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资金可用数不足不足的情况下能否购买梦想已久的产品?

  曹仁超:A股买入良机已显现  ( 12:24:44)  据媒体报道,美国民主、共和两党表示有信心就“财政悬崖”问题达成协议,上周五晚美股转跌为升,港股ADR比例指数也见回稳。惟市场人士认为,随着港元回软,加上快将有巨型新股出场“吸资”,相信连跌两周的港股,本周仍面对一定沽压。  港股脱离外围发展  “财政悬崖”问题似有解决空间,美股上周五晚先跌后升,港股ADR比例指数也见靠稳,最终收报21175点,升15点;但以预托证券形式在美国上市的港股则普遍下滑,只有个别股份如汇控(005)升0.1%,收报74.03元;其余如中国铝业(2600)跌0.89%,收报3.28元;中国人寿(2628)也跌0.15%,收报22.12元。  有基金界人士表示,纵然美国“财政悬崖”问题有好转,但港股近日已不跟外围股市发展,故相信消息对港股憧憬不大;加上随着港元回软,预料部分资金已开始获利离场。况且,基金人士指出,近日新股市场稍为回暖,多只新股排山倒海推出市场,人保(1339)也快将展开路演,故料在新股“抢资”下,短期港股续跌可能性较大。  但《信报》首席顾问曹仁超继续看好后市,认为恒指仍处牛市二期,而且底部呈一浪高于一浪,只要明年不失守2万点水平,将可上望27800点,甚至32000点。  曹仁超看好明年恒指  曹仁超表示,目前市场对美国“财政悬崖”问题属过虑,老曹认为问题最终必定能够解决。老曹指出,美股有机会于刚过去的一周已经见底,并且看好内地A股,也快将反复见底,认为已届吸纳时机。  不过,从技术走势上看,恒指10天线已跌穿20天线,短期走势转差,市场资金也较看淡后市。在牛熊证市场方面,从目前较多资金流入恒指熊证,市场倾向相信后市向上空间有限。数据显示,现在恒指熊证重货区处于收回价21800点至21899点之间,该区街货达6.14亿份,即相当于1227张相关对冲期指张数。  现在恒指牛证的重货区处20800点至20899点之间,该区街货达5.47亿份,即相当于1075张相关对冲期指张数。  ============================================================================  别的不说,就凭这篇博客发于12年11月20日,就说明数十年资本市场历练出的老辣!  拥有着丰富实战经验、经过长时间市场检验的优胜者,他们的判断无论如何都比整天呆在办公室里杜撰文章为生的“专家”、“学家”要正确得多——他们毕竟是实战出来的。  那个欧洲股神安东尼两年前就极度看好中国大陆的内需、消费类行业了,兴冲冲地跑去香港成立了一家基金。不行的是欧洲的股神频频踩中了“地雷”,弄得业绩一度极差。  香港股神、欧洲股神都看好中国大陆,反而是大陆许多人极度看空中国。  就让市场证明,谁是成功者,谁是失败者吧。  ——唯一的、也是最重要的,是判断错,别把原因都归咎于他人、归咎于政府、归咎于社会,而唯独不归咎于自己,哪怕是一丁点自身的原因都不愿找!
  打铁需得自身硬!  成功,没有辛勤和智慧的付出,门都没有!
  银行股估值低——尤其是一季报出来的时候,史玉柱都说看,他“猜”小银行股13年业绩仍将增10-30%——可放心;  地产股业绩很好,估值不高,但容易受政策调控影响,结算上又特别有特点,就等着国泰的房地产分级基金出来了。它一出来,持有地产股就放心了。它募资已完成,三个月内沪深市交易。  ——再给我一次11月29日融资进金地的机会……我也不融资了,直接抄地产分级B!  几乎八九成可以确定,13年的20%收益,已可基本锁定。  地产波幅大,单一板块分级基金真是好东西——对资金不是太大者而言。  可持股待涨;  不涨反跌,跌至极限,转进分级B类,博取更大的反弹。  ——当然,前提是行业分析不能判断错。要是基本面分析错了,那就陪大了。
  现在就说锁定?  是不是太早了?  还是看行业板块、个股走势相机而定。  话千万别说太早!
  @风之隐者 663楼
17:31:41  还是只谈股市吧。  不过买股票就是买企业,不得不关注企业的未来,而企业的未来受多重因素影响。  香港恒生指数  23685.01  -36.83  -0.16%  "成交额:(万港元)"  也是好大的量。  看着要调整的样子。  算了,大方向没问题,这点盒饭钱,让波段高手去做吧。  我守着大概率就行了。  -----------------------------  这碗“盒饭钱”——这碗盒饭好贵啊——本来我也能赚到的……  越不想重“时机”,这走势就越诱惑你!  规律如果这么明显的话,我想,我只怕都要耐不住这种诱惑了。  ——好贵的一碗盒饭!
  @风之隐者 658楼
10:41:02  今天的成交量。。。  -----------------------------  哎,按这个指标,确实能赚到钱,但一定会错过强势股。  所以,坚定持有优质股,与波段操作市场机会,真是让人难以取舍。  热衷波段,错过优质股让人追悔;  坚定持有优质股,错过一碗很贵的盒饭,也让人不爽。  不过,若想波段尽量多吃,优质股依然在手,简直是天方夜谭  ——历来难两全。
  不过把操作记录下来就是好!  还记得我说过的“波段忧虑”。  只要是坚定看好的股,一旦做起它的波段来,每天、每时就是想再捉回来,生怕被洗掉。  精神太紧张、太疲惫!  所以,那头划算真得好好思量思量。
  国泰房地产分级基金认购户数未达上市条件  日 01:59
证券时报网
我有话说(2人参与)  分级基金首现认购户数未达上市条件  证券时报记者 刘明  自2007年首只分级基金面世以来,分级基金首次出现了基金成立时认购户数未达到上市条件的情况。  国泰国证房地产行业指数分级基金近日成立,有效认购总户数仅为357户,这离交易所规定的“基金份额持有人不少于一千人”的上市条件尚有一定的距离。知情人士表示,该基金未来会通过打开申购的方式,增加持有人户数以符合上市条件。  作为首只跟踪地产行业指数的分级基金,国泰国证房地产行业指数分级基金自发行起就很受市场关注。不过,该基金的募集情况却出乎意料。该基金成立于2月6日,成立公告显示,发行总份额为3.21亿份,有效认购总户数为357户。其招募书规定,分级基金成立后3个月内,基金的A、B两类份额将在深交所上市交易。  然而,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证券投资基金上市规则》第五条规定,基金在深交所上市应满足五项条件,其中第四项是“基金份额持有人不少于一千人”,这意味着国泰国证房地产行业指数分级基金目前的持有人数量尚未达到上市条件。  北京一位从事基金产品研究十余年的资深研究人士告诉证券时报记者,基金首发成立户数在一千户以下的情况非常少见,分级基金等交易型基金此前未曾出现过因持有人户数不足未能上市的。记者通过Wind资讯查询的数十只分级基金户数显示,成立户数最低的为去年9月份成立的华商中证500分级与诺德深证300分级,认购户数分别为1250户、1256户,均在千户以上。  深圳一家基金产品人士表示,按照交易所的上市规则,国泰国证房地产行业指数分级基金目前尚不满足上市条件,该基金要在招募书规定的成立后3个月内上市的话,就要在3个月内打开申购,引入更多持有人。国泰的分级基金持有人数量还差643人,根据分级基金认购5万元起的门槛,该基金还需要至少3200多万的认购金额。  据了解,分级基金成立后,一般会在成立一个月后上市,同时打开申购赎回。而以国泰国证房地产行业指数分级基金目前的情况来看,估计上市将没那么快。因为国泰旗下创新产品国债交易型开放式(ETF)及其联接基金的发售可能会是该公司未来半个月的重头戏,这两只基金的发售时间在2月18日至3月5日期间。  接近国泰基金[微博]的人士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之所以会出现国泰国证房地产行业指数分级基金总认购户数不足1000户,与基金持有人要求及发行时点有一定关系。该基金在春节前发行,发行期仅半个月,一些认购该基金份额较多的投资者预期春节后会有一波地产股行情,希望基金能早日成立。因而在基金户数尚不足千户即已成立。  上述知情人士表示,为达到上市条件,国泰基金会在分级基金上市前打开申购,吸引更多投资者申购使得持有人户数达到1000户的上市门槛。不过,这项工作应该在国债ETF发售完成后才会进行。  ===========================================================================  哎,一切皆有可能、一切皆有可能。  居然能出现申购户数不足的事情!  可见房地产在投资、投机者心理和情绪低迷。  拜政府调控政策所致啊。  谁会傻到和政府作对呢!  可政府会傻到和市场作对!  ——它买什么什么贵、卖什么什么便宜,完全是对具体行业把握能力太差!  不是这么差,就能够意识到北上广深是人口源源流入的城市,根本不需要救市,也就干不出08买房还得贷款打折的蠢事。仅一年多就被飙升的房价吓傻,接着就是拼命压制。  还有煤矿对外承包和赎回。  煤炭低价的时候包出去,煤炭高价的时候眼红又近似强制性的赎回,刚赎回煤炭就被页岩气拉下黑金的王者神座!  这买什么什么贵,卖什么什么便宜,不是蠢是什么?  它们坚决不承认的!  它们一定会认为,是他们的一向判断准确、方法正确、时机精确的聪明才智,养活了15亿人口,并带来了今天经济上的繁荣。  ——我另一个帖子已经指出了,江浙、珠三角民营经济的崛起,甚至长三角的整体崛起,包括现在包括内陆地区的全面发展,实质上是政治稳定下的自然增长。无为所致。  哎,不谈那些封建官僚们了。  就北上广深,继续快速卖地,5-10年内,陷入困境的恰恰是无地可卖的当地政府。  ——谁叫他们那么蠢,那么快的就把地卖完了的。
  房地产,简直是只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哈哈。
  惹我生气了,把钱调出去买房子!  再不投资这哪头都受气的房地产股了。
  任志强博客:   非要涨吗? //@长盛:谁能静观其变?//@炮牌先行:长安6号45平一月底150万,刚又问,190万。[衰] //@长盛:预期完全改变。 //@北京房产:#真人真事#【北京房价涨势到底多凶猛!】2012年11月,三元桥92年小户型,均价3万1;12月,涨至3万6;目前,中介说能卖4万5一平。你被吓到了吗?  ----------------------------------------------------------------------------  我对地产行业的判断,没有输给市场。  如果输给了政府……  那真是无言、莫言了!  你判断对有什么用?  咱的政府总是爱喝市场作对。  为什么就不肯向公众说明:大城市房子不可能人人买得起。  这点实话都不愿意说。
  今日证监会公告显示,中欧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申报的沪深300指数多空分级基金已获受理。这将是国内公募基金行业内首只提供做空和套期保值功能的基金产品。目前,由于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的较高门槛,国内中小投资者缺乏有效的做空和套期保值工具,而这一创新基金或可填补这一空白。  又一只新玩具。  ——金融衍生品?  可以做空?  等它出来看看再说吧。
  今天香港新闻播出了有关房地产的利空消息,明天市场表现会怎样?拭目以待,不过我昨天几乎在低点减了大部分了!为了这些地产股,我错过了2022了!
