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对哪些行业影响最大对不同行业和企业的生存影响大不大?

发表时间:2022-08-26 阅读:13966次 作者:快跑者小编
一、疫情过后,哪些行业会越来越火?
经历此次疫情,相信全中国人民感受深刻。而据钟南山院士讲,还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我们梳理一下人们在疫情期间的需求,就不难总结出疫情后有哪些行业会火,因为有需求就有供给。今后企业家和普通人会抓住商机或从事这些赚钱行业的工作,而且必然是长期高增长的行业。
第一位,医卫行业。口罩、防护服、呼吸机、检测治疗设备和用品耗材及药品、酒精、消毒液,甚至于小小的棉签等等,都是消耗巨大,需求巨大。
药物研发,包括特效药品和疫苗研发。一场人类史罕见的疫情改变人们的认识和观念,面对病毒细菌束手无策,企盼特效药和疫苗的心情有么的迫切。
ICU病房建设,目前不仅中国远远不够,全世界都严重不足,造价高昂,但市场需求巨大。这已经引起医学界和决策者们的高度重视,发展潜力巨大啊!
环境消毒行业。研发新型、高效、无毒、实用的环境消毒剂或设施设备是大趋势。一旦发生疫情,医院、家庭消毒灭菌非常重要,特别是意识比较强的城市老百姓非常重视,舍得花大价钱购买使用。
第二位, 防疫用周边工业产品。经历这场惨痛的教训,世界各国必然会加强其周边产品的生产、贮备和建设。武汉火神山雷神山搭建医院用了3亿,还建了无数方舱医院,细想一下都会需要哪些东西?你家里必须有的东西那里都有,你家里没有的东西那里也有。今后各省市县都会大力建设,以备不测之需。
第三位,互联网跃进式发展。互联网医疗问诊、医药电商、网购、游戏、直播、网红等行业都会对巨大需求作出适应性的开发和重大发展。
不得不提的是在线教育平台,在这次疫情中面对全中国几亿学生表现很差,可以说是千疮百孔,应接不暇,还有许多硬件软件和网络需要发展完善的东西。
第四位,家教行业一定会很有市场。疫情期间社会培训机构全部歇业,低中风险地区不少教师上门授课,满足了特别是初三、高三学生的需求。
当然,会火的行业还有很多很多,比如配送、外卖、家政陪护等等,就不一一枚举了。
二、这次疫情哪些行业影响最大?疫情过后哪些行业更有前景?
#悟空问答#
这次疫情影响最大的行业是具有人员密集性质的服务行业,如:旅游业,主要包括旅行社、旅游景点、旅游交通等;商业零售和餐饮业,主要包括宾馆住宿、餐饮服务门店、大型超市等;线下教育培训机构,主要包括民营幼儿园、儿童娱乐场所、中小学教育培训场所等;影视业,主要包括影视制作场所、影视播放场所等娱乐场所等;交通服务业,主要包括民航、铁路、公路交通、物流服务等;卫生服务业,除大型医院外,为防止疫情扩散,各社区医疗门诊多数歇业;体育服务业,主要包括体育比赛场馆、成人健身运动场馆等;家政服务行业、婚庆服务行业等庆典行业等也受疫情影响较大。这些具有人员密集性质行业人员就业率较高,多数服务人员至今没有上班工作,影响了工资收入和福利待遇,一部分人员也将面临失业风险,影响了社会发展和稳定大局,希望有关部门引起高度重视。
疫情过后,哪些行业更有发展前景呢?我个人认为主要有卫生服务事业、体育保健行业、健康保险行业、教育培训事业和网络媒体服务业。
一是国家更加重视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疾控和防疫场所和医疗器械工厂建设将进一步加大投入,医护人员教育和培养工作将进一步加大力度,公共卫生资源将加快满足公民需求,抵御突发疫情事件的能力将进一步加强。
二是体育和健身行业方兴未艾。人们的健康意识进一步增强,将越来越重视体育健身运动,提高自身素质以及免疫能力,对基础疾病的治疗会越来越重视,卫生保健行业需要加强管理,提高服务质量。
三是健康保险行业将进一步发展,人们保险意识将进一步增强,投入将进一步加大,健康保险行业需要加强宣传,服务到位,提高效率。
四是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进一步融合,线上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会得到长足发展,同时也将与线下教育有机结合,以克服学生管理薄弱的问题,以便于学习效果的及时检测、反馈和矫正,提高教育培训质量。
五是网络媒体服务行业将快速发展,特别是广告服务行业将由报刊、电视行业转移到手机服务网络平台上来,随着5G网络建设加快,人们的娱乐形式将呈多样化发展趋势,自媒体发展前景越来越广阔。
其他服务行业将陆续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并且会发展很好,人们将越来越重视家庭的和谐,健康、旅游、娱乐的消费投入会越来越多。希望各有关企业不要轻易裁员,对员工待岗期间发放生活补助,加强心理疏导,为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贡献!#我上头条# #河北#
三、疫情结束后哪个行业最先复苏呢?
