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应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发展社会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突出体现在()。

  2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时指出:“新冠肺炎疫情虽然给经济运行带来明显影响,但我国经济有巨大的韧性和潜力,长期向好的趋势不会改变。”这为全国包括我省统筹兼顾、精准施策,实现今年既定目标增强了信心、指明了方向。  疫情突如其来,我省社会经济受到一定程度冲击
  当前,我省经济发展正处于结构调整、动能转换、企稳回升、追赶超越的关键时期。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经济社会动态循环系统短期停摆,对项目建设、民营经济、中小企业、三产服务业影响很大,大量在建项目停工、重点企业停产、经营门店停业,给全省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程度的冲击。  一是对投资的冲击。当前,我省固定资产投资正处于增速下行并企稳回升阶段,结构转型面临爬坡上坎的艰难局面,疫情的发生导致各类生产要素流通受阻,投资需求骤降,再加之海外疫情扩散的不确定性,多种因素“叠加效应”的影响,保持投资企稳回升的势头,面临的挑战会更大。  二是对消费的冲击。2015-2019年,我省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平均为1899.2亿元,占全年比重平均为23.3%,疫情的发生对居民在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的消费支出产生了明显的抑制;虽然,消费的时间替代属性可以使在疫情期间被抑制的一些消费需求在疫情之后获得反弹性释放和补偿性增长,但已经产生的损失在很大程度上难以弥补。  三是对就业的冲击。2015-2019年,我省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年平均为45.1万人,其中,一季度新增就业人数占比均值为27%,且大部分分布于制造业、建筑业和第三产业,占当年新增就业人数的近80%。疫情延缓了企业开工、延迟了职工返岗、延期了农民工返城,这些都会在短期内加剧非自愿性失业和摩擦性失业现象。  四是对财政的冲击。“十二五”时期以来,我省经济增长由高速转向中高速,加之近年来大力减税降费支持实体经济,财政总体上处于一种紧平衡的状态,2015-2019年间,全省财政自给率平均仅为42.5%,疫情的发生使得很多企业生产中断,消费者消费减少,这会给我省一季度财政收入产生阶段性冲击,进而影响后续财政支出。  五是对中小微企业的冲击。2019年,我省中小企业达到200万户,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54.6%。疫情的发生使得要素流动受阻、产能利用不足、产销衔接不畅,中小微企业正承受着租金成本上升、机器设备闲置、材料空置占用、管理费用增加等一系列困难和挑战,甚至一些小微企业面临生存危机。  变压力为动力,充分释放经济社会发展强大动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疫情的冲击是短期的、总体上是可控的,只要我们变压力为动力、善于化危为机,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强化‘六稳’举措,加大政策调节力度,把我国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强大动能充分释放出来,就能够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精准施策,坚持“六个结合”,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双胜利。  一、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相结合。经过前一阶段的艰苦努力,全国、全省疫情蔓延势头得到初步遏制,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的态势拓展。目前,我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响应级别由一级应急响应调整为省级三级应急响应,全省所有县(市、区)均为低风险地区。但低风险不等于无风险,在国内人员流动和聚集增加,国外疫情加剧扩散的情况下,疫情输入性传播风险仍可能会加大,我们必须慎终如始,对疫情的警惕性不能降低,防控要求不能降低,继续强化基层社区管控和属地管理责任,不断巩固群防群控、联防联控成果,严防疫情输入扩散。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统筹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政策层加码,要素层加快,促进复工复产加速爬坡,生产生活回归正常,政府要主动担当、积极作为、优化服务,克服千难万险、想出千方百计,从降成本、保要素、促流通、解难题等多个方面帮助中小微企业纾困渡过难关,让中小微企业感受到“雪中送炭”般的温暖,以实现稳岗稳就业。  二、需求管理与供给管理相结合。当前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加之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导致在短期内消费需求大幅萎缩、企业生产骤然停止,投资、消费、出口均在短期内受到明显冲击。因此,应适度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采取非常规措施,重点做好促投资、扩消费。加大新投资项目开工力度,加快在建项目建设进度,引导资金投向供需共同受益、具有乘数效应的先进制造、民生建设、基础设施短板等领域,推动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回升。从创新产品供给、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环境三个方面着力,促进被疫情抑制和冻结的消费得到释放、回补、升级,尤其是要大力促进汽车、家电等耐用产品的换代消费,文化体验、休闲度假、康体养生等升级消费,在线教育、在线医疗、在线娱乐等新型消费。要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持续用力,坚持“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要在落实好中央一系列已有减税降费政策的基础上,结合我省实际和财政状况,继续研究出台阶段性、有针对性的减税降费政策,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要加强法治环境、市场环境、社会环境建设,充分发挥微观主体主观能动性,提高企业纵向流动性,进一步厘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正向激励、优胜劣汰导向的市场环境,增强微观主体活力。立足汽车产业、航空航天与高端制造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材料产业、医药产业、现代化工六大产业基础,着眼战略需求,集聚生产要素,培育产业集群,提升产业链水平。优化融资结构、机构体系、市场体系、产品体系,提高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  三、传统基建与新型基建相结合。