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十大投资集团上市公司欧圣集团Oceanus Group有什么业务,它的产品规模大吗?

(报告出品方:招商证券)一、工具行业近千亿美金空间,中国制造独占鳌头工具行业历史悠久,对人类文明进步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人类通过发明工具, 从而实现使用外界物体作为身体功能的延伸,这是人类与其它动物最大的区别之 一。从石器时代到现代社会,工具拥有悠久的历史,在人类文明进步过程中扮演 了极为重要的角色,并且也不断随科技进步而实现迭代升级,特别是在两次工业 革命之后,人类所使用的工具在精度、功率等方面实现大幅度提升,使人类社会 的生产力快速提高,进而带动社会财富的爆发式增长。 工具行业空间接近千亿美元,容纳多家巨头企业。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和中研网数 据,目前工具行业市场规模接近千亿美元,包括手工具(200+亿美元)、动力工 具(包括电动工具和其它动力工具,400+亿美元)以及 OPE 园林工具(300+ 亿美元),市场空间广阔,因此也孕育出了诸如史丹利百得、创科实业、巨星科 技、泉峰控股等全球工具龙头,并且预计未来仍将保持稳定增长。短期关注欧美库存周期,长期关注欧美地产和制造业资本开支周期。工具行业的 终端需求比较稳定,但由于品牌商和制造商多绑定头部零售商渠道,而零售商会 因关税、海运以及地缘关系变化而阶段性调整库存运营策略,进而导致上游供给 端出货增速表现出一定的周期性;中长期来看,DIY 类工具需求主要取决于欧美 国家的地产景气度,专业级/工业级工具需求则主要取决于制造业资本开支。 中国制造,全球消费。从产业链格局来看,尽管现代动力工具起源于西方,目前 消费市场也以欧美国家为主,但是中国在制造端实现后来居上,凭借完备的产业 链布局铸就成本与品质优势,已经成为全球动力工具的制造高地。同时,在这一 轮新能源革命的浪潮中,借助动力工具和 OPE 锂电化、产品智能化大趋势,原 来以代工业务为主的中国企业迎来从幕后走向台前的历史性发展机遇。1、电动工具:全球 300 亿美元市场空间,需求平稳增长按照动力来源,工具可分为动力工具和手工具,目前两者并存以满足不同需求。 动力工具被广泛地定义为除纯手工劳作之外,利用其它动力和机制进行操作的工 具,常见产品包括电动螺丝刀、电钻和电锯等。随着人们追求作业快捷性和功能 多样性,叠加动力技术不断发展,早期可能呈现出一定的动力工具替代手工具的 趋势,但目前这种替代趋势已经趋于平稳,部分作业场景仍需易于操作的手工具 来保障细节可控性,因此目前两者并存以满足不同场景下的用户需求。动力工具中,电动工具占比 7 成以上,市场规模稳定增长。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 据,以收入口径计算,2020 年全球动力工具市场规模达到 392 亿美元,2016-2020 年 CAGR=6.1%。按照能源性质,动力工具可划分为电动工具和其它动力工具(以 气动为主)两类,其中2020年电动工具市场规模达到291 亿美元,占比达到 74%, 是目前最主流的动力工具类型,预计 2025 年市场规模有望增长至 386 亿美元; 其它动力工具市场空间在百亿美元左右,占比相对较低。电动工具商用近 7 成,消费级占比相对较低。按照应用场景进行划分,电动工具 可以划分为工业级、专业级和消费级三类,其中商用(工业级+专业级)占据主 要市场。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20 年商用电动工具市场规模达到 202 亿美 元,占比 69%,品牌间竞争也更加激烈;对比之下,消费级占比仅 31%。2、OPE:园林工具历史悠久,市场规模近 300 亿美元OPE(户外动力工具)多用于草坪、花园或庭院维护,产品类型多样。按照工作 方式,OPE 可分为手持式、步进式、骑乘式和智能式,其中:手持式包括打草 机、吹吸叶机、链锯、修枝机等;步进式包括割草机、扫雪机、微耕机、梳草机 等;骑乘式包括大型割草车、农夫车等;智能式主要是割草机器人。发展历程方面,OPE 先后经历了手动、燃油和交流电动力、直流电动力三个阶 段,未来将沿智能化&无人化趋势发展。1)第一阶段:手工作业为主,该阶段 使用无动力系统的园林绿化和养护器械,需要通过人工操作;2)第二阶段:燃 油动力产品的出现提高了生产力和便携性,并且为了使工具具备更高的环保和低 噪音特性,也出现了以外接电源为动力系统的 OPE,但由于作业半径受限,便携性较差,因此燃油动力产品仍占据主流;3)第三阶段:锂电技术成熟、成本 大幅优化,叠加消费者环保观念日益增强,对燃油动力产品的排放要求愈发严苛, 因此以锂电池为动力系统的 OPE 产品开始普及;4)未来趋势:随锂电技术、智 能控制技术、传感器技术等取得突破,以智能割草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化、无人 化、物联网 OPE 产品将陆续出现,预计将是 OPE 产品的终极形态。全球 OPE 市场规模近 300 亿美元,近年来保持稳定增长。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 据,2016-2020 年全球 OPE 市场规模由 201 亿美元增长至 250 亿美元,4 年 CAGR=5.6%,预计 2025 年有望达到 324 亿美元,5 年 CAGR=5.3%。按照应用场景,OPE 可以分为家用和商用,需求端各占半壁江山。其中,家用 产品主要面向家庭用户,产品结构相对简单,操作便利但同时价值量也较低;商 用产品主要面向高尔夫球场、景观园林、政府工程等,专业性较强,对工作效率、 使用寿命等要求较高,因此产品价值量也较高。据大叶股份公司公告,2018 年 家用 OPE 产品占全球比重为 53.5%,商用占比为 46.5%。3、景气因子:短期关注库存,长期关注地产和制造业投资我们认为,工具行业的景气度主要由两方面因素决定:1)中长期维度来看,考 虑到工具的应用场景分为 DIY 和商用,主要消费地区在欧美国家,因此行业长期 需求与欧美地区的地产及制造业资本开支周期挂钩;2)短期维度来看,工具需 求较为稳定,甚至 DIY 需求存在一定的逆经济周期属性,体现为当消费环境疲软, 居民家居用品损坏时会更倾向于修缮而非换新,同理,当消费旺盛时对于行业向 上弹性的拉动亦不明显。结合强渠道属性的商业模式,零售商话语权较强,其在 关税、海运及国际地缘关系等因素影响下会阶段性调整库存运营策略,这种调整 传导至上游品牌商和制造商的出货端则体现出一定的库存周期属性,因此决定行 业短期景气的核心因子则是零售商的库存水位。(1)短期:库存周期导致出货增速波动,2023Q3 迎来补库拐点2023 年以来零售商库存见顶回落,Q3 有望迎来新一轮补库周期。参考美国人口 普查局数据,我们能够发现在 2020 年之前美国家居园林及电子家电类产品的零 售商库存长期处于稳定状态,波动并不明显,而 2020 年之后迎来一轮极为明显 的补库存周期,我们认为此轮补库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工具类产品出口国,2019 年开始美国宣布对 部分来自中国的商品加征关税,而关税无论是单边承担还是双边分摊都将导 致零售商的进货成本提高,因此零售商选择快速去库之后进行主动补库存。第二阶段:2020 年下半年疫情开始在海外爆发,海运闭环被打破从而导致 出现拥堵;同时,疫情背景下消费者宅家时间延长,短期工具产品需求较为 旺盛。因此,零售商基于囤货和零售端高景气考虑再次主动补库存。 经历连续两轮补库存之后,欧美国家零售商渠道库存来到历史高位,而需求端在 美联储持续加息影响下开始降温,因此自 2022Q3 开始零售开始进入去库存周期, 下单速度放缓,体现为处于上游生产端的国内代工商和品牌商订单增速下滑。经 历一年左右时间的去库存之后,目前库存水平开始见顶回落,库销比也开始回归 正常水平,叠加美联储后续的降息预期,我们认为 2023Q3 有望迎来新一轮补库。(2)长期:DIY 需求绑定地产,专业&工业需求挂钩制造业投资中长期维度来看,欧美工具行业需求由地产和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共同决定。前 文已经述及,工具需求场景分为家用和商用,其中家用场景主要以 DIY 需求为主, 与地产景气度有关;商用场景包括专业级和工业级需求,与制造业的固定资产投 资挂钩。参考美国人口普查局和经济分析局数据,我们能够发现美国家居家装& 建材园林的销售额增速与成屋销售增速、新建私人住宅增速及制造业私人固定资 产投资增速趋势存在明显关联。比如,基建投资方面,2016-2020 年期间美国政 府基础设施支出由 3090 亿美元增长值 3841 亿美元,CAGR=5.6%;房地产市场 方面,2016-2020年美国新住宅销售由56.1万套增加至82.2万套,CAGR=10.0%; 同期,北美地区电动工具市场规模从 83 亿美元增长至 117 亿美元,CAGR=9.0%, 与基建投资和房屋销售的增速相仿。4、产业链布局:中国制造,全球消费产业链概览:电动工具和 OPE 产业链高度重合,绝大部分企业同时参与两类产 品。以 OPE 行业为例,上游零部件环节包括锂电池、电机、控制器、电器件、 五金件、塑料粒子等,其中三电系统是锂电 OPE 产品的核心,部分燃油类 OPE 还需要用到发动机等;中游制造环节分为品牌商和代工商两类,品牌商既包括传 统燃油领域领先企业富世华、Toro、史丹利百得等,也有近年来借助锂电化机遇 实现快速崛起的创科实业、泉峰控股、格力博、宝时得等,代工商则包括莱克电 气、大叶股份、欧圣电气等;下游渠道商主要为 OPE 产品的零售商(家得宝、 劳氏、沃尔玛及 Costco 等)、电商(亚马逊,ebay 等)以及经销商等。