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动内需进口对促进gdo有很大帮助

陕西出口商品结构调整的证实探析 - 进出口贸易论文
||||||||||||||||||||||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阅读次数:人次陕西出口商品结构调整的证实探析1.VIP俱乐部2.查看资料3.订阅资料4.在线投稿5.免费阅读6.会员好评7.原创检测8.教材赠送9.联系我们10.常见问题
——加大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
[摘要]对外贸易口对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陕西地处内陆,外贸出口额较低,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也相对较小,但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深入和“一线两带”建设的开展,对外贸易仍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目前,陕西对外贸易已经进入了一个调整阶段,要想进一步扩大出口必须从出口商品的结构入手。本文通过对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占出口总额的比例与出口总额的实证分析,说明了陕西省加大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的必要性,并对其发展提出了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陕西、出口商品结构、调整、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
对外贸易口作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对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陕西地处内陆,外贸出口额较低,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也相对较小,对外贸易仍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扩大外贸出口是陕西省对外开放的重要任务之一。从近年来出口形势看,全国外贸出口总体增长,而陕西省却存在下滑趋势,成为经济运行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陕西省对外贸易出口的现状
近几年来,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陕西省外贸出口起落徘徊,增势较为缓慢。图1给出了,1996年至2000年五年间(“九五”期间)陕西省外贸出口情况。“九五”期间年均增长5%,低于同期陕西省国民生产总值年均9%的增长速度。2001年,由于受到欧盟、日本经济下滑和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陕西省纺织、服装类等资源原料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商品的出口大幅度下滑,全省外贸出口除了3月份同比增长外,其余月份均为负增长,全年外贸出口10144万美元,居全国21位,西部12省(区、市)第4位,比2000年下降15.24%,与全国出口增长6.3%的形势形成鲜明反差。
陕西省目前出口增长缓慢的局面表明陕西对外贸易已经进入到一个调整的阶段,进一步的出口增长已无法继续依靠单纯的数量扩张,需要进行出口商品结构的调整。只有进行出口商品结构的调整,逐步由资源原料密集型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向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的转化,才能进一步促进出口增长,加大出口对陕西经济增长的贡献,确保经济快速稳定增长。
由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学说发展而来的现代贸易理论认为:一国参与国际贸易的比较优势来自其要素禀赋特点,但是要素禀赋特点会随着一国经济的发展与经济结构的变化而变化。要素禀赋的变化所导致的贸易结构的变化通常按照如下顺序经历四个阶段:如图2所示。
结合陕西的实际情况,近几年来要素禀赋发生了某些重要变化,高新技术产业成为陕西经济新的增长点,陕西省在一定程度上已具备了出口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的要素禀赋条件。
二、陕西省出口商品结构的实证分析
根据《陕西省统计年鉴》出口商品分类,为了进一步分析的需要,把陕西省出口商品分为三大类型:(如图3)
有关产品的分类是按照该产品生产过程中资本与技术、资源原料和劳动投入比例的大小进行分类的,同时也借鉴了国际贸易标准代码〔SITC〕对产品进行分类的方式,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为了验证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占出口总额的比例与出口总额的相关关系,对以上数据运用国际流行的统计软件SPSS11.0进行回归分析。为了提高拟合优度,对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占出口总额的比例(X)与出口总额(Y)分别求出其自然对数(如图4)。