  对于回吐太多,还是不能接受,这样乱动,也不知是好是坏!不过我对于地产的信心还是不及银行,地产企业总有衷退期,而银行,看看汇丰和恒生就知道了!不过如果看港股的话,地产方面,长实和新鸿基之类也是很好的例子!
  老板电器前景不好预判,倒像个好企业。  那个生物,已经连续4年在年利润2亿左右徘徊了,看不到成长性在哪里!  让人忧虑的是,美股又逼近07年新高了;德国股市也是。  地产的风险,唯一来自政策的压制。  哎,我都想去买房子,不买地产股了——简直像只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几头都受气。  连只地产分级基金,居然申购户数都不够基本要求。  这个版块简直没人气嘛!  业绩再好有什么用,政策一压制,不涨,还跌;  业绩再一般又有啥,科华生物,连续4年几乎增长停滞了,这波涨得很好!  中国股市怪异吧!  我对地产股唯一的忧虑,就是政府就是喜欢和市场作对。
  002022倒不是因为目前看到多好的成长性,而是看势头及它在所在板块的相对低估,而好消息还是有一些的,有一些新产品得到批文!  地产就是经常受气,有时本来要转势了,突然一个利空,对市场情绪和影响是很大的,对自己情绪的影响也是不可避免的!有时想想,这么多股,干脆就先做其他或先不做,等它利空出尽,再考虑!
  今天又要创巨量。
  记录操作过程就是好,有利于认识自己。  认识自己还难吗?  还真难!  比如我面对波段机会的时候,涌动的投机冲动,我一直理解为“投机就像山岳般古老”,我也不例外。  前几天看另一个介绍巴郡历年给股东的信中说道的,靠企业内在价值投资,是不需要交易对手的,靠企业自身成长、给股东创造的利润就能获得丰厚回报。这种投资方式,即使是在证券交易所不存在了,依然可以从事并获利。  呵呵,不需要交易对手……
  前一个半小时量不小,我最近习惯了不能没有仓位,前天清地产,昨天清银行,最后只剩两成仓位了,但临收市还是进了0987,最后还是接近5成仓位,今天市场就告诉我,两大板块下跌,其他板块也是迟早的事!
  认清自己也不那么容易。  我曾一直认为自己也是个按耐不住冲动的投机者。  可当回顾以往的操作和理念的时候,才发觉,我是从来都不曾投过非优质股的机的,所谓的波段操作,全是优质股的,是一种更大的“贪婪”——想把某只股的波段和长线利润全吃透的贪婪!  不过对优质股没有理由不贪婪。就是这两种方法冲突。  从来没“投”过一只靠自身成长无法给股东丰厚回报的企业的“机”,  那么即使投机,也是“价值投机”。  这种“价值投机”即使失败也是可以持有待涨的,唯一的风险,来自于波段做错的踏空。  ——没有套牢的风险!  哈哈,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直到今天,我不能说做到了“智”,但终于才做到了“明”——是才哦,以前还不是很清楚自己呢。  也由此,我可以断定,绝大多数人,不但不知“人”,也不知“己”!
  11.74清了11.94进的000987,却顾着在其他版面忽悠,而没有在18.8以上清仓19.04进的002001,势头不对就应该清,剩下两成的60000倒是不准备清了!
  @风之隐者 721楼
11:03:47  认清自己也不那么容易。  我曾一直认为自己也是个按耐不住冲动的投机者。  可当回顾以往的操作和理念的时候,才发觉,我是从来都不曾投过非优质股的机的,所谓的波段操作,全是优质股的,是一种更大的“贪婪”——想把某只股的波段和长线利润全吃透的贪婪!  不过对优质股没有理由不贪婪。就是这两种方法冲突。  从来没“投”过一只靠自身成长无法给股东丰厚回报的企业的“机”,  那么即使投机,也是“价值......  -----------------------------  这点和你基本一样,稍有不同的是,偶尔我也会投一下看起来图形不错而又不会太差的个股的机,但拿起来还是不放心所以不易赚到钱,去年的0059就是这样,因为业绩实在不放心,加上对大盘看淡,都在40个点的大涨前出掉了!证明还是不太适合我!今年对老板电器也有这样的担心,所以一下错过也是正常的!
  上面少了“业绩”两字,应该是“投一下看起来图形不错而业绩又不会太差的个股的机”
  似乎可以给“投资”和“投机”下个简单的定义了:投资,是可以不需要交易对手的;投机,是必须要有交易对手的。  只要“品种”没判断错,市场自己应有修复能力,估值回升也是时间问题。  11年度很少动,最后微亏;  12年倒是动得多了,最后发巨觉还不如不动。  这13年,不知道市场又是怎么走?投资、投机者的情绪,是最难猜的。  更糟的是,又加进来一个什么都爱管着的政府。  A股实在是有趣!  不过港股一样趣味浓厚得很.跟踪、观察几只中资股数年了,恒生指数波幅看着很小,不过非成分股却是年内50%-100%的巨大波幅。难怪香港股市发展那么多年了,香港本地人却很少能在股市获得巨大收益的。  这“成熟市场”,宰起投资、投机客来,感觉比A股还狠呢!
  感觉A股还是够温柔的了。  其实,1、只做有把握的优质股的长线;2、只做优质股的波段——借组成交量指标;3、只靠成交量做大盘指数的波段。这三种方式感觉这几年来,都可以挣到钱!  就是美股成交量只能查到成交股数,找不到金额,不好依据成交量判断美股。  所以,成交量这方法A股还行,却未必是“普世法则”。
  成交量这指标在A股真有效。  看这量太大就跑;  看这量小很了就进。  反正做10次能对7次。
  A股大部分情况下,你舍得10%还是能走的,如果是港股,就难说了!美股更不要说了,花旗,美林,AIG等让你连反应的时间都没有就只零头甚至连零头都不剩了, 这里就是是1919这些还有大量的时间给你走,如果一定要从60拿几年拿到4块,那谁也救不了你!
  说真的,按你这种理由,港股做汇丰还是很好赚钱的,之前报道过香港有个阿姨就是这样赚的,下来20、30就买进,上去20、30就卖出,除了08年出过一次问题,其他年份都赚钱,还捐了很大笔的金额做慈善!
  又打错了,是按你这种方法!
  还是有点拖泥带水,昨天看到银行像地产前几天第一根大阴线的走势,在几乎最低点清了大部分,但还是留下个尾巴,浦发原想着到10再进的,现在看来不一定了!
  不过6市盈率之内的,要清仓确实不舍得!
  按成交量,一旦到了大点的变盘期,就是最苦恼的人。  嘿嘿,没100%胜率。  精做品种,也有可能错判,被品种所误。  总之还是灵活应对吧。  不是把我特别大的时候,都不想利用成交量做短线了——做短线太焦虑!
  更正:不是“把握”特别大的时候.