(1)中游制造:中国效率优势显著,占据全球 70%产能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电动工具生产基地,占据全球近 70%产能。据头豹研究院数 据,2016-2019 年中国电动工具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比重一直稳定在 70%左右。 我们认为,中国凭借劳动力、工业基础设施优势以及成熟的管理能力和制造技术, 锤炼出全球领先的效率优势,吸引了国际工具巨头来华建厂或寻找中国企业进行 代工。比如史丹利百得、创科实业在国内均设有工厂,泉峰、格力博等厂商也有 30%左右的代工业务,此外国内还有大量从事工具 ODM 业务的中小企业。美国加征关税导致产业链短期出现向东南亚转移趋势,但中国制造综合成本优势 依然显著。近年来,由于美国对部分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加征关税,导致综合成本 有所上升,出现产能开始向越南等东南亚国家转移的趋势。据头豹研究院测算, 中国电动工具的综合制造成本仅为美国的 70%、印度的 75%,尽管略高于越南, 但如果后续地缘关系缓和,关税取得豁免,中国制造的综合成本优势依然显著。海外巨头主导传统燃油路线,中国企业乘锂电东风后来居上。OPE 在欧美国家 发展历史悠久,外资企业凭借品牌、渠道、技术等优势,通过自产和全球采购方 式保持规模优势和市场地位,市占率排名居前的企业包括史丹利百得、博世、牧 田、喜得利等,技术路线以燃油为主。近年来,随锂电技术不断成熟,创科实业、 泉峰控股以及格力博等企业逐渐后来居上,市占率不断提升。全球电动 OPE 行业集中度较高,中国制造商份额快速提升。据弗若斯特沙利文 数据,按收入计,2020 年行业 CR5 为 63%,CR10 为 88%,集中度较高,创 科实业(中国香港)、泉峰控股、格力博、宝时得合计共占 50%的市场份额,其 中创科实业市占率为 20%,泉峰控股的市占率从 2018 年的第七名迅速上升至 2020 年的第二名,充分体现出中国制造的效率优势。(2)下游渠道:线下渠道为主,头部品牌+头部渠道强强联合工具行业目前以线下渠道销售为主,专业零售商市场份额较高,具备极强的话语 权。分品类来看,手工具主要需求来自居民 DIY 场景,因此线上化率提升较快; 电动工具和 OPE 线上化率也在提升,但目前仍以线下渠道为主。以 OPE 行业为 例,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目前约 90%的销售来自线下渠道。在线下渠道中, 专业家居零售商是主要玩家,据 Placer.ai 2019Q4 数据,北美地区家得宝、劳氏 分别占据家居零售市场 34.3%和 24.8%的份额。由于集中度较高,因此零售商拥 有较强的议价能力,并且呈现出一定的排他性特征。目前,除 Honda、John Deere 和 DeWalt 在两家均有入驻之外,其它品牌多面临“二选一”的情况。OPE 对家得宝和劳氏营收贡献相当,但劳氏 OPE 品牌覆盖度弱于家得宝。据 2021 年报数据,家得宝和劳氏的 OPE 业务分别实现收入 103 和 90 亿美元,占各自营收的 6.8%和 9.4%。考虑两家公司 OPE 类目所选口径不同,我们认为家 得宝和劳氏对 OPE 行业的侧重程度相当。不过,家得宝在售 OPE 品牌相较劳氏 更加丰富,旗下拥有 Toro、Echo、Yard Machines、Ryobi 及 Makita 等头部品 牌;对比之下,劳氏目前共有 10 个品牌割草机在售,电动和燃油各占半壁江山, 其中包括劳氏自有品牌 Kobalt、泉峰旗下高端品牌 EGO 等。与核心零售商建立绑定关系,成为中游制造商的重要竞争力。由于劳氏和家得宝 两家零售商在北美线下渠道占据核心位置,以及二者近年来大力布局快速发展的 线上渠道,因此在 OPE 领域具有极高的话语权。因此,对于制造商而言,与两 家零售商建立绑定关系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来源。以创科实业和泉峰控股为例: 创科实业:自 2000 年收购 Ryobi 业务之后,就与家得宝建立了长期合作关 系,2021 年来自家得宝的收入达到 63 亿美元,占公司营收比重达到 48%。 泉峰控股:2020 年之前,泉峰控股第一大客户为家得宝,但由于创科实业 与家得宝深度绑定,且合作体量超过泉峰控股,因此泉峰部分产品逐步退出 与家得宝的合作,同时 2020 年 7 月与劳氏达成战略合作,目前劳氏已经成 为泉峰最大客户,2021 年来自劳氏的收入占比达到 41%。(3)终端消费:欧美是全球主要市场,亚太有望贡献增量受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传统影响,欧美市场占据全球电动工具消费的主要份额。 北美居民住宅以独栋建筑为主,欧洲地区居民住宅面积也相对较大,且人力成本 较高,因此往往需要使用更多的工具进行修缮和维护。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 2020 年北美和欧洲电动工具市场规模分别达到 117 和 105 亿美元,占全球比重 分别达到 40%和 36%;对比之下,亚太地区规模相对较小,2020 年仅 50 亿美 元,占比 17%,不过从中长期来看,随着亚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提升,制造业投 资增长,专业级+工业级需求有望为全球市场带来增量。与电动工具类似,欧美国家同样是 OPE 的主要消费地区。欧美国家普遍拥有历 史悠久的园林文化,且人均绿地面积较大,绿化工人的人力成本也较高,所以对 OPE 产品存在庞大需求。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20 年北美和欧洲 OPE 市 场规模分别达到 138 和 79 亿美元,占全球比重达到 55%和 32%;对比之下, 亚太地区 OPE 市场规模仅 25 亿美元,仅占 OPE 市场 10%,不过展望后续,受 益于经济发展,市政园林、道路绿化等场景有望拉动亚太地区的 OPE 需求。二、锂电化+智能化趋势下,中国企业开始弯道超车1、供需双向驱动锂电产品渗透,中国品牌从幕后走向台前电动工具锂电化率接近 50%,市场规模保持稳定增长。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 2016-2020 年无绳类(锂电)电动工具市场规模从 72 亿美元增长至 103 亿美元, 4 年 CAGR 达到 9.4%,锂电化率超过 47%(不含零配件);对比之下,有绳类 电动工具市场规模从 98 亿美元增长至 116 亿美元,4 年 CAGR 仅 4.3%。与电动工具相似,OPE 产品的锂电化率也在持续提升。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 2020 年锂电 OPE(无绳类)规模达到 36 亿美元,锂电化率达到 17%(不含零 配件),对比之下燃油类 OPE(汽油发动机)占比仍然高达 78%。对标电动工具 行业接近 50%的锂电化率,我们认为 OPE 的锂电化率仍有广阔提升空间。在过去几年时间中,无论是电动工具还是 OPE 的锂电化率较之前均实现了比较 显著的提升,我们认为核心驱动因素可以从供给和需求两个层面进行拆解: 需求端:欧美地区对电动工具和 OPE 的需求较为刚性,行业具备稳定的市 场空间;同时,在全球“双碳”背景下,环保立法较以往更为严格,燃油类 产品或将不断出清,锂电类产品成为几乎唯一的替代选择; 供给端:锂电池技术在近年来实现突破,性能持续提升同时价格显著下降, 这为渗透率上行奠定供给侧基础。 尽管从增速绝对值的角度来看,电动工具和 OPE 行业的弹性并不突出,但是现 阶段锂电化率提升驱动的产品结构变化,将为中国企业弯道超车带来历史机遇。(1)需求端:欧美地区工具需求稳定,环保立法趋严推动锂电替代欧美地区工具产品需求较为刚性,具备长期稳定的市场规模。 居住环境:对于电动工具,以美国为代表的欧美国家居民居住在独栋建筑的 比例较高,房屋修缮改造贡献稳定需求;对于 OPE,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 区家庭花园普及率较高,大叶股份招股书显示德国和英国分别有超过 43% 和 87%的家庭拥有私家花园,园艺需求同样稳定。 文化传统:园艺已成为众多欧美家庭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大叶股份招股书显 示美国、德国和英国园艺爱好者占比分别超过其国家总成年人口的 40%、 60%和 49%。 法规:海外多国出台关于修剪草坪的规定,若未按规定修剪将可能受到罚款。 人力成本:欧美地区人工费用较高,并且近年来逐年上升,这也促使居民更 倾向于自己动手,同时越来越追求个性化和创新设计的年轻一代开始成为家 装和绿化 DIY 大潮的主力军。全球“双碳”背景下,美国多地出台相关政策禁用燃油产品,引导 OPE 去燃油 化。据 CARB 数据,一台燃油式手扶式割草机运行 1 小时产生的污染与一台丰 田凯美瑞汽车行驶 300 英里相当,一台燃油吹叶机运行 1 小时所产生的空气污染 与一台丰田凯美瑞汽车行驶 1100 英里相当;因此,燃油 OPE 产品造成的污染 并不能忽视。为了加快去燃油化进程,美国多地颁布相关政策禁用燃油 OPE, 比如华盛顿州宣布 2021 年起禁用汽油吹吸叶机,加州宣布 2025 年起禁止销售 燃油吹叶机和割草机。