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人均gdp在大陆排名高吗?

01人均GDP国际货币基金(IMF)预测今年中国台湾人均GDP超越日韩,成为东亚第一。没错,是东亚。因为东南亚还有个新加坡,目前也是亚洲第一(66176美元)。2021年,日本人均GDP 35278美元,韩国人均GDP 32645美元。而台湾省人均GDP 33011美元,大差不差,正好夹在它俩中间。抛开遥遥领先的新加坡,相近者容易眼红,何况都是东亚,邻居家的孩子很多。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的估算,台湾省今年人均GDP将由33140美元(约105.6万台币)成长到35510美元(约113.2万台币)。翻译一下,这个增长背后,爱看爽剧的朋友们会欢呼——有两个超越,可能首次超越日本,也是2003年以来首次超过韩国。而1951年台湾省的GDP仅为12.28亿美元,人均GDP只有158美元。此后,台湾经济依次经历“进口替代时期(1953-1959)”、“出口导向时期(1959-1972)”、“十大建设时期”。直到我们刚实施改革开放的上世纪80年代初,台湾省GDP已经超过500亿美元,跻身“亚洲四小龙”之列。到了2021年,和1951年相比,台湾省GDP已经翻了640倍,人均GDP翻了208倍!如今眼看就要逆袭日韩,成为东亚第一。台湾人均GDP到底凭什么争过日韩?02台湾制造中国台湾104人力银行在9月6日公布了2022年台湾地区全产业的平均月薪,达到43570元(新台币,下同)。在台湾,干什么最赚钱?2022年,台湾地区全体63个产业里,最高薪产业“电脑及消费性电子制造业”平均月薪56531元,比最低薪产业“社会福利服务业”35238元,高出60%。高薪产业工作者月薪,几乎一人赚抵两人。全台63个产业里仅22个产业高于均线,集中于半导体、软体网路、电信通讯、化学制造、金融业等。也就是说,台湾岛上2300万人口中,电子厂的厂哥厂妹们(bushi)以一己之力,把人均GDP抬高。2021年,台湾省制造业占其GDP比例高达32.88%,比中国大陆还高出不少。7家台湾省企业进入了“世界五百强”,有6家从事电子行业。对外贸易对台湾省经济贡献增长最快,电子产业便是其中最重要的出口产业。台湾的电子制造业是台湾的核心竞争力,是财政收入、民众收入的核心来源。有钱大家一起赚,台湾电子厂的脚步还遍布对岸的祖国大陆。在长三角,台湾金管会统计,目前有851家台湾上市公司在上海、昆山、苏州等地设厂。实际上,全球53家做电子产品代工生产的企业,有75%都是台资。鸿海精密,是全球3C代工行业规模最大、发展最快的超大型国际集团,“富士康”就属于它。知名的笔电代工厂和硕、广达、仁宝,生产了全球近一半的笔记本电脑。全球知名的ODM纬创,从笔记本电脑、桌上型电脑系统、服务器和储存设备到网络通讯产品,不知道给多少企业做过贴牌生产。台湾曾经的电子业“明星”面板厂,在2003到2009年液晶面板出货量占据全球40%以上的份额。台湾还是全球主要的PCB生产地区之一。近几十年的台湾几乎成为国际大公司的“生产部”,为国际大公司“打工”。代工起家的台湾电子制造,愣是代工出了最赚钱的玩意儿——半导体,贡献了全台将近20%的GDP。2021年,台湾省半导体产值市占率高达26%,排名全球第二。台湾省的半导体产业链全世界最完整。设计全球第二,占全球27%。其中联发科市场份额全球第二。封测全球第一,占20%。日月光一家占了全球27%的份额,全球第一。晶圆制造全球第一,高达64%的市占率稳居全球龙头地位。虽然上游的EDA、设备和材料主要还得靠美日,但材料方面,台湾也有环球晶圆这样全球前三的世界级硅片企业。去年,台湾省经济增速高达6.57%,创下11年来的新高,人均GDP水涨船高。2020年至今,全球不少国家和地区经济负增长,台湾省完美避开疫情冲击,这里面就有其产业优势带来的叠buff。去年全球闹芯片荒,但台湾赚了盆满钵满。疫情爆发,居家办公、解封后报复性消费,需求大增,电子产品和芯片需求飙升。在芯片生产领域,台湾省在全球的重要性被凸显。新台币对美元汇率还升值了,钱更值钱。短短两年时间,台湾省人均GDP竟然飙升了超过七千美元!台湾出口因此写下亮眼成绩。台湾半导体产业雇用人数由2019年的22万5000人跃增至2021年年底的29万多人。人才短缺仍然严重,不仅台积电等台湾大厂抢人,高通等海外大厂也来台砸钱争取人才,年薪比疫情前高1/3。