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财政收入山东省曲阜市农村人均收入

山东曲阜建设农村交通基础设施促进经济发展_新华网山东频道
山东网群-
您的位置:
山东曲阜建设农村交通基础设施促进经济发展
15:21:30      来源: 济宁日报
“以前这路甭提多难走了,客户都不愿到俺这棚子里收购。遇到下雨天,更是犯愁,眼瞅着满棚的黄瓜卖不出去。”在山东省曲阜市尼山镇西曼村的蔬菜种植大棚里,种植大户秦洪代向笔者介绍道,“现在好了,水泥路修到俺这大棚门口,外地客户把车直接开到地头,每个大棚多收入5000多元呢。”
在尼山镇,像秦洪代这样的种植大户有600多户,他们再也不用为农产品的销路发愁了,每到收获季节,来自外地的客户络绎不绝,全镇的大棚规模也发展到2000多个,这都得益于该市的村村通、村内通工程。如今,曲阜全市农村公路纵横成网,不仅改善了农民出行条件,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更成为干部联系服务群众的“连心路”。
大投入实施“民生工程”
“农村要发展,就必须彻底改变这种落后的交通状况,把农村道路作为干部联系服务群众的‘连心路’,一条一条地修通。”曲阜市委负责人如是说。
山东省曲阜市农村公路建设起步早,建设高峰期主要集中在年,但后期由于农村公路投入较少,建设进度缓慢,与新农村的发展已不相适应。新一届曲阜市委、市政府认识到,要想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必须先从解决出行难这些关系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基础工作抓起。为此,曲阜紧紧抓住被列为全省农村公路网化工程试点县的大好机遇,全力推进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2011年,提出力争用一年半时间实现“村村通、村内通”目标,当年就完成投资2.8亿元,新建、改建农村公路800公里。2012年,又提出“全面完成村村通,全力攻坚村内通,力争实现户户通”的目标,计划投资3.4亿元,新建、改建农村公路和村(居)街巷1114公里。
作为农村六大重点工程建设的首要任务,从2011年起,曲阜市财政将连续三年,每年列支6000万元以上用于农村公路建设。2012年,又增加村内街巷建设补助,仅此一项,市财政就增加农村公路建设补助资金3000万元以上。积极推行零收费、零插手、零距离、零投诉“四零工程”,大量削减行政收费项目,全面优化施工环境。
干群共筑“连心路”
在这场农村公路建设的攻坚战中,广大党员干部成为了主角,更成为群众眼中的“主心骨”。曲阜对农村公路建设实行领导包保体制,坚持每周一通报一排名、半月一调度一总结。作为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的积极探索,有效发挥405个“第一书记”优势,由他们直接负责所任职村的公路建设,给予资金、技术等各种支持。目前全市已开工农村公路1076公里,完成路面硬化829公里,全市500个村(居)全部实现村村通,基本实现村内通,172个村实现户户通。
在农村公路建设中,“第一书记”们不仅要修好路,还帮助清理整治大街小巷2000余条,栽植各类苗木1500万株,80%以上的村环境卫生实现了“美、洁、净”。尼山镇周庄村村民孔庆金家的新房子正靠着公路,他告诉笔者,水泥路修到了家门口,要好好规划一下自己的新家。村容村貌变靓了,老百姓心里也更亮堂了。现在,条条硬化路通村连户,为了保持村路干净,村貌整洁,村里还给每家都配备了垃圾桶,垃圾实行统一处理。同时实现了公交设施与农村公路同步建设、同步投入使用,使农民外出更加方便快捷。
路通带来百业兴
四通八达的农村路网优势逐步转化为了农民增收的优势。吴村镇地处山区,虽然拥有九仙山等著名景区,但由于交通不方便、旅游形式单一,旅游业发展一直处于不愠不火的尴尬境地。2011年,该镇把握住农村公路建设时机,修建了50多公里旅游观光道路,除了在旅游专线发展5个自采果园外,还在风景秀丽的龙尾庄村发展乡村游、度假村。今年,这个镇又加大了民俗村内道路的建设,投资2600多万元打造民俗休闲度假胜地,仅上半年就接待游客达15万人次,昔日的穷山村变成了汇聚财富的聚宝盆。
在网化工程建设中,曲阜市坚持道路建设与新农村建设、产业开发相结合,把道路建设作为发挥壮大镇域、村域主导产业的先行军。如今,农村物流、信息流、商品流的速度不断加快,农产品外运的难题得到解决,外地投资的客商纷至沓来,在今年5月份举办的曲阜市第一届现代农业招商大会上,涉及基础设施、种植养殖、农产品深加工、农业旅游等多个领域的18个项目成功签约,投资总额达26亿元。交通状况的改善,也推进了全市特色农业的稳步发展,以高端林果蔬菜、现代畜禽养殖、花卉苗木等为主的特色支柱产业基地初具规模,恒达食品、嘉禾油脂等“农”字号龙头企业不断壮大,一系列良好效应已初步显现,农民群众真正享受到公路建设带来的幸福。
  【】 【】&
新闻热线:(77山东曲阜乡村公路户户通 突破农村发展瓶颈_新华网山东频道
