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多少亿人 详解中我国人口发展趋势数量及变化趋势?

  不久前,一条因“年收入12万元以上被定为高收入群体,要加税”的新闻,给所谓的“高收入群体”带来不小的恐慌,并引发“中产阶层”的集体吐槽。尽管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专家对此进行了辟谣,但是由此引发的话题仍持续发酵。  11月2日,经济学人智库(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将在2030年前迈入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3/4的中国人将成为中产,让“中产阶层”再度成为焦点。  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苏海南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目前已经迈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的行列,但是我国中等收入群体占社会总人口的比重不到20%,明显低于与我国处在相同发展阶段国家的水平。当务之急是如何扩大中产阶层的数量。  中国“中产阶层”的焦虑  如果用“追求高质量的生活”去衡量,中国的“中产阶层”的确有点名不副实。  我们看到美剧里中产阶层的生活是这样的:一辆高级轿车缓缓驶入一座两三层小洋楼,修葺整齐的草坪上两三个孩子打闹嬉戏……但是,当下中国的“中产阶层”离美剧里勾勒出的这种美好画面相差甚远。  李强,1985年出生,从安徽农村走出来,读了个不知名的大学,目前在北京的一家私企工作。老婆是他同班同学,前些年工资比较低,一直没存过钱。他2009年借钱在北京郊区购买了一套小产权房,现在父母住着。他的孩子6岁,为了孩子读书,他在市中心租房,2012年买了辆代步车。目前无任何存款,但也无欠款。  夫妻俩税后月入1.4万,年终奖5万左右,基本上一年收入有20万。他本想在北京城区再买一套房,可目前租住的房子是学区房,要价10万多每平米,一套50多平米的房子,首付就得200万。这么大一笔钱,根本不敢奢望向别人借钱去凑首付。  一般理解,家庭年入20万,也应该算是中产了,但李强总担心若是遭遇到什么变故该怎么应对:“在私企一直有很大的危机感,所以我现在晚上还得学习补充知识。感觉很累,很迷茫。”  李强只是当下充满焦虑的所谓的中产者之一。记者采访了解,让众多所谓的中产者们焦虑的因素表现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而超高的房价是焦虑的“重心”!  目前,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房价高得离谱,一套房至少四五百万,对比李强家庭年收入20万,根本不算高收入。现实中类似李强的中产者们,除去各种生活成本、开支,确实已没有多少余粮,只能平平淡淡地安于现状,根本没什么奢望。  哪些人算中产阶层?  何谓中产,目前官方没有给出定义。而社会上关于中产阶层的界定一直颇有争议,甚至还衍生出很多关于中产阶层的“定义”,其中不乏“被中产”“伪中产”和“超中产”等令人啼笑皆非的混乱现象。  2016年7月,《经济学人》杂志指出:中国的中产阶层有2.25亿人,他们是目前全球最焦虑的人。该文对中国中产阶层的定义是:“家庭年收入在1.15万到4.3万美元,即家庭年收入8万到30万元人民币之间的群体。”  苏海南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国际上通行的对“中产阶层”的定义,指其收入和财产处于社会平均水平及其附近区间或收入、财产中位数及其附近区间的人员的集合。如按此定义测算,目前我国有3亿多中等收入群体。  这个数据跟中国的现实国情相比,显然不符。  由于现阶段我国社会平均工资收入不高,大多数劳动者的收入处于平均数以下,社会分配格局还远不是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橄榄形”,而是底部偏大、中上部偏细尖的“金字塔形”,据此,苏海南认为,不宜简单套用国际上确定中产阶层或中等收入群体的标准。  基于多年研究,苏海南对中国中产阶层做了严格界定:其收入处于全国或当地社会平均水平与较高水平之间、其家庭生活水平达到全国或当地小康与比较富裕程度之间的人员。  具体量化标准是:中产阶层成员的收入在各地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收入的平均值与平均值的2.5倍之间,即从全国层面看,2013年劳动者个人年收入在6万至15万元或家庭收入在8.5万至22.5万元,家庭人均住房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及以上且另有一定数量金融资产者,就可以认为进入了中产阶层;而在北上广深,收入则须达到全国平均值的两倍,即2013年个人年收入12万至30万元或家庭年收入17万至45万,且其住房问题基本解决并另有一定金融资产者,才能在当地称为中产阶层。  