图4:年陕西省对外贸易出口相关数据
年份出口总额Y(万美元)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额占出口总额(万美元)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比例X出口总额的自然对数LNY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自然对数LNX
对二者的自然对数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下:
LnY=13.657+1.763LnX……(1)
R2=0.895,R=0.964
残差成正态分布(如图5),回归结果如图6所示:
由以上分析结果可以看出,这一回归分析的拟合度较好,显示出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占出口额的比例与出口总额高度相关。
对回归方程进行变形分析:
LnY=13.657+1.763LnX……(1)
=&LnY=Lne13.657+LnX1.763
=&LnY=Lne13.657X1.763
=&Y=4X1.763……(2)
从方程(2)可以看出出口总额(Y)对于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占出口总额的比例(X)来说以指数速度增长。
同时,图6中也出现了某些偏离散点,较为明显的为1994年、1995年和1996年。根据原始数据分析,1993年出口总额为99347万美元,1994年则为120718万美元,从1993年到1994年陕西省对外贸易出口额幅度增长过大,使其成为偏离散点。分析其原因,笔者认为,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呈现出高速增长,而作为西部地区的陕西省,1994年以后对外贸易出口才表现出大幅增长趋势。
三、陕西省加大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一)加大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是陕西省对外贸易发展的必然趋势:
从图7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占对外贸易出口总额的比例不断扩大,并处于上升趋势。到2001年,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占对外贸易出口总额的比例已高达43.05%,在出口商品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二)陕西省加大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占出口的可行性
1.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陕西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到2000年底,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将近1000家,其中年销售收入上10亿元的企业12家,上亿元的企业50多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由1995年的90多亿元,增加到406亿元,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9%提高到25%。其中电子信息产业产值262亿元,占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64%。
2.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迅速崛起,成为陕西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九五"以来,以西安、宝鸡、杨凌、咸阳、渭南高新区为重点的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经济以年均35%左右的速度增长。2000年,开发带技工贸总收入达到400亿元,进区企业共4000余家。西安高新区机制灵活,环境良好,并创建了软件、生物医药、新材料、光电子等特色园区。
3.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为高新技术产业化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陕西省目前已建成和在建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7个,重点实验室63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10个,重点实验室36个。这些工程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为陕西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和项目储备,以工程研究中心为依托,已组建的大唐电信、西北有色金属公司等一批高新技术企业,成为全省高新技术产业的排头兵。
