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调控的自问自答句

宏观调控的性质是什么?是由谁提出的?什么叫通货膨胀?_百度知道
宏观调控的性质是什么?是由谁提出的?什么叫通货膨胀?
本轮宏观调控,与以往相比,无论是出发点和处置方法,都和以往有很大不同,本次的调控掌握的是一种冷热间的平衡技巧。国务院权威人士表示.经济总盘是过冷还是过热,这并不是眼下最重要的问题,下一步发改委的政策不会全面收紧,也不会按兵不动,而会有针对性地调节结构性矛盾,同时避免用一刀切的行政手段给整个经济的良性发展带来“硬伤”。  国务院常务会议定调,今年4月14日和6月14日,国务院两次举行常务会议讨论当前经济形势。比较前后的措词,一季度时高层还持观望态度,后一次会议则将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矛盾鲜明地提了出来。会议纪要的原文指出经济形势中的问题是:“结构性矛盾突出,能源资源和环境压力增大。”而此时外界争论较多的“通胀压力显现”、“经济过热”等判断并未在政府层面有任何定论。  会议纪要的原文指出经济形势中的问题是:“结构性矛盾突出,能源资源和环境压力增大。”外界争论较多的“通胀压力显现”、“经济过热”等判断并未在政府层面有任何定论就充分说明问题。从产业角度分析,对于产能过剩的调控需要在经济较快增长的过程中完成,如果经济增长减慢,过剩的危害会被放大,更加突出。中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院刘霞辉表示“下一步宏观调控将继续微调,不会动大手术”,当前的高增长和低通胀是政府很珍惜的一个经济发展态势,几乎不会采取全盘的动作对经济造成伤害。
在政策手段选择上,除了减少行政对市场的干预,是以市场化为目标,推进经济体制改革;通过市场化的手段,加快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并不一味地打压某个行业,对于新上项目和投资设置了如环境、技术含量等门槛,力图淘汰低水平、粗放型的企业。每个产业所面临的问题是不一样的,即使是对过剩行业的调控也应特别注意已显现过剩和潜在过剩的区别。在政策手段选择上,发改委也将更多地借助市场力量:以市场化为目标,推进经济体制改革;通过市场化的手段,加快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  市场化的手段是较为健康的方式,政府需要提高对行业走势的判断。由于市场手段较为“温和”,其效果也不可能立竿见影。发改委宏观院产业所研究员王岳平以钢铁行业为例子分析,如果还有需求的空间,市场并不能完全向着调控的目的发展。但也并不意味着调控的失败。只能说采取的市场手段本身就是渐进的,调整结构过剩和结构调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会有波动,也会出现市场的反映和调控目标暂时背离,这些都是正常的,本轮发改委的宏观调控,更需要的是掌握一种冷热间的平衡技巧。  限制外资投资中国房地产的政策有可能近期出台。继国务院宣布要“坚决遏制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过快的势头”后,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和其它部委将有可能进一步出台具有实效的政策,减缓项目审批速度,控制土地供应,同时收紧对信贷风险的管理。 房地产所面对的政策不确定性将增加,需求增长放缓,融资成本可能进一步上升。5月29日出台的“九部委十五条”房地产调控细则已经在不少开发商中引起焦虑,由于限制外资地产需求而引起的新政策也有可能使更多的开发项目延缓。   此轮调控充分体现了国务院常务会议的要求:区别对待,有保有压。有针对性地解决当前的突出问题。当前经济冷热兼备,原材料价格的走高带出通胀趋势,支柱行业的过剩又显现通缩压力。这意味着政策不会全面收紧,从连续不断的产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可以看出,以解决产业过剩矛盾、促进产业升级为目标的产业政策为本轮调控的第一手段。
结论:当前的高增长和低通胀是政府很珍惜的一个经济发展态势,管理层宏观调控的观念也在转变,对于本轮宏观调控的最终目的,发改委宏观院的副院长陈东琪接受采访时曾用“控制加速度,而不是控制速度”来概括。可以判断,中国经济仍然将是快速发展的模式,宏观调控的任务是在快速中保持平衡,保持快速发展是第一位的,任何与这个基本原则相违背的政策是不会出台的,也只有在快速发展中,才有宏观调控的空间。如果经济不能快速发展,宏观调控的空间会大大减小, 本轮调控的焦点,是否有刚性政策的出台是关注的关键。
其他类似问题
通货膨胀的相关知识
按默认排序
其他1条回答
宏观调控就是广泛的调整控制,通货膨胀是指货物上涨太多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宏观调控的必要性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档贡献者贡献于
评价文档:
13页免费3页免费9页免费2页¥1.002页¥1.00 2页¥1.002页免费5页免费10页免费19页免费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11页免费
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大小:347.00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国家的宏观调控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档贡献者贡献于
评价文档:
14页免费8页免费33页免费24页免费19页免费 5页免费3页免费3页免费1页免费1页免费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35页免费35页2下载券16页免费29页免费43页免费
国家的宏观调控|国​家​的​宏​观​调​控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大小:2.54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  1)按政府是否借用市场的力量划分为直接调控和间接调控。
