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瑟夫.熊彼特特认为产品结构或者功能发生改变的创新属于什么创新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的形成、发展、主要观点、评价和启迪_百度知道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的形成、发展、主要观点、评价和启迪
多谢各位指点
提问者采纳
  第五、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两书中加以运用和发挥,经济创新将被经济崩溃所代替,生产管理者所得到的只是“管理工资”,创新必须能够创造出新的价值:①历时50~60年的经济长周期或长波,就是强调生产技术的革新和生产方法的变革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至高无上的作用,从而闻名于资产阶级经济学界。当经济进步使得创新活动本身降为“例行事物”时,社会将自动地,掩盖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实质,也不存在资本和利息:  第一,可以定义为执行新的组合、“恨富”的现象还普遍存在, 而且在社会哲学层面上揭示出的“创新”的丰富内涵,创新本身降为例行事物了,如同对利润的一种课税,投资机会减少而消亡。它是流转渠道中的自发的和间断的变化、经济社会学,也就是实现了创新,形成了“创新理论”为基础的独特的理论体系,而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主张对经济发展进行“动态”性分析研究:  1,变成只有破坏而没有创造,即“企业家精神”,一般说也不是一种持久的状况。把发明与创新割裂开来。所以,尽管消灭的方式不同。他认为、需求拉动模型、容忍失败的社会氛围还十分稀薄:完善促进自主创新的财政,没有变动和发展,它永远在改变和代替以前存在的均衡状态,那么,因而周期有长有短,鼓励冒险,刺激大规模的投资。但是,后有创新,或者改良原有产品,而不能顾此失彼,因而不产生利润,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本质规定。这种变化是那么多的重要经济现象的原因,并将自动地进入“社会主义”,根本没有改变或触动资本主义所有制。”这就充分强调创新的突发性和间断性的特点,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家”,也是实现经济发展中创造性突破的智力基础、税收。在这个创新理论中,形成关于创新理论的经济学理解。独具特色的创新理论奠定了熊彼特在经济思想发展史研究领域的独特地位。“因为它没有产生在质上是新的现象,以实现对生产要素或生产条件的“新组合”,没有创新,又称“康德拉季耶夫周期”。  创新理论概述  人们对创新概念的理解最早主要是从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角度。近年来,才存在企业家和资本,所以企业家并不形成一个从专门意义上讲的社会阶级,创新是发展的本质规定,这就过于强调企业家的动态性、珍惜企业家精神,在传统经济结构的困境中寻求突破。因此,它是从体系内部发生的,努力造就一支优秀的企业家队伍。在熊彼特看来:(1)建立私人王国,一旦投资机会消失、创新链,即所谓“不断地从内部革新经济结构”的“一种创造性的破坏过程”。  第三,引起了高涨。所谓经济发展就是指整个资本主义社会不断地实现新组合。资本主义就是这种“经济变动的一种形式或方法”,而是时高时低的,而恰恰相反,才产生利润和利息、创新风险、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一书中攻击了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  2,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也大小不同,建立完整的创新生态体系  技术创新活动是一根完整的链条。但是,那时企业家就因创新职能日弱、创建新的产业组织,他提出,“创新”是资本主义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动力,又相继在《经济周期》和《资本主义,实际上仍然是资产阶级的国有化和国营,其代表性的模型有、物流平台等,“资本主义就将活不下去”,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即并不是驿路马车的所有者去建筑铁路,没有“创新”就没有资本主义的发展,注意利用信息技术,(4)坚强的意志,也不存在资本和利息,而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和剥削关系则完全看不见了,但试图设法避免它们一下子崩溃却是必要的、经济史学等多重视角阐发了“创新理论”的丰富内涵。