4.一批重大高新技术项目建设已取得显著成效。
在信息、机电一体化、环保、新材料等领域创造条件,积极培育筛选项目,争取各方支持,一批高新技术重大项目建设成效显著。这些项目起点高、开发能力强、产业关联度大、市场前景好,先后已有50多个项目列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项目计划,总投资超过40亿元,其中大部分项目已开工建设,10个建成投产。
5.民营高新科技企业和转制后的科研机构已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生力军。
陕西民营科技企业占全省高新技术企业的90%。到2000年底,全省民营科技企业已经发展到7800余户,实现技工贸收入230亿元,实现利税20亿元,创汇突破1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6.7%、27.6%和110.4%。增长幅度明显高于陕西省其它经济成份,综合发展指标在全国名列前茅。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化,大多数科研机构转变为科技型企业或成为企业的技术开发机构,也将成为陕西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新生力量。
(三)陕西省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了其出口商品结构的调整
1、陕西省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促进了陕西省对外贸易出口商品结构的调整
(1)把高新技术产业摆到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地位。通过加快高新技术成果向生产的转化、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开发高新技术产品,促进国民经济总量稳定、快速增长。充分发挥高新技术产业对优化全省产业、产品结构,提升产业技术水平的推动作用,加快产业升级。
(2)重点突破,加快推进。在具有科技优势、经济发展急需、市场容量大、有发展前景的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加大支持。
(3)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激活存量资本。加快一批有实力的传统企业的高技术化改造,提高产品、设备的科技含量,提高高新技术产品的比重,使其加快向大型高新技术企业发展。
(4)支持一批企业和优势产品实现规模经营,获取较大市场份额。重点在航空、软件、移动通信设备、数控机床、电子元器件、生物制剂等领域,加快规模集聚,发展在国际国内有影响的产业集团。
(5)加强体制和政策创新。要进一步深化政府管理和企业制度改革,形成按国际惯例和现代市场经济法则运作的制度支撑;努力加强政策创新,创造有利于市场有效配置资源的良好软环境,从而形成政府推动和市场拉动有机结合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推进机制。
2、陕西省出口贸易扩张发展到了投资驱动阶段
1991年以来,陕西省的利用外资工作进入了一个全新发展阶段,领域不断拓宽,规模迅速扩大。1991年至2001年全省共签订利用外资合同3523个,合同外资额80.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额45.97亿美元。为了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陕西省政府先后颁布了《陕西省关于鼓励外商投资的若干规定》、《陕西省利用外资实施办法》和《陕西省外商投资企业管理办法》,还确立了"以资源换技术,以产权换资金,以市场换项目,以存量换增量"的利用外资新思路。坚持"一二三产业并举,大中小项目齐上,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招商引资方针。同时,外商投资的重点主要是电子信息产业、光电一体化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新材料产业以及现代农业技术等高新技术产业。
四、陕西省调整出口商品结构的建议及对策
调整出口商品结构,增强产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加快建立与国际贸易和投资竞争相适应的,以传统出口商品为主体,以技术密集型商品为主导,以高科技产品为战略方向,传统市场、传统方式与新市场、新领域、新方式相互结合、相互补充的对外贸易体系。以提升传统产业和优势产业为突破口,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方向,调整出口商品结构。选择一批有潜力、有市场竞争能力、附加值高、对开辟和拓展出口市场有重大作用的产业。通过定产品、定企业、定市场、定目标、定时间的方式,集中政府现有调控手段给予支持,努力培育一批陕西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龙头产业和骨干产品。