山东网群-
您的位置:
山东曲阜乡村公路户户通 突破农村发展瓶颈
18:01:07      来源: 大众日报
“村内通”道路硬化高标准实施。
村内道路修好了,保持干净整洁也成了村民的自觉。
从2011年起至今,山东省曲阜市累计新修农村公路近两千公里,下水管道、道路标识、环卫设施、养护队等配备齐全,从征集资金、管理模式、道路建设模式等方面收获了丰富的经验,这也成为济宁全盘启动的乡村文明建设道路“三化”的有益探索。
“做梦也想不到,过去‘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的土路,现在竟能跑起长长的车队。”10月12日,在曲阜市时庄镇前坊岭村的村道旁,村民吴承恩手执彩旗为检查农村公路建设的车队指引着方向,他告诉记者,“以前,手头宽裕的也不敢买车,路不好走、没地儿停,通了路这些问题才能解决。”
吴承恩口中的检查车队是由曲阜市所有市级领导,各镇街、部门和单位主要负责人组成的。10月12日至17日,检查小组耗时6天,驱车一千三百多公里,转遍了曲阜市438个大小村庄,对乡村公路挨个“安检”,用自己的亲身体验丈量差距、查缺补漏。
村村通、户户通破解农村发展瓶颈
“以前这路甭提多难走了,客户不愿到俺棚里收菜不说,一遇到下雨天就更傻眼了,只能眼瞅着满棚黄瓜卖不出去。”在曲阜市尼山镇西曼村的蔬菜种植大棚里,种植大户秦洪代介绍道,“现在好了,水泥路修到了大棚门口,外地客户能直接把车开到地头,每个大棚比以前多赚5000多元。”
在尼山镇像秦洪代这样的种植大户还有600多户,如今他们再也不用为农产品销路发愁了,全镇的蔬菜大棚也随着路的畅通增加到2000多个。农民的腰包鼓了,文化素质也上了一个档次,“路上没土了,到处清亮得很,村里的老少爷们们也开始注意环境卫生了,”秦洪代说。
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质朴的话语折射出道路正是制约农村发展的瓶颈。究其原因,可以归结为建设资金、道路管理、配套设施等几方面的问题,部分村庄道路建设欠账较多。“很多农村地区更愿意把钱投到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上,认为见效明显,不像‘修路’,看上去就是笔‘砸钱’的买卖。”广西师范学院教授、农村研究专家谢彩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殊不知基础设施没搞好,工农商都很难发挥出良好的发展带动力,和‘没学会走就想跑’无异。”
认识到修路重要性的曲阜市,自2011年起开始啃这块“硬骨头”。去年,该市提出用一年半时间实现“村村通、村内通”的目标。今年,又明确了“全面完成村村通,全力攻坚村内通,力争实现户户通”的目标计划,累计投资3.4亿元,新建、改建农村公路和村(居)街巷1200公里,现已进入验收阶段。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对改变生产、生活环境的期盼十分强烈,当务之急的就是‘修路’。”曲阜市委书记李长胜表示,“路不通、路不顺,说搞经济、文明建设都是纸上谈兵,只有先畅通了进村出村,到田间、涉厂矿的道路‘气管’,乡村发展才能畅快‘呼吸’。”
功能区划分成“指挥棒”
“俺们九仙山的风景好得很,可就是没有一条像样的路,车开不进去。”曲阜市吴村镇村民张立民介绍,“现在路修上山了,而且和一般的农村公路不同,修的是旅游观光路,绿化和自驾游配套设施配得很全,简直就是为发展旅游量身定做的。”
吴村镇地处山区,坐拥九仙山等著名景区,但由于交通不便,旅游业发展一直处于不瘟不火的尴尬境地。2011年,该镇把握住了农村公路的建设时机,修建了50多公里旅游观光道路。路通了、设施齐了,旅游形式逐渐变得多样化,吴村镇除在旅游专线发展5个自采果园外,还在风景秀丽的龙尾庄村发展乡村度假游。今年加大了民俗村内的道路建设,投资2600多万元打造民俗休闲度假胜地,仅上半年就接待游客15万人次,昔日的穷山村成了“聚宝盆”。
而在以农业主产区为主的道路网化工程建设中,曲阜则坚持道路建设与新农村建设、产业开发相结合,超前对接日益提高的农村物流、信息流、商品流需求,解决农产品外运的难题。
在今年5月份举办的曲阜市第一届现代农业招商大会上,涉及基础设施、种植养殖、农产品深加工、农业旅游等多个领域的18个项目成功签约,投资总额达26亿元,交通状况的改善为推进该市特色农业、现代农业的稳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尝到修路甜头的曲阜意识到,修路不是形象工程,却也不能闷头修,根据全市的功能区划分,修符合区域要求的特色路才能发挥道路带来的最大效益。“我们一方面注重与镇街主体功能区建设紧密结合,根据划分的服务业引领型、工业主导型和观光业主导型镇街实际,因地制宜、分类建设,为镇街主体功能区建设提供有力的交通保障。”曲阜市交通局局长艾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再就是与土地流转政策紧密结合。围绕尼山、防山、石门山等镇土地流转产生的农业龙头企业、种植大户,加强园区路、田间路建设,助推新型农业规模化发展。”分门别类的做法让修路的“学问”愈发凸显。
