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风险分级管控程序的?

一、什么是双重预防体系?开展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的目的是什么?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制度有几个?分别是什么?(20分)

答:双体系: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

目的:是要实现事故的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是“基于风险”的过程安全管理理念的具体实践,是实现事故“纵深防御”和“关口前移”的有效手段。前者需要在政府引导下由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后者需要在企业落实主体责任的基础上督导、监管和执法。二者是上下承接关系,前者是源头,是预防事故的第一道防线,后者是预防事故的末端治理。

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制度有两个,分别是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和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

二、简述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程序主要是包括那几个步骤?(15分)答:1确定危险源(风险点)的识别方法。2划定危险源识别范围。3实施危险源识别。4进行风险评价。5进行风险分级。

6策划风险控制措施。7全面实施,跟踪验证。

风险按照从高到低的原则分为哪四类风险?分别为什么颜色标识?企业最高风险应该由那个层级管控?(15分)

答:四类风险,标志颜色和登记风别是: 红(不可容许的巨大风险R20-25)橙(高度重大风险R15-16)黄(中度风险R9-12)

蓝(稍有风险、轻度风险、可接受或可容许的R4-8)。

企业最高风险由公司级管控。

四、在双重预防体系建设中,隐患排查主要针对的内容是什么?(15分)

答:主要针对公司所有常规和非常规的生产活动,所有生产储存场所所使用的设备设施和作业环节。

五、隐患排查项目清单主要包括哪两类?(15分)类

答:基础管理类隐患类和生产现场类隐患。

基础管理类隐患包括:生产经营单位资质证照、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教育培训、安全生产管理档案、安全生产投入、顶级救援、特种设备基础管理、职业卫生基础管理、外来人员管理、以及其他基础管理方面存在的缺陷。

生产现场类隐患包括:设备设施、场所环境、从业人员操作行为、消防安全、电气安全、职业卫生现场安全、有限空间现场安全、辅助动力系统、现场作业、其他现场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缺陷。

六、简述你企业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开展情况?(10分)

答:根据我公司开展情况叙述。

参考企业开展双体系建设的步骤

双重预防机制运行情况报告(提纲)1.前言 2.目录 3.编制依据 4.试点企业培训情况

5.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完成情况 5.1安全风险清单及数据库建设情况 5.2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制定情况 5.3重大安全风险公告栏设置情况 5.4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编制情况

5.5企业安全风险四色分布图及作业安全风险比较图制作情况 5.6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及隐患排查制度建设情况 5.7隐患排查治理台账或数据库建立情况 5.8重大隐患治理情况

第3篇: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各级人员职责

.各级人员在双体系建设工作中的职责

一、公司设备、生产(工艺)、电气、仪表、研发技术、工程建设等各专业部门负责人:

负责组织部门人员开展“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在专业技术方面指导相关部门、岗位开展危险源辨识评价,制定专业性的管控措施。负责职责范围内风险点的管控,按照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二、公司仓储部、采购部、保卫部等部门及各车间负责人:

全面负责本部门、车间“双重预防体系”创建工作,组织本单位各岗位开展风险点确定、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编制,并对危险源辨识评价成果进行审核,形成风险清单上报双体系建设办公室。组织各岗位人员学习岗位风险辨识成果,并按照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确保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风险管控。

协助车间负责人开展“双重预防体系”创建工作,制定车间双体系建设培训计划,并负责落实培训。对车间双体系建设进度及时跟进,收集整理危险源辨识评价记录,对车间各岗位风险点管控情况检查落实,对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统计公示,对车间班组级员工在双体系工作推进工作中的表现实施奖惩考核。

学习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实施指南,并根据指南标准,组织本班人员开展“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辨识岗位危险源,制定管控措施,实施风险评价。负责对辨识出的成果进行汇总,并上报车间。对岗位员工进行风险告知培训,按计划开展隐患排查。

学习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实施指南,并根据指南标准,在..专业人员组织下参与岗位的风险点、危险源辨识评价、参与管控措施的制定。车间重点岗位人员/岗位主操负责对同岗位员工辨识出的成果进行汇总,并上报班组。应熟知所在岗位的风险信息和管控措施,并按照隐患排查表开展隐患排查,落实各风险点管控措施。.

