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持仓低价二线蓝筹股股为主的基金较好

当前位置: 〉
基金紧急调仓备战蓝筹股
据了解,基金借助沪港通主题近期纷纷调仓白酒、中药,而银行、汽车等行业也将借此红利迎来一波行情,A股中易受境外机构青睐的低估值、高股息率的蓝筹股将受益于沪港通机。
基金二季报的披露完毕,令基金经理的三季度投资策略曝光。目前,基金的市场操作偏好是否已经发生转向?
三季度尚不支持系统性行情
对于宏观经济,华夏回报判断,整体经济格局不会发生太大变化,未来利率水平是否上升可能不再是主要关注点,市场将重点观察房地产市场能否实现“软着陆”。中邮核心竞争基金经理也认为,下半年经济的主要变数仍然是投资,其中房地产投资构成最大的下行风险。
对于今年余下的时间内,中邮中小盘灵活配置认为,股市的流动性在三季度会有所好转。一方面,IPO年内100家公司的节奏已经确定,对于资金渴求比较有限;另一方面,沪港通预计在2014年四季度有开通的可能,会带来大量的增量资金。
展望三季度,汇添富逆向投资维持市场仍将延续结构性分化格局的判断,这是因为一方面,经济转型的大趋势未发生变化(增长放缓、盈利分化),另一方面,市场的投资环境(IPO、投资者结构等)尚不支持系统性行情。
基金从创业板向蓝筹股转移
面对近期创业板的大跌,基金经理持悲观态度的比例明显上升。近段时间,创业板的一些权重股已经开始暴露风险,基金等机构正在加速撤离。已经开始从创业板向蓝筹股转移。
富国基金明确表示短期对创业板相对悲观。其分析从半年报来看,创业板的业绩明显不及预期,这算是个证伪的过程,此前热炒的概念股会有进一步回调的需求。而沪港通推进带来两市之间的套利空间,对内地高估值的成长股形成一定的利空。“下半年的市场,除少数的新能源汽车、苹果产业链之外,科技热点或暂时暗淡。但是政策或改革主题将集中登场,比如即将破题的电力改革等。”博时基金宏观策略部总经理魏凤春认为。
就在以创业板为代表的成长股调整之时,以地产、银行、券商为代表的蓝筹板块迎来了一波上涨行情。南方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师杨德龙认为,蓝筹股表现优异主要是由于沪港通即将启动,大盘突破年线是利好信号,至少说明是阶段性市场风格转换,蓝筹股的行情会延续,中报结束之前还将持续。
大市值股票有望估值修复
据了解,基金借助沪港通主题近期纷纷调仓白酒、中药,而银行、汽车等行业也将借此红利迎来一波行情。
对于基金而言,沪港通带来的投资机会有三点:首先同时在沪港两地上市且A/H股价差较大的相关个股,由此带来A/H股的套利机会;其次,对于两市间的稀缺互补板块均有带动作用,比如A股中的白酒、医药、电力设备、军工等;第三,A股中易受境外机构青睐的低估值、高股息率的蓝筹股将受益于沪港通机制,迎来估值修复良机。
绩优基金长期看重主题成长
记者梳理了今年上半年收益率排名靠前的偏股基金发现,部分基金经理颇为谨慎,但多数基金经理后市的投资重点依旧在主题成长股上,受益于经济结构转型的新兴行业如互联网、医药生物、信息安全、环保等仍是关注重点。
中邮战略新兴产业今年以来收益率遥遥领先,其基金经理任泽松对于下半年的市场走势并不悲观,认为在震荡过程中会呈现出结构性行情。行业配置方面,依然看好代表未来中国经济发展方向的战略新兴产业,如互联网、信息安全、生物医药及环保等行业。宝盈资源优选指出,三季度成长股分化会延续,伪成长股或者已过高成长期的股票会大幅回落。而市场会逐步显露出新的投资机会,看好能源科技行业(包括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油服)、移动互联网相关行业(如信息安全、互联网教育和医疗、电子商务和移动支付)。(证券市场红周刊)
基金回补金融股减仓地产和制造业
权益类基金仓位小幅变动
2014年二季度主动管理的股、混基金(剔除建仓期未满6个月基金)分别上涨3.11%和2.81%,表现略好于被动管理的指数基金2.04%。二季度股票型基金份额共计6805.72亿份,净赎回269.33亿份;混合型基金5670.77亿份,净赎回207.26亿份;指数型基金3470.08亿份,净申购36.96亿份。整体来看,基金市场资金呈现净流出的态势。
截至二季度末,主动股票型基金平均仓位为79.29%,相比一季度末上升1.27%。从过去几个季度股、混基金与沪深300指数的拟合度来看,混合型基金仓位水平大致与指数走势相吻合,而普通股票型基金仓位的弹性则相对较小,季度间波动不是很大,因此也可以看到在季度业绩表现不好的时候,股基的仓位依然在90%以上。股票型基金中,大部分的基金股票仓位变动在10%以内,增仓和减仓的基金占比分别为46%和36%,另有12%的基金增仓幅度在10%以上,仅6%基金减仓幅度在10%以上。总体来看,股基仓位变动还是较为稳定的,除个别基金仓位大幅上下外,其他基金基本以微调的方式应对。
