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告知,新 加 坡上市公司欧 圣 集 团Oceanus Group现在的经营状况如何?


一、 本周要点
伍戈(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债务化解,如果开启
1.债务是枚“硬币”,一面促进增长,另一面或藏风险。防范化解债务风险是今年政府工作重点,随着近期地方债务问题增多,各界对于下半年化债的预期不断升温。如果开启,可能采取怎样的方式?化债固然利在长远,但对短期经济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2.历史上,每当地方偿债能力明显恶化、城投债集中到期的阶段,也对应着更为密集的化债行动的开启。尽管每轮化债各有侧重点,但都能看到融资平台、金融机构、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等多方参与,相互动态博弈的复杂特征,并非任何一方的“单兵突进”。3.“遏制增量”似是“化解存量”的重要配套举措。过往化债过程中,大都强调压降支出,尤其是缩减新增投资项目。此时,如果恰逢经济增速趋缓,广义财政支出往往不会像过往逆周期调控那般显著加力。特别地,基建投资表现会较为温和,甚至边际趋缓。4.展望未来,如果集中化债开启,银行间市场利率趋降等操作或将形成适当配合。该过程中,置换债可能挤压其它债券的发行,银行信贷投放意愿也将受到一定抑制,整体社融增速难有显著扩张。与过往不同,土地出让收入低迷增加了本轮地方化债的难度。
徐高(中银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破立之间的经济压力
今年2季度,我国经济虽然同比增速看上去还不错,但下行压力其实强于今年1季度。从几个主要经济指标季节调整后的绝对水平来看,我国总需求不足的状况在今年6月有所加剧。在内需之中,主要的拖累项还是地产投资。尽管从2022年11月开始,地产融资政策放松已经有了大半年时间,地产行业仍未能跳出恶性循环。如果没有更强有力的扶助政策出台,行业状况很可能进一步恶化。但中国经济也并非全无亮点。最近3年,我国汽车行业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在新能源转型的大潮中实现了弯道超车,亮眼表现从2020年一直延续到现在。我国汽车行业的弯道超车可以给人两点启示。从一方面来说,我国供给面的产业转型升级一直在快速推进。而从另一方面来说,在汽车这么一个大行业取得历史性突破的时候,我国宏观经济仍然低迷,充分表明了我国宏观政策既要推进“立”,更要防止“破”。在市场已经做好了“立”的时候,我国宏观政策需要纠偏不恰当的“破”。只有停止人为的“破”,守住中国经济的存量,同时促进“立”,培育更多的新增长点,我国经济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之要求。
二、 经济前瞻
伍戈(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债务化解,如果开启
1.债务是枚“硬币”,一面促进增长,另一面或藏风险。防范化解债务风险是今年政府工作重点,随着近期地方债务问题增多,各界对于下半年化债的预期不断升温。如果开启,可能采取怎样的方式?化债固然利在长远,但对短期经济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2.历史上,每当地方偿债能力明显恶化、城投债集中到期的阶段,也对应着更为密集的化债行动的开启。尽管每轮化债各有侧重点,但都能看到融资平台、金融机构、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等多方参与,相互动态博弈的复杂特征,并非任何一方的“单兵突进”。3.“遏制增量”似是“化解存量”的重要配套举措。过往化债过程中,大都强调压降支出,尤其是缩减新增投资项目。此时,如果恰逢经济增速趋缓,广义财政支出往往不会像过往逆周期调控那般显著加力。特别地,基建投资表现会较为温和,甚至边际趋缓。4.展望未来,如果集中化债开启,银行间市场利率趋降等操作或将形成适当配合。该过程中,置换债可能挤压其它债券的发行,银行信贷投放意愿也将受到一定抑制,整体社融增速难有显著扩张。与过往不同,土地出让收入低迷增加了本轮地方化债的难度。
鲁政委(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欧债危机平息的经验与启示
欧债危机期间,在货币政策领域,欧央行下调政策利率,通过公开市场操作为市场注入流动性,并通过加强信贷支持和证券市场计划来扩大对重债国债券需求以及保障金融机构流动性。在财政措施领域,欧元区设立了欧洲金融稳定基金和欧洲稳定机制,将援助同“贷款条件”绑定,以此倒逼成员国加强财政纪律、强化银行体系以及对内经济改革。新冠疫情暴发后,欧央行创设了PEPP、PELTRO、TPI等非常规货币政策工具,为金融体系提供流动性支持;财政领域,成立了欧盟复苏基金,成员国财政政策间的协调达到了全新高度。欧元区解决边缘经济体主权债务问题的经验显示,僵化执行财政纪律不能解决债务危机,需正视并支持地方政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改善民生的合理举债需求。借鉴欧元区经验,为了提升地方财政的可持续性,可以考虑:一是,优化央地债务结构,以降低政府部门总体融资成本;二是,可考虑设立具备准主权信用的金融机构,向陷入困境的地方政府提供救助性贷款,并附加约束财政纪律的改革方案;三是,创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央行可通过该工具向SPV注资以临时性购买特定债券来平抑资产价格波动,帮助出现债务风险的地区恢复从金融市场融资能力。
盛松成(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研究院院长):经济逐渐企稳,政策仍应适度加力,避免强刺激
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5%,比一季度加快1.0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同比增长3.7%,第二产业增长4.3%,第三产业增长6.4%,第三产业增速显著高于经济整体增速。二季度当季,GDP同比增长6.3%,环比增长0.8%,经济运行整体回升向好。但也要看到,去年同期由于受到疫情冲击,GDP仅增长0.4%,基数较低,目前经济增长仍然是恢复性的。在经济向常态化运行轨道回归的过程中,仍应积极面对疫后复苏的困难和挑战,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保证必要的政策力度,同时加快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但不宜实施强刺激。经济回升向好的关键仍在需求端。经济回升向好面临的主要挑战:一是经济恢复的内生动力还需进一步加强,恢复可能还要时间。二是房地产下行压力较大。三是外需收缩。目前宏观调控政策的主要方向应是巩固经济恢复的成果,夯实经济回稳向好的基础,因此政策力度仍须合适、持续和加强。财政政策应发挥更大作用,必要时增加中央政府债务发行。加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可考虑适时降准。
徐高(中银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破立之间的经济压力
今年2季度,我国经济虽然同比增速看上去还不错,但下行压力其实强于今年1季度。从几个主要经济指标季节调整后的绝对水平来看,我国总需求不足的状况在今年6月有所加剧。在内需之中,主要的拖累项还是地产投资。尽管从2022年11月开始,地产融资政策放松已经有了大半年时间,地产行业仍未能跳出恶性循环。如果没有更强有力的扶助政策出台,行业状况很可能进一步恶化。但中国经济也并非全无亮点。最近3年,我国汽车行业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在新能源转型的大潮中实现了弯道超车,亮眼表现从2020年一直延续到现在。我国汽车行业的弯道超车可以给人两点启示。从一方面来说,我国供给面的产业转型升级一直在快速推进。而从另一方面来说,在汽车这么一个大行业取得历史性突破的时候,我国宏观经济仍然低迷,充分表明了我国宏观政策既要推进“立”,更要防止“破”。在市场已经做好了“立”的时候,我国宏观政策需要纠偏不恰当的“破”。只有停止人为的“破”,守住中国经济的存量,同时促进“立”,培育更多的新增长点,我国经济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之要求。
