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购单位为什么看净资产是什么

商誉_百度百科
收藏 查看&商誉[shāng yù]本词条缺少信息栏、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商誉是指能在未来期间为带来超额利润的潜在经济价值或一家企业预期的获利能力超过可辨认资产正常获利能力如社会平均投资回报率的资本化价值商誉是的组成部分在时它是购买企业投资成本超过被合并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的
商誉Goodwill是能使中的人财物等因素在中相互作用形成一种 最佳状态的客观存在商誉的关于商誉的本质比较权威的观点当属美国当代著名会计理论学家亨德里克森在其专著中介绍的三个论点即好感价值论超额收益论和总计价账户论这三个论点称作商誉的三元论好感认为商誉产生于企业的良好形象及顾客对企业的好感这种好感可能起源于企业所拥有的优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口碑有利的商业地位良好的劳资关系独占特权和管理有方等方面
由于这些因素都是看不见摸不着且又无法入账记录其金额因此商誉实际上是指企业上述各种未入账的故好感价值论亦称无形资源论超额收益论认为商誉是预期未来收益的现值超过正常报酬的那个部分这里的超额收益应该是指在较长时期内能获取较同业平均盈利水平更高的利润商誉是与企业整体结合在一起的无法单独辨认但企业一旦拥有它就具有超过正常盈利水平的和服务潜力.因此它的价值只有通过作为整体所创造的超额收益才能集中表现出来总计价账户论也称论这一论点认为商誉是一个企业的总计价账户是继续经营价值概念和未入账概念的产物继续经营价值概念认为商誉本身不是一项单独的会生息资产而是实体各项的价值整体价值超过了其个别价值的总和而未入账资产指的是诸如优秀的管理忠诚的客户有利的地点等
三元论分别从不同侧面描述了商誉的本质好感价值观是从资产的角度定义商誉的但它仅仅列举商誉的种种特质而难以解决其计价问题另外这一观点笼统地认为商誉是一种未入账的无形资源是不够妥当的因为按照现行惯例只是不入账而则入账超额收益论是一个比较流行的观点1997曾指出超额收益论的科学性在于该观点把握了商誉作为资产的基本条件获利潜力三要素不足之处在于该观点对商誉科学定性后相关理论研究没有跟上加之其他两个观点同时作用的干扰使得商誉定性理论本身缺乏根系理论的支持对商誉会计实务指导作用显得软弱乏力此外商誉一定会产生超额收益但企业的超额收益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必须剔除一切非正常的和营业外的因素以免歪曲商誉的价值总计价论是从方法论的角度说明商誉的计量方法而不是定义商誉企业总体价值的估计误差单项资产的高估或低估,都会被挤到商誉中因此商誉容易成为一个调节阀承受着一切主观因素的影响核心商誉论(FASB于1999 年9月7日公布了一项征求意见稿首次提出了核心商誉core goodwill的概念
FASB认为商誉可描述为由六个要素组成1被收购企业净资产在收购日的公允市价大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2被收购企业未确认的其他净资产的公允市价3被收购企业存续业务going-concern构件的4收购企业与被收购企业净资产和业务结合的预期协同效应的公允市价5收购企业由于计量收购报价的错误而多计量的金额尽管在所有交易中的收购价格不会出现计量错误但如果是涉及到股票交换的交易则很难说不会出现计量错误6收购企业多支付或少支付的金额
要素1和要素2都与被收购企业有关它们从概念上讲都不是商誉要素1反映的是被收购企业未确认净资产的要素2只不过是指那些能够单独辨认但由于不能完全符合确认标准而未确认的要素5和要素6与收购企业有关它们从概念上讲也不是商誉要素5是一个计量误差要素6代表的则是收购企业的在多支付的情况下或在少支付的情况下只有要素3和要素4从概念上讲是商誉的一部分要素3与被收购企业有关它反映了被收购企业净资产的超额组装价值excess assembled value它表示被收购企业事先存在的或以前从企业兼并中收购的商誉要素4与收购企业和被收购企业的结合有关它反映了由合并而创造的超额组装价值即收购企业和被收购结合所产生的协同效应FASB将要素3和要素4统称为核心商誉
关于商誉本质的其他论点有些学者为了使商誉的研究摆脱进退两难的困境于是抛开仅就会计论会计的局限结合了其他学科的理论来分析阐述商誉的本质问题2003以理论中的核心能力论为基础认为核心能力是企业超额收益的源泉因此是商誉的本质商誉实际上是企业核心能力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
高阳宗2001从生物学共生理论出发认为企业是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微观共生体这一共生体其完善的共生机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其过去的发展过程中共生出一个新物种共生资源它客观地游离于共生单元之间使共生单元之间互相作用和适应共同激活和发展商誉就是这种共生资源的会计表达
邓小洋2000等学者分别从法理学经济学和会计学角度考察商誉的本质问题最终用系统论的方法解释商誉的本质即一种协同效应商誉的含义是企业收益水平与行业平均收益水平差额的资本化价格它是由形成的良好声誉企业管理卓著经营效率较好生产技术的垄断以及的天然优势所产生的
商誉能为企业创造间接的它之所以作为一项资产具有价值正是因为它的这种特征它是企业收益水平与按社会平均收益率计算的的价格人们通常是采用把企业超额收益还原求得商誉价格的而资本化率实际上又是投资报酬率企业超额收益经过还原所得的就是创造这种超额收益的资本额所以应把商誉的价格看作为价格商誉的值有正值但当企业亏损时或企业收益水平低于本行业平均获利水平时商誉也可有负值