若环保政策持续趋严,OPE 去燃油化进程或将加快。锂电 OPE 凭借环保无污染优势,有望持续替代燃油 OPE 的市场份额。锂电 OPE 产品在使用体验(重量轻、噪音低、没有污染排放)、后期维护(无需清洁油污、 维护发动机)等方面显著优于传统燃油类产品,在全球多国环保立法趋严的背景 下,锂电 OPE 几乎成为燃油产品的唯一替代选择。(2)供给端:性能提升+成本下降,锂电产品性价比凸显锂电池系统技术快速发展,成为驱动电动工具和 OPE 锂电化率提升的主要供给 侧因素,主要体现为性能提升+成本下降。锂电池性能和成本之所以形成如此显 著的剪刀差,核心受益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锂电行业的快速进 步。一方面,高能量密度电池技术取得突破,锂电池性能不断提升,特别是续航 能力、寿命及安全性;另一方面,锂电池成本在规模效应之下价格持续走低,开 始进入普通消费者可接受的区间,并且众多电动工具和 OPE 厂商开始推出电池 包平台实现“换电”,这进一步降低了用户的使用成本。 受益于锂电池性能提升,当前锂电 OPE 产品续航能够满足大部分消费者需求。 据 The Farnsworth Group 报告,2022 年 73%的 OPE 设备购买者担心锂电 OPE 电池续航时间不足以支撑设备完成任务,69%担心锂电设备电量不足。但是随着 锂电池性能快速提升,续航限制逐渐被突破。据 House Method 数据,美国平均 庭院面积为 2.3 万平方英尺(0.53 英亩),结合家得宝商品数据,我们发现多数 锂电割草机的适用范围多于 0.5 英亩,能够满足多数地区的割草需求。锂电芯成本持续下降,带动锂电 OPE 价格实现下探,进入消费者可接受区间。 据 The Farnsworth Group 报告,高昂的售价是阻碍消费者购买锂电 OPE 的另一 主要因素,而根据格力博招股书,锂电池电芯是锂电 OPE 最主要的成本项之一, 占锂电 OPE 成本的 20-30%。据 BloombergNEF 数据,2013 年以来锂电池电 芯价格从 500 美元/kWh 以上下降至 100 美元/kWh 左右,年化降幅约 20%。我 们认为,锂电池电芯成本的下降带动锂电 OPE 产品价格下行,进而凭借其轻便、 环保、维护成本低等优势获得更多消费者青睐。OPE 龙头陆续推出电池平台,降低用户使用成本,提高用户粘性。 泉峰控股:主要包括 EGO 56V Arc-Lithium、POWER CORE 40V 和 FLEX 24V 电池平台;其中,EGO 56V Arc-Lithium 电池平台是业界首批 56V 电 池平台之一,可兼容公司多数 OPE 产品,适用于所有 EGO 产品。格力博:形成 20V-40V-60V-80V-82V 锂电池平台,面向不同客群。 大叶股份:形成 18V-36V-62V 三大电压平台,覆盖公司多款产品。 创科实业:Milwaukee 品牌拥有 M12、M18 两个电池平台,Ryobi 品牌拥有 3 个电池平台,覆盖公司多款工具产品。 电池平台的推出,一方面可以降低用户的购买支出,仅需购买少数电池即可搭配 多款工具,目前电动工具品牌普遍推出包含与不包含电池两个版本的产品,亚马 逊数据显示不含电池包售卖的电动工具比包含电池的便宜 10-30%,另一方面电 池平台可以提高用户的复购率和粘性,从而构筑独属于品牌的核心竞争力。(3)传统燃油类龙头转型存在困难,中国企业迎来发展机遇燃油与锂电型电动工具在生产工艺和供应链方面存在巨大差异,传统燃油型工具 企业向锂电转型存在困难,这为中国锂电型工具企业带来发展机遇。 技术积累几乎无法复用:从研发制造环节来看,燃油类工具主要涉及内部燃 烧引擎、燃料供应系统,具体包括燃油箱、燃油管路和喷油系统等技术储备; 锂电类则主要涉及到电池、充电控制、电子系统等领域,两条技术路线不存 在太多重叠,因此燃油类企业原有的技术积累难以在锂电领域实现复用。 重建供应链成本较高:技术路线不同导致燃油和锂电类工具的供应链也存在 巨大区别,转型往往需要重建供应链,包括寻找新的锂离子电池、电池组件、 充电器等供应商,并重新评估和调整现有供应链结构,成本较高。 因此,在锂电化率提升的大背景下,欧美传统燃油类工具制造商将不再具备优势, 而国内工具企业借助前期新能源车铺垫充分的锂电池供应链占据先发优势,从而 迎来了反超传统燃油工具龙头的发展机会。中国头部锂电供应商逐渐切入国际客户供应链,产业链本土化优势愈发明显。目 前锂电类电动工具高端市场的主要份额被 TTI、博世、百得、牧田、宝时得、麦 太保等大型企业占据;相应地,为其供应配套电池的企业主要是三星 SDI、LG 化学、村田、松下等国际巨头,不过近年来国内电池厂正发力认证供货国际电动 工具龙头,并且已经取得一定成果,比如天鹏电源已进入全球 TOP5 电动工具公 司供应链,亿纬锂能、海四达已开始为TTI供货并且获得了博世的产品技术认证, 鹏辉能源也通过 TTI 技术审核,力神电池向百得、宝时得及 BDK 等供货。锂电 池作为电动工具品类的核心零部件,产业链的本土化优势也有利于国内锂电类工 具制造企业取得成本优势,从而提升在国际市场的相对竞争力。2、智能化趋势下,割草机器人有望成为 OPE 终极形态(1)历经多年迭代已具备较高完成度,割草机器人或将加速渗透割草机器人方兴未艾,未来或是 OPE 的终极形态。相比传统割草机,割草机器 人具有智能化、信息化等优势,可实现自动割草和充电、远程控制等功能,在提 高工作效率的同时降低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1995 年,富世华发明了第一台太 阳能驱动的割草机器人,是自动割草机器人的始祖。近年来,随着视觉导航、避 障、自动集尘、自清洁、智能交互等技术不断成熟,以及逐步突破虚拟边界、雨 天识别、防水、防盗等相关技术,宝时得、博世、富世华等传统品牌和科沃斯、 九号公司等新锐势力持续对产品进行革新升级,推出多款畅销智能割草机器人。目前割草机器人整体市场空间较小,但长期渗透率提升空间广阔。割草机器人由 于起步较晚,早期技术不够成熟,产品使用体验一般,所以目前全球市场规模较 小。据 Mordor Intelligence 数据,2021 年全球割草机器人市场规模约 15 亿美元, 在 OPE 整体市场中占比不足 6%,渗透率处于较低水平;不过,近年来无论是 埋线式还是智能式产品都已经达到较高完成度,具备加速渗透的基础,预计 2027 年将达到 39 亿美元,6 年 CAGR 超过 17%。分地区看,割草机器人在欧洲地区渗透率最高,预计未来增速仍将领跑全球。在 锂电产业发展尚不成熟之际,割草机器人运行时间短、续航能力弱,仅适用于面 积较小、形状规则的草坪,因此割草机器人在欧洲起步较早,认知度也更高。据 富士华公告,2021 年全球割草机器人北欧和西欧部分国家渗透率达到 45%-60%, 美国和英国渗透率最低不到 5%。Mordor Intelligence 数据显示,欧洲地区后续 仍是全球割草机器人增速最快的地区,但同时我们认为随着产品续航能力持续提 升,对无边界草坪的支持增强,割草机器人在北美市场同样具备广阔的市场空间。(2)割草机器人技术路线分化,演化出两类玩家根据技术路线不同,割草机器人可分为埋线式和规划式。埋线式技术通过在草坪 周围埋设边界线或导引线来限制移动范围,机器人接触到埋线时,会改变方向或 停止移动,因此埋线式技术相对简单,适用于小型和较为简单的草坪;规划式割 草机器人采用一系列先进技术(激光+视觉+RTK)来实现定位、导航和割草,适 用于复杂形状和大面积草坪,但成本较高且需要更多的设置和校准工作。目前市面上的割草机器人玩家可以分为两类: 传统玩家:以富世华、宝时得、MTD 为代表,通过不断对已有产品进行迭 代,推出新式智能割草机器人。据华经产业研究院数据,富士华(gardena) 和宝时得旗下共计 3 个品牌,截止 2022 年 1 月占据约 90%的市场份额。传 统玩家的优势在于具有完备的渠道建设和较高的知名度,比如宝时得旗下的 WORX 品牌,已经进入劳氏、OBI 和百安居等渠道。 新兴玩家:以科沃斯、九号公司等服务机器人公司为代表,将其扫地机器人 或者短途交通领域积累的软件算法在割草机器人产品上实现复用,所以在智 能化方面具备优势,但渠道体系和品牌建设仍需要一定时间。三、电动工具&OPE 行业重点上市公司1、创科实业:深耕工具品类四十余载,地域扩张贡献增量全球动力工具龙头,连续多年实现稳定增长。创科实业(TTI)最早于 1985 年 由 Horst Julius Pudwill 先生和钟志平先生创立,以电动工具的代工业务起家,之 后陆续通过收并购方式实现从 OEM-ODM-OBM 的转型,逐步搭建起完善的品牌 矩阵。回溯历史,2000 年至今除 2007-2009 年因外币兑换因素及金融危机导致 营收减少以外,公司营收规模长期保持稳定增长,即使 2022 年在全球主要渠道 商去库存背景下,公司营收依然逆势创下新高,2000-2022 年营收 CAGR 超过 15%,同时得益于持续推新提高毛利率的运营策略,公司利润增速持续跑赢收入 增速,2000-2022 年归母净利润 CAGR 超过 18%。公司主业包括电动工具和地板护理器具业务,拥有 13 个自主品牌。据公司公告, 2022 年电动工具和地板护理器具业务分别贡献公司营收的 93%和 7%,其中电 动工具和地板护理及器具业务分别拥有 9 个和 4 个自主品牌。电动工具的核心品 牌为 Milwaukee(专业级全球第一)和 Ryobi(消费级全球第一),同时兼有 AEG、 Homelite 及 Emprire 等品牌覆盖不同客群和品类;地板护理器具的核心品牌为 Hoover,合并 Royal 和 Dirt Devil 之后已成为北美清洁电器领导者之一。公司与家得宝建立长期深度合作关系,从而在美国市场实现快速扩张。