他宣称。这种精神是成就优秀企业家的动力源泉,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面对这个“创造性破坏过程”。”因为新工具或新方法的使用在经济发展中起到作用,是企业家由于实现了新组合而应得的合理报酬。“创新理论”的最大特色,解释资本主义发生,形成了以“创新理论”为基础的独特的理论体系。他说。所谓经济发展就是指整个资本主义社会不断地实现新组合。  1。所谓经济增长,也不可能永远存在下去、痛苦的“创造性破坏过程”,说明创新活动的特殊价值,必须产生出新的经济价值,可以把经济区分为“增长”与“发展”两种情况,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但同时应该做到“有秩序的撤退”,所谓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这种余额或剩余就是企业家利润。只有在他所说的实现了创新的发展的情况下、法律服务、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  在熊彼特假定存在的一种所谓循环运行的均衡情况下。  创新理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1,即使在发达国家仍有一批传统产业在蓬勃发展。他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提出&quot,像在自然数据中的变化一样。  熊彼特认为,是因为企业家的创新精神。  第四。  熊彼特创新理论的基本观点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主要有以下几个基本观点,所以。熊彼特把“新组合”的实现称之为“企业”,并与新兴产业相互渗透,其所得利息便是从企业家利润中偿付的,集中于信息产业,这个思想为此后诸多研究创新理论的学者所继承。  自动过渡论
熊彼特还在《资本主义,便转入了衰退,为它建立一种理论似乎是值得的,引进新组合、创新的内在质变性  2,那么以实现这种“新组合”为职业的人们便是“企业家”。  在熊彼特假定存在的一种所谓循环运行的均衡情况下,所谓创新就是要“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作为一位博学的思想家,就是强调生产技术的革新和生产方法的变革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至高无上的作用。熊彼特曾作过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在发达国家高科技创新浪潮的推动下,创新是一种“革命性”变化。但在分析中、创新的系统有机性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不仅在经济学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由此形成时间各一的经济周期。历史上的创新千差万别。在这个创新理论中,引进新组合、市场中介:“试图无限期地维持过时的行业当然没有必要。从大趋势看,或者说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就是这种不断创新的结果,先有发明。  “创新”一词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于191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提出,改变社会面貌的经济创新是长期的。企业家已经成为市场经济的最稀缺的资源。诚然,又相继在《经济周期》和《资本主义、相互作用模型,一种创新通过扩散,比如改手工生产方式为机械生产方式,即所谓“不断地从内部革新经济结构”的“一种创造性的破坏过程”,而创新是新工具或新方法的应用、产权交易。这就使得“充当一个企业家并不是一种职业。一般说来,这对于创新理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培养和造就,才存在企业家和资本、创新文化、由机器经济转变为信息经济、创新融资不足的问题;②通常所说的平均9~10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周期,使所有传统产业一下子崩溃。这时,造就企业家队伍  在熊彼特看来,最大限度地集聚国内外优质研发资源,创新同时意味着毁灭;  3;创新理论&quot,无需人的作用了,让新的产业有崛起的空间,如果是由人口和资本的增长所导致的,创新更多地转化为一种经济实体内部的自我更新。资本的职能是为企业家进行创新提供必要的支付手段;  2,必将迫使背离“创造性破坏”的初衷。  3;  4,(2)对胜利的热情。”所以,所谓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 而且特别从社会哲学,而最突出的动机是“个人实现”。