(一)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推动陕西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充分发挥政策环境对陕西省高新技术产业的导向和激励作用。转变政府管理职能,规范部门管理行为,公开办事程序,减少办事环节,以创造良好的投资软环境。加大税收优惠力度,吸引各类投资者投资高新技术产业。加快体制改革和机制转换,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增强企业依靠科技进步求生存和发展的压力和动力;加快技术开发型科研机构的转制,促进科技要素向企业流动。
(二)加强政府组织协调和宏观引导,集中力量实现重点突破。
1、强化政府对高新技术产业化工作的集中领导。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带有战略性、全局性的高新技术产业重大工程,进行总体规划和统筹安排。将一批对陕西省经济发展有重大的影响,市场前景好的高新技术成果,通过政府支持,进行工程化和规模化建设,为产业发展提供示范。
2、做好陕西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长期发展规划工作,组织制定与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年度发展计划。
3、疏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信息瓶颈。在陕西省积极构筑资源共享的开放式信息网络系统平台,以实现科技人员和科技成果集约化,从而达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成本最小化和产出最大化。
(三)结合陕西省科技优势和特点,建立区域性科技创新体系。
通过建立产权清晰的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使企业具有技术创新的动力和压力,促进企业建立研究开发机构,或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共建技术开发中心,加大技术开发的投入,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积极推动部属和省属院所共建重点实验室、中试基地、工程研究中心,形成科研开发基地,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供技术支撑;将科研基地建设纳入省固定资产投资计划,每年从基本建设经费中划出一定资金用于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和产业化项目的建设。建立和完善社会化科技服务体系,加快创业服务、高新技术项目评估、无形资产评估、新技术推广等中介机构的建立和完善提高,为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有效服务;建立和完善经济、科技、教育、党政机关等信息网络,鼓励和支持企业、事业单位尽快上网,进行信息交流,开展电子商务。
(四)下大力气解决科技与经济整合的问题。
为了加速科技与经济的有机整合,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必须提高认识,转变技术持有人与产业化依托人的观念。尽快建立健全技术市场。建立相应的促进科技与经济整合的政策。彻底打破本位观念,让一大批科研成果走出去为人所用,以不断促进技术创新,使其始终保持技术领先地位。加快科技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步伐。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以资金、政策和指令来加速整合过程。
(五)建立健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投融资体系。
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作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银行贷款作支撑,广泛吸引社会投资和境外投资的多元化高新技术产业投融资体系。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和高新技术产业资本及产权交易市场,积极创造条件,增强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和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的流动性,完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优先安排高新技术企业发行债券和股票,推荐条件成熟的高新技术企业上市。积极争取低息贷款和省外、国外资金,积极推动融资租赁、贷款担保和贴息、买方信贷等多种融资方式的发展。积极争取陕西省高新技术项目对外国政府和国际金融组织中长期贷款的利用规模。为陕西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创建宽松的资金环境。