  看到银行现在价位,有种预感,先说理由,后说结局。  以浦发为例:12年每股1.83,净资产每股9.5.  13年仅需增长20%,则13年每股盈利2.2元,年底净资产每股11.7、  今天收盘价10.22.  如13年维持此价格,年底时,则市盈率不足4.65倍,市价相当于净资产打87折。  如13年不增长,市盈率5.58倍,净资产每股11.33,当前价相当于净资产打九折。  呵呵,怎么看怎么觉得13年要有波大点行情。  再看地产,地产结算特点是两年后业绩基本锁定,但不是绝对锁定,一旦出现08年状况,就看吧,到处都是拉着写着“黑心开发商,还我血汗钱”的横幅,要求退房、退钱。  当然,就大中城市住房供不应求、中国中等以上收入群体支付能力强大方面看,此可能微乎其微。  万科基本锁定的业绩一块五以上,保利接近2块,首开只要13年销售收入超200亿,业绩两年后也是1.5-2元,甚至还可能更高。  啥也不说了,政府别什么都管得太多,13年行情必定会有一波。  就等着国泰房地产分级出来了,那玩意是博反弹的好品种。  我看着几个指数杠杆基,就是一直没怎么深的介入——原来我即使投机,也是价值投机,绝不投我看不懂的品种的机。  这个单一行业分级是个好东东!
  再谈白酒。  最近身边的熟人,有办事的——红白事情,4月份的好点日子,已经定不到了……  中国,有宴必有酒。  平时好友约局吃饭,略微像样点的,不早点定位,保证没位子。  高端酒无从得知销售下滑没有,但中低端酒——酒鬼除外——我所熟知的几个牌子的,至少在酒桌上没看到减少的趋势。从看到的酒场现实看,塑化剂几乎没影响到白酒的消费,他们似乎并不在乎——这种消费甚至还在加强。  但是银行地产估值实在是低,涨,即使涨得少,毕竟是大概率。  而白酒,纵然看到的是没影响,但具体销售商那里的数据究竟怎样,不知道——毕竟现在喝的很可能是一千酒商囤的,也不排除酒商担心压货,13年新进货减少的可能。  所以,这个也不能只凭看到的就匆忙下结论。  但还是感觉,酒,当前价位似乎也低估了。  汽车板块一月份销售强劲……  航空运输业全行业一月份亏损10亿(可能受高铁和春节的影响)……  制造业及相关产业,就不看了,毕竟饱和——就是这种先入为主的观点,导致了错过汽车板块的上扬,长城汽车从12年低点,都涨了快一倍了!  不管怎样,内需、消费类、城市化收益类,大多数行业还是相当优秀。  今年总体不看空。  就看投资者情绪了,总不能连续几年处于萎靡状态——银行已连续几年低估值了,几乎是帖着净资产在上扬。
  而白酒,纵然看到的是没影响,但具体销售商那里的数据究竟怎样,不知道——毕竟现在喝的很可能是一千酒商囤的,也不排除酒商担心压货,13年新进货减少的可能。  更正错字:一千酒商,应该是以前酒商。
  呵呵,白酒。没买!关键是手上持有的大概率,把握大。白酒通过实际观察觉得没问题,但把握不大,就不参与了。  
  广东河源地震了,我在广州也感到了震动!
  河源地震,震级4.8级。  你那里应该没啥事吧?
  没事,就感觉晃了晃,一两秒,当时就想是本省哪个地方可能有地震了!
  自然界里的小概率杀伤力惊人!  其实任何领域都有这种小概率。  几率极小,但一旦发生,破坏性往往是毁灭性的。  呵呵,投资、投机领域里多少曾显赫一时的,就是毁在了小概率上。  不管胜了多少次,一次失败就足以出局……
  这次行情,因为大多数板块的估值并未跌到位,不太会是05年的性质,银行地产估值再低也不可能连续涨,一切还是要小心!
  美国政府多数时候是不动用公权干预市场的,任市场自己发展,只是在特别危机的时候才做那么一下。而中国大陆的政府是频频干预市场。市场里不仅仅是交易双方,还多了个政府。在这种环境下,作多做空都风险巨大。以至于我都想放弃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的方式了。我上面讲了三个方式,即使只做价值投机、指数投机,资金量方便进出的话,就凭成交量进出,年均百分之二十一样行。假设大陆股市投资环境近期无法改观的话,我还是借助凯利公式,做好风险控制,以后只做投机-价值投机。搞长线真让人气愤,不但要防着企业经营风险,还要承担政策风险。本来是特别想做长线投资者,被逼得要变成一个短线投机者了。依据成交量变化,一年只做两三波,我默默测试几年了,年均百分之二十,不是很难。  
  既然以后考虑提高对“时机”的重视,那就弄清这个“时机”是差别是怎么形成的。  “时机”的热火朝天或冷若冰谷,显然是由市场参与者——换了个词,不再用投资、投机者,而改用“市场参与者”——的情绪变化导致的。  当然,长期看,股价和业绩是百分之百正相关的关系,只是某一个时期内波动巨大,难免会吸引人参与博取差价,尤其是在长线持有的信心动摇的时候——信心的动摇产生了波动。  实际上,业绩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这每年都在变化的业绩,也造成价格的波动。  价格,从某一时间点来看,是个点,或者或是个“粒”,而只要时间是连续的,就必然是个“波”。  粒在股市里不太直观,不如改成“点”、“具体价位点”  从某天收盘价来看,价格是一个“点”;  从某一笔成交来看,价格依然是一个“点”;  但从连续天数看,价格是个“波”;  从连续成交价来看,价格依然是个“波”  股价具有“波粒”双重属性?  呵呵,太搞了,上升到物理科学的高度了啊!  事实上,不需要交易对手的价值投资,一样是靠选择品种给自己投资带来的收益的“波”来实现的。投资一个养鸡场,鸡蛋付出小鸡,小鸡长城大鸡,卖掉换钱。然后是年年如此。一波一波的实现自己的投资收益。  如果说“品种”是个“点”,那“品种”的“时机”就是“波”!  而“品种”本身还具有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盛转衰的运动。  这种运动,实际上,本身也是个“波”。  “品种”本身也是“时机”?  “时机”嘛,你具体看它的时候,它是一个“点”;  你连续看它的时候,它是一个“波”。  “品种”嘛同样如此,你具体看它的时候,它是一个“点”;  而你把“品种”从头看到尾、连续看的时候,它居然也是个“波”!  这几天连续思索,我都快搞糊涂了……
  不过可以确定的是,有两个对股市的感悟可以写在这个帖子里了:  一、区别投资、投机最简单方法是:投资可以不依赖交易对手,投机必需交易对手。  (但投资也需要和客户交易。没有任何投资品种可以单纯依靠自身成长获利,必然会和别人交换产品,产生利润,或因客户需求减少,导致亏损)。  怎么觉得实际上还是一样,投资你看着是一个点,实际上还是一个波。  投机看着像是投的是波,实际上还是一个点。  都有点晕了!  二、股市里的企业和股票价格,都具有“波粒”双重属性。你看它一眼,它是个“点”;你看它两眼,它就是个“波”.  想得头都大了!  哎,以后慢慢想把。  咱别的不爱,就爱思考!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宇宙是无止境的,好像知识、见识也是无止境的哦……
  隐隐有种感觉,我上面划分投资、投机观点不对,或许可以说:大众认为的投资者,实质上是稳健、保守的投机者;大众认为的投机者实质上是激进、冒险的投资者。  当然,这种看法可能也是错的。  实际上,就是巴郡的价值投资,还是寻找一家价格处于波低的企业,感觉它以后会呈一种上升波就持有,察觉要变化为下降波即卖出。比如经典战例:中石油。  这价值投资做的还是“波段”,还是“时机”!  这投资、投机看着还是一回事嘛!  但还是有区别,巴郡不做次级债的“波”。  或许巴郡认为次级债未来是就处于下行波,但市场参与者把它做成上升波了,这个时候巴郡是不参与的。  比如一些价格低廉的企业,别人把它的未来认为是下降波,但巴郡认为它的未来其实是上升波,现在是波低,因而果断大手笔买入。  反正任何人做的都是“波”。  但为何会有投资和投机的区分呢?  比如利弗莫尔,大家都认为他是投机者;而巴郡,大家都认为他是投资者。  实际上,所有人都是一样的,没有投资和投机区分。  区分的,只是最终的成功与失败……  成功者,被认为是投资者;  失败者,被认为的投机者。  可我看他们没区别。  如果有的话,那还是上面总结的第一条:投资不需要击败交易对手;投机是必须战胜交易对手。  又绕回去了……
  或者说,今天关于投资、投机的区分,第一条还是正确的:投资可以不需要交易对手,可以不追求价格差,主要靠做企业的成长波;投机则必须要交易对手,追求的就是交易的价格波,不靠企业自身的成长波。  投资、投机,追求的都是“波”。  但此“波”非彼“波”。  一个是成长波,一个是价格波。  但是又有问题了。  成长波也是价格波;价格波同样也是成长波。  ……  又被绕进去了……
  晕了,我快分不清投资和投机了……  不过有一点是知道的:  如果非要给投资和投机下个定义,或许可以这样说:投资可以不依靠交易对手,主要做投资品种的成长波,盈利非交易对手的亏损,亏损也非交易对手的盈利;投机必须交易对手,主要做投资品种的价格波,盈利即是别的交易者的亏损,己身的亏损即是交易对手的盈利。  这样准确点吧!
