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托已超过当前公司融资授权委托书规模上限

2013年11月社会融资规模大增
去杠杆难言一帆风顺 _打印版_中国行业研究网_
  中国经济“去杠杆”充满反复。当10月社会融资规模从9月1.42万亿元一举降至人民币8654亿元时,人们以为这就是中国经济“去杠杆”的新拐点。然而,央行公布的金融统计数据显示,11月份社会融资规模为1.23万亿元,不仅比去年同期多1053亿元,也较10月大增3646亿元。
  11月社会融资规模何以再次大增?表面看,是银行腾挪报表的结果,实际上是管理“上下限”的需要。
  从银行角度看,11月新增贷款数据显示,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6246亿元。这一数据高于10月份的5061亿元,但低于9月份的7870亿元、8月份的7113亿元以及7月份的6999亿元。由于1至11月人民币贷款增加8.41万亿元,前11个月新增贷款已超去年全年8.20万亿元的水平。按今年9万亿元目标计算,11月和12月新增贷款继续增加空间有限。在信贷额度严格管控下,银行富余资金有腾挪到表外的冲动。
  事实上,对11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长贡献最大的,既非从前一直扮演主要角色的信托贷款,11月份信托贷款增加1018亿元,同比少增784亿元;也非一度规模急剧膨胀的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11月份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增加57亿元,同比仅多增546亿元;更非曾经非常火爆的企业债券,随着国债收益率上行,企业债券乏人问津,企业债发行日益艰难,以至于11月份企业债券净融资仅1383亿元,同比少437亿元。推动11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长的是委托贷款,11月委托贷款增加2704亿元,同比多增1486亿元。
  为什么委托贷款超预期增长?
  很显然,央行统计数据中的委托贷款,并非“由委托人提供合法来源的资金,委托业务银行根据委托人确定的贷款对象、用途、金额、期限、利率等代为发放、监督使用并协助收回的贷款”,而是商业银行为应对银监会8号文(《银监会关于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有关问题的通知》)以及9号文中,有关压缩“非标准化债权资产”的规定,借道基金子公司、证券资管计划等非理财、同业渠道,通过业务创新规避监管,将富余资金腾挪到表外的委托贷款。这些贷款通常被“委托”投放到房地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等对资金价格不甚敏感的行业或领域,是当前中国经济“加杠杆”的主要资金来源。
  银行腾挪资产负债表,让委托贷款在11月份出现超预期增长。不过,若从管理“上下限”角度看,人们发现,下半年来,社会融资规模的波动,其实与“宏观调控要让经济增长率、就业水平等不滑出‘下限’,物价涨幅等不超出‘上限’”的调控思路,保持着高度相关性:
  每当经济增速下滑时,社会融资规模就会出现“放量”:比如在2013年一季度GDP保持7.7%的增速后,二季度GDP增长下滑至7.5%,触及“CPI涨幅应不超3.5%,GDP增长应不低于7.5%”这一“上下限”的“下限”。彼时国际组织、投行以及国际人士,纷纷下调中国经济全年GDP增长目标。在此情况下,国务院审时度势,果断通过加大棚户区改造、信息消费、改革铁路投融资体制加快推进铁路建设等一系列举措,增加投资力度,社会融资规模也一改7月8088亿元、创2011年11月以来新低的低迷之态,8月和9月持续出现井喷式增长。其中,8月社会融资规模异乎寻常地陡增至1.57万亿元,一举逆转自3月以来持续下降5个月的趋势,环比7月更是接近翻番;9月社会融资规模1.42万亿元,继续处于今年前9个月中的绝对高位。同样,11月汇丰PMI终值为50.8%,较10月50.9%的终值略低;11月官方制造业PMI录得51.4%,较上月持平。与此同时,11月发电量同比增长6.8%,较上月8.4%的增速显著下降;11月用电量同比增长8.5%,而10月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9.5%。这些数据表明,经济回落势头初显。为防止经济下滑,11月份信贷投放增加,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国有企业、房企“加杠杆”欲望强烈,社会融资规模再次“放量”。
  社会融资规模“缩量”,一般发生在“调结构”取代“稳增长”成为政策重心,或者CPI趋近“上限”之时。比如,7月份的“缩量”,就是4月以来为降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国企负债率,调整经济结构而出现的结果;10月的“缩量”,则显然是当时经济回升向好势头确立,全年经济增长不会滑出“下限”,而CPI同比上涨3.2%,逼近“上限”时的调控结果。
  既然社会融资规模波动与“上下限”关系密切,那么,2014年是否还会继续“上下限”的调控模式?