可以给大家一个脑洞大开的答案吗?那就是饭店餐饮业。而且德先生认为只有这一行业会率先复苏,而且增长迅猛,大幅度反弹,很快就回到原先的繁荣水平。
1.此次公共安全事件受影响的行业极其多。如果讲损失最严重的莫过于饭店餐饮业、旅游行业,以及各类商铺。但是饭店餐饮业不仅仅遭受了无营业收入,不但浪费了一年中的旺季,而且还要将自己的存货折价出售。相当于遭受了三重打击,可以说是惨中又惨。
2.但是一旦事情结束,最快反弹的还是餐饮业。大家在家里做饭做的时间够长了,想想外面百味的餐饮,各式各样的美食,以及吃饱就走那种殷勤的服务。是不是感觉自己人生才活的有那么一点亮色?在外面吃饭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朋友之间的情谊,以及口舌之间的满足,更多的是我们对于人世间的存在感,还有就是社会动物的群居感。
3.马斯洛在人的需求学说中,首先是指生理需求,就是满足生存的衣食住行的最基本保证。之后就是安全需求,那么目前就是保证我们不受到病毒的困扰和蔓延。第3点就是社交需求,就是人和人之间相互交往,相互沟通,寻求安慰和帮助以及共同成长的需求。那么中国的饭店餐饮,就是成功完美的充当了这一角色。我们在一起,可以一起饮酒,一起吃饭,一起欢笑,一起诉说各自的快乐与悲伤。同时还享受了美食。
4.过去中国人讲缺啥补啥。那么2020年开年最缺的就是我们在一起。本来春节就是让我们在一起,但是今年的春节都让我们都在自己的家中。所以当此次事件过后,每个中国人急需补偿的就是我们在一起的感觉。那么通过什么来第一表现呢?只有三种方式可以实现,那就是一起吃饭,一起喝茶,一起运动。在这三种中一起吃饭是老少皆宜,全部喜爱的一种形式。
总结一下:这是德先生的预言,大家可以留后观察。但是按照我们这个民族的特性,基本上它是最快反弹的行业。而且也是需我们共同需要的事情。诉说一下这段时间的感觉,舒缓一下我们的压力,共同向前盼望着如何奋斗在一起。
德先生讲金融和理财由专业变得通俗。跟随德先生得到最简单的答案和最实用的解决之道。觉得好关注我!再多点点赞。点点下面广告,让德先生再赚点钱!
  四、快跑者外卖跑腿系统、同城生活配送系统有什么功能?多少钱一年?
  快跑者系统致力于解决外卖订餐平台及本地O2O生活服务平台化,帮助创业者线上线下一体化运营,搭建自有本地化服务平台。
  快跑者满足同城外卖、团购、拼团、发现、推广分销、同城小程序、会员权益卡、跑腿功能、信息发布等多样化功能,帮助解决创业者难题。
  在高校建立“互联网+”模式的今天,快跑者系统平台通过为高校学生提供校园外卖、校园配送、外卖小程序、表白墙、发现、交友盲盒、跑腿功能、校园模式配送、快递代取等等,打造智慧校园!
  现阶段市场上同类型系统很多,但大部分系统开发成本高,系统容易出现问题。但快跑者系统非常适合创业者,不需要太高的投资,同时系统也将定期维护更新,为创业者省去各种麻烦。快跑者系统根据不同的功能选择以及套餐定制价格不一,最低千元就能满足用户需求,没有其他的额外成本!
