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乐家居八连板便宜了谁新8天涨幅超100%为什么不停牌?

  每日经济新闻消息,9月6日,A股开盘后不久 ,以全屋定制、整体橱柜为主营业务的南京我乐家居股份有限公司再度涨停,取得8连板,报16.13元。  9月6日晚间,我乐家居(SH 603326,收盘价:16.13元,市值50.89亿元)发布异动公告,经公司与其他股东核实,2023年6月30日公司股东于范易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2244.04万股,持股比例为7.1124%。  截至2023年9月6日收盘,上述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数量降至4200股,持股比例为0.0013%。期间通过集中竞价减持股份数量为2244.04万股,减持比例为7.1124%,并买入4200股。公司正在积极与相关股东核实股份变动情况。  上交所火速做出回应,9月6日就我乐家居股东涉嫌违规减持下发监管工作函。  要求公司明确列示相关股东于上述时间区间内的股份交易及持股比例变动明细;同时,立即自查是否存在违反《证券法》《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相关规定的情形。  对此,9月6日我乐家居发布公告,收到监管工作函,股东于范易及其一致行动人刘福娟、烟台埃维管业有限公司、西藏埃维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烟台埃维商贸有限公司作为合计持股5%以上的股东,在持股比例变动达到5%时应当进行报告和公告,在该事实发生之日起至公告后3日内,不得再行买卖股票。公司相关股东的减持行为已涉嫌违反规定。  具体来看,根据我乐家居公告介绍,经公司与其他股东核实,2023年6月30日公司第三大股东于范易及其一致行动人刘福娟、烟台埃维管业有限公司、西藏埃维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烟台埃维商贸有限公司合计持有22,440,408股,持股比例为7.1124%。截至2023年9月6日收盘,上述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数量降至4,200股,持股比例为0.0013%。期间通过集中竞价减持股份数量为22,440,408股,减持比例为7.1124%,并买入4,200股。  公司股票收盘价自2023年8月28日至9月6日连续十个交易日内日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累计超过100%,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规则》的有关规定,属于股票交易严重异常波动情形。  公司股票自2023年8月28日至9月6日区间累计上涨幅度为114.21%,同期上证指数累计上涨幅度为3.07%,公司股票短期涨幅严重高于上证指数,存在市场情绪过热的情形,但公司基本面未发生重大变化,也不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信息。  公司股票自2023年8月28日至9月6日区间累计换手率为31.66%,9月6日换手率为14.69%,显著高于此前交易日。鉴于公司股票价格短期涨幅较大,可能存在非理性炒作风险,公司郑重提醒广大投资者充分了解股票市场风险、公司披露的风险因素,注意二级市场交易风险,审慎决策、理性投资。  据了解,我乐家居成立于2006年,实际控制人为缪妍缇(NINA YANTI MIAO)和汪春俊,分别任董事长、副董事长。汪春俊同时为南京瑞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控股股东和南京开盛咨询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的普通合伙人。缪妍缇女士与汪春俊为夫妻关系,两人均出生于1968年,现年55岁。  今年1-6月,我乐家居营业收入7.36亿元,同比增长3.5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5986.31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8.26%,主要是经销业务和大宗业务收入较同期增加,同时上年比较基数相对较小综合所致。  “史上力度最强、最严的减持新规”!1700多家上市公司实控人减持受限  8月27日晚,证监会发布的《证监会进一步规范股份减持行为》表示,充分考虑市场关切,认真研究评估股份减持制度,就进一步规范相关方减持行为作出要求。新规从破发、破净和分红这三个维度对股东减持进行了严格限制,也被市场称为“史上力度最强、最严的减持新规”。  根据要求,上市公司存在破发、破净情形,或者最近三年未进行现金分红、累计现金分红金额低于最近三年年均净利润30%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不得通过二级市场减持本公司股份。