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内各个房间功能分类空间尺度由哪三个部分组成?

南林老师讲的,还没听完。一共八讲,这是第二讲。这讲图片挺多的,大家注意流量。园林建筑的构成要素《建筑十书》:实用、坚固、美观1.建筑功能的安排建筑的用处?那些人使用?住宅建筑在功能上需满足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卫生间、厨房、客厅、卧室灯,都是实现住宅建筑功能的必备空间。博物馆,所需放置的展品的大小、数量、展示方式,对建筑设计有决定性的影响。人体的基本尺寸及活动尺度的要求:建筑空间的使用者是人,人体的各种尺寸和建筑空间的尺度有密切的对应关系。对于儿童、老人、病患等特殊人群,他们所需的建筑空间尺度和平常人的要有所差别。儿童活动中心、幼儿园:①主要的使用人群是儿童,他们的身体尺度比较小。②室内的橱柜、家具,也都应该比成人所使用的家具尺寸小一点。③小朋友人常常也喜欢很多人挤在一起跑进跑出,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建筑内部的门要比普通住宅的房门设计的更宽一些。疗养院:设计时需要考虑轮椅、轮床的通行尺度。人的生理要求:人们对于外界物理因素的要求——如光线、温度、声音等。保温性能、防潮、通风、采光等。室内的空间排列不要太过于蜿蜒曲折,以确保顺畅的通风。建筑的外墙:外墙具有保温隔热作用,通过外墙的阻隔,可以让室内保持在相对舒适的温度范围内。建筑的屋顶:防水,保持室内干燥;隔声,保护生活隐私。建筑的采光:窗尽量大一点。注意:使用过程和特点的要求。(考虑具体使用特色)展览空间:充分考虑参观者的行进路线,让参观者顺利的参观所有的展品,不会遗漏,也无过多重复。游船服务中心建筑:建筑与码头的规模、长度,取决于游船数量及大小,以及人流量的多少。总的来说:满足功能需求,是建筑的最基本的构成要素之一,是园林建筑设计时需要考虑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2.物质技术的处理建筑三要素之坚固用什么建造+如何建造建筑的结构:建筑的结构体系就像人的骨架,承担着所有质量。
建筑的结构不但要撑起整个建筑,还要抵抗外界因素对建筑的破坏。
形成有效的室内空间。自身的荷载:死荷载+活荷载自然界的活荷载:风和雨雪、建筑物的沉降、地震的影响建筑物要①合理传递荷载②能够抵御自然界的风霜雨雪③和各种灾害现象从古到今建筑结构的变化是非常巨大的:①社会的发展②建造技术的改变③材料工艺的进步●最早是以墙、柱承重的梁板结构。它的特点是:墙既有围合作用,也有承重作用。这种方式原理相对简单,但内部空间受限。(很难取得比较大的内部空间)●预制混凝土构件的方式●大型板材结构●箱型结构●框架结构中,承重的骨架与用来维护、分隔空间的墙是分开的。(抗震性能非常好)(中国古代木结构)●拱券(xuan)结构,以拱券结构完成的古代大跨度建筑。●桁架结构(先进)●悬挑结构(先进)●壳(qiao)体结构:①内部应力分布均匀②厚度小却可以覆盖很大的面积●悬索结构(新型):将受压的传力方式改变为受拉,更好的发挥了材料的强度。●网架结构(新型):刚性大、变形小、应力分布均匀,能大幅减轻自重、节省材料。建筑的材料:建筑材料对结构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有了材料,结构才成为可能。建筑的施工:园林建筑在设计好了以后,必须通过施工这一环节才能变为现实。施工技术:人在操作中的熟练程度、施工工具和机械的状况、施工方法水平。施工组织:材料的运输、建设进度的安排、人力的调配。定型化:在施工的过程中间要深入工地,随时了解发生了什么问题,及时去解决问题。3.建筑的形象设计(艺术形象)艺术元素●线条和形状●色彩和质感●光影思考:怎样才能把线条、形状、色彩、质感、光影组合成美观的建筑形式呢?形式美的一般法则●比例(比例是最重要的造型元素)黄金比