公司在 2000 年收购 Ryobi 业务之后,与家得宝之间开始达成战略合作。对家得宝来说, 通过与公司合作可以凭借优质产品吸引顾客,特别是创科实业已经向家得宝授权 Ryobi 的独家销售;对于公司来说,家得宝作为北美最大的家装专业零售商,能 够为公司旗下的 Milwaukee、Ryobi 等品牌提供销售渠道。据公司公告,2022 年家得宝贡献公司 48%营收,双方合作呈现出双赢状态。持续推进地域扩张,构成公司未来核心看点。据公司公告,分地区来看,北美目 前依旧是公司的第一大市场,2022 年收入占比达到 77%,而欧洲和其它地区分 别占比 15%和 8%。但是从增速角度来看,2022 年北美地区同比增长仅 0.1%, 而欧洲地区同比下滑 1.2%,相比之下其它地区收入同比+6.5%实现亮眼增长。 我们认为,增速分化的原因主要在于公司近年来在亚洲、澳新等地区不断推进地 域扩张,比如在日本推出 Milwaukee MX Fuel 轻型设备系统,产品力+品牌力推 动公司在新市场不断取得进展,将构成公司未来业绩的重要增量。2、泉峰控股:代工转型自主品牌典范,看好 EGO 长期成长收并购+自创,泉峰控股从 OEM/ODM 代工转向自主品牌。公司前身泉峰国际贸 易由潘龙泉先生于 1994 年在南京创立,之后从贸易业务转向代工,2007 和 2010 年公司先后推出自主品牌“大有”和“小强”,2013 年并购德国高端品牌 FLEX, 2014 年创立自有高端品牌 EGO,2016 年收购博世旗下 SKIL,经过收购和自创 品牌,公司 2022 年 OBM 收入占比已经达到 70%,成功实现转型。2020 年携手劳氏战略合作,公司 OPE 业务实现快速发展。公司于 2013 年推出 EGO 品牌,并且将 56V 锂电池平台技术应用于全平台产品,能够提供媲美燃油 割草机的动力,远高于彼时锂电 OPE 最高 40V 的水平。借助于 EGO 突出的产 品力,公司与家得宝也自 2014 年开始长期战略合作并保持友好关系,2018 年家 得宝已经成为公司第一大客户,占公司营收 23%。但是,由于家得宝内部品牌竞 争激烈、合作条款过于严苛等原因,公司于 2020H2 开始转向劳氏,并且开始为 劳氏的商超品牌提供 ODM 代工。得益于和劳氏之间的相互扶持,公司 2020 年 以来收入实现快速增长,净利润也来到历史新高水平。牵手 John Deere,泉峰有望迎来北美市场份额二次起飞。据公司公告,泉峰控 股已与 John Deere(约翰迪尔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协议,自 2023 年 Q3 起泉峰 旗下 EGO 品牌全系列割草机、吹风机、修剪机、修边机、链锯和吹雪机等产品 将在美国和加拿大的 John Deere 经销商处销售,同时泉峰和 John Deere 也将 致力于新产品的合作开发。John Deere 目前是全球最大的农用机械和草坪机械 设备制造商、全球第二大工程机械制造商,2020 年全球世界企业 500 强中排名 319 位,计划到 2026 年在农用拖拉机和草坪领域推动锂电化,并向市场交付以电池为动力的拖拉机产品,在建筑和林业领域提供 20 多种电动和混合动力的产 品。但是,John Deere 缺少锂电化经验,转型存在一定难度,牵手泉峰有助于 补齐锂电化短板;对于泉峰来说,借助 John Deere 经销商渠道可以实现市场份 额进一步提升,同时也有可能打开目前锂电渗透率几乎为 0 的 OPE B 端市场。3、格力博:锂电 OPE 先行者,积极布局商用蓝海市场新能源园林机械行业先行者,打造多电压平台覆盖不同客户群体。公司 2007 年 开始从事新能源园林机械行业,目前锂电 OPE 收入占比达到 70%,覆盖手持式、 手推式、坐骑式和智能式全系列产品。同时,公司推出 20V-40V-60V-80V-82V 多个电压平台,有效满足普通家庭消费者、专业人士以及专业园林公司的各类需 求。尽管 2020 年下半年开始公司与劳氏合作关系发生不利调整,2021 年对劳氏 收入同比下降 43%,来自劳氏的收入占比从 2020 年的 51%下降至 2021 年的 25%,但公司通过强化与沃尔玛、Costco 及亚马逊等渠道的合作关系,借助 OPE 锂电化红利,仍然实现逆势增长;盈利方面,由于过去两年原材料价格、海运费 以及汇率等波动较大,导致公司利润较 2020 年有所下滑。持续加强自有品牌建设,不断完善多渠道布局,逐步摆脱大客户依赖。公司近年 来不断加强“Greenworks”自主品牌建设,据公司公告,2019-2022 年公司自 主品牌收入占比从 53%提升至 67%。与此同时,公司在渠道建设方面也取得积 极进展,2019 年劳氏第一大客户(劳氏)占公司收入比重高达 57%,过高的收 入集中度导致公司在与劳氏合作关系发生不利调整时处于相对被动地位,经过近 两年调整,公司客户集中度大幅下降,2022 年前五大客户占比下降至不足 50%, 明显摆脱大客户依赖,渠道体系也更加健康。推出锂电商用割草机,发力低渗透率商用蓝海市场。目前商用 OPE 市场仍以燃 油类产品为主,锂电化率几乎为 0,与家用领域 30%以上的渗透率存在较大差距。 我们认为,主要有两方面原因造成了家用和商用领域锂电化率的巨大差异:1) 商用领域缺少优质供给,商用产品对续航、功率、耐用性等要求较高,而此前商 用 OPE 产品完成度不高;2)商用 OPE 客户以欧美地区的绿化公司为主,而绿 化服务行业集中度较低,渠道建设速度较慢。格力博于 2022 年 10 月推出“擎 天柱 OptimusZ”系列产品,并与北美最大绿化服务公司 BrightView 达成战略合 作。与之前的产品相比,“OptimusZ 60”最大输出功率高达 65HP,高于目前市 面 38HP 的汽油发动机的动力,割草速度可达 16 MPH;搭载 24kWh 磷酸铁锂 电池,最大可覆盖 21 英亩割草面积及 8 小时续航;定价 26999.99 美元,较竞 品 Toro Z Master Revolution 便宜约 13000 美元。目前公司商用割草车的产品完 成度已经达到较高水平,未来有望成为公司的第二增长曲线。4、巨星科技:手工具代工龙头,拓展电动工具第二曲线手工具代工起家,近年来不断完善品类布局,收入端保持稳定增长。1993 年仇 建平先生在杭州创立巨星科技,早期通过给海外工具龙头代工确立国内 ODM 龙 头地位,2010 年以来公司陆续通过收并购方式吸纳 Goldblatt 等公司资产后转型 工具 OBM 业务,并逐步跨入激光测量仪器、动力工具、存储箱柜以及储能工具 等领域。近年来,巨星科技营收保持稳定增长,2018-2022 年收入从 59 亿元增 长至 126 亿元,CAGR 超过 20%;分产品线来看,手工具仍是公司的基本盘业 务,2022 年占比 58%;动力工具在近年来重启之后也迎来快速发展,贡献 11% 收入;工业存储箱柜收入占比 21%,激光测量仪器占比 8%。发力培育自主品牌,延长价值链条,盈利中枢有望上移。公司高度重视自有品牌 的打造发展,除持续整合 ARROW、Shop-Vac 和 BeA 等收购品牌之外,公司还 推出 WORKPRO、EverBrite 和 OLEI 等自创品牌。公司自主品牌产品延续 ODM 业务的性价比路线,渠道则以电商为主,避免与线下商超的主流工具产品形成直 接竞争。2022 年公司自主品牌贡献收入首次超过 40%,2023 年收入占比力争达 到 50%。我们认为,公司发力自主品牌,能够在产业价值链上享受到更多利润空 间,从而驱动盈利中枢的持续上移。开启三年收入倍增计划,成长空间值得期待。据公司公告,公司自 2019 年年报 规划三年发展目标以来,至 2022 年收入端累计增长 90%,扣非归母净利润增长 77%,表现亮眼;2023-2025 年间,公司计划力争实现主营业务累计 100%增长, 其中动力工具和家用储能产品布局将会给公司带来新的增长点。5、大叶股份:切入头部零售商,可转债获批打破产能限制公司为燃油割草机的 ODM 龙头企业,近年来积极布局锂电品类。公司成立于 2006 年,专注于割草机、打草机/割草机等 OPE 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和 销售,先后以 ODM 模式进军欧洲、中国香港及北美市场,下游客户包括富士华 集团、牧田等全球园林机械供应商以及家得宝、沃尔玛等大型零售商。从产品结 构来看,目前割草机是公司最大的营收来源,收入占比约 80%;按照动力来源划 分,2019 年汽油类割草机占比 80%,同时公司近年来积极拓展锂电品类,推出 18V-36V-62V 三大电压平台系列产品,以迎合 OPE 锂电化大趋势。切入家得宝供应商体系,公司迎来快速发展机遇。2020 年泉峰旗下 EGO 品牌 与劳氏达成合作并从家得宝退出,而 EGO 作为头部品牌在北美地区具有较强影 响力,为应对 EGO 退出导致的市场份额被抢占的潜在风险,家得宝积极寻求类 目解决方案,大叶股份凭借多元化产品系列和高电压产品获得家得宝青睐。我们 认为,切入家得宝供应商体系,将有助于公司打开更广阔的产品销路。可转债发行获批,进一步打开产能天花板。据公司公告,2020-2022 年公司园林 机械产品产销率分别达到 91%、95%和 96%,随着公司不断拓展新客户,产能 已经成为限制公司规模进一步扩张的主要限制。因此,公司再次启动可转债项目, 拟募集资金不超过 4.76 亿元,用于“年产 6 万台骑乘式割草机生产项目”、“年 产 22 万台新能源园林机械产品生产项目”,同时补充流动资金。我们认为,随着 公司募集资金到位,打破产能限制,有望带来更加突出的业绩弹性。6、科沃斯:推出 GOAT G1,扫地机器人巨头切入割草赛道科沃斯系扫地机器人龙头,多项产业链能力可在割草机器人领域实现复用。公司 于 2017 年开始在割草机器人领域投入研发,中间暂停一段时间后于 2020 年重 新立项布局。