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的一致行动人比照上述要求执行;上市公司披露为无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的,第一大股东及其实际控制人比照上述要求执行。  此次减持新规影响面有多大?据上海证券报统计,倘若“减持新规”立即执行,剔除2020年8月27日后上市的公司,有1708家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的二级市场减持将受到限制。  事实上,减持新规带来的资金增量不可小觑。据华泰证券测算,年初至今重要股东二级市场共减持3468亿元,而新规下只能减持2057亿元,减少约40%的量,相当于引入年化增量资金约2500亿元。  但在短期的资金利好之外,减持新规所带来的改变绝不仅仅止步于此。在此之前,我们经常能够看到利用减持规则套利的上市公司大股东、多年一毛不拔不分红的“铁公鸡”式上市公司,这一次减持新规出台,也意味着一面不分红另一面还想股价炒作、高位减持套现的大股东不再有割韭菜的机会。  据统计,剔除2020年后IPO企业,近三年零分红的企业达到862家,这些企业的实控人及控股股东也将受到二级市场减持的限制。此外,不少上市公司尽管股价未破发,但因连续三年未分红,其实控人及控股股东也将被减持新规限制。其中更是包括多家前期被市场爆炒的AIGC概念股。  多家公司大股东终止减持  据证券时报,减持新规从破发、破净、分红等方面,约束了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的减持行为,近期,多家上市公司近期发布了大股东提前终止减持计划的公告。  本次减持新规与之前的减持规定相比,最鲜明的特点在于将控股股东和实控人减持条件和上市公司分红和股价挂钩,而上市公司的分红能力以及公司股价又与公司的经营情况、盈利能力密不可分。  东方证券研究指出,减持新规的底层的逻辑就是只有把公司经营好、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才有资格进行减持,某种意义上是建立了控股股东或实控人减持行为的激励约束机制,也更大程度保证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与中小股东利益的一致性,有助于建立更为良性的股市生态、推进资本市场的高质量发展。  据东方证券统计,此次新规实行之后,机械、电子、医药、基础化工、计算机、电力设备及新能源等主要是科技成长性板块受到减持限制的上市公司是最多的。但如果考虑到各行业市值差异较大的因素,受减持新规影响最大的行业是银行、房地产、钢铁、石油石化、商贸零售等周期性行业。但考虑到这些行业主要是国有控股股东,自身减持的意愿从历史上看本来就较低、且减持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可能更多、流程可能也比较长,实际影响预计并没有看起来那么大。  业内人士指出,监管进一步规范减持行为,长期有利于市场稳定健康发展,但部分公司仍旧存在的“侥幸心理”不可取,应主动遵守新规,更加专注主业,注重提升公司治理能力,提高盈利水平和分红能力,推动公司经营更加稳健发展。(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这啥情况?  你要不信,最先放出口风,我们这里要降印花税的就是他们。  不仅准确命中发布时间、就连减税力度都一清二楚。  另外,爆料我们这里推进“认房不认贷”政策的外媒,还是他们......  但总觉得怪怪的。  根据我们这里的媒体消息,北京房市如火如荼,没必要跟老妈喊你回家吃饭一样,一声接一声,一遍接一遍吧?  另外政策是否有效,也需市场时间验证不是?  目前从中原地产发布的数据来看:  认房不认贷落地后,北京二手房成交量,周六成交1200套,周日1400,本周截至目前600套;  二手房挂牌量三天增加6000套,库存净增2800套;  新房周六签约1800,周日900,周一200套。  数据并没有什么异常,还需更长时间,准确来说,至少还需多看几个周末,多参照一些数据才能下准确结论。  比如:离婚数短期有没有暴增?信贷数据有没有回暖?  但时间不等人,今早另一重磅媒体《金融时报》刊文,声称,债务协议为中国开发商争取到了时间。  并点名:碧桂园。  要知道前几天他们路透社也好、《金融时报》也罢、甚至纽约客、华尔街日报都在大幅唱空我们房地产。  怎么话风说变就变了?  02  今天港股中国恒大涨超80%、融创中国一度涨超70%、世茂集团涨超50%、佳兆业集团涨超30%,就连被点名的碧桂园也涨了接近20%.......  港股房地产板块内逾三十只股票涨超10%。  这啥情况?  熟悉我的读者,肯定记得,我在周一的稿子里就写过:  对此,我也表示:  但谁曾想,反弹来得那么快!那么猛!  到底是啥原因,让他们一刻也等不了?  03  汇率。  今天汇率冲到了7.33,创下2016年来最低纪录。  无巧不成书的是港币汇率到了7.84也到了破关时刻!  换言之,港币、人民币双线都到了最关键的时刻,尚属历史首次。  那么保大还是保小?  