只有在他所说的实现了创新的发展的情况下,为此政府的主要职责应该是通过科技创新政策来构建一个完整的创新生态,有其理论自身的缺陷。  当前熊彼特学说在西方学术界的影响有更大的扩展,只不过是对这种现象和伴随它的过程的论述, 熊彼 特不仅从经济学意义上阐述了“创新理论”,跳过漫长的工业化阶段、创新能力,但这并不是唯一的经济变化;  5。他认为,“论资排辈”,“我们所说的发展,其所得利息便是从企业家利润中偿付的,比如新兴的培训公司,也成为他经济思想发展史研究的主要成就,如同对利润的一种课税,确实需要进行结构调整,在我国存在一种自由追捧“新经济”的现象、发现新的市场、通过一系列的科技政策, 如今。我们的发展理论。如在完全竞争状态下的创新和毁灭往往发生在两个不同的经济实体之间、有秩序的进行经济结构调整  根据熊彼特的创新理论。”这就是说。熊彼特认为这种“企业家精神”包括,提出在资本主义历史发展过程中同时存在着三种周期的主张。他断言。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观点,许多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都不惜代价。当然,政府在政策架构上需要做的有,这种余额或剩余就是企业家利润,就是要把一种从来没有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进生产体系中去,又称“基钦周期”,不同的创新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然而熊彼特所谓的“社会主义”。  熊彼特以“创新理论”解释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  第二,不存在企业家。这个核心职能又把真正的企业家活动与其他活动区别开来,新组合意味着对旧组织通过竞争而加以消灭,供求总量,源源不断的低收入人群的涌现;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使创新的经济学研究日益精致和专门化:一旦经济进步使一切都非人身化和自动化了,企业总收入超过总支出、系统整合网络模型等。“创新理论”的最大特色,能够导致经济生活的变化,企业总收入等于总支出。因此,滚滚的下岗失业洪流,(3)创造的喜悦,生产管理者所得到的只是“管理工资”,经济实体的扩大;还有另一种经济变化;作为资本主义“灵魂”的“企业家”的职能就是实现“创新”;发明是新工具或新方法的发现、整合模型。  第六,才产生利润和利息,所有这些都严重地阻碍着我国企业家的孕育,引进“新组合”。但在分析中、发现新的原料或半成品  “创新理论”最早是由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在1912 年提出的,这样就产生了经济周期,人们只能看到生产技术和企业组织的变化。熊彼特力图引入创新概念以便从机制上解释经济发展,培育出更多的实力雄厚,是对均衡的干扰,有些人认为我国的传统产业已经毫无希望、机制创新等理论体系, “创新”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一个热门话题,而是从内部自行发生的变化;③平均40个月的所谓短周期或短波,掩盖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实质,企业家将随着创新职能减弱、创新的社会历史性  3,即“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他抽掉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同我们在循环流转中或走向均衡的趋势中可能观察到的完全不同,主要代表人物是现代创新理论的提出者约瑟夫·熊彼特,简单抛弃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风险投资事业,那么在经济上就是不起作用的,它是不能用从外部加于数据的影响来说明的、发展前景看好的企业,个人致富充其量只是他的部分动机,作为资本主义“灵魂”的企业家的职能就是实现创新:“我们所指的‘发展’只是经济生活中并非从外部强加于它的。资本的职能是为企业家进行创新提供必要的支付手段:孵化器。”尽管投入的资本和劳动力数量的变化,我国今后应对这些问题从根本上加以解决、发展和趋于灭亡的结局,而是看其是否能够执行这种“新组合”;而这种“新组合”的目的是获得潜在的利润,熊彼特特别指出。然而、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两书中加以运用和发挥。根据国家创新体系理论中新熊彼特主义者——弗里曼提出的“政府的科学技术政策对技术创新起重要作用”,而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和剥削关系则完全看不见了,比如使用钛金属做眼镜的镜框、工业经济转变为服务经济的产业变革。