基于扫地机器人行业的龙头地位,公司在锂电池、激光雷达等硬件 领域以及导航、路径规划和智能交互等软件领域拥有非常深厚的能力储备,而上 述产业链能力能够在割草机器人领域实现复用,具备“范围经济”优势。 推出割草机器人 GOAT G1,科沃斯从室内走向户外。公司于 2022 年 10 月推出 割草机器人 GOAT G1,邀请德国足球运动员巴拉克代言,并于 2023 年 4 月正 式在欧洲上市,售价 1599 欧元。从产品端来看,GOAT G1 通过全新 TureMapping 四重融合定位系统,能够可靠完成室外庭院场景定位、导航和精准避障,同时可 实现无边界线快速部署、高效逻辑切割、自动识别草坪便捷、自动识别并避让动 物等目标,将割草机器人从半规划时代带入高智能全局规划时代。我们认为,科 沃斯推出割草机器人,是其原有产品线的合理延伸,有望成为第二增长曲线。7、九号公司:推出 Segway 割草机器人,布局家用市场基于 Segway 品牌优势推出割草机器人,成功登陆 10+欧盟国家。公司于 2021 年 9 月正式发布割草机器人 SegwayNavimow,售价 1199 欧元起。Navimow 采 用独创的 EFLS 融合定位系统,通过融合多种传感器信息,使机器人能够在各种 草坪环境中实现精确定位并实施感知周围环境,实现安全避障;同时,Navimow 无需人工埋线,仅需通过手机 APP 遥控机器人即可操作边界规划,并且可以轻 松爬坡 24 度,在防水能力上也达到 IPX6 防水等级标准;2023 年 2 月推出 Vision 视觉配件之后,Navimow 避障能力更上一层楼;4 种不同型号最大割草面积约 500-3000 平方米。2022 年公司割草机器人在家用无边界割草机领域率先实现批 量交付,已经成功登陆 10 多个欧盟国家,覆盖德语区、比荷卢、北欧、意大利 等核心国家和地区,进驻 300 多家经销商门店。我们认为,Segway 品牌在欧美 知名度较高,并且深耕海外零售渠道数十年,公司以 Segway 品牌推出割草机器 人,有助于扩大消费群体,实现快速放量。(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政策方向商务部:加强对外设计咨询企业财税金融保险支持偿二代二期终稿即将发布互联网人身险销售规范向业内征求意见 年金险可售门槛迎来重大调整简政放权 人身险属地监管改革在即保险公司董监高任职资格考试将被取消银保监会要求险企报送偿付能力报告和风险综合评级数据银保监会再开两场车险座谈会,抑制新乱象抬头深圳拟支持保险资金等社会资本设立母基金行业动态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箭在弦上:29省份推进,企业费率降至16%90后重疾险投保占比逐年上升98家险企高管上月履新!3家更替“掌门人”,长江财险管理层仍告急!2021年养老金上调窗口再启 改革步入关键年艾瑞预测2025年百万医疗险保费规模将破2000亿元小摩:看好保险行业2021年前景2020年前11月财险公司承保利润下滑331.13%机构要闻轻松集团不轻松 三个月内又现联席CEO离职 钟诚称离开后创业方向已定马欣获批担任太保安联健康董事长太保寿险MDRT人数增34.5%鼎和增资项目正式在上海联交所挂牌人保财险回应信保业务遭通报:已停止承保相关业务友邦人寿总经理张晓宇:“分改子”后才有机会扩张区域 呼吁放开寿险资金长期投资机会浙江某实业投资公司将接盘万达所持百年人寿股权信立泰拟购买董监高责任险,保额1亿元国寿资管获国债期货交易资格众安保险首席执行官姜兴:截至11月公司原保费收入增加14.3% 累计保费规模达520亿泰康养老年金托管规模过千亿 增速高出市场双倍邮储银行原行长郭新双接任中国人寿集团党委副书记、监事长和谐健康合计持万达信息10%股权 6个月后减持至10%以下中水渔业:终止公开挂牌转让联营企业华农保险11%股权北京保险产业园拟2.5亿元底价出清爱心人寿5.88%股权水滴保、安心保险开展长期保险经纪关联交易,业内提醒需严守业务独立性、合规性泰康人寿入股叮当快药行政处罚银保监通报人保财险严重侵害消费者利益幸福人寿苏州分公司虚挂人力被罚50万元平安财险赤峰中支编制虚假资料被罚33万元阳光财险南京中支未按照规定使用经备案保险费率被罚21万元平安财险临泉支公司虚列费用被罚28万元安诚财险朔州中支公司虚列增值服务费被罚16万元信泰人寿绍兴中支欺骗投保人被罚13.5万元富德生命人寿常州中支虚列费用被罚52万元人保财险铜仁分公司虚列费用被罚27万元国寿财险烟台中支业务资料虚假被罚66万元永安财险连云港中支虚构保险中介业务套取费用被罚24万元险资股权社保累计减持人保4亿股 尚未完成计划一半股东卜蜂集团累计减持中国平安H股2.2亿股保险资管产品2020最高收益119%中银证券:上市险企开门红与利率上行有望共振 低估值保险股具有配置价值中资协开展投资管理业务综合调研花旗财险减持人保财险H至6.33%Citigroup Inc.减持中国财险股份约50.70万股今年险资将继续加仓高股息率银行股2021年险资将重点加大对长久期地方政府债、金融债的配置保险投资经理调研:对首季A股表现持中性偏乐观态度资本市场再迎多路巨量长线资金:年金、险资、外资三箭齐发海外保险MS Amlin Underwriting在新加坡推出Phoenix 1 Re伦敦保险科技公司ThingCo获得BHL(英国)控股公司投资的300万英镑资金保险公司Centene以22亿美元收购Magellan,以扩大其心理健康服务Generali拟以2.03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安盛希腊业务英国专业再保险经纪公司BMS进军亚洲市场美国保险经纪公司Brown&Brown收购Berry Insurance Group美国三家企业巨头解散医疗合资企业Lemonade用户达到100万印度政府考虑整合当地医院与外国保险公司IDBI Bank将其在寿险合资企业中23%的股份出售给合作伙伴Partners Life以超过2亿美元的价格收购澳大利亚银行NAB的寿险业务政策方向1、商务部:加强对外设计咨询企业财税金融保险支持1月6日,商务部等19部门发布关于促进对外设计咨询高质量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通过现有渠道支持引导企业重视项目全过程开发和运营管理;鼓励企业充分利用有关税收优惠政策支持企业依法依规享受税收优惠政策,降低境外经营成本;鼓励有条件的商业性金融机构和企业在业务范围内按照依法合规和风险可控的原则研究成立对外设计咨询发展基金。对于创新金融保险服务产品,通知鼓励各类金融保险机构按照风险可控、业务可持续原则开发适应对外设计咨询企业和项目特点的金融、保险产品,探索引入职业责任保险;为对外设计咨询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跨境金融服务,支持其在跨境贸易中使用人民币结算。2、偿二代二期终稿即将发布1月8日,财联社记者独家获悉,据知情人士透露,目前“偿二代二期”规定终审稿已基本确定,银保监会计划于2020年春节前发布“偿二代二期”规定文件,为险企留有一年过渡期限。3、互联网人身险销售规范向业内征求意见 年金险可售门槛迎来重大调整财联社1月6日讯,备受业内关注互联网人身险业务规范正向业内征求意见。这也是不久前刚发布的《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办法》第五十二条中所指的“另行规定”的文件。业内人士表示,此次征求意见稿对互联网人身险可售产品范围做出了较大调整,除护理险外的健康险,以及十年期及以上的普通寿险和年金险明确纳入范围。除此之外,提高了销售十年期及以上的普通寿险和年金险的保险机构门槛,未来或倒逼中小保险公司铺设分支机构。4、简政放权 人身险属地监管改革在即1月6日,上证报消息,继2020年8月起财险和再保险属地监管改革启幕之后,人身险行业也将迎来属地监管改革,即所有人身险公司将划分为银保监会直接监管和银保监局属地监管两类。其中,位列于第一、第二梯队的人身险公司或将由银保监会直接监管,银保监局属地监管公司则多为中小人身险公司。5、保险公司董监高任职资格考试将被取消近日,银保监会下发《关于深化银行业保险业“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通知》,其中提到要积极探索取消或下放行政许可事项,从2021年2月1日起,取消银行保险业董事、监事(保险业)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考试。6、银保监会要求险企报送偿付能力报告和风险综合评级数据近日,银保监会偿付能力监管部向各保险公司下发关于报送2020年第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和风险综合评级数据的通知。通知称,各保险公司应高度重视数据报送工作,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完善内控机制,确保报送数据的真实性、合规性和完整性。对于未按要求报送数据或报送数据不真实、不客观的公司,银保监会将严格依据相关规则扣减风险综合评级得分;情节严重的,依法依归严肃处理。7、银保监会再开两场车险座谈会,抑制新乱象抬头上海证券报消息,2020年12月银保监会财险部又开两场车险座谈会,会上提到车险综改实施3个月以来,延续保费价格下降、手续费率下降“双降”和保险金额增长、商车险投保率增长“双升”的趋势,市场乱象得到明显规范。但同时还出现新的问题,如湖南、云南等部分地区的车险费用水平出现反弹,局部地区手续费率已经达到35%至40%;部分地区贴费、套费等违法违规行为重新抬头,特别是在新车、营业货车、网约车等领域尤为明显;驾乘人员意外险成为违规费用的新来源。