在纳入统计的365只普通股票型基金中(剔除建仓期不足6个月的新基金,下同),有2成左右的基金维持90%以上的高仓位运作,有4成基金仓位在80%~90%的范围内。从近一两年情况来看,基金目前的股票仓位并不高。
重仓行业:三个季度以来首次回补金融股
从数据统计的二季报行业配置情况来看,权益类基金(只包括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平衡混合型、偏债混合型和灵活配置型)前五大重仓行业为制造业、软件信息技术、金融、批发零售和房地产业。
从基金主要增仓行业来看,大幅加仓了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信息技术、文化传媒和农林牧渔行业,增仓幅度均在0.20%~0.40%之间;基金三个季度以来首次回补了金融股,金融业配置比例较上季度增长0.91%,新增82.17亿元的资金流入。一方面金融业仍是基金前三大低配行业之一(前三大低配行业分别为金融业、采矿业和交运仓储,低配比率分别为18.35%、10.88%和2.92%)。另外,这与定向调控政策初见成效,市场预期经济有所企稳有关,再有,这可能与第二波IPO开闸,市场部分资金看好券商股以及自贸区带动的银行股有关。
相比之下,房地产行业和制造业是二季度基金不太看好的两个行业,累计资金流出分别为35.45亿和88.21亿元。地产股被减持的主要原因是,房地产政策调整对三四线城市的房地产销售形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同样受到牵连的还包括建筑行业,因此也能看到重仓房地产的基金在4、5月份损失惨重。不过,随着近阶段近30个城市的限购政策逐渐放开,相信在三季度这一紧张情绪会得到缓解。万科A等地产龙头股自7月初开始持续走高,不排除基金等机构已经补仓。
制造业的减仓也可以从下面的重仓股变动数据中看出一些端倪,基金退出原材料加工和设备制造个股的意念比较强烈,也形成了本季制造业整体“失宠”的态势。不过,对于这类范围广、周期性比的行业,季度间的波动一直比较大。
重仓股:减持大消费和医药,青睐TMT
据数据统计,二季度权益类基金重仓股数量949只,较上季度增加45只,从持有市值来看,排名前三的重仓股分别是伊利股份、格力电器和中国平安,其中持伊利股份总市值147.5亿元,是排名次席的格力电器的一倍有余,共有129只基金持有。但权益类基金在二季度对消费类行业的个股减持相当明显,伊利股份虽然排在第一,但本季减持幅度在权益类基金中最大。基金持有伊利股份总市值共计流失50.81亿元,63只基金不再持有该股票。不过,这可能与伊利股份6月3日遭遇利空报告有关,近期伊利股份已经随蓝筹股回暖表现而呈现探底回升的态势。
相同板块的双汇发展虽然本季度依然还在前十大重仓股中,但市值流失超过10亿元,16只基金对其失去了兴趣。受此影响的大消费概念个股还有贵州茅台和医药板块的云南白药,本季均已从前十大重仓股中消失,其中后者基金持有市值蒸发余26亿元,持有基金数量缩减了19只,目前仅35只基金持有。此外,本季被调整出前十大重仓股的还有青岛和海康威视。另一方面,本季共有四只个股新晋前十大重仓股,分别是三安光电、上海家化、恒瑞医药和长安汽车,其中长安汽车基金持有市值增加18.64亿元,新增42只基金持有,也是二季度基金主要增持的个股之一。
从二季度基金主要增持个股的情况来看,基金还是对各种符合经济结构转型趋势以及迎合政策扶持的板块或者概念更为青睐,这种配置模式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相信在以后还会得以延续。具体来看,基金最为看重的是新能源汽车概念,日前发布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带动了一批新能源汽车概念股和锂电池、充电桩概念股。受益于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支持,长安汽车二季度累计涨幅接近30%,因此也看到了该股得以进入本季的前十大重仓股。此外,同属该概念的个股还包括威孚高科、均胜电子,市值分别上涨了近10亿元,而后者今年以来累计涨幅高达63%,对重仓基金贡献度较高。
除了新能源汽车外,二季度基金比较青睐的板块当属于以高科技为主线的TMT个股,包括4G网络概念、苹果产业链概念等。信息技术也一直是基金超配行业之一(基金三大超配行业分别为制造业、信息技术以及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超配比率分别为25.01%、7.76%、1.35%)。以苹果产业链概念为例,二季度增持较多的大族激光、环旭电子、长盈精密等均是苹果产业链主要的设备和零部件制造商,其中环旭电子一季度还没有基金持有,本季新增20只基金持有,持有市值累计接近10亿元。
金融股也是二季度基金增持的方向之一,中国平安、兴业银行、平安银行、中国太保等个股都有多只基金新增介入,基金经理对这类个股的看好,可能也预示着他们对三季度市场偏价值型风格的看法。此外,文化教育板块的新世纪、全通教育二季度涨幅均在136%左右,分别有3只和8只基金持有这两只股票。
