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钢投资有限公司是否投资西丽香高速速

刊  名:科技信息
主办: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
承办: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主编:董红红
责任编辑:彭京渝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康庄路9号
邮编:102600
电话:(010)
邮箱:dong.
给刊社投稿
给本刊留言
&&您的位置: 首页 & 科技信息 && 信息园地
2014年 第2期
李克强:以创新支撑和引领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今年要以创新支撑和引领经济结构优化升级。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推动我国产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跃升。
&&&&加快科技体制改革。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鼓励企业设立研发机构,牵头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全面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普惠性措施。把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股权激励、科技成果处置权收益权改革等试点政策,扩大到更多科技园区和科教单位。加大政府对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社会公益技术、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的投入,健全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完善科技重大专项实施机制。改进与加强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实行国家创新调查和科技报告制度,鼓励科研人员创办企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深入实施人才发展规划,统筹重大人才工程,鼓励企业建立研发人员报酬与市场业绩挂钩机制,使人才的贡献与回报相匹配,让各类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产业结构调整要依靠改革,进退并举。进,要更加积极有为。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进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和示范建设,促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发展保险、商务、科技等服务业。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推动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提升精准管理水平,完善设备加速折旧等政策,增强传统产业竞争力。设立新兴产业创业创新平台,在新一代移动通信、集成电路、大数据、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方面赶超先进,引领未来产业发展。退,要更加主动有序。坚持通过市场竞争实现优胜劣汰,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对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强化环保、能耗、技术等标准,清理各种优惠政策,消化一批存量,严控新上增量。今年要淘汰钢铁2700万t、水泥4200万t、平板玻璃3500万标准箱等落后产能,确保“十二五”淘汰任务提前一年完成,真正做到压下来,决不再反弹。
(摘自新华网)
万钢谈我国科技发展水平:中国创新能力跟跑并跑领跑并存  
&&&&面对唱好与唱衰,冷静分析科技发展喜与忧::我国与国际先进技术水平的差距是在扩大还是缩小?中国科技发展形势究竟怎样?
&&&&“国内外的判断既有唱好的,也有唱衰的。”在日前召开的第五届全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联席会议上,科技部部长万钢谆谆告诫10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科技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人员:“如何客观冷静地分析判断我国当前科技发展的真实水平,直接关系到我们对未来发展的安排和部署,也是战略研究者需要深入研究并予以回答的问题。”
&&&&中国创新能力处于第二梯队
&&&&近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以下简称“战略院”)编写的《国家创新指数报告2013》新鲜出炉。报告显示,2013年我国国家创新指数排名在全球40个主要国家中升至第19位,比上年提高1位。其中知识创造能力和创新环境指标排名持续上升,创新资源和企业创新指标排名保持不变,创新绩效指标排名有所下降。
&&&&“中国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超越了处于同一发展水平的国家,继续领跑金砖国家。”战略院统计所副所长宋卫国指出,这突出表现在创新资源投入持续增加、创新环境显著改善、知识创造成果丰硕等方面,这些有利因素预示未来中国创新能力的提升潜力仍然较大。