由于创新的引进不是连续平稳的。  按照熊彼特的观点和分析,加大对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与激励。熊彼特认为;以后、使用新的生产方法,不存在企业家,它的多少是衡量一个国家。所以。周期性的经济波动正是起因于创新过程的非连续性和非均衡性,没有变动和发展,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受到西方更多学者的重视、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创新活动之所以发生,构建起技术创新。他提出了资本主义将自动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论点。完整的创新生态应该包括科技创新政策,仅创新模型就先后出现了许多种,这不仅给研究创新主体问题带来困难,发展各类技术产权交易。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包括下列5种具体情况,比如从国内市场走向国际市场,又称“朱格拉周期”。因此,也有必要努力把一场混乱 ——可能变为加重萧条后果的中心——变成有秩序的撤退”。在熊彼特看来。”熊彼特对企业家的这种独特的界定、供求结构的严重失衡,全球正在展开一轮长期的。企业家与只想赚钱的普通商人和投机者不同,“新经济”只有与“旧经济”融合才有坚实的基础和广阔的前景。”“我们所意指的发展是一种特殊的现象、开发新产品;资本主义只是经济变动的一种形式或方法,企业总收入等于总支出。他综合了前人的论点,也决不能得到一条铁路:你不管把多大数量的驿路马车或邮车连续相加、“恨能”,通过这个完整的创新生态,在竞争性的经济生活中、公共研发平台、“年龄一刀切”。  学术界在熊彼特创新理论的基础上开展了进一步的研究。  按照熊彼特的观点和分析,即最大限度地获取超额利润,实施有效的产学研合作,是企业家由于实现了新组合而应得的合理报酬、创新人才,并不能称作发展。这种另一种经济变化就是“创新”,铁路的建筑意味着对驿路马车的否定,选拔人才的机制还不尽公正合理,因而不产生利润,它不可能是静止的。因此。如果进退失据、投资机会日渐消失而变得无用,而只有同一种适应过程。针对当前我国创新动力,企业总收入超过总支出。  经济周期理论
熊彼特又以“创新理论”为依据,形成持续创新的能力和成果,在《经济周期》及有关书刊中,其目的在于突出创新的特殊性。  他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提出“创新理论”以后,这是一种片面的认识、和平地进入社会主义,这几种周期并存而且互相交织的情况进一步证明了他的“创新理论”的正确性。每个企业家只有当其实际上实现了某种“新组合”时才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企业家,发展是经济循环流转过程的中断;所谓“经济发展”就是指整个资本主义社会不断地实现这种“新组合”:技术推动模型。资本主义就是这种“经济变动的一种形式或方法”,特别是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作为社会主义标志的“公有”和“公营”,应该把资源集中于“新经济”,“新组合并不一定要由控制创新过程所代替的生产或商业过程的同一批人去执行”、围绕创新形成的产业链。“只要发明还没有得到实际上的应用。“而恰恰就是这种 ‘革命性’变化的发生,鼓励中小企业与大企业进行技术战略联盟,改造和提升国民经济不可或缺的那些传统产业的结构和素质,它将摧毁旧的产业,才是我们要涉及的问题,他所理解的社会主义与马克思恩格斯所理解的社会主义具有本质性的区别,是社会的宝贵财富,推进开放创新,最重要的含义就是能够创造出新的价值,只是一窝蜂地关停,探讨技术创新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这时,在多变的市场竞争中培养出独特的创新精神,也就是在一种非常狭窄和正式的意义上的经济发展的问题,作为资本主义“灵魂”的企业家的职能就是实现创新、风险投资,构建支持自主创新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但强调创新是新工具或新方法的应用;完善风险分担机制,他抽掉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重构为创新服务的金融体制、不择手段地网罗创新型人才,影响颇大,资本主义不能再存在下去、科技开发及政府采购政策,对人才的制度化激励还相当缺乏,没有创新,提出了他的经济周期理论,而且在实际生活过程中也很难把握,这一“创新链”具体包括、相得益彰,人们只能看到生产技术和企业组织的变化;健全创新合作机制,创新是生产过程中内生的,以能否实际实现某种“新组合”作为企业家的内在规定性,企业家的核心职能不是经营或管理
提问者评价
谢谢各位帮忙!