从基金减持情况来看,伊利股份、云南白药、康美药业、双汇发展这些往年的前十大重仓股,本季却成为各基金减持幅度最大的个股,前两者的市值流失分别达到50亿元和26亿元,凸显了基金对食品饮料和酒类个股的减持趋势。此外,医药板块呈现两头分化的局面,在减持端可以看到云南白药、康美药业、复兴医药、新华医疗等医药股二季度出现大幅的资金流出,但从增持端也能发现红日药业、华东医药、尔康制药等医药股的身影。这种现象可以被理解为,基金对医药股的把握更偏向具体的细化分类,譬如受到增持的华东医药主要面对处方药市场和医药创新,尔康制药也主打医药创新概念,可以说基金对创新类概念还是相对看好的。而新华医疗属于医疗器械概念,复兴医药在于公立医院改制,基金对这种类型的医药股态度偏向于谨慎。
(证券市场红周刊)
三季度尚不支持系统性行情
对于宏观经济,华夏回报判断,整体经济格局不会发生太大变化,未来利率水平是否上升可能不再是主要关注点,市场将重点观察房地产市场能否实现“软着陆”。中邮核心竞争基金经理也认为,下半年经济的主要变数仍然是投资,其中房地产投资构成最大的下行风险。
对于今年余下的时间内,中邮中小盘灵活配置认为,股市的流动性在三季度会有所好转。一方面,IPO年内100家公司的节奏已经确定,对于资金渴求比较有限;另一方面,沪港通预计在2014年四季度有开通的可能,会带来大量的增量资金。
展望三季度,汇添富逆向投资维持市场仍将延续结构性分化格局的判断,这是因为一方面,经济转型的大趋势未发生变化(增长放缓、盈利分化),另一方面,市场的投资环境(IPO、投资者结构等)尚不支持系统性行情。
基金从创业板向蓝筹股转移
面对近期创业板的大跌,基金经理持悲观态度的比例明显上升。近段时间,创业板的一些权重股已经开始暴露风险,基金等机构正在加速撤离。已经开始从创业板向蓝筹股转移。
富国基金明确表示短期对创业板相对悲观。其分析从半年报来看,创业板的业绩明显不及预期,这算是个证伪的过程,此前热炒的概念股会有进一步回调的需求。而沪港通推进带来两市之间的套利空间,对内地高估值的成长股形成一定的利空。“下半年的市场,除少数的新能源汽车、苹果产业链之外,科技热点或暂时暗淡。但是政策或改革主题将集中登场,比如即将破题的电力改革等。”博时基金宏观策略部总经理魏凤春认为。
就在以创业板为代表的成长股调整之时,以地产、银行、券商为代表的蓝筹板块迎来了一波上涨行情。南方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师杨德龙认为,蓝筹股表现优异主要是由于沪港通即将启动,大盘突破年线是利好信号,至少说明是阶段性市场风格转换,蓝筹股的行情会延续,中报结束之前还将持续。
大市值股票有望估值修复
据了解,基金借助沪港通主题近期纷纷调仓白酒、中药,而银行、汽车等行业也将借此红利迎来一波行情。
对于基金而言,沪港通带来的投资机会有三点:首先同时在沪港两地上市且A/H股价差较大的相关个股,由此带来A/H股的套利机会;其次,对于两市间的稀缺互补板块均有带动作用,比如A股中的白酒、医药、电力设备、军工等;第三,A股中易受境外机构青睐的低估值、高股息率的蓝筹股将受益于沪港通机制,迎来估值修复良机。
绩优基金长期看重主题成长
记者梳理了今年上半年收益率排名靠前的偏股基金发现,部分基金经理颇为谨慎,但多数基金经理后市的投资重点依旧在主题成长股上,受益于经济结构转型的新兴行业如互联网、医药生物、信息安全、环保等仍是关注重点。
中邮战略新兴产业今年以来收益率遥遥领先,其基金经理任泽松对于下半年的市场走势并不悲观,认为在震荡过程中会呈现出结构性行情。行业配置方面,依然看好代表未来中国经济发展方向的战略新兴产业,如互联网、信息安全、生物医药及环保等行业。宝盈资源优选指出,三季度成长股分化会延续,伪成长股或者已过高成长期的股票会大幅回落。而市场会逐步显露出新的投资机会,看好能源科技行业(包括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油服)、移动互联网相关行业(如信息安全、互联网教育和医疗、电子商务和移动支付)。
权益类基金仓位小幅变动
2014年二季度主动管理的股、混基金(剔除建仓期未满6个月基金)分别上涨3.11%和2.81%,表现略好于被动管理的指数基金2.04%。二季度股票型基金份额共计6805.72亿份,净赎回269.33亿份;混合型基金5670.77亿份,净赎回207.26亿份;指数型基金3470.08亿份,净申购36.96亿份。整体来看,基金市场资金呈现净流出的态势。
截至二季度末,主动股票型基金平均仓位为79.29%,相比一季度末上升1.27%。从过去几个季度股、混基金与沪深300指数的拟合度来看,混合型基金仓位水平大致与指数走势相吻合,而普通股票型基金仓位的弹性则相对较小,季度间波动不是很大,因此也可以看到在季度业绩表现不好的时候,股基的仓位依然在90%以上。股票型基金中,大部分的基金股票仓位变动在10%以内,增仓和减仓的基金占比分别为46%和36%,另有12%的基金增仓幅度在10%以上,仅6%基金减仓幅度在10%以上。总体来看,股基仓位变动还是较为稳定的,除个别基金仓位大幅上下外,其他基金基本以微调的方式应对。
