续8年没有野毒株脊灰病例发生,达到无脊灰标准。
领导重视&&措施有力&&我市现有人口730万,面积占全省的9.8%,辖八县一市三区,是全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经济欠发达的地级市,农村人口占90%,农村卫生条件差,脊灰发病率高。消灭脊灰的难度较发达地市要大得多。自消灭脊灰的战鼓擂响以后,我市消灭脊灰工作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经费上给予了保证。通过卫生行政和卫生防疫两条线的工作,消灭脊灰的各项工作在全市全面贯彻落实到位。市卫生防疫站作为全市消灭脊灰的业务技术指导机构,始终把计划免疫作为防病工作的龙头摆在首位,把消灭脊灰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在经费投入、卫技人员配备、科研设备添置及后勤保障等方面都给予优先。
计划免疫,常抓不懈&&我市于1962年开始实施脊灰疫苗的投服工作,1979年实施计划免疫,1986年建立了全市&冷链系统&并全面双月运转。从而使我市各种传染病的发病率直线下降,但脊灰发病率仍居较高水平。1960年至1980年,每年均有散发病例和局部暴发。特别是1990年、1991年我市脊灰病呈暴发流行,这引起了各级政府和业务部门的高度重视。政府拨出专项经费,由市卫生防疫站抽调数十名专业人员下县蹲点督导,实施地毯式的应急免疫,使疫情迅速得到控制。1996年前,我市分别实现了以省、县、乡为单位的儿童接种率3个85%的目标。特别是从1993年至2000年这8年时间里,全市卫生行政、防疫部门为我市消灭脊灰做出了巨大的努力。除常规免疫外,按全省统一部署,在全市范围内对0-4岁儿童开展了8次16轮的消灭脊灰强化免疫活动,累计免疫儿童561.32万人次。仅市卫生防疫站就出动车辆运送疫苗、宣传、下县、乡巡视督导共出车160多次,派出专业人员下县、乡300多人次,免费赠发宣传资料30多万份,各级媒体均给予充分配合。每轮服苗的接种率均在98%以上。1995的6月,我市某县发现两例疑似脊灰,市防疫站立即采取紧急对策,从上级调入疫苗,数十名专业人员全体出动,到可疑疫区县,督导该县对所有5岁以下儿童一个不漏地再次实施两轮应急免疫。月,再次对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共6个县的5岁以下儿童实施&扫荡&免疫,免疫对象52万人次。常规免疫结合十数次地毯式的扫荡式免疫,为我市消灭脊灰构筑了一道不可逾越的免疫屏障。我市计免工作多次受到省、市表彰。
加强科研,成绩斐然&&在消灭脊灰工作中,市卫生防疫站十分重视业务培训和科研工作。曾先后派出10余人到省站及中科院病毒研究所进修,直接与中科院病毒研究所建立了良好的业务协作关系。同时对所辖县市区站专业人员定期进行业务培训。与兄弟地市交流经验取长补短。市卫生防疫站在设备简陋的条件下,克服种种困难,于1991年9月成功分离出脊灰Pliol型病毒,开创了我市肠道病毒分离的先河,这在全省地市级也是首次。此成果获市科技成果三等奖,省级四等奖;1992年,又对脊灰疫苗接种后的抗体检测技术进行了研究,此成果获市科技进步成果三等奖。
AFP监测&&扎实到位&&&AFP(急性驰缓性麻痹)监测是消灭脊灰的重要策略。在病例报告仍不可靠的地区,基层计免人员必须定期到医院访视,搜索尚未报告的病例;在卫生条件较差的乡村,也要直接开展对AFP病例的搜索,AFP监测系统,既是及时发现脊灰或可疑脊灰,又是证实消灭脊灰一个必不可少的科学体系。
我市于1993年1月建立AFP监测系统,覆盖全市八县一市三区,包括13所卫生防疫站和26所哨所医院。该系统严格按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的标准运行。每个哨所医院每10天进行一次监测,每年均布置主动监测任务,各项报表准确、及时,无监测空白县(区)存在。AFP监测系统各项监测指标全部达到WHO规定的标准。同时,我市于1997年5月按上级要求成立了AFP病例专家诊断小组,共8名成员。每年举行两次例会对报告的AFP病例进行诊断分类。连续8年的AFP监测系统资料显示:我市已进入无脊灰状态。
消灭脊灰,世纪梦圆&&为证实我市已进入无脊灰状态,根据省卫生厅文件要求,我市于1998年7月成立了&邵阳市消灭脊灰证实准备工作组&。全市各县市区也成立了相应机构。1998年以来,该工作组先后6次召开全市各县卫生局长、防疫站长、计免科主任会议,进行消灭脊灰证实工作的技术培训,并层层签订消灭脊灰工作责任状,制订下发了一系列文件。并于2000年4月完成了长达10多万字的《邵阳市无脊灰证实工作报告》,经市卫生局审查后上报省卫生厅。我市通过几十年的免疫预防和免疫监测,已连续8年无脊灰野毒株引起的病例报告。消灭脊灰、世纪梦圆,在新的世纪里,我市将是一个&无脊灰世界&。脊灰将像&天花&一样在我市销声匿迹。2001年8月中旬,我市曾梓维等39人、市卫生防疫站等9家单位受到湖南省卫生厅的表彰。
一种疾病的消灭,人类历史上还只有一次,那就是&天花&的消灭。从206年前英国医师发明痘苗到1977年全球消灭&天花&,人类用了180年的时间,我国从上世纪60年代投服脊灰疫苗到2000年消灭脊灰仅用40年时间。这让我们看到了科学技术的力量。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力量!