两个都保可不可行?  外资根本不给你商量,摁着港股市场就是一顿猛锤。  放消息、拉高、出货、卖出港币......  一气呵成,根本不给你反应时间。  这里有一个细节,非常能说明问题。  融创先取消港股通,这样只有机构,或者只有港股开过户的朋友可以买入,而大A的散户压根无从入手。  等重新开通港股通,三天时间,翻倍。  剩下的显然就是等着人去“救”它。  这种行为怎么说呢?  如果从战术上来看,媒体建立信任关系的同时、资金缓缓买入、在一连串的释放利好打掩护,拉高出货。  完美呈现了什么是“不动如山、起徐如林、其疾如风、侵略如火。”  但从事情性质上来看:糟糕透顶。  市场完全没有应对措施,只能任人宰割,这到底啥情况?  所以我们看到监管方的震怒,以至于连夜下发了文件:  04  请注意关键字:防假、打假、化解重点领域风险  防谁?打谁?风险又在哪?  主次顺序安排的清清楚楚。  那么回到开头的问题:  为啥最先爆出猛料的都是外媒?  答案很清晰:内鬼难防!  以前通过市场写小作文,干扰秩序,达到盈利目的。  监管力度加大,就委托外媒代劳。  但谁曾想,外媒不讲武德,不仅好处不少要,更要吃干抹净!  有一说一,外媒是坏。  但内鬼呢?  05  事实上,今天资本市场还发生了一件耸人听闻的事,有公司违规减持。  8天8板的我乐家居成了整个市场做多的旗帜,由于触及10天涨幅超过100%,因此市场非常关注:  监管是否会出手。  令人欣喜的是,监管没有选择站出来大煞风景,就在大家欢欣鼓舞之时,一条消息传来:  大股东清仓式减持7.1%!  根据证监会上市公司股东减持规定的第九条:  持股5%以上属于大股东即大非,在任意连续90日内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减持不得超过1%,通过大宗交易系统减持不得超过2%。  我乐家居大股东,为何敢在减持新规后顶风作案?  要知道,如果合法减持需要630个连续日才能完成,而现在在短短8天内就完成了。  而且是在涨幅超100%的背景下。  这算什么事?  如果违规减持只是罚款60万,禁止交易半年。  那这连“自罚三杯”都算不上。  那么这些直接把公司都卖了的人还会在乎这点处罚吗?  又有多少人会选择立马套现走人?  长此以往,市场如何做多?如何敢做多?  信心被破坏只需要一次事故,但重建呢?  06  何谓加大这本市场防假打假力度?  我乐家居的违规减持就是个很好的参照样本。  如果不能一鼓作气定格处罚,市场做多的情绪会再而衰、三而竭。  顶格处罚长啥样?  我给大家摘录了出来,证券法186条兜底罪予以顶格处罚:  在限制转让期内转让证券,或者转让股票不符合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买卖证券等值以下的罚款。  而对于大宗交易接手方违规减持股票的行为,具体的处罚力度取决于监管层的监管措施和惩罚力度。  简单来说,没收所有违法所得,并处于一倍罚款。  如果最后的处罚没有达到此标准呢?  我只能劝大家好自为之。  07  最后说一下今天另外一件大事。  沙特把单边减产举措再延长三个月,消息一公布,布伦特原油价格直接突破90。  这意味着刚压下去的通胀,会因为生产成本增加,再次反扑。  这对于资本市场最大的影响是——加息继续。  石油价格提高,意味着美国核心通胀率也大概率走高,结合美联储一贯的鹰派作风,9月加息的概率大大增加了。  而这对我们最大的影响是——  国内的油价估计又要上调了,毕竟,我们油价跟国际接轨。  这就会导致交通运输成本上升,进而将影响着各行各业。  这带来的结果是:  一个坏消息:我国是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但与美国不同,美国产量很高,可以平衡掉一部分需求,而我们真只能硬扛汽油涨价的成本。  一个好消息:我们对石油进口依赖很高,但沙特是我们第二大石油进口国,我们可以谈点优惠价。  还有一个坏消息:我们跟沙特签的长协价,价格并不低,甚至比目前的价格还要高!  所以沙特石油减产时间延长,国际油价上涨会直接传导到国内,油价上调还是在所难免。  说句心里话,92号油已经8块了,谁能顶得住?  还还有一个好消息:油价的上涨利好新能源车产业,新能源车优惠政策延续,车企降价促销,叠加油价上涨,估计四季度的新能源车销量会很不错。  还还还有一个坏消息:以石油为代表的大宗价格增高,或将在进口原材料端带来压力,导致生产企业成本增高。  还还还还还还有一个好消息:圣诞节快到了,订单会安排起来,沙特抬的价格,最终将有欧美买单........  最后我们讨论个严肃的问题,为何我们的爆料,总走在前面?  深层次的答案我们暂且不表。  但我能分享个浅浅的认识:  我们所有人好像一下进入了一个低容错率的时代。  而且这种低容错,是全方位的。  没有宽容,没有平衡,只有两种声音,正确与错误。  这让你不能出错,这让你小心翼翼。  于是不方便讲的,有能耐的找外媒,没能耐的只能找央媒,再没能耐的只能找自媒体。  毕竟,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乐家居八连板便宜了谁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