  快跑者立即使用地址:
  https://www.snailcrm.com/register?mark=%E7%B1%B3%E8%94%93

导读#2月财经新势力#这是熊猫贝贝的第1561篇原创文章2023年已经正式扬帆起航,在政策面的支持下,经济环境中的企业部门,盈利的生存基本面将逐步好转,整个中国社会的复苏和持续将成为发展主基调,经济增长继续向合理增长区间收敛,全年经济运行有望实...
#2月财经新势力#
这是熊猫贝贝的第1561篇原创文章2023年已经正式扬帆起航,在政策面的支持下,经济环境中的企业部门,盈利的生存基本面将逐步好转,整个中国社会的复苏和持续将成为发展主基调,经济增长继续向合理增长区间收敛,全年经济运行有望实现呈先抑后扬、前低后高态势。随着2022年年底防疫防控政策的调整与优化和《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的出台,消费需求将有显著提高。积累的“超额储蓄”与压抑的消费意愿将出现明显改善,将共同支撑消费需求的明显修复,进而为经济增长提供内生动力。同时,随着居民对就业和收入预期的改善,一些升级类商品如新能源汽车、智能手机、绿色智能家电等,正处于规模化更新换代的窗口期,其消费需求也将进一步释放。其次,在多重政策支持下,投资需求有望保持稳健。受困于地方政府债务率,基建投资增速将从高位有所回落,很难继续维持较高增速;在政策倾斜和金融支持的背景下,制造业投资有望维持韧性;在供需两端的政策支持下,房地产销售和投资都可能在低位企稳并有小幅反弹。整体看,房地产投资的反弹将给经济增长带来增量贡献,基建投资和制造业投资虽然会有不同程度的回落,但仍将对经济起到支撑作用。尽管诸多不确定性依然存在,经济运行还将面临各种挑战,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对2023年的经济工作做出了全面系统部署,财政、货币、产业、科技、社会以及房地产、平台经济等多个维度的政策将共同发力,为2023年的经济复苏带来了更多的希望和支撑。
主线清晰,共识明确,当然,2023年还有一个关键的政策和国家态度节点,那就是2023年3月初的全国两会的召开,会在一些细节和具体执行上,释放更多的信号,很多东西的推进,也会得到加速。
毫无疑问,中国这个国家和所有中国人,在2023年,踌躇满志,方向明确,但是也要面对一个充满不确定性迷雾的时代转折点。
时代不一样了,很多东西也不一样了,趋势的洪流之下,周期的威力之下,很多原本顺风顺水的行业,产业和经济模式必然遭遇空前的冲击,甚至是颠覆,当然,同样也会因为时代的浪潮和力量,利好另外一些行业,甚至催生全新的产业和模式出现。
这篇文章,就写在2023年经济全面启动的当下,另辟蹊径,反向思维,为各位读者梳理几个后疫情时代,中国经济环境中具有下滑加速确定性的行业,产业,还有经济模式。
内中涉及的相关产业,并没有任何唱衰和针对的意思,仅仅就是在时代环境和趋势风向的背景下,进行有依有据的理性讨论和研判分析,如有冲撞,还望从业群体和行业关联的朋友们,予以理解。
动向,把握本质,看清主线,研判趋势,指导行动。
本文已反复自查合规,不碰红线,语言平和公允,不带价值导向。
内容有依有据,分析理性客观。
硬核内容,错过不再。
以微见著,洞察先机,把握趋势,指导决策。
PS:
文章略长,内容的阅读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耐心,并且需要进行思考。
内容不求讨好所有读者,写作分享也是一个阅读群体和写作群体互相选择的过程。
每个人的认知层次不同,不做强求,这篇文章的内容不是什么大路货,也不是什么看完能够带来轻松愉悦精神满足的爽文,请结合自身需要和认知需求理性看待。
头条独家文章,抄袭搬运必究!(有看到抄袭搬运的读者朋友也请帮忙举报一下,原创标签只有在头条平台。感激不尽!)