我市虽然已进入无脊灰状态,但WHO尚未宣布全球消灭脊灰。随着经济、贸易的国际化、全球化,世界变得越来越小。国际交往、人口跨国流动已成家常便饭。只要全球任何角落有脊灰存在,脊灰就有输入本土的可能。为此,证实我市消灭脊灰以后,卫生防疫部门继续保持高度警惕、持续做好各项预防工作,巩固消灭脊灰成果。17年过去,我市仍维持&无脊灰状态&。(撰稿:市疾控中心尧少时,原载日《邵阳日报》,稍做改动)。
抗击非典:尚未公开的内幕新闻
在2003年抗击非典的日子里,我经历了一生中最残酷的40天:单枪匹马、独挡一面,整整编印了40期《非典防治每日快报》,吃睡全在办公室。如果加上各种现场采访和会议纪录及向媒体投寄的宣传报道稿,平均每天要涂抹上万文字。足可奏合一部三四十万字的长篇小说。当我把第40期《报快》画上最后一个句号时,上司终于动了恻隐之心:允许我从明天起下班后可以回家,但必须随叫随到!那天恰好是5月的最后一天,周末。回到家里,我整整睡了一天一夜。睡足睡饱之后,翻阅着那几大本采访日志,重温那些当时曾被自己忍痛割舍的内幕新闻,我突然产生一种强烈的冲动:我要把它整理成可以发表的文字。
赶鸭子上树,我成了一名&吹鼓手&
作为检验科副科长,我上班比较准时,一般提前10分钟到岗。但4月21日那一天,我足足提前40分钟到岗。因为就在刚刚过去的那个晚上,我从《新闻联播》得知一条爆炸性新闻:卫生部部长张文康、北京市长孟学农因防治非典不力被免职。而从当晚卫生部常务副部长高强在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中,我立即意识到全国尤其是北京的SARS疫情一定十分严峻。在此之前,SARS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及上报是极不规范的,疫情信息的披露更不透明。政府过去多年来对疾病控制这一块的工作并非那么重视,投入的经费非常有限,卫生防疫站主要靠创收维持生存,在贫困地区尤为突出。我市紧邻广东,九县(市)三区有3个国家级和2个省级贫困县,为摆脱贫困,有上百万人在外省打工,绝大部分在广东。春节期间,一个个回家过年,他们带回一年的希翼和收获,也带回了足以引起&天下大乱&的病毒。到2003年2月底,我市就报告了3例SARS,形势很严峻。但没有也不敢发布疫情。因经费奇缺,疾控部门只是对口科室有所动作,作者的不少同事甚至产生如此悲哀、错误的想法:SARS疫情多些,再多些,只有到了相当程度,才会引起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加大财政投入。现在,国内SARS疫情越来越严峻,连卫生部长和北京市长的乌纱帽都丢了。职业敏感告诉我,做为一家地市级卫生防疫站,在这样的背景下肯定会有超乎寻常的大动作。
我的判断完全正确。早上上班刚行至那半爿办公楼,我就看到了黑板上的通知:今日上午8时在二楼会议室召开副科级以上干部紧急会议,无故缺席者撤职!说来也奇怪,平时开会希希拉拉,今天大家却来得又早又齐。8时准时开会,站长唐志高宣布成立非典防制指挥部,全站实行军事化管理。最后宣布了抽调到指挥部的人员名单,我也在其中。我的具体任务是每天编印一期《非典防制每日快报》,每天16点前出刊,打印100份。发送对象包括20多位市委市政府市人大领导、市内五大媒体、各县市区卫生局和县卫生防疫站、省卫生厅和省卫生防疫站、本单位领导和20多个科室。站党委要求:以最快速度报道与非典防治有关的新闻、最新信息、疫情、时评、表扬、批评、通报等。信息量要大,报道角度要把握好。一句话,不能出乱子和差错,上级领导要满意。
党委书记把我叫去下达了命令,我顿感担子沉重,力不从心。于是试探着说能不能找个更适合的人,我毕竟是搞业务的&&
&少废话,现在不是讨价还价的时候。这是站党委的决定&&&我还没说完,就遭到这位曾在部队干过团政委的党委书记的训斥。
没有回旋余地,我只好提出:&能不能给我增加一个人?要到一线采访、要收集各种信息,要参加很多会议,我不能闭门造新闻;要撰稿、编辑、还要来来回回去打印店打印、校对,每天一期,天天出刊,也不知道哪天结束。我绝对服从,但不能保证&&&
&人手不够。再增加一个有困难,即使给你一个人也帮不了多少忙。这样吧,另外安排半个人,每天《快报》出刊后负责直送市区相关单位,省、县发传真。就这样定了,只能干好,不能干坏!&
别无选择。我必须接下这副重担,而且必须干好。我就这样被赶鸭子上树成了一名&吹鼓手&。
&五一&节,有关领导差点丢了乌纱帽
至&五一&节,我与单位的几十位同事,已被&双规&了10天。我编印出了9期《快报》。其中的五条新闻被地方日报摘发,第一期关于&市卫生防疫实行军事化管理&的新闻第二天就见了邵阳日报。还有《百姓呼声》栏目中的一条关于要求关闭网吧及公共娱乐场所的建议,市委市政府领导看了当天的《快报》后,第二天就做出关闭这些场所的决定。事后一位同事对我开玩笑:你他妈的一个馊主意,害得我弟弟刚开业的网吧亏了血本,你也太黑了。我说,我一个无名小卒,哪有那么大权力?关闭只是个时间迟早的问题,我在非典专线电话记录本上查到了好几个要求关闭网吧的电话,所以才编入《快报》。
办了几期,我有了些经验,决定在&快、新、可读&三方面下功夫。与非典防治有关的地方新闻、重大事件,相对于地方媒体我更早知道,加上《快报》是下午3点左右出刊,上午发生的事,我当天就编入了《快报》,又因为传递是用传真和直送,下午相关领导或单位就可从《快报》中获知。我甚至在打印、校对时用手机获取信息,将其插入正在校对出版的《快报》里。凡邵阳日报报道过的相关新闻,我一般放弃编入。特别重要的,或转换报道角度,或仅用&标题新闻&一带而过。为求&新&我每天至少要花上一两小时留览WHO及国内各大网站,了解与非典有关的各种报道和科技信息,在第一时间内把我认为极有价值的信息编入《快报》。为求&可读&,《快报》设置近20个栏目,诸如&新闻头条&、&要闻&、&流调一线&、&追踪纪实&、&督导&、&监测&、&科室纪事&、&前线直击&、&实战演练&、&资讯&、&百姓呼声&、&阻源截流&、&县级传真&、&发现&、&交流&、&整改&、&警示&、&反馈&、&消毒&、&疫情&等等。因集采撰编于一身,没有人指手划脚,我随心所欲地设置栏目和版式。我以一种特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编印着每天一期的《快报》。然而,五一节发生的一件重大新闻事件,我却无法把握报道角度,这说来话长&&
&五一&劳动节,市卫生防疫站比平时还要繁忙,因为越是节假日,人们外出活动越多也就越容易出事。二台疫情专线电话铃声不绝于耳;身穿白大褂的防疫人员神色严肃,来去匆匆;三台疫情快速反应车停在办公楼前,犹如弹上膛、剑出鞘、箭在弦,只等一声令下!