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首先,要用足用活今年国家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规模的有利机遇,推行“专项债券+市场化融资”方式,在全年省级重点项目投资5000亿元以上的基础上,适度增加投资额度;围绕“三个经济”平台,在铁路、公路、机场、水利、城市广场、棚改等方面,实质性推进并建成一批项目;利用项目资本金比例降低的有利政策,提升财政撬动比例,提高资金利用效率,拓宽银行及社会资本参与空间。其次,围绕5G基站建设、大数据中心/云计算、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特高压/电力物联网、城际高铁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行业,结合陕西现有条件,积极布局“好产业”,精挑细选“好项目”,大力推进一批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让新基建为陕西经济带来新引领。第三,要针对此次疫情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把城市公共环境治理、基层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公共卫生资源、战略防疫物资储备等,作为未来投资重点和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优化战略防疫物资产业空间布局,提高产业弹性。通过以上举措,把未来陕西经济发展的产业基础打得更牢、产业链条拉得更长、产业短板补得更实。  四、深化改革与激发市场活力相结合。市场主体有活力,经济才有动力。站在新时代,陕西经济要释放转型升级蕴藏潜力,在高质量发展中迈出追赶超越新步伐,关键在于深化改革、激发市场活力。要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大力度简政放权、简化程序,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大力气破除有碍于市场公平竞争的歧视性做法和隐蔽性限制,确保实现“法无禁止皆可为”。要以经济活动由地方政府之间竞争向企业主体之间竞争、经济政策由以产业政策为导向向以竞争政策为基础、市场监管重点由一般市场行为监管向公平竞争审查“三个转变”为突破口,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和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要把推进省属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与拓展民营企业市场发展空间结合起来,优化国有经济布局,清理退出一批落后产能企业、重组整合一批产品相似企业、大力发展一批新兴产业企业,将更多国有资本配置在公益性、公共性领域,为民营企业拓展更大发展空间。  五、“三个经济”与扩大开放相结合。改革与开放是直接融合的,改革是经济内生增长的引擎,开放是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力。我省要以“三个经济”为引领,统筹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内对外开放,努力实现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动能转换。一是强枢纽,以落实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为契机,进一步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形成航空、铁路、公路、地铁等交通无缝衔接的立体交通网络体系;以5G网络建设为引领,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以有形交通网络和无形信息网络集聚要素布局产业。二是扩门户,加快西安、咸阳临空经济示范区,榆林航空口岸和大宗能化产品交易市场建设等开放口岸建设;利用丝博会、农高会等展会平台,搭建多层次开放平台;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继续解放思想、积极探索、改革创新,不断提高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水平。三是促流动,以海航现代物流、京东全球物流西安总部为依托,整合物流资源、建设分拨中心、拓宽物流渠道,打造一条以西安为中心,辐射西部、对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现代物流通道;以城乡一体化建设为目标,加快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建设,实施多层次、有弹性的人才引进计划,以人才流动带动其他生产要素的流动。  六、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相结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在农村,重点、难点也在农村。当前我省正处在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交汇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既是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也是乡村振兴的前提,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和应有之义,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2020年,对于剩余贫困人口,要瞄准突出问题、加大资源投入、选准帮扶措施、狠抓政策落实,确保剩余18.34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对于已脱贫人口,要建立动态监测预警机制,深化扶志扶智,尤其是要从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乡村产业品牌体系、激发乡村现代产业活力、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四个方面着手,强化产业振兴与扶贫,增强已脱贫人口的持续增收能力。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标,加快农村路网、管网、水网、互联网、物流网、人居环境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教育、医疗、养老、公共文化服务等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抓紧研究指导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的实施意见,接续常态推进扶贫工作。(作者系汉中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室主任、副教授)  (来源:调研与决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发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