(如果这篇文章在其它资讯平台被看到,不用怀疑,就是抄袭搬运,厚颜无耻)
选择大于努力,思维决定层次,是任何时代任何环境下的重要规则。
片:头条库
2023年1月,国家统计局公布,2022年末全国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14117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这是近61年来中国首次人口负增长。
人口负增长是指总人口数量开始减少这一标志性转变,其源于生育率的下降。这是一个趋势性事件,是复杂的结构性结果,而不是什么短期就能轻易扭转的小事。
生育率下降这件事,在中国前面很多国家也出现过,其中不乏步入发达行列的高福利经济强国,对于这个趋势性的难题,至今没有成功扭转的案例。
这是一条没有成功先例,但又是所有国家和经济体必经的荆棘之路,只不过,绝大多数的中国人恐怕都没有想到,自己的国家走上这条道路,竟然如此的仓促和突然。
需要注意的是,2022年中国人口负增长,它还伴随着出生人口首次少于1000万这一事件。
观察历史,1963年中国出生人口接近3000万,10年前都还在1500万人以上,2022年降到了956万。
所以理性预判,未来的几十年,中国可能都要处于人口负增长状态,只是速度快慢问题。
不谈什么人口红利的经济话题,也不用去看人口结构另一面的老龄化压力,就仅仅说生育率下降这个趋势,就必然给中国的经济环境和很多关联产业,带来必然的趋势冲击和下滑影响。
生育率大幅下降会从婴幼儿产品、到教育、就业、房地产、养老等等一系列行业都会受到重大影响。
生育率下降与教育产业,孕妇产业,医疗产业,儿童产业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很多国家都是将孩子视为培养对象,科技兴国这个道理大家也都懂,失去了未来的人才,无疑是经济路上最大的失败。
至于老龄化,实际上从理性效率的现代经济模型中去分析,基本上没有多少现实意义,中老年的财富状态和生理活性,就决定了这样的群体是不具备消费型价值挖掘意义的。更多的是偏向于责任和社会福利性质的服务。
这没必要反驳,老年人的钱不好赚是一方面,和社会价值道德主流冲突是一方面。
任何生意和产业,本质上都是依附需求而生存,而不是依靠创造需求来生存,所以对于老龄化社会,针对老年人最多的生意,往往都是各种诈骗本质,欺骗性质的花招套路。
靠骗当然来的快了,但是这能叫产业和见得了光的持续生意?
任何生意,都讲究顺势而为,需求先行,生育率下行,新生人口减少的趋势之下,以新生儿,孕妇,儿童关联的上下游产业,服务,以及商业模式,在2023年的前景,不容乐观。
片:头条库
2023年,中国的经济环境中,有两个重要的趋势性大动向:
一个是金融市场注册制的全面落地:
2月17日,中国证监会实施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相关制度规则,标志着注册制的制度安排基本定型,注册制推广到全市场和各类公开发行股票行为。
从科创板到创业板、北交所,再到全市场,在经历了4年试点之后,股票发行注册制将在更广阔的空间发挥其制度优势,促进资本市场更好发挥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并有望引发资本市场诸多变化。
另一个在过去几年出台的资管新规以及经济现实情况综合作用之下,中国已经越来越明显的进入了一个低利率时代:
自从2022年1月1日资管新规落地实施之后,银行理财产品就彻底地与“刚兑”脱钩。其中第六条规定,金融机构应当加强投资者教育,不断提高投资者的金融知识水平和风险意识,向投资者传递“卖者尽责、买者自负”的理念,打破刚性兑付。
2022年依赖国有大行、多家股份制银行先后下调个人存款挂牌利率后,多家农商行也加入下调利率的队伍。利率的下调彰显出国家对于经济复苏的渴望,但由于外部市场的不确定性,中短期内市场恐慌情绪依旧难以得到调整。
整个经济市场出现存蓄收益低,但仍然坚持储蓄的特殊现象。
总的来说,作为全球经济中重要的一环,中国也正面临逐渐恶化的国际金融环境和更大的政策调整压力。
近20年来我国利率水平持续震荡,但总体上仍保持下降的趋势。
片:网络
片:网络
从各项资产利率来看,中国可能已经进入了利率下行的通道,未来大概率不是利率降不降的问题,而是下降的速度,以及下降的幅度到底有多大。
这两个趋势动向,对于中国国内以人民币业务为主要业务内容的所有金融行业来说,都不是什么好消息:
一方面,全面注册制落地以后,中国股市未来之路,可能就是一场博弈:
一个池塘,放进的鱼多,还是放进的渔夫多
鱼,代表增量资金,如果海外市场动荡,中国估值有吸引,北上资金增量显著,那股市就有希望了。
渔夫,代表着新IPO的企业,注册制后,必然带来较大的增量上市公司,每间公司都是吞金兽,会吃掉池里的鱼,即资金。
如果鱼进来数量超过渔夫,则股涨
反之,则股跌。
所以,注册制是市场散户的困境,也是基金经理的难题,所以无论对散户,还是基金,都是利空。
关联的金融券商行业,面对一个已经形成“2023年股票难做”共识的市场,风险加大的确定性就来了。
另一方面,低利率时代的特征,就是利率低,这不是一句废话,利率就是资金成本,就是金融行业的利润,低利率,意味着利润率被挤压:
从经济逻辑来看,任何行业的利润率被压低,意味着什么,恐怕不用多说。
要么内卷加剧,残酷洗牌,往管理和规模要利润;
要么就是外卷突破,去全球经济环境里面去找增量,金融生意可不是实体生意,美元霸权和欧美主导规则的环境里面想去薅羊毛?