台湾半导体产业协会(TSIA)预估2022年台湾IC产值同比成长19.7%。半导体产业,撑起了台湾经济的半边天。在全球半导体产业中占据一席之地,台湾省怎么做到的?03护台神山全球500强台企,它们分别是:台积电、鸿海精密、广达电脑、和硕、仁宝电脑、纬创集团、台湾中油。全球半导体巨无霸台积电,其2021年营业额高达1.59万亿新台币,净利润5900亿新台币。全球前五大晶圆代工厂中,台积电2021年的营收比身后四位(三星、联电、格芯、中芯)加起来还多。截至今年8月底,台积电今年累计营收为1.43万亿新台币(约3219亿人民币),同比增长43.5%。不出意外的话,以台积电的营收规模和增长水平,今年还会打破营收纪录,到时就是连续12年创下营收新高,放眼全球首屈一指。2021年第三季度台积电的净利润约合人民币357.75亿元,日赚净利润接近4亿元。到2022年第三季度的净利润已经达到了约合人民币632.11亿元。2021年,鸿海连续17年拿下台企营收王,台积电则连续18年居台企获利霸主。“芯片代工比印钞机还能赚”,说的正是台积电。这种“钞能力”的影响还在扩大,台积电今年第三季度总营收202亿美元,同比增长35.9%,环比增长11.4%,毛利率达60.4%,继续超预期。妥妥的台湾经济擎天柱。2021年,台积电员工生的宝宝占中国台湾新生儿1.7%——每100名新生儿中,约有2位“台积电制造”。而台积电对台湾省GDP的贡献超13%。去年台积电成立35周年,创始人张忠谋言简意赅地概括了公司的成就:如果成立时就买入台积电股票,如今能赚1000倍。2021年,台积电一家就包揽了全球半导体代工59.5%的份额,排名全球第一。台积电一家企业,就用了台湾地区6.2%的电力,被比作“电老虎”。传台积电晚上不敢开灯,因为老板太抠门。岛上居民用电得让给台积电。一切只因台积电一直在引进EUV光刻机这个用电大户,造的芯片越多越高级,用的电就越多。2019年台积电一年的耗电量是143.3亿度电,而整个台湾地区2019年的总发电量为2400亿度,如果台积电所有的厂区都在台湾,台湾只能勉强供电给台积电。更不要说耗水了,有数据显示,2020年台积电的日均耗水量,就相当于天津市居民每天九分之一的耗水量。2021年台湾遭遇了半个世纪以来最严重的干旱。为确保台积电为首的半导体产业正常用水,台湾停止了对7.4万多公顷农田的灌溉,还在每周抽两天暂停对三个市县居民和企业供水。缺电、缺水,缺芯涨价的理由都刻在了基因上。如今全球科技巨头争着抢着找台积电代工。今年搭载高通骁龙8 Gen 1的新机出来,手机厂商都在吹自己的芯片调教和手机散热设计多厉害,然而由三星代工的芯片发烫降频。殊不知,真正的“驯龙高手”,其实是台积电。同样的制程,由台积电代工的芯片流畅度和温度表现一流。明年先进制程高端芯片,苹果、高通、联发科都要找台积电代工,三星凉凉。有人调侃,没了台积电,台湾省可能只剩电信诈骗了。玩笑的背后,是台积电撼动整个半导体产业链的威力。那么,为什么台湾会有台积电这么牛X的企业?台湾半导体是如何发展起来的?04从农业到工业由劳动密集、技术密集再到资本密集,台湾省的经济发展经历了四个主要阶段:农业经济时代、快速工业化时代、后工业化时代、再工业化时代。农业经济时代:1952-1962年。这个阶段台湾经济平均每年增长9.21%。1951年农业占台湾GDP的35.8%,1952年降为GDP的32%。1945年的台湾省,开局是种田,搞农业。后来目标变成“以农业发展工业,以工业发展农业”。积累了足够量的口粮,还足够低价,多出来的闲钱和外汇及农村劳动力,搞起了工商业。快速工业化时代:1963-1986年,从重工业到半导体、先进电子工业。到1986年,工业已经占台湾GDP的47%,接近一半。1969年,台湾农业逐渐进入停滞阶段,各种负增长,眼看赚不到钱了。人总要吃饭,农业还是要搞,但从1970年代开始,把重点从纺织这样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了重工业和基建。一场现在看来惊天动地的计划也诞生了。“小蒋”搞十大建设时希望有个突破性的科技项目,秘书长找了几个校友一起讨论。终于在1974年的“豆浆店会议“决定了台湾省半导体工业的开端,选定从美国RCA公司引进技术。两年后,台湾省派出了第一批人员到美国接受训练,不少成为了台湾半导体业界的人才,比如曹兴诚、曾繁城、杨丁元、蔡明介。1977年,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建立台湾首座3英寸晶圆厂,开始生产台湾第一代集成电路产品。