  但是成长波和价格波是有重叠的。  成长体现在价格上,也是价格波;  价格呈现出上升态势,也是成长波。  而这些波,乍一看,不是一个标准直线或标准曲线,而更多的时候,表现为不规则曲线。  但不规则曲线和规则曲线,本身又是一个“波”  把时间缩短,只看几天、几个月,看到的是不规则曲线;  把时间拉长,看数年的,则看到的就是规则曲线。  ……  不规则曲线实质就是规则曲线;  好吧,我先去打游戏去吧。  再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去,自己都糊涂了……
  在依托优质股的基础上,结合短线指标,12年真只做价值投机、趋势投机,赚得发发的。  但是由于我前期的利润主要是靠“成长波”得来的,利比“交易价格波”还大。  以至于实在不好判断,哪个方式更有利。  没事,两个方法咱一起做,时而这样,时而那样。  讨厌政府总在市场搅一棍子,  但我喜欢股市。  最近模拟的股指期货成绩还行,收益百分比不逊色于股票。  原来看起来会有到期交割的股指期货,一样做长线,就是一期期的展期就行了。  但是资金管理和仓位控制,是远远严格于单纯做股票的。  不接触真是不知道其中的奥妙,  一期期的往后延展,一样可以做长线。  好东东,继续模拟。  做多有股票、杠杆基就行了,先不碰它。  啥时候,市场再疯狂一次,用来做空倒是不错。  、不过那个能做空的杠杆基一旦面市,真得好好关注。如果规模能方便进出的话,股指期货都没有做的必要了。
  150019 银华锐进;  150023 申万进取;  150029 信诚500B;  150031 银华鑫利;  160218 国泰国证房地产行业指数分级  几个月后才可能面市的中欧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申报的沪深300指数多空分级基金  这几个重点关注。
  其他的一些杠杆基我也看了,成交量太小,不利于资金进出。  带杠杆的,关键是进出速度要快。  迷你型的只有放弃了。  得大盘子杠杆基才行。
  @风之隐者 753楼
21:53:48  其他的一些杠杆基我也看了,成交量太小,不利于资金进出。  带杠杆的,关键是进出速度要快。  迷你型的只有放弃了。  得大盘子杠杆基才行。  -----------------------------  你去研究索罗斯和巴菲特就明白了投资和投机的区别了
  香港市场今天成交额:5460135(万港元),属于自12年12月份以来的低量,大概率要反弹了。  拭目以待。
  港市去年最低的时候,到过日成交才2、300亿港币,就是去年底的时候。  规律性千万别这么强啊,否则,A股、港股挣钱未免太容易了!  恒生今日点位:22820.08
  @风之隐者 432楼
20:09:38  我测试一下港股指数:  今天港市成交量400多亿港币——前几个月最低似乎有过300多亿港币的,记不太清了,还是重要时间点做个记录好啊,以后可以做操作参考——萎缩得厉害,指数却不怎么掉。  未来几日内,应该上涨,今日起至元月份某天,上涨幅度5%以上。  但有个奇怪的现象,前几天港市有过1000亿的成交量,也没怎么涨。  难道也是变盘器,此指标已处于失灵状态?  目前还未看出美股价格和成交量的关系,但......  -----------------------------  楼主:风之隐者 时间: 21:23:32  纳斯达克:日 成交量:万(股数) 点位:2960.31  道琼斯: 日 成交量:8591.99万 点位:12938.11  香港恒生:" " 成交额:3963441(万港元)" 22666.59"  这个成交量是我最近看到的美股、港股非常非常低的成交量了——简直是地量。  测试如下:模拟港股、美股大举做多,全仓买进指数。看以后变化。  密切跟踪。  看成交量对他们的走势有多大影响。  ===========================================================================  至少上次以成交量指标测试港股、美股,是正确的。  再看这次。  多测试几次,规律性很强的话,还不如只做指数呢。  简单省心,还不用被政府气得心口痛!
  上面的测试模拟进场是12年12月底,在13年2月4号出现巨大量的时候出局,呵呵,赚了。  如果这是规律,美国股市里就没人发现?  港股我关注几年了,一直有这个规律,美股由于看不到成交金额,只能看到成交股数,所以对美股还是不太清楚——因为机构可能压着指数成分股,而大肆打压、拉升非成分股,这一点在香港就很明显。
  12年9月2号;9月26号;11月29号;12月底;如果13年2月4号出局的话,我已经靠成交量指标几战几胜了!  不要诱惑我去做股指期货,  我只想长线持有低估优质股,做价值投资,做成长波。  可气的是,政府屡屡压制、调控,让优质企业难以再优质的时候,不得不去“投机”  那几次机会只做指数类的,赚大发了。  哪里会像现在,利润大幅回吐!  被政府气死了。  我一个打算长期持有的价值投资者,都快被逼成短线投机客了!
  不过短线投机,资金量不是很大的话,咱一样行!  “品种”,  “时机”,  两样都会做!
  其实此贴可以结束了。  以宏观面、行业面、个股、投资者情绪做低估优质股,专做“品种”,行;  以成交量指标做短线,专做“时机”,一样行。  两者结合最安全、最有利。  因为凭基本面分析,可以逃过07大顶——那时候估值那么高,稍加分析基本面就不会再参与了。防止仅凭“时机”不注重基本面而被一次大错弄得损失惨重。  这两种方法,已足以让看过这帖的人,在A股市场里,甚至在港股长期看都可以稳定获利。  而我,已经没必要经常出现在这个帖里了。  ——被插进市场里的那只手气的。  和各位告别了,感谢长期关注的,尤其是驱车兄,长期关注次帖,并加以指点,这里表示感谢!  用心做,仔细观察,任何事物都是有规律的,股市波动也不例外。  我喜欢股市。  但我厌恶那个什么都想管的政府。  而且,它还会继续积极地管下去,不然,这些手上握有公权力的人,会感到很无聊。  其实就银行和地产,从服务业的快速增长和内地城市化来看,即使放三年不动,涨50%-100%的概率都是很大的。  就是只做短线,低量进,巨量出,胜率一样很大。  我这几年对股市走势的总结,就是这些了。  其他也没有什么可和大家交流的。  我当然不会离开股市,  用心去做,股市真是个好地方!
  最后祝各位发财。  做成长波呢,不需要交易对手,一样可以赚;  做价格波呢,那就需要战胜交易对手了。
  @风之隐者 761楼
20:47:42  其实此贴可以结束了。  以宏观面、行业面、个股、投资者情绪做低估优质股,专做“品种”,行;  以成交量指标做短线,专做“时机”,一样行。  两者结合最安全、最有利。  因为凭基本面分析,可以逃过07大顶——那时候估值那么高,稍加分析基本面就不会再参与了。防止仅凭“时机”不注重基本面而被一次大错弄得损失惨重。  这两种方法,已足以让看过这帖的人,在A股市场里,甚至在港股长期看都可以稳定获利......  -----------------------------  客气了,在这里也学到不少东西,这几天因为有其他事情忙,心态有些乱了,股票上是一惊一乍的,动来动去,几次买在高点,卖在低点,主要亏就是亏这些,整体资金回吐了10个点以上,这点是我的教训啊,乱动是亏损的最大根源,就算持仓不动也不至于回吐这么多!A股未来很大可能向美股港股等看齐,有些股会跌到谁都不认识,小心就是了,也希望一起在股市发财!
  呵呵,跌得惨吧。  哎,还是忍不住回来看看了。  威权国家,官府不动用公权力调控市场,他们就会闲得着急,非得让大家知道,他们还是很喜欢动用权力的。  咱这是中国,习惯了就好!  持股待涨;不涨,等待杠杆基或融资账户——只有把握特别大的时候才动用。  大不了像2012那样,年中的时候再跌回从前去,年底的时候,机会又来了。  风险嘛,总是涨出来的;  机会呢,则是跌出来的。  持股不动也是对的,因为避开下跌的同时,也避开了可能的上涨。  我不想动,  随它涨跌。  只是耐心地等待最佳的机会——当市场里投资者情绪近乎绝望的时候,才是最好的机会。  不介意的走势再重演一次。
  注意这个帖子的,也该注意到了,其实真从更长的时间而言,比如二十年后,我是极度悲观的。  就这十年内看好。  因为这是政局稳定下的“自然增长”——这种自然增长由最初的长三角、珠三角,逐渐扩展到内地,这种自然增长将会增长到这个民族的文化圈所能达到的最高限度,就降不再增长。我对中国人、中国文化对经济的促进作用看到的极限是:东南亚、泰国的水平。  平均达到泰国的水平,也就是中国文化圈经济增长的极限了。  至于港台,如果不是先进外来文化的改良,比大陆好不到哪去。  威权政府,注定了是一种不稳定。  但很遗憾的是,我观察到,民主政府也同样像一场闹剧,并最终演变成悲剧。  十年内抓住机会吧;  快的话,十年后,将不会再有任何机会!