第4篇:双重预防体系组织机构及职责

关于成立安全生产“双重预防体系”建设

推进工作组织机构的通知

为适应新形势下公司的安全生产发展需要,并提高公司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减少事故的发生,加快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建设工作,经集团公司高层领导研究决定,现设置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推进工作组织机构。

安全生产“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组织机构

组 长: 企业主要负责人 副组长:分管负责人

成 员:各部门负责人及重要岗位人员

下设“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质安部,xxx任办公室主任,具体协调调度“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开展情况。必要时向领导小组组长汇报,组织召开专题会议。

“双重预防体系”建设领导机构成员职责

为确保双重预防体系建设顺利推行,“两个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组长为该项工作的牵头人,负责督导及审核;副组长及小组成员应履行风险点识别、风险评价及风险管控过程中应承担的职责。

1.组织、监督、指导、考核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体系工作的开展及各项措施的落实。

2.传达学习和贯彻关于两个体系有关政府文件、精神和要求。

3.组织编制符合要求、满足公司实际运行状况的《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体系实施方案》。组织编制安全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体系推进工作实施方案。

4全面展开工作,明确各单位进度和质量要求,适时指导和调度,并制定考核办法。

5.定期召开安全生产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体系工作专题会,固化成果、健全档案,持续降低事故风险。

1.对员工进行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体系建设宣贯和培训。

2.做好风险分级评价过程控制,编写《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体系》,组织排查风险点、作业步骤确认、危险源辨识、风

险评价、风险分级管控、确定重大风险,完成“一企一册”。

成员职责: 1.按照“分级管理、分线负责”、“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各成员具体落实安全生产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体系建设过程中的具体工作,完成各自区域内和本业务范围内的风险点识别、风险分级及风险评价,对评价结果负责。

2.制定风险点分级管控措施,并在工作现场制作悬挂风险管控标识牌。

3.建立常态机制、加强动态管理,每年至少一次对风险点进行调整,遇有法规变动、重大人事调整、工艺变更、更改扩项目、原料、设备、产品变动等及时进行风险评估,确保风险点的安全。

1.组织协调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的日常工作; 2.研究提出公司决策、事件和业务流程的风险识别、评估标准;

3.研究提出公司风险分级管理策略和隐患排查治理解决方案,并负责该方案的组织实施和对该风险的日常监控;

4.负责对风险分级管理有效性评估,研究提出风险分级管控的改进方案;

5.负责组织建立风险管理和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

6.负责指导、监督各车间、部门开展全面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7.分析识别公司主要风险,负责组织内控制度的建立、完善、执行、评估工作

第5篇:双重预防体系题库

1、建立完善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安全生产信息化系统,实现()、精准监管、()、科学预防。

2、对排查出来的风险点进行分级,按照危险程度及可能造成后果的(),将风险分为

1、2、3、4级其中()级最危险。

3、风险是指生产安全事故或健康损害事件发生的()和()的组合。

4、()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

5、对存在安全生产风险的岗位设置告知卡,标明本岗位主要()、()、()及应急措施、报告电话等内容。

6、“()”和“()”这两个工作原是“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建设工作的两个子环节。

7、对排查出来的风险点进行分级,按照危险程度及可能造成后果的(),将风险分为

1、2、3、4级其中()级最危险。

8、2017年1月18日公布,5月1日正式实施的《山东省安全生产条例》中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制度,定期进行安全生产风险排查,对排查出的风险点按照危险性确定()。

9、风险伴随的()、()、场所和区域,以及在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或以上两者的组合。

10、对存在安全生产风险的岗位设置告知卡,标明本岗位主要()、()、()及应急措施、报告电话等内容。

11.风险点是指伴随风险的部位、()、场所、()、以及在特定部位、()、场所、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部位等总称。

12.风险分级是指通过采用科学、合理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或()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划分等级,进而实现分级管理。

13.危险有害因素分为四类,分别是()、()、()和()。

14、对排查出来的风险点进行分级,按照危险程度及可能造成后果的严重性,将风险分为

1、2、3、4级其中()级最危险。

15、风险是指生产安全事故或健康损害事件发生的()和严重性 的组合。

16、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

17、对存在安全生产风险的岗位设置告知卡,标明本岗位主要危险危害因素、后果、()及应急措施、报告电话等内容。

18、风险是指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随之引发的()和(或)()和(或)()的组合。