&开餐了&!12时整,听到喊声的工作人员陆续脱下工作服走向临时食堂,但接电话的值班人员仍然不能离开。负责后勤的副站长谢凯抱歉地对大家说:&今天是过节,单位没有钱加餐,仍然是4元钱的工作餐。防非典市里给的专款只有33万,连续打了5个要钱的报告,市长批了3次,就这个数。买了一台指挥车,几天内已花得差不多了。站里会尽力向市政府再争取一点经费,但希望不大。这样开支下去,到5月底至少要200万元。门诊收入比去年同期减少50%,站里一定要千方百计保证防非的各项开支,还有五月份的工资,你们加班加点,站里也拿不出一分钱的加班费,所以,过节就委屈大家了。中餐多发一瓶太子奶,略表一点意思,请大家能够体谅站里的困难。
大家默默地听着,没有人说话,象往常一样吃着饭,有的同事竟舍不得把太子奶打开。就在这时,正在吃饭的机动队长的手机响了:&老姚吗?宝庆山庄从北京疫区来的一旅客突发高烧,咳嗽,疑似非典&&&。仍在指挥部的指挥长唐志高立即给专家组成员姚述祥主任下达了一道紧急命令。
&走&!姚述祥一声招呼,6名应急机动队员扔下碗筷便冲向办公室提机动包。从接到疫情报告到赶到现场,中间车程约5分钟,前后仅用了一刻钟。原来是一场虚惊:代省长周伯华,卫生厅长刘家望来我市督查非典防治工作,调演机动队的快速反应能力。姚述祥带着&全副武装&的机动队干净利索地列队向省市领导报告。卫生厅长刘家望总觉得这位队长面熟,直到姚述祥摘下眼镜和口罩,刘家望终于认出这位30多年前医学院的老同学,当时两人同在一个班,都是班干部。厅长的手伸过来:&老同学,原来是你,要多保重啊!&非常时期,两位老同学竟在这种场合相逢。厅长廖廖数语令姚述祥百感交集。但在这种特殊场合,姚述祥却找不到一句合适的话语问候这位厅长兼老同学。他带着机动队匆匆离去,返回食堂扒了几口剩饭,又率几位专家赶往140公里远的武冈市一定点医院排查一疑似非典患者。
如此重大新闻事件,我想抢在所有媒体之先,立即插入当日下午出刊的《快报》,为市疾控中心应急机动队神速出击的战绩&吹嘘&一番。
然而,就在我准备撰写这篇头条新闻时,我突然了解到一个惊震的消息:某区防疫站的一位站长,就在2小时前被周伯华省长当场免职。免职的原因是对方在接到未透露身份的省督导组报告的紧急疫情时,以&工作太忙,无人处理,去找市卫生防疫站&等为由,未能做出正确、快速反应。此外,市防疫站在接刚才那个&神秘&疫情报告电话时,值班人员的回答也出现了常识性错误。好在站长唐志高在隔壁办公室,见回答不对,立即奔向值班室抢过电话做了补救性答复。放下电话他立即命令机动队出发,同时马上通知了定点医院120非典专车去现场接病人。
市防疫站应急机动队神速出击赶到了现场。一会儿,120急救车也马上赶到。刚才被免职的那位站长的下属&&流病科石科长在接到电话后也火速从20多公里的乡下驱车赶来,并麻着胆子告诉省市领导:&半小时前,我们还在乡下流调排查,这是刚才的现场记录,因人手不够,除了电话值班人员,大家都外出处理疫情去了,所以&&&
事情出现了转机,周省长看着这些日夜连续作战的白衣战士,心软了。待他们离开后,对着市领导和省市各大媒体记者说:今天是&五一&劳动节,为抗击非典,大家很辛苦,我上任后第一次来邵阳,又是过节,就处分人,心里总不是滋味。但从抽查非典专线的情况来看,存在很大的漏洞,接到疫情报告,竟以&没有人,不得空&推诿,这怎么行呢?还有对疑似非典患者,要他自己去医院,这哪里是控制疫情,是在扩散疫情啊!我们现在花10倍的努力把防治非典工作做好做扎实了,就可以避免发生疫情时要付出百倍千倍的努力和代价。机动队的表现很不错,现在我收回臣命,刚才说的话不算数,不处分人。但是,要彻底整改、通报批评&&
当我得知这一事件的全部背景时,心里凉了半截。假如市防疫站和定点医院的120应急机动队再出点什么纰漏,我想不知会有多少乌纱帽被摘下来!我省在那次防治非典工作中,先后有207人因工作不力受惩处,其中副处级以上5人,副科级以上57人,媒体监督力度可谓空前。这件令人尴尬的新闻事件究竟如何报道?压下来不报显然不现实,省市各大媒体记者都在场,电视台晚上就会播出我市疾控系统的负面报道。为慎重起见,我只好去请示上司。上司给我定了一个基调:以报道省、市领导为主;以正面报道为主,但也不能回避存在的问题,具体文章你去做。于是,便有了&五一节,周伯华省长刘家望厅长调演非典机动队&,&刘家望厅长深夜督查慰问市卫生防疫站一线工作人员&为标题的&新闻头条&,并同时在这以后连续三期《快报》的相关栏目中,如实报道了市疾控系统防非中所存在的问题和正在采取的各项整改措施。
省长、厅长亲自督查,大大促进了我市防治非典各项措施的到位。在我市广大农村、父母不认从外省(尤其是广东、北京等疫区)打工回来的子女的现象比比皆是,父母不准儿女进屋,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5月底,全国防非指挥部督导组又一次来到我市督查考察非典防治工作,卫生部几位专家对我市自2月份报告3例SARS后竟再没有第二代病例发生,很是惊奇。在详细考察、查看大量资料后伸出了大拇指:&这是一个奇迹!&
罕见的隔离,我放弃把这条新闻编入《快报》
这是一起隔离规模全国罕有的隔离事件:中央电视台的两名记者被隔离;湖南卫视新闻中心的两名记者被隔离;省、市、县三级公安系统的多名领导被隔离;我市包括一名副市长在内有40多名领导被隔离。与央视记者一起吃饭或密切接触过的湖南卫视的几名主任被隔离,湖南卫视新闻中心据说一时间几乎瘫痪。这么大的隔离规模,涉及这么多重要部门的重要领导,从新闻效应的角度,这绝对是一条爆炸性新闻。但是,我当时却不能把它编入《快报》。
5月5日上午,市防疫站突然接到紧急疫情报告:有一名北京客人出现发热&&一听患者从北京疫区来,站长唐志高立即意识到情况非同小可。在过去的一周,北京的SARS疫情居高不下,如4月29日一天报告148例。此前的4月22日,中央军委曾在北京昌平小汤山建立1000个床位的非典定点医院,4月30日从全军抽调了1200多医护人员。种种迹象表明北京的SARS疫情非常严峻。所以疾控部门只要一听到&北京&两字,立即会想到&SARS&!唐志高立即亲率几名经验丰富的专家前往市中心医院发热门诊进行流调排查。
经详细调查询问,来龙去脉弄清:北京客人是央视从事政法报道的记者。发热者男性,叫阳志平,随行的还有另一名央视女记者,叫张韵。他们来湖南采访一个案件。于5月3日到达长沙。先后与省公安厅、湖南卫视新闻中心取得联系。5月4日,省公安厅政治处欧阳艳飞、许中伟、陈卫国及湖南卫视新闻中心的唐亚衡、胡蔚成(女)两名记者陪同央视两名记者驱车前来我市,在娄底市用过晚餐。5月5日上午在邵阳市政府采访,一切顺利。他们在奔赴下一个目的地时,麻烦发生了。
用过中餐,他们前往市辖邵东县。一路上,大家谈得最多的自然是与非典有关的话题。唯独央视记者阳志平不吭声。掏出随身带的体温表放在腋下量体温。央视为确保外派记者安全,同时为使不把疫情带入采访地,除了对外派记者出发前做全面检查外,还要求外派记者每天向央视报3次体温。
&哎呀&,阳志平突然冒出一句,&怎么又升了!&
&什么升了?&前排阳艳飞扭过头望了一下阳志平,只见他满脸通红,无精打采,阳艳飞摸了一下他额头,&你发烧了&。
&没关系,37.4℃&,阳志平故做轻松地说。
&没大事吧?&省公安厅副支队长许中伟关切地问,&我们快点开,去邵东县检查。&