达芬奇——《维特鲁威人》希腊人根据人体比例确定了柱式的比例关系。要结合建筑的材料特性、结构设计、使用功能来设计建筑的比例。●尺度建筑和人体、建筑的各部分之间形成了一个所谓的大小的感觉,这就是尺度。人们会通过自己熟悉的建筑部件的大小去判断建筑空间的尺度。●对比事物是通过比较而存在的,可以借彼此互相烘托,达到活泼有趣的艺术效果。形状对比色彩对比光影对比材料对比●韵律音乐的节奏呈规律性的起伏变化,形成韵律效果。应用到建筑上,可以把构件部件的在建筑的表面上进行重复。(如窗户、阳台、柱子)中国古代的塔大小和高度逐步递减,门洞和出檐在立面上交替重复,共同形成渐变的韵律感。●均衡指建筑物(前、后、左、右)各部分互相之间的关系达到均衡的视觉效果,带给人安定平稳的感受。最基本的均衡是对称,带来庄重、严肃的视觉感受。古代人在设计宫殿建筑还有宗教建筑的时候,基本上都是采用这种对称的设计。动态均衡可以达到轻快、活泼的效果。●稳定稳定指一个物体上下关系上的视觉感受。人与空间人对空间的感受人们总是能根据自己的生理需求去寻找合适空间对象,无论它是自然的,或人工构筑的。(夏天去凉爽的地方,冬天去温暖的地方)人类在寻求遮风避雨的场所时逐渐创造出最早的建筑。经过漫长的岁月,不断发展演化出各种形状、特征、性质的建筑,也相应的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空间。建筑空间中隐含着与人密切相关的性质,满足人多方面的需求,同时也构成对人的行为限定,使人产生不同的感受。建筑物所包容的“空间”,是有价值农户的构件围合或形成的“空心”的体量。建筑空间通常分为两种类型:●内部空间全部由建筑物本身所包容●外部空间由建筑物和它周围的东西所构成。建筑空间的界定建筑是墙、顶、地面围合的六面体,通常将有无屋顶顶盖作为区分建筑内、外空间的重要标志。●从满足基本物质功能来说围合建筑空间的六个界面中以顶界面对外界干扰的封闭性最强。●从人类的心理来说顶界面使空间产生安全感。顶界面的存在与否对光线的强弱起着决定作用。●空间是界面之间相互作用产生的一种场计算建筑面积时,顶界面也是一个重要的划分依据。空间界定的层次●封闭空间●半开放空间●开放空间建筑空间的构成●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知过程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表象、思维的心理活动。(顺应这一认知过程,一般的事物都由表面形态、内部结构和内在含义等几个方面来组成)建筑空间由以下构成:●形态
●结构
●含义建筑空间的形态:包括空间的方位、大小、形状、轮廓、虚实、凹凸、色彩、质感、机理以及组织关系等,都属于建筑空间的形态。(点、线、面、体是建筑空间的造型元素,他们的凝结与汇聚形成了建筑造型)●动态与静态●开放与封闭●确定与模糊设计师可以采用不同的设计手法,来营造出变化多端的建筑空间氛围。建筑空间的形态构成一直是建筑创作的焦点。建筑所处的时代、地域、民族、服务对象以及建筑师个人等因素稍有不同,建筑空间的形态也会表现各异。建筑空间的结构:这是指各功能空间系统的一种组合关系,是隐含于空间形态中的组织网络,是支撑空间体系的几何构架。建筑空间结构不是自然形成(是人为的)的,而是(设计师)根据空间的逻辑关系和功能的要求,人为塑造的空间框架。建筑空间的含义:指建筑空间的内在意义,主要反映建筑空间的社会属性。建筑借助于非语言形式,来表达自身存在的价值,来传递感情。建筑空间的含义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是一个动态因素。建筑空间被设计师赋予的含义要作为一个诱导因素,对使用者的行为产生影响;而空间中发生的行为也是动态因素,两种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彼此关联,共同构成建筑空间的意义。哥特式空间指向性:诱导人们活动指向功能与空间建筑的设计过程实际上就是根据其各种功能关系的要求,对其内部空间的形状、大小、数量、彼此的关系等进行一系列全面的、合理的组织和安排。