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级2022全国各市人均GDP前100收入十强榜单

地名由来:西汉元狩六年(前117 ) ,置海陵县。五代南唐?N元元年( 937年 ) , 置泰州,取“安泰”之意。郑板桥纪念馆凤城河风景区凤城河风景区溱湖旅游景区溱湖旅游景区荣誉排行:2023年9月,泰州市被纳入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布局建设名单(功能型流通支点城市)。2023年7月,第四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名单公布,泰州市入选。2023年4月,2023中国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出炉,泰州市位列第70名。2023年3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公布全国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示范城市创建名单,泰州市入选。2022年,泰州市GDP总量为6402亿元,位列2022年江苏省各地市GDP排名第9位。2022年12月,2022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地级市)榜单出炉,泰州市当选。2022年9月,全国爱卫办确定泰州市为2021年度全国健康城市建设样板市。2022年6月,泰州市上榜中国城市引力100强第55位。2022年4月,泰州市被确定为“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名单。基本介绍:泰州市地处江苏省中部,长江下游北岸。历史上就是苏中的政治、经济、交通和文化中心。解放后泰州一直是市的建制,50年代初期曾为苏北行署、泰州专署驻地。现在泰州市总面积5793平方公里。泰州是物产富饶的鱼米之乡,市境内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四季分明,盛产水稻、小麦、油料作物、棉花、淡水鱼类等,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和优质棉生产基地。以螃蟹、蘑菇、甲鱼、青虾、淡水白鲳等为主的特种农副产品生产已经形成规模。泰兴大白果、中庄醉蟹、小磨香油、五福酱菜、脱水蔬菜、速冻虾仁、芋籽、松花蛋等名特产品驰名中外,其中银杏(白果)产量是全国之冠。姜堰市河横村的以无公害大米为主的绿色食品基地,获联合国环境署颁发的“全球500佳”称号,得到世界粮农组织好评。泰州市是一个发展迅速的新兴工业城市,它地处长江经济带的黄金地段,工业基础较好,形成了机械、化工、轻工、医药、电子、仪表、纺织、建材、服装、食品等支柱行业。全市所辖市(区)有四个先后进入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三个市(区)初步实现了小康。泰州市是苏中地区通江入海的“咽喉”之地,交通发达,泰州港是国家一类开放口岸。328国道、宁盐、宁通一级公路纵横全市,基本上形成了干线和支线相接的现代交通网。溱湖旅游景区
随着今年上半年疫情的有效控制和经济的快速恢复,重点城市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出现了明显增长,这成为各地经济表现的亮点之一。近日,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前10城市也正式出炉。统计显示,这些城市分别是上海、北京、杭州、深圳、广州、宁波、苏州、绍兴、厦门和南京。长三角整体表现突出从总体情况来看,前10个城市中,长三角的整体表现最为突出,占据了其中的六席。上海是唯一一个上半年人均收入超过4万元大关的主要城市。作为我国城区人口规模最大的城市,上海拥有大量的跨国企业以及金融机构,总部经济、研发创新等十分突出,这些公司的高收入员工抬高了整个城市的收入水平。根据上海市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上海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0357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3%,增速比一季度提高0.5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6.9%。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348元,同比增长10.1%,两年平均增长6.7%;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535元,同比增长13.2%,两年平均增长8.9%。北京第二,上半年北京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138元,同比名义增长10.3%,两年平均增长6.1%;扣除价格因素,同比实际增长9.8%,两年平均增长4.4%。继上海、北京之后,杭州上半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492元,位居第三。杭州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上半年,杭州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2306亿元,占GDP的26.7%,同比增长16.7%;两年平均增长13.6%,高于GDP增速6.6个百分点。相关产业中,机器人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2%,集成电路、人工智能产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25.2%和23.4%。深圳以37026元位居第四,与杭州的差距为466元。广州公布的数据只有城镇和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数据,暂无全体居民的数据。但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广州的常住人口和城镇化数据为基数,推算出上半年广州的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6713元。(该值仅为预计,与最终结果存在偏差。)宁波排名第六。经核算,上半年,宁波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435元,同比名义增长14.3%,两年平均增长8.1%,比一季度加快1.1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同比实际增长12.2%,两年平均增长5.7%,比一季度加快1.2个百分点。这之后,苏州、绍兴、厦门、南京分列第7到第10位,分别为35502元、34611元、34193元、34124元。前十名中,只有厦门位居三大城市群之外,地处闽南地区的计划单列市、经济特区厦门,上半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193元,增长14.9%,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8.6%。近年来,厦门经济快速增长。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厦门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99.85亿元,增长15.0%,两年平均增长7.6%。宁波人经营净收入较高看完了前10榜单,我们又对2020年“GDP万亿俱乐部”23座城市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进行了一番梳理,看看宁波处于哪种水平。除去武汉、郑州、佛山三座未公布的城市,根据目前各地统计局已公布的数据,今年上半年,人均居民收入突破3万元的有上海、北京、杭州、深圳、广州、宁波、苏州、无锡,与前10榜单排序基本吻合。值得注意的是,去年GDP仅6001亿元的绍兴,在人均可支配收入方面表现颇为亮眼,超越了绝大部分的“GDP万亿俱乐部”成员。今年上半年,绍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611元,同比增长13.8%,两年平均增长8.4%。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726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422元,城乡收入比仅为1.74。作为一个普通地级市,绍兴的高端纺织、先进装备制造、绿色化工材料等主打产业优势十分突出。其中,绍兴现代纺织制造业集群成功列入2020年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这是绍兴市首个国家级的制造业集群。当前,绍兴的化学纤维、化纤布、印染面料产量均居全国之首,是全国乃至全球最大轻纺产品集散中心。此外,上半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万元的有长沙、青岛、天津、福州、南通、泉州、成都、济南。(注合肥今年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8015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2598元。)重庆与西安较为靠后,分别为17791元、14287元。尽管在人均可支配收入上,宁波与上海、北京等地存在差距,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城市之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结构往往有着较大的差异。(注:工资收入工资性收入指就业人员通过各种途径得到的全部劳动报酬;财产性收入包括非金融资产收入和金融资产收入;经营净收入指家庭成员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得到的净收入;转移性收入,主要是指地方发放的养老金,救助金,补贴等。)上半年,上海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为25746元,增长11.7%;人均经营净收入962元,增长3.0%;人均财产净收入5156元,增长2.2%;人均转移净收入8493元,增长12.6%,在各收入来源中增幅最高。北京与上海较为相似,上半年北京人均工资性收入为23880元,增长12.8%;人均经营净收入448元,同比增长14.9%;人均财产净收入6140元,同比增长9.0%;人均转移净收入7670元,同比增长4.0%。宁波按照收入来源披露了详细情况:上半年全市居民工资性收入人均21030元,增长11.2%;经营净收入人均6802元,增长21.3%;财产净收入人均4037元,增长15.9%;转移净收入人均4566元,增长17.8%。不难看出,与北京、上海相比,宁波的人均工资性收入相对较低,但经营净收入高达近7000元,远远高于北京和上海,财产净收入与京沪的差异也并不明显,四项收入来源的表现更为“均衡”。此外,按居民常住地分,宁波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333元,农村居民为23927元,城乡居民收入倍差为1.73。可供参照的是,全国同期城乡居民收入倍差为2.61。这说明宁波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小。记者 谢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22全国各市人均GDP前100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