要修就修“满意路”“通心路”
“原来上班都是骑自行车或者电动车,路很难走,为了早点到学校看着学生们上晨读很早就要起床,经常休息不好。”时庄二中的陈军说,“现在不仅硬化了道路,市里还给我们乡村教师配备了通勤车,老师们工作精气神更足了,确实非常用心。”
修路简单,但要做到面面俱到却绝非易事。单就为教师开通勤车这件事来说,相关单位还考虑到了大车进到村子里老人和孩子的人身安全。在各个路口都加装了道口柱和警示标识,进村道路全程铺有减速带,不仅确保村民出行方便,更要出行安全。
“从修路前的组织动员、款项筹集,到修路中的监管,再到修路后道路安全设施、养护队组建等,每个环节都仔细考量,征集群众意见,就是为了修出一条条群众的‘满意路’,不仅让路到户,更要通心。”李长胜说,“从2011年起,曲阜市财政将连续三年,每年列支6000万元以上用于农村公路建设。今年,又增加村内街巷建设补助,仅此一项,市财政就增加农村公路建设补助资金3000万元以上,这些钱不只用于修路,还包括公路安保设施、环卫设施、道路养护等,预计全年用于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的市财政配套资金将达1.47亿元。”
为做好道路养护工作,曲阜市各镇街均成立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办公室,配备了专职养路人员和养护机具,养护制度、养护路线、养护责任已上墙公示。所有建成农村公路均纳入日常养护,237名养护人员已到岗。
在农村公路建设中,曲阜市充分发挥“第一书记”的工作优势,在筹资方面有的采用BT融资模式,鼓励有能力的建设商提前垫资建设,建成后分期兑付投资本息;有的采用“二包—”积极争取包村单位的扶持,解决资金缺口问题;还有的通过向能人志士、外地老乡以及社会各界人士求援的办法筹资……如今,曲阜农村公路纵横成网,不仅改善了农民出行条件,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更成为干部联系服务群众的“连心路”。(孟一 梅花)
实习编辑:李婕
  【】 【】&
新闻热线:(77山东省通过实施“乡村文明行动”2012年工作方案
当前位置: >> >>
山东省通过实施“乡村文明行动”2012年工作方案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日 10时39分   来源:山东省人民政府网站
【E-mail推荐
    山东省实施“乡村文明行动”电视电话会议5月3日召开。山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省实施“乡村文明行动”领导小组组长孙守刚出席并讲话,副省长、省实施“乡村文明行动”领导小组副组长张建国主持会议。
    孙守刚指出,实施“乡村文明行动”一年来,各级各部门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政府主导、城乡统筹,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环境治理实现重点突破,农村环境面貌和文明风尚进一步改善。各级党委政府要将其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文化强省建设先进市县创建活动、文明城市创建测评体系,推动活动扎实有效开展。他强调,要按照“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体制机制,整体联动、齐抓共管;要推动财政投入、政策项目和各类资源向农村倾斜;要精心组织各类宣传教育活动,使文明创建的新理念新道德新风尚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会议通报了《全省实施“乡村文明行动”2012年工作方案》,省住建厅、省文化厅、滨州市、昌邑市、曲阜市、荣成市负责同志作典型发言。(记者赵琳)
 相关链接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责任编辑: 刘艳丹第二届全国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征集
曲阜书院街道:“村企联建&&双联创争”共促村企和谐双赢
日15:02&&&来源:
E-mail推荐:
