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港股香港上市公司年报披露时间规定企业平均备案时长多久?


2022年度A股新增IPO发行上市企业共计425家(同比下降18.58%),其中,主板71家,科创板123家,创业板148家,北交所83家。
(一)IPO从辅导备案至受理大概要多长时间?
2022年1-12月A股IPO发行上市企业共计425家。通过梳理这425家IPO企业从辅导备案到受理的排队时间,得出以下中位数作为参考值:
主板:IPO从辅导备案到受理需235天(约8个月)
科创板:IPO从辅导备案到受理需224天(约7.5个月)
创业板:IPO从辅导备案到受理需217天(约7.2个月)
北交所:IPO从辅导备案到受理需192天(约6.4个月)
整体来看,A股IPO从辅导备案到受理所需时长约6-8个月。主板、科创板和创业板的所需时长相差不大,约7-8个月;北交所相对较短一些,从辅导备案到受理所需时长约半年时间左右。但实际来看,每家企业的具体情况不同,IPO辅导所需时长也不尽相同。
(二)主板IPO排队时长(中位值):约13.8个月
1.据同花顺iFinD数据梳理统计,2022年度A股主板新增IPO发行上市企业71家。这71家主板IPO从受理到上市的排队时长(中位值)为415天(约13.8个月)。其中,从受理到上市最快的企业是中国移动(141天),耗时最长的是兰州银行(2029天)。
2.从主板IPO各审核阶段的排队时间来看:
(1)受理到过会:约10.8个月
从受理到过会的排队时长(中位值)为325天,最快的是中国移动(79天),最慢的是兰州银行(1899天)。
(2)过会到批文:约1.3个月
从过会到批文的排队时长(中位值)为39天,最快的是宏英智能(12天),最慢的是博纳影业(592天)。
(3)批文到上市:约1.5个月
从批文到上市的排队时长(中位值)为42天,最快的是常润股份(17天),最慢的是五芳斋(218天)。
3.主板IPO排队时长约比2021年快3个月。
和2021年IPO排队时长的中位值数据对比来看,今年主板IPO排队总时长约快3个月左右。其中,今年主板IPO从受理到过会所需时长较2021年快2个月时间,过会到发行上市较2021年快1个月时间。
(三)科创板IPO排队时长(中位值):约10.8个月
1.据同花顺iFinD数据梳理统计,2022年度A股科创板新增IPO发行上市企业123家。这123家科创板IPO从受理到上市的排队时长(中位值)为324天(约10.8个月)。其中,从受理到上市最快的企业是晶科能源、臻镭科技(均为212天),耗时最长的是邦彦技术(826天)。
2.从科创板IPO各审核阶段的排队时间来看:
(1)受理到过会:约5.2个月
从IPO受理到过会的排队时长(中位值)为157天,最快的是长光华芯(84天),最慢的是中钢洛耐(393天)。
(2)过会到提交注册:约0.5个月
从IPO过会到提交注册的排队时长(中位值)为16天,最快的是微电生理(1天),最慢的是三一重能(181天)。
(3)提交注册到同意注册:约3个月
从IPO提交注册到同意注册的排队时长(中位值)为90天,最快的是莱特光电(25天),最慢的是邦彦技术(542天)。
(4)同意注册到发行上市:约1.5个月
从IPO同意注册到发行上市的排队时长(中位值)为45天,最快的是s山外山(27天),最慢的是益方生物(110天)。
3.科创板IPO排队时长和2021年变化不大。
整体来看,今年科创板IPO从受理到上市的排队总时长与2021年变化不大;主要差异集中在IPO过会到同意注册这个阶段的排队时长。具体来看,今年科创板IPO从过会到提交注册的所需时长较去年快,从提交注册到同意注册的时长较去年慢。主要也是因为审核节奏变快,大部分过会企业都扎堆向证监会提交注册,导致需要比2021年花更长的时间来等待证监会同意注册。
(四)创业板IPO排队时长(中位值):约17个月
1.据同花顺iFinD数据梳理统计,2022年度A股创业板新增IPO发行上市企业148家。这148家创业板IPO从受理到上市的排队时长(中位值)为511天(约17个月)。其中,从受理到上市最快的企业是大族数控(284天),耗时最长的是星源卓镁(870天)。
2.从创业板IPO各审核阶段的排队时间来看:
(1)受理到过会:约10个月
从受理到过会的排队时长(中位值)为299天,最快的是华大九天(73天),最慢的是卓创资讯(637天)。
(2)过会到提交注册:约2个月
从过会到提交注册的排队时长(中位值)为62天,最快的是美农作物(8天),最慢的是紫建电子(167天)。
(3)提交注册到同意注册:约3个月
从提交注册到同意注册的排队时长(中位值)为93天,最快的是哈焊华通(22天),最慢的是挖金客(579天)。
(4)同意注册到发行上市:约1.6个月
从同意注册到发行上市的排队时长(中位值)为49天,最快的是快可电子(22天),最慢的是中科江南(120天)。
3.创业板IPO排队时长比2021年约慢5个月。