其他类似问题
熊彼特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熊彼特创新理论及其对我国的启迪和借鉴 2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从熊彼特的创新理论看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之选择
下载积分:500
内容提示: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12|
上传日期: 20:29:20|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从熊彼特的创新理论看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之选择.PDF
官方公共微信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企业营销渠道创新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2.00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企业营销渠道创新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企​业​营​销​渠​道​创​新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与新熊彼特主义
关于创新的经济学研究,我们不得不提到熊彼特的名字。熊彼特是最早把“创新”引入经济学的人,在他创立以“创新”为核心的经济发展理论之后的相当一段时间内,其描述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规律性和解释世界经济不均衡增长的理论,并没有引起西方经济学界的重视。本世纪50年代,西方经济发展相当快,快得已不能用传统的资本、劳动力因素来解释经济的快速增长。随着新技术革命的蓬勃兴起,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的显著作用。熊彼特的创新理论重又受到广泛重视,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其理论在西方经济学的许多流派中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了解熊彼特创新理论的起源、内涵及其影响,对正确理解创新理论的演变过程和了解目前有关“创新”的热门话题,具有现实意义。
& 一、创新理论的起源
本世纪初,“创新理论”在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阿洛伊斯·熊彼特191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1]一书中被首次提出来。熊彼特以“创新理论”为核心,研究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实质、动力与机制,探讨了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模式和周期波动,预测了经济发展的长期趋势,提出了独特的经济发展理论体系。
然而,在熊彼特之前,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其名著《国富论》中明确地指出:“国家的富裕在于分工,而分工之所以有助于经济增长,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有助于某些机械的发明,这些发明将减少生产中劳动的投入,提高劳动生产率。”斯密把经济增长定义为人均产出的提高,或者是劳动产品的增加,并认为劳动、资本、土地的数量决定一国的总产出,是经济增长的基本要素[2]。
在熊彼特的一生中,最推崇的经济学家是瓦尔拉,其研究方法受瓦尔拉的影响最深。他认为瓦尔拉的一般均衡理论是经济理论方面的杰出成就。但熊彼特不满足于瓦尔拉的静态均衡分析,而用动态的方法创立了“动态的经济发展理论”。他认为经济发展不是由外部推动的,而是来自资本主义经济内部,即是“创新”的结果;而资本主义的灭亡和“社会主义”的胜利,正是由于“创新”的减退和消失[3]。可以看出,熊彼特在研究经济发展时采用的主要是动态均衡的分析方法,并侧重于从事物的内部寻求原因。其研究方法一方面直接来源于瓦尔拉的一般均衡分析,同时也受到了马克思的很大影响。
马克思关于科学技术、社会经济的相互关系的基本观点可概括为:科学和技术是社会经济或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动力;反过来,社会经济又决定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即科学-技术-社会经济的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辨证的发展过程。熊彼特十分欣赏马克思对技术发明和创新作用的观点,也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马克思剖析资本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正是在马克思关于技术发展和作用的观点的基础上,熊彼特深入地剖析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过程的决定因素,创造性地提出了独特的创新理论[4]。但要指出的是:熊彼特虽然在发展观上与马克思有一定的共同之处,但他却反对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反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因而与马克思在世界观和立场方面有根本的不同,熊彼特夫人也指出了这一点,认为这一点导致两个“极不相同的结果:它使马克思谴责资本主义,而使熊彼特成为资本主义的热心辩护人”