熊园(国盛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下半年财政的发力方向—兼评6月财政
6月财政收入延续回落,税收和非税收入均继续转弱,土地财政仍承压,支出也同步放缓,进一步指向当前经济仍是弱现实。往后看,鉴于二季度经济低于预期,7月以来高频数据延续走弱,全年5%左右的目标可能不再是“板上钉钉”,继续提示:后续“一批政策”在路上,但难有强刺激,应是托底为主、结构性为主。具体到财政端,稳增长需要财政进一步发力,专项债、政策性金融工具等增量资金来源是关键,特别国债应也是可选,向基建倾斜、地方政府债务化解、降成本等也是发力方向,短期有5大关注点。7月底政治局会议;财政增量资金的落地情况,包括政策性金融工具、专项债加快发行及盘活存量额度、设备更新再贷款等;财政扩基建的落地效果,紧盯水泥、挖掘机等中观指标表现;企业降成本的落地效果;地方隐性债务化解进展。
三、 投资策略
杨德龙(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市场处于三重拐点叠加阶段“七翻身”行情有望来临
7月3日周一,下半年首个交易日A股市场实现开门红。沪深两市在消费、新能源等优质龙头股大反弹的带领之下出现回升,而前期热炒的人工智能板块则出现大跌,市场风格切换的迹象比较明显。上半年行情已经收官,今年上半年,上证指数站上3200点整数关口,整体上实现了小幅上涨的走势。但是考虑到上半年上涨主要是人工智能和中字头板块上涨带来的,如果去掉这两个板块上涨带来的贡献,其实很多个股的价格处于2900点之下。所以即使现在大盘在3200点,实际上很多优质股票迎来布局的机会。特别是景气度比较高的新能源板块和消费板块,下半年有望迎来比较大的投资机会。最近很多机构发布了下半年的策略报告,多数是看好下半年行情表现的。也有不少的机构继续看好AI等热门板块。这也是人们惯性思维的一个逻辑。因为上半年AI赚钱效应比较强,涨得比较多,所以就会顺势看好。但是做价值投资,要坚持逆向投资,就是在热门板块大涨的时候,反而是要警惕可能产生的泡沫及时获利了结。而前期跌幅比较大的优质龙头股,则迎来了布局的机会。
四、 货币和经济政策
连平(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还有哪些政策组合拳可以期待
下半年积极财政政策将继续加力提效,综合运用多种政策工具,继续保持合理的扩张程度,突出针对性,坚持连续性,进一步增强与其他政策的统筹协调。一是进一步优化和延续税费优惠政策缓解微观主体压力。二是扩大民生领域的财政支出。三是进一步加快政府投资步伐。四是重点关注并缓解地方财政压力。五是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增加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数字经济等产业的税费支持力度,聚焦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区域协调发展等。六是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政府项目投资,建立健全政府与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各类企业的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增强沟通、提振信心、改善预期。货币政策将保持合理宽松的金融环境,以宽信用着力降低企业与居民的融资难度与借贷成本,加强金融支持的针对性。一是继续保持货币总量的稳定增长。二是推动融资成本下行,缓解微观主体负担。三是加大力度发挥结构性工具的调节功能。建议进一步扩大减税降费规模,将减税降费的政策资源进一步向民营企业倾斜。建议适当提高政府债务水平。建议继续加大对重点领域与薄弱环节的针对性金融支持。建议一、二线城市适度松动限购限贷政策,以释放需求、扩大销售、回收资金。建议引导商业银行进一步提供稳定的居民住房信贷支持,针对刚性首套房需求,符合条件的城市可下调房贷首付比例,包括重点二线城市和部分一线城市,建议下调5个百分点。建议加大家电与汽车消费金融支持政策的力度。需要注意的是,直接向普通民众发钱不一定能有效拉动消费。建议全方位落实出口促稳提质。建议落实好民企金融扶持政策。建议重点做好四个领域的风险防范与处置工作。
一周新闻热点20230717-0721
房地产新闻一览
国家统计局: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7.9%17日,国家统计局网站发布2023年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市场基本情况。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58550亿元,同比下降7.9%;其中,住宅投资44439亿元,下降7.3%。上半年,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791548万平方米,同比下降6.6%。其中,住宅施工面积557083万平方米,下降6.9%。房屋新开工面积49880万平方米,下降24.3%。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36340万平方米,下降24.9%。房屋竣工面积33904万平方米,增长19.0%。其中,住宅竣工面积24604万平方米,增长18.5%。(每日 经济新闻)
浙江:除杭州市区,全省取消落户限制近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通知,印发《浙江省推动落实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实施方案(2023-2027年)》。《方案》明确,放开放宽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条件。全省(杭州市区除外)全面取消落户限制政策,确保外地与本地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标准统一,试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落实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落户及配偶等直系亲属随迁政策。杭州市区进一步完善积分落户政策,确保社保缴纳年限和连续居住年限分数占主要比例,逐步取消年度落户名额限制。推行全省范围内社保缴纳、居住时间等户籍准入年限累 计互认,逐步拓展到长三角区域内累计互认。(证券时报)
郑州恢复公积金月还款额不超家庭月收入60%7月17日,郑州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发布关于住房公积金提取和贷款有关事项的通知。其中明确,继续执行购买住房提取住房公积金的,可于购房后2年内,凭房地产交易或不动产登记部门备案的购房手续或凭证以及税务部门出具的发票、契税完税凭证办理住房公积金提取,提取总额应不超过购房所支付的金额的规定。恢复执行在住房公积金贷款结清前,借款人(含已经出具异地贷款证明、在其他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办理贷款的借款人)及其配偶可以按照购房和归还贷款等原因,办理住房公积金提取的规定。恢复执行审批住房公积金贷款时,按照还款期限和还款方式计算的 住房公积金贷款月还款额不超过家庭月收入60%的还贷能力认定的规定。(每日经济新闻)
宁波:租房提取公积金每月最高可提2000元二孩以上家庭额度上浮50%7月18日,微信号“宁波发布”发布消息称,浙江省宁波市为推进“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解决缴存职工基本住房问题,加大了对无房职工租赁自住住房的支持力度。自2023年6月起,职工租房可提取住房公积金的月度限额提高至2000元。多孩家庭租房提取实现“应提尽提”。2023年5月1日起,符合租房提取住房公积金条件的二孩及以上家庭,租房提取的月度限额可上浮50%;实际房租支出超过限额标准的,可提供房屋租赁合同和房租发票按实际已支付的房租提取本人及配偶的住房公积金。(澎湃新闻)