&不行,这事开不得玩笑,万一有什么事谁都担不了这个责任,再说市里各方面的条件比县里要好。&省公安厅政治处阳艳飞说。
&昨晚下雨,气温突降,衣服带少了,加上在娄底又喝了点酒,可能是着凉了。&阳志平着急地向大家解释,&没问题,你们放心好了,还是到邵东再说吧。&
同车的湖南卫视记者胡蔚成也提出急着要回去发稿,建议先到邵东把假药案采访完当天返回长沙去检查。阳艳飞掂量着:留下来,肯定一下子走不成,说不定要好几天,大家手头的事都多得不得了。但关键的问题是,记者是从北京来的,万一真的是非典,再到邵东去采访,后果不堪设想。
&先停车!&阳艳飞果断地说,接着马上打电话与邵阳市公安局取得联系,并报告了省公安厅。同时通知邵阳市非典指挥部和邵阳市卫生防疫站。
下午3点左右,他们遵照邵阳市非典指挥部的要求,掉转头往回开,来到邵阳市郊区一个规模很大的留观站。该留观站是由一所生源不足的第16中学改建而成。5月4日才完成全部改建,市疾控中心于4日下午对其做了全面消毒。就在第二天,该留观站&紧急启用&,他们成了第一批留观人员。
门口铁门紧闭,巡逻门警脸色凝重。进入院内,几根红色隔离绳将阳志平与大伙分开。大伙的心情难免有点不安,阳志平更是象热锅上的蚂蚁,不停地量体温。随行者见他很紧张,有意与他聊天,分散他的精力。很快,阳志平便放松了许多。
半小时后,120非典专用车赶到,单独接走了阳志平。其他随行人员也一并被送往市中心医院接受检查。
期间,市委市政府正在专此召开紧急会议,并马上派出有关市领导前来处理。
医务人员每隔10分钟量一次体温,为阳志平做了血象和肺部检查:血象和肺部虽无异常,但体温一直居高不下。市非典指挥部征求市卫生防疫站专家组的意见后决定:阳志平留在市中心医院继续医学观察,同行的另外8人仍回原来的留观站。
隔离是很难受的,这些有着特殊身份的人被异地隔离就更不用说了。但个人一时的难受和痛苦能换来家人和更多人的健康和安全,大家都表示理解。隔不多久,留观站的医护人员就为他们量一次体温。
糟糕,又有两人体温略升高了:央视女记者张韵37.4℃,湖南卫视女记者胡蔚成37.2℃,严格地说应属于正常体温。但情况特殊,必须报告。信息迅速反馈到市卫生防疫站,市卫生防疫站马上向省站汇报,省站要求立即将央视记者张韵送市中心医院隔离做医学观察。并要求医护人员密切关注湖南卫视女记者胡蔚成,如体温再升,也马上送往中心医院隔离。
这时,湖南卫视新闻中心给被隔离在邵阳的两位同行打来电话:他们几个主任因与阳志平一起吃过饭,因密切接触也被省疾控中心隔离。省卫生厅极为关注,一位副厅长亲率两名专家已于5月5日晚连夜赶往邵阳会诊。
大家都知道:截湖堵流,流调排查,对可疑患者及其密切接触者跟踪、监控、隔离、保护易感人群,是防止SARS疫情扩散的关键环节。疾控部门迅速追踪所有与两名央视记者接触过的所有人。邵阳市一位副市长曾接触过,而他后来又参加一个会议,参加会议的40多名领导全被留观。邵东县也将与他们有过接触的公安局局长、政委及十几位公安民警就地留观。
被隔离的人们在焦虑不安中熬过了一夜。早上,他们在不同隔离地点用手机相互通报各自的情况,问候安慰。在医院医观的阳志平说:他的各项指标都正常,等卫生厅的专家会诊后应该可以出去了。但事实上是不可能马上解除隔离的。按技术要求:医学观察一般是2周,密切接触者的留置观察一般也要1周。由于他们的身份特殊,涉及的人数多、范围广,省、市非典指挥部和防疫站特别重视。一天之内,专家组就去会诊了三次。基本上可排除非典。但为防万一,省、市防疫站专家组要求:对央视记者在没有再出现异常症状的情况下隔离一周;与他俩同行的其他8人和另外接触过的3人在不出意外的情况下至少隔离3天;其他因间接接触被隔离者视情况而定。
三天是那样漫长。三天里他们的手机被打爆,家人、朋友、同事、单位与上级领导,不断打来电话慰问。5月9日,留观在十六中的11位密切接触者得到一个令他们欣喜若狂的喜讯:吃过中饭,市防疫站专家组会来为他们做最后一次会诊,没有问题就可以走了。
隔离解除。临走时,他们来到市中心医院&看望&两位央视记者。阳志平和张韵站在医院三楼,羡慕而又心酸地挥着手&&
5月13日,被隔离了7天的阳志平和张韵终于走出邵阳市中心医院隔离病房。7天里,尽管他们得到了非常周到的服务和各方面的关照,但隔离毕竟不是一种滋味,留给他们的记忆一定刻骨铭心。(撰文:&尧少时&。原载《八小时以外》2003年第八期)
为百姓健康与安宁&&倾毕生精力和热血
&&记邵阳市疾控中心原副主任、主任医师夏怀林
撰稿:尧少时
提起夏怀林同志,全市乃至全省疾控系统都知道他的鼎鼎大名。这不仅仅因为他是邵阳市疾控中心副主任,更重要的他还是一位学术造诣很高的专家学者型领导,是我市疾控系统屈指可数的学术权威之一。在技术职称上,他已达到顶峰&&主任医师,并担任湖南省预防医学会理事、湖南省预防医学会流行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南省预防医学会慢性病专家委员会委员、邵阳市预防医学会常务副会长。他既是行政领导,又是学科带头人,多次领导、组织和主持科研课题。他不仅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且特别注重知识更新、知识面宽厚,积蓄了丰富的的实践经验,处理重大疑难问题的能力很强,凡与他打过交道的专业人员(包括专家)都折服于他学术上高超的造诣。在他的疾控职业生涯中,主持学术讲座亲自授课上百场,为全市培养了一大批防病治病的技术骨干。2007年,夏怀林同志光荣退休。
廉洁奉公,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夏怀林同志政治上表现优秀,热爱党,牢记党的宗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三个代表&思想,坚决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热爱祖国和人民,热爱这方热土,遵纪守法,廉洁奉公,团结同志,平易近人,关怀下属。身为副处级干部却被单位职工誉为&平民站长&,从不利用手中的权力假公济私。危险和关键时刻,总是身先士卒冲在前面,凡有感染危险病例时如此,为艾滋病病人抽血也是如此,总是自己亲历亲为,把感染风险留给自己,把安全留给下属和同事。而在重大荣誉面前,却照顾下属和同事。如2004年上级分配市疾控中心一个部级先进个人指标,享受此殊荣可增加一级工资,教授级别的专家每月可增加150多元左右,享受终生。夏怀林与另一名专家进入候选名单,名额只有一个,最后,夏怀林把这名部级先进个人指标让给了另一名专家。事后获奖的专家很感慨地说:&我受之有愧,只有一个指标,夏怀林站长当之无愧,但他坚持要上报我的材料,我拗不过他。