  哈哈哈,地产股的“保险”终于出来了——国泰房地产分级,13年3月7日深交所上市。  你丫就使劲跌吧!  的机会再来一次吧:  国泰国证房地产行业指数分级证券投资基金  正文  我来说两句(0人参与)  日00:20  来源:中证网-中国证券报  手机客户端  打印  字号  保存到博客  基金管理人:国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基金托管人: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注册登记人: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  上市地点:深圳证券交易所  上市时间:日  公告日期:日  一、重要声明与提示  《国泰国证房地产行业指数分级证券投资基金之房地产A与房地产B基金份额上市交易公告书》(以下简称“本公告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  ……
  我又是个看公告不仔细,份额这么少,玩个鸟啊?  12、基金份额总额  截至日,本基金的份额总额为323,093,998.78份;其中,国泰房地产份额为319,833,786.78份;房地产A份额为1,630,106.00份;房地产B份额为1,630,106.00份。  哎,看来看去,只有银华锐进成交量才合适。  但深100指数大部分股都不了解,无法估值。  哎,看国泰上市后,份额能不能增加。  不然,空欢喜了!
  楼主纯靠基本面分析建仓盈利,很厉害。帖子不用结束啊,时局不断变化,基本面也在改变,可以谈得还有很多,喜欢你的风格,加油!
  呵呵,对地产股的分析还是出了点问题。没注意到国情的区别。  香港的地产股大多都是有自有物业的,并且位置优越,抗风险能力极强。即使是李嘉诚的长江实业涉足广泛,不单纯是住宅开发。  并且从长期看,从发达国家,或是已停滞的发展中国家看,未来住宅成交是以城区二手房为主的。  大陆的这些快速开发方法,项目越做越偏、越做抗风险能力越差。十年后根本无项目可做。  ——但是这种方式对企业的管理层却是最有利的,有利于他们的利益最大化。  更重要的是,在大陆,房地产企业几乎成了过街老鼠,这种大众情绪下,房地产股难以有优越的表现。  我将逢反弹逐步出局。  所以,有钱,有办法,还是买北上广的房子吧。  地产股,就投机好了。  首开未来两三年业绩不错,是个投机的好品种。  这些年,最正确的是:买房子;  最错误的是:买房地产股。
  嘉士伯溢价25%要约收购重庆啤酒 重啤将彻底退出  日 04:32何炳辉  手机免费访问 |字体:大中小|我有话说  日前,嘉士伯的一则增持声明挑动了业内的神经,也让淡出投资者视线许久的重庆啤酒(行情 股吧 买卖点)(600132,前收盘价15.94元)重新回归。  今日,重庆啤酒公告称,嘉士伯啤酒厂香港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嘉士伯香港)拟对公司实施部分要约收购,要约价格为20元/股,相对于停牌前15.94元的收盘价,溢价幅度超过25%。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重啤集团已经决定接受此次要约,拟将持有的重庆啤酒20%股权悉数转让。收购完成后,嘉士伯基金会总持股比例不超过60%,将彻底掌握重庆啤酒的话语权。  最多将耗资29亿元/  公告显示,这次要约收购主体为嘉士伯香港,目的旨在进一步加强嘉士伯对重庆啤酒的战略投资,不以终止重庆啤酒上市地位为目的。要约收购股份数量为14658.81万股,要约收购价格为20元/股。  据了解,这次要约收购除了设定最低的生效条件外,还设定了最高控股比例。要约收购的生效条件为:在要约期内最后一个交易日15时,预受要约的股票申报数量不低于9679.42万股,即占重庆啤酒股份总数20%的股份。若预受要约的股份数量未达到该要求,则本次要约收购自始不生效。若预受要约股份的数量不低于9679.42万股且不高于14658.81万股,则收购人购买被股东预受的股份;若预受要约股份的数量超过14658.81万股时,收购人按照同等比例收购预受要约的股份。  事实上,这次要约因达不到生效条件而不生效的可能性极低。这主要是因为嘉士伯香港和重啤集团已经签订了股份转让锁定协议,而且重啤集团也已经决定接受了要约。同时,重啤集团的持股比例刚刚好为20%,即为要约收购生效的最低条件。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在要约收购前,嘉士伯基金会通过其间接控制的全资子公司嘉士伯重庆和嘉士伯香港合计持有重庆啤酒29.71%的股份;本次要约收购期限届满后,嘉士伯香港最多持有重庆啤酒42.54%的股份,而嘉士伯基金会最多控制重庆啤酒60%的股份,约29038.27万股。  换句话来说,若按照嘉士伯基金会最多控制重庆啤酒60%的股份来算,这次要约收购所需最高资金总额为29.32亿元。  嘉士伯最多控股60%/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嘉士伯意图控制重庆啤酒由来已久,而其理由自称都是基于对中国啤酒市场的良好预期。  公开资料显示,2008年嘉士伯通过收购英国苏格兰·纽卡斯尔啤酒公司继承了重庆啤酒17.46%的股权。日,重啤集团宣布拟公开转让重庆啤酒12.25%股权,这笔股权引来嘉士伯、百威英博、华润雪花的争夺,最终花落嘉士伯。重啤集团以40.22元/股的价格将所持的重庆啤酒5929万股股份转让给嘉士伯,占总股本的12.25%。由那时开始,嘉士伯香港与其关联方嘉士伯重庆共同持有重庆啤酒29.71%股份,成为重庆啤酒的实际控制人;而重啤集团则以20%持股比例退居第二大股东。  相比上一次的收购价格,嘉士伯此次可说是捡了个便宜。,重庆啤酒的收盘价为32.01元/股(未复权),算上2010年和2011的分别实施的10派3元和10派2元,如今重庆啤酒的股价相比而言也基本上是打了个对折。这也意味着重啤集团此次要少进账很多。  这次要约收购后,嘉士伯基金最少控制重庆啤酒49.71%,最多将控制60%的股份,将掌握重庆啤酒的绝对话语权。  事实上,嘉士伯对重庆啤酒的收购态度一直都非常坚定。2011年底,重庆啤酒的“疫苗神话”破灭后,其股价从最高的83.12元(未复权)开始,最低跌至12.58元(未复权),跌幅超过85%,即使是这样,嘉士伯也显得异常“淡定”,仍然坚定地持有。
  本帖将只作为自己记录心得而用,不打算再帖操作细节,毕竟判断失误,误导了他人就不好了。  记录下来有个好处:人总是健忘的;好脑筋不如烂笔头。  以前我发帖比较散,自己找起来都麻烦,才萌生了集中于一个帖里的念头。  这样,也有利于将来回顾自己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这里又要谈个看法了,就是“产业资本”。  通常,投行、基金之类的都是金融资本。它们考虑的就是赚取差价,所以,在持有的那一天起,就在考虑什么时候能高价转手,赚它一大笔差价。  金融资本数量较多的地方,必然价格波动巨大——如果只看“成熟”市场的指数,波动是很小的;但非指数成分股却是波动巨大。我持续地在关注港股的几只中资股。一年内,跌50%,再涨100%,是家常便饭。而A股波动实际上算小的了。  但是资本市场有“熊”出没。  这个“熊"可不是熊市的熊。  而是“产业资本”!  通常产业资本比较强大,它一旦出重手,根本是超乎许多人的意料。
  保时捷出手大众——最后没成功,反被大众收购了;  可口可乐收购汇源——好像没成功;  嘉士伯要约收购重庆啤酒——成不成,最后结局难定。  ……  他们出手的时候,是不看市盈率、市净率的,是不看多长时间能转手卖一大笔钱的。  他们看重的是自身在行业里的优势地位,才真的是自身长远的发展。  而非找个时候把它卖掉。  ——但不排除有一种可能:买下它,就是为了毁掉它!  这是大公司维持自己行业里的优势地位,把未来可能成长为自己最强力竞争对手的小公司扼杀在摇篮里,避免它将来长大的一种手段。  就像是绿荫豪门,买下一些有潜力的球员,不是为了让他打主力,而是为了让他不为对手效力,给自己制造麻烦。  早期,一些外国公司购并中国品牌企业用的就是这招。  比如生产“美加净”的企业被外资并购后,“美加净”这一品牌,就永远的消失了……  中资汽车公司一旦和外资汽车巨头合资,本土品牌立即被放弃。  在商言商。这样也没错。  与其艰难地打败它,比如买下来,再放弃它,以此捍卫自己在行业里的优势地位。  所以,产业资本出手的时候,往往让金融资本措手不及。  并且由于收购量大,往往都是大幅溢价。  这时,谁要是在资本市场做空做得正起劲,那可真了“倒霉蛋”了。  嘉士伯收购消息一出,重庆啤酒立即涨停。  估计价格能上到收购价以上。  呵呵,当年,做空大众的德国富豪,就是倒在了保时捷的出手上。  实际上,不要说投资机构了,就是我们,买卖企业的时候,总是考虑多长时间能回本,能赚钱。  而产业资本,买卖企业的时候,还有其它的考虑。当然,最终是为了让自己赚钱。  巴郡的投资方法,怎么看怎么像产业投资。  中国的产业资本并购实际上还是太少。  而且并购的目的多种多样,我都怀疑,中国的本土企业,很少有丰富的并购意识和知识——有时候,并购某家企业,不是为了让它经营的好,而是让它关门!  当然,我不是说嘉士伯买重啤也是这样。  但“美加净”的消失,是个鲜明的案例。  人家买下你,就是为了让这个品牌消亡。  中国的企业并购还是太少。  或许,中国的企业经营者,更不关注企业的未来!