2023年,中国经济环境中有特权撑腰的金字塔顶端行业,金融行业以及关联产业,将面临现实的下行压力。
当最高信用等级的国家国债收益都在下行趋势里面的时候,就连民间的高利贷恐怕都不要保持利率了。
片:头条库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中国人口进入重大拐点,或将造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影响。
有两个很重要的信号,很多人没有注意到。
第一个信号是2022年我国16-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为87556万人,相比总人口的减少,劳动年龄人口减少的数量更庞大。
要知道2021年,我国16-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为88222万人,也就是一年的时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减少了666万人,这意味着我国正面临老龄化社会和新生人口不断减少的重大挑战!
第二个信号是从城乡构成看,城镇常住人口9207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46万人;乡村常住人口49104万人,减少731万人。
综上所述,那么在劳动年龄人口不断减少的趋势下,在乡村人口不断往城镇转移的趋势下,大城市的“抢人大战”或将更加激烈,那么小城市和农村该何去何从?
特别是原本就已经出现人口流失,资源枯竭的收缩型城市,2023年,怎么运营?
还记得2022年,国家了多份决策,其中不少针对大城市瘦身健体和向外疏解等问题,并且要加速推动中小城市和县城的发展,以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无论从共同富裕的角度、区域协调发展的角度、解决大城市病的角度还是三年疫情的防控角度来说,疏解大城市,发展小城市、县城和乡村的确非常有必要,但是人口拐点的提前到来可能会影响这一盘大棋。
我们如今正在经历未富先老、未富先少,当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后,一定会倒逼产业升级,但是产业升级又谈何容易,所以一个必然的趋势就是:很多大城市依然会抓住最后的人口红利,加速“抢人”。
正所谓神仙打架,凡人遭殃,大城市“抢人”,大量的中小城市,恐怕难以避免收缩加速,人口加速流失的困境挑战。
这就是趋势洪流,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
这样的趋势之下,最大的确定性影响,就是很多收缩型城市的体制编公务员,事业编,地方国资背景的企业这样,原本在体制优势庇护下的铁饭碗,恐怕2023年的境遇,不容乐观。
实际上征兆已经有了:
2023年伊始,黑龙江、山西、青海等地掀起了一场行政改革风暴,撤街设县的动向落地彻底击碎很多人对铁饭碗的信仰;
山西试点六个县区机构改革、合并精简,打破铁饭碗,引发全国热议;
还有国家层面也有表态:
中央组织部、人力社保部近日也印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规定》文件。
其中明确,对于事业单位的正式在编人员,如果当年考核不合格,且不同意调岗,可解除聘用合同直接辞退。
这个制度的出台意义重大,代表着事业编已经不是铁饭碗,公职人员退出机制得到健全,如果再有躺平现象,那被裁退将是早晚的事情。
当资源越来越紧张时,铁饭碗也是可以打破的。
没什么事是永恒不变的,任何时代,都是选择比努力还重要。对于很多收缩型城市而言,金饭碗还能端多久,这是一个很值得去思考以及正视的严肃问题。
片:头条库
80后、90后年轻人是当前的消费主力人群。这个观念已经过时了。
2023年,第一批90后都33岁了,时间就是这么残酷,当下中国的消费主力,已经逐步转移到95后和00后群体了。
这不是理所当然,而是很多传统产业,传统品牌,以及制造业的老板,都还没有重视的一个重要时代特征。
三年疫情,其实无形中形成了一个消费市场的静默期,很多东西在这个阶段发生了重要的变化。
80后上有老下有小,职场事业遭遇中年危机,三年疫情冲击资产表受损,背负房贷和健康双重压力,不是没有消费动力,而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90后前半段的,也步入了人生最为艰难的瓶颈阶段,随着家庭和生活的逐渐稳定,消费冲动和意愿也出现了断崖式的下跌。
很现实,2023年,想要在消费市场上有所作为,就一定要离真正的主力消费群体,近一点,更近一点,了解他们的爱好,掌握他们的喜好,熟悉他们的需求,懂得他们的价值认知……
但实际上,有多少传统产业的负责人,能说清楚当下的年轻人,喜欢什么,在玩什么,什么呢?