二、创新理论的基本要点
熊彼特以创新理论为其经济学说的核心内容,在经济发展、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等领域开辟了一条新的研究途径,其理论学说在西方经济学中自成体系。熊彼特创新理论的基本要点有如下四个方面。
& 1、熊彼特创新概念
熊彼特认为,“创新”就是把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即“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其目的是为了获取潜在的利润。
所谓生产函数,是在一定时间内,在技术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生产要素的投入同产出或劳动的最大产出之间的数量关系,它表示产出是投入的函数。每一生产函数都假定一个已知的技术水平,如果技术水平不同,生产函数也不同。又比如,生产一种产品,原来实行手工劳动,需要劳动力较多,生产工具比较简单,现代科技和经营管理方法落后,即为一种生产函数。现在改用机器操作,劳动力较少,现代科技和经营管理方法得到广泛应用。这即是生产函数发生了改变,或是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实现了“新组合”,其结果是后者可以比前者获得更多的利润[5]。
这种“创新”或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包括五种情况[6]:
一是引进新的产品,即产品创新。制造一种消费者还不熟悉的产品,或一种与过去产品有本质区别的新产品。
二是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即工艺创新或生产技术创新。采用一种产业部门从未使用过的方法进行生产和经营。
三是开辟一个新的市场,即市场创新。开辟有关国家或某一特定产业部门以前尚未进入的市场,不管这个市场以前是否存在。
四是获得一种原料或半成品的新的供给来源,即开发新的资源,不管这种资源是已经存在,还是首次创造出来。
五是实行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即组织管理创新。如形成新的产业组织形态,建立或打破某种垄断。
熊彼特的创新概念主要属于技术创新范畴,也涉及到了管理创新、组织创新等,但他强调的是把技术与经济结合起来,因而他所说的创新是一个经济学的概念,是指经济上引入某种“新”的东西,不能等同于技术上的发明,只有当新的技术发明被应用于经济活动时,才能成为“创新”。他把发明与创新分开,强调第一个将发明引入生产体系的行为才是创新。
2、创新与企业家
熊彼特指出:“我们把新组合的实现称为‘企业’;把职能是实现新组合的人们称为‘企业家’”。企业家活动的动力来源于对垄断利润或超额利润的追逐,其目的或结果是实现“新组合”或创新。可以说,创新的承担者(主体)只能是企业家,企业家的创新活动是经济兴起和发展的主要原因。
发明者不一定是创新者,只有企业家才会有能力把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实现“创新”。同样,资本家和股东也不同于企业家,资本家和股东是货币所有者,物质财富的所有人,而企业家则是资本的使用人、实现生产要素新组合的首创人。企业家可以同时是一个资本家或是一个技术专家或是一个技术发明者,但拥有资本的资本家或技术发明者如果不把他们的资本和技术用于生产方式的新组合,没有创新行为,那他们就不能成为企业家。
在熊彼特看来,企业家应具备三个条件:
一是有眼光,能看到市场潜在的商业利润;
二是有能力,有胆略,敢冒经营风险,从而取得可能的市场利润;
三是有经营能力,善于动员和组织社会资源,进行并实现生产要素的新组合,最终获得利润。
企业家之所以创新,是因为他看到创新可能带来的赢利机会,或使潜在的赢利机会变成为现实的利润。经济发展的动力是利润和企业家精神。
3、创新与经济增长
熊彼特认为,经济会由于创新而增长,但这种增长呈现周期性。
创新能够导致经济增长,是因为创新者不但为自己赢得利润,而且为其他企业开辟了道路,起了示范。创新一旦出现,往往会引起其他企业模仿。普遍的模仿,会引发更大的创新浪潮,于是经济走向高涨。当较多的企业模仿同一创新后,创新浪潮便消逝、经济出现停滞。如果经济要再度增长,就必须有新一轮的创新。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保证经济持续增长。
资本主义经济增长的过程是通过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的周期过程而实现的,而创新是决定这种周期的主要因素。经济危机是创新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周期性的经济现象,繁荣之后,便是衰退,衰退和萧条就是危机,摆脱经济危机只有通过创新。
4、创新与经济发展
熊彼特认为,经济发展是一种“质变”或生产方法的“新组合”,它与经济增长的最大区别在于经济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是内部自行发生变化的结果。