19、风险辨识是识别()所有存在的风险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20、常用的风险评价方法有()、()、()。

21、风险分级是指通过采用科学、合理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价,根据()划分等级。风险分级的目的是为()。

22、风险暂定为“红、橙、黄、蓝”四级,()级别最高,企业原5级划分标准可参照进行调整。

23、企业在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考虑:⑴可行性;⑵();⑶()。

24、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和()。

25、隐患的分级是根据隐患的()、治理和()及其导致事故后果和影响范围为标准而进行的级别划分。可一般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26、隐患信息是指包括隐患名称、位置、状态描述、()、治理目标、()、()、治理期限等信息的总称。企业对事故隐患信息应建档管理。

27、根据《山东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省政府令第303号)第三十五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未按规定报告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的,由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处以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主要负责人处以()的罚款;逾期不改正的,责令限期整顿,可处以2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主要负责人处以1万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28、风险点是指伴随风险的部位、()、场所、()以及在特定部位、设施场所、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等总称。

29、风险分级是指通过采用科学、合理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或()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划分等级进而实现分级管理。

30、危险有害因素分为四类,分别是()()()和()。

31、一般事故隐患是指()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32、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应当全部或局部(),并经过一定时间()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的隐患。

1、企业针对风险类别和等级,将风险点逐一明确管控层级分为()

A.公司、车间、班组、岗位 B.车间、班组、岗位 C.班组、岗位

2、企业要针对各个风险点制订()标准和清单。A.考核依据 B.隐患排查治理制度C.领导带班

3、排查风险点是风险管控的基础。对风险点内的不同危险源或危险有害因素(与风险点相关联的人、物、环境及管理等因素)进行识别、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风险判定标准认定风险等级,采取不同控制措施是()的核心。A.检查 B.领导 C.风险分级管控

4、危险源根源是指具有能量或产生、释放能量的()A.物理实体 B.车间 C.班组

危险源行为是指决策人员、管理人员以及从业人员的决策行为、管理行为以及()A.危险源B.作业行为C.隐患

6、危险源状态包括物的状态和()二部分。A.作业环境的状态B.高空作业C.动火作业

7、危险源的风险评价、分级从方便推广和使用角度,可采用()评价法。A.班前会B.班后会C.风险矩阵评价法或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

8、根据危险度分值进行风险等级用颜色进行分类:()A.红色 B.黑色C.白色

9、风险分级管控措施中工程控制措施包括()A.班前会教育B.消除或减弱危害C.操作规程

10、风险分级管控措施中应急控制包括()A.紧急情况分析、应急方案、现场处置方案的制定、应急物资的准备B.班前会C.班后会

11.企业在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考虑:()

A.可行性、安全性、可靠性 B.必要性、实用性、安全性C.安全性、必要性、可靠性 D.经济性、安全性、实用性

12.企业在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包括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以及()

A.安全措施 B.消防措施 C.卫生防护措施 D.应急处置措施

13.风险信息包括危险源名称、类型、存在位置、当前状态、伴随风险大小、等级、所需管控措施和()等一系列信息的综合。

A.基层单位、责任人 B.所在单位、责任人 C.责任单位、责任人 D.各级单位、责任人

14.风险分级管控程序四个阶段包括危险源识别、危险源分级、风险控制、()

A.效果验证 B.效果验证与更新 C.效果评价 D.效果验证与评价

15.制定风险评价准则,可以不考虑的因素为:()A.法律、法规、标准、规范 B.本单位的安全文化底蕴C.本单位的安全管理标准 D.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

16、企业针对风险类别和等级,将风险点逐一明确管控层级分为()

A.公司、车间、班组、岗位 B.车间、班组、岗位 C.班组、岗位

17、排查风险点是风险管控的基础。对风险点内的不同危险源或危险有害因素与风险点相关联的人、物、环境及管理等因素进行识别、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风险判定标准认定风险等级,采取不同控制措施是()的核心。A.检查 B.领导 C.风险分级管控