按照以上定义,苏海南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并参考一些研究机构对居民家庭收入调查数据测算得出:目前我国中等收入劳动者有1.6亿多,约占全国从业人员总数7.7亿的20%;加上其赡养人口合计约为2.4亿人以上,约占全国人口总数13.67亿的18%。当然,今年已经进入2016年,上述收入和财产标准区间也应适当提高,中产阶层人数和比重也可能会有所变化。  中产收入陷阱远比中等收入陷阱可怕?  当今中国,大家谈论比较多的是“中等收入陷阱”,即一个国家人均GDP始终徘徊在4000~12000美元区间而不能增长到12000美元之上,从而迈入发达国家的行列。当下,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带来的挑战还没有厘清,“中产收入陷阱”这一新概念又“横空出世”。  李稻葵,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日前他撰写的《中产收入陷阱远比中等收入陷阱可怕》一文,引发广泛关注。  李稻葵认为,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是大概率事件,但能否避免“中产收入陷阱”值得警惕,中产收入陷阱远比中等收入陷阱可怕。他甚至认为,当今中国社会,已经出现了“中产收入陷阱”的端倪。  比如,“最近以来,我孩子的一些同学的家长在忙着办移民,他们担忧的是孩子们不能适应中国高度竞争的中小学教育;我周边的不少朋友,由于担心空气质量对子女健康的影响,也选择了出走;还有一部分家庭,担心未来难以支付高额的医疗、养老费用,决定移民到澳大利亚等公共卫生体系比较健全的国家。即便那些还没考虑移民的中产朋友,碰到我经常问的问题也是:人民币会不会长期贬值,家庭资产如何转移到国外。凡此种种现象,无非集中反映了中产阶层的焦虑。”  在李稻葵看来,中产收入阶层的焦虑,来自高税负下对个人可支配收入增长的忧虑,来自不断攀高的房价和教育、医疗、养老的高成本。更为严重的,“中产收入陷阱”会导致国家丧失社会政治发展的稳定器,导致国家迟迟不能迈入成熟稳定的社会政治发展阶段。  如果李稻葵所言“中产收入陷阱”成立,无疑,中国将面临一个艰难的坎儿。  但是,在苏海南看来,是否会陷入“中产收入陷阱”,要看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及其深层次综合配套改革的进展。如果改革力度不大、决心不大、措施不落实,“中产收入陷阱”是有可能出现的。 “当下最要紧的问题是,中产阶层的比例还明显偏低,首先要改变收入分配格局不合理的现状,努力扩大中产阶层的比例,接下来,才是如何避免陷入‘中产收入陷阱’”。  到2020年,我国中产阶层有望达4亿人  目前我国中产阶层比例仅占总人口的18%,当下首要问题,是要扩大中产阶层的比例。  而扩大中产阶层比例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建设的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取得好的效果,确立目标至关重要。  苏海南认为,可考虑到2020年,使中等收入劳动者总数增加到2.7亿,占比提高到30%以上;加上其赡养人口,中等收入群体增加到近4亿,占届时全国人口总数的28%以上。到本世纪中叶,可设定目标为:我国中等收入群体发展成为中产阶层,其总数提高到9.6亿人以上,占届时全国人口总数的70%左右。  按照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也就意味着,未来4年,通过改革和保持全国经济增速年均不低于6.5%,有希望将我国中等收入群体规模由2013年底的1.6亿人左右,扩大到2020年的2.7亿人,7年扩大1.1亿,每年扩大约1600万,加上其赡养人口,中产阶层将由2013年的2.4亿增加到近4亿。  要达到预期目标,必须深入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及其深层次综合配套改革。  国务院近日印发《关于激发重点群体活力带动城乡居民增收的实施意见》(下称“《意见》”)。《意见》瞄准技能人才、新型职业农民、科研人员、小微创业者、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基层干部队伍以及有劳动能力的困难群体等增收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七大群体,提出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在发展中调整收入分配结构,推出差别化收入分配激励政策。另外,为保证七大群体激励计划落实推进,《意见》也提出了六大支撑行动。  “如果能够将2013年出台的《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以及今年刚出台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落实好,同时把经济体制、社会体制乃至其他方面的改革都坚定不移、有条不紊地抓紧、抓落实,扩大中产阶层的目标有望得到实现。”苏海南对此抱有信心。