  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不难看出:一方面,决策层强调2014年要“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同时将着力防控债务风险置于更加重要的位置,这表明靠信贷大投放、靠增加负债规模、靠吹大资产价格泡沫的方式来刺激经济增长,并非明年的政策取向,在不触及“上限”时,“去杠杆”依然必要。
  另一方面,鉴于“中国经济运行存在下行压力”,决策层也表示,要“保持国内生产总值合理增长”,预计“合理”的含义是7.5%。为此,必须“保持货币信贷及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如何才能保持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明年将主要通过“改善和优化融资结构和信贷结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的方式来实现,即在社会融资规模中,更重视增加直接融资规模,发挥债券、优先股和IPO等直接融资渠道的作用。通过控制信贷规模,保持合理社会融资规模的方式,确保经济不触及“下限”,为全面深化改革创造稳定的经济环境。
  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经济行走在“去杆杠”的路上,但“去杆杠”并不会一帆风顺。
中研普华公司是中国领先的产业研究专业机构,拥有十余年的投资银行、企业IPO上市咨询一体化服务、行业调研、细分市场研究及募投项目运作经验。公司致力于为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企事业发展研究部门人员、风险投资机构、投行及咨询行业人士、投资专家等提供各行业丰富翔实的市场研究资料和商业竞争情报;为国内外的行业企业、研究机构、社会团体和政府部门提供专业的行业市场研究、商业分析、投资咨询、市场战略咨询等服务。目前,中研普华已经为上万家客户()包括政府机构、银行业、世界500强企业、研究所、行业协会、咨询公司、集团公司和各类投资公司在内的单位提供了专业的产业研究报告、项目投资咨询及竞争情报研究服务,并得到客户的广泛认可;为大量企业进行了上市导向战略规划,同时也为境内外上百家上市企业进行财务辅导、行业细分领域研究和募投方案的设计,并协助其顺利上市;协助多家证券公司开展IPO咨询业务。我们坚信中国的企业应该得到货真价实的、一流的资讯服务,在此中研普华研究中心郑重承诺,为您提供超值的服务!中研普华的管理咨询服务集合了行业内专家团队的智慧,磨合了多年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大碰撞的智慧结晶。我们的研究报告已经帮助了众多企业找到了真正的商业发展机遇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我们坚信您也将从我们的产品与服务中获得有价值和指导意义的商业智慧!
了解中研普华实力:
中研普华咨询业务:
当前页面网址:破解融资难 小企业贷款如何超“千亿万户”?