在纳入统计的365只普通股票型基金中(剔除建仓期不足6个月的新基金,下同),有2成左右的基金维持90%以上的高仓位运作,有4成基金仓位在80%~90%的范围内。从近一两年情况来看,基金目前的股票仓位并不高。
重仓行业:三个季度以来首次回补金融股
从数据统计的二季报行业配置情况来看,权益类基金(只包括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平衡混合型、偏债混合型和灵活配置型)前五大重仓行业为制造业、软件信息技术、金融、批发零售和房地产业。
从基金主要增仓行业来看,大幅加仓了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信息技术、文化传媒和农林牧渔行业,增仓幅度均在0.20%~0.40%之间;基金三个季度以来首次回补了金融股,金融业配置比例较上季度增长0.91%,新增82.17亿元的资金流入。一方面金融业仍是基金前三大低配行业之一(前三大低配行业分别为金融业、采矿业和交运仓储,低配比率分别为18.35%、10.88%和2.92%)。另外,这与定向调控政策初见成效,市场预期经济有所企稳有关,再有,这可能与第二波IPO开闸,市场部分资金看好券商股以及自贸区带动的银行股有关。
相比之下,房地产行业和制造业是二季度基金不太看好的两个行业,累计资金流出分别为35.45亿和88.21亿元。地产股被减持的主要原因是,房地产政策调整对三四线城市的房地产销售形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同样受到牵连的还包括建筑行业,因此也能看到重仓房地产的基金在4、5月份损失惨重。不过,随着近阶段近30个城市的限购政策逐渐放开,相信在三季度这一紧张情绪会得到缓解。万科A等地产龙头股自7月初开始持续走高,不排除基金等机构已经补仓。
制造业的减仓也可以从下面的重仓股变动数据中看出一些端倪,基金退出原材料加工和设备制造个股的意念比较强烈,也形成了本季制造业整体“失宠”的态势。不过,对于这类范围广、周期性比的行业,季度间的波动一直比较大。
重仓股:减持大消费和医药,青睐TMT
据数据统计,二季度权益类基金重仓股数量949只,较上季度增加45只,从持有市值来看,排名前三的重仓股分别是伊利股份、格力电器和中国平安,其中持伊利股份总市值147.5亿元,是排名次席的格力电器的一倍有余,共有129只基金持有。但权益类基金在二季度对消费类行业的个股减持相当明显,伊利股份虽然排在第一,但本季减持幅度在权益类基金中最大。基金持有伊利股份总市值共计流失50.81亿元,63只基金不再持有该股票。不过,这可能与伊利股份6月3日遭遇利空报告有关,近期伊利股份已经随蓝筹股回暖表现而呈现探底回升的态势。
相同板块的双汇发展虽然本季度依然还在前十大重仓股中,但市值流失超过10亿元,16只基金对其失去了兴趣。受此影响的大消费概念个股还有贵州茅台和医药板块的云南白药,本季均已从前十大重仓股中消失,其中后者基金持有市值蒸发余26亿元,持有基金数量缩减了19只,目前仅35只基金持有。此外,本季被调整出前十大重仓股的还有青岛和海康威视。另一方面,本季共有四只个股新晋前十大重仓股,分别是三安光电、上海家化、恒瑞医药和长安汽车,其中长安汽车基金持有市值增加18.64亿元,新增42只基金持有,也是二季度基金主要增持的个股之一。
从二季度基金主要增持个股的情况来看,基金还是对各种符合经济结构转型趋势以及迎合政策扶持的板块或者概念更为青睐,这种配置模式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相信在以后还会得以延续。具体来看,基金最为看重的是新能源汽车概念,日前发布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带动了一批新能源汽车概念股和锂电池、充电桩概念股。受益于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支持,长安汽车二季度累计涨幅接近30%,因此也看到了该股得以进入本季的前十大重仓股。此外,同属该概念的个股还包括威孚高科、均胜电子,市值分别上涨了近10亿元,而后者今年以来累计涨幅高达63%,对重仓基金贡献度较高。
除了新能源汽车外,二季度基金比较青睐的板块当属于以高科技为主线的TMT个股,包括4G网络概念、苹果产业链概念等。信息技术也一直是基金超配行业之一(基金三大超配行业分别为制造业、信息技术以及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超配比率分别为25.01%、7.76%、1.35%)。以苹果产业链概念为例,二季度增持较多的大族激光、环旭电子、长盈精密等均是苹果产业链主要的设备和零部件制造商,其中环旭电子一季度还没有基金持有,本季新增20只基金持有,持有市值累计接近10亿元。