没有必要自欺欺人,有一说一,这种认知决定命运的事情,讲道理没用,现实和市场,包括时间的教育,才有意义。
所以,对于很多传统行业,思维认知跟不上时代的生意而言,2023年,注定要在市场残酷洗牌和消费主力更迭带来的挑战中,谋求生存。
先不谈什么爆发,生存是第一任务的很多行业,实际上都是风险大于机遇的一个状态。消费主线和消费逻辑没有建立以前,很多传统产业,都要经历市场风格变化的生死考验。
片:头条库
文章最后,和大家基于中国传统文化里面的相关年运的说法和趣谈,结合现实,聊一聊一些趋势面的有趣内容:
特别说明,非迷信,讲文化,不作为任何现实行动的依据和参考。纯粹一个文化层面的交流和分享。
中国人把60年划为一“元”,正好对应一个产业革命周期,也即康波周期。
一元有三运,一运20年正好对应一个库兹涅兹周期。这就是“三元九运”。
片:网络
2004-2022年,中国正值“八白艮土运”,土就是房地产、建筑、建材、矿产。
这几个产业顺应天时,一定会得到大运加持的财富红利,凡夫俗子找对了平台,也能飞黄腾达。
而“艮”在八卦中的意向是少男,大家可以看到很多年轻小生对应的小鲜肉明星纷纷走红。
2024-2043年,将是三元九运中的“九紫离火运”。
离火运中,受益的行业是新能源、智能电网、医美、传媒、娱乐、文化、教育等,
能给人带去光明、热量、欢愉、虚拟、精神上的享受和繁荣。
离卦也即“中女”之意,中年女性将一展所长,走上时代的舞台。
现在业内已经不流行小鲜肉了,开始热捧“大嫂”。
不管是《狂飙》里面的大嫂走红,还是女强人张兰励志的奋斗被全网认可。
是不是很应景?
趋势如此,普通人如何抓住大运呢?
无非三个方式,
一是,投身离火运代表的行业,去上班,随产业发展精进自我,获得源源不断的劳动性收入,
二是,投资离火运代表的标的,去炒股,随产业周期提高身价,获得时代红利的财产性收入。
三是,虽然暂时投身不了也投资不了,但尽量让自己的工作或者客户跟大运挂钩,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一有机会,毅然转进。
天道即人道,大道至简,不过如此。
以上,就是基于现实,从敬畏常识,尊重规律的角度出发,对2023年具有下行压力以及冲击挑战可能的几个行业,进行的专题分析和讨论内容,和各位读者朋友们,进行一个分享和交流。
片:头条库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最新规定,本文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关于置业,投资等行为的明确建议,入市风险自担。)
以上正文,来自@熊猫贝贝小可爱
交个敢说真话,会说实话,善于观察的年轻人朋友,可好?
原创写作分享不易,如果觉得文章不错,欢迎转发点赞。本人
实力原创,头条独家,如有抄袭搬运侵权行为,必究!
有问题欢迎留言,再不行就也行,文明交流,有问必答,谢谢各位。
旅游火爆之后,这些行业今年有望反弹复苏
今年春节假期,旅游行业快速恢复,部分热门景区和城市出现人山人海的场景,国内游出游人次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88.6%。
遭受疫情冲击的众多消费行业中,旅游业率先复苏,那么下一个行业会是谁呢?