湖南湘潭再优化楼市政策:全市范围内提高贷款额度发放购房补贴等湖南省湘潭市政府办公室17日印发《关于延续和优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相关措施的通知》,对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有关内容进行优化。将提高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住房公积金缴存职工在湘潭市购买商品住房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的,贷款最高限额调整为70万元;按国家政策生育三孩的住房公积金缴存职工家庭、高层次人才住房公积金贷款最高限额可达90万元。将实施购房财政补贴政策。清理兑现历年来已按规定申报的各类购房补贴。在湘潭市购买新建商品住房,签订网签合同并在1个月内全部缴清契税的,由契税收取地财政部门按其所缴纳契税额的50%对 购房人予以补贴,补贴分两年兑付,具体实施细则由财政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制定。(澎湃新闻)
昆明:推行“带抵押过户”给予二三孩家庭购房补贴昆明市人民政府官网18日发布《进一步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若干措施》。根据《措施》,此次昆明在促进居住消费方面共提出6条措施,其中包括本文件印发之日起1年内购买新建商品住房并完成商品房网签备案,且取得契税完税凭证的购房者,按照所缴纳契税总额50%给予补贴,生育二孩、三孩的家庭(新生儿户口登记在昆明市)分别按照所缴纳契税总额80%、100%给予补贴,最高不超过3万元。此外,昆明进一步优化存量房网签、登记服务流程,推行存量房“带抵押过户”合并登记服务,并开展“带抵押过户”住房公积金贷款试点工作。(新京报)
浙江衢州:二孩、三孩家庭购房公积金贷款额度最高可上浮20%、30%近日,衢州市正式印发了《中共衢州市委衢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在住房公积金政策上,对二孩、三孩家庭无房租赁住房提取住房公积金的,实际租房提取限额可上浮50%。对二孩、三孩家庭购买自住住房且符合公积金贷款条件的,贷款额度可按家庭或单方当期最高贷款额分别上浮20%、30%。同时,对符合公租房保障条件的二孩、三孩家庭,在公租房户型选择、租金和公租房租赁补贴上予以适当照顾。(衢州发布)
基金新闻一览
摩根士丹利基金完成股权变更交割手续7月17日晚间,摩根士丹利基金公告称,公司股东摩根士丹利国际控股公司依法受让原股东华鑫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与深圳市基石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持有51%股权的相关变更交割手续已办理完毕。股权变更后,摩根士丹利基金注册资本保持不变,摩根士丹利国际控股公司以2.5亿元认缴出资额实现100%控股。自此,摩根士丹利基金股权变更事项最终尘埃落定,该公司也成为国内又一家外资独资公募基金公司。(中证网)
创业板ETF突破400亿元大关市场持续震荡,资金加速涌入创业板。据Choice数据统计显示,截至7月18日,创业板ETF基金份额达到186.76亿份,基金规模达400.89亿元,首次突破400亿大关,规模居同类ETF第一。(中证网)
年内近2000家私募被注销 行业洗牌正在加速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近日,今年以来已有1959家私募被注销,接近去年全年2217家注销数量的九成。其中,7月以来有58家私募被注销;6月则有82家私募被注销。有行业人士表示,随着上周五《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自律检查规则》、《私募基金管理人失联处理指引》两项自律规则的发布,风险机构和不良机构将加速出清,行业的洗牌也将加速。(证券时报)
掘金AI主线 半年绩优权益基金业绩规模双升近期,多只半年绩优基金率先披露2023年二季报。从持仓方面来看,绩优主动权益类基金依然围绕AI主线进行布局,相比一季度末,普遍在个股持仓上进行大幅切换或大举加仓。展望下半年,绩优基金基金经理表示,人工智能板块仍将是市场主线,AI产业链、泛信创产业链、半导体产业链具备较多产业机会。(中国证券报)
公募REITs经营状况继续好转 消费基础设施REIT申报发行工作稳步推进
基础设施公募REITs市场近期新措连连。一方面,14只REITs2023年第二场“季考”成绩放榜,部分资产维持修复态势,整体经营状况保持稳健;同时,在多个积极信号的催化下,REITs市场做多情绪得到明显提振。另一方面,申报发行消费基础设施REITs的工作正稳步推进,据不完全统计,截至7月20日,至少有7家消费基础设施项目持有机构发布公告称,筹划发行消费基础设施REITs。(证券日报)
经济新闻一览
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局上调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为进一步完善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继续增加企业和金融机构跨境资金来源,引导其优化资产负债结构,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局决定将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从1.25上调至1.5,于2023年7月20日实施。(中国人民银行)
7月份LPR出炉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2023年7月20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1年期LPR为3.55%,5年期以上LPR为4.2%。两个品种LPR均与上月水平持平。(金融时报)
今年上半年GDP同比增长5.5%7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上半年中国经济数据。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59303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 5.5%,比一季度加快1.0个百分点。分季度看,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5%,二季度增长6.3%,从环比看,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0.8%。(中新财经)
2023年上半年CPI同比增长0.7%7月17日上午国新办举行2023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据介绍,上半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0.7%。在食品烟酒价格中,鲜果价格上涨7.9%,猪肉价格上涨3.2%,粮食价格上涨1.6%,鲜菜价格下降2.7%。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7%。(央广网)
国家统计局: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672元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672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6.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8%。分城乡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357元,增长5.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551元,增长7.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2%。(每日经济新闻)