商誉是一种不可确指的无形项目它不具可辨认性故不属于无形资产它不能独立存在它具有附着性特征与企业的和企业的环境紧密相联它既不能单独转让出售也不能以独立的一项资产作为投资不存在单独的转让价值它只能依附于企业整体商誉的价值是通过企业整体收益水平来体现的
按未入帐资产理论商誉是计量了未入帐资产的结果商誉属于自创的无形资产其很难从中完整地反映出来而且它的功用与其开发成本之间的关系也很不确定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影响企业商誉形成的因素很复杂水平起了重要的作用在此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由于企业具有良好的声誉获得客户信赖或由于严密的组织生产效率显著依据商誉的取得方式商誉可分为外购商誉和自创商誉.外购商誉是指由于企业合并采用进行核算而形成的商誉其他商誉即是自创商誉或称之为非外购商誉
对商誉问题的理论研究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
考察企业自身在市场竞争中能否长期稳定地获取收益以至于获得超额收益实际上就是自创商誉的本质问题
考察过程中进行并购的交易价格大于或小于该企业净资产的公允价值实际上就是研究外购商誉的本质问题尽管理论界对商誉争论不休但实务界对商誉的处理还是比较一致的即一律不予确认被界定为被购企业的价格与其可辨认性资产的公允价值的,并且账务处理原则也在走向一致只是外购商誉的年限各国有所不同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已取消摊销处理改为减值测试商誉的评估是资产评估的一种
商誉的评估方法取决于对商誉含义的理解商誉价值量的大小是通过企业的收益水平来体现的而它又属于集合性附着性强的一种无形资产只能采取整体的方法进行计算而不能像其他可确指的无形资产那样单项进行计算
商誉的整体评估可采用超额和割差法商誉和无形资产都属于资产类科目表面上很相似但有着本质的区别1.在新准则体系下对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涉及到商誉的会计处理
中国新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中规定购买方对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应当确认为商誉可以看出中国就商誉的初始确认及计量与的规定是完全一致的即都是式的间接计量按照中国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涉及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首先应区分是下的企业合并还是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对于在下的企业合并新准则规定相关资产和均以计量合并溢价只能调整资本公积和留存收益并不确认商誉
2.非同一控制下合并成本的内容
根据新准则第20号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购买方在进行账务处理时应分别根据准则确定合并成本以及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并比较两者之间的大小其中合并成本应包括以下三项内容1.购买方在购买日为取得被购买方的而付出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以及发行的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2.为进行企业合并而发生的各项直接相关费用3.合并合同或协议中所约定的未来事项对合并成本的可能影响金额但该金额计入合并成本的前提是在购买日能够合理估计该未来事项很可能发生并且对合并成本的影响金额能够可靠计量
若合并成本大于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则应当将其差额确认为商誉而若前者小于后者则首先应对两者的计量进行复核如果经复核后前者仍然小于后者则将其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也就是说新准则对于正商誉和负商誉采取了不同的处理方式对于正商誉新准则规定要单独确认为一项资产结合第2号准则的要求在确认商誉的同时还应对按合并所确定的初始投资成本进行相应的调整对没有采用的方式分期计入而是在合并当期一次性计入损益
不形成母子公司关系的企业合并交易即和新设合并购买日购买方的账务处理中就能够单独确认商誉从而在合并后存续企业的单独资产负债表中单项列示而形成母子公司关系的控股合并交易因在合并日账务中作为长期股权投资成本入账的合并成本中就包括商誉价值所以在合并日购买方的单独资产负债表中商誉并未单独列报而是包含在长期股权投资项目中而在合并日合并资产负债表中才需要单独列报合并商誉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 相关会计准则有关问题解答三的通知其中对于长期股权投资的权益法核算有关问题的处理规定如下企业为取得另一企业的股权支付的全部代价属股权投资支出不得计入投资企业的当期费用不论长期股权投资支出大于或小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之间的差额均不得通过折旧或摊销方式分期计入投资企业的费用或收益即税法规定不确认任何由于长期股权投资的与按持股比例计算的占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不同而产生的股权投资差额按核算的其投资成本小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之间的也不计入即企业申报纳税时股权投资差额不得确认也不得作为的调整项目所以税法上不确认正商誉也不确认