整体来看,和2021年相比,今年创业板IPO从受理到上市的排队总时长约慢5个月左右。排队时长的主要差异集中在IPO受理到上会、提交注册到同意注册这两个阶段。具体来看,今年创业板IPO从受理到过会、以及提交注册到同意注册这两个阶段的所需时长都比2021年所耗时间要长。主要原因:较多企业热衷于申报创业板IPO;其次,注册制IPO企业扎堆向证监会提交注册,导致获取批文较慢。
(五)北交所IPO排队时长(中位值):约6个月
1.据同花顺iFinD数据梳理统计,2022年度A股北交所新增IPO发行上市企业83家。这83家北交所IPO从受理到上市的排队时长(中位值)为182天(约6.8个月)。其中,从受理到上市最快的企业是中科美菱(111天),耗时最长的是三维股份(419天)。
2.从北交所各审核阶段的排队时间来看:
(1)受理到过会:约4.2个月
从受理到过会的排队时长(中位值)为127天,最快的是中科美菱、华岭股份(37天),最慢的是三维股份(338天)。
(2)过会到提交注册:约0.5个月
从过会到提交注册的排队时长(中位值)为14天,最快的是晨光电缆(1天),最慢的是昆工科技(104天)。
(3)提交注册到同意注册:约0.4个月
从提交注册到同意注册的排队时长(中位值)为11天,最快的是华密新材、华光源海、凯华材料和慧为智能(均为4天),最慢的是三维股份(21天)。
(4)同意注册到发行上市:约1个月
从同意注册到发行上市的排队时长(中位值)为29天,最快的是昆工科技(17天),最慢的是则成电子(96天)。
3.北交所IPO排队时长下半年比上半年约快1个月。
和上半年北交所IPO企业数据比较,今年下半年北交所审核节奏加快,下半年北交所IPO企业从受理到过会的排队时长明显减短,约快1个月左右。其他阶段所需排队时长变化不大。(注:北交所第一家以注册制上市的企业是在2022年1月才正式上市,故北交所IPO只比较今年上下半年上市企业的排队时长。)
(一)最吸金的板块
根据易董数据统计,2022年IPO募资总额再创新高,达到了5,691.87亿元,从上市板块来看,科创板成为了本年度最吸金的板块,全年124家公司在科创板上市,首发募集资金达2,456.55亿元,名列筹资额首位。
(二)最热门的行业
根据易董数据统计,2022年上市的427家企业,主要分布于电子、医药制造、电力设备、通信等行业。从募集资金额来看,电子行业不仅是今年上市公司数最多的行业,还是募集资金总额最高的行业。
(三)“三巨头”、“三桶油”齐聚A股
2022年1月5日,中国移动A股招股上市,募集资金规模达560亿元,创历史新高。回溯过往,2002年中国联通在A股上市,2021年中国电信登陆沪主板。
中国移动的上市使得国内三大电信运营商顺利会师A股。而同样作为红筹企业回A的中国海油,于2022年4月在沪主板上市,募集资金规模超280亿元。
中国海油的回A使得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国海油“三桶油”在A股齐聚,填补了国内市场在纯上游油气股票上的空白,进一步丰富了A股市场的股票类型。
2022年A股IPO被否企业共计27家(其中沪主板5家,深主板4家,创业板16家,北交所2家),比2021年被否家数少2家。
从地区来看,被否企业数量排名前三的地区分别是:江苏(5家)、北京(4家)、广东(3家)、浙江(3家)。
从所属行业来看,被否企业数量排名前三的行业分别是:专用设备制造业(5家)、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4家)、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3家)。
2022年北交所的“零被否”被打破,北交所IPO出现2家被否企业。被否原因主要涉及毛利率显著高于同行业公司及业绩大幅波动,关于创新性的信息披露等问题。
从2022年被否IPO公司的上会问询情况分析,被否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从以上被否原因可以看出拟上市企业需要有规范的治理制度,持续且良好的经营情况,以及面对监管机构问询时,信息披露也要具有完整性、真实性、准确性,充分说明拟上市企业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走向A股市场的道路才能够更“顺滑”。
(一)硬科技企业成为IPO主力军
发展“硬科技”企业已成为国家重大战略,此前,上交所修订上市申报及推荐暂行规定,进一步明确了科创板定位把握标准,支持和鼓励“硬科技”企业在科创板发行上市。在上市新股中,专精特新的企业已超过百家,占上市新股的总数比例上升,占比为历年最高,此外,科技、传媒和通信行业以及生物科技与健康行业占比也逐年上升,体现了国家发展“硬科技”战略对新兴产业、硬科技行业的支持。
未来,“专精特新”企业会成为上市新的驱动因素,上市企业硬科技成色会更加突出,持续点亮中国经济,带来新一轮的IPO热潮,推动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二)注册制改革持续深化