  山东省曲阜市书院街道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村、企业党的建设,丰富创先争优活动载体,深化村居、企业创先争优活动开展,最终实现“科学发展上水平、党员干部受教育、人民群众得实惠”总体目标,组织全街道各村居、企业开展了党支部联合创建先进党支部,党员联手争当优秀共产党员活动(以下简称村企“双联创争”活动),探索出了村企和谐发展的新路子,实现了村企互利共赢。  背景与动因  书院街道地处山东省曲阜市市区北临,104国道、北外环贯穿其中,面积41.8平方公里,辖17个行政村,15个社区居民委员会,有常住人口9263户,辖区单位360家,其中机关企事业单位12个,非公有制经济组织25个,中小型企业100余家。街道党组织下设78个党支部,党员1750人。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于种植小麦、玉米、大蒜以及外出务工所得。  书院街道作为曲阜市工业主导型强街道,近年来,立足区位、资源和产业优势,大力实施招商引资,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工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但是,部分企业在快速提升规模和效益的同时,基层党建水平却提升缓慢,农民也未能从工业强这个优势中受益,而且还产生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由于土地征用、资源利用、利益分配等问题,企业与周边村的矛盾增多,造成村企关系紧张,街道在协调企业与周边村关系方面耗用了大量精力;二是部分企业主只注重生产经营,忽视党群组织建设,党群工作基础薄弱,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得不到充分体现,既难以发挥党员的骨干带头作用,也难以有效凝聚职工群众共同推动企业发展。  为彻底解决这些问题,书院街道通过深入走访调研,结合街道实际,积极探索村企联创共建的新思路、新形式和新举措。鼓励有实力的各类企业与村居合作共建,一方面引导企业拿出部分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投向农村,服务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另一方面村居为企业做好资源性、基础性和软环境服务,维护企业发展环境,并指导企业基层党建,帮助企业提高党建水平。最终实现村企合一、互利互惠、和谐发展。  做法与经过  “村企联建、双联创争”活动以巩固基层党建、促进经济发展为目标,以联创共建为手段,搭建企业和村居党支部发挥作用的平台,形成“支部创先进、党员争优秀”的浓厚氛围。一是村企联合创先进。村居方面,党支部要围绕服务群众、服务企业为中心,转变思想观念,转变工作作风,主动帮助联系企业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土地、资源、劳动力等方面的问题,协调解决企业与村民之间发生的矛盾,为企业发展提供帮助,争创“五好”村党支部。企业方面,要把推动联系村居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为帮扶重点,通过建立产业链条,帮助优化种植、养殖结构,吸纳闲散劳动力,增加用工,帮助农民实现增收。通过村企联合创先进,既促进了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又增加了农民收入,实现了农村、企业共同发展、共创先进的良好局面。二是村企党员联手争优秀。村企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建立互帮互助机制,积极协调解决村居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为村企科学发展献计出力,切实履行党员“五带头”职责,争当“圣城标兵”共产党员。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书院街道以7个“共同”为抓手,促进了双联创争活动的扎实开展。  1、共同夯实基层党建。书院街道在精心组织、周密调研的基础上,按照取长补短、互惠互利原则,联合建立了韩家铺与曲阜市宝山建材工业有限公司、旧县二街与曲阜市华昊瓷厂、北张阳社区与山东亿能电源等32个联建对子。村居党组织充分发挥党建基础牢、工作规范等方面的优势,协助企业建立健全了党员承诺、发展党员、“三会一课”等各项工作制度,促进了企业党建工作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通过发挥大学生村官、包村干部作用,协助企业开展岗位练兵、生产竞赛等主题实践活动,凝聚了人心,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党组织通过积极支持村级阵地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帮助村级党组织购置了办公设备,张贴了宣传横幅,赢得了村民的信任和支持,为村级组织更好的开展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2、共同提高党员素质。村企党员之间,通过组织座谈会、信息交流会、联欢会等形式建立了互帮互助机制,共同学习党的方针政策,互相交流致富信息,提高村企党员的致富能力和业务水平。