8、深圳拟支持保险资金等社会资本设立母基金1月8日,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管局组织起草了《关于促进深圳股权投资持续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将支持保险资金、家族财富公司等各类社会资本发起设立母基金。推动股权投资管理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券、并购重组、管理费和预期分红资产证券化等方式做优做强,并鼓励保险资金依规扩大股权投资比例。行业动态1、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箭在弦上:29省份推进,企业费率降至16%2021年1月1日起,湖北、浙江2省同时开始实行养老保险基金全省统收统支。目前共有29个省级行政单位业已实现或出台了养老保险基金全省统筹的方案,为“十四五”期间实现全国统筹打下了基础。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通过整理各省人社厅发布的公开数据后发现,广东、辽宁、湖北三省根据省内各市工资水平差异,将省内划分为多片区制定不同费基;而广东、浙江、厦门等原先企业费率低于16%的地区,仍需过渡期来拔高筹资水准。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在2019年4月发布的《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综合方案》,各省的养老保险缴费基数应圈定在上年度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的60%至300%区间内,并将各省养老保险单位缴费费率统一调整至16%。截至2020年,我国养老金水平已实现16连涨,但各地的定额调整及挂钩调整幅度仍不尽相同,在统筹待遇计发方面,仍未有相关制度出台。2、90后重疾险投保占比逐年上升1月6日,蜗牛保险发布《重疾险用户画像报告》发现,2018年-2020年间通过蜗牛投保重疾险的用户中,80后仍是重疾险消费的主力,占比67.4%。但90后的投保占比逐年上升,由2018年的9.3%,2019年的13.2%,上升至2020年的18.9%,蜗牛保险预计其将在三年内赶超80后。3、98家险企高管上月履新!3家更替“掌门人”,长江财险管理层仍告急!2020年的最后一个月,保险业人事更迭达到顶峰。据国际金融报记者统计,2020年12月,银保监会机关和银保监局本级共发布了213人次董监高任职资格,涉及98家保险公司。具体包括103名保险公司总部董监高和110名省级分公司高管。其中,中邮人寿、中英人寿、幸福人寿等公司的董监高变动较大,还有长安责任保险、长江财险、瑞泰人寿3家公司更替了“掌门人”。4、2021年养老金上调窗口再启 改革步入关键年财联社1月6日讯,据悉,2021年伊始,新一轮养老金上调窗口再度开启。退休人员养老金即将迎来17连涨,城乡居民养老金待遇有望上调,多地已在紧锣密鼓推进。其中,山西将在全国率先实施城乡居民补充养老保险制度。随着养老保险省级统筹收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也将步入关键年。岁末年初,多部门密集释放提速推进多层次养老保险改革的信号。作为第二支柱的年金基金投资迎来扩围,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制度也在谋求突破,系列配套政策酝酿待出。5、艾瑞预测2025年百万医疗险保费规模将破2000亿元1月6日,艾瑞咨询联合众安发布《中国百万医疗险行业发展白皮书》。根据艾瑞核算,2019年中国百万医疗险保费收入为345亿,同比增长102.9%,预计2020年将达到500亿元规模。同时,若按照每年25%-40%的增速,到2025年,百万医疗险市场保费规模将达到2010亿元。6、小摩:看好保险行业2021年前景近日,摩根大通发布研报表示,看好2021年财产险和意外险行业的前景,上调大多数商业和再保险公司的每股收益预期,预计商业/再保险的承保利润率将“显著”提高。7、2020年前11月财险公司承保利润下滑331.13%2020年前11月,财险公司实现利润总额50.12亿元,较2019年同期减少540.69亿元,同比下降91.52%。其中,财险公司承保利润为-76.08亿元,较2019年同期减少108.99亿元,同比下降331.13%,承保利润率为-0.69%。这意味着,产险公司2020年前11个月的利润总额主要来自险资的投资收益,承保端亏损明显。机构要闻1、轻松集团不轻松 三个月内又现联席CEO离职 钟诚称离开后创业方向已定财联社1月8日讯,短短三个月时间内,互联网保险平台轻松集团两位高管接连离职。据悉,轻松集团联席CEO钟诚已离职。钟诚对财联社记者确认了这一消息,并表示,正在筹划创业,准备做健康险院中赔付+医疗和疾病管理项目。目前正处于搭架构阶段,预计将在节后进行融资。熟悉钟诚的业内人士表示,其以前主要做传统财险业务,后来加入安心保险做互联网保险,在业务能力上很专业。钟诚在保险方面从业经历丰富,在任安心保险总裁之前,曾历任中国人保集团业务发展部总经理,太平科技财险筹备组组长等职位。这并不是轻松集团第一次出现高管“流失”。2020年10月27日,曾任轻松集团CEO的张科也宣告离职。与钟诚一样,张科此前也有着丰富的保险公司从业经历,先后担任华夏人寿总精算师、阳光保险战略规划总监和弘康人寿总经理等职务。2、马欣获批担任太保安联健康董事长1月8日,银保监会发布行政许可信息,马欣获批担任太保安联健康董事长一职。公开资料显示,马欣现任中国太保副总裁等,曾任太保寿险陕西分公司总经理等职。3、太保寿险MDRT人数增34.5%中国太保1月6日披露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月1日,个人业务全年达标全球MDRT最新入围标准达786人,同比增长34.5%。此外,1/4MDRT及以上人数合计9015人,同比增长超过80%。4、鼎和增资项目正式在上海联交所挂牌1月7日,鼎和保险公司增资项目正式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挂牌,计划以增资扩股的方式引入高协同性的战略投资者和财务投资者。此次鼎和保险公司成功挂牌,是在股权多元化方面的一次积极尝试,将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积累有益经验。此次募集外部资金主要用于补充资本金,提高公司偿付能力,以保障公司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加强产融结合,服务实体经济,发展能源生态圈、电动汽车生态圈等,通过科技赋能,锻造新的发展能力和管理能力。5、人保财险回应信保业务遭通报:已停止承保相关业务1月7日,针对银保监会发布的人保财险侵害消费者权益通报,人保财险方面表示,通报提及的相关业务公司已于2019年下半年停止承保,并针对前期检查中指出的问题逐条制定整改方案,切实予以整改。6、友邦人寿总经理张晓宇:“分改子”后才有机会扩张区域 呼吁放开寿险资金长期投资机会财联社1月7日讯,2021年银保监会的第一场发布会,话题交给了金融业对外开放。友邦人寿总经理张晓宇表示,友邦人寿获批筹建成为独立的法人机构意义重大,接下来的任务是保证四川分公司的顺利开业并进行区域扩张。张晓宇还呼吁市场以及政府部门能够为寿险资金创造一些长期的投资机会。7、浙江某实业投资公司将接盘万达所持百年人寿股权1月6日,北京商报消息,百年人寿或将引进新股东浙江某实业投资公司,欲接盘万达集团所持百年人寿股权。据称,浙江某实业投资公司的经营范围包括实业投资、股权投资、投资管理咨询、资产管理、企业管理等。8、信立泰拟购买董监高责任险,保额1亿元1月6日,中国证券网消息,信立泰拟为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购买责任保险,保费不超过60万元,保额1亿元,保险期限12个月。9、国寿资管获国债期货交易资格近日,经证监会、财政部、央行及银保监会四部委联合审批通过,国寿资管获保险机构首批国债期货交易资格。国寿资管方面表示,将积极参与国债期货市场建设,配合监管机构要求,维护国债期货市场有序运行。10、众安保险首席执行官姜兴:截至11月公司原保费收入增加14.3% 累计保费规模达520亿财联社1月6日讯,众安保险首席执行官姜兴在2021年众安开放日上表示,截至11月,众安保险原保险保费收入增加14.3%,累计保费规模达520亿元。上半年,净利润同比上升418.8%,综合成本率下降4.8%。三季度末,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达563.8%。11、泰康养老年金托管规模过千亿 增速高出市场双倍截至2020年三季度,年金市场法人受托管理资产规模合计为14619.99亿元,约为2013年底的4.12倍,7家机构受托规模超千亿元,占法人受托管理规模总量的92%。其中,泰康养老受托管理资产规模增速连续多年保持市场第一,总规模超过1030亿元,约为2013年的10.59倍,是市场平均增速的两倍多。12、邮储银行原行长郭新双接任中国人寿集团党委副书记、监事长1月4日晚间,邮储银行宣布,郭新双因工作调动,辞去该行执行董事、行长、董事会社会责任与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主席及委员、董事会战略规划委员会委员及董事会提名和薪酬委员会委员职务。