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凯恩斯交叉与is曲线分析住房价格对我国GDP的影响?

写在前面:凯恩斯交叉图(总收入-总支出模型)--产品市场均衡,反映计划支出与实际产出的关系。假设:价格、工资和利率都刚性不变。IS-LM模型--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均衡,反映利率与产出的关系。在总收入-总支出模型的基础上,增加利率可变化的条件,以此引入货币市场。AD-AS模型--产品市场、货币市场与劳动市场同时均衡,反映价格与产出的关系。在IS-LM模型基础上,增加价格可变的条件,并通过P对实际工资W/P的影响引入劳动市场。这三者是凯恩斯主义决定国民收入的基础模型。上篇文章简单说了一下对GDP的核算方法,也知道了这是一种事后核算。但企业的生产计划是事前计划,即在期初就要确定。如果事后核算和事前计划不相同的话,就导致了非计划存货调整的非均衡,也就是凯恩斯交叉图所反映的现象。(一)凯恩斯交叉图首先上篇已经说过,根据定义,实际产出必然等于实际支出。而实际支出等于计划支出+非计划存货投资。我们认为,只有实际产出=计划支出时,即非计划存货投资为0时,我们的产品市场实现均衡。简单理解:厂商实际生产了100万的商品,计划今年卖出去90万,留下存货10万(生产销售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不可能我生产100万就想着到年末之前全卖出去,肯定得留出一部分以备不时之需,比如过年放假,上一年的报表都做完了,数据都统计好了,工厂也不生产了,但市场还是会有消费者在买产品,这些就是上年的存货,下一年的出售),这个90+10就构成了厂商的计划支出。但是不一定今年就能卖出去90万呀,可能卖80万,也可能100万全卖了,这里产生的 \pm10 万就是非计划存货投资。显然,实际支出是条45°线,意味着每点的实际支出=实际产出=实际收入。实际支出与计划支出的交点为均衡产出点,此时PE(计划支出)=Y(实际产出),IU(非计划存获投资)=0。考虑一个两部门经济,则Y=c+s(由实际产出=实际收入得出,收入要么消费了,要么储蓄起来了),PE=c+pi(计划支出要么想花了买商品,要么是想投资,pi指得是计划投资),E(实际支出)=c+i`(i`=pi+IU),实际支出等于计划支出+非计划存货投资。那么均衡时,就是Y=PE,推出s=pi,指储蓄和计划投资一致。这里有一点需要注意,储蓄投资恒等式指得是在实际核算时,Y=c+s=E=c+i,所以s=i,实际储蓄必然和实际投资一致。所以当PE>E时,c+pi>c+i`=c+pi+IU, IU<0, 实际收入多于计划的收入。PE<E,同理。该模型提出的背景是经济大萧条时期,存在大量原材料、资本、劳动闲置,导致对原材料、资本和劳动需求增加时,资本、劳动和原材料价格都很难变化。因此有价格、工资和利息刚性不变的假设前提。总结:该模型中横轴就是实际总产出,它转化为实际总收入,所以横轴就是y=c+s;纵轴是经济体计划的消费和私人企业投资,也就是c+pi。在这个模型中,纵轴是已知量(计划的),但企业生产多少都有可能,所以这个模型的目的就是根据纵轴去寻找横轴上生产多少是均衡的,是最优的。均衡条件必须是c+pi=c+s,才能保证横轴的真实产出或收入等于计划总支出,这时必然存在pi=s。只要二者不相等,必然有非意愿存货的变化,这个变化作为信号引导经济体增加或减少生产,最终走到均衡点。这个模型的前提假设是价格、工资和利息等要素价格都是固定不变的,也就是刚性的,那么这个模型必然是一个不变的i对应一个均衡的y,模型只能求出来一个很具体的均衡组合点。(二)IS-LM模型刚才是对产品市场的分析,所以投资作为了外生变量,如果我们加入货币市场,放宽凯恩斯交叉图中投资外生的假定,计划投资就成为I=I(r),变成了利率的减函数,即i=e-dr。e为恒定的外生投资,d为投资对利率的敏感程度。E=C+I(r),利率上升,贷款成本增加,企业投资生产下降,进而产出下降,反之亦然。推导出来IS曲线,该曲线上每点都是产品市场的均衡点。注意:e会导致is曲线移动,r才会导致产出沿着is曲线变动。关于投资为什么是利率的减函数,宏观书上用了凯恩斯提出的资本的边际效率MEC来证明其负向关系。当把资本边际效率与现行金融市场的利率相对比时,若边际效率高于利率,投资者自然乐于直接投资给企业进行生产;反之,投资者就会投到金融市场,存到银行或购买债券等(这些叫做储蓄)。所以利率上升,高于资本的边际效率,投资就下降。资本边际效率指的是预期增加一个单位投资可以得到的利润率,凯恩斯认为其是递减的。我们刚刚探讨了,利率决定投资进而影响国民收入,那么利率又是如何决定的呢?凯恩斯认为,利率不是由储蓄和投资决定的(古典学派的看法),而是由货币供应量和对货币的需求量决定的,这就发展出了LM曲线。因为货币供给量M是由国家货币政策来调节的,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改变法定准备金或贴现率来改变货币供给。