  当然,大多并购还是想把企业做好的。  平安银行如果不是平安并购深发展,也未必能涨得这么好。  前期有些优质股价格低廉得出奇,却没见国内几个大产业资本干脆整体并购了。  ——国企似乎不容易并购。人家都是有官职的,你把人家企业并购了,怎么安置封建官僚般的管理层?  私企也成问题。不知道他那个企业水有多深!  本来我是看好任志强、王石的人品的。  但现在也有点怀疑了。  不能不怀疑,因为他们的做法,并不利于企业的长期、未来。  ——当然,这一点也不妨碍这些企业的管理层在任职期间,拿走了大把的薪酬。  ——如果我是大股东,你这样贱卖中国最优质的资产,一分钱都不会给你!
  地产股先涨,所以先跌,倒没有什么误导不误导的!  说起来,我那天手痒,19块多进的平安银行,几乎平价出,这才是最可惜的,几天20个点以上!主要还是仓位太重,结果减了最好的股,最为我赚钱的股!
  房地产企业是没办法,它有房必须得卖,因为企业性质问题;如果是自己的,资金又足,倒可以以租为主;资金稍有不足的话,又不卖房,不回笼资金,拿不到新的地,没得开发,也是问题!长远的话,我相对看好华侨城,就是这些原因,因为它有很多项目是长期资产,是保留在手上的!但现在看,也未必了,因为这两年有很多类似的公司或项目开始出现!
  说真的,今天的首开倒像是底部,起码下跌空间比上涨空间要小得多了!
  受教了,认真学习楼主的思路。
  道指收盘创新高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今早成交量很大啊!
  不可忽视国人普遍的仇富心理、嫉恨成功者的心理对资本市场的影响,这种心理表现出来就是妖魔化别人。柏杨在他的书里曾说过东方式的嫉妒和西方式的嫉妒之间的区别。  在大陆尤其明显:哪个行业好,赚钱多,哪个行业就会被妖魔化。  银行之所以长达三年的低估值,根本原因就是由于利润丰厚而被“妖魔化”。  房地产已经多年的被妖魔化了。如果不是业绩好,早不知道是什么估值了。  茅台终于在多重利空打击下,估值水平在迅速下降。  不过也有趣,贪官爱戴瑞士名表,没人妖魔化瑞士名表;  贪官爱喝拉菲等,也没人妖魔化拉菲;  贪官爱喝茅台,茅台却被妖魔化了!  还有宝马撞人案,媒体总是有意无意地“突显”肇事车牌子,岂不是另一种仇富心理的体现?  贪官和巨富必然的会追求奢侈品,这本非奢侈品的错。勤俭致富的人,真钱多了也一样会追求奢侈品。  在中国,哪个行业好,哪个行业就会遭人嫉恨。许多人会不停得动用各种信息表达工具,极力将其妖魔化——妖魔化他人的目的,是毁灭对方。  所以,这种妖魔化继续下去,即使两年后房地产股每股2块的盈利,股价才10块,静态市盈率五倍,也很正常。  茅台不断的被妖魔化的结果,就有这种可能:每股20元的盈利,股价却依然有和目前相当。  地产股我估计4月份还会冲一波。到时出局算了。  只怕以后可能就会和银行一样的估值了——因为这个行业遭人厌恶——其实地产股估值已经和银行相当了,因为能基本锁定两年后利润的,只有地产行业。  现在我算彻底理解富人给自己弄个外国籍的行为了——他们不过是找个应对“极端小概率事件”的防范措施而已——法国也一样,一个从14岁起就努力工作的人,一生为法国缴纳了一亿多欧元税收的人,最后还是被高税收逼得离开了法国。  呵呵,东方式嫉妒。  这才是摧毁国人创造力、勤劳致富欲望的根本原因。  没有理由长期持有被妖魔化的企业,因为他们将会面临各种难以想象的打击。  而在中国文化圈,尤其是大陆,谁好,谁就会被妖魔化!
  富人给自己弄个外国籍——不过是为了应对“极端小概率事件”。  这种小概率虽然发生可能性小,但一旦发生,结果是毁灭性的!
  重新回味林奇的:有些民族似乎做不好某些行业,巴郡的:美国有着最有利于创新的制度。原来他们都懂,只是没说那么直白。  
  实际上,“股民”、“炒股”这两个词仔细琢磨,也是带有歧视性和贬低性的。不过大多入市的人文化水平不高,没感觉出这两个词背后带有的贬损含义。  正确的说法应该是:“股东”——别管大小,有股票都是股东;“股权投资”。  带有“民”这个词,在中国代表的就是被统治、被压迫的那一群人,像根草、像堆草似的。从来都是被人做主的料。比如:“贱民”、“草民”、“刁民”……比较好听点的,也不过是“顺民”、“良民”。  而且这“顺民”、“良民”还得看别人心情,他人心情不好的时候,只怕就是大喝一声“你个刁民还像造反?”。  可以说,你是不是“良民”,还不由你说了算,得听别人的。一丁点不想听的时候,就被打成“刁民”了。  而带“东”的词就不同了,比如“我做东”、“东家”、“股东”……这些词指的是老板,是当家做主的人,是所有权人,是主宰者!  你一说你是股民,人家听了嘴一撇:一个赌徒。鄙视他!  你要是说你是股东,人家就搞不懂了:这个是李嘉诚啊,还是李宁啊?咱得尊重着他。
  查看最新行情  新浪财经讯 3月6日消息,据财华社报道,SOHO中国(6.22,0.39,6.69%,实时行情)公布去年底止全年业绩,股东应占年度纯利为105.85亿元(人民币,下同),按年急升172%,派末期息0.13元。SOHO去年营业额升169%至153.05亿元。(自然)  ============================================================================  点击获取实时行情  已收盘
16:00  6.220  0.390  6.690%  昨收盘:5.830
今开盘:5.980
最高价:6.240
最低价:5.920  成交额:1.70亿元
成交量:0.28亿股
成交价(?):6.220
振 幅:5.489%  市盈率:--
港股市值:313.68亿
52周最高:0.000
52周最低:0.000  ============================================================================  SOHO中国已转型商业地产为主,在港总市值合人民币:313亿*0.8=约250亿。  而其2012年盈利就达105亿,2.5倍的市盈率?  亲!我都想去香港开户了……
  紧接着:  SOHO中国[6.22 6.69%](00410)公布2012年全年业绩,数据显示,公司权益股东应占年度纯利约人民币105.9亿元,同比上升约172%。实现核心纯利约人民币33.35亿元,同比上升约135%,主要原因是由于2012年银河SOHO项目完工交付,结算建筑面积大幅提高。核心纯利润率约为22%。末期股息每股人民币0.13元。 公司期内实现营业额约人民币153亿元,同比上升约169%。毛利润约为人民币90亿元,毛利润率约为59%。集团主要销售来自银峰SOHO及SOHO中山广场,此两项目合同销售金额共计人民币约94.68亿元,均价每平米约人民币50,531元。 公司指,营业额和核心纯利于本年度的上升主要由于2012年银河SOHO项目完工交付,结算建筑面积大幅提高所致。  ========================================================================  11年其利润是47左右(不知是港币还是人民币),估计这个市值还是俺11年利润计算的市盈。约7倍。这12年的一出来,2.5的市盈怎么看怎么不合适。  不过也要看SOHO自有、待开发项目的具体情况而定。若12年的主要受益于项目的集中结算,在13年不具有可持续性,那2.5的市盈率还是可以接受的。  呵呵,经常关注港股就导致了这个结果:回头再看着A股,怎么看怎么贵!  极少数例外,  其他的,都不敢买!