国家统计局: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7月17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2023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表示,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比一季度加快0.8个百分点。其中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4%,环比增长0.68%。(澎湃新闻)
2023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2%7月17日讯 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消息,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7588亿元,同比增长8.2%。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205178亿元,增长8.3%。6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951亿元,同比增长3.1%。上半年,全国网上零售额71621亿元,同比增长13.1%。(中国经济网)
财政部:上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9203亿元 同比增长13.3%7月19日上午,财政部召开上半年财政收支情况新闻发布会,财政部国库支付中心副主任薛虓乾会上介绍,上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9203亿元,同比增长13.3%。财政收入增幅比较高,除经济恢复性增长带动外,主要受去年4月份开始实施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集中退税较多,拉低了基数。受此影响,国内增值税大幅增长,相应拉高了财政收入的增幅。上半年,全国税收收入同比增长16.5%,其中国内增值税增长96%。(证券时报网)
2023年上半年上海进出口总值首超2万亿元据上海海关统计,2023年上半年上海市进出口总值达2.09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11.4%,增速比全国高9.3个百分点。其中,出口8463.2亿元,增长15.2%;进口1.25万亿元,增长9.1%。剔除同比基数影响,上海市进出口两年平均增长5.3%,其中出口、进口两年平均分别增长9.7%、2.6%。进出口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央视财经)
商务部:上半年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增长22.7%7月1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3年上半年商务工作及运行情况。商务部副部长郭婷婷介绍,上半年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4316.1亿元,增长22.7%。商务部外国投资管理司司长朱冰表示,我们将推动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进一步取消或放宽外资准入限制。修订《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进一步放宽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限制。(金融时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公布7月19日,新华社受权发布《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意见》明确,完善融资支持政策制度。健全规范和引导民营资本健康发展的法律制度,为资本设立“红绿灯”,完善资本行为制度规则,集中推出一批“绿灯”投资案例。全面提升资本治理效能,提高资本监管能力和监管体系现代化水平。引导平台经济向开放、创新、赋能方向发展,补齐发展短板弱项,支持平台企业在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上市融资和再融资。 在加大对民营经济政策支持力度方面,《意见》明确,完善融资支持政策制度。健全银行、保险、担保、券商等多方共同参与的融资风险市场化分担机制。健全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信用评级和评价体系,加强涉企信用信息归集,推广“信易贷”等服务模式。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中小微企业在债券市场融资,鼓励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发行科技创新公司债券,推动民营企业债券融资专项支持计划扩大覆盖面、提升增信力度。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上市融资和再融资。(新浪财经)
国家发改委:我国经济呈现回升向好态势,国内市场需求逐步恢复18日,国家发改委表示,今年一季度经济运行实现良好开局,二季度持续恢复,我国经济呈现回升向好态势。今年上半年,国内市场需求逐步恢复,餐饮、文化、旅游等服务消费加快回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2%,比一季度加快2.4个百分点;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8%,其中制造业、基础设施投资分别增长6%、7.2%;外贸稳规模优结构各项工作深入推进,货物进出口增长2.1%。(央视财经)
国资委:以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为契机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国资委7月17日消息,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召开扩大会议,会议强调,要把准方向,按照党中央最新部署要求,以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为契机,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为服务保障国家安全、能源安全、粮食安全、电力安全、科技安全等提供强有力支撑。要主动作为,以高质量参与共建“一带一路”为抓手,聚焦战略资源、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关键基础设施等领域,参与优化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布局,助力国内国际市场高效联通。要充分发挥国有龙头企业的支撑带动作用,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中证网)
13部门:鼓励金融机构加强对家居消费的信贷支持商务部等13部门发布关于促进家居消费若干措施的通知,其中提出,加强政策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前提下,加强对家居消费的信贷支持,合理确定贷款利率和还款期限,优化审批流程,完善金融服务,推广线上即时办理。鼓励金融机构加强与家居生产企业、家居卖场、家装企业等合作,为经营商户和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供融资支持。支持符合条件的家居卖场等商业网点项目发行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继续支持城镇老旧小区居民提取住房公积金用于加装电梯等自住住房改造,政策支持范围扩大到本人及配偶双方父母自住住房 加装电梯等改造。(证券时报)