金融股也是二季度基金增持的方向之一,中国平安、兴业银行、平安银行、中国太保等个股都有多只基金新增介入,基金经理对这类个股的看好,可能也预示着他们对三季度市场偏价值型风格的看法。此外,文化教育板块的新世纪、全通教育二季度涨幅均在136%左右,分别有3只和8只基金持有这两只股票。
从基金减持情况来看,伊利股份、云南白药、康美药业、双汇发展这些往年的前十大重仓股,本季却成为各基金减持幅度最大的个股,前两者的市值流失分别达到50亿元和26亿元,凸显了基金对食品饮料和酒类个股的减持趋势。此外,医药板块呈现两头分化的局面,在减持端可以看到云南白药、康美药业、复兴医药、新华医疗等医药股二季度出现大幅的资金流出,但从增持端也能发现红日药业、华东医药、尔康制药等医药股的身影。这种现象可以被理解为,基金对医药股的把握更偏向具体的细化分类,譬如受到增持的华东医药主要面对处方药市场和医药创新,尔康制药也主打医药创新概念,可以说基金对创新类概念还是相对看好的。而新华医疗属于医疗器械概念,复兴医药在于公立医院改制,基金对这种类型的医药股态度偏向于谨慎。
领跑基金争抢创业板过气成长股被抛弃
近期公布的基金二季报,就此揭开了跑在前列基金的投资“秘籍”。从今年以来涨幅领先的基金来看,他们在投资上出现了罕见的一致性,那就是集中火力布局新兴产业和创业板,对多数蓝筹股“敬而远之”,就连最钟爱的前十大重仓股都是那么的类似。
基金继续增仓中小板和创业板
二季度,基金对中小成长股的追捧愈演愈烈。海通证券数据显示,与2014年一季度相比,二季度末主动管理股混基金投资沪市股票的市值占比从44%继续下降至40%,相比于一季度下降2%,降幅进一步扩大到4个百分点;投资深市主板股票的市值占比为16.12%,较一季度末16.77%变化不大;投资中小板股票的市值占比由一季度的21.90%升至23.79%;投资创业板股票的市值占比由17.32%继续大幅升至20.04%。从基金重仓沪市、深市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的市值变化中可以看出(图1),由于主板缺乏趋势性机会,基金对成长股的热情不减,今年上半年的主流投资方向是从主板市场流向创业板市场,这也是创业板前半场比较活跃的重要原因之一。
领跑基金重配创业板和TMT
二季度,在上证综指疲弱不堪的情况下,创业板走出了一小波反弹行情,这也给布局新兴产业题材股的基金提供了盈利机会。刚刚公布的二季报显示,基金再度加仓创业板,对创业板的重配程度相比一季度有过之而无不及。
二季报显示,共有202只创业板股票进入偏股基金前十大重仓股,持股总市值达到897.93亿元。相比之下,一季度被基金重仓持有的创业板股票有182只,持股总市值为772.03亿元。二季度末,主动管理的偏股基金中,前十大重仓股中至少配置5只创业板股票的基金共有96只,而在一季度仅有76只基金采取这样的配置策略。可见,在二季度又有不少基金加大了对创业板的配置。
与去年类似,今年业绩出色的基金大部分依旧命系创业板。从半年度前十大基金重仓股来看,对创业板的配置都在5只以上的基金不在少数,几乎达到了一个极致。如排名偏股基金第三的兴全轻资产、卫冕冠军中邮战略新兴产业都是如此。其中,中邮战略新兴产业重配的8只创业板股票相较一季度没有变化,仍然为东方网力、旋极信息、博腾股份、尔康制药、华宇软件、汉鼎股份、苏大维格、先河环保。另外,浦银安盛精致生活、浦银安盛战略新兴产业两只基金前十大重仓股中有9只来自于创业板,成为当季重仓配置创业板股票最多的基金,可谓创业板豪赌的典型。相比较而言,前十大基金重仓股对中小板的配置则比创业板弱了不少。
二季度,有40只创业板股票新进为基金十大重仓股,同时有20只退出十大重仓股。在新进创业板十大重仓股中,正海磁材、世纪鼎利、富春通信已在7月因重大事项停牌,华谊兄弟、天喻信息在一季度退出基金十大重仓股后,二季度被基金杀了个回马枪。
基金不仅在创业板上的投资集中度进一步提升,业绩前列基金在所配置行业的选择上也偏向一致。二季报显示,基金在二季度仍然继续淘金TMT个股。半年度排名前十大的基金有9只第一重仓行业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见表1)。其中,浦银安盛红利精选中占比最高,为43.70%,兴业轻资产前十大重仓股中清一色全部为TMT个股,TMT行业的涨跌可谓决定了这些基金的命运。具体而言,东方网力、华录百纳、华策影视、汉得信息、佳讯飞鸿、华宇软件、千方科技等多只电子信息股,在二季度末的基金持股比例较一季度末有大幅提升。
基金抛弃大市值过气成长股
去年被“翻炒”过的中小盘白马股成长股风光无限,今年上半年落得一路萎靡。如上投摩根新兴动力排名下跌幅度最大,导致今年业绩衰败的“黑手”,正是曾经将其推上巅峰的那些曾经的一线白马重仓股。