(建筑的空间组织就是建筑功能的集中体现)根据不同的使用要求,空间的功能性各有不同。建筑师要根据功能的要求确定空间大小和形状。●根据功能确定空间的大小(例如:餐厅要给多少人用。)(例如:客房设计)●根据功能确定空间的形状因为矩形相对便于处理,因此一般的建筑多采用矩形(包括方形)的平面形式。在一些特殊的功能要求下,可以将建筑设计成圆形、多边形、或其他的特殊的形状。(例:小剧场、音乐厅)功能对对空间组合的影响建筑功能的合理性,不仅要求单个空间具有合理的形式,同时还要求各空间之间必须保持合理的联系。按照什么样的方式,把若干单一空间组合起来,构成完整的建筑,这也是建筑设计中的一个核心问题。根据人的活动要求分类●流通空间
—— ●滞留空间●公共空间
—— ●私密空间(一般来说,公共空间偏外,私密空间偏里)●主导空间
—— ●从属空间根据空间组织形式分类●并列关系空间的功能相同或近似的区域,彼此间没有直接的依存关系,可以按照并列关系来组织。●序列关系空间在功能上若有明确的先后使用顺序,要按照相应顺序依次排列,形成序列关系。(候车楼、博物馆)●主从关系在空能上相互依存,又有明显的隶属关系。那么我们一般以体量较大的主体空间为中心,其他的附属的空间环绕的四周。(图书馆)●综合关系由于建筑功能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单靠一个关系不能够解决所有的空间设计问题,可以采用综合的处理方式。(大型宾馆)空间的处理空间的尺度与感受●多大的空间尺度是合适的?以住宅为例,室内的空间尺度以既能满足功能的需要、又能保持亲切宁静的气氛为佳。(儿童房)↑
8㎡左右30㎡-40㎡
感觉空旷一般的建筑,只要按照其功能要求来确定空间的大小,都可以获得与功能性质相适应的尺度感,既不会感到局促、压抑,也不会感到空旷。一些特殊类型的建筑,如观演类建筑的大厅,主要在空间上给人一种宏大、伟岸的感受,其尺度都是比较巨大的。(高度对人心情的影响)人对空间的心理感受与场地的大小有关系。(火车站)(屋顶的透空使人感到没那么压抑)空间的形状与感受空间的形状必须符合功能使用的要求,同时考虑人的精神需求。就一般常识的建筑空间来讲,空间的形状就是指长宽高三者的比例关系。窄而高的空间会使人产生向上的感觉,可形成神秘、崇高的空间气氛。(例如哥特式教堂)细而长的空间会使人产生向前的强烈感觉,利用这种空间处理可以造成一种无线深远的气氛。(例如颐和园长廊)低而宽的空间会让人产生侧向广延的感觉,可形成开阔博大的气氛。除长方体外,为了使用某些特殊功能要求,或由于自身结构形成的原因,还会有一些其他形状的建筑空间,也会带给人们不同的感受。因此,建筑师在设计的时候,可以按照一定的方式赋予建筑特定的艺术意图。穹隆形的空间具有向心、内聚和收敛的感觉。(例如天文台的天象厅,把参观者的注意力集中在模拟的天穹之上)中间低、四周高、圆形平面的空间。具有强烈的离心、扩散的感觉。(可以利用这个把人的视线引伸到窗外的自然风景中)当中高、两边低的空间具有沿纵轴内聚的感觉。当中低、两边高的空间带给人沿纵轴外向的心理感受。(比如车站站台)弯曲的、弧线形,或者是环形的空间也可以产生一种导向感,诱导人们沿着空间的轴线方向王前进。巧妙的利用空间形状的特点,可以使空间使用者产生特定的精神感受,也可以将注意力吸引到某个确定的方向上去。空间围透关系的处理建筑的室内空间,如果四面都是墙壁,就会让人感到封闭、阻塞;如果四面临空,就让人感到开敞明快。(举例:古代埃及的神庙很多都采取了这种内部空间极其封闭的建筑样式。柱体之间的间距还没有柱顶的直径大,内部极其封闭,有助于形成神秘的空间气氛)中国传统的建筑具有对外封闭、对内开敞的特点。(例如北京四合院、徽州民居,云南的一颗印住宅)园林建筑常见的形式●三面围一面透朝南的一面或者面向内院的一面处理成透空的形式。●两面围两面透把建筑的两个端部处理为墙,前后檐处理成透空的门扇或槅扇。●一面围三面透建筑依附于或者背靠着一面实墙,其他三面凌空。●四面临空把建筑的四面都处理成透空的门窗,或者是槅扇。窗户的大小和空间的围透感受也有密切的关系,开窗的面积越大,就越能获得开敞和明快的感觉; 开窗的面积越小,空间给人封闭感会越强。(在风景优美的地方,可以开设大窗,把景色揽入眼帘。)围与透是相辅相成的,不可以偏废其中任何一个方面。建筑的围透关系处理,应当因地制宜的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决定。(公园茶室)(南面通透)(冷饮室)(半圆形小茶室,三面凌空,视野极其开阔,可以把水面的景色尽收眼底)(庭院中的亭子,视野非常好,四面临空)建筑空间处理形式非常的丰富多样,可根据每一个空间所处的位置,以及周边的风景条件,形成不同的设计样式,达到不同的设计目的。