多个消费行业期望复苏
近日,成都市博览局宣布,2023年将力争举办重大展会活动1000场,展出总面积900万平方米,会展业总收入850亿元。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持续优化,成都将充分发挥会展平台经济功能作用,全面提升会展产业竞争力和经济带动力,为经济稳定有序发展提供更多实物工作量。
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教授、劳动与实践教育研究院院长,四川省导游协会会长陈乾康向第一财经表示,成都是西部地区最大的会展城市之一。伴随疫情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四川省的会展活动也迎来新的高峰,成都成为国内瞩目的会展中心城市。
他认为,糖酒会、西博会等大型会展活动不仅能实现招商引资、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目的,也给四川交通、酒店、餐饮、观光等服务性产业带来大量客源,并促进旅游资本向中西部地区的流动,促进西部旅游业发展。
不只成都,近日,上海市政府印发《上海市提信心扩需求稳增长促发展行动方案》(下称《方案》),提出10项行动共32条举措大力提振市场预期和信心。其中包括支持会展行业恢复重振,支持各类展会加快复展等。
在恢复和提振消费行动中,《方案》提出,对2023年在沪举办的对外经济技术展览会,按照举办单位实际发生的场租费用给予补贴。支持会展行业提升能级,对引进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权威机构认证的展览项目给予补助。
1月30日举行的2023浦东新区会展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上,了浦东新区支持会展业高质量发展十条举措,同时,多家重点场馆签订合作备忘录,将发挥各自软硬件特点和优势,促进资源整合共享,形成合力积极推动浦东会展业有序复苏。
会展业与旅游业在疫情的冲击下几乎都遭遇“停滞”,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调整,会展业等带动消费强的服务行业全面恢复也受到,成为地方提振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突破口。
与此同时,演艺行业也已经开始恢复。文旅部数据显示,据不完全统计,春节假期全国营业性演出共9400余场次,较2022年同比增长40.92%,比2019年增长22.5%,票房收入3.78亿元,观演人数约323.8万人次。
国家电影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春节档电影票房为67.58亿元,同比增长11.89%;观影人次为1.29亿,同比增长13.16%。在历年春节档票房榜中,也仅次于2021年春节档78.43亿的纪录,已经成为内地影史第二卖座的春节档。
国信证券研报认为,当前居民生活回归正常,春节消费数据的回温也传递了积极信号,同时刺激消费政策预计仍有望密集出台,行业整体持续复苏趋势明确。
兴业证券研报认为,2023年有望实现困境反转的细分行业集中在地产链(房地产开发、房地产服务)、出行链(航空机场、旅游及景区)、大消费(酒店餐饮、服装家纺、互联网电商)及信创(软件开发、IT服务、计算机设备)、传媒(影视院线、游戏、广告营销)与半导体等。
消费复苏还需政企多方催化
今年春节消费各行业均有明显回温态势。国家税务总局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今年春节假期,全国消费相关行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2.2%,比2019年增长12.4%,其中商品消费和服务消费同比分别增长10%和13.5%,比2019年春节假期年均分别增长13.1%和8.1%。
不过,消费的全面恢复尚需时日。
陈乾康表示,总体上看,春节期间国内旅游市场的火爆预示着国内旅游业已经基本复苏,为下一步的跨越式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但由于出境团队游要2月才逐步放开,因此国际旅游市场的复苏尚需时日。整个旅游市场的全面复苏还是寄希望于“五一节”以后。
他也介绍,目前四川省大部分地区天气回暖,人们出游意向高涨,积压多年的出境旅游需求已经呈现出报复性增长的势头,旅行社代办签证服务、出境游线路咨询和一些旅行社投放的5、6、7月出境游产品销售都非常火爆,他们与国际探亲游市场一起,大大推高了出境游市场的热度。
中泰证券研究所政策组负责人、首席分析师杨畅对第一财经表示,春节假日的服务消费明显修复,支撑消费回升,但确保消费“短期跳动”后的持续性,三条线索值得继续观察:一是实物消费,地产、汽车等如何修复;二是居民收支,即消费能力如何提升;三是消费意愿,即储蓄意愿如何降低。