如曲阜市恒达食品有限公司主营食品加工,他们利用对生猪养殖、销售等信息掌握全面这个优势,多次为联建村庄举办生猪养殖经验交流会、外地客商见面会等多种活动,有效的提高了联建村养殖户的技术水平,为村民实现增收20余万元。“春节”、“七一”等节日期间,村居企业共同组织万户大走访活动,共同帮助困难党员群众。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以党员公开承诺和设岗定责为抓手,切实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让群众在村企“双联创争”活动中真正得实惠。  3、共同振兴村企经济。企业通过利用资金、技术、市场、人才等各种资源优势,村居利用土地、劳动力、自有资金等优势与企业实现强强联合,开办了韩家铺玉德红土场等多个联办企业。村居在政策范围内积极提供企业扩大规模所需的土地、交通、水利、资金、劳动力等资源,确保了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旧县二街社区为曲阜市华昊瓷厂提供资金支持40余万元,荀家村为曲阜市海华高科技有限公司用水用电问题多方协调,南张阳社区为济宁新宇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输出劳动力30余人等等,有效的促了进企业的快速发展。通过“双联创争”活动,发展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提高了企业效益,实现了“工业聚集化,农业集约化,社区城市化”,促进了城乡一体化发展。  4、共同完善基础设施。技术、资金是企业最大的优势,村企“双联创争”活动就是要企业发挥优势,帮助村居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企业通过支持资金、提供物资、设备等方式帮助联建村居开展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文化广场、道路、路灯、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在今年曲阜市&“村内通”“村村通”道路建设、大环境综合治理等主要工作中,各企业根据联创村居的实际,出资、出物、出力,曲阜市宁发医药玻璃有限公司为张王村道路建设提供资金10万元,曲阜市华昊瓷厂为旧县二街社区排水工程提供资金3万余元,北郊琉璃瓦厂为宫家村社区“村内通”道路建设支持资金2万元,在企业的支持下各村居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同时企业还以合作开发形式投资旧村改造、新型社区等项目建设,旧县社区改造工程、夏家村整体搬迁工程都在积极筹备中。  6、共同促进农民就业。吸收农民就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是本次联创活动中企业的主要任务之一,但有些企业对于用工人员技术性要求较高,为解决这个问题,多个企业与街道办事处、村居共同组织了“订单式”、“定向式”等多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了村民的职业素质,吸纳更多的农民就近就业,建立了稳定的劳动力资源输送渠道。截至目前共吸纳闲散劳动力600余人。村居为企业积极协调解决用工问题的同时,还处理化解了多起劳动纠纷及多起员工矛盾。  7、共同树立文明新风。充分利用村居文化大院设施,村企联合开展了“庆祝建党90周年联欢晚会”、“欢欢喜喜过大年文艺表演”、元宵焰火晚会等形式的精神文明共建活动。企业、村居通过文化设施共享、文体队伍联建、文化活动联欢等形式,丰富了村企文化生活,实现了“村风文明化”。  成效与反响  村企“双联创争”活动按照“以村联企、以企带村、村企共赢、百姓得益”的发展思路,实现了村企和谐发展,增强了基层党的建设,改善了基础设施建设,丰富了乡村整治内容,促进了农民就业,增加了农民收入,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一是进一步夯实了基层基础。村企党员在联创过程中,开阔了眼界和思路,提高了致富带富的本领,增强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企业借鉴联创村居抓党建优势,加强对职工的管理,积极发展党员、培养业务骨干,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有效地提高了村、企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自活动开展以来,联创村居帮助企业,建立完善党建制度20多项,共发展党员26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近127人,受街道表彰“先锋党支部”30个,“优秀共产党员”100名,“优秀党务工作者”26名。受市级表彰优秀共产党员4名。  