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一项数据,2023年中国人口的出生率为6.77%,死亡率为7.37%。这也就意味着,60多年来,我国的人口首次出现了负增长。这个数据一出来,立马就惊呆了众人。要知道,上一次出现负增长,还是在上世纪60年代的自然灾害时期。现在居然也负增长了,究竟都是什么原因呢?按照这个数据来算,每天会有多少人死亡?其实关于我国人口之所以出现负增长,这倒也有迹可循。大家看一张数据表格就知道,我国的人口增长速度一直呈现出递减的趋势。从2016年开始,中国的出生人口就像股票跳水一样,一个劲儿的猛跌。从当初的1700多万新生儿,一路跌到48万新生儿。而且按照目前的趋势来看,将来还会继续跌下去,直到出生率跌为0%。相比于出生率的连年下降,死亡率倒是比较稳定。从2010年开始,我国每年的死亡人口就一直保持在900到1000万左右。这也就解释了为啥我国的人口会出现负增长,毕竟新生儿已经赶不上死亡人口了。根据2022年统计的一项数据,我国的死亡人数高达1041万人。如果你对这个数字没什么概念,可以想象一下,每天去世2.8万人,相当于每3秒钟就有一个人死去。由于死亡的人数远超出生人数,以至于整个2022年,我国人口直接减少了85万。在此之后,有关部门又对这些死亡人口进行了分类统计。人们发现,这1000多万死亡人口中,有768万是属于正常死亡,占据总死亡人口的三分之二。还有230万人口则属于非正常死亡。这230万死亡人口又可以继续拆分。比如因自杀的人有28万,因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有10万,因刑事案件死亡的人有7万,因为工伤事故死亡的人有13万。其中有一项数据触目惊心,那就是因过劳死的人居然高达60万。从中也可以看出,非正常死亡人口中,绝大部分人都是过劳死和自杀身亡。通过这些数据也可以反映出当今社会的一个事实,那就是成年人的压力太大。这些压力包括生存压力、婚配压力、心理压力等一些负面因素,给成年人造成了极大的身心伤害,最终酿成无数的悲剧。比如在去年8月份,就有一位上海的外卖小哥。在送外卖的过程中,因为突发哮喘,再加上本身已经配送了8个小时,最终昏倒在地,不治身亡。去年2月份的时候,北京的一位互联网大厂员工。因为连日工作没有休息,又突然跑到健身房锻炼,最后猝死在健身房。事后该程序员的妻子发微博哭诉道,现在自己还带着一个孩子,每个月要还1.3万的房贷。最关键的是,自己还没有工作,真不知道接下来的日子该怎么度过了。网友们在看到程序员妻子的发言后,也只能委婉的安慰一下她。劝她节哀顺变,重拾对生活的信心。当然了,相比于过劳死,自杀身亡的事件更加令人痛心。这些人大多都是无法忍受生活中的压力,以及身边人的指责,最终选择了结自己的生命。根据相关数据统计,自杀的这28万人中,绝大部分都是农村地区的女性。这些人大多受教育程度不高,无法形成一套强有力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稍微被人打击一下,心里就出现了极度的自卑和无奈。再加上本身又没有什么经济来源,对人生毫无选择。所以在面对排山倒海的压力时,只能选择用死亡来逃避。这也可以称作当今社会底层人士的一大悲哀。正是因为社会压力如此之大,以至于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敢生孩子了。毕竟年轻人的压力已经够大了,生活也越来越捉襟见肘了。如果再添一个孩子,那日子简直没法过了。假如年轻人只是自己生活的话,那就不需要面对这么大的压力。尤其是一些宅男,基本上可以做到一台电脑玩一整天。但如果有了老婆有了孩子,那就得时时刻刻操心房贷和孩子的奶粉钱。这对于娇生惯养的90后和00后来说,简直不敢想象。正因如此,所以现在的年轻人基本上已经放弃了生育。毕竟有那钱养娃,还不如用来消费娱乐呢。除了自身因素以外,年轻人不生娃的另一个因素,就是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再体验一番人间苦难。毕竟自己这辈子已经这么辛苦了,如果生出来的孩子还是走自己这条老路,那多没意思啊?尤其是在大城市生活的白领,每天都处于极度紧张的工作状态当中。每天都在想着今天的一天该怎么过?在这种心理的作祟下,就更不敢要孩子了。假如生下了孩子,运气好的孩子勉强能考上名校。运气不好的孩子,甚至连高中都考不上,只能去电子厂打螺丝。这样一想的话,谁还敢生?正是由于年轻人都不敢生孩子了,再加上每年去世的人口又这么多,所以就造成了当今社会人口持续递减的问题。