作者:邸威 刘艺婷本文字数4471字,建议阅读时间12分钟老年公寓一般被界定为:兼具生活与服务功能的老年居住建筑,入住对象多为健康活跃型及独立生活型老年人,兼顾部分轻度辅助型老年人。居住者主要为年龄较轻、身体机能退化不显著且心智正常的老年人,老年公寓提供适合此类老年人基本生活的服务和轻度健康服务。老年公寓功能系统可分为公共服务活动空间及居住功能空间2部分。1.公共服务活动空间1.1 空间组成老年人按年龄分为55~75岁的初老型老年人、75~90岁老年人及90岁以上的长寿老人;按身体机能和健康状况分为活跃型、独立生活型、辅助生活型及护理型老年人。活跃型老年人在身体机能及生活能力上与中年人没有本质差异;独立生活型老年人大部分能自理日常生活;辅助生活型老年人需他人或某些辅助设施帮助;护理生活型老年人依赖他人照料且需大量专业医疗护理服务。老年公寓是介于养护院、养老院及适老住宅之间的一类产品,其重要特征是在满足适老化硬件居住空间条件基础上,提供丰富的生活服务及轻度医疗护理保健、教育娱乐等服务,是软、硬件高度综合的建筑产品。老年公寓作为居家养老服务的重要载体之一,所提供的服务体现在对老年人日常健康状况的监测跟踪与健康管理、慢性病治疗与调养、高品质基础生活服务与照料帮助、丰富多彩的文化教育娱乐服务及对各类群体有针对性的康复、康体、养生等服务,体现在健康、生活、情感、育乐、社交乃至信仰等多方面,以生活、情感、育乐、社交需求为主(见图1)。1.2 总体布局模式结合公共服务及活动功能,老年公寓整体规划设计主要采用集中独立型及融合嵌入型2种总体空间布局模式。1)集中独立型 将各类服务功能空间集中于某个独立建筑物内,各居住建筑与此建筑通过室内、外连廊相联系。优势:功能相对集中,运营服务效率高,有利于引导老年人参与集中活动,并具有较强的功能方位识别感;劣势:所需场地较大,老年人到达功能服务活动空间的路线较长(见图2,点击查看大图)。2)融合嵌入型将各类服务功能空间与各居住部分垂直布局,在建筑较低层设置服务活动空间,上部为居住单元。优势:节约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老年人可方便到达服务活动空间,结合居住单元出入口及垂直交通,可使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充分交流接触,提升老年公寓的整体活力;劣势:功能动线较复杂,需对参与活动的公共人流和归家的半私密人流进行有效组织,避免动线过分交叉(见图3,点击查看大图)。1.3 动线组织老年公寓中的公共活动空间是复合型空间,在设计上需强调串联各功能空间动线的闭合性和开放性(见图4,点击查看大图)。闭合性指动线清晰明确,1条主动线串联所有功能空间是最佳解决方式。动线采用环状闭合路径,使老年人能清晰识别,并可轻松回到出发点。开放性指各功能空间应面向主动线路径充分开放,一个功能一个封闭房间的传统做法不能充分利用空间功能,浪费建筑面积,也不利于老年人之间的交往,降低老年公寓的整体生活活力和氛围。开放性动线向内庭院开放,可营造丰富多变的动线空间感受和视觉效果。1.4 各公共功能空间的设计方法1)健康服务类功能 对于活跃型老年人,健康需求不同于护理型老年人,其更重视日常健康促进、健康管理。健康服务功能聚焦于基础性医疗、慢病调理及养生保健类功能,同时中医、康复类功能作为健康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深受老年人青睐(见图5,点击查看大图)。