2022年,“全面注册制”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提出“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促进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尽管目前尚未在主板实行全面注册制,但随着今年注册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改革带来的成果已硕果累累。截止目前,创业板和科创板新股发行数量排名为各板块的前两位,总数约占A股IPO总数量的65%,科创板、创业板和北交所等注册制上市公司已成为A股IPO的“领跑者”。
为配合全面注册制的建设,相关配套制度也正加速落实,比如科创板已引入做市商制度,北交所混合交易制度整加速推进中。这些制度的落地,将注册制改革推向深处,为全面注册制落地铺平了道路。
可以预见,深入推进注册制改革,仍会是2023年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重头戏,注册制改革的关键一跃,将为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带来新的活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根据中基协数据,通过IPO退出项目的数量和金额仅占全部创投与私募股权基金退出本金不到20%,但IPO退出收益却占创投与私募股权基金全部收益的50%-60%左右。在创投与私募股权基金各类退出渠道中,IPO退出仍然是收益最高的退出方式,本文旨在分析今年上半年全市场IPO的现状。A股:IPO融资活动保持稳健,实际过会难度增加2023年上半年,A股IPO市场上,173家企业首发上市,共募集资金2096.77亿元。在首发上市企业数量变动不大的前提下,募资规模出现了较大的下滑。双创板仍是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北交所IPO活动表现亮眼,募资总额,同比增169%。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过会率的情况。根据wind,2023上半年国内A股市场共有196家企业IPO上会,其中175家过会,10家被否,11家暂缓审议,计算得到的过会率为89.29%。然而实际情况是否如此呢?上面的计算方式忽略的终止审核的企业。根据尚普咨询的统计,2023年上半年终止审核企业(取消审核、主动撤回)共计112家(过会后撤回的不计算其中),其中沪深主板15家、科创板30家、创业板52家、北交所15家,2023年上半年的真实过会率仅为56.82%。数据来源:wind、尚普咨询今年以来,进一步明确了对板块定位、财务指标的要求,在新旧法规交替之际,大量此前申报而并不适用于新的法规的企业选择撤回IPO申请,导致今年上半年出现了一波撤回潮。从发行节奏上看,A股交易所的发行步伐仍保持稳健。港股:发行缓慢复苏 市值表现有待提升同比去年来看,今年上半年香港IPO市场实际上与同期相比并未出现太大下滑,只是复苏力度远远不及预期:根据毕马威数据,2023上半年,香港联交所共录得31宗IPO交易,相较2022年同期上涨30%;总募资额则与去年同期持平,共达178亿港元(约22亿美元)。从行业分布上看,消费取代了工业成为今年上半年募资金额最多的行业,前10位的IPO交易中,有三宗来自消费品市场,包括港股白酒第一股——珍酒李渡(同时也是今年上半年港股募资金额最大的企业)。今年3月,港交所对标18A推出18C,旨在帮助特专科技公司(例如人工智能、机器人和自动化技术,以及半导体等)在港交所上市。首例瞄准18C政策的公司黑芝麻智能也在二季度的时候提交了港股上市申请,可以观察后续的进展。预期2023年下半年会有更多的特专科技公司申报港股。大量的一级市场的企业都密切关注着港交所的动向,由于一些众所周知的原因,部分企业赴美上市的难度骤增,港交所成为潜在的替代方案。但当前港股的估值着实让企业和投资人担心。以某HR SAAS龙头企业为例,曾被大家寄予厚望,作为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首个在港交所上市的SAAS公司,市值表现却不如人意。上市首日跌幅12%,第二天再跌33%;仅上市两天较发行价跌去41%。截止6月30日,股价跌至8.73港币,较发行价下跌超过70%,市值不足10亿美金。而在2021年5月,北森控股从软银愿景基金二期、高盛等机构手中获得2.6亿美元的F轮融资,投后估值达到18.6亿美元,也就是说,按照当前的股价计算,F轮的投资人浮亏接近50%。