今年以来,上投摩根新兴动力的前三大重仓股中,除了长盈精密微微上涨3.10%之外,歌尔声学和双鹭药业分别下跌了31.71%和20.51%。而该基金重仓股中的其他创业板、中小板个股也可谓是惨遭杀跌,杰瑞股份、大华股份、长春高新占基金净值比均超过5%,而这几只重仓股今年以来跌幅均在25%以上,其中大华股份下跌更是高达47.46%。
就连持有基金数最多的蓝色光标似乎也难逃机构的“抛弃”。尽管蓝色光标刚刚预测2014年净利润规模将在2.75亿~3亿之间,同比业绩增幅至少超过100%,但依旧抵挡不住股价连续下跌的命运。而蓝色光标显然不是近期惟一一只股价连续下跌的基金重仓股,包括华谊兄弟、乐视网、科大讯飞、光线传媒等一批基金重仓股近期都或多或少走弱,它们之间一个重要的共同点是市值规模全部在150亿以上,称之为“大市值成长股”。
部分基金经理似乎已经预料到大市值公司“高处不胜寒”,至少在短期内基金经理不得不选择降低仓位避险,目标直指那些在2013年行情中被忽视、市值规模依旧较小的品种。如中邮战略新兴产业、兴全轻资产等排名靠前的基金,他们的前十大重仓股中多是以黑马姿态出现的二线品种,如和佳股份、旋极信息、互动娱乐等。
部分基金为打新大幅砍仓
虽然整体来看,二季度偏股基金平均仓位较一季末变化不大,仍处于中高水平,但基于对股市走向判断的差异,偏股基金仓位调整方向出现较大分化,一些基金进行大幅减仓操作,短期仓位降幅惊人。在672只可比的主动偏股基金中,二季末仓位下降超过10个百分点的基金达42只,11只基金仓位降幅超过20个百分点。其中减仓最多的当属前海开源事件驱动基金,仓位减少71.19%至15.77%。连上半年股基冠军得主中邮战略新兴产业基金也未能免俗,仓位从一季末的82.16%直线下降到二季末60.60%的仓位底线。
这样大幅度砍仓实属罕见,业内猜测这一方面可能是基金对估值偏高的创业板看空。另一方面,在基金经理普遍认为股市并没有系统性风险的情况下,偏股基金如此大规模减仓,或许可能解释为腾挪资金集中打新股。
自年初沪深股市IPO新政以来,新股连续涨停再度成为投资热点,公募基金也对新股与次新股趋之若鹜。东方网力、牧原股份为今年首发上市的新股,一季度末分别被5只和2只基金重仓持有,二季度末则增至11只和21只。在新股表现强势的情况下,基金的打新热情也持续高涨,不少基金选择从二级市场直接买入新股,中邮战略新兴产业即是如此。今年一季度末,该基金前十大重仓股中有两只为今年1月上市的新股东方网力和博腾股份。
机构减仓TMT和医药游资接力周期股超跌反弹
7月以来,A股市场发生了新的变化,传说中的“二八转换”现象表现明显。创业板加速下行,沪市在周期、低价蓝筹股等推动下放量走高。
机构介入有待加强
虽然机构交易席位的数据反映的只是上龙虎榜的少数个股情况,但这从另一个侧面也会展现出私募、公募、保险、QFII等机构在某些个股上或行业上的操作轨迹。截至7月24日,机构7月净买卖次数为118和145次,净买卖额分别为28.74亿元和35.88亿元,合计净卖出7.14亿元。从机构在3大板块买卖情况来看,似乎与以往月度统计差别不是很大,只是机构在创业板的卖出次数略有增多(见表1).
从数据看,本周沪市放量上涨,但机构25买34卖,净买卖额分别为7.99亿元和7.54亿元,合计净买入0.45亿元,显示机构并没有明显大量介入。不过,如考虑沪市主板以传统中大盘周期股为多,机构即使介入也不像创业板类个股那样达到集体涨停板的效应而上榜,虽然主板蓝筹在7月的活跃度要高于今年以往其他几个月份,但与以往周期股行情初期相比,7月份机构介入周期股的程度仍有限,而在增量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市场更多地呈现为周期股、蓝筹股的阶段性反弹的轮动行情。
从机构5000万元以上的大手笔买卖来看,机构净买卖次数为10次和21次,净买卖额分别为8.61亿元和18.37亿元,合计净卖出9.76亿元。其中机构亿元以上买卖的次数分别有4次和5次(见表2)。从本月机构大手笔买卖的个股对照二季度末机构持仓情况分析,可看出机构对部分行业和重点个股又进行了相应调仓。如机构在创业板中二季度增仓数量最多的蓝色光标,本周三被机构1买4卖,卖出金额高达9821万元。此外,像杰瑞股份、万邦达已经转弱的中小板和创业板的白马股,机构7月也是持续减持。而在5只亿元以上卖出的股票中,中小板的新和成与科伦药业两只医药股位列其中。
从行业角度分析,7月机构在有色金属、仪电仪表净买入略多,但对教育传媒、计算机等TMT行业明显净卖出占了主流,而这估计也是创业板本月加速下跌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以周期板块中率先启动且本周五依然表现最强的有色金属板块为例,机构本月7买4卖,净买卖额分别为18633万元和1803万元,合计净买入16830万元,不过,相对有色股表现而言,机构在有色上的投入相对有限,如机构净买入最多的西部材料合计算也仅有3913万元,而在本周五涨停的广晟有色、盛达矿业、兴业矿业和山东地矿等有色股上,其炒作主要是游资所推动的(见表3).