18、危险源状态包括物的状态和()二部分。A.作业环境的状态B.高空作业C.动火作业

19、危险源的风险评价、分级从方便推广和使用角度,可采用()评价法。

A.班前会B.班后会C.风险矩阵评价法或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

20、风险分级管控措施中应急控制包括()A.紧急情况分析、应急方案、现场处置方案的制定、应急物资的准备B.班前会C.班后会

21、()是风险管控的基础。()

(A)风险分析(B)风险评价(C)排查风险点(D)风险分级

22、危险和有害因素分为以下几种。()

(A)人的因素、物的因素(B)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

(C)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管理因素(D)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

23、()承担建立和实施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主体责任。()

(A)企业(B)中介机构(C)安监部门(D)主要负责人

24、1级风险(红色风险):不可容许的,巨大风险,极其危险,()。()

(A)无需立即整改,可以继续作业。(B)必须立即整改,可以继续作业。

(C)制定整改计划后,可以继续作业。(D)必须立即整改,不能继续作业。

25、各企业的风险评价准则具体内容应。()(A)统一(B)同行业应统一(C)由各部门自己确定,无需统一(D)与企业实际情况及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有关

26、山东省省风险分级暂定为“()”四级 A、红、橙、黄、蓝 B、红、橙、黄、绿 C、红、黄、蓝、绿 D、红、黄、蓝、绿

27、()是企业安全管理的核心。()(A)事故控制(B)风险管理(C)隐患排查(D)安全培训

28、工作危害分析法能够全面地分析出()所有可能的风险,并针对可能风险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A)作业活动(B)设备设施(C)安全设施(D)工艺操作

29、当通过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得出企业风险的危险性分值大于()时,属于显著危险,需要整改。()(A)70(B)160(C)320(D)50 30、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属于()机制。(A)职业健康安全管理(B)双重预防(C)标准化运行(D)安全管理

31、公司针对风险类别和等级,将风险点逐一明确管控层级分为()。

A、公司、车间、班组、岗位

B、车间、班组、岗位 C、班组、岗位

32、公司针对各科风险点制定()标准和清单。A、考核依据 B、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C、领导带班制度

33、危险源状态包括物的状态和()两部分。A、作业环境的状态

34、危险源的风险评价、分级从方便推广和使用角度,可采用()评价法。

A、班前会 B、班后会 C、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或风险矩阵法

35制定风险评价准则,可以不考虑的因素为()。A、法律、法规、标准、规范 B、本单位的安全文化底蕴 C、本单位安全管理标准

36、公司在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包括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以及()。A、安全措施 B、消防措施 C、卫生防护措施 D、应急处置措施

37、危险源根源是指具有能量或产生释放能量的()。A、物理实体 B、车间 C、班组

1、公布本企业的主要风险点、风险类别、风险等级、管控措施和应急措施,让每名员工都了解风险点的基本情况及防范、应

2、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安全生产风险管控机制,定期进行安全生产风险排查,对排查出的风险点按照危险性确定风险等级,并采取相应的风险管控措施,对风险点进行公告警示。()

3、风险点是指风险伴随的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以及在特定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过程,或以上

4、根据危险度分值进行风险等级用颜色进行分类:红色、橙色、黄色、蓝色。()

5、将识别的危险源按照风险矩阵法或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进行分级,将所有危险源按风险度分为I、II、III级。()

6、风险分级管控基本原则是:风险越大,管控级别越高;上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级可以不负责管控。()

7、风险分级管控措施主要包括:应急控制、个体防护控制、管理(行政)控制、工程控制四个方面。()

8、个体防护用品包括:防护服、耳塞、听力防护罩、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绝缘鞋、呼吸器等;()

9、应急控制通过应急演练、培训等措施,确认和提高相关人员的应急能力,以防止和减少安全不良后果。()

10、以生产工艺过程为主线进行危险源识别可选用“工作危害分析(JHA)法” ()

11.工作危害分析法(JHA)是一种定量的风险分析辨识方法。()

12.安全检查表(SCL)的编制依据包括国内外行业、企业事故统计案例,经验教训。()

13.风险矩阵分析法(LS)和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均是半定量的风险评价方法。()