到1980年代,台湾省经济日益自由开放,政府逐步将国营事业私有化,把工业重心转向了先进的电子工业。1980年,联华电子成立,迈出自主发展半导体产业第一步。台湾省请到了最重磅的人物——张忠谋,当时的德州仪器3号人物,世界级的半导体技术专家,到台湾担任工研院院长。为顺应全球科技发展,台湾在1981年成立了新竹科学园区。1987年,张忠谋创办了台积电,走半导体代工路线。当时看起来就没有什么技术含量。时势造英雄,英雄亦适时。都是打工的,谁瞧不起谁。1980年代的世界半导体行业,日本一度是老大,把美国踩在脚下。1985年日本半导体被美国制裁后(1986年被制裁的日本半导体产品仍占全球的45%),当时有能力填补空白的,就是韩国和中国台湾。韩国偷师日本,中国台湾则夹在美日竞争中获得机会,这时台积电的代工路线就发挥作用,颠覆和重塑了全球半导体行业的模式。不抢英特尔、三星这些大公司的生意,而是做他们“芯片”的代工,直接让芯片公司从生产制造中解脱出来,降低成本,还可以专心做芯片的研发和设计。台积电凭借6英寸技术成为了台湾半导体产业的龙头。05劳动密集到技术密集后工业化时代:1987-2001年。这段时期的台湾省GDP中,制造业电子元器件行业权重出现了显著上升。上世纪70-80年代,台湾省产业开始对外转移,90年代转移加速,大陆成为其最大的产业承接地。整个产业外迁过程中,台湾制造业占GDP比重整体出现下降,但技术密集型产业占制造业GDP的比率却在上升。这时美国的英特尔、IBM把芯片代工交给台积电,各种技术把它喂饱。英特尔、高通、博通等这样的大公司也通过台积电代工尝到了甜头。电子信息行业带动再工业化:2002年至今。2002年工业产值占台湾省GDP已从1986年的47%下降到31%,仰赖廉价劳动力的发展已成为过去,台湾工业逐渐走向知识经济时代,电子与信息技术产业占工业部门的比重提升到35%。出口对台湾省GDP的贡献日趋增加,2021年对外贸易总额突破8000亿美元,人均GDP过3万美元。2020年与2021年经济增长分别达到3.36%与6.28%,增速超越日韩。半导体出口额不言而喻,2020年以来,中国大陆买走了中国台湾对大陆总出口60%的集成电路产品。今年上半年,中国台湾对大陆(集成电路)出口金额占中国台湾出口至大陆总额的64.64%。ps,台湾省另一个主要的出口工业部门为纺织品产业,被誉为“纺织硅谷”。听说台湾桃竹苗地区如果意外停工,将导致全球功能服供应出现断链。(全球市值第二的运动服饰品牌Lululemon 2021年 48% 的面料来自中国台湾)中国台湾半导体产能2007年超越美国仅次于日本,2015年晶圆产能成为全球第一,2021年中国台湾已成为全球晶圆产能的绝对领导者,2021年台湾省半导体产业产值占GDP总额的18.5%、出口总额的35%。乘着PC、智能机之风,“固守”工艺技术的台积电正悄悄变牛X:2004年,台积电拿下全球一半的芯片代工订单,排名第一;2011年,台积电从三星手中抢过苹果订单,进入苹果供应链,开始起飞;2016年,台积电对台GDP贡献比例约4%,市值首度超越美国电子巨擘IBM;2017年,台积电市值首度超越美国芯片巨擘英特尔;到2021年,台积电对台GDP贡献比例提升到约7.4%。市值超过7000亿美元,一度占到台湾上市公司总市值的25%左右。成熟长大的台积电,逐渐摆脱了原有的技术依赖,在芯片制造上更加专业,在高端芯片制造领域有绝对优势,得到了ASML的合作,全球市值第一的苹果成为其先进制程“头号粉丝”。台积电发展的同时,带动了中国台湾半导体产业及周边产业的发展。只要看看台前的科技企业,幕后推动半导体技术发展的大佬就能明白。在台前,台企HTC、联发科,美企英伟达、AMD……如今是台湾人领导的天地。在幕后,张忠谋、胡正明、蒋尚义、梁孟松、蔡力行、余振华、林本坚、张汝京……尽是推动半导体技术发展的传奇人物。大佬们突出重围,把中国台湾电子行业推向世界,立足世界,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国台湾经济得以插上腾飞的翅膀,冲出全球低迷。50多年的成果,并非一朝一夕。潮来潮去,以台积电为代表的中国台湾“智造”,相信比更多人懂得:只有不断保持竞争力,才能落于不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台湾人均gdp在大陆排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