夏怀林始终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自律,多次立功受奖:1989年和2003年被授予全市卫生系统优秀共产党员;1990年被卫生部评为全国尘肺流行病学调查先进个人;1996年评为全市卫生系统救灾防病先进个人;1998年被评为全省消灭丝虫病先进个人;2000年被评为全省消除碘缺乏病先进个人;2002年被评为全省消灭脊髓灰质炎工作先进个人和邵阳市结核病防治工作先进个人;2003年被市人民政府评为邵阳市抗击非典先进个人,荣立三等功;2004年受到市人民政府嘉奖,2006年被评为邵阳市劳动模范。夏怀林同志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党的&三个代表&,充分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抗击非典,&赶&走八十岁老母一别成永诀
2003年伊始,一种传染性极强、治疗困难、病因不明。被称为非典的瘟疫突袭而来。先是广东告急,接着北京告急、山西告急、神州大地,频频告急!非典刚在广东流行时,我省就发现报告6例输入性非典,我市竟占了3例!形势极其严峻,市委市政府根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一系列指令紧急行动起来,一场抗击非典,阻断传染源,确保不发生第二代非典病例的硬仗在我市全面拉开。作为防制非典主力军的市疾控中心,从开战的第一天就实行军事化管理。夏怀林作为非典防治指挥部的副指挥长、专家组负责人,连续40多天吃住在办公室,随时关注和处理一切与非典防制有关的工作。他既是指挥员,更是战斗员。由于各县市技术力量有限,加上群众对SARS的恐惧心理,市疾控中心每天接到的流调排查疫情报告特多,电话最多时一天达百多个。疫情就是命令,只要接到报告,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不管是白天还是深夜,不管是风狂雨聚还是炎炎烈日,不管有多大危险,多大困难,夏怀林总是身先士卒,亲率专业人员前往排查诊断。发生在洞口的第一例输入性非典,夏怀林在极简陋的防护条件下零距离接触病人长达两个多小时,确诊为非典。他曾十万火急连夜跑了新邵、邵东、新宁三个县的人民医院,直接与三位高度怀疑非典的患者接触,经他亲自排查诊断排除了非典。非典期间全市各地有3例病亡者被怀疑非典。经夏怀林组织专家会诊最后确认为其他原因病亡。邵东一中学教师、新邵一小学相继有学生出现疑似非典症状,引起群众广泛性恐慌,接到报告后,夏怀林立即前往调查处理,他凭着过硬的业务水平立即做出为一般上呼吸道疾病的准确诊断,消除了群众的恐慌情绪;市锅炉厂一家属从广东回来出现感冒发烧症状,立即引起单位职工、周边居民的高度恐慌,当地群众集体上访要求立即对患者一家采取强制措施,夏怀林率另一名专家于深夜12点前往现场。接触患者,仔细会诊,尽管患者来自疫区,症状高度怀疑非典,夏怀林凭着丰富的经验做出了&不是非典&的结论;一位市领导的亲属从广东回来住进市中心医院,同样高度怀疑非典,中心医院紧急邀夏怀林前往会诊排查,最后由夏怀林拍板排除了非典,其余专家组成员经夏怀林有理有据的分析都表示折服。在排查诊断非典时,要做出&是&与&不是&的结论要承担极大的责任和风险,不少专业人员包括相当部分专家都不敢轻易定夺,因为一旦误诊将带来灾难性后果,夏怀林同志却敢于承担责任和风险。全市排查171例高度怀疑的非典病例,他参加拍板排查的达147例,确诊的三例输入性非典病例,均经夏怀林直接与患者零距离接触,会诊后确诊,后经卫生部最后确认,无一例误诊。
非典期间,夏怀林工作千头万绪,分身乏术,而恰在这时他80岁的老母不幸手臂摔成粉碎性骨折住院,因工作压头,只好请了一个保姆,由妻子和保姆共同护理母亲,自己几乎抽不出时间去医院看望一下。老母出院未完全康复,走路必须搀扶,生活无法自理,他一咬牙把80岁的老母送去新疆请求弟弟帮助照看。在长沙黄花机场,望着80多岁的老母颤抖着挪向登机口,夏怀林再也忍不住愧疚的泪水呜咽着大喊一声:&妈,孩儿不考,原谅儿子吧!你这一去&&&非常时期,忠孝实难两全。他含泪送走尚未完全康复的母亲,连夜驱车返回邵阳,就在返邵阳的路上,他又接到疫情报告,只好连夜马不停蹄地赶去处理疫情。那一夜,他一连处理了两起非典疫情,一夜未眠。第二天,他又拖着疲惫的身躯继续出征&&就在我市抗击非典取得阶段性胜利的6月中旬,噩耗传来,母亲病逝,夏怀林悲痛欲绝,肝肠寸断。黄花机场一别,母子竟成永诀!
应对重大疑难疫情,方显出专家学者本色
2004年初,亚洲各国相继暴发高致病性禽流感,我国也未能幸免,先后有16省市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暴发流行。国务院于2004年元月30日成立禽流感防治工作指挥部,一场类似抗击SARS的战斗在全国打响。我市武冈、邵东、新宁、绥宁等先后发生7起高致病性禽流感。大年正月初六,市疾控中心接到武冈市发生禽流感疫情报告,夏怀林率专家组立即赶赴现场处理疫情,制订防控方案,指导防控人员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健康监测,每天量体温两次,连续观察两周,指导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如何采取防控措施,如何进行消毒。并起草邵阳市《禽流感防治预案》、《禽流感消毒技术方案》;向各县疾控中心下发防控禽流感的紧急通知:建议启动SARS防控运行体系,要求各疾控机构24小时值班,对人禽流感疫情实行&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像对付SARS样应对禽流感。全市发生的7起禽流感疫情,夏怀林作为防控人禽流感的专家组负责人和业务主管领导,都在第一时间奔赴现场指导疫情处理。重大尤其是新发传染病防治,上级各种文件中提出&四早&(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夏怀林凭着渊博的知识,丰富的临床经验认为不完善,并提出&八早&的观点,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早确定疫区、早消毒、早保护易感人群(服药、预防接种、监测),前&五早&是早发现疫情、控制传染源,后&三早&是控制传播和流行,只有采取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好易感人群&三条措施&,才能最快速度控制和扑灭疫情。夏怀林同时提出了解除重大传染病疫情警报的三个条件:传染源移除;疫区内外环境病原消灭;该传染病潜伏期后无新发病例。在上级验收解除我市禽流感疫情警报时,夏怀林提出的一系列学术观点得到专家组的普遍认同。对今后新发重大传染病防控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在处置重大、疑难疫情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方面,夏怀林有丰富的经验和技高一筹的学术造诣,令同行专家们折服。