二是推动了村企经济协调发展。村企“双联创争”活动,使农村党组织优势和企业经济优势得到有机结合,成为助推农村、企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经初步统计,自开展村企“双联创争”活动以来,各基层党支部共组织各项活动120余次,企业支持村居各项资金累计20余万元,吸纳闲散劳动力600余人,帮助农民年均增收460余万元,增加集体收入30余万元,村居为企业累计扶持资金60余万元,输出用工300余人,协调用水用电60余次。  三是促进了村企和谐稳定。通过村企“双联创争”,将群众的注意力引导到服务发展上来,广大农村群众就近到企业打工,或为企业搞配套经营,拉近了企业与村居的距离,密切了群众与企业的关系。通过村企之间组织开展联欢会、文体活动,村居与企业的沟通交流得到了加强。过去有摩擦的双方,现在面对面坐在一起,共同制定村企的发展规划,村企关系由矛盾转向融洽,为村企实现互动双赢、共同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思考与启示  村企“双联创争”活动是创先争优活动的一种新载体,是探索村企和谐发展,增强基层党建,改善基础设施,丰富村居整治内容,促进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的崭新思路。虽然在村企“双联创争”活动中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还有很多做的不到位的地方,如:活动内容需要进一步丰富,村企联动需要进一步加强,农民技能需要进一步提高,基层设施需要进一步改善,企业党建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下步工作中,街道将改进不足,拓宽思路,全力全速,把这项活动更好的办下去,让更多的企业村居受益。
(责任编辑:秦华)
热点导航[新闻热词][社区互动]
&&&推荐新闻
&&&&&&& &|&|&&&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
1.2.3.4.5.6.7.8.9.10.
&&?频道精选
?基础|||会议|||文献|||事件|||专题|||图集|||视频|||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山东济宁农村街巷明年将全部告别“泥巴路”_新华网山东频道
山东网群-
您的位置:
山东济宁农村街巷明年将全部告别“泥巴路”
18:16:19      来源: 济宁晚报
7月2日,山东省农村公路现场会在曲阜市召开,记者从会议方面获悉,2013年山东省济宁市3640个村庄全面完成道路硬化,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57.4%,在“村村通”的基础上,一半以上的农村街巷告别了“泥巴路”。据介绍,2013年济宁市将全面完成第二批村级公路网化示范县建设和全市村庄道路硬化任务目标,实现农村街巷硬化“全覆盖”。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自2003年启动“村村通”工程以来,全市累计建设农村公路1.55万公里,改造桥梁418座,完成投资49.16亿元,行政村通油(水泥)路率达到99.8%,基本实现了“村村通”的建设目标。2011年,为进一步改善农村交通条件,提高村级公路通达深度,曲阜、金乡、嘉祥3个县市被列入第一批“村级公路网化示范县”,农村公路网化工程建设迅速展开,2014年第二批“村级公路网化示范县”建设也将全面完成。
曲阜市在山东省第一批“村级公路网化示范县”中率先通过检查验收,据该市相关负责人介绍,2011年至2012年,曲阜市建设农村公路、村内街巷2248公里,全面实现村村通、村内通,基本实现户户通。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399.5公里,镇村通达率、公路列养率均达到100%。“我们进一步完善了农村公路交通标志、标线、里程碑等安保设施。加大治理车辆超限超载工作力度,加强农村公路路政管理,对破坏、污染道路行为严厉查处,确保农村公路安全畅通。”该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山东省曲阜市农村公路和硬化街巷已全部纳入日常养护和保洁,县道经常养护率达到100%,乡村道路经常养护率达到80%以上。
记者获悉,山东省济宁市除2015年前城市规划区范围内需拆迁、规划撤村并点、压煤搬迁的行政村外,将全部实施道路硬化,包括需新建或改造的进村道路、村内主要街道、村内街巷,并同步设置排水设施。(王仰浩 李宁)
实习编辑:李婕
  【】 【】&
新闻热线:(77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2年我国人均gdp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