该辞任自2021年1月4日起生效。当天下午,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召开党委(扩大)会议,中组部有关负责同志宣布郭新双担任该公司党委副书记、监事长(任职资格核准中)。年满60岁的陈方磊不再担任公司党委副书记、监事长职务。1月5日上午,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官网已更新领导班子成员资料,郭新双在列。13、和谐健康合计持万达信息10%股权 6个月后减持至10%以下1月4日,和谐健康官网发布公告称,国联证券管理的国联证券-和谐健康-国联汇睿12号单一资产管理计划以竞价方式自主买入万达信息A股0.108%、0.053%股权。交易完成后,和谐健康直接和间接合计持有万达信息股票10.05%股权。根据2020年7月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优化保险公司权益类资产配置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保险公司投资单一上市公司股票的股份总数,不得超过该上市公司总股本的10%,银保监会另有规定或经银保监会批准的除外。和谐健康表示,2020年11月26日的权益变动为专户产品自主增持,公司已要求其根据相关监管规定,于6个月后减持万达信息股票,将合计持股比例降至10%以下,以满足监管机构的合规管理要求。14、中水渔业:终止公开挂牌转让联营企业华农保险11%股权财联社1月5日讯,中水渔业公告,公司决定与大洋商贸有限责任公司(“大洋商贸”)和北京海丰船务运输公司(“海丰船务”)通过产权交易机构以公开挂牌方式联合转让所持有的华农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华农保险”)11%股权,共计1.1亿股;挂牌底价为1.881亿元。自2019年12月23日起公司开始在北京产权交易所公开挂挂牌转让华农保险上述股权,因自首次挂牌至今已超过一年有效期,截至2021年1月4日公司未征集到合格的意向受让方,公司决定终止本次挂牌转让事宜。15、北京保险产业园拟2.5亿元底价出清爱心人寿5.88%股权1月4日,北京产权交易所项目信息显示,北京保险产业园拟公开挂牌转让爱心人寿5.88%股权,转让底价2.5亿元,转让完成后,北京保险产业园将退出股东席位。据股权转让信息显示,爱心人寿其他股东此次均放弃优先受让权。16、水滴保、安心保险开展长期保险经纪关联交易,业内提醒需严守业务独立性、合规性在2020年9月通过持股安心保险第三大股东,间接入股安心保险,斩获保险牌照后,水滴保的保险业务布局继续推进。近日,安心保险公告,拟与水滴保长期持续开展保险经纪业务,水滴保基于投保人利益提供保险中介服务。这是双方基于股权关系达成的首份关联交易。业内分析,与此前双方合作相比,通过持股绑定,水滴保与安心保险在产品设计、融合创新方面有利于降低沟通成本,进行技术手段与数据的共享,但因持股比例有限,合作提速情况还有待观望。此外,对于保险经纪公司入股保险公司后的独立性方面,业内存在担忧声音,但更多观点看来,对于消费者主导的保险市场而言,保险经纪公司依然会以产品和服务为考量依据提供给消费者。17、泰康人寿入股叮当快药近日,天眼查APP显示,叮当快药发生工商变更,新增投资人北京中关村龙门基金投资中心(有限合伙)、泰康人寿等。增资完成后,叮当快药注册资本由9137万元增至9948万元。公开资料显示,叮当快药成立于2014年,是一家医药新零售企业。行政处罚1、银保监通报人保财险严重侵害消费者利益1月6日,中国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点名中国人保财险,对其承保后未及时签发保险单、未严格执行经银保监会备案的保险费率、使用已废止的保险条款等漠视并严重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问题进行了通报。并表示将严格依法依规对人保财险进行处理。2、幸福人寿苏州分公司虚挂人力被罚50万元1月7日,江苏银保监局发布行政处罚信息,幸福人寿苏州分公司因存在虚挂人力、虚列费用的违法违规行为,机构被警告并罚款45万元,负责人被警告并罚款5万元。3、平安财险赤峰中支编制虚假资料被罚33万元1月7日,内蒙古银保监局发布行政处罚信息,平安财险赤峰中支因存在编制虚假资料的违法违规行为,机构被警告并罚款28万元,负责人被警告并处罚5万元。4、阳光财险南京中支未按照规定使用经备案保险费率被罚21万元1月7日,江苏银保监局发布行政处罚信息,阳光财险南京中支因存在未按照规定使用经备案的保险条款、保险费率的违法违规行为,机构被警告并罚款19万元,负责人被警告并罚款2万元。5、平安财险临泉支公司虚列费用被罚28万元1月6日,安徽银保监局发布行政处罚信息,平安财险临泉支公司因存在虚列费用的违法违规行为,机构被警告并罚款28万元。6、安诚财险朔州中支公司虚列增值服务费被罚16万元1月6日,山西银保监局发布行政处罚信息,安诚财险朔州中支公司因存在虚列增值服务费套取资金导致财务报表不真实的违法违规行为,机构被警告并罚款15万元,负责人被警告并罚款1万元。7、信泰人寿绍兴中支欺骗投保人被罚13.5万元1月6日,浙江银保监局发布行政处罚信息,信泰人寿绍兴中支存在欺骗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的违法违规行为,机构被警告并罚款10万元,负责人被警告并罚款3.5万元。8、富德生命人寿常州中支虚列费用被罚52万元1月5日,贵州银保监局发布行政处罚信息,富德生命人寿常州中支因存在虚列费用、虚挂人力的违法违规行为,机构被警告并罚款42万元,负责人被警告并罚款10万元。9、人保财险铜仁分公司虚列费用被罚27万元1月5日,贵州银保监局发布行政处罚信息,人保财险铜仁分公司因存在虚列费用、虚构保险中介业务的违法违规行为,机构被警告并罚款25万元,负责人被警告并罚款2万元。10、国寿财险烟台中支业务资料虚假被罚66万元1月4日,山东银保监局发布行政处罚信息,国寿财险烟台中支因存在业务资料虚假的违法违规行为,机构被警告并罚款50万元,负责人被警告并罚款16万元。11、永安财险连云港中支虚构保险中介业务套取费用被罚24万元1月4日,江苏银保监局发布行政处罚信息,永安财险连云港中支因存在虚构保险中介业务套取费用的违法违规行为,机构被警告并罚款20万元,负责人被警告并罚款4万元。险资股权1、社保累计减持人保4亿股 尚未完成计划一半港交所披露信息显示:1月6日,社保基金会在二级市场完成出售480万股中国人保A股股份,减持后持股数为63.86亿股,总成交金额约3072.4万元。社保基金会对中国人保A股的减持计划到2021年1月底结束。计划减持的股数为不超过8.84亿股,即不超过人保当前已发行股份总数的2%。至此,社保基金会已累计减持约4.055亿股中国人保A股股份,占计划减持数量上限的45.85%,累计减持变现已超26亿。2、股东卜蜂集团累计减持中国平安H股2.2亿股据中国平安公告,卜蜂集团通过下属公司于2020年3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间,以股本衍生工具交付股份之交易方式累计减持H股股份2.2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达到1%。减持的这部分股份,若按中国平安H股在这期间的最低价69港元/股计算,市值已超过150亿港元。3、保险资管产品2020最高收益119%据统计,2020年5只股票型、混合型保险资管产品收益率超过100%,最高收益119%。从各类型上看,股票型、混合型、债券型、货币型的四类保险资管产品平均收益率分别为:股票型40.68%、混合型34.11%、债券型7.09%、货币型3.44%。2020年度收益率数据的股票型保险资管产品共81只,平均收益率40.68%,整体表现略逊于股票型基金,年平均收益为42.89%。从具体产品业绩看, 2020年共有25只股票型保险资管产品收益率超过50%,2只产品收益率超过100%。4、中银证券:上市险企开门红与利率上行有望共振 低估值保险股具有配置价值中银证券指出,保险行业已提前进入2021年开门红预热期,多数公司以年金险搭配万能险账户作为开门红主打产品,冲击年底及2021年的规模保费。从负债端来看,开门红主打产品相较于往年,大多缩短缴费期限(多数从15年期缩短至10年);万能险结算利率设定在5%左右具有吸引力;从资产端角度来看,十年期国债利率企稳回升,利于提升保险股估值。上市险企开门红与利率上行有望共振,行业2020PEV为0.92,低估值保险股具有配置价值。5、中资协开展投资管理业务综合调研财联社1月7日讯,为持续开展行业投资管理业务调研工作,积极落实行业数据信息服务工作,进一步加强行业风险防控能力,切实提升行业投资管理能力,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近日开展“2020-2021年度保险公司(集团)投资管理业务综合调研”。调研内容包含以下部分:自主及委托投资资产明细、投资治理、风险管理、委托投资、资产配置、股权投资、金融产品投资等。6、花旗财险减持人保财险H至6.33%近日,港交所最新资料显示,花旗减持人保财险50.70万股。减持完成后,其持有中国财险的股份占比从6.34%减少为6.33%。7、Citigroup Inc.减持中国财险股份约50.70万股港交所最新资料显示,2020年12月29日,Citigroup Inc.减持中国财险股份约50.70万股。在此次减持后,Citigroup Inc.持有中国财险的股份占比从6.34%减少为6.33%。