月,龙溪铺监狱100多在押人员出现不明原因的四肢无力、下肢水肿、行走困难的怪病,病人都不发烧,其中已有两人导致并发症死亡。地市级医院诊断为心衰、尿毒症死亡。因查不出病因,群体性发病情况日趋严重,继续下去将产生严重社会影响。监狱方面专题向政府部门汇报请求派专家调查处理。夏怀林先后三次前往现场,经过更深入的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对病人随访体检,了解患者饮食、生活等情况,他果断大胆地做了诊断:怪病源自于维生素B1缺乏所引起的综合症。这一结论几乎令医疗界的同仁大吃一惊。后经夏怀林制订的治疗方案,对所有患者实施一周的维生素B1治疗,绝大部分患者症状缓解,经继续治疗并通过改善饮食、增加富含维生素B1的蔬菜水果,所有患者全部康复。一起群发性怪病经夏怀林深入调研,终于找到了病因,针对病因防治而全部康复,监狱方面领导非常敬佩这位专家,康复的在押犯更是感激不尽。1996年,城步看守所有一百多名在押人员也出现上述怪病,同样有两人死亡,县级医院诊断为急性心肌炎死亡,发病人数仍有增加趋势,同样找不到病因。市疾控中心接到有关方面的指示,夏怀林同志再次前往调查处理,病因很快查明,同样是群体性维生素B1缺乏症,经对症治疗,患者全部康复。
2003年非典时期的一天下午,新邵县某造纸发生中毒事件,造成一死六伤,其中两人生命垂危。中毒事件引起省卫生厅和市委市政府的高度关注。接到报告后,夏怀林正在基层排查非典,他一边向同事布置好工作,一边立即通知相关专业人员,并火速赶往事发现场。造纸厂最常见的中毒是氯气中毒,当地卫生部门认定是氯气中毒。夏怀林深入现场调查、检查病人后,凭着多年从事劳动卫生、职业中毒工作的经验,否定了氯气中毒的结论,认定为硫化氢中毒,并指导医院按硫化氢中毒抢救方案抢救病人。省劳动卫生研究所也连夜赶往中毒现场进行检测,检测结果进一步证实了夏怀林硫化氢所致中毒的判断,由于对引起中毒的原因及早做出准确判断,抢救方案正确、及时、得力,两名重症患者经抢救全部脱险。
2004年至2005年,我市多县先后发生十多起伤寒副伤寒等。肠道传染病流行,各县疾控机构限于技术等方面的原因,尚难准确确认病原体。作为全市分管疾控工作的业务领导和专家,市疾控中心每次接到疫情,夏怀林都亲率专业人员前往现场,指导流调和检验人员调查、采样,并在最短时间内做出病原鉴定,指导下级疾控机构采取正确的防控措施。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04年5月城步某乡一个村发生伤寒流行,病例不多。夏怀林率疾控中心专业人员前往调查处理,经市疾控中心检验确定为副伤寒散发流行,确定病原后指导当地按正规防控措施处置,但在以后的近半年内,城步县城及周边地区陆续发生本病流行,先后报告病例数百例,疫区不断扩大。夏怀林多次率市疾控中心专业人员前往,经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认定:由于县人民医院尚无专门的传染病科;所有副伤寒病人未隔离治疗;城区卫生条件差;环境病原菌污染严重。传染源未彻底控制是导致本病在城步县城及周边地区长期流行的根本原因。为彻底控制副伤寒流行,在尚无针对性疫苗情况下,最关键的控制环节就是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夏怀林就这一问题会同县卫生行政、疾控机构向县人民政府做专题汇报,并提出控制方案。他建议县政府拨出专项经费;调动所有资源,明确各部门职责,实行责任追究制;凡发现副伤寒病人一律隔离在家里,每天送医送药上门,服药看服到口;对患者排泄物及周围环境和水井彻底消毒;城区加大自来水消毒的投氯量,阻断副伤寒经饮水传播;加强环境卫生,确保饮食卫生和食品安全,卫生部门联合工商、城管等部门联合执法,加强环境和饮食卫生消毒监测监管;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等一系列强力防控措施。该县按夏怀林提出的防控方案,终于扑灭了在该县流行长达6个多月的副伤寒疫情。
夏怀林作为全市分管疾控的业务领导和技术权威,不仅在处理重大、疑难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方面技高一筹、游刃有余,而且在结核病和艾滋病防治方面也是行家里手,业务精通。夏怀林在学术科研上硕果累累;1989年获卫生部全国卫生报刊调查研究课题科技进步一等奖;《邵阳市尘肺发病规律研究和对策》获1991年市科学技术进步四等奖;《碘盐消除碘缺乏病研究》获1992年市科学技术进步四等奖。先后在国家和省级学术刊物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共计23篇。夏怀林同志大学医学本科毕业,从事医疗、疾病预防控制工作35年,为我市人民的卫生防病保健事业,倾尽毕生精力和热血,做出了有目共睹、卓有成效的贡献。35年来,夏怀林同志用智慧、学识、汗水和一个共产党员为民干实事的责任心创下许多骄人的业绩。
宣战SARS,有一个英雄集体挺立风口浪尖
&&市卫生防疫站抗击非典的那些人和事
撰稿:尧少时
SARS突袭,疾控人面临严峻考验
那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对SARS,一瞬间,我们感到了恐惧。那是一场没有硝烟的狙击战,为了人民的安康,我们必须顽强抗击,拒SARS于邵阳之外。
2003年伊始,一种传染性极强,治疗困难,病因不明,被称为SARS的瘟疫突袭而至,先是广东告急,接着北京告急、山西告急、内蒙告急&&神州大地,频频告急!SARS刚在广东流行,紧邻广东的我省就发现报告了6例输入性SARS,我市竟占了3例!我市有137万农民工、学生、经商者,绝大部分在广东。春节来临,一个个回家团圆,他们带回一年的希翼和收获,也带回了足以引起&天下大乱&的病毒,形势极其严峻,市委市政府根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有关抗击非典的一系列指令紧急行动起来。于是,一场抗击非典、确保不发生第二代病例的硬仗在我市拉开帷幕。而做为主力军的市卫生防疫站,从开战的第一天起,站党委便立下军令状:全站实行准军事化管理;首当其冲的9个重点科室全体员工则实行完全军事化管理,吃睡全在办公室,取消所有节假日,24小时严阵以待,不准回家,一切听从站非典指挥部调遣,随时出发执行任务。一个个真实动人的故事就发生在他们身上。
忠孝难两全,他&赶走&80岁老母
他叫夏怀林,党委委员、业务副站长、主任医师。因为是专家,对可疑病例的流调排查大多要前往。由于各县市区技术力量有限及人们对SARS的恐惧心理,邵阳市卫生防疫站每天接到的流调排查疫情报告特多,二台电话最多时一天达千多个电话,他真有点分身乏术。3月中旬,他80岁的老母不幸手臂摔成粉碎性骨折住院,因工作压头,只好请了一个保姆护理,自己常常好几天抽不出时间去医院看望一下。老母出院未完全康复,走路必须搀扶,生活无法自理,他一咬牙把80岁的老母送回新疆请求弟弟帮助照看。在长沙机场,望着80多岁的老母颤巍巍一步一步爬上飞机弦梯,夏怀林再也忍不住愧疚的泪水:&妈,孩儿不孝,原谅儿子吧!你这一去&&&非常时期,身处非常位置,忠孝实难两全。他含泪送走母亲连夜驱车返回邵阳。就在返邵的路上,他又接到了疫情报告,只好连夜马不停蹄地赶去流调排查。那一夜,他一连处理了两起疫情,一夜未眠。第二天,他又拖着疲惫的身躯继续出征&&三个月后,夏怀林母亲在新疆病逝,长沙机场一别,母子竟成永诀!