14.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中的D值越小,说明被评价系统的危险性越大。()

15.风险控制措施是指为将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程度,企业针对风险而采取的相应控制方法和手段。()

16、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安全生产风险管控机制,定期进行安全生产风险排查,对排查出的风险点按照危险性确定风险等级,并采取相应的风险管控措施,对风险点进行公告警示。()

17、风险点是指风险伴随的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以及在特定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过程,或以上两者的组合。()

18、根据危险度分值进行风险等级用颜色进行分类:红色、橙色、黄色、蓝色。()

19、将识别的危险源按照风险矩阵法或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进行分级,将所有危险源按风险度分为:I、II、III级。()

20、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小,而后果严重,则风险很小。()。

21、危险源一定会演变成事故隐患。()

22、企业应对存在安全生产风险的岗位设置告知卡,标明本岗位主要危险危害因素、后果、事故预防及应急措施、报告电话等内容。()

23、建立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是由以风险为重点向以事故为重点的转变。()

24、企业了解自身存在的风险即可,无须将风险点的有关信息及应急处置措施告知相邻企业单位。()

25、属地监管部门要将企业备案的“一企一册”中的1、2级风险点作为重大风险点进行管控()

26、5级风险(蓝色风险):绝对安全。()

27、3级风险(黄色风险):中度(显著)危险,无需控制整改,公司、部室(车间上级单位)应引起关注。()

28、企业通过采取风险控制措施将风险降低到自认为可以,无需验证。()

29、“两体系”建设属于企业安全科的职责,与企业其他人员无关。()

30、工作危害分析法(JHA)是一种定量的风险分析辨识方法。()

31、安全检查表(SCL)的编制依据包括国内个行业、企业事故案例、经验教训。()

32、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中的D值越少,说明被评价系统危险性越大。()

33、风险分级的目的是实现对风险的有效管理。()

34、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是:风险越大,管控级别越高,上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级不必管控,但必须落实具体措施。()

35、公布企业的主要风险点、风险类别、风险等级、管控措施和应急措施,让每名员工都了解风险点的基本情况及防范、应急对策。()

36、个体防护用品包括:防护服、耳塞、听力防护罩、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绝缘鞋等。()

37、将识别的危险源按照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时行分级,将所有危险源按风险度分为Ⅰ、Ⅱ、Ⅲ级。()

风险分级管控中工程控制措施主要包括哪些方面内容? 答:

什么是风险?什么是危险源?

企业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包括哪些措施?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工作程序和内容主要分哪几步?

风险控制措施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第6篇:双重预防机制推进汇报

xxxx有限公司双重预防机制推进汇报材料

十分荣幸各位领导来我公司检查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我公司的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刚刚起步,正在稳步推进,在推进过程中也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正好借此机会向各位领导学习借鉴经验。下面就我公司开展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所做的一些工作向大家汇报: 一、xxxx有限公司双重预防机制进展情况

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作为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的核心要素,其应用在我公司起步较早。单独拿出来作为专项工作进行推进,是从2019年下半年开始的,目前已经进行的工作:

(一)在风险分级管控方面,我们开展了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全员培训,进行了风险辨识,形成了风险清单,绘制了风险分级图,制作了岗位风险告知栏9块,发放岗位风险告知卡27张。在风险管控方面,原来坚持的比较好的有如下两项工作:

1、风险较大的作业,比如高压放电试验,对此风险因素进行辨识并制订防控措施、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制订了防控措施并告知所有作业人员。

2、强化班前会在风险防控中的作用:一是所有作业人员都要参加班前会,一个都不能落下;二是每一个人在哪里做什么工作,有什么风险,怎么防范,一定要安排清楚,所有人都要知道;三是做下班检查,每一个班有什么问题、有什么隐患、怎么处理的,明天还要注意哪些事项、做哪些防范措施,都要交代清楚;四是每一次班前会都要进行一次安全教育。

(二)隐患排查治理情况

公司结合安全管理工作实际,把隐患排查治理与生产管理相结合,与车间、班组的日常工作相融合,在生产运行过程中,各专业、各车间、班组开展的各类检查、检验、巡检、检修等活动都是隐患的排查和治理,形成一种自主的、动态的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具体有以下几种方式:

班检:每班进行安全检查、隐患排查和安全确认。日检:安全员每天巡查。

周检:车间每周组织一次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月检:公司领导带队,每月在全公司范围开展一次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

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谁检查出来的隐患,就由谁下发整改通知、督促落实,完成后进行验收,形成隐患排查治理的闭环管理。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原则,明确了公司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车间、部门第一责任人、班组及员工的隐患排查治理责任要求,并将风险分级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纳入公司安全绩效考核管理,形成分工负责、分级负责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模式。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两项工作进展不平衡 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就是构筑防范生产安全事故的两道防火墙,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机制运行了很多年,已经形成了习惯,进展的比较好;风险分级管控主要在关键任务、关键工作、风险较大的工作方面进行了控制,其他方面进展缓慢。

2、风险管理的培训不足,员工的风险意识较差、风险辨识能力不足

部分管理人员和一线人员风险意识较差,尤其外包施工队伍人员对产中的隐患和风险见怪不怪,缺乏基本的安全常识,对潜在的风险经常存在侥幸心理。同时,他们对生产中的风险认识不足,辨识风险能力较差或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危险源,更谈不上有效开展风险辨识。

3、风险辨识、管控的工作没有形成习惯

现在是风险辨识出来了,分级管控的措施有了,形成文件了,挂到墙上了,岗位风险告知卡发到员工手上了,但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员工自动忽略了,还是老样子,没有太大变化。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继续深入推进风险隐患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盯住关键少数,抓风险预控、抓隐患排查治理,压实各层级安全责任,营造依法决策、照章管理和按规操作、遵章守纪的氛围,有效防范和杜绝各类事故的发生,扎实做好各项安全生产工作,确保安全生产。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安全重点工作:

1、要以安全绩效考核为手段,把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作为重要考核内容,压实各级的责任。

2、要创新方式、方法,吸引专业技术人员、广大员工参与到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的工作中来,确保安全风险确定的专业性、合规性,确保隐患排查的群众性、实效性,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3、要强化重大风险防控,盯牢高风险作业管控。 4、要加强管理人员、班组长和骨干的双重预防机制培训,要播下种子,培养风险预控的习惯,让他们在员工中发挥表率、引领、示范作用。

5、将综合检查拆分为各专项检查,规范检查记录、建立专项检查人员库并进行检查技能培训,明确检查人员权利与责任。逐步利用信息技术对安全检查进行监管、评价。

6、利用互联网+技术,推动每一名员工去辨识、查找自己的岗位风险和作业中的隐患。

7、通过班前会,要求对当班的工作进行风险识别并制订风险防控措施,培养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习惯。

我们要树立防风险、除隐患、遏事故的理念,以安全培训、安全考核为抓手,建立安全培训体系、安全责任体系、双重预防机制。坚持文化引领、培训先行、风险预控、考核到位、落实责任、持续改进的总要求,深入推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激发每一个生产主体的安全意识,推动安全生产关口前移,保持xxxx有限公司安全形势的良好局面。

第7篇:双重预防体系材料明细

1“两个体系”建设组织领导机构(企业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及各部门负责人及重要岗位人员“两个体系”建设职责)

2“两个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明确实施时间、责任人与分工、工作任务)

3“两个体系”建设培训计划

4培训记录或档案(签到表,教材或课件、教师、闭卷考试、抽查10%的相关岗位人员,5人及以上未掌握企业“两个体系”建设培训内容)5风险分级管控制度、作业指导书(传达记录)6隐患排查治理制度、作业指导书(传达记录)7“两个体系”考核奖惩制度 8作业活动清单 9设备设施清单 10职业病危害风险清单

11作业活动分析评价记录(抽查10%相关岗位人员进行询问,5人及以上未参与相关危险源辨识、分析)12设备设施分析评价记录 13职业病危害风险清单 14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 15风险评价准则

16重大风险判定(应判定为重大风险而未判定为重大风险,存在三项的)

17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

18控制措施制定过程全员参与并经过评审

19作业活动类风险分级管控清单(30%及以上控制措施与实际不相符或不具有可操作性,或未有效落实)(主要作业活动,活动存在的风险,风险等级,管控措施)20设备设施类风险分级管控清单(10%相关岗位人员,5人及以上未掌握本岗位应管控风险及相关控制措施的)(主要设备,设备存在的风险,风险等级,管控措施)21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清单(职业病,风险,等级。管控措施)22主要负责人审定发布记录