中国人民银行刘国强:支持科技型企业在安全合规的前提下利用国际资本市场融资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7月14日在2023年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将会同相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要求,进一步丰富金融工具,发展金融市场,健全配套政策,推动金融资源更多投向科技型企业,为科技型企业提供更为精准、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一是引导开发性、政策性银行聚焦主责主业,更大力度服务国家科技创新战略。推动商业银行进一步扩大科技型企业贷款投放,重点构建专业化的风险评估体系,健全绩效考核和尽职免责机制,完善适应科技型企业融资需求特点的组织架构和产品服务。二是提 升多层次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功能。三是发挥保险和融资担保机构风险分担作用。四是支持科技型企业在安全合规的前提下,利用国际资本市场融资,开展科技型企业融资常态化对接,加强科技公共信息共享,稳妥有序推进科技创新金融改革相关试点工作。五是统筹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与防范金融风险。(上证报)
国家发展改革委:继续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力度7月例行新闻发布会7月18日召开。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主任金贤东在发布会上表示,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加力推动扩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工作常态化、机制化,进一步积极谋划实招、硬招、高招,扎实推动金融支持制造业发展提质增效。重点是做到“三个持续”。一是持续督促指导银行加强服务。充分发挥现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作用,建立健全项目推送、政府增信、备选项目库、风险防控“四个机制”,继续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力度,精准支持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 展。二是持续做好重点领域项目融资对接。组织各地围绕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18类重点领域开展项目申报工作,及时向21家全国性银行推送项目信息,推动银行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做好项目对接和签约投放工作。三是持续加强产业政策和金融政策协同配合。(上证报)
银行间交易商协会:鼓励信用增进机构为乡村振兴企业提供信用增进服务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乡村振兴票据有关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到,鼓励信用增进机构为乡村振兴企业提供信用增进服务,提升涉农主体市场认可度,有效增强金融资源可得性。此外,主承销商及其他有关中介机构应坚持市场化原则,持续提高专业服务和尽职调查水平,提升乡村振兴票据信息披露质量,确保募集资金所投项目具备商业可持续性,严禁新增政府隐性债务。(经济参考网)
国家发改委:将坚持常态化召开民营企业家座谈会国家发改委国民经济综合司副司长李慧18日在北京表示,下一步,国家发改委将坚持常态化召开民营企业家座谈会,认真倾听民营企业家的真实想法,积极协调解决企业提出的具体诉求,及时对现行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客观评估,进一步完善宏观政策举措,认真研究论证宏观层面的政策建议,并组织引导地方各级发展改革部门,共同为民营企业等各类所有制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中国新闻网)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要聚焦金融体制改革重大任务开展调查研究积极稳妥推进机构改革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官微消息,金融监管总局党委书记、局长李云泽表示,要聚焦金融体制改革重大任务开展调查研究,积极稳妥推进机构改革。要围绕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开展调查研究,更好明确和落实金融功能定位。要针对金融业改革开放开展调查研究,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要围绕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开展调查研究,为守牢系统性风险底线出谋划策。(第一财经)
国家发改委:加大汽车消费信贷支持支持保险公司开发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保险等创新产品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关于促进汽车消费的若干措施》。其中提出,加强汽车消费金融服务。加大汽车消费信贷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合理确定首付比例、贷款利率、还款期限。持续深化车险综合改革,健全商业车险费率形成机制,支持保险公司开发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保险等创新产品。严格规范汽车金融市场秩序,不得向消费者强制搭售金融产品服务或违规收取不合理费用。(第一财经)
基金降费改革正在行业渐次落地
基金降费改革正在行业渐次落地。据悉,某证监局下发传达公募基金行业费率改革工作相关要求的通知,其中包括全面降低主动权益类基金产品的管理费、托管费费率,并稳慎开展浮动费率创新产品试点,以及合理调降公募基金的证券交易佣金费率,进一步降低基金管理人尾随佣金支付比例,强化费率相关信息披露要求等内容。自7月7日头部基金公司迅速响应费率改革之后,近期陆续有基金公司跟随。截至目前,已有22家基金公司宣布降低基金管理费率、托管费率,其他基金公司相关准备工作也在进行中。多位业内人士表示,费率改革有利于进 一步提升投资者获得感,此次改革对基金行业生态影响深远,竞争格局面临重塑。(中国基金报)
国家统计局:上半年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3%据国家统计局,上半年,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3%,比一季度下降0.2个百分点。6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与上月持平。16-24岁、25-59岁劳动力调查失业率分别为21.3%、4.1%。25-59岁劳动力中,初中及以下学历、高中学历、大专学历、本科及以上学历劳动力调查失业率分别为4.4%、4.4%、3.9%、3.2%。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5%,与上月持平。(证券时报)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678万人 完成全年目标的57%
7月21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新闻发言人陈峰表示,坚持把稳就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积极构建高质量充分就业工作体系,优化调整稳就业政策措施,延续实施一次性扩岗补助政策,突出重点群体,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就业服务水平,就业局势保持稳定。1-6月,城镇新增就业678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57%。6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低于预期控制目标。6月底脱贫人口务工规模3259万人。(中国网)