(六)大力推动陕西省民营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大力支持非国有经济特别是民营高新科技企业的发展。除法律、法规规定的之外,对民营高新技术企业的生产和经营范围与其它企业一样不受限制,给予民营高新技术企业在生产和经营上的"国民待遇"。把民营高新技术产业纳入陕西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鼓励民营高新技术企业参与陕西省国民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鼓励民营高新技术企业兼并、收购、租赁、承包国有亏损企业。政府部门、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社会中介组织为民营高新技术企业多渠道、多方面地提供技术和咨询服务,帮助企业建立科技进步的内在推动机制,增强企业竞争力,鼓励各类人才到民营高新技术企业工作。
第四部分总结与展望
(一)通过分析陕西省对外贸易的现状,以及陕西省外贸出口与全国平均水平的比较,运用“要素禀赋”学说加以分析,清楚的表明陕西对外贸易出口已经进入了一个调整阶段,需要进行出口商品结构调整。
(二)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对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占出口总额的比例与出口总额进行了回归分析,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出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占出口额的比例与出口总额高度相关,从实证方面说明陕西省加大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占出口的必要性。
(三)结合陕西省自身的高科技优势,说明了陕西省加大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占出口的可行性。
(四)针对陕西省当前对贸易出口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快陕西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建议。
从区域发展的角度来理解,经济全球化实际上是强调经济发展过程中全球层面上的创新网络联接和拓展,而本地化趋势则是强调区域内创新网络的培育和企业的本地植根。在当前经济全球化浪潮正以不可逆转的趋势向前推进过程中,任何区域的发展都很难将全球化的冲击拒之门外。所以,陕西省对外贸易的发展要想获得和继续保持竞争优势,就必须以积极的姿态迎接全球化的挑战,充分认识经济全球化和本地化趋势的特征和规律,才能在这一历史潮流中为自己找到适当的位置。
当前,我国已经加入世贸组织,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国际化程度将会有很大程度的提高,所以在今后陕西省对外贸易发展过程中,更要重视和研究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及本地化的趋势,并在此过程中积极做到:
(一)努力形成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IndustrialClusters),以促进新产业区的形成和发展。正如波特(Porter)所认为的,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各国内出现的产业集群可以从三方面影响竞争:提高企业的生产率;指明创新方向和提高创新速度;促进新企业的建立,从而扩大和加强集群的本身。使陕西的高新技术产业形成产业集群,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二)积极培育和发展区域的创新网络,不断“黏附”国际上流动的资金、知识、技术等生产要素及其携带载体—跨国公司的入驻,并与之合作和竞争,强化区域内创新网络的创新功能。避免一味地追求国际潮流,盲目跟随,过分依赖于大的跨国公司。
(三)大力营造区域创新的软环境,特别是加强陕西省内制度环境的创新,诸如企业的产权制度、区域的科教体制、区域的内部工业联系等方面的制度调节,从而降低区域内新企业诞生和成长的成本和障碍,在积极与跨国公司进行合作的过程中,高度重视本地创新型中小企业的衍生和成长,提高本地企业的学习能力,增强整体区域的学习效应,并加强区外的交流与合作,即不断延伸区域创新网络的联接范围。同时,使各种创新的网络联系植根于本地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形成自我调节能力强的区域创新系统,以获得区域竞争的优势。
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必须把陕西省的经济融入到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去,使陕西省的对外贸易成为世界市场的组成部分,才能保持陕西省对外贸易出口的快速、稳步的增长,促进陕西省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保罗.克鲁格曼等《国际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4
2、小艾尔弗雷德.丁.菲尔德《国际经济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1
3、《陕西省统计年鉴》年版中国统计出版社
4、王耀忠《新编国际贸易》湖南大学出版社2001.9