他抛开一切,唯一不能抛弃的就是&责任&两字
他叫李平,主任医师,流病科主任,二支部书记。同事们都叫他李教授。这位近年花甲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专家,在抗击非典的日子里,与危险同行,一直冲在最前面。我市报告的3例输入性SARS病例,有两例他直接与病人接触,流调排查并最后确认。而唯一的防护措施就是一件隔离衣、一双手套和二只口罩!做为一直从事传染病防治的专家,他深知SARS的凶险,但他从不退却!4月23日晚接到报告:市辖新宁县一打工妇女患病疑为非典已从广东乘车返邵正在途中。李教授与市政府领导于当晚一时赶赴湖南郴州阻截排查,五小时车程。在郴州方面的配合下,24日下午警报才解除,他又连夜赶回,连续一天两夜未合眼。5月8日夜10点左右,我好不容易&逮住&他,向他索要一些素材,他顺手递给我一本工作日志。我粗略地翻了一下,白天不算,仅&五一&来的7个晚上,他就带队流调排查13起,20多人次,几次是深夜12点以后。当我摘录完这些素材想再详细采访一下,他却斜靠在椅子上睡着了。他太疲倦了,我实在不忍惊醒他。两个多月前,他突患脑血栓偏瘫,一只脚跛行,一只手不能抬,严重时起床下楼梯都困难。他曾到湖南医科大就诊,老同学要他住院,他说SARS疫情严峻不能住院。购回很多药回到家,坚持上班,在办公室每天打点滴打了一个多月,因病一咬牙戒了烟酒。5月15日,连续几天的倾盆大雨,他隆回老家母亲的土砖房倒塌,家人打来电话一定要他立即赶回去处理。他问了一下情况:没有伤着人,心里舒了一口气。他告诉家人自己脱不开身,一时无法回家!那天,他与站长唐志高等一行正在武冈市调演我市西部五县疾控系统非典应急机动队。回程时路过隆回,他却一声不吭,谁也没说。为抗击非典,他能抛弃的都抛弃了,唯一不能抛弃的就是&责任&两字。
他的黑色幽默,令同事既敬佩又直掉眼泪
专家组成员姚述祥,是一名业务、组织能力强,德高望重的中层领导和老党员,他患有肾结石和心肌缺血。4月28日接到一起紧急疫情,他带三位同事迅速驱车前去流调排查,尿结石却突然发作,痛得他直冒虚汗,一下子便蹲了下去。同事准备立即送他去医院。他忍着疼痛说:&就一阵子,我公文包里备有一次性注射器和一支止痛针剂,酒精棉球在小瓶里,给我打一针就没事了。&同事立即按吩咐给他注射了一针。疼痛缓解后,问他那是什么止痛药,他说是&杜冷丁&。&杜冷丁&三个字如同炸弹,惊得同事目瞪口呆:天啦,这可是成瘾的药品啊,怎么能乱用呢?他却轻描淡写:&我晓得该用不该用,这不过是第一次。我包里还有救心丸,那玩艺倒救了我好几回命哩。儿子没讨婆娘、女儿未嫁,我可不想当烈士,出那个名&&&他的黑色幽默令同事们直掉眼泪。&五一&节中午,五十多名一线人员陆续去临时食堂用餐,刚吃饭,手响就响了:&老姚吗?住在宝庆山庄招待所从北京来的一位客人发高烧&&&&出发&!姚述祥一声令下,6名机动队员扔下饭碗便冲向办公室提机动包。从接到疫报到赶到现场,中间约5分钟车程,前后仅用了15分钟。原来是一场虚惊:省长周伯华、卫生厅长刘家望来邵阳督查防治非典工作调演机动队的快速应急能力。姚述祥带着全副武装的机动队干净利索地列队向厅长刘家望报告。刘厅长总觉得这位队长面熟,直到姚述祥摘下口罩,刘厅长终于认出了这位30多年前医学院的同班同学(两人都是班干部)。厅长的手伸了过来:&老同学,原来是你,要多保重啊!&廖廖数语却重若千金。姚述祥带着机动队匆匆离去,返回食堂扒了几口剩饭,又与几位专家赶140公里远的武冈市定点医院排查一疑似非典患者。当晚11点左右,刘家望率省防非督查组来到市卫生防疫站督查、慰问。厅长在人群中极力搜索着那张熟悉的面孔,但没有发现。此刻的姚述祥正从武冈市定点医院往回赶,回到单位已是深夜12点,因确诊的是我市第一例疑似病例,按疫报时限,必须在5月2日3点前报省疾控中心,一次疫情上报讨论会必须马上召开&&
有一种力量,在这里凝聚喷发
战争,深化了和平的意义;非典,凸显了信念的珍贵;点燃颗颗心,凝聚一种力。市卫生防疫站党委要求全体党员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感召吸引旗下的广大员工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
副主任医师、专家组成员李克红,一天二夜跑了新邵、邵阳、新宁、邵东四个县。排查9起疫情,困了只能车上打个盹。而这一天,正是他的50岁大寿。飞转的车轮翻过了他生命最华彩的一页。
消杀灭科科长、消毒组组长陈小美,承担着全市消毒技术指导、消毒药品监测和具体消毒工作。制订消毒技术规程、组织消毒,下县指导、监测,24小时忙得象陀螺。他终于病倒,液还没输完,一个紧急电话,他拔下针头就走。
副科长马海玲,夫妇俩双双战斗在一线,一个24小时守着&非典专线&,一个负责全市消毒药品的监测,样品随到随检,被&困&在实验室。年幼的孩子无人看管,只好托付给父母,一托就是40天。丈夫的嗓子哑了,含着喉片坚持着。而她自己一个多月来竟&减肥&5公斤。
老党员王维民,胃大出血刚出院虚弱得很,领导见他弱不禁风,满脸憔悴、一头银发。安排他干稍轻一点的活,他主动请缨,去了消毒组,每天背着20多公斤的喷雾器,哪里要消毒就去哪里,一背就是30多天,背带深深地嵌进肉里,又红又痛,慢慢地成了厚茧!
年轻党员李睿佼,既参与流调排查,又负责各种疫情资料整理、上报工作,整天没日没夜地收集资料。有时资料要得急,通宵达旦更成家常便饭,10多本达数十万字的各种资料完整、规范、有序,深得卫生部督导组专家的好评。
还有专家组成员刘孙杰,还有&&
共产党员吃苦在先,危险冲在前,重担争着担的优良传统,影响感召着广大员工,他们一个个表现得格外突出。肖善良、陈媛、罗家武、唐琼、罗燕、谭骞、雷卫容、粟好艺、田东尧&&,限于篇幅,这里无法一一记下他们的名字。他们有的日夜战斗在流调排查一线,有的被整天&困&在&非典专线&,有的在各县之间来回穿梭,处理一起起其他传染病疫情。更有9名同志,一个多月来一直战斗在70多公里远的最艰苦的水东江截源堵流前线,有3人担任消毒组长,干的都是最重的消毒活。
虽没有敌人的攻击,却有病毒的来袭;虽不是金戈铁马的战场,却有殊死的搏斗。在抗击非典的艰难日子里,在邵阳广袤的土地上展开的那场亘古未有的人民健康保卫战中,处在最前沿、最危险位置的邵阳市卫生防疫站全体党员干部群众,他们知道传染病尤其是新的传染病的凶险,但他们从不后退。他们主动请缨,竟相参战;他们忘我工作,夜以继日;他们只希望尽快早日制服SARS,却没有人向领导提过加班费;他们把风险留给自己,把安宁留给人民。正是有了他们的无私奉献、勇敢无畏、顽强抗击,我市一直没有发生第二代SARS病例。
这是邵阳人民创造的奇迹!这更是共产党人创造的奇迹!!