24安全风险和职业病危害风险公告栏及安全警示标志

25生产现场类隐患排查清单(30%及以上的风险分级管控清单中各风险点、危险源的控制措施未作为生产现场类隐患排查清单内的排查内容及标准的)

26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清单(无内容)27职业卫生基础管理排查清单 28隐患排查计划 29隐患排查表

30排查记录(30%及以上隐患未按期整改且无正当理由的,验收评定不予通过)31隐患登记表 32隐患通报 33隐患整改通知单 34隐患排查治理台账

35重大事故隐患档案(应定性为重大隐患而未定性的)36风险分级管控体系运行情况评审(每年一次)37隐患排查治理体系运行情况评审(每年一次)38更新后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记录

第8篇:双重预防机制实施方案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

为认真落实河南省煤炭工业管理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煤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的通知》(豫煤安[号)文件精神,强化“生命之上,安全发展”理念,创新安全管理模式,杜绝各类事故发生,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公司2018年1号文件要求,特制定煤业有限公司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实施方案。

全面开展安全生产隐患,认真分析安全风险大的生产区域和关键环节,加快推行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管理,建立完善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实现关口前移、精准监管、源头治理、科学

预防。实现双重预防体系落实到安全生产全过程,实现闭环管理,涵盖风险辨识评估、风险预警预控、隐患排查治理、应急管理、安全生产标准化等所有安全生产环节。

为加强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双重体系取得实效,矿成立双重预防体系工作领导小组,对工作进行全面组织、指导和检查。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领导小组下设工作办公室,设在安全科,(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双重预防体系日常管理工作的组织、开展、协调、监督、考核、等。

(一)双重体系工作领导小组职责分工

组长即矿长,是双重预防体系工作领导小组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双重预防体系各项工作,保障双重体系工作所需人力资源和资金投入,定期检查体系建设与运行效果。分管副组长即副矿长,全过程参与、组织、协调和推进双重预防体系工作,对分管范围内的双重预防体系工作负责。专门工作办公室负责制定双重预防体系的管理制度和考核标准,负责具体的业务指导和监督考核。要将双重预防体系的关键环节、核心内容等进行细化、量化,作为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的重要内容之一进行强化,并动员全员参与风险点排查、辨识和隐患排查治理。

1、安全科负责“双重预防体系”实施方案的制 定,并对体系建设情况进行全程监督管理;负责组织安全设施与管理方面风险点的排查、风险点统计、确定风险等级、明确管控措施和管控手册的编制。分析存在的问题,监督治 理方案以及相应的实施工作;监督隐患的整改、防范措施、资金、期限的落实;负责职业病危害的防控和风险公告警示工 作;负责“双重预防体系”的组织、开展、协调、监督、考核、总结工作。

2、生产技术科负责采掘修专业管理方面风险点的排查、风险点统计、确定风险等级、明确管控措施和管控手册的编制。按照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开展隐患排查,及时发现并消除事故隐患,如实记录事故隐患治理情况;分析存在的隐患,监督隐患治理方案的实施工作。

3、机电科负责组织机电运输专业管理方面风险点的排查、风险点统计、确定风险等级、明确管控措施和管控手册的编制。按照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开展隐患排查,及时发现并消除事故隐患,如实记录事故隐患治理情况;分析存在的隐患,监督隐患治理方案的实施工作。

4、调度室负责矿井生产系统、调度指挥管理方面风险点的排查、风险点统计、确定风险等级、明确管控措施和管控手册的编制。按照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开展隐患排查,及 时发现并消除事故隐患,如实记录事故隐患治理情况;分析 存在的隐患,监督隐患治理方案的实施工作。

5、地测科负责地质灾害与防治水方面风险点的排查、风险点统计、确定风险等级、明确管控措施和管控手册的编制。按照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开展隐患排查,及时发现并消除事故隐患,如实记录事故隐患治理情况;分析存在的隐患,监督隐患治理方案的实施工作。