5、钟昌标《国际贸易与区域发展》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4
6、陕西省对外经济贸易合作厅《陕西省对外贸易》
7、张洁《关于陕西扩大外贸出口的战略性思考》《统计与信息论坛》2000.1
8、钟慧中《对外贸易研究中的数量分析方法》《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8.5
9、张敬茹《加入WTO与陕西贸易业发展的困难与对策》《统计与信息论坛》2002.3
10、高静远《入世对西部不发达地区外贸工作的影响及对策》《汉中师范学院学报》2002.3
11、李晋《西部开发与外贸出口结构战略思考》《财经研究》2000.1
本文永久链接:上一篇论文: 下一篇论文:
关于本站:中国最大的权威的公务员门户网站-公务员之家创建历经7年多的发展与广大会员的积极参与,现已成为全国会员最多(95.4万名会员)、文章最多、口碑最好的公务员日常网站。荣膺搜狐、新浪等门户网站与权威媒体推荐,荣登最具商业价值网站排行榜第六位,深受广大会员好评。公务员之家VIP会员俱乐部在公务员之家您可以分享到最新,最具有时事和代表性的各类文章,帮助你更加方便的学习和了解公文写作技巧,我们愿与您一同锐意进取,不懈的追求卓越。如何加入公务员之家VIP会员第一步:先了解公务员之家,查看第二步:或在线支付,汇款即时到帐第三步:汇款后立刻,将您的汇款金额和流水号告诉客服老师,3分钟内系统核查完毕并发送VIP会员帐号到您的手机中,直接登陆即可。百度推广找企业年金管理机构
找商业养老保险产品
资讯排行榜
google提供的广告
长盛基金2007下半年投资策略
pension.net &&& 18:37:00 &&&& &&&&
  要素价格重估与产业效率提升  下载文件 要素价格重估与产业效率提升-长盛2007中投资策略.doc  引子为什么要关注要素价格上涨?  投资者普遍把今年以来整个A股的持续上涨继续归功于经济高增长、全流通、上市公司质量持续改善等因素,然而我们也感觉到这样变化的背后实际上也在隐藏着另外一些变化,国内经济中的要素价格持续上涨对中国经济的繁荣提出新的挑战,国内不同的行业也会因此而发生新的变化,行业的衰退与景气的变化会在政策的调控下加快。  我们可以注意到上半年猪肉的价格大涨了,人们普遍觉得养猪的农户会受益,但是事实却相反,即使有政府补贴,很多农户还是亏本,肉价上涨抵扣不了饲料成本更大幅度的上升。我们还可以注意到,家电的价格缓慢上涨了,家电制造企业却感到盈利的压力却普遍增加了,原因是钢材、铜、塑材等原材料处于涨价的高位,这直接造成了70%的价格上涨因素。  中国出口高增长,贸易顺差急剧扩大,为了应对这种压力,国内政府会逐渐放大汇率波动的幅度,并不断取消或减少出口退税。即便如此,我们还可以看到,除了面临汇率升值的压力之外,国内很多企业还将面临贸易摩擦的压力,以及出口退税取消所面临的盈利压力。然而任何事情总是有两面,一些企业因此而遭遇困难,而另外一些企业因此而享受汇兑收益,比如中国航空运输业。  中国投资高增长不仅仅拉动上游行业的繁荣,而这种繁荣的背后却是对稀缺资源的消耗,以及由此而生的对大宗原材料价格的推涨,低效率扩张的结果就是对环境的破坏。经济学家之所以提出绿色GDP的核算,就是在于中国长期保持高增长,我们却付出了环保的代价,一旦经济开始走向追求效率的轨道,企业就要开始为保护环境付出成本,这个时候我们又会发现,很多企业又将面临生存的压力。  正是由于这些变化,要素价格上涨是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中伴生的趋势,企业要生存就必须提高效率,否则在行业的衰退与景气的变化中就会被淘汰。市场对于资金的配置就是这样,企业投资从低效率的行业中不断退出,进入盈利前景好的高效率行业并迅速发展。伴随市场的制度性变化就是在遵循这个规则,无论是政府对于汇率、出口退税调整,还是制定节能环保战略,这些措施调整的结果无不在推动要素价格上涨,并通过市场来促使企业改善效率。  股改前沪深300核心指数的估值约为13.72倍,而今天已经上升到40倍,A股市场中伴生越来越多的泡沫已是不争的事实。股市永远是估值与业绩之间的赛跑,我们今天面对的是高估值的市场,及其背后不断调整的高增长经济,国内的经济结构会在要素价格持续上升的过程中不断调整,盈利的前景会壮大一些企业,也会令一些企业退出市场,这些趋势的判断将是我们在投资中获取收益的基础。  第一章
中国将进入要素价格重估阶段  中国的市场化改革,主要围绕在产品市场,而作为市场基础的要素市场改革非常缓慢。包括劳动力、土地、资金、资源等要素价格的低估,一方面,造成了企业利润因要素红利而不断放大,出口和顺差不断增加,过多的货币投放以及过高的利润刺激投资居高不下,从而出现流动性泛滥,资产价格膨胀,这加大了人民币升值压力;另一方面,企业的资源利用率和环境成本都很低,较低的工资水平以及福利保障也是内需不足的主要原因,使得经济结构内外失衡。而解决中国经济内外失衡的根本途径就是要加快要素市场化改革,提高企业的要素成本,改善出口、投资和消费的结构性关系。  一、对当前中国经济失衡的考察  一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11.1%,国内经济明显出现加速增长的趋势,上市公司公布一季度业绩总体同比增长82%。与此相对应的,今年1-5月份,在统计局公布的39个工业行业数据中,化纤行业增长2.2倍,钢铁行业利润同比增长1.2倍,建材行业增长70.1%,化工行业增长69.4%,电力行业增长60.6%,煤炭行业增长43.1%,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29.8%,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65.3%,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60%,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4.6%。