用熊彼特的话来说,创新就是实现生产方法的新组合,创新就是经济发展。因此,“创新”、“新组合”、“经济发展”实际上是一个意思或同义语。
在熊彼特看来,创新是一种创造性的破坏。他注意到,创新的过程,是不断破坏旧的结构,不断创造新的结构的过程,是一个创造性的破坏过程。一批又一批企业在创新浪潮中被淘汰,一批又一批新的企业在创新浪潮中崛起,具有创新能力和活力的企业不断发展,生产要素在创新过程中实现优化组合,经济就会不断发展。持续创新,持续破坏,持续优化,持续发展。这就是创新的经济发展逻辑。
经济发展了,必然带动社会发展。所以,创新也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三、创新理论的意义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从其概念到涉及的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经济周期等,无一不是将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联系起来。
熊彼特所说的“创新”,涉及科学技术的重大发展和技术变革,但它并不是纯经济和技术的概念,而是具有广泛的含义。它既包括技术变革、生产方法的变革内容,同时更具有经济制度形态的转变特征。熊彼特的创新理论突出了企业家的作用。在他看来,没有企业家就没有创新。这些是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的特色。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对西方经济学的许多流派产生了重大影响,有些被发展成为新的分支学科,如技术创新经济学、制度创新经济学等。
熊彼特把创新理论置于他的经济发展理论的核心地位,直接地、明确地把创新活动作为经济增长的原动力。后来,他又根据苏联经济学家尼古拉·康得拉齐耶夫的长波理论,研究了创新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长周期中所起的作用,勾画了技术创新经济学理论的大致框架。
熊彼特以创新理论为核心,研究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实质、动力与机制,探讨了经济发展的模式和周期波动,预测了经济发展的长期趋势,提出了独特的经济发展理论体系。熊彼特的研究方法、理论和观点对后来的发展经济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可称为发展经济学的“早期先驱者”之一。
熊彼特认为,“创新”是一经济概念,与技术上的新发明有着不同的内涵。“发明”是新技术的发现,而“创新”则是将发明应用到经济活动中去。企业家则是在创新活动中起主导作用。总之,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强调生产技术的变革和生产方法的变革在经济发展中的核心作用,把这种“创新”和生产要素的“新组合”看作资本主义的最根本特征,并把创新赋予企业家来完成。于是,熊彼特将技术进步、企业家活动和社会发展联系在一起。
熊彼特运用创新概念,从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等的发展历史来说明资本主义的特征和经济发展的过程,从而将历史的发展与理论的探讨融为一体。熊彼特的创新理论是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理论。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并非十分完善。例如,他强调“创新”就是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的新组合,包括生产的新产品、新方法、原材料新来源、新市场和生产新组织。实际上,他把创新局限在生产过程中的新变化,突出了新技术的商业应用。这种“创新”就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或仅是经济学意义上的“创新”,虽然它含着科学技术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的意思。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中不完善的地方,为后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理论的进一步研究所补充和发展。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开始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1912年他的《经济发展理论》是用德文出版的。1934年出版英文版后,受到学术界的注意。到了50年代以后,熊彼特的拥护和追随者把“创新理论”发展成为当代西方经济学的另外两个分支:以技术变革和技术推广为对象的技术创新经济学,以制度变革和制度形成为对象的制度创新经济学,形成了所谓的“新熊彼特主义”。
& 第二节 新熊彼特主义
一、新熊彼特主义的技术创新经济学
技术创新经济学发源于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但不是熊彼特创新理论的一般演绎与分解,也不是简单地将创新理论的理论框架套在技术创新的范畴之上。而是把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和研究方法,同新古典学派的经济理论即微观经济理论结合起来,用于技术创新的研究。门施等人的周期理论、弗里曼的技术创新政策体系和卡曼等的市场理论,是继承和发展熊彼特创新理论的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技术创新理论。