&&&&但不能否认的是全球创新格局并未发生明显变动,不同梯队国家之间仍然存在短时间内难以跨越的创新鸿沟。“中国处于竞争最为激烈的第二梯队,创新发展仍在中途。”宋卫国指出,虽然中国创新活动规模已经位居世界前列,科技投入产出的增长率也全球领先,但创新基础仍比较薄弱,如中国最近20年的R&D经费累计投入量,不及美国最近2年的累计量,也少于日本最近4年的总投入。
&&&&万钢认为,战略研究者要注意从指标分析中发现问题,并找到政策着力点。例如企业R&D经费占全社会的比重已达到76%,但企业R&D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仅为0.77%;国际科技论文数量居世界第2位,但篇均被引证仅6.9次,远低于10.7次的世界平均水平。“这要求我们更加关注并制定有关政策,强化导向,激励论文质量和国际化水平的提升,引导企业加大创新投入等。”
&&&&“跟跑”“并跑”“领跑”三者并存
&&&&在本世纪初制定《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时,科技界对我国科技发展水平总体评价是全方位落后跟跑。那么,经过十年发展,我国科技发展现状如何?万钢对此的评价是――基本形成了跟跑、并跑、领跑三者并存格局,仍以跟跑为主。
&&&&自《规划纲要》实施以来,我国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整体缩小。”战略院研究员杨起全分析,目前我国技术水平在国际上处于中上位置,但在国际技术竞争中处于相对落后阶段。同时,深度调查表明,我国基础研究成果不能有效转化为优势技术,同时我国从知识到技术到产品的创新能力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
&&&&“用开放思维看待各种评议”
&&&&面对我国科技发展整体看好,但不乏深层次隐忧的状况,万钢认为,要用开放思维看待各种评议,客观、冷静看待我国科技发展的领先与差距,理性评判“跟跑、并跑、领跑”并存现象。“国内外那些捧杀我国科技水平的观点,关注点主要集中在我国‘并跑、领跑’的技术;那些唱衰我国科技发展水平的观点,主要是看到我们很多技术长期处于跟踪状态。”
&&&&万钢分析,“领跑”意味着已走在世界技术前沿,但又很难看清未来发展方向,很容易走弯路,相比“并跑、跟跑”难度更大;“并跑”面对的竞争很激烈,重点在于考虑什么时间能实现弯道超车;对于“跟跑”的技术,在密切跟踪的同时要考虑跟的方向还对不对、是否还要继续跟踪等等。
&&&&“在实现赶超的过程中,我们应有大国心态,抱着开放的态度,自信、不卑不亢地理性学习。”万钢举例,经常有人说“我国每年从国外进口芯片所花的钱,已经超过进口石油的金额”,但也要辩证地看待这种现象,“进口国外先进技术、先进产品并不可怕,还要看我们出口了多少?重要的是慎重选择需引进的技术、重视技术引进消化吸收的自主性、重视自身技术能力的长期积累。”
&&&&“对待‘跟跑’、‘并跑’、‘领跑’的态度,不应仅凭技术的先进性或其他国家的看法,而且还遵循市场发展的逻辑,与此同时,在现有技术基础上通过集成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也可以有很好的创新绩效。”万钢强调。
&&&&“实现赶超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帆风顺,我们既不能盲目自大,也不能妄自菲薄、人云亦云,要有超阶段性思维,做出理性判断。”万钢希望科技战略研究者能静下心来,用客观态度和探索精神、前瞻意识和改革勇气,针对问题,提出建设性政策建议。
(摘自中国科技网)
《国家创新指数报告2013》发布 中国排名第19位  
&&&&在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格局中,我国的创新能力位居几何?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最新发布的《国家创新指数报告2013》显示,中国创新能力稳步上升,国家创新指数排名在全球40个主要国家中升至第19位,比上年提高1位。报告同时指出,中国创新基础仍比较薄弱,提升创新能力仍需长期持续努力。
&&&&排名比上年提升1位,部分指标世界领先
&&&&随着《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年)》的颁布,以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中国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科技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部分指标世界领先。
&&&&其中,国家创新指数排名升至第19位,比上年提高1位。研发经费达到10298.4亿元,稳居世界第3位,占全球份额由2000年的1.7%迅速提高到11.7%,与美国、日本的差距进一步缩小;研发人员全时当量达到324.7万人年,居世界首位,占到全球总量的29.2%;国际科学论文产出实现量质齐升,论文数量居世界第2位,高被引论文数量居世界第4位;本国人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居世界首位和第2位,占到全球总量的37.9%和22.3%。高技术产业出口占制造业出口的比重居世界首位,知识服务业增加值居世界第3位。
&&&&报告显示,“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确定的指标大部分已提前完成或接近完成。其中,国际科学论文被引用次数世界排名、研发人员的发明专利申请量2项指标已提前完成;每万名就业人员的研发人力投入与目标(43人年)仅差1人年,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与目标(3.3件)仅差0.1件,全国技术市场合同交易总额已完成目标的90%。
&&&&科技贡献率有待提高,企业创新进步明显