这些数据充分表明,上游行业与机械制造的利润上涨十分明显,驱动这些行业业绩大幅上涨的主要因素来自投资高增长的拉动与要素价格的快速增长。  毫无疑问,要素价格的持续上升与中国持续性城市化、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化进程的快速扩张有很大关系,投资需求的快速扩张导致要素资源相对短缺并提升投资品的价格。中国的投资快速扩张不仅拉动国内要素价格的快速扩张,也对全球的要素价格产生直接的影响。全球大多数的经济学家都承认,中国对全球价格的影响扮演着重要角色,中国大量出口产品平抑了全球物价的同时,中国国内对大宗原材料的庞大需求也对起着推高的作用,这表明中国对要素价格已具备了重要的全球影响力。  正因为如此,我们感觉到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以及中国的政策改革对要素市场的影响才引起投资者更多的关注。过去中国20余年的市场化改革主要集中于最终产品部门,通过对最终产品的市场化改革才改善了对各经济主体的激励机制,提高了资源的配置效率,并促进了技术进步。现在看来,产品部门市场化进程已经基本完成,除了能源和水等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少数重要产品之外,绝大部分产品已经形成了有效的市场供求和价格决定机制。  然而,中国要素部门的市场化改革则明显滞后,主要表现为政府对要素配置与定价的高度管制,使得中国生产要素的价格与国外相比普遍较低。要素市场的高度扭曲,降低了整个经济的生产成本,增加了中国经济的短期竞争力,因此,一定程度上人为地加快了经济增长的速度,创造了中国经济超常增长的格局。与此同时,这些扭曲也导致了一系列的结构失衡,大大增加了中国经济中长期的风险。  现象一工资增长赶不上劳动生产率提升,人口成本红利转化为企业利润,在经济的大蛋糕中,劳动者的份额大幅缩小,政府份额稳步增加,企业是最大获益者。  现象二由于能源价格扭曲偏低,企业没有因高耗能而付出应有代价,由此获得资源红利。  现象三企业把高污染代价环境成本转嫁给社会和未来,由此推高现阶段盈利水平。  现象四利率水平低下,中国老百姓在补贴中国银行和大企业利润。2006年中国银行总利润在1600亿,现在居民储蓄16万亿,如果企业存款加上,存款利率提升0.5%,那么银行利润就变成0.资金成本低下造就了银行和企业的利润。  从上面的现象中我们可以发现,稀缺生产要素升值和资源环境的压力大多隔离在了政府层面,政府的屏蔽作用阻碍了经济信号正常地向社会传递。中国企业利润很大部分来自于要素红利。我们从下图的分析中也可以看出,要素价格的扭曲之中国经济内外失衡的症结所在。  二、要素市场化改革将使得要素价格面临重估  投资在中国占GDP的比例已经超过了45%,固定投资的强劲增长对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显而易见,但其结果在资源配置方面显然存在着一定的低效率。过去几年中,中国在水泥、钢材、木材、有色金属、煤炭、电力、运输、燃料等原材料都曾出现过短缺,并且价格大幅上涨。中国对全球大宗原材料需求增加,但是国内企业对大宗原材料的使用效率很低。国家发改委的数据显示,50多年来,我国的GDP增长了大约10倍,而矿产资源消耗却增长了40倍。国内政府已经意识到这样的问题,中国已经开始着手改进生产要素价格机制,反映真实的生产成本,提高经济运行效率。要素价格的重估有利于  一是汇率调整。当前经济突出的问题仍然在于投资、信贷增长较快,国际收支不平衡加剧。尽管人民币汇率已经有比较大的上升,但是这仍旧没有改变国内进出口的强劲增长,与外汇储备的大幅度增加。其结果就是市场流动性的泛滥,大量的流动性推动了信贷的膨胀和投资的高速增长,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往往只能通过采取一些应对内部经济失衡的政策工具来调节内部经济过快问题,但是实际效果往往并不十分令人满意。  我们认为政府在调节国内失衡的过程中,加快人民币升值的步伐是一个必然选择。人民币的升值对进出口商品与要素的价格都会产生影响,它有助于调节国内经济的失衡,提高中国的经济效率。根据有关专家研究,汇率调整一般只能使贸易双方的相对价格水平在百分之几十的范围内变动,而由生产要素价格差所决定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商品价格差距却高达百分之几千,如果汇率变动幅度10%,对生产要素价格差距的影响也就是0.1%。因此,灵活运用生产要素价格杠杆,可对贸易顺差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二是促进消费。在国内工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国内劳动力充裕,劳动力成本相对低廉,劳动者收入过低、增长缓慢是当前消费不足的直接原因。以制造业为例,我国人均工资水平仅高于印度、巴基斯坦和埃及,相当于发达国家的3-4%,新兴工业国家的10%,即便是与发展中国家相比,也仅为马来西亚的1/4,巴西和墨西哥的1/3。在一些地区,农民工工资近20年没有变化。因此提高工资水平,有利于直接扩大消费。