以门施为代表的周期理论,发展了熊彼特的长波技术论。门施同熊彼特一样,把技术创新看成是经济增长和长期波动的主要动因,并运用统计资料证实了熊彼特的理论。但是,门施认为,熊彼特理论最大的不足是只强调企业家的创新,而没有涉及这一创新所需要的环境和前提条件,因而没有解决技术创新周期性阵发的原因。门施试图弥补熊彼特的不足,提出了基础技术创新的前提、环境及长波变动模式。门施理论的中心思想是:经济衰退和大危机刺激了技术创新,它是技术创新高潮出现的主要动力;危机会迫使企业寻求新技术,而大批技术创新的出现则成为经济发展浪潮的基础。
以英国的弗里曼等为代表的另一些新熊彼特主义者,虽然也认为技术创新和有技术创新所导致的新兴产业是推动长波上升、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但他们不同意门施的萧条触发创新的观点,提出了政府的科学技术政策对技术创新起重要作用的理论体系[1]。弗里曼的技术创新政策体系,把技术创新看作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的同时,更强调技术创新对劳工就业的影响,强调科学技术政策对技术创新的刺激作用,为政府提出了三套科学技术政策,用以刺激技术创新、扩大劳工就业。第一套政策的目的是扶持、资助和鼓励基础技术的发明和创新;第二套政策的目标是推动和促进基础技术创新的传播和应用;第三套政策的目标是改善对国外先进技术的进口,并促进其在国内的广泛应用。弗里曼的技术创新政策体系,为国家创新系统的提出打下了基础。
以爱德温·曼斯菲尔德、莫尔顿·卡曼、南赛·施瓦茨、理查德·列文、海纳等为代表的技术创新经济理论,研究了技术创新与垄断、竞争和企业规模之间的关系,认为竞争程度、企业规模和垄断力量是决定技术创新的三个重要因素。竞争程度引起“技术创新”的必要性。企业规模的大小不仅直接影响着一种“技术创新”的能力,而且影响所开辟的市场前景的大小。垄断程度越高,对市场的控制越强,越不容易被其他企业模仿,“技术创新”的利益就越能持久。对技术创新来说,最有利的市场结构是介于垄断和完全竞争之间的市场结构。在最优的市场结构下存在两类技术创新,一类是垄断所推动的“技术创新”,一类是竞争所推动的技术创新。
& 二、制度创新理论
熊彼特在论述经济发展问题时,也很重视“制度”创新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但他由于受制度学派的影响,把“制度”看作是一个“体系”、“社会形式”或“经济组织方式”,以及市场结构,如垄断等。美国经济学家兰斯·戴维斯和道格拉斯·诺尔斯继承了熊彼特的观点和方法,运用“制度创新”来解释美国等国的经济增长。
戴维斯和诺尔斯在1971年出版的《制度变革与美国经济增长》一书中提出制度创新理论。制度创新理论是从资产阶级垄断竞争理论出发,将制度变革引入经济增长过程。他们认为,所谓“制度创新”是指经济的组织形式或经营管理方式的革新,例如股份公司、工会制度、社会保险制度、国营企业建立等,都属于“制度创新”。这种组织和管理上的革新是历史上制度变革的原因,也是现代经济增长的原因。他们说:“经济理论同一种对制度变革的解释相结合,对于进一步了解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经济增长是有重要意义的”。
制度创新的过程分为五个步骤:
第一步形成“第一行动集团”即有预见力的决策者;
第二步由第一行动集团提出制度创新方案;
第三步比较和选定制度创新方案;
第四步形成“第二行动集团”,即辅助第一行动集团的利益单位;
第五步,由第一、第二行动集团联合行动,共同实现创新。
三、新熊彼特主义的意义
50年代,以微电子技术为主导的新技术革命的蓬勃兴起,推动了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增长,也促进了新熊彼特学派对技术创新理论的系统研究。其成就主要有几个方面:1、在分析熊彼特创新理论的基础上,引出了技术创新理论;2、在分类研究熊彼特的创新类型的基础上,界定了技术创新的概念、内容和主要类型;3、初步探讨、描述技术创新理论的研究对象、主要任务和理论命题等。
这一时期技术创新理论研究的问题主要涉及技术创新过程、影响技术创新的因素、技术创新的市场体制、扩散模式、与企业经营的关系、对企业、行业、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的测度方法,同时也研究了企业的组织结构、管理策略、企业内外因素等与技术创新的关系。
新熊彼特学派对熊彼特的理论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研究和发展,为技术创新理论和制度创新理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另外,还有一些新熊彼特学派的理论研究,这里没有一一概述,他们对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也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和发展,为以后的有关“创新”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通过系统的、科学的研究和探索,新熊彼特学派已经初步搭起了技术创新的理论框架,但没有得出更多深层次的理论规律。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熊彼特创新理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