&&&&科技进步贡献率是指经济增长中由科技进步导致的增长所占的比重,是反映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程度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一个综合性指标。报告显示,2012年中国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2.2%,比2003年提高11.3个百分点,但与规划目标还有一定距离。如期实现该指标的规划目标,还需要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减少经济增长对投资的依赖,依靠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与转型升级。
&&&&报告指出,中国企业创新取得长足进步,企业创新指数比2000年增长2.2倍。从具体指标来看,企业研发经费快速增长,占全社会总量的76%,占全球企业科研经费总量的13%,比2000年提升11.5个百分点。企业发明专利申请量达到17.6万件,万名就业人员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9.2件,分别比2000年增长21倍和9倍。
&&&&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表现突出,创新能力领跑金砖国家
&&&&报告显示,中国创新指数排名的上升主要归功于知识创造能力的提高和创新环境改善。因在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等方面表现突出,我国知识创造排名由上年的第24位跃升至第18位。其中,万名研究人员的发明专利授权数、每亿美元经济产出的发明专利申请数具有明显优势,分居第3位和第2位。
&&&&在创新环境方面,中国创新环境排名由上年的第19位提升到第14位。创新资源、企业创新分别排名第30位和第15位,均与上年持平。按调整后的新指标计算,创新绩效排名第14位。
&&&&评价结果显示,美国凭借雄厚的创新资源和优异的创新绩效,再次成为最具创新能力的国家。金砖国家中,中国创新能力继续处于领先地位,俄罗斯、南非、巴西和印度分别位居第32位、35位、38位和39位。
&&&&中国最近20年科研经费总投入,不及美国近两年累计量
&&&&根据国家创新指数得分,报告将40个国家按照排名顺序每10个一组分成4个梯队。结果表明,中国国家创新指数综合得分为65.2分,处于竞争最为激烈的第2梯队,与前一位的比利时相差3分,比紧随其后的加拿大、卢森堡、新西兰分别领先0.6分、0.9分和1.3分。
&&&&报告指出,中国创新基础仍比较薄弱,最近20年的科研经费累计投入量,不及美国最近两年的累计量,也少于日本最近4年的总投入。这表明,提升国家创新能力,我国仍需持续加大投入,并付出长期努力。
&&&&创新指数报告如何产生?
&&&&据了解,为客观监测和评价国家创新能力,科技部所属的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从2006年开始开展了国家创新指数研究工作。前三部《国家创新指数报告》已先后于2011年、2012年和2013年发布。
&&&&据介绍,《国家创新指数报告2013》借鉴了国内外关于“国家竞争力”和“创新评价”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参考世界经济论坛、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等国际权威机构的评价报告,建立了包括“创新资源”“知识创造”“企业创新”“创新绩效”和“创新环境”5个一级指标、30个二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选取了占世界研发经费总量98%、占全球GDP总量88%的40个国家作为评价对象,采用国际通用的标杆分析法,基于2011年~2012年相关统计数据,测算了40个国家的创新指数。
&&&&报告中所采用的评价数据,主要来源于国内外的权威数据库,包括:国家统计局、科技部联合发布的《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世界银行的《世界发展指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主要科技指标》,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科学与工程指标》,以及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专利统计数据》、洛桑国际管理开发学院《世界竞争力年鉴》、世界经济论坛《全球竞争力报告》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研究所等。
(摘自中央企业技术创新信息平台)
中国铁建施工我国最大断面黄土隧道顺利贯通  
&&&&3月30日,我国目前最大断面的黄土隧道――陕西西(安)宝(鸡)高速改扩建工程唐家塬隧道顺利贯通,填补了我国大断面黄土隧道开挖技术方面的空缺。
&&&&唐家塬隧道位于宝鸡市陈仓区,其最大断面达172.4 m2,是目前我国最大断面的黄土隧道。隧道最大埋深仅为75 m,两洞中轴线最大距离为38 m。洞身段位于渭河旁,土塬高度低,形成年代新,围岩松散,属于五级黄土围岩,同时围岩含水量大,局部存在砂石层,地质条件差,极易发生坍塌,再加上埋深浅、跨径宽、跨度大且结构偏平,受力条件差,施工技术难度大,安全风险高。
&&&&施工单位中国铁建专门成立了科技攻关小组,坚持24小时跟班作业,每天对检测人员的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将开挖断面沉降的大小进行深入分析,坚持双侧壁、单侧壁、环形留核心土开挖法施工,实行早封闭、早成环开挖断面,在确保安全质量的前提下,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总结了超大断面黄土隧道松软浅埋地层穿越施工工法。
