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借款产生的利息是非流动房贷算负债吗吗?


  流动负债又称短期负债,是指将在1年(含1年)或者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流动负债的特点主要包括:一是强调必须要在一年内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履行的偿还债务的义务;二是指明要通过公司的流动资产或新的流动负债进行清偿。
目录
产生原因
  流动负债产生的原因有多种:由借贷形成的流动负债,如从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借人的短期借款;由结算过程中产生的流动负债,如公司购入原材料,货已到而货款尚未支付的待结算应付款项;由经营过程中产生的流动负债,有些费用按权责发生制原则需要预先提取,如应交税费、应付职工薪酬等;由利润分配产生的流动负债,如应付投资者的利润等。流动负债形成的原因明确后,需要进一步关注流动负债的形成是否合理,数额是否正常,时间上是否合适。
主要内容
  流动负债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等等。
  短期借款:短期借款是企业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入的,期限在1年以内的各种借款,包括生产周转借款、预购定金借款、临时借款等。
  应付票据:应付票据是指企业在购买材料、商品和接受劳务供应等而开出、承兑的商业汇票,包括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
  应付账款:应付账款是指因购买材料、商品或接受劳务供应等而发生的债务,这是买卖双方在购销活动中由于取得物资与支付货款在时间上不一致而产生的负债。
  其他应付款:他应付款是指与企业的主营业务没有直接关系的应付、暂收其他单位或个人的款项。
  应付职工薪酬:应付职工薪酬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或解除劳动关系而给予的各种形式的报酬或补偿。包括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职工福利费,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带薪缺勤,利润分享计划,非货币性福利,辞退福利和其他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给予的报酬或补偿。
  应交税费:应交税费是企业根据在一定时期内取得的营业收入、实现的利润等,按照现行税法规定,采用一定的计税方法计提的、应交纳的各种税费。主要包括应该交纳的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所得税、消费税、教育费及附加等等。
会计核算
  短期借款:短期借款核算的内容包括:借入本金的核算,每期计提和支付利息的核算,以及到期偿还本金的核算等。对短期借款的利息,通常是每季度支付一次。如果利息数额较小,可以在实际支付利息时直接计入当期的财务费用或开发成本。如果利息数额较大,可以按月预提。
  应付票据:应付票据分为带息和不带息两种;带息应付票据应在期末计提利息,计入财务费用;应付票据按票面金额入账。
  应付账款:应付账款附有现金折扣的,应按扣除现金折扣前的应付款总额入账,在折扣期内付款而获得的现金折扣,应在偿还应付账款时冲减财务费用。应付账款附有商业折扣的,应按扣除商业折扣后的应付款总额入账。
  其他应付款:企业应设置“其他应付款”账户、用来核算企业应付、暂收其他单位或个人的款项,该账户属于负债类账户。贷方反映企业发生的应付、暂收款项,借方反映企业支付应付及暂收款项。月末,余额为贷方反映企业应付、暂收的结存金额。本账户按应付和暂收等款项的类别和单位或个人设置明细账。
  应付职工薪酬:企业按照有关规定向职工支付工资、奖金、津贴等,借记"应付职工薪酬",贷记“银行存款”、“库存现金”等科目。企业从应付职工薪酬中扣还的各种款项,借记本科目,贷记“其他应收款”、“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等科目。企业向职工支付职工福利费,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库存现金”科目。等等。
  应交税费:应交税费核算的是企业在一定期间内取得的营业收入和实现的利润,或发生特定经营行为时应缴纳的各种税金。为准确核算企业应缴纳的税金,企业需要设置“应交税费”会计科目,并在“应交税费”下设置“应交增值税”“未交增值税”“预缴增值税”“待抵扣进项税额”“应交消费税”“应交资源税”“应交土地增值税”“应交房产税”“应交所得税”等明细科目。
与非流动负债区别
  1、定义不同
  流动负债是指将在1年(含1年)或者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而非流动负债又称为长期负债。是指偿还期在一年以上的债务。
  2、包括内容不同
  流动负债包括短期借款、交易性金融负债、衍生金融负债、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款项、合同负债、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其他应付款、持有待售负债、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其他流动负债;而非流动负债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租赁负债、长期应付款、预计负债、递延收益、递延所得税负债、其他非流动负债。
流动负债占比
  流动负债占比是流动负债率,流动负债率反映一个公司依赖短期债权人的程度。流动负债率=流动负债总额/总负债。流动负债率是指流动负债占总负债总额的比例。流动负债率通常包括:营运资金、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和现金流量比率。
  1、比率升高或较高时:
  (1)企业的资金成本降低;
  (2)偿债风险增大;
  (3)可能是企业盈利能力降低,也可能是企业业务量增大的结果。
  2、比率降低或较低时:
  (1)企业偿债能力减轻;
  (2)企业结构稳定性提高;
  (3)可能是企业经营业务萎缩,也可能是企业获利能力提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贷款不看征信不看负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