例1A公司以1000万元取得B公司30%的股权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3000万元
一如A公司能够对B公司施加重大影响则A公司应进行的会计处理为
借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成本1000
贷银行存款 1000
注1.商誉100万元×30%体现在长期股权投资成本中
2.税法上认可的长期股权投资的计税成本为1000万元100万元的商誉不作为费用在税前扣除
3.此种情况下税法上的计税成本等于会计上的初始成本
二如投资时B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3500万元则A公司应进行的处理为
借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成本 1000
贷银行存款 1000
成本=50万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成本50
贷营业外收入 50
注1.负商誉50万元体现在长期股权投资成本中
2.税法上认可的长期股权投资的计税成本为实际支付的价格1000万元会计上的初始成本为1050万元二者存在财税差异50万元
3.此种情况下税法上的对于负商誉不作为当期的收益也不得递延到以后各期所以在申报时应作纳税调减50万元商誉减值的会计规定基本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但同时也具有一定的中国特色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的规定商誉的减值测试及确认应结合与其相关的或组合进行首先企业对于因企业合并形成的商誉应当自购买日起将商誉的按合理的方法分摊至相关资产组或中去此处的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应是由若干个资产组组成的最小资产组组合 其次在末期对包含商誉的相关资产组或资产组合进行减值测试时如与商誉相关的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存在减值迹象的应先对不包含商誉的资产组或进行减值测试计算并与相关账面价值进行比较确认减值损失再对包含商誉的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进行减值测试对各相关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的账面价值包括所分摊的商誉的账面价值部分与可收回金额进行比较如果相关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金额则确认商誉的减值损失 最后商誉的减值损失一经确认不得在以后的转回
依照税法相关规定企业所得税前允许扣除的项目必须遵循真实发生的据实扣除原则除国家税收规定外企业根据财务会计制度规定提取的任何形式的准备金除0.5%的坏账准备外不得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所以税法上不认可商誉减值准备
例2 甲企业在日以1600万元的价格收购了乙企业80%股权在购买日乙企业可辨认资产的公允价值为1500万元没有和因此
1.甲企业在其合并财务报表中确认
1商誉400万元×80%
2乙企业可辨认净资产1500万元
3少数股东权益300万元1500×20%
2.假定乙企业所有资产被认定为一个资产组且该资产组包括商誉需要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进行减值测试
3.乙企业2007年末可辨认净资产的账面价值为1350万元
减值测试过程
1.确定资产组乙企业在2007年末的账面价值
1合并报表反映的账面价值= 0万元
2计算归属于少数股东权益的商誉价值=00×20%=100万元
3资产组账面价值包括完全商誉=0万元
2.计算确定资产组乙企业在2007年末的可收回金额为1000万元
3.比较资产组乙企业的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确认减值损失
公司应当首先将850万元减值损失分摊到商誉减值损失其中分摊到少数股东权益的为100万元剩余的750万元应当在归属于母公司的商誉和乙企业可辨认资产之间进行分摊某公司应确认的商誉减值损失为400万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商誉减值损失400
贷商誉减值准备400指的是核算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取得的商誉价值
商誉发生减值的应在本科目设置明细科目进行核算也可以单独设置商誉减值准备科目进行核算
企业应按企业合并准则确定的商誉价值借记本科目贷记有关科目
企业根据资产减值准则确定商誉发生减值的按应减记的金额借记科目贷记本科目减值准备
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外购商誉的价值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
|||||||||:
注会辅导:
2014会计职称辅导热招:
2014注税辅导:
 实务课程: : 综合辅导: :
您的位置:&&> 正文
被合并方净资产为负数的会计处理
14:31  【
】【】【】
