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凯恩斯主义相对的是理论的主要观点

(1)新凯恩斯主义与传统凯恩斯主义的主要区别传统凯恩斯主义者认为短期内工资和价格是刚性的,即认为工资只能增加不能降低且短期内无法调整,新凯恩斯主义者放松了这个严格的假定,认为工资和价格在短期内是可以变动的,但是调整是缓慢的,即二者存在黏性。(2)新凯恩斯主义理论的主要观点新凯恩斯主义接受个人理性行为这一前提,但是与理性预期主义不同,认为在经济中市场并不是迅速地达到充分的古典均衡,而价格也不是总是随货币供给的变化而自行调整。其主要的理论观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当经济出现需求扰动时,工资和价格并不能迅速调整到使得市场出清,经济可以处于非充分就业均衡状态,而在长期,经济将调整到充分就业状态。②利用菜单成本论、长期合同论、隐含合同论、不对称信息论、局内—局外利益论效率工资论等来说明货币工资粘性。③在出现货币工资粘性的条件下,总需求的变动会引起非自愿失业,从而出现经济周期。④为了加速经济向充分就业的调整,政府应采取需求管理政策。(3)新凯恩斯主义对经济波动的解释以下用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并结合长期劳动合同的交错性质来说明新凯恩斯主义对宏观经济波动的解释。如上图所示,假定经济起初位于总需求曲线AD0和新凯恩斯主义短期总供给曲线AS0的交点上,这时,价格水平为P0,实际收入为y*。假定经济受到总需求的冲击,如全球经济的萎缩使净出口减少、增税、政府支出减少等反映在总需求曲线上,导致总需求曲线由AD0向左移动到AD1。现在假定劳动市场的工资合同为期3年,且每年都有合同书的1/3数量的合同需要重新签订。按照新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当总需求曲线移动到AD1后,实际收入下降到y1,价格水平下降到P1,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第一批劳动合同被重新签订时为止。当第一批占总数1/3的劳动合同重新签订时,劳动供求双方达成了较低的货币工资协议,较低的货币工资使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到AS1,这时价格水平下降到P2,实际收入增加到y2。到了第二年,当第二批劳动合同重新签订时,劳动供求双方依然达成较低的工资协议,使短期总供给曲线进一步右移至AS2,相应的,价格进一步降至P3,收入则增至y3。到了第三年,第三批劳动合同重新签订时,总供给曲线移至AS3,价格水平降至P4,收入则又回到了充分就业水平y*。按照上述分析,在新凯恩斯主义看来,整个经济经历了3年左右的衰退。这就是新凯恩斯主义对宏观经济波动所作的解释。(4)新凯恩斯主义的稳定化政策新凯恩斯主义在政策主张方面的观点:由于工资和价格粘性,从一个非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回复到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是一个缓慢过程,因此斟酌使用的经济政策是必要的。这一方面能使经济社会迅速地恢复到充分就业的状态,以避免长时间的偏离充分就业所带来的痛苦,另一方面能抵御外界的冲击力量。如上图所示。假定经济最初处于由总需求曲线AD0和总供给曲线ASK的交点A所确定的充分就业状态,这时的收入和价格水平分别为y0和P0。在为期一年的劳动合同被签订后的某一天,由于经济遭受总需求冲击,使总需求曲线移动到AD1,这时,实际收入下降到y1、价格水平下降到P1。这时,政府有两种选择:一是使该经济停留在价格水平为P1、收入水平为y1的萧条状态(至少短期如此),二是政府采取旨在刺激需求的政策。新凯恩斯主义主张第二种方案。按照这一方案,总需求曲线会从AD1回到原来的AD0的位置,从而经济又回到原来充分就业的状态上。由于直到这一年的年末,尽管厂商和工人都有理性预期,但原有的劳动合同没有到期,这样,就没有新的劳动合同签订,这意味着ASK曲线并没有变动,从而上述稳定化政策是必要的。部分985、211院校会考到新凯恩斯主义相关内容,比较容易考的题目就是“新凯恩斯主义对经济波动的解释”,回答时注意结合图形说明即可。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或凯恩斯主义是根据凯恩斯的著作《货币、利息与就业通论》(凯恩斯,1936)的思想基础上的经济理论,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凯恩斯的经济理论认为,宏观的经济趋向会制约个人的特定行为。18世纪晚期以来的“政治经济学”或者“经济学”建立在不断发展生产从而增加经济产出,而凯恩斯则认为对商品总需求的减少是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由此出发,他认为维持整体经济活动数据平衡的措施可以在宏观上平衡供给和需求。因此,凯恩斯的和其他建立在凯恩斯理论基础上的经济学理论被称为宏观经济学,以与注重研究个人行为的微观经济学相区别。 凯恩斯经济理论的主要结论是经济中不存在生产和就业向完全就业方向发展的强大的自动机制。这与新古典主义经济学所谓的萨伊法则相对,后者认为价格和利息率的自动调整会趋向于创造完全就业。试图将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联系起来的努力成了凯恩斯《通论》以后经济学研究中最富有成果的领域,一方面微观经济学家试图找他他们思想的宏观表达,另一方面,例如货币主义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试图为凯恩斯经济理论找到扎实的微观基础。二战以后,这一趋势发展成为新古典主义综合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凯恩斯创立了宏观经济学。他的主要理论简要地说有以下几点: 1,有效需求不足理论。这是其理论核心。凯恩斯之前人们认为经济通过“看不见的手”能够达到均衡,可是出现了经济大萧条,粉碎了这个理论。凯恩斯认为有效需求总是不足的,所以会出现失业和萧条。有效需求不足他又以三大基本心理规律来解释。即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边际储蓄倾向递减规律和流动偏好导致消费和投资需求不足,从而使有效需求不足。 2,货币需求是由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的需求构成的。货币需求存在流动性偏好。 3,通货膨胀是有效需求过度引起的。失业是有效需求不足引起的。 4,乘数理论:投资的增加会使收入成倍地增加。 5,节约的悖论,在萧条时期过于节俭只能使经济更加萧条。要进行投资,刺激需求,从而增加收入。提出了政府干预经济的宏观经济政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与凯恩斯主义相对的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