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豫皖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政府工农银行一九三二年半元银币有吗?

1929年以后,土地革命战争深入发展,红军陆续建立起赣西南、闽西、湘鄂赣等革命根据地。随着工农红军的革命斗争和革命根据地政权的建立,各革命根据地相继建立了银行等金融机构。

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银行

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银行主要有:洪湖苏区的石首农业银行、鄂西农民银行和湘鄂西省农民银行,鄂西北苏区的鄂北农民银行,湘鄂边苏区的鹤峰苏维埃银行。

1.洪湖革命根据地的银行

19302月,石首县苏维埃政府成立,并创办了石首农业银行,发行石首农业银行信用券。

石首农业银行 信用券

19309月,湘鄂西特委召开第一次紧急会议,会议通过了“经济政策决议案”。同年12月,鄂西农民银行在石首调关成立,并发行鄂西农民银行信用券,行长为戴补天。 

鄂西农民银行 信用券

19316月,联县政府改组为湘鄂西省苏维埃政府,鄂西农民银行改名为湘鄂西省农民银行,行长为崔琪。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成立后,改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湘鄂西特区分行,并发行货币,鄂西农民银行信用券停止发行。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湘鄂西特区分行 纸币

193210月,国民党军队围攻洪湖革命根据地,洪湖苏区失陷,该行停业。

2.鄂西北苏区的鄂北农民银行

鄂西北革命根据地位于鄂、豫、川、陕四省交界的武当山区。19317月中旬,根据中共鄂西北临时特委的决定,在房县西街设立鄂北农民银行,银行负责人为胡苏黎、王守训。该银行曾发行纸币和银铸币。

鄂北农民银行 信用券

19319月,红军撤离房县,鄂北农民银行停业。

3.湘鄂边苏区的鹤峰苏维埃银行

湘鄂边革命根据地位于湘、鄂交界处。19313月,鹤峰县第三次苏维埃代表大会召开,成立了鹤峰苏维埃银行,袁建章任行长,发行了铜币权券。 

鹤峰苏维埃银行 铜币权券

1933年,红军撤出根据地,鹤峰苏维埃银行停业。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银行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位于鄂豫皖三省交界的大别山区。

19306月,鄂豫皖特权苏维埃政府成立后,为筹集资金、支援战争和根据地经济建设,于同年10月在黄安县的七里坪组建了鄂豫皖特区苏维埃银行,银行负责人为郑位三。1932年鄂豫皖省苏维埃政府成立后,鄂豫皖特区苏维埃银行改为鄂豫皖省苏维埃银行,又称鄂豫皖特区苏维埃工农银行,银行行长为郑义斋。鄂豫皖省苏维埃银行,除发行纸币外,还铸造发行苏维埃银币和铜币。

鄂豫皖省苏维埃银行 纸币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公营商店被称作“经济公社”,鄂豫皖省苏维埃银行将一些银行业务委托各地“经济公社”办理,包括调拨资金,收兑光洋纸币等。为了流通金融,由“经济公社”印发了一种以铜圆的文、串为面额的“油布票”。 

鄂豫皖苏区经济公社 油布流通券

1935年,红军北上抗日后,鄂豫皖省苏维埃银行随之停业。

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银行

闽浙赣革命根据地位于闽、浙、皖、赣四省交界地区。

193010月,赣东北特区贫民银行在弋阳芳家墩正式成立,行长为邵忠,经理为欧阳奂。该银行成立后,于19315月发行银圆票在苏区市场上流通并保证十足兑现。由于币值稳定、信用高,人民乐于使用,减少了银圆外流,对活跃苏区市场、巩固苏区金融发挥了重要作用。

19317月,赣东北特委改组为赣东北省委赣东北特区贫民银行也于同年11月改称为赣东北省苏维埃银行,但市场上仍流通赣东北特区贫民银行的纸币。到19326月,在粉碎敌人第三次“围剿”后才发行了为数不多的赣东北省苏维埃银行银圆券。 

赣东北省苏维埃银行 壹圆纸币

19321211日,赣东北省苏维埃政府改称为“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赣东北省苏维埃银行也随之被改名为闽浙赣省苏维埃银行,发行了银圆券、铜圆券,流通于闽浙赣苏区,原赣东北省苏维埃银行停止发行纸币。

闽浙赣省苏维埃银行 纸币

1934年春以前,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发行纸币,并严格控制财政发行,通过各种渠道回笼货币,加强宣传,鼓励群众入股扩充基金,以稳定币值。在军需增大时,采取发行公债回收现金,从而保证了币值的稳定。

193410月,红军北上抗日,撤离闽浙赣革命根据地,该银行随之停业。

1930年11月,“鄂豫皖特区苏维埃银行”在“新集”开始营业。当时该行在特区试发行了“鄂豫皖特区银行纸币券”两种,即:壹圆和伍角。1931年1月,“鄂豫皖特区苏維埃银行”又新增发了纸币券:伍圆和贰角面值。

1931年一月“中国苏维埃造(列宁像)背(镰刀·斧头·壹圆·工农银行)”银币,在苏联制模雕刻完成,并试铸了样币,于当年5月交由鄂西北革命根据地审阅通过,并开会表决同意少量铸造,由特区苏维埃“鄂·豫·皖银行”发行,流通于以房县为中心的鄂西北根据地是中国苏维埃政府仅有的“人像”币种之一,每枚均极为珍贵,存世极少见。

由于当时生产条件落后制造数量有限,再加之后的内战,所以房县苏维埃政府组织十二个银匠用手工铸造没有纪年工艺粗糙,正面上方镌:“中国苏维埃造”六字,中珠圈内镌:“列宁右侧(五分脸)像”。珠圈外左右下分别各镌一“连珠花枝”纹饰。背面上缘镌:“一九三一年”五字;左右各分镌一:“四瓣”花星纹饰:下镌“工农银行”四字:珠圈内中镌:“(壹圆)二字”,并镌“镰刀·斧头交叉纹饰环抱,寓意非凡。一九三二年三月红军撤离根据地后,这种银币即停止发行。"

此枚银币的出现,对研究党在早期建立“革命根据地”苏区人民经济状况具有不可估量和极其深远的重大意义。是中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由共产党领导的苏维埃工农民主政权仅有的人像币种之一

8月苏联政府应请并及时将第二版模具及样币交与“鄂豫皖工农联盟民主政府”审阅,此版银币因比第一版《中国苏维埃造(列宁右侧像)背(镰刀·斧头·壹圆)无纪年》银币含银足,成本高等因素,同时又因政府财政经济短缺,会议表决未通过,故而就此搁浅。

注:《1932年10月,“鄂豫皖工农联盟民主政府”在“徐向前”等革命前辈的领导下,由“鄂豫皖苏区”向西发展进入四川,与当地革命武装会合,一举歼灭了四川地方武装“刘存厚”的主力部队,并缴获了“刘存厚”在“绥定府”设的造币厂。“刘存厚”被歼灭后,于1933年2月在四川“通江地区”成立了“川陕省苏维埃民主政府”。新革命政府建成后,于同年(1933年)12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川陕省工农银行成立”。此行成立后,并利用缴获的造币厂设备,于1934年铸造发行了多种面值的“银圆和铜币”等。

(图片源自各大拍卖公司 版权属原作者)

温馨说明: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刊载该文章内纯属学术交流,不做商业用途,敬请原作者谅解!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

出版物网络交易平台服务经营备案号:新出发闽备字第18001号 |福建省网络食品销售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备案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1533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俄军在顿涅茨克巴赫穆特包围了乌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