6、通风科负责矿井“一通三防”专业方面风险点的排查、风险点统计、确定风险等级、明确管控措施和管控手册的编制。按照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开展隐患排查,及时发现并消除事故隐患,如实记录事故隐患治理情况;分析存在的隐患,监督隐患治理方案的实施工作。

7、兼职救护队负责矿井应急管理与消防专业方面风险点的排查、风险点统计、确定风险等级、明确管控措施和管控手册的编制。按照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开展隐患排查,及时发现并消除事故隐患,如实记录事故隐患治理情况;分析存在的隐患,监督隐患治理方案的实施工作。

2018年6月,制定出严格可行的实施方案,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充分利用宣传栏、条幅、各种会议积极进行宣传,2018年7月,建立健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的工作制度和规范,为双重预防体系的运行提供制度保障。2018 年8月,全面开展安全风险辨识、科学评定安全风险等级,实现安全风险自辨自控,并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2018年9-12月,建立完善安全风险公告制度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实现有效管控风险、隐患自查自治和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提升矿安全生产整体预控能力。2019年1月,矿将不断总结经验,完善双重预防体系,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强化智能化、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加强从业人员培训,搞好重点岗位人员管理。同时,对双重预防体系进行经验总结,改进不足,提升安全管理能力,确保矿在风险评估、风险 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等方面上台阶,实现风险可控、隐患可治、标准化达标。

(一)明确责任,加强领导。 各部门按方案要求和实施步骤,协作配合切实推进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设。

(二)分步实施、整体推进。双重预防体系工作小组要按照各阶段的要求做好分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理、总结,逐步完善。

(三)落实措施,立足管控。为了更好的保证双重预防体系全方位、有序推进,各部门要加大危险源辨识和加强风险管控力度,做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管理,在安排工作的同时,要同时分析危险源、指定安全责任人并制定安全措施,确保各安全管理没有漏洞,保证危险源的有效管控。

1.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是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基础”。根据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要求,企业组织实施风险点识别、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典型措施制定和风险分级,确定风险点、危险源为隐患排查的对象,即“排查点”。

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体系作为安全系统管理的两个核心环节,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中均有明确要求,并作为其基础关键环节存在。其核心理念也是运用PDCA模式与过程方法,系统的进行风险点识别、风险评估与管控措施的确定,并对各个过程制定规则、原则,进行过程控制并做到持续改进。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是指按照风险不同级别、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因素而确定不同管控层级的风险管控方式。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是:风险越大,管控级别越高;上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级必须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

蓝色风险:可包括5级风险和4级风险。

5级风险:稍有危险,需要注意或可忽略的、可接受的。对于该级别的风险,员工应引起注意;公司的基层工段、班组负责控制管理,可根据是否在生产场所或实际需要来确定是否制定控制措施及保存记录。

4级风险:轻度危险,可以接受或可容许的。对于该级别的风险,公司的车间、科室应引起关注并负责控制管理,所属工段、班组具体落实;不需要另外的控制措施,应考虑投资效果更佳的解决方案或不增加额外成本的改进措施,需要监视来确保控制措施得以维持现状,保留记录。

黄色风险:3级风险,中度(显著)危险,需要控制整改。对于该级别的风险,公司、部室(车间上级单位)应引起关注并负责控制管理,所属车间、科室具体落实;应制定管理制度、规定进行控制,努力降低风险,应仔细测定并限定预防成本,在规定期限内实施降低风险措施。在严重伤害后果相关的场合,必须进一步进行评价,确定伤害的可能性和是否需要改进的控制措施。

橙色风险:2级风险,高度危险,重大风险,必须制定措施进行控制管理。对于该级别及以上的风险,公司应重点控制管理,由安全主管部门和各职能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具体落实。当风险涉及正在进行中的工作时,应采取应急措施,并根据需求为降低风险制定目标、指标、管理方案或配给资源、限期治理,直至风险降低后才能开始工作。

红色风险:1级风险,不可容许的,巨大风险,极其危险,必须立即整改,不能继续作业。对于该级别风险,只有当风险已降低时,才能开始或继续工作。如果无限的资源投入也不能降低风险,就必须禁止工作,立即采取隐患治理措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风险分级管控程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