所以认为其是一个外生变量,其大小与利率高低无关,全看国家怎么调节,我们用一条垂直的供给曲线表示固定的货币供给。M为名义货币供给量,P为价格水平,所以M/P为实际货币供给量。既然货币供给是不变的,那么重点就在对货币的需求上了。对货币的需求又叫“流动性偏好,指由于货币在使用上有灵活性,人们宁肯牺牲利息收入来持有不生息的货币以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这里货币指的就是现金,请大家想象一下凯恩斯的时代,没有支付宝、没有微信、也没有遍地的ATM,所以人们才会更偏好现金,因为它灵活。你把钱存到银行或者买证券,再拿回来是比较麻烦的。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动机分为以下三种:①交易动机太好理解了,我们每天买菜、买饭什么的都需要货币。②谨慎动机则是为了预防意外,比如突然生病,手里必须有点钱才能对付住啊。这两项动机,很明显和利率无关,但和收入有很大关系,挣的钱多了,买东西和留给预防意外的钱自然可以增加一些,也就是说和收入成正比,所以L=ky。③投机动机指人们根据对市场利率变化的预测,需要持有货币以便满足从中投机获利的动机。(投机就是利用价差,低买高卖赚利润。)。实际上,这是人们在决定其财富持有形式时,为了避开其他资产(债券、股票、固定资产等)的可能贬值而宁愿持有货币,或者持有货币以等待有利时机购买看涨的其他资产,以获取更大收益的愿望。所以L=-hr。所以就有了货币需求函数:L=L1(Y)+L2(r)=ky-hrL1是出于交易动机和谨慎动机对货币的需求量,L2是出于投机动机对货币的需求量。注意:名义货币量M必须用价格调整后(M/P)才能得到实际货币量m,而我们在IS-LM的推导中是假设价格水平P不变的,也就意味着实际货币供给量也是不变的。如左图,不同的r对应不同的y,推导出来一条LM曲线,该曲线上每点都是货币市场的均衡点,表明货币需求不变的情况下,收入与利率成正比(L=ky-hr,y高了,r也要高)。所以,在M外生,P不变的前提下,IS-LM的交点为两个市场同时达到均衡的点。这个模型是为了研究短期波动问题的,能直观的显示波动来自何方。是投资支出的变动、消费支出的变动、政府支付的变动?(反映在图中是IS曲线的移动)还是货币供给和需求方面因素的变动?(反映在图中是LM曲线的移动)在LM曲线的分析中,有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流动性偏好陷阱。凯恩斯认为:当利率极低时,人们对货币的需求无限大。意思就是现在利率超级低,肯定不能再低了,未来是看涨的,我现在用钱买一个金融产品,好比利率2%,一年期,万一明天利率涨到4%了,那我钱又取不出来,不就亏了。所以,人们都愿意把钱放在手里,等待利率的上涨。这就造成了LM曲线中的凯恩斯区域,此时货币的投机需求无限大,(L=ky-hr,r既定,L无限大,Y也无限大)表现为一条水平线。而古典区域代表着,如果利率上升到很高水平时候,货币的投机需求量将等于零,这时候人们除了为完成交易还必须持有一部分货币外,不会为投机而持有货币。通过分析IS和LM曲线的斜率以及移动,可以论述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果。(三)AD-AS模型现在我们让M不变,P改变,就可推导出AD曲线。因此一条AD曲线对应一个名义货币供给量,AD曲线上的每一点都为货币市场与产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的点。要是P不变,让M改变,就可让AD移动。之前在菲利普斯曲线的系列文章里,利用菲利普斯曲线推导过一次AS曲线,也说过AS曲线根据对价格刚性与粘性的不同假设,有长短期之分,下面引入劳动市场,再推导一遍AS曲线。短期:假定由于工人存在货币幻觉,所以货币工资W短期内刚性不变。此时的生产函数为只有劳动可变的短期生产函数。由于P的变化,W不变,导致W/P发生变化,进而决定了劳动市场的就业量,生产函数为L的函数,进而影响到企业生产,最终改变产品市场的供给。在长期,工人早晚会发现自己实际工资的改变,从而要求名义工资与价格同步改变,使得劳动市场的就业量处于均衡状态,先不考虑资本的影响,L不变,Y就不变,AS垂直于潜在产出水平,与价格无关。凯恩斯总供给曲线:提出背景:经济大萧条,劳动力和资本大量闲置。当社会上存在较为严重的失业时,厂商可以在现行工资水平之下得到它们所需要的任何数量的劳动力。当仅仅把工资作为生产成本时,这就意味着生产成本不会随产量的变动而变动,从而价格水平也就不会随产量的变动而变动。厂商愿意在现行价格之下供给任何数量的产品。表现为一条平行于现行价格的水平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凯恩斯交叉与is曲线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