对于煤炭石油板块,机构2买3卖,合计净卖出1.46亿元。其中买卖的重点是杰瑞股份和仁智油服这样的石油设备和服务股,纯正的煤炭开采股并没有上榜。
另外,机构本月对于热门的地产股也是5买2卖,合计净买入只有1.03亿元,原因是与表现出色的万科A等主流的大盘地产股没有上榜有关。
机构减仓TMT和医药
从此前热门的TMT板块看,机构在7月23买47卖,净买卖额分别为6.80亿元和12.56亿元,合计净卖出5.76亿元。通信板块中的海能达是机构本月净卖出最多的股票达2.5亿元。从表4中可以看出机构在电子信息和传媒板块减仓意图较为明确,面对中报考验,不少炒高的缺乏业绩增长支持且以TMT为代表的新兴产业股,在基金二季度加仓后,7月进入了新的减仓调仓阶段。同样,对于机构之前参与另一个热门的医药板块,机构是7买17卖,合计净卖出3.4亿元,减持动作明显。
从总体分析看,未来一段时间,前期炒高的以新兴产业为代表的小盘股将以消化整理为主,而传统周期股和低价蓝筹股会有阶段性的轮动机会,但幅度并不会太超预期。
领跑基金争抢创业板过气成长股被抛弃
近期公布的基金二季报,就此揭开了跑在前列基金的投资“秘籍”。从今年以来涨幅领先的基金来看,他们在投资上出现了罕见的一致性,那就是集中火力布局新兴产业和创业板,对多数蓝筹股“敬而远之”,就连最钟爱的前十大重仓股都是那么的类似。
基金继续增仓中小板和创业板
二季度,基金对中小成长股的追捧愈演愈烈。海通证券数据显示,与2014年一季度相比,二季度末主动管理股混基金投资沪市股票的市值占比从44%继续下降至40%,相比于一季度下降2%,降幅进一步扩大到4个百分点;投资深市主板股票的市值占比为16.12%,较一季度末16.77%变化不大;投资中小板股票的市值占比由一季度的21.90%升至23.79%;投资创业板股票的市值占比由17.32%继续大幅升至20.04%。从基金重仓沪市、深市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的市值变化中可以看出(图1),由于主板缺乏趋势性机会,基金对成长股的热情不减,今年上半年的主流投资方向是从主板市场流向创业板市场,这也是创业板前半场比较活跃的重要原因之一。
领跑基金重配创业板和TMT
二季度,在上证综指疲弱不堪的情况下,创业板走出了一小波反弹行情,这也给布局新兴产业题材股的基金提供了盈利机会。刚刚公布的二季报显示,基金再度加仓创业板,对创业板的重配程度相比一季度有过之而无不及。
二季报显示,共有202只创业板股票进入偏股基金前十大重仓股,持股总市值达到897.93亿元。相比之下,一季度被基金重仓持有的创业板股票有182只,持股总市值为772.03亿元。二季度末,主动管理的偏股基金中,前十大重仓股中至少配置5只创业板股票的基金共有96只,而在一季度仅有76只基金采取这样的配置策略。可见,在二季度又有不少基金加大了对创业板的配置。
与去年类似,今年业绩出色的基金大部分依旧命系创业板。从半年度前十大基金重仓股来看,对创业板的配置都在5只以上的基金不在少数,几乎达到了一个极致。如排名偏股基金第三的兴全轻资产、卫冕冠军中邮战略新兴产业都是如此。其中,中邮战略新兴产业重配的8只创业板股票相较一季度没有变化,仍然为东方网力、旋极信息、博腾股份、尔康制药、华宇软件、汉鼎股份、苏大维格、先河环保。另外,浦银安盛精致生活、浦银安盛战略新兴产业两只基金前十大重仓股中有9只来自于创业板,成为当季重仓配置创业板股票最多的基金,可谓创业板豪赌的典型。相比较而言,前十大基金重仓股对中小板的配置则比创业板弱了不少。
二季度,有40只创业板股票新进为基金十大重仓股,同时有20只退出十大重仓股。在新进创业板十大重仓股中,正海磁材、世纪鼎利、富春通信已在7月因重大事项停牌,华谊兄弟、天喻信息在一季度退出基金十大重仓股后,二季度被基金杀了个回马枪。
基金不仅在创业板上的投资集中度进一步提升,业绩前列基金在所配置行业的选择上也偏向一致。二季报显示,基金在二季度仍然继续淘金TMT个股。半年度排名前十大的基金有9只第一重仓行业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见表1)。其中,浦银安盛红利精选中占比最高,为43.70%,兴业轻资产前十大重仓股中清一色全部为TMT个股,TMT行业的涨跌可谓决定了这些基金的命运。具体而言,东方网力、华录百纳、华策影视、汉得信息、佳讯飞鸿、华宇软件、千方科技等多只电子信息股,在二季度末的基金持股比例较一季度末有大幅提升。
基金抛弃大市值过气成长股
去年被“翻炒”过的中小盘白马股成长股风光无限,今年上半年落得一路萎靡。如上投摩根新兴动力排名下跌幅度最大,导致今年业绩衰败的“黑手”,正是曾经将其推上巅峰的那些曾经的一线白马重仓股。
今年以来,上投摩根新兴动力的前三大重仓股中,除了长盈精密微微上涨3.10%之外,歌尔声学和双鹭药业分别下跌了31.71%和20.51%。而该基金重仓股中的其他创业板、中小板个股也可谓是惨遭杀跌,杰瑞股份、大华股份、长春高新占基金净值比均超过5%,而这几只重仓股今年以来跌幅均在25%以上,其中大华股份下跌更是高达47.46%。
就连持有基金数最多的蓝色光标似乎也难逃机构的“抛弃”。尽管蓝色光标刚刚预测2014年净利润规模将在2.75亿~3亿之间,同比业绩增幅至少超过100%,但依旧抵挡不住股价连续下跌的命运。而蓝色光标显然不是近期惟一一只股价连续下跌的基金重仓股,包括华谊兄弟、乐视网、科大讯飞、光线传媒等一批基金重仓股近期都或多或少走弱,它们之间一个重要的共同点是市值规模全部在150亿以上,称之为“大市值成长股”。