工信部:我国算力总规模居全球第二国新办7月19日就2023年上半年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总工程师赵志国在会上介绍,目前,我国算力总规模居全球第二,保持30%左右的年增长率,新增算力设施中智能算力占比过半,成为算力增长的新引擎。(中国新闻网)
财政部: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延长4年7月19日,在财政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财政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了延续和优化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的具体内容,明确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延长至2027年底。根据介绍,明确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延长4年,即延长至2027年12月31日。其中,对在2024年1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期间购置的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每辆汽车免税额不超过3万元;对在2026年1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期间购置的新能源汽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每辆汽车减税额不超过1.5万元。(环球网)
澳联储会议纪要:紧缩措施可能引发经济衰退不完全排除8月会再加息 鉴于政策已明确收紧,且存在家庭财务紧缩可能引发严重经济衰退和高失业的风险,澳联储决定本月将利率保持稳定。然而,澳联储称,可能仍需要采取一定程度的紧缩措施来抑制通胀,但该行担心租金上涨、生产率疲弱和电价上涨对通胀的更广泛影响尚未得到充分体现。澳洲联储7月货币政策会议纪要显示,澳联储董事会考虑将现金利率上调 25 个基点至 4.35%,然后决定暂停,并承认这两组论据都很有力。会议纪要显示,注意到前景的不确定性和迄今为止利率的大幅上涨,成员同意保持现金稳定,并在八月份的会议上重新评估局势。(智通财经)
英国6月CPI同比上涨7.9%英国国家统计局1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英国6月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7.9%。英国国家统计局首席经济学家格兰特·菲茨纳表示,主要受汽车燃料价格下跌影响,英国6月通胀率降至2022年3月以来最低值。食品价格增幅虽有所放缓,但仍维持在非常高的水平。去年4月以来,英国通胀形势不断恶化。去年10月,英国CPI同比涨幅达11.1%,创40年来新高,此后开始小幅回落。为控制通胀,英国央行自2021年12月以来已连续13次加息,基准利率升至5%。(新华社)
穆迪:上半年55家美企债务违约,已超2022年总数据《华尔街日报》中文网7月19日报道,穆迪表示,今年上半年有55家美国公司发生债务违约,而2022年全年共有36起。穆迪指出,在今年上半年全球81起违约事件中,美国公司占了多数,这使得截至6月的12个月期间违约率达到3.8%,预计到12月违约率将为4.7%。据报道,穆迪“严重悲观”的预测认为,到明年6月,全球违约率将达到13.7%,略高于2008年金融危机时触及的峰值。不过,出现这种情形的可能性不高,而且会伴随着约8%的失业率和严重的经济恶化。(中新经纬)
亚行维持今年亚太地区发展中经济体增长预期7月19日,亚洲开发银行发布《2023年亚洲发展展望(七月版)》指出,由于强劲的国内需求将继续支持地区经济复苏,亚行维持其对2023年亚太地区发展中经济体经济增长4.8%的预期,对亚太地区发展中经济体保持“谨慎乐观”。但2024年该地区的经济增长预期将小幅下调至4.7%。(中证网)
日本上半年继续保持巨额贸易逆差日本财务省20日公布的贸易统计结果显示,由于进口额同比涨幅远大于出口额涨幅,日本今年上半年贸易逆差达6.96万亿日元(1美元约合139日元),贸易逆差从2021年下半年起持续至今。日本今年上半年贸易逆差同比减少12.9%,但由于2022年上半年日本贸易逆差额创下有可比统计以来的历史同期新高,今年上半年贸易逆差仍然巨大。报告显示,上半年日本进口额同比增长0.7%至54.31万亿日元;出口额同比增长3.1%至47.35万亿日元,汽车、船舶等商品出口增幅显著。当天同时公布的月度数据显示,6月日本贸易顺差430亿日元,这是2021年7月以来首次出现顺差。(新华社)
股债汇新闻一览
证监会就《关于完善特定短线交易监管的若干规定(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据证监会官网,证监会就《关于完善特定短线交易监管的若干规定(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规定》全文17条,主要有9方面内容。一是规定特定短线交易制度适用主体范围。二是明确特定投资者持有证券计算标准。三是确定特定短线交易制度适用证券范围。四是明确特定短线交易制度不跨品种计算。五是界定特定短线交易买卖行为。六是规定特定短线交易制度豁免情形。七是确定境内机构适用标准。八是明确外资适用标准。九是完善特定短线交易制度监督管理相关安排。起草过程中,证监会严格遵循《证券法》立法要求,将依法规制作为基本原则,主要围绕大股 东、董监高等特定投资者,明确细化特定短线交易的适用标准,不扩大规制对象,不影响普通投资者的正常交易。同时,主动回应外资诉求,按照内外一致原则,允许符合条件的境外公募基金可申请按产品计算持有证券数量,并豁免沪深港通机制下香港中央结算公司适用特定短线交易制度,实现内外资投资者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中国新闻网)
国家外汇局:将进一步扩大跨境便利化融资试点范围
国家外汇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介绍,外汇局将进一步扩大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范围,增加企业惠及面,把跨境融资便利化政策扩展到全国,把前期区域便利化试点的额度统一提升到1000万美元 ;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将有关跨境融资便利化政策惠及主体扩大到科技型中小企业,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发展。(智通财经)
国家外汇局:外资连续两个月增持中国债券其中6月增持110亿美元
国家外汇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介绍,外资投资中国债券市场总体向好。如果不考虑到期兑付的因素,今年上半年外资净买入境内债券近790亿美元,扭转了去年净卖出的趋势。尤其是二季度外资净买入境内债券585亿美元,处于季度比较高的水平。如果考虑到期兑付,外资已经连续两个月净增持境内债券。其中6月份净增持超过110亿美元,同时从持有者的结构来看,境外央行依旧是投资中国债券市场的主要外资机构,同时境 外金融机构在中国的债券市场表现也很活跃。(智通财经)
多只债基遭遇大额赎回,机构称后续债市存结构性机会由于发生大额赎回,近期多家基金公司发布了提高旗下债基份额净值精度的公告。与此同时,最近密集披露的基金二季报息显示,多只债基份额出现较大幅度下降。业内人士分析称,二季度市场利率快速下行,在稳增长配套政策预期出台的背景下,部分获利盘开始止盈。后续政策变化和预期的博弈仍是关注重点,债券市场大概率维持震荡行情,但存在一定结构性机会。(上海证券报)