一个防疫老兵的回忆
原邵阳市卫生防疫站退休老站长&樊家杰
我是卫生战线的一员老兵,1954年参加工作,至今五十五年了。半个世纪以来,在党的培养教育下,我先后从事医疗、卫生防疫、卫生行政管理,最后又回到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岗位。然而,万变不离其宗,都是在干着保护人民健康、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工作。今年我76岁了,回忆过去从事防疫工作的那些岁月,感慨良多,有些往事,刻骨铭心。
上任伊始&&遭遇麻疹暴发
1956年12月末,我从邵阳医专人民医院内科调到专署卫生工作队担任副队长。到职没几天,专署卫生科通知我,邵东县九龙岭乡发生麻疹流行,病孩多人死亡,请求专区支援。疫情就是敌情,就是战斗号令。当时卫生队在家人员共12人,大家立即动手,准备防治药品、器材和个人行装。第二天一早乘客车赶赴邵东县城。县卫生科初步介绍了情况,并派一位同志协助工作,然后大家步行到九龙岭乡。当晚研究了防治对策,决定分四个防治小组,分别深入到疫区各村。在当地农民家住宿,在农家共餐,按规定交粮票和伙食费。
九龙岭离县城较远,医疗条件差,我们下去见到的情况是:环境和住室卫生很差,群众防病知识缺乏。有的群众认为:&麻疹人人要出一次,早出比迟出好&,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而有的群众认为&出麻疹见不得风,见不得光&,把住房所有的门窗都封闭得严严实实,且在室内都烧着煤炭火,放着尿桶,室内有一股浓浓的煤气味和难闻的臭气。我们立即和群众商量,抓了五件事:一是立即查看麻疹患儿病情,了解发病情况,对有肺部感染的病孩,发给抗菌消炎药物,向家长详细交待对病孩的护理知识,并经常掌握病孩情况,采取对策。二是详细了解患儿家中其他小孩的情况,对没患过麻疹的易感者,发给中草药紫草根片预防。三是严格隔离易感人群,病孩只准在家治病,不准外出,病孩家的其他孩子不准到病孩住的房间来,同村的孩子不准走家串户,结伴玩耍。五是队员和农民们一道打扫室内外卫生,消除垃圾污物,做到尿桶出房、煤火出室,改善了环境卫生条件和室内空气污染。
通过近二十天的工作,逐步落实了各项防治措施,也逐渐与农民兄弟姐妹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各村、队的所有麻疹患儿逐渐恢复了健康,没有发生一例死亡病例。当地的麻疹疫情,也得到了有效控制,再没有新发病人。这时,我们去邻近乡的村、队调查,也没有麻疹疫情,圆满完成了防治麻疹的任务。在结束工作回单位前,乡政府召开了座谈会,对我们的工作表示满意和感谢。当队员们离开各村、队时,群众不舍地送到村口,不少大娘给队员们送花生、红薯片,依依不舍。我们深受感动。
九龙岭防治麻疹,是我首次参加防治急性传染病的战斗。对自己是一次很好的锻炼,也为今后的工作开创了一个良好的局面。
群防群治&&消灭血丝虫病
在我的相册里,有一张十分珍贵的照片。那是纪念邵阳地区消灭血丝虫病,地委、专署领导和卫生战线同志一起拍摄的一张合影。参加人员有地委翦副书记、专署李副专员、宣传部唐部长、卫生局两位副局长、地区爱卫办的领导和地区卫生防疫站的有关同志共15人。每当我见到这张照片,总会回忆起当年防治血丝虫病那些难忘的岁月。
血丝虫病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寄生虫病,邵阳地区于1957年首次在绥宁发现血丝虫病后,各县都陆续进行了小规模的查治试点。1970年,党中央发出[1970]49号文件以后,省、地、县各级党委、政府都十分重视,迅速在全地区开展了大规模的丝虫病查治工作。1971年至1974年在全国打响了查治工作的第一场战役。主要任务是全面查清疫区,开展普治。根据上级统一部署,全国均采取以县为单位,按东、西、南、北、中梅花点的方式进行抽样。每个县查五个点,每个点抽查人。至1974年全国共查了282个乡,根据调查结果,确定绥宁、城步、新宁、邵阳县四个县为疫区县。具体分布在58个乡,335个村。在此期间这四个县共进行了13次普查普治,先后共血检662289人,查出微丝蚴阳性者5825人,全部按照规定的治疗方案进行了药物治疗。隆回、洞口、武冈三县,先后调查140次,累计血检295952人,均未发现微丝蚴阳性者,确定为非疫区。
1975年至1979年,为了检验第一个战疫的工作成效,巩固战果,发现问题,夺取更大胜利,组织了第二个战役。对前段确定为疫区的58个乡进行复查。血检406258人,发现微丝蚴阳性者1542人,主要分布在邵阳县和新宁县。而绥宁、城步两县复查了8个乡28个村,血检21811人,未发现微丝蚴阳性者。这两个县先后分别于1977年、1979年经省、地考核验收,达到基本消灭血丝虫病标准。
1980年至1983年,为加快灭丝步伐,组织了第三个战役。主要是对新宁、邵阳县前段工作进行了总结。我们分析了这两个县微阳率下降比较缓慢的原因,认为这两个县疫区范围广,流行程度比较严重,仅用反复查治单一的方法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因此,采用了反复查治加海群生盐防治和反复查治加疫区村全民服药的方法。月,邵阳县在23个疫区425总人口中进行了千分之三海群生药盐投服工作。同年10月对投服药盐的15个乡、29个村进行考核,血检31979人,仅发现微丝蚴阳性者7人。对疫情较重的6个乡26569人采用海群生克顿服进行丝虫病防治,也获得满意效果。
1981年9月和1983年9月,省卫生厅分别对新宁、邵阳两县进行了考核验收,两县均已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的标准。
至此,我区已实现了基本消灭血虫丝病的标准。1985年获得省卫生厅颁发的合格证书。1986年经卫生部考核验收合格,全市基本消灭血丝虫病。
回顾二十余年防治和最后消灭血丝虫病的战斗历程,我深深体会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广泛深入的发动群众、组织和依靠群众是我们取得灭丝胜利的关键;上级业务部门的积极支持指导,相关部门的配合协作是我们取得灭丝胜利的重要条件。十分可贵的是各级卫生防疫人员、各县区乡的医务人员和广大乡村医生,他们是灭丝战役的中坚力量。他们长期深入乡村,担负着大面积的普查普治任务。根据血丝虫微蚴在夜间10点钟至次晨二点钟这一段时间里才在血液中出现的规律,特别是血丝虫病的检验人员,非常辛苦、非常敬业,他们必须每夜十点出发,外出时每组2人,背着药箱,提着马灯,不管刮风下雨、道路崎曲都要深入到各家各户,组织群众采血。有时夜深了群众睡着了,叫不开门;有时有的人因为吵了他的瞌睡有意见;还有的认为人血珍贵,采了血会伤害身体等等不愿开门。面对这些情况,他们只好站在门外,做深入细致的宣传说服工作,每晚要采一百多个血样,归来已快天亮,第二天白天还要显微镜检、鉴定。他们长时间睡眠不足、疲倦劳累,有时还要担惊受怕。有的同志生病了也不休息,仍坚持战斗。其他医生、送药医务人员同样辛苦劳累,送药员每天要挨家挨户给检验微丝蚴阳性者送药,保证他们都能按规定得到治疗,以保证治疗效果。这些在消灭血丝虫病工作中,战斗在第一线的同志们,是我们消灭血丝虫病的主力军,是我们的功臣,我们要永远记住他们的不朽功绩。
防疫郎开心地笑了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卫生防疫人员中流传着这样一首打油诗:&有女莫嫁防疫郎,日日夜夜守空房,有朝一日郎回转,抱着脚盆洗衣裳&。我想,这一方面诉说了防疫人员的辛苦和防疫工作的艰辛,另一方面也表现出部分同志的无奈和沮丧。
岁月如梭,一晃四十多年过去了。四十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的国家,我们的防疫工作有了巨大的进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工作上讲,我们消灭了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甲类传染病天花,消灭了血丝虫病和小儿麻痹症,有效控制了伤寒、霍乱、流行性脑膜炎、麻疹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和流行,以往每到秋天疟疾流行猖獗,通过多年来的反复查治,目前已基本消除。&秋风起,谷子黄,闷头摆子似虎狼&的歌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随着计划免疫工作的全面开展,儿童的基础疫苗接种率多年来已超过90%,免费接种的疫苗已从&四苗防六病&扩大到十二苗预防十五种疾病。儿童健康得到有效保护。全市各种传染病的发病率,从五十年代的2800/10万,下降到现在的280/10万,传染病总发病率下降了90%以上。卫生防疫事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原来的地县卫生防疫站已改名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疾控中心的人员由建站时的7人,发展到现在的220多人,增加了30倍。国家投资修建了疾控大楼,政府拨款500多万元添置了现代化的仪器设备。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们的卫生防疫事业正在大跨步前进,面对卫生防疫事业的巨大成就,面对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昔日的&防疫郎&们回忆起往昔自己的艰辛奋斗,深深感到发自内心的高兴与满足,他们愉快的笑了,笑得很香、很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脊灰疫苗不良反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