  小企业融资难一直广受社会各界关注,特别是当前信贷规模趋紧的形势下,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似乎更为突出。日前,获悉中国江苏省分行成为江苏地区首个小企业贷款超“千亿万户”的金融机构,我们走访了该行,深入了解他们在破解小企业融资难题方面的一些做法。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率先开闸 引领同业  近年来,工行江苏分行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及工总行关于加快推进小企业金融服务工作的一系列要求,以全行信贷结构转型升级为发展战略,以全面提升小企业金融服务的专业化水平为目标,积极推进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建设,加大小企业金融服务创新,想方设法给予专项资金规模,对内实现了全行小企业融资业务的快速增长,对外有力地支持了该省众多小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截至今年5月末,该行小企业贷款余额已突破1000亿元,贷款客户超10000户,为该省小企业健康稳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我们了解到,这一切都始于2003年的一次座谈会。2003年9月工行江苏分行组织召开了一次民营企业金融业务发展座谈会,就拓宽民营企业信贷政策的准入通道、放权严控及改善金融服务等方面进行专题研究,从此在全省同业率先拉开了小企业融资业务快速发展的大幕。该行小企业贷款业务从2004年起步,用了短短3年时间就发展到贷款余额500亿元、支持小企业6000户。在经历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后,从2009年开始再次加速发展,又用了不到3年的时间,小企业业务便实现了“千亿万户”的目标,创历史新高。  完善机制 实行专营  近几年来,工行江苏分行根据地区经济的发展特点,面对小企业融资难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通过机构组建、队伍建设、产品创新、流程设计、科技支撑、风险控制等多层次、多方位、多维度的梯度推进,逐步摸索出一条既能有效支持当地小企业经济发展,又能有效适应小企业金融需求特点和风险特征的全新发展道路,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特别是全球金融危机以后,伴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与自身条件的改善,工行江苏分行适时调整战略,适时进行了小企业专营机构机制改革。该行于2009年4月开始逐步在全行开展了管理机构及专营机构的建设,自上而下成立了109个小企业金融业务专营机构,并配备了1200多人的专业小企业信贷从业人员队伍,建立了较为完备的组织体系。  强化创新 破解难题  工行江苏分行有关负责人介绍,该行在解决由来已久的小企业融资难题方面,更加注重实效和可操作性。而不断创新融资产品和担保方式则是解决之道。在产品创新方面,工行江苏分行结合小企业客户个性化的融资需求,不断推出多样化的小企业融资创新产品。例如,针对拥有经营性物业的小企业,该行推出小企业经营性物业贷款满足企业因物业扩建、改建、装修而产生的融资需求。针对小企业融资“短、频、少、急”的特点,该行推出“网贷通”业务,使客户可以通过网络渠道自助申请、提款和还款,简化了客户贷款流程,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深受小企业客户的青睐。截至5月30日,小企业通过“网贷通”办理的融资余额已超过200亿元。针对部分零售类小企业因其资金大多用于铺货,而很少用于购置固定资产,便无法向银行申请抵押贷款的实际,该行则与大型商场合作,推出了“集中收银贷”的贷款新产品。今年,该行还与工银租赁公司合作,在常州分行试点中小企业设备租赁业务,并准备在全辖加以推广,可为中小企业客户量身定做一揽子融资租赁服务方案。同时,该行还积极运用理财委托贷款、小贷公司贷款等创新产品,有效满足了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在担保方式创新方面,该行一方面大力发展面向小企业的贸易融资业务,既保障了信贷资金切实投向实体经济,又满足了广大小企业的资金需求。截至5月末,该行小企业贸易融资余额比年初增加了23.82亿元,占同期小企业贷款增量的23.88%。另一方面,针对小企业客户抵质押物少、无担保人等“担保难”问题,该行积极创新推出专业市场联保、集群联保、组合担保等担保方式,有效破解了小企业融资担保瓶颈问题。  给力企业 单列规模  我们获悉,更为难得的是,在当前资金市场流动性紧张,银行贷款额度从紧,中小企业融资面临着现实困境的情形下,工行江苏分行仍坚定不移地支持小企业的经营发展,对小企业单列贷款规模,并实施专项监测和严格管理,确保专项规模用于小企业贷款投放。据统计,去年全年该行小企业贷款净增210.32亿元,今年前五个月,就比年初净增了118.07亿元,占该行同期全部公司类贷款增量的91.99%。此外,该行还积极探索与省中小企业局、商务厅、科技厅等省级相关主管部门,以及再担保公司、租赁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不断深化对不同领域小企业的金融服务。邵满桂 陆知宇 (来源:新华日报)