  【问题】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在合并日当天,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为负数时,成本如何确定?是否确认负数?  【解答】  根据上述问题,可假定&案例&有以下数据:   同一控制下A公司以零对价取得X公司持有B公司80%股权。A公司、B公司、X公司均为某集团的控股子公司。合并日B公司实收资本2000万元,未考虑其他项目&未分配利润&为(-)3000万元,净资产为(-)1000万元。   《》第六条规定:&合并方在企业合并中取得的资产和负债,应当按照合并日在被合并方的账面价值计量。合并方取得的净资产账面价值与支付的合并对价账面价值(或发行股份面值总额)的差额,应当调整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   《》第三条规定:&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下列规定确定其初始投资成本:   (一)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合并方以支付现金、转让非现金资产或承担债务方式作为合并对价的,应当在合并日按照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与支付的现金、转让的非现金资产以及所承担债务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应当调整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   合并方以发行权益性作为合并对价的,应当在合并日按照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按照发行股份的面值总额作为股本,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与所发行股份面值总额之间的差额,应当调整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   若仅仅根据上述准则规定,按照假定数据应有会计处理: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800万元    贷:资本公积             (-)800万元   或者   借:资本公积              800万元    贷: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800万元   上述分录虽然基本符合准则规定,但从会计处理结果,科目核算反映来看又不尽合乎情理。   对上述问题应如何根据准则的相关规定进行会计处理:  根据上述规定和假定的数据,按照合并方合并日持有被合并方实收资本的份额为1600万元、净资产账面价值的份额为负数800万元,合并方以零收购控股合并,则合并方的会计处理是否可以为: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1600万元     资本公积               800万元    贷: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调整)      2400万元   对上述问题会计处理的理由:   1.按照企业合并、长期股权投资准则的规定,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合并方取得的资产和负债,应当按照合并日在被合并方的账面价值计量。&和&应当在合并日按照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   而上列会计分录   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1600万元-2400万元=(-)800万元(也是长期股权投资科目的净余额),是合并方A公司合并日持有的被合并方B公司所有者权益的份额;   由于合并方A公司的合并对价是零收购,因此支付对价与按照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的份额(-)800万元的差额800万元(0-(-)800万元)=800万元),按规定应调整资本公积。   如此进行会计处理也应说是符合没有背离准则的相关规定。   2.如果按照经济事项的实质来讲,A公司以零对价取得X公司持有的B公司80%股权,从另一角度说是以承担B公司应承担的3000万元亏损80%份额2400万元的义务,取得了享有B公司实收资本2000万元80%份额的1600万元的所有权。所以在会计分录中分别有借记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1600万元和贷记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调整)2400万元的处理,其差额800万元由A公司的留存收益处理。 责任编辑:zoe
      
      
      
      
           
      
      
& & & & & & &
Copyright & 2000 - 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东大正保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咨询时间:全天24小时服务(节假日不休息)
邮箱: 投诉电话:010-
咨询电话:010- /
传真:010- / 人工转传真
  /   京公网安备66 热点搜索:
实收资本账户的自查
14:20:42来源:纳税服务网作者:【】