  九龙仓集团 65.25 1.48%  65.25  +0.95 (1.48%)  3月6日 - 收盘  HKG 数据延迟 15 分钟 - 免责声明  范围
64.60 - 66.15  52 周
39.00 - 71.00  开盘
65.10  成交量/均量
384.70万/432.19万  市值
1976.58亿  市盈率
5.04  股息/收益率
0.45/1.76  每股收益
12.95  股份
30.29亿  贝塔系数
-  机构持股率:
-  开发商九龙仓集团2011财年净利润下滑14%  日14:32腾讯财经[微博]我要评论(0)  字号:T|T  腾讯财经讯 北京时间3月22日上午消息,开发商九龙仓集团有限公司(Wharf Holdings Ltd. ) 本周四对外发布了该公司2011财年业绩报告。数据显示,在2011财年,九龙仓净利润下滑14%,这主要是因为某些一次性项目利得下降以及旗下投资的不动产被重新估值所致。  据了解,九龙仓集团是由香港企业家Peter Woo持股的。该集团在对其发布的2011年财报声明中表示,在截止日的12个月里,其净利润从之前的357.5亿港元下滑至305.7亿港元。但九龙仓同时表示,其在2011财年的基础营业利润(underlying profit)增长了14%,即从上一财年的70.9亿港元提升至80.8亿港元。通常而言,分析师都采用基础营业利润而非净利润来衡量香港不动产企业的业绩表现,因为这些企业的盈利水平往往会因为定期会对投资的不动产进行重新估值而发生变化。  财报数据还显示,九龙仓集团在2011财年的营业收入从上年同期的193.8亿港元增长24%至240亿港元。该集团表示,将在今年5月30日派发股票分红,但标准将再度被调低至每股0.7港元。(瑥丼)  2012年应还没出年报,上面是11的。它的业绩中含自有物业重新估值变动部分。大概就是国内所谓的公允价值变动把。
  长江实业:  116.80  +0.50 (0.43%)  3月6日 - 收盘  HKG 数据延迟 15 分钟 - 免责声明  范围
116.50 - 117.50  52 周
86.00 - 132.70  开盘
117.00  成交量/均量
285.76万/359.88万  市值
2705.28亿  市盈率
9.58  股息/收益率
0.53/2.71  每股收益
12.20  股份
23.16亿  贝塔系数
-  机构持股率:
-   香港长江实业2011年度净利按年升72%,为460.6亿港元  2012年 3月 29日 星期四 16:42 BJT  保存为书签 | 打印 | 阅读全文  [-] 文字大小 [+]  全球市场新闻  投行观点:Bernstein将花旗 目标价从47美元上调至49美元,评级为表现优于大盘  投行观点:Berenberg Bank将苹 评级从买入下调至卖出  标题新闻:一美国国会助理证实奥巴马计划周三与数位共和党参议员会晤,以争取支持重启预算磋商  更多市场新闻  路透香港(日电---香港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0001.HK: 行情)宣布,截至日为止的年度内,业绩报告如下(以每百万港元为单位):  2011年度   2010年度(重列)  每股盈利(港元)  19.88 11.59  末期股息(港元) 2.63 2.45  净利 46,055 26,836  营业额  42,359 32,863  截止过户日期 5月31日前  发放股息日期 6月14日  注:长江实业为香港地产发展商,并持有环球综合企业和记黄埔(0013.HK: 行情)近五成股权.公司全年派息每股3.16港元(包括中期息0.53港元),上年度派2.95港元.期内长实摊占和黄业绩前溢利为180.68亿港元,按年升8%. (完)
  恒基地产 52.45 0.96%  52.45  +0.50 (0.96%)  3月6日 - 收盘  HKG 数据延迟 15 分钟 - 免责声明  范围
52.15 - 52.85  52 周
37.00 - 59.90  开盘
52.45  成交量/均量
146.79万/375.82万  市值
1259.44亿  市盈率
7.72  股息/收益率
0.32/1.94  每股收益
6.79  股份
24.01亿  贝塔系数
-  机构持股率:
-   恒基地产:2011年盈利55.6亿低于市场预期 同比增长10%  字号  欢迎发表评论 日11:28 来源:和讯房产
作者:刘垚霞  纠错|收藏|订阅将本文转发至:  和讯房产消息 3月21日晚恒基地产(00012.HK)公布2011年全年业绩,公司去年基本纯利为55.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3%,低于市场预期。公司去年股东应占盈利为171.84亿港元,同比增9%;每股盈利为7.44港元。去年股东应占账面资产净值达1853亿元或每股78.23元,负债比率19.9%,按年降8.3个百分点。  2011年恒基地产物业销售收入94.79亿元,比去年同期大增166%。去年香港售出325个住宅单位,应占收入为83.08亿元。租贷收入及税前盈利分别为58.05亿及41.69亿元,按年分别增长19%及25%。  恒基地产去年购入37个市区项目业权,可建3000个住宅单位,上述项目地价成本共118亿元,每平方呎楼面成本约4100元。而去年内地预售物业销售额为25.27亿元,租金总收入及净收入分别9.16亿及5.84亿元,按年分别增长91%及149%。  李兆基预测,内地于今年上半年调控及货币政策将不会有重大改变,如果下半年货币政策有望微调放松,将对房地产市场起到良好的作用。   ==========================================================================  这个没看懂。先是“公司去年基本纯利为55.6亿元。”,接着“公司去年股东应占盈利为171.84亿港元,同比增9%;每股盈利为7.44港元。去年股东应占账面资产净值达1853亿元或每股78.23元。”  55亿和171各是怎么组成的?没搞懂。  并且市值低于账面资产。  难怪李兆基不断在增持。
  也不知道是A股还是太贵了,还是港股太便宜了。  不过可能会计方法不一样。  如果国内地产企业也按“不动产被重新估值”或许就是国内所谓的“公允价值变动”或土地价值按市价重置,那国内很多的也是低于账面资产的,或加上不动产被重新估值而每股利润猛增。
  许小年:取消户籍制度有一些现实的困难,比如说取消户籍制度以后,我们可以想像的,北京这个城市砰一下就要膨胀多少,但是你问一问,为什么北京会变得这么大?为什么大家都往北京跑?为什么?你得问问这个问题,因为北京不公正的享受了更多的公共资源,这是公共资源分配上的不公平造成的,大家全往北、上、广跑,特别是往北京跑。  有人担心超大城市的出现,如果大家全自由的话,他们不去研究一下超大城市的根源在什么地方,发展中国家首都经常成为巨大的贫民窟,为什么?因为首都享有特权,发达国家的首都都是小城市,发达国家不是往华盛顿跑的,他往纽约跑,纽约不是首都,你老用户口把人挡在外边,你就没有想到为什么人家打破脑袋也要进来。这个问题如果要从根源上找的话,是可以想办法解决的。  许小年:保障房将来有很大的问题,保障房的地段稍好一点的就变成了寻租工具,而保障房那个地段不好的将来是空城,没有人去,资金怎么回收?你如果是用银行贷款做的资金怎么回收?政府去建的保障房,他怎么能够知道这个劳动力是怎么流动的、是怎么分布的,哪些地方建的房子可能有人,哪些地方建的是没有人住的,这都是在市场上经过不断的试错,有多少地产开发商去做市场调研等等,最后他才能够知道我这个楼盘盖在什么地方,因为我要赚钱啊,政府不管,必须保障房多少套盖起来,我找个地方盖起来,完成任务再说,将来有没有效益不管的,你看保障房将来全是问题,你还想更大规模的搞这种东西,中国的基础设施已经过剩了你再怎么投。  政府永远没有市场聪明 改革需把握大方向  主持人权静:那么下一轮中国经济增长到底要靠什么呢?  许小年:继续改革啊,打破政府对资源的垄断,把资源从政府手中解放出来,让市场发挥更大的作用,就靠这个。  主持人权静:比如说刚刚从世行回到国内的经济学家林毅夫老师,他就倡导新结构经济学,他也曾经被人们反问说你怎么就能知道政府去主导一些新结构的建设,他就比市场要更了解情况呢?他说因为政府拥有更多的智库、更多的专家资源,能够更高的从更全面的角度看问题,有更宏观的视角、更完备的数据,你怎么看待这样的观点?  许小年:对中国经济改革稍有一点理解的人、稍有一点了解的人都知道,中国经济78年以来所取得的这些成就,不是政府更了解经济,而是政府不断的向后退,政府退出农村,农村就繁荣了,政府退出城镇经济,城镇经济就繁荣了,政府怎么可能比民间有更多的信息,怎么能够比民间更高瞻远瞩呢。  如果我们认为政府比市场聪明,我们1978年没有必要改革,78年你让国家计委去高瞻远瞩的计划就行了,我们为什么要改革?我们为什么要把国家计委解散了、把国家经委也解散了?就是因为我们知道搞经济政府绝对不如市场,就是因为政府不如市场所以我们才提出的口号是让市场发挥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主持人权静:您会认为自己是一个自由派的经济学家吗?  许小年:那当然啦。  主持人权静:您怎么看待凯恩斯主义包括这种新结构主义经济学的大行其道?  许小年:我根本不知道什么叫新结构主义,本人水平不够,不能理解。  主持人权静:凯恩斯主义为什么会得到政府的青睐呢?  许小年:当然了,凯恩斯主义说市场失灵了,市场这儿不行、那儿不行,要政府干预,所以政府很高兴。像自由主义经济学家他说什么?他说你政府别自作多情,你别以为你比市场高明,你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给企业、给市场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当然他喜欢凯恩斯主义了,凯恩斯主义让他这儿插手、那儿插手,那是给他找理论依据的,所以我们这些人活的比较辛苦。  =======================================================================  这些我都同意。  ======================================================================  我不是愤青 推进财产申报需赦免官员   许小年:他骂我,他怕我和贪官穿一条裤子,你说我激进还是什么,我不激进啊,为什么这么说?你如果不大赦,你如果不给他重新做人的机会,他阻止你你就做不成嘛,所以为什么要大赦?大赦就是我们把规矩说清楚,从今之后以前那样的事不能再干了,过去干了的就算了,你要想人人过关每一笔财产都说清楚,那是大地震,我们国家经受不了这样的振荡,要平稳,要给人家一个机会说清楚了以后不能再这么做了,过去那些资产只要你一阳光化,你个人的,我不再追究了,你再追究他跟你拼死抵抗,你这个财产公示做得下去吗?根本做不下去。  =========================================================================  这段不同意了。  你想啊,一个官员坦白了,有些钱是贪来的,然后被赦免了,继续做官。这管怎么做啊?谁不对他指指点点:看,贪了这么多钱,没事,照样做官,或免罪。平民哪有这福分。  所以这个根本行不通。  经济学家,研究经济还在行,介入自己不熟悉的领域,比如法律领域,许就说的都是外行话了。  哪怕他设想一下结果,做个后果模拟推演,也会知道此法不通!