上半年券商共承销114只科创公司债券中国证券业协会7月19日发布2023年上半年度证券公司债券承销业务专项统计结果。统计结果显示,2023年上半年度作为科技创新公司债券主承销商的证券公司共39家。这39家券商共承销114只债券,金额合计1224.2亿元。本次专项统计范围包括证券公司在上交所和深交所承销发行绿色公司债券(含资产证券化产品)、科技创新公司债券、民营企业公司债券(含资产证券化产品)以及在上交所、深交所和北交所承销地方政府债券的相关情况。(上海证券报)
罕见涌入逾1800亿元 A股ETF获追捧
4月20日以来,以科创板、创业板、沪深300为代表的宽基指数ETF罕见被逾1800亿元资金买入,A股ETF获追捧。机构人士认为,科创50指数重仓股景气度较高,沪深300指数则受益于美元周期和经济复苏,近期资金持续涌入上述宽基指数ETF,反映出投资者对市场的期待。 (中证网)
科创板开市四周年:研发支出首破千亿北上资金持仓创新高
科创板开市四周年,中国硬科技高成长高回报持续兑现。截至7月20日,科创板A股市值达到6.47万亿元,标的股数量扩容至546只,贡献A股逾半数百元股,营收净利持续增长,并诞生13只5倍股。高质量发展之下,科创板吸引了大量机构配置,北上资金持股市值创出新高。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北上资金持有科创板公司市值超过652亿元,创出历史新高;占流通市值比例为1.8%,同样处于近年来高位。 (证券时报)
分类市场观点20230717-0723
房地产
平安证券:
投资依旧承压,下半年压力犹存。上年二季度低基数背景下,6月单月地产投资1.3万亿,同比降10.3%,降幅较上月收窄0.2pct;分区域看,各区域同比增速均出现下滑,东部、中部、西部、东北部投资分别同比降4.5%、8.4%、23.0%、23.4%。尽管1-5月土地购置费同比降0.5%,但百城住宅类用地成交总价作为其强相关指标、2022年同比降27%、2023年前6月再降19%,后续土地购置费仍存下行压力;同时房企资金偏紧制约建安表现,1-6月施工面积同比降6.6%、限额以上企业建筑及装潢材料类零售额同比降6.7%,印证建安投资表现不佳。销售承压及资金偏紧背景下,预计下半年投资压力犹存。
新开工短期或延续疲弱,中长期不宜过度悲观。6月单月新开工1.0亿平米,同比降30.3%,降幅较上月略微扩大。上游水泥量价表现均弱,侧面印证新开工弱势。我们认为新开工本质是“补库存”,销售与库存为主导因素。当前房企对销售复苏预期普遍谨慎,实行以销定产、加大滚存去化策略,同时销售明显萎缩致各地库存去化周期较长(中指院显示5月63城商品住宅出清周期平均值达20个月),共同决定了下半年新开工下行压力仍大。拉长时间维度看,我们此前测算2023-2030年商品房销售中枢超过10亿平米,考虑商业、租赁及相关配套建设导致可售率低于100%,意味着新开工未来中枢可能在10亿平米以上,当前新开工绝对值或已接近底部区间,中长期不宜过度悲观。
竣工延续改善,后续仍待政策发力。6月单月竣工6078万平、同比增16.3%,前6月累计同比增长19.0%。我们认为“保交付”涉及民生问题,当前楼市销售走弱、房企资金环境偏紧,未来政策有望继续推动“保交付”落地。实际上,2021年下半年以来中央已推出两批共3500亿元保交楼专项借款,设立2000亿元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已延期至2024年5月底),并将“金融16条”相关规定延期、引导商业银行积极提供配套融资。
华泰证券:
地产基本面继续承压,板块仍将处于政策博弈期
6月房地产基本面继续承压:开发投资同比降幅较5月小幅收窄,销售量价仍待改善,房企现金流仍存在一定压力。但地产融资和保交付政策支持已经开启,因城施策有望进一步发力,存量房贷利率有望调整,或将与其他一揽子经济政策形成合力,共同稳定居民的房价预期和购房需求。我们认为地产板块进入政策博弈期,房地产市场将继续保持分化行情,更加看好具备充裕供应弹性的城市以及在主流城市有充裕货值和较强补货能力的优质房企。
开发投资仍在低位,竣工同比增速回落
6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滑10.3%,降幅较5月小幅收窄0.2pct。土地市场延续供求双向压力,开工端仍待改善,竣工端同比增速回落:1、6月300城住宅类土地供求规模仍然较低,同比降幅较5月扩大,房企拿地依然克制,城市之间分化显著;2、市场走弱+拿地克制导致新开工仍有压力,6月同比下滑30.3%,施工面积同比降幅继续扩大至6.6%;3、竣工面积同比保持较快增长(16.3%),但增速回落,随着地产销售弱化,后续竣工韧性或将更有赖于保交付政策的进一步发力。
销售量价仍待改善,期待需求端施策发力
6月房地产销售同比降幅扩大,房价下跌压力增大。2023年6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滑18.2%,较5月扩大15.2pct;销售金额同比增速由升转降,同比下滑19.3%。同时,房价进一步承压,6月70城新房价格由涨转跌,环比下跌0.1%;二手房价格环比下跌0.4%,较5月扩大0.2pct。而根据我们跟踪的贝壳领先指标和高频数据,7月市场表现可能继续承压。7月14日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表示前期政策存在边际优化空间、支持和鼓励降低存量房贷利率。我们预计更多城市有望优化地产调控政策,此外若存量房贷利率调整能够落地,也有望边际改善居民消费和购房意愿。
房企现金流仍存在一定压力,融资支持开启
6月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同比下滑21.5%,较5月扩大14.1pct,表明房企资金仍存在一定压力。具体来看:1、6月定金及预收款、个人按揭贷款同比下滑19.4%、12.8%,主要受到销售走弱的拖累;2、国内贷款、自筹资金同比下降13.8%、29.5%,房企存在一定融资压力,与Markit iBoxx中资美元地产债到期收益率的再度攀升相互印证。在销售走弱、融资承压的背景下,房企风险管控的必要性有所提升,保交楼支持力度也有加大的空间。“金融十六条”延期、“第二支箭”座谈会说明融资支持已经开启,有望与地产需求端和其他一揽子经济政策形成合力。
债市
华安证券:
为何要关注止盈时点?从市场表现来看,2023年以来信用债表现整体较好,主要原因在于上年末的技术性因素导致信用利差大幅走扩,而该部分利差整体在年内快速收窄,因此年内信用债行情投资收益率整体保持较高水平,也正因如此,多数机构均较好完成收益率目标,较去年有明显提升,创下近年来的新高。但也要关注到,自二季度以来,城投债利差的压缩基本告一段落,整体保持低位震荡,伴有小幅走扩,距离去年低点虽仍有空间,但实现的难度相对较高,因此当前对城投债投资者而言,又到了“做选择”的时候,一方面上半年较好的市场表现给下半年带来较低的业绩压力,另一方面是当前较低的利差水平以及风险偏好的整体降低,下半年机构将采取何种投资策略,将决定后续的利差走势。
2023年上半年城投债利差表现回溯
1)整体利差:年内压缩显著,中尾部空间已不大。2023年上半年,城投债利差压缩显著,5月末以来有小幅回调,截至2023年7月14日,全部城投债信用利差中位数录得126bp,较去年末(237bp)大幅收窄111bp,历史分位数(2019年以来,下同)为22%,当前处于较低水平。分主体评级来看,中低等级主体利差压缩空间较小,AA与AA-主体当前历史分位数仅为6%为0%,继续压缩的可能性相对较低,后续回撤的可能性相对较高,需要重点关注可能产生的估值风险。
2)区域利差:河北、西藏与江西等地利差回调明显。分区域来看,2023年以来,各省信用利差均不同程度收窄,截至2023年7月14日,利差压缩幅度超过150bp的省份有甘肃、吉林、辽宁、广西、宁夏与青海等,其中吉林省历史分位数从100%压缩至6%,压缩绝对幅度160bp。此外值得关注的是,除广西等少数省份外,多数省份利差水平在5月中下旬达到年内低点,而后出现一定程度的回调,其中河北、西藏与江西,历史分位数均回调20个百分点以上,显示出市场认可度出现边际弱化。
投资建议:下半年需防范中尾部区域估值风险
从债基收益率来看,我们以中长期纯债型基金为观测对象,重点观测最近几年上半年的区间收益。据测算结果显示,2023年上半年,万得中长期纯债型基金指数累计上涨了2.11%,创下2019年以来的新高,仅次于2018年(2.49%)同期,比较符合我们此前的预期。
另一方面,我们注意到在无特殊事件影响下,公募债基表现具有较强的季节性。具体来看,除2020年新冠疫情以及2022年理财赎回潮对债市形成扰动以外,其余2018年、2019年与2021年内债基收益率均保持相对稳定,且从该三年平均情况来看,7月是债基行情表现最好的一个月,至8月开始回归正常区间,而9月与10月则有明显回落。