&&& 一、实收资本。&&& &&& 实收资本是指企业投资者按照企业章程或合同、协议的约定,实际投入企业的资本。我国实行的是注册资本制,因而,在投资者足额缴纳资本之后,企业的实收资本应该等于企业的注册资本。&&& &&& 所有者向企业投入的资本,在一般情况下无需偿还,可以长期周转使用。由于企业组织形式不同,所有者投入资本的会计核算方法也有所不同。除股份有限公司对股东投入的资本应设置“股本”科目外,其余企业均设置“实收资本”科目,核算企业实际收到的投资人投入的资本。&&& &&& 一般企业(指非股份有限公司)投入资本均通过“实收资本”科目核算。企业按照章程的规定,投资者投入企业的资本记入“实收资本”科目的贷方。&&& &&& 企业收到投资者投入的资金,超过其在注册资本所占的份额的部分,作为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在“资本公积”科目中核算,不记入本科目。
&&& 一般企业的实收资本,可按下列规定处理:&&& &&& 投资者以现金投入的资本,应以实际收到或者存入企业开户银行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实收资本”科目和“资本公积”科目。&&& &&& 投资者以非现金资产投入的资本,应按投资各方确认的价值,借记有关资产科目,贷记“实收资本”科目和“资本公积”科目。为首次发行股票而接受投资者投入的无形资产,应按该项无形资产在投资方的账面价值,借记“无形资产”科目,贷记“实收资本”科目和“资本公积”科目。&&& &&& 外商投资企业的投资者投入的外币,合同约定汇率的,按合同约定的汇率折合,企业应按收到外币当日的汇率折合的人民币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合同约定汇率折合的人民币金额,贷记“实收资本”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资本公积——外币资本折算差额”科目;如果合同没有约定汇率的,企业应按收到出资额当日的汇率折合的人民币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实收资本”科目。&&& &&& 股份有限公司投入股本业务是通过“股本”科目核算的。公司收到股东投入的股本及分配股票股利时,记入该科目的贷方;公司按法定程序报经批准减少注册资本的,在实际发还股款、注销股本或收购股票时,记入该科目的借方。该科目的余额在贷方,表示股东的股本总额。股本科目应按不同的股东设置明细科目。由于股份有限公司有新设立的,也有原企业改组的,这就决定了在投入股本核算上必有差别。
&&& 企业增加资本的途径主要有三条:
&&& (1)将资本公积转为实收资本。会计上应借记“资本公积”科目,贷记“实收资本”科目。&&& &&& (2)将盈余公积转为实收资本。在会计上应借记“盈余公积”科目,贷记“实收资本”科目。这里要注意的是,资本公积和盈余公积均属所有者权益,转为实收资本时,如为独资企业比较简单,直接结转即可;如为股份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应按原投资者所持股份同比例增加各股东的股权,股权公司具体可以采取发放新股的办法。&&& &&& (3)所有者(包括原企业所有者和新投资者)投入。企业应在收到投资者投入的资金时,借记“银行存款”、“固定资产”等科目,贷记“实收资本”等科目。&&& &&& 企业实收资本减少的原因大体有两种:一是资本过剩;二是企业发生重大亏损而需要减少实收资本。企业因资本过剩而减资,一般要发还股款。有限责任公司和一般企业发还投资比较简单,按发还投资的数额,借记“实收资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 股份有限公司由于采用的是发行股票的方式筹集股本,发还股款时,则要收购发行的股票,发行股票的价格与股票面值可能不同,收回股票的价格也可能与发行价格不同,会计核算较复杂。由于“股本”科目是按股票的面值登记的,收购本企业股票时,亦应按面值注销股本。超出面值付出的价格,可区别情况处理:收购的股票凡属溢价发行的,则首先冲销溢价收入,不足部分凡提取盈余公积的,冲销盈余公积;如盈余公积仍不足以支付收购款的,冲销未分配利润。凡属面值发行的,直接冲销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
&&& 二、实收资本业务查账方法。
&&& 1.对实收资本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查。
&&& 查账人员可以编制实收资本内部控制制度调查表,来对企业实收资本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存在和遵守的情况进行鉴别。
&&& 2.分析比较实收资本账户余额的变动情况。&&& &&& 查账人员应将本期实收资本账户余额的实际数与上期进行比较,将本期实际数与资本预算和现金预算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分析有无异常的情况,并对此作进一步检查。
&&& 3.检查实收资本的业务是否合法。&&& &&& 判断实收资本业务是否合法,主要是审阅股东会、董事会会议记录,对照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政府主管部门有关实收资本业务的文件、批文、营业执照等。