可以预见的是,在不远的将来,我国的人口还会一直持续呈现出递减的态势,一直到年轻人愿意生孩子为止。假如生育率一直上不来,那估计得一直减下去了。当然了,对于人口的减少,不同的人持不同的态度。有些人认为这是好事,人口少了,那劳动力就受重视了,工资涨了,每个人分到的资源也就多了;有些人认为这是坏事,因为年轻人不足,劳动力不足,缴纳社保的人少了,没人赡养老人了,云云。但归根结底,人口的大量减少,确实会给社会的发展带来许多不利影响。假如人口真正减少到一定程度的话,虽然的确也有上述的好处,但到时候带来的危害将会大的多。首先就是老人赡养问题。在当今这个时代,由于大多数人都是独生子女,假如到时候成立家庭的话,一对夫妻至少要赡养4个老人。这对于如今的小年轻夫妻来说,将会是一笔不小的负担。但凡其中一个老人生了一场大病,那将会掏空整个家庭的钱包。其次就是养老金的问题。可能很多人不知道,现在的老人领取的养老金,全部都是从年轻人的口袋里扣出来的。也就是说,年轻人交了养老金后,有关部门先把这些养老金划拨给目前的老人。等到这批年轻人老去后,又有新一批的年轻人给他们贡献养老金。形成一个生生不息的正向循环。但是,假如年轻人的数量越来越少了,那就意味着今后的养老金不够用了。那样的话,老人们只能自己打工来养活自己,如今的日本就是这种情况。更何况,现在我国的养老金储备已经出现缺口了。也就是年轻人缴纳的养老金,根本无法覆盖给老年人支出的养老金。长此以往,我国的一些老人将会步日本老人的后尘,年近七旬依旧在外面跑业务。也正是由于这个缘故,所以各地政府开始推广延迟退休政策,让老人们尽量在岗位上多待一段时间,挣够了钱再退休。不然的话,光是年轻人缴纳的那点三瓜两枣,根本不够老年人花的。第三就是消费减少的问题。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做过一个排行,那就是人生中最大的消费都花在哪儿?其实稍微统计过这些数据的人都知道,一个人在人生中最大的开销都给了孩子。举个简单的例子,假如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宅男,那他一天的开销基本上不超过100块。一年中最大的开销无非就是买台游戏电脑,最多不超过2万块钱。但是,一旦有了孩子,那花钱就跟流水一样。奶粉钱就不用说了,等到孩子长大以后,得给他报个好学校吧?上了学得报好几个培训班吧?不然的话,别人都在进步,就你家孩子在玩,到时候怎么卷的过人家?关于这些支出,都是海量级别的,没有个几十上百万根本拿不下。所以一个家庭最大的开销基本上都给了孩子。相反,成年人和老年人的开销就比较少一点。至于老人,就更花不了多少钱了。老年人讲究的是无欲无求,平常买个菜都得讨价还价,想要他们消费简直比登天还难。因此,一旦到了老龄化和少子化的时代,到时候我国公民基本上就没有多少消费需求了。大家都不消费,就意味着商家的货卖不出去,商场就会倒闭,厂家就会裁员。随之而来的又是一大波失业潮,当人们失去工作后,就更没有钱消费了,最后陷入一个死循环。所以说,随着人口越来越少,经济凋敝是必然的事情。说到这里可能很多人会问了,既然人口减少的问题这么严重,那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没有?说实话,还真没有。毕竟年轻人不想生孩子,总不能用枪指着人家的头吧?为今之计,提高老百姓生育意愿最需要的,无非就是福利,而解决劳动力问题的根源,无非就是科技。在福利方面,如果能够多多给予婚育家庭更多的补助,多生孩子多奖钱,奶粉啥的全部有补贴。然后多给孕妇休产假,最好给男方也休产假,把多余的时间用来陪陪老婆,以此来提高人们的生育积极性。目前德国就是这么做的,至于效果如何,且看20年后的德国人口发展状况吧。在科技方面,争取能在老龄化时代到来之前,突破技术革命,实现产业升级。假如到时候人口真的少到不能再少了,咱们还可以用机器人来替代嘛。这样的话,老人就不用下地干活了,相对来说显得比较人性化。当然了,要想做到这两点,需要国家对整个福利政策和产业格局,进行一番深而广的变革。至于我们普通老百姓,唯一能做的,就是兢兢业业的努力与奋斗了。同时还要保持一颗乐观的心,只有相信未来会越变越好,未来才会真的变好。就像一句老话所说的那样:“心诚则灵,灵则运来”。
核心提示:2019年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14000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67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465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0.4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34‰。
1978年-2019年中国大陆出生人口表