与此同时,三季度城投债面临到期高峰,尾部区域或迎来一定债务接续压力。具体来看,今年的8至9月是城投债到期高峰,相较于2021与2022年再度快速增长,到期压力均在5000亿元以上,10月到期压力也在4800亿元以上,同比大幅提升42%。叠加今年以来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普遍降低,中部区域亦负面连连,有向尾部发展的倾向,叠加监管部门持续提升对债券融资行为的合规性监管,因此我们认为,对中尾部区域而言,其面临着较高的债务接续压力,需关注可能出现的估值快速提升。
综合来看,我们认为,债市止盈最晚或从9月开始,市场将开始由攻转守,届时也是估值风险最容易出现的时间点,与此同时考虑到今年上半年收益率创下历史新高,以及8至9月城投债到期压力,因此不排除该止盈时点有提前出现的可能。
华福证券:
本周蓝盾转债复牌进入退市整理期,转债价格单周大跌82.5%。退市整理期15个交易日过后蓝盾转债将随正股退市转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代管的退市板块进行转让。蓝盾转债自此或成为我国转债历史上首支确定退市的转债,信用风险的识别在转债投资中重要性再次被市场所认知。在此我们回顾上半年转债市场的信用事件,试着梳理出转债信用风险的蛛丝马迹以备我们在未来的转债研究中及时地规避。
回顾上半年的转债市场,无论是发行人提前提示过退市风险警示的搜特转债,还是被交易所超预期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的红相转债,交易所退市风险警示的实施无疑是引爆上半年转债信用风险的直接导火索。风险警示的实施,尤其是退市风险警示往往意味着上市公司经营风险的大幅上升。若投资者持有标的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应结合公司基本面情况审慎做出交易决策。
除了风险警示函之外,主体信用评级的变动也是识别信用风险的重要指标,今年上半年共有26支转债主体评级遭到下调,3支转债的主体展望调整为负面。在评级下调的3个交易日(含主体评级下调当日)内,多数转债价格发生下跌。另外大股东股权质押率以及年报问询函也是我们平时需要关注的风险暴露点之一。
本周权益市场回顾
权益市场来看,本周市场成交额较上周继续回落,日均交易额由上周的8,882.54亿元下降至8,580.55亿元,不过结构上呈现逐步放量的趋势;本周国内主要指数普涨,大盘成长风格占优,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周涨幅分别为1.29%、1.76%和2.53%。本周北向资金大幅流入,单周净流入198.44亿元,其中周四单日净流入135.85亿元,创今年1月30日以来新高。具体行业来看,本周美国通胀超预期下降,加息预期降温下,美元指数大幅下跌,A股市场情绪全面回暖;《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出台,AI概念板块再次被引爆;石油石化、食品饮料以及传媒板块涨幅居前;地产、轻工、国防军工板块周度跌幅较大。
本周转债市场回顾
转债方面,中证转债指数本周上涨0.43%至408.04点,转债市场交易热度有所降温,日均交易额由上周的741.80亿元大幅降至639.17亿元。从转债市场核心指标来看,等权转债平均价格从上周五的132.34元,微降至本周五的132.07元;中位数价格升至123.00元。上市交易的499支转债中,上涨321支,下跌175支,持平3支。剔除掉新发上市的李子转债后,受益于存储芯片、液晶面板、汽车产业链的局部行情,本周商络转债、联得转债、超达转债涨幅居前;蓝盾转债本周进入退市整理期,周度跌幅最大;除此之外,本周“英联转债”的强赎公告引发了市场对强赎风险的关注,恩捷转债、新天转债、华锋转债、润建转债等多只已满足强赎条件的转债纷纷下跌。
股市
东吴证券:
劳动力严重短缺导致利率上行并未明显影响就业市场。
虽然新增就业数量的下滑往往与经济活动放缓挂钩,但从目前的趋势来看,新增就业的下降更可能是由于劳动力短缺。我们认为,从好的方面来看,就业数据难以降温,失业率处于低位,意味着衰退还没有到来。然而,供不应求的劳动力市场意味着通胀的风险依然严峻,美联储持续加息的动力也在持续。7月加息大概率不是本轮加息周期的终点。
制造业活动进一步放缓。
拜登政府对制造业的大力财政支持起到了托底作用,使得近期市场对经济软着陆的信心有所提振。值得关注的是ISM制造业PMI在2023年6月出现最近三年以来最严重下滑,连续10个月处在50荣枯线以下的新订单指数也进一步体现了商品需求的减弱。同时,制造业就业在整体非农就业中增幅较低。尽管目前工商业贷款的增速仍然较好,随着2年期利率创下十六年来的新高,借贷成本的上升预计将显著放缓制造业活动。
最大的风险是充裕的流动性可能回落。
我们认为使目前的美股市场表现较好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充裕的流动性。第一,尽管QT正在展开,但美国银行准备金依然保持在3.2万亿美元以上,因为QT主要消耗了逆回购市场中的资金,从而没有对经济造成显著影响,充足的准备金也促进了银行的放贷行为。第二,大量的居民储蓄转化为了资产,资产价格上涨使得居民购买力不断上升。同时为市场注入流动性的还有美联储设立的银行定期融资计划(BTFP)等工具。RRP余额下降至2万亿美元以下,也意味着流动性注入市场。但我们也需要注意到,QT步伐正在加快,并且随着债务上限法案的签署,财政部需补充其在美联储的支票账户TGA,这也将削弱市场的流动性。如果用美联储资产+BTFP释放资金-TGA吸收资金-RRP余额的方式来计算美国市场流动性,就能发现RRP和BTFP增加的流动性不足以抵消被TGA和QT吸收的流动性。从这一指标与标普500历史走势的关系来看,支撑美股上行的动力预计即将减弱。
2023年5月起美债短端利率开始上行,目前长端利率也开始上行,说明市场认为利率将在长期内保持高位。与此同时,长端实际利率的上行代表了长期通胀预期的下降,这些趋势似乎说明,市场对经济的预期非常乐观,认为未来将是低通胀且不陷入衰退的经济环境。我们认为,目前的市场预期可能过于乐观。如果不考虑科技巨头的权重影响,今年上半年以来标普500等权重指数涨幅其实并不明显,从估值的上涨也可以看出,涨幅几乎完全由七只科技巨头贡献,而其他股票估值呈下挫趋势。从历史数据来看,科技巨头和其他股票的估值走势不会长期脱钩。相较于5月,全球基金经理对于科技泡沫的担忧开始浮现。
华福证券:
回顾库存周期各阶段行业涨跌表现,我们发现:1、消费行业能穿越库存周期;2、科技行业在盈利偏弱的环境下有更好表现;3、库存上涨时可关注周期行业。
从细分行业利润同比来看,中下游以及公用事业板块有较好改善。细分行业利润同比较上期改善幅度前十的行业主要分布于中下游以及公用事业板块,整体来看上游板块利润同比改善相对偏弱。
投资建议:当前建议关注消费与科技行业,若未来经济持续改善带动盈利与库存皆实现上行,则可多多关注周期行业。当前经济环境整体处于主动去库存阶段,并有望切换至被动去库存阶段,借鉴历史经验,建议关注消费与科技行业。此外,若未来经济持续改善,带动盈利指标、PPI以及库存指标均同步上行,库存周期则进入主动补库存阶段,此时建议关注周期行业。
本周石油石化行业涨幅领先,传媒较上周明显上行。截至2023年7月14日,本周石油石化行业领涨,食品饮料、传媒、基础化工、银行等行业紧随其后;表现欠佳的行业有:房地产、轻工制造、综合、国防军工、家电;近一个月,汽车表现出色,其次为机械、石油石化、煤炭、新能源。
宽基指数显示,本周成交活跃度较上周有所下降。换手率和成交额显示,各宽基指数较上周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各指数成交情况已经连续四周出现下滑。整体看来,本周成交活跃度较上周有所下降。
从行业角度来看,本周消费者服务板块成交情况出现明显改善。从成交活跃度改善情况来看,消费者服务最为明显,其次电力及公用事业、综合金融,以上行业本周日均换手率和日均成交额较上周均有大幅的改善,反映出行业关注度的提升。
本周风格大盘与金融。从规模来看,大盘指数表现优于中盘指数及小盘指数;从中信风格分类来看,金融风格领先于其他风格。
——————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加坡前十大上市公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