  不过许的观点:政府要是比市场聪明,那还改革开发干吗,再回计划经济就是喽。  就因为政府根本搞不懂市场,还瞎指挥,才会搞得一团糟。  被迫放开市场。  这些年经济好了,这些官僚还真以为是自己治理得好啊。  恰恰是政府推出的领域,搞得是最好。  管制严苛的,是最差的。
  国泰分级,好“迷你”。  份额太少了,放弃。
  又是好大量。
  不想动了,2月4号的时候没动,现在再动已经毫无意义。  即使贴着净资产走,银行地产也有年20%(或许是单利,不计复利)的增幅。  这是大概率。
  SOHO中国去年净利约106亿 七成来自物业评估增值  日 01:37
每日经济新闻
我有话说  查看最新行情  每经记者 尚希 发自北京  昨日 (3月6日),SOHO中国(6.1,-0.12,-1.93%,实时行情)(00410,HK)发布2012年业绩报告称,2012年,公司的营业额达到153亿元人民币,同比上涨约169%。净利润约为106亿元人民币,同比上涨约172%。  以这张成绩单来看,SOHO中国在2012年的表现足够抢眼。同时,《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从亿元的净利润到2012年的105.85亿元,大幅度的业绩提升关键则在于其在2012年所获得的高达96亿元的投资物业评估增值。  “投资物业评估增值这个是在港股市场比较特殊的一种会计制度,受益于此,一些在港上市的商业地产开发商的净利润都非常高。”一位港股分析师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这一数字从某种程度上会听取企业的意见,因此在利润数字上具有一定的弹性。  随后,记者从公司官网上看到其发布的 《2012年年度业绩演示资料》,SOHO中国方面称,由于处于转型初期,SOHO价值被严重低估。并表示,在北京和上海的繁华地段持有最有价值的商业地产物业超过170万平方米,成为北京和上海最大的甲级写字楼开发商。  然而另一组数字却同样引人关注。业绩报告显示,SOHO中国2012年实现合同销售额为94.68亿元,并未达到此前公司宣布的目标。  可以看出,在105.85亿元的净利润中,68%的利润比例来自于投资物业的评估增值。  兰德咨询总裁宋延庆向记者表示,从目前的财务指标来看,SOHO中国离成功转型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相比其总资产来说,33亿元的核心净利还是有些低的。”  “逐渐占据大比例的应该是租金收入。”宋延庆表示,“SOHO中国要对冲业绩波动,只能转向以租赁为主,哪怕业绩短期有可能降幅很大。但不这样,就难以获得投资者青睐,今后融资也将会比较困难。”  对此,SOHO中国行政总裁张欣在昨日的2012年投资者分析会上表示,2013年是SOHO中国转型的关键年,转型仍在进行中,预计到2015年SOHO中国物业将全部转为持有。张欣称,截至2012年底,SOHO中国的整体业务中,散售部分占25%,持有部分占75%。  =========================================================================  果然如此,大部分是公允价值变动增加的账面利润——但没收到任何钱——怪不得港市不认账,今天还跌了。  这个公允价值变动,还不是太明白的,可以参考去年、今年中航地产。  去年这一会计方式的更改,导致了中航直接窜上过15(10送10前)。  这个公允价值变动我也不太明白,也是导致今年过早出局中航的原因。  稳为主、安全为主。  反正一年20%收益,就已满足。  实际上长期看,实现这一目标,难度并不小!
  SOHO中国方面称,由于处于转型初期,SOHO价值被严重低估。并表示,在北京和上海的繁华地段持有最有价值的商业地产物业超过170万平方米,成为北京和上海最大的甲级写字楼开发商。  ===========================================================================  不过如果看好中国地产未来,尤其是商业地产未来的,仅这170万平米的自有物业,价值就应该超过、甚至数倍于SOHO中国当前的市值。  此股可投资。  陆家嘴据说自有物业超百万平米。按说也超自身市值。但租金收入太少,一直不能在现金上获得良好收益,仅靠物业的市场评估价值,也没太大理由买入。  观望为宜。  ——又是安全、稳妥第一了。  呵呵,风格,风格而已。
  A股涨跌受成交量影响这么明显!  港股也有这个特点。  就是美股搞不到日成交金额数据,无法具体分析。  但是我一直怀疑这个不是“普世法则”。  美国人才辈出,上百年的交易记录及经验,有这规律的话,早该被人发现了。  但是又很奇怪,为什么在A股这么明显?  以此为指标的话,几乎可以十做七对的正确率。  可A股也是发展的,也是会不断变化的。  如果不是“普世法则”,  一旦陷入其中,将来市场风格改变,可能会很不适应。  既然是投资,那就应该适用于任何市场。  ——当然,官府控制的市场除外!
  报告期末,该行不良贷款余额68.66亿元,不良率0.95%,较年初上升0.42个百分点;贷款拨备率1.74%,较年初上升0.04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为182.32%,较年初下降138.34个百分点。  拨备覆盖率已被监管当局用作衡量商业银行弥补不良贷款损失能力的一个硬指标,银监会最近发布的2012年度监管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末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为295.5%,环比提升5.5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平安银行 拨备覆盖率仅为行业平均水平的62%。  平安想要维持拨备覆盖率为295.5%,那就是再提取70亿的坏帐准备,12年利润将减少70亿左右  ==========================================================================  平安银行股吧里看来的。如果确实如他所说,那平安银行(深发展)根本就没增长。  哎,个股分析太累,也太难。上市公司的管理层难免玩些花样。分析一个就得长期关注加仔细辨别。  一不小心还容易踩着“地雷".  难怪巴郡把诚实的管理层是放在选股第一位的!  更糟糕的是,我注意到A股的估值水平是越来越低的。万科业绩优异(我个人对它十年后的发展的忧虑不代表其他投资者的看法),而目前股价仅比三年来上次最高点高百分之十几。而这三年来业绩几乎增长了50%。  地产类估值水平在下降。  大部分银行股价还是在围绕这净资产在波动,除少数例外的。  酒类的茅台,在前期大盘指数几乎逼近08点位的时候,还一度创出历史新高。这说明在大多数股估值水平下移的时候,茅台是例外的。  但这次它也不是例外了!在几大利空的联合打击下,终于在十多倍市盈率徘徊。  而其他几只大盘酒类股,业绩再增长,估值却上不去了。  医药类涨得似乎很好。可他们大多数的业绩增长实在让人看不到高成长性何在?估值没涨之前都那么高,我是不会关注的——因为它们的价格让我感到不安全。  其他的,还是算了。  精选个股,难度很大——你很难知道它们水有多深!  看来以后还是选“时机”——至少还算低估的优良股的——还算容易些!  以成交量指标做波段,感觉比大海捞针强多了。  ——2、3000只理找几只让人放心的,还真太难。
  一旦市场参与者对企业未来的增长感到忧虑的时候,估值水平下降的速度是很快的。  更一个需要关注的是,分级基金的A类似乎再也回不到以前8毛多的价位了。A类价格一直很坚挺。  这说明认同、认可、追逐稳定性年7%左右增值的人越来越多了。  不过也好,咱也有准备。有些稳定性收益的也在我关注中。  比如白云机场。11的市盈率吧。  这个是不受上市公司业绩增长停滞影响的。  且必然会受益于国内消费升级的好处——就是增长得慢。  而且其地理位置不易受到高铁的冲击——内陆的机场就不一定了。  收益是超过分级A类的。  实在没有机会,持有这个保证年10%左右的收益(股息+其净资产的自身增长)还是有保障的。  未来做得起飞机,出得起国的是越来越多。航空公司大投入、高消耗,未必有好处,但机场是一定会有好处。  以前的时候,这个收益谁看得上啊。  以后可就未必了。  上海机场太贵,估值也高。  公路也可考虑,码头受经济波动影响大。铁路得看路线。  但它们在A股短期一样受指数影响,  若单从长期持有,吃息的话,它并不逊色于高安全高息债、分级A类。  呵呵,我都想着撤退了。  就是银行地产估值那么低,实在舍不得走。  挺到4月份再说吧。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同时转发到微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ctp资金不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