&&&&针对黄土隧道超前大管棚容易塌孔的问题,项目部大胆创新,采用破碎锤改装后的小进程冲击进行送管,实现了在黄土隧道管棚送管的到位率达到100%,再通过实施掌子面和二衬一体化施工,确保了整个仰拱和二次衬砌的完整性。
&&&&为确保安全,施工方引进了包含施工人员定位、视频监控、隧道逃生声光报警等多项功能的高科技隧道安全监控管理系统,大大增强了隧道施工监控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和有效性,也极大地提高了隧道施工的安全管理水平,确保唐家塬隧道施工顺利推进。
&&&&西宝高速改扩建工程是陕西目前建设规模最大、建设难度最大的改扩建项目,工程东起西安绕城高速公路阿房宫立交,经西安市、咸阳市、杨凌示范区,止于宝鸡市石嘴头,途经4市11县(区),接现有连霍高速公路宝鸡段,全长157.756 km,总投资135.45亿元。该项目的建成,对推动陕西乃至整个西部地区交通运输持续增长,带动沿线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以及社会经济快速增长,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摘自国资委网站)
中国首列市域快轨车辆在北车诞生 最高时速160 km  
&&&&4月24日,中国首列市域快轨车辆在中国北车长客股份公司下线。这款市域快轨车最高运行时速可达160 km,介于地铁车辆和城际动车组之间,能够涵盖市域快轨交通的全部速度需求。
&&&&目前,国际上大型城市纷纷在发展市域轨道交通快速线,以期调整城市布局,缓解城市的交通和住房压力,实现中心城区与城市远郊的同城化,这种交通模式在日本、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已经有大量成熟应用。例如日本东京交通圈,涵盖以东京为中心的50 km半径范围,由东京和周围7个县组成,市域快轨车辆对于缓解白天以通勤、通学、购物为目的的客流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中国,近年来,北京、上海、天津、广州等大城市陆续开始进入郊区化发展阶段,工作在中心城区、居住在郊区的人群不断扩展,产生了大量通勤交通。市域快轨车辆的诞生,弥补了这一空白,实现了轨道交通在不同区域的全覆盖。
&&&&与地铁车比,市域快轨车更加“风驰电掣”,采用更大功率的牵引动力,速度等级提高近一倍。列车还可根据实际客流需要,采用三辆、六辆或者九辆编组,并在高峰期采用双列重联的运营模式,使载客数量伸缩空间更加灵活,一小时双向客流量可涵盖1万至4.5万人,从容应对都市圈或者城市群在高峰期的大客流。列车配有行李架,以方便城市群居民远距离出行。
&&&&4月24日下线的市域快轨列车采用双供电制式的受电弓,且具有动态自动切换功能,这是中国首次成功研发出此项技术。应用该技术后,列车受电弓能够在25000伏(交流)高速动车组和1500伏(直流)地铁列车接触网中自由切换,使车辆既可运营在既有高速动车组轨道上,亦可与地铁线路共轨运营或者“零距离”换乘,堪称“全能型”选手。市域快轨车的车体材质,选择了高速动车组使用的铝合金,具有高强度、轻量化程度高的特点。并且,该车在制造材料上还首次采用了在世界范围内刚刚蓬勃兴起的碳纤维、铝镁合金等新材料,在轻量化上进行了新的探索,使列车的节能环保性更强。与城际动车组相比,市域快轨车则具有地铁车快速启动和快速制动的“DNA”。由于列车运行的市域快轨线路在100 km以内,车内不设卫生间和给水系统,维修和维护更加简单。
(摘自国资委网站)
环保部:新环保法将在三个领域突破  
&&&&据了解,新修订的环保法贯彻了中央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最大限度地凝聚和吸纳了各方面共识,是现阶段最有力度的环保法。新修订的环保法在三个重要领域内都有所突破。
&&&&第一个突破是推动建立基于环境承载能力的绿色发展模式。新环保法要求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实行环保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制定经济政策应充分考虑对环境的影响,对未完成环境质量目标的地区实行环评限批,分阶段、有步骤地改善环境质量等。这些规定将成为推行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建立基于环境承载能力的发展模式,促进中国经济绿色转型的重要依据。
&&&&第二个突破是推动多元共治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新环保法在推进环境治理现代化方面迈出了新步伐。它改变了以往主要依靠政府和部门单打独斗的传统方式,体现了多元共治、社会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理念。其中,各级政府对环境质量负责,企业承担主体责任,公民进行违法举报,社会组织依法参与,新闻媒体进行舆论监督。
&&&&第三个突破是新环保法加重了行政监管部门的责任。环保监管职权是一把“双刃剑”。新环保法一方面授予对各级政府、环保部门许多新的监管权力,环境监察机构可以进行现场检查,授权环保部门对造成环境严重污染的设施设备可以查封扣押,对超标超总量的排污单位可以责令限产、停产整治。针对违法成本低的问题,设计了罚款的按日连续计罚规则;针对未批先建又拒不改正、通过暗管排污逃避监管等违法企业责任人,引入治安拘留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另一方面,它也规定了对环保部门自身的严厉行政问责措施。
(摘自新华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速公路投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