(责任编辑:思涵)
11-06-09·
11-06-09·
11-06-09·
11-06-08·
11-06-08·
11-06-07·
11-06-07·
11-06-05·
10-06-26·
09-05-26·
进口商品吸收国内“纯购买力”,恰恰有利于抑制通胀。
搜狐财经社区话题
不知道国家统计局统计的是哪部分人的CPI,反正和我无关
网友点击排行
网友评论排行
财经媒体封面
财经·大视野
高清影视剧
关注一件事并尽力做好,这种心态是种创业心态
近期热点关注热点推荐:
中国民间融资规模已超过3万亿
13:53:02来源:新华网编辑:gongcuifang
摘要:“民间金融包括地下钱庄、民间借贷、典当担保、私募基金、网络借贷等形式。”鄂尔多斯民间借贷法独家起草人、中央财经大学金融法研究所所长黄震说,一方面,传统金融机构无法解决中小企业“资金渴”,另一方面逐步壮大的民间资本找不到投资出路,由此产生了最具创新活力的民间金融。
数据显示,中国民间融资规模已超过3万亿元,而且近年以近三成的速度增长。在近日举行的第二届广州金交会的人才招聘专区,出现了村镇银行、融资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民间金融机构的身影,这些民间金融机构以优厚薪酬向金融人才抛出橄榄枝,强烈的招聘意愿彰显出民间金融的蓬勃活力。
巨大需求催生民间金融市场
&民间金融包括地下钱庄、民间借贷、典当担保、私募基金、网络借贷等形式。&鄂尔多斯民间借贷法独家起草人、中央财经大学金融法研究所所长黄震说,一方面,传统金融机构无法解决中小企业&资金渴&,另一方面逐步壮大的民间资本找不到投资出路,由此产生了最具创新活力的民间金融。
多重瓶颈让民间金融负重前行
但在缓解企业融资难和资本&堰塞湖&之外,作为金融新生代的民间金融仍面临缺乏风险控制及监管规范、产业链受阻等多重掣肘。
瓶颈一:民间金融缺乏顶层设计和有效监管。&民间金融点多、面广、量少,这对目前的金融监管体制是一种挑战。&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局长焦瑾璞表示,民间金融宜疏不宜堵,应在更高的层次上制定发展战略和明确发展方向。
&以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为例,说不清该由地方政府、人民银行、金融办、银监局谁来监管,准入条件、信息披露、利率形成机制、消费者权益保护等也尚未形成系统的行业标准,&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副院长王曦说,民间金融在监管灰色地带摸索前进,关键问题就在于没有明确、具体的顶层设计方案。
瓶颈二:风险控制机制缺失是民间金融发展&硬伤&。王曦认为,民间金融承担了比传统金融更高的风险,个人信用及风险控制机制的缺失使得民间金融公司容易倒闭,一些利率畸高的民间金融拆借甚至导致部分企业资金链断裂和&跑路潮&等现象,引发民间信用体系的坍塌。
因产业空心化和资金空转化问题而爆发的温州民间借贷危机即是如此。现实中,超过利率最高限借贷的异化情况仍一定程度存在,&借新债补旧债&的金融模式容易产生资产泡沫,不利于民间金融健康发展。
瓶颈三:民间金融存在&玻璃门&现象。集成金融集团执行总裁任晓彦表示,金融业专业门槛较高,加上民间金融的融资渠道有限,且不善于利用资金谋求未来发展,可能会与实体经济脱节;从公众金融意识来说,部分投资者也对民间金融机构存在一定怀疑,这些隐形障碍制约了民间金融产业链的延伸和完善。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金投期货网无关。金投期货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融资融券专栏
行情数据中心
版权所有 (C) 金投网 gold.org 浙ICP备号
本站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做为投资建议!联系管理员:webmaster@cngold.org 欢迎投稿:tougao@cngold.org
我的意见: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The server is temporarily unable to service your
request due to maintenance downtime or capacity
problems. Please try again later.
Apache/2.0.59 (Unix) DAV/2 mod_jk/1.2.15 Serv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融资规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