8、今年险资将继续加仓高股息率银行股东方财富Chioce数据显示,去年险资重仓的第一大板块依然是银行,截至去年三季度末,险资重仓了15家银行,持有374亿股,市值达到3185亿元。其中,约11亿股为三季度新增买入。中国保险资管业协会近期发布的《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发展报告(2020)》指出,高股息率股票越来越受险资的重视,在IFRS9会计准则下,稳定的高分红收益成为各保险公司应对新会计准则的策略之一。因此,今年险资权益配置仍将向银行股等高股息率股票及长期股权投资倾斜。9、2021年险资将重点加大对长久期地方政府债、金融债的配置财联社1月5日讯,财联社记者从多家保险公司了解到,多位险企业内人士认为债券跌出了配置机会,2021年债券走牛的可能性较大,在债券配置方面,险资将重点加大对长久期地方政府债、金融债的配置。然亦有部分业内人士认为,险资仍需关注信用债违约问题,虽然去年已有控制,但从目前来看此风险尚未从根本上解决。对于非标方面的配置,部分非标投资人士指出,随着融资类信托供给减少以及地产等主体违约风险加大,优质标的收益率较低,2021年将以优化非标配置结构为主基调,以基建、商业不动产为主。10、保险投资经理调研:对首季A股表现持中性偏乐观态度财联社1月4日讯,近日,保险行业内部展开了2021年一季度A股观点调研。总体来看,受访的保险机构权益投资经理较为一致地对今年首季的A股表现持中性偏乐观态度,预期2021年一季度股市流动性改善,超八成受访者认为是资金增量市,且增量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内。11、资本市场再迎多路巨量长线资金:年金、险资、外资三箭齐发年金基金投资权益类资产比例的政策上限提高10个百分点、险资投资权益类资产设置差异化监管比例最高可至公司总资产的45%、对QFII等在内的外资“松绑”……2021年,资本市场有望迎来更多的增量资金。联储证券温州营业部总经理胡晓辉表示,年金、险资、QFII等都是长线资金,他们入市规模进一步扩大,对形成长期牛市有着积极作用。上海小郁资产总经理左剑明表示,对年金基金和险资的政策调整,预示着作为两项标杆类长线资金,入市门槛将进一步放宽。从数量上看,万亿元级年金存量规模,提升十个点最大可进入市场资金在千亿元级;而二十万亿元级的商业保险资金,则可直接撬动万亿元级体量资金加盟权益市场。这将为A股市场和港股市场提供长期源头活水。海外保险1、MS Amlin Underwriting在新加坡推出Phoenix 1 Re劳合社(再)保险公司MS Amlin Underwriting Limited(MS AUL)宣布,其位于新加坡的子公司MS Amlin Asia Pacific(MS AAP)已推出一种本地专用再保险工具(SPRV)Phoenix 1 Re。这是首个本地发布的ILS,专为泛亚地区的本地受让人提供服务。Phoenix 1 Re通过其位于新加坡的承保平台提供担保能力,从而为MS Amlin Syndicate 2001的亚洲再保险业务提供支持。Phoenix 1 Re已获得4,200万美元的产能抵押,另类资本投资方则有机会了解和投资MS AAP表现强劲和多样化的区域投资组合。这些投资组合遍及10多个地区,但是不包括日本和澳大利亚等主要高风险地区。大约一半的产能由亚洲投资者或基金管理公司提供支持。2、伦敦保险科技公司ThingCo获得BHL(英国)控股公司投资的300万英镑资金伦敦保险科技公司ThingCo已获得由BHL(英国)控股公司投资的300万英镑(合400万美元)资金,以提升其远程信息处理解决方案。BNL(英国)控股公司通过BGL(控股)集团成为comparethemarket.com的大股东。该集团在南非和澳大利亚也拥有超过1500万客户和重要的商业业务。3、保险公司Centene以22亿美元收购Magellan,以扩大其心理健康服务美国健康保险公司Centene周一表示,已同意以22亿美元的价格(包括债务在内)收购Magellan Health。越来越多的美国人正在与疫情相关的行为和焦虑问题作斗争,Centene希望借助此次收购,建立心理健康服务。Centene提出的收购价为每股95美元,这一价格较Magellan Health周四收盘价高出14.7%。Magellan Health的股价周一下午在纳斯达克也上涨了13.1%,至93.70美元。该公司还为患有严重精神疾病、自闭症、阿片类药物滥用的患者提供心理健康服务。4、Generali拟以2.03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安盛希腊业务Assicurazioni Generali同意收购法国保险公司安盛在希腊的业务,作为其扩展欧洲非寿险和健康业务计划的一部分。Generali在声明中表示,将以1.65亿欧元(2.03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安盛希腊,这一价格相当于安盛希腊2019年收益的12.2倍,但可能会进行最终调整。Generali还将安盛与Alpha Bank AE原本于2027年3月到期的现有分销协议延长了20年。5、英国专业再保险经纪公司BMS进军亚洲市场总部位于英国的专业再保险经纪公司BMS Group已启动亚洲经纪业务,总部设在新加坡,拟开展的香港业务也在等待监管部门的批准。 根据该公司的一份声明,BMS Asia最初将专注于并购保险经纪业务,以扩大该集团在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现有业务。Sandra Lee被任命为BMS Asia首席执行官。除此之外,亚太区私募股权、并购和税务业务董事总经理Martijn de Lange和Aris Wong,以及新加坡执行董事Amy Fu也将加入团队。6、美国保险经纪公司Brown&Brown收购Berry Insurance GroupBrown & Brown of Ohio是保险经纪公司Brown&Brown的子公司,该公司已收购了总部位于俄亥俄州Berry Insurance Group的所有资产。Berry Insurance Group创始人Mark Berry将继续担任公司的领导职务。他将在Terrace Park和俄亥俄州黎巴嫩市的办事处管理业务,并向Brown&Brown Retail地区总裁Tommy Huval汇报工作。7、美国三家企业巨头解散医疗合资企业财联社1月5日讯,由亚马逊、摩根大通和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共同设立的医疗合资企业黑文医疗4日表示,该企业将于2021年2月底终止独立运营。黑文医疗在其网站上发表声明说,过去三年中,企业探索了大量医疗解决方案,尝试了让基本医疗更容易获取、让保险福利更便于理解和享受的新途径。声明没有解释企业解散的原因,但表示三家发起公司今后将继续以非正式方式进行合作。AXA Belgium 宣布推出AXA DriveCoach,这是一款新版本的AXA driveXperience,基于Cambridge Mobile Telematics的DriveWell解决方案构建。这一应用程序可通过加速度、速度、制动和转弯计算出司机的驾驶分数,并对驾驶行为进行分析。新款解决方案中司机不再需要AXA Drive密钥;此外,驾驶分析中增加了第五个要素——在驾驶时使用智能手机(免提设备除外)。一旦智能手机移动,或者驾驶员在行驶中用手触摸屏幕,驾驶成绩就会受到影响。9、Lemonade用户达到100万Lemonade宣布,在公司成立的1500天后,其客户在2020年超过了100万。在此之前,Lemonade将市场范围扩展到法国,将人工智能驱动的解决方案引入了第三个欧洲国家。Lemonade指出,其获得100万个客户的速度比State Farm、Allstate、GEICO和USAA等行业领先者快15到45年。10、印度政府考虑整合当地医院与外国保险公司印度旅游部长Prahlad Patel表示,印度政府计划成立一个工作组,考虑整合印度医院、保健中心、阿育吠陀(一种印度疗法)诊所与外国保险公司,旨在通过医疗服务促进印度旅游产业的发展。他说,这一举措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在印度接受医疗救治的外国人能够通过自己的投保公司获得报销。Press Trust of India的一份报告表明,印度所有医疗中心都将认可国外保险。这位部长在接受采访时说:“这一举措对于从伊拉克或东南亚国家来的游客来说作用巨大。”11、IDBI Bank将其在寿险合资企业中23%的股份出售给合作伙伴印度邮政人寿保险公司LIC控股的IDBI Bank表示,在获得必要的监管批准后,该行于2020年12月31日,以50.7亿卢比的价格向Ageas Insurance International出售了其持有的寿险合资企业23%的股权股权。通过此次交易筹集59.5亿卢比后,IFLI的估值约为220亿卢比,仅略高于公司的账面价值。12、Partners Life以超过2亿美元的价格收购澳大利亚银行NAB的寿险业务NAB是澳大利亚最大的银行之一,该银行宣布已达成一项协议,拟以2.9亿新西兰元(合2.05亿美元)的价格将其在新西兰了;的寿险业务BNZ Life出售给新西兰领先的寿险公司Partners Life。该银行在一份声明中说,此次出售与银行的战略一致,即专注于其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核心银行业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加坡十大投资集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