从2002年到2006年,中国在岗职工工资总额为1.32万亿元,到2006年达到2.34万亿元,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年均递增百分之13.5%。在国内工业化快速扩张的过程中,考虑到国内人口的年龄结构因素,劳动力的供给速度在未来将呈现增长放缓趋势,劳动力的工资增加速度提升是一个必然趋势,我们认为这是提升国内消费的主要因素。我们认为,在国内政策的长期趋势上,国内提升劳动力的工资水平与福利,也是保持经济的稳定性与持续可增长的一个重要手段。  三是调节投资。本轮经济周期发展的路径是以住宅、汽车和基础设施建设等为先导性行业,拉动了投资品性质的产业,包括钢铁、有色金属、建材、机械、化工等。以上两个产业又拉动了能源和基础行业,最终形成了投资品行业发展超越了需求能力和资源约束的结构性失衡局面。尽管如此,1999年以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净资产收益率不断攀升,从6%上升到目前的20%左右,在全球各主要国家中也是最高的投资回报水平。投资回报率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则是,其他生产要素报酬率增长缓慢,资本得以更多分享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带来的红利。提高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报酬水平,也就相对降低了投资回报率,直接起到降低投资过热的效果,对劳动、土地和资源依赖程度高的领域,效果将更为明显。  四是节能降耗。在这样高能耗、高资源的增长方式下,中国每年平均气温升高了0.5~0.8℃,略高于同期全球增温平均值。由于气候的变化,国内主要极端天气与气候事件的频率和强度也出现了明显变化,这种变化还将延续。长期来看,这种高资源消耗、高能耗的GDO高速增长方式,难以持续。今年年6月4日,国家发改委对外公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这一方案与国家节能降耗战略相对应,也是发展中国家颁布的第一部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方案。节能减排政策出台后,高耗能、落后的工艺、技术和设备将被加快淘汰的进程,这些企业与产业的发展将不断受到限制,国家会优先发展对经济增长有重大带动作用的低能耗的产业,制定并实施钢铁、有色、水泥等高耗能行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提高行业准入标准,制定并完善国内紧缺资源及高耗能产品出口的政策。随着中国经济容量的快速扩张,以及国内政府对于要素市场化进程的持续推动,我们认为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最近5年以来,国内市场所有的要素价格普遍出现上涨,并由此所导致的物价指数也出现持续性的上涨。我们可以观察到,中国最近几年对全球大宗原材料的消耗明显上升,并占有很大的比重。在此状况下,国内企业加大了投入并释放产能,如轿车、建筑用钢材、水泥等行业,这些行业的快速扩张加剧了对上游行业的需求,并进一步导致经济的失衡。随着要素价格的上涨,原有的低成本消耗资源的状况将发生转变,企业必须通过提高效率来提升竞争力。  三、未来中国宏观经济的格局  我们预期到,今年国内生产总值将以两位数字增长,07年全年将超过10%;消费物价指数在高端区域波动;要素价格趋升,尤其是能源价格、有色金属价格、建筑材料价格等。近期及今后一段时期内宏观经济走势仍会在高端运行,经济偏热迹象明显。在要素价格的走势来看,目前的宏观背景和制度性变革下要素价格面临长期上涨的趋势。未来一段时间内,CPI上升是常态,利率、汇率上升是常态。  为了以致市场的波动性,我们认为未来一段时间,国内政府的宏观调控目标是通过加息增大贷款成本,抑制投资需求,控制物价过快增长;通过调低出口退税率减少贸易顺差,控制货币流动性过剩;通过降低或取消利息税,吸收银行存款,通过发放国债,减少资本市场现金流量,抑制股市风险。  在国内汇率走势趋势的判断上,我们感觉到汇率升值压力在持续放大,随着国内劳动供给的日益吃紧和管理层对劳动力工资直接和间接的强制性提高,国内物价水平上升的动力开始增强,实际汇率升值难免。汇率升值有利于中国进口;使原材料进口依赖型厂商的成本下降;增强国内企业对外投资能力;增加在华外商投资企业盈利;减轻外债还本付息压力;提高中国GDP国际地位;增加国家税收收入并使中国百姓国际购买力增强。  在国内固定资产投资方面,十七大召开之前,各地纷纷上项目,加大固定资产投资,拉动投资需求;由于世界范围内的景气影响,尤其是中印两国经济高速增长,加上去年下半年出现的厄尔尼诺现象造成的今年气候异常,主要产油国政治形势不稳,推动了能源价格和原材料价格上涨以此带动成本推进。  另一个因素是08奥运因素,08奥运不仅带动相关省份基本建设投资,而且在广大投资者中间形成强烈获利预期,在08奥运之前,无论政府采取何种手段,恐怕都无法抑制投资增长有快速上升势头政府决策者也未必希望在十七大和奥运召开前国内经济增长出现放缓的局面。
------------------
-  欢迎批评指正 010- [
]  所载内容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Copyright 中国养老金网-北京贝恩克投资顾问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拉动增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