2)生活服务类功能活跃型老年人相较于护理类老年人对于日常餐饮、购物等方面的需求更旺盛及多样化。例如餐饮空间需为老年人提供多样化的选择。就餐空间形式上需提供公共食堂、自助餐厅、零点餐厅等不同就餐方式,适合不同地域老人的风味餐饮及不同身体或疾患特点的健康膳食,餐厅的数量、规模、形式均应有所不同(见图6)。商业购物空间需满足老年人日常生活需要,外部城市配套服务设施中针对老年人的商业设施较匮乏,老年公寓可设置小型商超、老年用品专卖店、小型药店、养生食品店等(见图7)。一方面满足老年人就近购物需要;另一方面使老年公寓具有多元化经营和业态服务延展增值的可能。3)情感服务类功能在满足老年人物质生活需求基础上,更重要的是对老年人心理情感及精神生活的关照。老年人入住老年公寓后最大的心理问题是与以往生活环境脱节及亲情的疏离,因不适应新的生活环境而产生负面情绪,影响身体健康。老年公寓应设置亲情聚会空间,为探望家属提供临时居住空间,为老年人的家庭团聚、亲朋聚会提供最大化的便利条件(见图8)。4)娱乐服务类功能不同背景的老年人对文化娱乐生活方面需求各异,老年教育及娱乐空间设计尤为重要(见图9)。5)社交服务类功能健康老年人注重自身社会价值的体现及社会生活的延续,不希望退休后脱离社会,乐于通过参加社交活动继续体现自身社会价值、结识新朋友,建立新的生活圈。因此社交空间需充分体现互视互感的设计原则,动线设计应靠近主要交通,各空间面向主要动线充分开放,使老年人方便交流(见图10)。6)信仰服务功能我国相当一部分老年人具有宗教信仰,特别是传统宗教地区。这些老年人也需要精神支撑及归属感。这类功能空间可独立设置于相对安静私密的空间内,不同信仰活动空间相对独立,对于空间有限的项目,通过划分使用时段或预约空间使用,利用同一空间(见图11)。2.居住功能空间在老年公寓生活的老年人自理能力较强,对于居住空间有更高要求,如功能全面性、空间私密性及个性化。活跃型老年公寓的居住空间需充分考虑此类需求,避免出现机构化、医疗化的居住氛围及空间功能。2.1 公共交通空间方式的选择传统养老院、养护院等养老设施均脱胎于医疗及护理机构,其公共交通形式着眼于医疗护理服务的便捷与高效,形成的垂直及水平交通模式具有高度集约、明确、距离短等特点(见图12)。以活跃型老年人为主的老年公寓若采用传统交通组织形式易破坏老年人生活的私密性及归属感,影响活跃型老年人延续既往生活模式及居住心理健康。老年公寓中的医疗护理服务并非核心服务,服务频次和强度较低,大多数服务在公共健康服务空间完成。因此,沿用传统护理机构交通模式既损伤老年人居住感受,又达不到提升服务效率的功效。老年公寓交通空间方式的选择应延续及模拟老年人以往生活模式,保障居家感、私密感及形成邻里圈氛围。内廊式交通模式局限于我国老年建筑设计规范要求,居室空间多为单向采光通风房间,内部居住品质不高。外廊式交通模式局限于地域及气候因素,只适用于南方地区。老年公寓可采用垂直交通与水平交通分离、日常生活交通与防灾疏散交通分离的模式,实现一种地域适用范围广、使用效果及户内品质俱佳的设计模式。如笔者参与设计的某老年公寓项目采用了特殊的交通模式,力求在使用效率、舒适度、公共及户内空间品质等方面寻求平衡。布局形式以垂直交通划分居住单元,延续普通住宅单元形式,消解传统集合式老年公寓的消极空间氛围,缩小邻里单元规模,加强邻里生活的黏性。同时将外廊作为防灾疏散的主要通道,平时可作为老年人在本层进行户外活动和社交的场所。这种平面形式使大部分居住套型实现双向或多向采光通风,提升了户内居住品质。外廊形式节约了建筑公摊面积,将更多面积让渡给公共服务活动空间及居室套内空间,大幅提升建筑面积的使用效率及品质效果。2.2 户内居住空间的设计模式老年养护机构中护理房间的空间设计更关注护理服务的高效,对生活空间的品质、生活功能完善性及私密性要求不高。自理生活能力较强的老年人更希望延续年轻时的居家生活习惯及生活模式,因此老年公寓的居住空间功能配置应包括较完整的起居、简单餐饮、必要家务、如厕洗浴、就寝等功能。私密性及空间灵活可变性也需重视,以满足此类老年人的居住归属感、尊重感及丰富的生活起居需求。受我国当前健康老年人生活习惯、消费能力等因素影响,市场上的老年公寓产品以一室一厅为主。