受中美关系、美联储加息等多方面影响,港股近年持续低迷;与此同时,大批一级市场的企业期待在港交所上市。美股:上市数量同比大增 平均募资金额相对小随着中美审计底稿协议落实,中概企业赴美上市提速明显。2023年上半年,共有20家中概企业在美股完成IPO,均在纳斯达克交易所上市;同比2022年上半年(6家中概企业上市),增长233%。数据来源:SEC官网从上市时间分布上看,赴美上市主要集中在今年一季度,在上半年最后两个月并无IPO案例,主要原因是今年3月31日开始实施境外上市备案新规,后续的IPO进度有所放缓。从募资金额上看,20家企业中一半的企业募资金额在1000万美金以下,仅两家企业(禾赛科技、硕迪生物)募资金额超过1亿美金,由此看来赴美上市的还是以中小企业为主。除此之外,2023年上半年还有8家中概企业通过借壳SPAC实现美股上市,为企业资本化提供了新的思路。
基金服务网(jijinfuwu.com.cn)是专业的私募基金服务平台,为机构提供基金设立、基金退出、限售股减持、基金财税规划等服务。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
▽港股:港股今年的IPO募资规模相对较低,累计募资总额超过200亿港元,仅为去年同期的一半。然而,在6月和7月,IPO市场明显回暖,连续两个月有10只新股上市首日没有出现破发的情况。此外,105家境内企业已向中国证监会备案。尽管具体内容有所变化,但总体意思保持一致。美股:尽管上市数量仍不多,但近3个月IPO募资已有一定好转,Surf Air Mobility位居年内第二大募资项目;新股首日破发率仍然偏高,7月超过4成新股首日破发;两只中概股7月成功上市,其中包括一只SPAC。壹、港股IPO的整体走向(一)港股IPO的整体走向2023年7月份,港股市场共有6只新股上市,募资总额25.66亿港元;美股市场有22只新股上市,募资总额39.25亿美元。2023年1-7月,港股市场累计37只新股上市(含IPO、介绍上市,未含转板),募资总额201.48亿港元(不含股东售股);美股市场累计145只新股上市,募资总额157.65亿美元。图片来源:迅实国际(二)市场有所回暖,连续两月新股首日零破发7月港股市场共有6只新股上市,募资总额约25.66亿港元,首日破发率为0%。今年以来港股市场共有37只新股上市,募资总额超过200亿港元,6、7月份港股IPO市场有所回暖,连续两个月取得新股上市首日零破发的好成绩。图片来源:迅实国际不过相比上年同期,今年港股IPO募资规模仍然偏低,截至7月底的累计募资总额略超200亿港元,只有去年同期的一半出头。7月11日上市的全球抗体药物偶联物(ADC)先驱及领先开发者之一科伦博泰生物-B(6990.HK)募资约13.6亿港元,为年内港股第三大募资项目;月内其他IPO募资金额都不足4亿港元。图片来源:迅实国际6、7月份港股新股发行迎来大幅转折,连续10只上市新股首日均收获正涨幅,其中7月13日上市的“周杰伦概念股”巨星传奇(6683.HK)首日上涨23.76%,表现十分亮眼。随着境外上市备案制度的施行,越来越多有意赴香港及海外市场上市的企业都向中国证监会递交了备案申请。截至2023年7月27日,根据证监会发布的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证券和上市备案情况表(首次公开发行及全流通),目前共有105家境内企业备案(赴港80家、赴美25家),其中16家已完成备案,审批时间最短的仅用时12天获得备案通知书。 贰、美股IPO整体走向pIPO募资情况有所好转,首日破发率居高不下7月美股市场共有22只新股上市,募资总额39.25亿美元,首日破发率为40.91%。今年以来美股市场共有145只新股上市,合计募资总额157.65亿美元,首日破发率为37.93%。尽管上市数量仍不多,但近3个月美股IPO募资有一定好转。图片来源:迅实国际7月美股IPO新股中,电动航空和航空旅行公司Surf Air Mobility(SRFM.US)募资22.88亿美元,为年内美股仅次于强生分拆Kenvue上市的第二大募资项目,该公司计划将电动飞机大规模推向市场,以大幅降低飞行成本和环境影响。图片来源:迅实国际但另一方面,新股首日破发率仍然偏高,7月超过4成新股首日破发。上述最大募资项目Surf Air Mobility(SRFM.US)上市首日跌超80%,成为年内表现最差的新股;唯有LVMH控股美妆科技公司Oddity Tech表现相对亮眼,首日收涨35.8%。中概股方面,7月成功在美股上市的中概股有两只,别是SPAC公司Bowen Acquisition(BOWNU.US)及香港财富及资产管理服务提供商盛德财富(PWM.US),其中盛德财富在IPO次日走妖,一度涨至最高22.45美元,至今累涨超过两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香港上市公司年报披露时间规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