  直接调控是指政府通过行政管理的手段直接调控企业等微观经济单位的经济活动以直接配置资源。间接调控是指政府不直接干预各微观经济单位的经济活动,主要是通过财政、税收、货币政策等经济手段和制定规划、发布信息以及法律手段,来引导和影响微观经济单位的决策和经营的方向,使之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也就是说,间接调控是政府通过间接方式来实现的宏观调控。
  2)按调控的目标划分为总量调控和结构调控。
  总量调控是旨在谋求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基本平衡的调控;结构调控是谋求产业结构、行业结构、产品结构、企业组织结构、地区经济结构、城乡经济结构等结构协调的调控。
  总量平衡和结构协调具有内在的统一性:结构协调是总量平衡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建立在结构协调基础上的总量平衡才是合理的和有效的;而总量平衡又是结构在动态中协调的条件,在总量平衡前提下,市场信息才能真实反映供求关系,引导资源的合理流动,从而实现新的结构协调。因此,总量调控必须与结构调控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在不断协调结构的基础上保持经济总量基本的平衡。
  3)按市场的平衡关系划分为供给调控和需求调控。
  从供给方面进行的调控称为供给调控,从需求方面进行的调控称为需求调控。一般来说,它们都是从经济总量入手进行的,所以被视为总量调控的手段。如果从产业、行业或产品供需方面进行调控,它们又是结构调控的手段。 责任编辑:soso
延伸阅读:
收藏分享:
&&&&&&&&&&
超值优惠套餐,适合基础好、时间充裕、自学能力强的学员
报名、考试不过,下一期免费学,适合提前备考的学员
高清智能交互课件,适合基础薄弱、希望高效备考的学员
签署协议保障通关,适合零基础、时间紧的学员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我国当前的宏观调控的主要目的和手段是什么?_百度知道
我国当前的宏观调控的主要目的和手段是什么?
宏观调控的目的和它真正的作用是什么?宏观经济调控,是指政府对宏观经济运行进行干预和调节,以达到一定的目的。具体来说就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四个方面。
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
①经济手段
含义:是指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和调节社会经济活动的措施。
内容:价格、财政、税收、信贷(利率)、汇率、等杠杆进行的调控都属于经济手段,还有经济计划、产品购销、产业政策、开发式扶贫政策等多种手段,把握经济手段的内容有那些。
(说明:经济手段如第五课《财政与税收》中的财政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或从紧的财政政策)、税收政策,第六课《银行和储蓄者》中的货币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或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利率政策和信贷政策;第四课《产业和劳动者》中,国家实行相关产业政策,调整经济结构。)
作用:有利于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特别是国家制定和实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对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起重要作用
②法律手段
含义:是指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
作用:可以有效地维护经济活动参加者的合法权利,调整社会经济关系,规范生产经营者的活动和市场秩序,保证经济的正常运行
注意:法律性是市场经济的特征,所以法律必然成为国家调控经济活动的重要手段。
理解: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
③行政手段
含义:是指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行政命令、指示、指标、规定等行政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
特点:直接、快速
注意:运用行政手段对经济进行调节,必须反映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也不能片面强调和过多地运用,否则将不利于市场作用的发挥,甚至产生消极的后果。
注意:不能认为实施宏观调控就是靠行政手段,宏观调控应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行政手段为辅,发挥各种手段的整体功能。
几个认识误区
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宏观调控是指导性的可以弥补市场的缺陷
⒉市场调节不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
需要的原因,国家的宏观调控已经成为现代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⒊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就是促进经济增长
⒋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是行政手段
其他类似问题
宏观调控的相关知识
按默认排序
其他1条回答
容光焕发国际饭店规范发生的换个房间 飞 黄飞鸿地方上班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自问自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