2019年年末,中国大陆(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及海外华侨人数)总人口14000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67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465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0.4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34‰。
从年龄构成看,16至59周岁的劳动年龄人口89640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4.0%;60周岁及以上人口25388万人,占总人口的18.1%,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17603万人,占总人口的12.6%。
从性别结构看,男性人口71527万人,女性人口68478万人,总人口性别比为104.45(以女性为100)。
从城乡结构看,城镇常住人口8484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706万人;乡村常住人口55162万人,减少1239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城镇化率)为60.60%,比上年末提高1.02个百分点。
全国人户分离人口(即居住地和户口登记地不在同一个乡镇街道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2.80亿人,比上年末减少613万人;其中流动人口2.36亿人,比上年末减少515万人。
中国人口,你不知道的十个冷知识
6月11日,是中国人口日。
截至2018年年末,全国大陆总人口13.9538亿人,比上年末增加530万人。
作为世界上人口数最多的国家,你对中国人口还有哪些了解呢?
1.中国人口突破13亿是在哪一年?
1981年中国人口突破10亿。
1988年中国人口突破11亿。
1995年中国人口突破12亿。
2005年1月6日零点2分,一个体重3660克,身长52公分的小男孩在北京妇产医院出生了。这一天成为“中国13亿人口日”。
2.谁是人口总量前三?
广东(1.1346亿人)排第一“小意xi啦”。
“俺滴个亲娘哎”山东(1.0047亿人)排第二。
咦~河南(9605万人)排第三“也中~”。
3.男女各有多少人?
截至2018年年末,男性人口数为7.1351亿人;女性人口数为6.8187亿人。
4.城镇乡村各有多少人?
城镇常住人口8.3137亿人。
乡村常住人口5.6401亿人。
5.自然增长率是多少?
2018年中国出生人口1523万人,出生率为10.94‰。
死亡人口993万人,死亡率为7.13‰。
自然增长率为3.81‰。
6.各年龄段人口的比例是多少?
0-14岁人口数量占全国总人口16.9%。
15-64岁人口数量占全国总人口71.2%。
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占全国总人口11.9%。
7.平均预期寿命是多少?
2000年——71.4岁
2005年——72.95岁
2010年——74.83岁
2015年——76.34岁
8.“人口抚养比”是什么?
人口抚养比:指总体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
说明每100名劳动年龄人口大致要负担多少名非劳动年龄人口。
2018年老年抚养比为16.8%
少儿抚养比为23.7%
总抚养比为40.4%12345678
9.就业人员有多少?
2018年年末中国就业人员7.7586亿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4.3419亿人。
2018年城镇新增就业1361万人,比上年增加10万人。
10.失业率是多少?
2018年中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4.9%,比上年末下降0.1个百分点。
权利保护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嘻嘻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Notice to Right Holders: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Xixik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Mailto:xiaoxi(at)xixik.com.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国人口发展趋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