部分基金经理似乎已经预料到大市值公司“高处不胜寒”,至少在短期内基金经理不得不选择降低仓位避险,目标直指那些在2013年行情中被忽视、市值规模依旧较小的品种。如中邮战略新兴产业、兴全轻资产等排名靠前的基金,他们的前十大重仓股中多是以黑马姿态出现的二线品种,如和佳股份、旋极信息、互动娱乐等。
部分基金为打新大幅砍仓
虽然整体来看,二季度偏股基金平均仓位较一季末变化不大,仍处于中高水平,但基于对股市走向判断的差异,偏股基金仓位调整方向出现较大分化,一些基金进行大幅减仓操作,短期仓位降幅惊人。在672只可比的主动偏股基金中,二季末仓位下降超过10个百分点的基金达42只,11只基金仓位降幅超过20个百分点。其中减仓最多的当属前海开源事件驱动基金,仓位减少71.19%至15.77%。连上半年股基冠军得主中邮战略新兴产业基金也未能免俗,仓位从一季末的82.16%直线下降到二季末60.60%的仓位底线。
这样大幅度砍仓实属罕见,业内猜测这一方面可能是基金对估值偏高的创业板看空。另一方面,在基金经理普遍认为股市并没有系统性风险的情况下,偏股基金如此大规模减仓,或许可能解释为腾挪资金集中打新股。
自年初沪深股市IPO新政以来,新股连续涨停再度成为投资热点,公募基金也对新股与次新股趋之若鹜。东方网力、牧原股份为今年首发上市的新股,一季度末分别被5只和2只基金重仓持有,二季度末则增至11只和21只。在新股表现强势的情况下,基金的打新热情也持续高涨,不少基金选择从二级市场直接买入新股,中邮战略新兴产业即是如此。今年一季度末,该基金前十大重仓股中有两只为今年1月上市的新股东方网力和博腾股份。
机构减仓TMT和医药游资接力周期股超跌反弹
7月以来,A股市场发生了新的变化,传说中的“二八转换”现象表现明显。创业板加速下行,沪市在周期、低价蓝筹股等推动下放量走高。
机构介入有待加强
虽然机构交易席位的数据反映的只是上龙虎榜的少数个股情况,但这从另一个侧面也会展现出私募、公募、保险、QFII等机构在某些个股上或行业上的操作轨迹。截至7月24日,机构7月净买卖次数为118和145次,净买卖额分别为28.74亿元和35.88亿元,合计净卖出7.14亿元。从机构在3大板块买卖情况来看,似乎与以往月度统计差别不是很大,只是机构在创业板的卖出次数略有增多(见表1).
从数据看,本周沪市放量上涨,但机构25买34卖,净买卖额分别为7.99亿元和7.54亿元,合计净买入0.45亿元,显示机构并没有明显大量介入。不过,如考虑沪市主板以传统中大盘周期股为多,机构即使介入也不像创业板类个股那样达到集体涨停板的效应而上榜,虽然主板蓝筹在7月的活跃度要高于今年以往其他几个月份,但与以往周期股行情初期相比,7月份机构介入周期股的程度仍有限,而在增量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市场更多地呈现为周期股、蓝筹股的阶段性反弹的轮动行情。
从机构5000万元以上的大手笔买卖来看,机构净买卖次数为10次和21次,净买卖额分别为8.61亿元和18.37亿元,合计净卖出9.76亿元。其中机构亿元以上买卖的次数分别有4次和5次(见表2)。从本月机构大手笔买卖的个股对照二季度末机构持仓情况分析,可看出机构对部分行业和重点个股又进行了相应调仓。如机构在创业板中二季度增仓数量最多的蓝色光标,本周三被机构1买4卖,卖出金额高达9821万元。此外,像杰瑞股份、万邦达已经转弱的中小板和创业板的白马股,机构7月也是持续减持。而在5只亿元以上卖出的股票中,中小板的新和成与科伦药业两只医药股位列其中。
从行业角度分析,7月机构在有色金属、仪电仪表净买入略多,但对教育传媒、计算机等TMT行业明显净卖出占了主流,而这估计也是创业板本月加速下跌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以周期板块中率先启动且本周五依然表现最强的有色金属板块为例,机构本月7买4卖,净买卖额分别为18633万元和1803万元,合计净买入16830万元,不过,相对有色股表现而言,机构在有色上的投入相对有限,如机构净买入最多的西部材料合计算也仅有3913万元,而在本周五涨停的广晟有色、盛达矿业、兴业矿业和山东地矿等有色股上,其炒作主要是游资所推动的(见表3).
对于煤炭石油板块,机构2买3卖,合计净卖出1.46亿元。其中买卖的重点是杰瑞股份和仁智油服这样的石油设备和服务股,纯正的煤炭开采股并没有上榜。
另外,机构本月对于热门的地产股也是5买2卖,合计净买入只有1.03亿元,原因是与表现出色的万科A等主流的大盘地产股没有上榜有关。
机构减仓TMT和医药
从此前热门的TMT板块看,机构在7月23买47卖,净买卖额分别为6.80亿元和12.56亿元,合计净卖出5.76亿元。通信板块中的海能达是机构本月净卖出最多的股票达2.5亿元。从表4中可以看出机构在电子信息和传媒板块减仓意图较为明确,面对中报考验,不少炒高的缺乏业绩增长支持且以TMT为代表的新兴产业股,在基金二季度加仓后,7月进入了新的减仓调仓阶段。同样,对于机构之前参与另一个热门的医药板块,机构是7买17卖,合计净卖出3.4亿元,减持动作明显。
从总体分析看,未来一段时间,前期炒高的以新兴产业为代表的小盘股将以消化整理为主,而传统周期股和低价蓝筹股会有阶段性的轮动机会,但幅度并不会太超预期。
扫一扫二维码 加“微观上海”微信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5二线蓝筹股一览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