杨畅表示,去年12月金融数据中,居民存款增加28903亿元(前值增加22500亿元),同比多增10011亿元(前值多增15192亿元),这表明居民消费能力具有基础,防控措施优化调整后改善了消费条件。后续观察重点,或转变为消费的主观意愿,能否得到改善。
中指院数据显示,2023年春节期间(1月21日~1月27日),代表城市新房成交规模保持地位,较去年春节假期下降约21%,恢复至2019年春节的75%,仅部分城市在去年同期低基数下同比出现增长。
1月2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针对需求不足的突出矛盾,乘势推动消费加快恢复成为经济主拉动力,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促进外贸外资保稳提质。
其中,会议指出,要加力扩消费。推动帮扶生活服务业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纾困、促进汽车等大宗消费政策全面落地。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促消费活动,促进接触型消费加快恢复。合理增加消费信贷。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做好保交楼工作。
事实上,从去年年底召开的各地经济工作会议来看,消费的恢复和扩大被寄予厚望,各地均明确提出从增加收入、改善消费条件和创新消费场景等方面,在政策上和场景上去释放消费潜力。
在文旅消费全面复苏之后,汽车等大宗消费的恢复成为实现消费增长的重点。
比如,上述上海的《方案》就提出,促进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延续实施新能源车置换补贴,2023年6月30日前个人消费者报废或转出名下在上海市注册登记且符合相关标准的小客车,并购买纯电动汽车的,给予每辆车10000元的财政补贴。实施绿色智能家电消费补贴,对消费者购买绿色智能家电等个人消费给予支付额10%、最高1000元的一次性补贴。
疫情三年,哪个行业受害最严重?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领域
大疫三年时间比较久,各行各业除了极少数与抗疫直接相关的行业,都受到了不小的冲击。社会经济全面复苏,既需要时间,也需要信心。那么你觉得受害最严重的是哪个行业呢?是餐饮?娱乐?旅游?交通?物流?文化?会展?以上来看,受疫情不利影响的行业还是很多的。但是个人以为冲击最大的还是养老行业。我所说的不利影响,不单纯指经济这一方面,养老还是最基础、最迫切的重要民生领域之一,对行业的打击,对事业的损害,和后续深远的不利影响,综合来看,是各行各业里受害最严重的。首先,养老是一个微利企业,机构本来也挣不了多少钱。大部分的中小机构扛不住太大的经济压力。三年疫情导致入住老人的急速减少,收入的持续下跌,会给小机构以致命的打击,资金无以为继,就会面临关停。平时一个几十人的小养老机构打一场官司,赔几十万就足以让它倒闭。更何况长达三年的萧条?小编本地已经有一些中小机构关停走人了。第二,疫情中严格的管控措施,导致入住老人的减少和养老护理人员的流失。为了老人健康,严控感染风险,过去三年,对养老机构一直实行最严格的管控措施。到现在应该还属于特殊场所吧,在过渡期内,出入机构还没有放开。过去的三年全封闭管理,老人住进去就出不来,出来了就回不去,见不到亲人,导致了很多家庭和老人的不方便,能接回家的就接回家了,很多养老机构入住率明显下降。而养老机构的护理人员,正常也是14天一轮值的排班,一封闭就十几天,这还是在疫情轻的时候,重的时候长达几个月出不来也是常有的事。养老员也有自己的家庭和生活,长时间被封控在一个场所,他们也受不了,也会导致情绪心理的压抑不健康。一些养老员也在这个阶段流失了。
第三,中国老人这个群体数量太过庞大,又是特别需要重点保护的弱势人群。疫情防控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是老人如何更有效抵御疫情风险,除了疫苗和加强防护,还没有什么成熟的办法和模式,也没有特效药。下一波疫情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来,养老行业的防控风险没有完全解除,实现健康养老仍是任重而道远。
所以干养老行业的同志们是非常不容易的,除了要有基本的经济支撑条件,有专业,还要有相当的情怀和爱心。没有足够的情怀和爱心,是做不了这份工作的,也不会撑到今天。辛苦,风险大,责任重,而且盈利薄,确实非常不容易,疫情过后的现在,迫切需要关心这个行业和从业人员。
国家和地方势必要出台一系列增加养老供给,提振养老行业信心的有力政策,克服疫情不利影响,推动养老事业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因为老人的事,等不得也等不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疫情期间对哪些行业影响最大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