这类居室套型面积不大、功能全面、灵活度强,成为各老年公寓项目的主力套型产品。在满足无障碍设计基础上,老年公寓套型设计更应注重对老年人生活习惯、生活模式和深层次需求的研究。2.2.1 一室一厅套型如图13所示,笔者参与设计的某老年公寓一室一厅套型设计要素,包括a户前空间、b入户玄关、c厨房、d卫生间、e户内阳台等方面。1)户前空间充分考虑老年人提重物开门的情况,设置置物台,方便老年人入户,也可作为个性化物品摆台,成为各户在公共走廊上的一道风景。2)入户玄关充分考虑老年人出入时更换衣帽鞋等动作,设置相应的空间及家居。3)厨房空间以C字形台面串联洗、切、烧、放及就餐等功能,方便高龄老年人操作。4)卫生间在玄关及主卧内部均有连通门,方便老年人在户内各空间到达卫生间。5)户内设置大尺度阳台,为老年人提供集观景、休闲、储藏、洗衣、晾衣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半室外空间。2.2.2 多居室套型笔者参与设计的某老年公寓多居室套型如图14所示,设计时需关注a户前空间、b玄关、c衣帽间、d洗手间、e起居和餐饮空间、f卧室、g卧室卫生间、h餐厅、i厨房、k多功能空间等。1)在户前空间充分考虑老年人身体特点,户门处设置置物板,方便老年人外出购物归家后开启户门。2)玄关处设置换鞋凳、钥匙台,并设置储物挂衣柜,衣柜主要储藏当季衣物,衣柜外设置换衣镜,方便老年人出入更衣。3)老年人衣物不多,传统卧室设置衣柜的做法并不符合老年人行动特征,增加了老年人出入流线长度。因此,就近在玄关一侧设置步入式衣帽间,方便老年人存储换季衣物,老年人出入时方便选择及更换衣物。4)在步入式衣帽间相邻位置设置洗手台、洗衣机、烘干机等空间,方便老年人自己洗衣、挂衣等家务活动需要。同时设置单独的马桶厕位,方便访客如厕。5)此户型将南向开间全部作为起居空间和餐饮空间,老年人可在日常活动中享受更多的阳光和景观环境。6)卧室为起居、就餐活动空间让位,没有放置于直接采光面上,由于相对活跃型老年人大部分时间并非就寝卧床,因此采光环境不必强求,相对远离户外门窗,可减少外部强光、噪声影响,有利于老年人入眠。将卧室相对内置的做法可节约单户面宽,使更多的套型获得日照及景观。7)卧室内设置功能完备的卫生间,方便老年人夜间如厕。8)餐厅空间适度放大,方便老年人厨房活动,也为老年人提供除就餐外的日常休闲及访客聚会活动空间。9)厨房空间临近窗户,有利于采光和通风,避免传统厨房空间较暗、排风不畅等问题,同时与餐厅结合,方便老人烹饪操作。10)户内设置多功能空间,满足老年人读书看报、学习上网等活动需要。也可作为孙辈临时居住的小卧室空间,使老人有机会与家人共同生活。老年公寓居住空间设计明显区别于护理机构或普通住宅,设计关键是对老年人生活起居本质需求和行为特征的分析。3.结语当前,虽然老年公寓概念并没有清晰定义,但这无碍于对此类建筑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思考模式,其设计的本质核心是对居住者需求及行为特征的理解和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筑空间设计手法加以实现,使建筑真正成为老年人生活与老年服务的载体,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特别说明:原文《老年公寓的功能系统及设计模式探讨》,作者为邸威、刘艺婷(北京维拓时代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文章来源于《城市住宅》2017年第1期。本文略有删减,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原作者及时联系本号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房间功能分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