&&& 检查实收资本的业务是否合法,包括对出资方式、出资比例、出资期限、出资依据进行检查。&&& &&& (1)查账人员应检查企业投资者的出资方式是否符合企业的章程、合同和国家有关法律的规定。如为合资企业,还应结合外方有关实物投资的有关技术证明资料,检查其投资方式是否具备规定的条件。&&& &&& (2)查账人员应检查出资依据是否合法。如果投资者以货币资金出资,应检查投资者存入或汇入企业开户银行的进账单、交款凭证或转账支票,看其存入银行的日期、用途、金额、币种是否与企业章程、合同的规定相一致;如果投资者以实物投资,应检查实物的原始发票、验资证明、财产所有权证明等原始单据;如果投资者以无形资产投资,应检查专利权证书、商标注册证书和评估机构的评估报告等原始单据。&&& &&& (3)查账人员应检查业务章程、合同、招股说明书等有关文件中关于出资比例的规定是否合规,再检查企业“实收资本(股本)”、“银行存款”、“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相关账簿和有关部门的批文等凭证,以判断投资者的实际出资与企业章程、合同、招股说明书等是否一致。&&& &&& (4)查账人员应检查企业“实收资本(股本)”明细账、银行收款单据、财产移交证明、出资证明、验收报告等单据,检查出资者的实际出资日期与企业章程、合同的规定是否一致。
&&& 4.检查实收资本的真实性。&&& &&& 查账人员应将“实收资本(股本)”明细账、有关的资产账户、原始凭证进行核对,检查其是否一致。查账人员应特别注意原始凭证所反映的内容,确认股本投入的种类、币种、汇率和投入日期等经济业务事项是否确实存在,必要时对实物资本进行盘点、核对和查询。
&&& 5.检查实收资本的完整性。&&& &&& 查账人员除了应检查企业账面上所记载的实收资本是否确实存在,即是否真实外,还应检查企业的实收资本是否都已反映在账簿中,即是否完整。&&& &&& 查账人员应将“实收资本(股本)”明细账、有关的资料账户核对后的余额再与股本的备查账簿和有关的原始文件的记录进行核对,判断企业是否遗忘了记录了股本业务。
&&& 6.检查实收资本的计价和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 (1)查账人员应检查企业是否按出资者的类型正确设置了明细分类账,有无借记、漏记和错弊的行为。特别是应注意有无将国家投资记入其他投资主体账户的情况。&&& &&& (2)查账人员应检查企业股票按面值发行时的发行费用是否作为开办费处理;溢价发行的溢价收入和扣除发行费用的余额是否全部记入“资本公积”账户。&&& &&& (3)查账人员应检查企业股份制改造时,改组后的企业是否全部承担了原企业所有的资产和负债,净资产的做价入股是否正确。企业应将评估调整后的全部资产减全部负债的净资产折价入股,以净资产换取的股份按实际支付价折算的金额与净资产相比较,检查折算值是否全部计入“股本”账户;折算大于净资产的差额是否作为商誉;折算小于净资产的差额是不只和为股本溢价记入“资本公积”账户。此外《公司法》规定,有限责任公司(含国有独资公司)依法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时,折合的股份总额应当等于公司净资产额。&&& &&& (4)如果投资者以实物投资,查账人员就要检查企业的会计处理是否符合如下规定:如果评估确认价值小于投出单位的账面原价,按投出单位固定资产的账面原价借记“固定资产”账户,按评估确认的价值贷记“实收资本(股本)”账户,按固定资产的账面原价与评价确认价值的差额贷记“累计折旧”账户。&&& &&& (5)企业吸收外币投资时,如果企业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查账人员应检查企业是否按合同约定的汇率将外币折合成人民币入账。如果合同没有约定汇率,查账人员应检查企业是否按下列原则进行处理:企业用于登记注册的货币如与记账本位币一致,按收到出资时的市场汇率折合;企业用于登记注册的货币如与记账本位币不一致,按企业第一次收到出资时的市场汇率折合。如果出资人分期出资,则各期出资均应按第一期收到出资时的市场汇率折合。以上是关于资本折合汇率的会计处理办法。对于外币资产的折合汇率,一般按收到出资当日的市场汇率折合。因此,当企业收到外币投资时,将按收到出资当日的市场汇率折合的金额记入“银行存款”账户,将按上述资本折合汇率折算的金额贷记“实收资本(股本)”账户,将两者的差额记入“资本公积”账户。&&& &&& (6)如果企业用资本公积、盈余公积转增资本时,查账人员应检查企业是否按原有持股比例增加各股东的股本,并记入“实收资本(股本)”的明细账。企业用资本公积、盈余公积转增资本时一方面借记“资本公积”、“盈余公积”的账户,另一方面贷记“实收资本(股本)”账户。&&& &&& (7)如果企业在当期减资,企业收购股票的价格大于其票面价值的差额,查账人员应检查企业是否按下列规定进行会计处理:如果企业所收购的股票原来是溢价发行的,应首先用发行股票时的溢价进行弥补,即借记“盈余公积”账记,盈余公积仍不足弥补的,再借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账户,用未分配利润弥补,按实际支付的款项贷记“银行存款”等账户;如果企业所收购的股票原来是按面值发行的,应首先用盈余公积进行弥补,即借记“盈余公积”账户,盈余公积不足弥补的,再借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账户,用未分配利润弥补,按实际支付的款项贷记“银行存款”等账户;如果企业因严重亏损而减资,应按注销的股份借记“实收资本(股本)”账户,贷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账户。
文明上网,理性发贴
您要为您所发的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
输入验证码
 面条一把,煮熟后捞出,淋点蚝油或用现做的葱油拌一拌,就能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净资产收益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