兜底保险是怎么回事含意外险吗

我想给小孩买个保险,想问一下中国平安儿童保险里买哪种最好啊?

你好,给孩子买保险是可以的,给孩子买保险买的就是一份保障可以选择意外险来进行投保,孩子时最需要意外险来进行保障的一种人群。

平安的儿童保险意外险是可以选择来进行投保的,意外险保障人患病之后可以针对意外来进行保障,意外医疗,大到交通事故,小到猫抓狗咬都可以进行保障。

平安少儿综合意外险-基础版/

了解各个险种的特性,选择一款好的产品是很重要的,产品不同特点不同,投保一款最适合自身状况的产品。

投保险种产品不能只看一方面,不注意条款到最后出险理赔的时候拒赔的情况很常见。
投保的也有很多细节问题,需要专业人士结合业内实际状况给你专业的建议,挑选一款真正适合你的产品。

当前我在线 直接联系我

你好,少儿保险一般包括重疾险+医疗险+意外险+教育金,如果预算充足建议配置上述几种。中国平安儿童保险里少儿平安福还有平安小福星是较好的。
80种主要重疾,10种少儿特定重大疾病,20种轻症。保障高度充足,意味着起点高,40万重大疾病,40万特定疾病和8万轻症疾病(最多3次)。保障久,意味着重大疾病终生得到保障,特定疾病终生得到保障,轻症疾病终生得到保障。

另外,还可以自己主动增加附加保障

买保险一定是买的保障责任,任何一家保险产品都是安全的,没有哪家公司的产品是最好的,只有最合适。

生活中主要的风险无外乎疾病和意外,所以孩子真正需要的保险就这三E种:意外险、医疗险、重疾险,这是最基本的也是最实用的保障。

儿童怀着对世界的好奇,憧憬着各种新事物、且自我保护能力又不足,跌倒摔伤、意外烫伤、溺水处跌落、交通意外、宠物咬伤、玩具意外等风险时有发生,所以意外风险可以凭借意外险来转移。给您推荐一款高性价比专属孩子的意外

重大疾病保险主要是为了防范孩子的大病,儿童中最常见的比如说白血病,现在的治愈率已经不低,但是平均治疗费用接近五十万元,对于普通家庭来说,这些病的治疗都需要几十万的费用,足以拖垮一个年轻的中产家庭,重疾险一旦确诊合同中约定的重疾就一次性给付一笔钱,自由支配的,所以,重疾险一定要买。

无论意外还是疾病,大病还是小病,免赔额后都能100%报销,而且,每年的上限在几百万,基本可以兜底任何大病的医疗费。大病医疗,对绝大部分家庭来说,都是一笔沉重的负担,有了百万医疗,这个难题也就彻底解决了

医疗险和重疾险的互相补充可以有效抵抗大病风险,意外风险可以凭借意外险进行转移,这几种产品搭配起来基本上是一个比较全面的保障了。

我不属于任何一个保险公司,只忠诚于客户和我的职业操守。

如果想要更适合自己的专业意见,也可以直接找我咨询,我会以几年来为上千家庭服务的经验,给您最实用的建议,帮省钱不踩坑,选择最合适的产品。

当前我在线 直接联系我

问题没解决?向金牌顾问提问, 3-5分获得解答!

免责声明:本站问答内容均由入驻叩富同城理财的作者撰写,仅供网友交流学习,并不构成买卖建议。本站核实主体信息并允许作者发表之言论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内容,亦不代表本站对该信息内容予以核实,据此操作者,风险自担。同时提醒网友提高风险意识,请勿私下汇款给作者,避免造成金钱损失。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理赔现场,这里不常来)

第一颗纽扣扣错了,往往是扣到最后一颗才发现;保险一开始就买错了,也往往是发生理赔的时候才反应过来。然而,一旦发生理赔,很多人可能这辈子再无机会重新选择,过程不可逆,代价非常大。

那如何才能买对呢?或者说怎么买不出错呢?

今天理赔君想系统性地谈一下这个问题,并手把手教大家全套正确的DIY操作方法,如果亲正准备买保险,不防静下心来好好看一下这篇文章,但愿大家从此以后,不再走冤枉路,不再花冤枉钱。


  · 掌握科学的配置方法


一、建立正确的保险三观

如何不出错?不走偏?这个问题必须从源头说起 —— 保险三观,即保额观、消费观、理财观

保险的本质,是一方同意补偿另一方损失的合同,买保险的好处,就是当我们发生损失的时候,保险公司会替我们买单,你可以理解为:

人在江湖飘,哪有不挨刀

就算挨了刀,不用掏腰包

如果把保险比作一把伞,那么伞布面积就是保障范围,伞架支撑强度就是保额。

人生最悲催的事情,不是在你最需要保险的时候,后悔没买,而是在你最需要保险的时候,发现买的保险用不上

人生最最悲催的事情,不是在你最需要保险的时候,发现买的保险用不上,而是在你最需要保险的时候,发现它根本不够用

所以,买了不足额的保险比买错保险更坑!这是买保险之前必须树立的第一观,保额观。

不少人觉得买了保险没生病,钱等于打了水漂,很难接受消费这个事实。但保险作为商品,它是有成本的,无论你是否接受,购买行为本身就是在消费

有的消费本金,有的消费利息,有的消费本金+利息,自认为买保险就是“没事存钱,有事赔钱”的,实际上是在消费金钱的时间价值

很多人意识到了保险姓保,但却没有意识到保险也姓消,如果今天你还get不到这个要义,那往后还是有可能被他人误导,或是陷入艰难的产品选择中雾里看花

保险只是诸多理财工具当中的一种,它的优势是保障而不是收益,只有综合运用多种金融工具建立全面的理财规划才能达到保障与收益兼得的效果。

在保险这个领域,理险类产品的预定利率最高只有4.025%,就保证利益而言,长期持有,最好的产品内部回报率(IRR)在4%上下,这是最好,短期持有,绝大多数产品连本都回不来。所以,不要听信代理人鼓吹的靠买理财类保险就能发财致富、一步登天的鬼话,不是我们不需要理财类保险,而是我们要客观认识到它的局限性。

以上就是一个理性保民的保险三观,也是我们在购买保险前必须建立的根本性认知

如果这三观没有建立起来,就不可避免地要交智商税,少则成百上千,多则几万几十万,毫不夸张。


二、掌握科学的配置方法

三观即为方向,是大前提,可仅仅方向正确,依然不能保证结果完美,还必须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学的方法。



记住,完整结实的风险防护网需要用“医保+商保”组合的方式构建,医保的作用是打底,商保的作用是加固,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社会医疗保险是国家给予公民的福利,价格便宜,且没有投保门槛,任何先天性疾病、既往病史都可以无条件投保,这是商业保险所不具备的优点,不可替代,需最先买上。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应对不同的风险,需要用不同的保险产品,正确区分各产品的所属类别及其作用,是购买商业保险的首要任务!概念不清、边界不清、功能不清,你将无从下手,甚至无法沟通

保人的产品只有5个,一支手就能数得过来,并不复杂,保险这部剧,区区5个人,它们依次是:①医疗险、②重疾险、③意外伤害险、④寿险、⑤年金险。无论多复杂的人身险计划书,都只涉及这5个产品,这5个产品相互交织,就构成了一张完整的风险防护网。

他们各自所对应的功能请看下表:

意 外 伤 害:残了,有救助金

保险规划的过程,就是从这5个产品中取材,不断填充、替换、调整这张表的过程。

人身风险不外乎生、老、病、死、残,这是每一个成年人都必须面对的5大风险,无一例外。

风险从哪来,何时来,冲谁来,无法预测,因此,成人必须购买全险,所谓全险,就是①医疗险、②重疾险、③意外伤害险、④寿险、⑤年金险这5个产品买齐,只有买齐这5个产品,才算是一份完整的保障计划,不完全投保、部份投保,意味着防护网有漏洞,请务必知悉。

①+②+③+④很好理解,第⑤个年金险有必要吗?当然!时间不一定能造就一名伟人,但一定会造就一名老人。从必要性上讲,长寿风险也是客观存在的风险之一,不容回避。只是从风险发生的时间顺序上,前4个无法预测哪个会先来,唯独可以肯定的是,长寿风险一定是后到。正是因为长寿风险来得相对滞后,不是眼下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所以,可以暂缓处理,但暂缓并不意味着没有必要。



预算充分不差钱,能够一次性买全险的,保额买足,购买顺序随意。可以从产品的复杂程度出发,先投容易理解的,后投难的,如:寿险—意外险—医疗险—重疾险—年金险;也可以从保费的多寡出发,先投便宜的,后投贵的,如:意外险—医疗险—寿险—重疾险—年金险,都行。

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都是差钱的,如果预算有限,应量力而行,抓大放小,分批+分次,遵从 “先保障、后理财“、“先定期、后终身” 的原则逐步到位,即先医疗、重疾、意外、寿险,后养老,顺序切勿颠倒。

先保障后理财是指,在基础保障没有配置齐全的前提下,不建议购买理财类保险。先定期后终身是指,如果不能保一辈子,就先保一阵子



即使是一步到位买了全险,即使保障期间为终身,保险规划也不是一劳永逸的事,照样需要:

为什么是每20年一规划?因为孩子长大成人需要20年,因为长险的交费期一般是20年,20年后,家庭的财务侧重点会发生改变。

为什么是每30年一规划?因为多数人的房贷是30年,因为长险的回本期差不多是30年左右,是保单继续持有还是变更的节点。

为什么是每5年一调整?因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是每5年一规划,家庭和个人的规划也应如此,5年后你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身价,再者,医疗险的费率也是每5年一跳档,5年之后,续还是不续,需要重新评估。

为什么是每1年一次例行检查?因为产品日新月异,每天都在升级、迭代、推陈出新;因为个人信息会发生变化,甚至家庭成员也会出现异动,这些都需要专人建档并及时更新。

风险防护是一辈子的工程

你需要一个靠谱的代理人


医疗险是凭发票报销医疗费用的保险,按发票种类,可分为门诊费用和住院费用(医院的分法);按出险原因,又可分为意外医疗和疾病医疗(保险公司的分法),它们的对应关系如下表:

意外医疗有可能出现在综合意外险中,疾病医疗也有可能会按保额大小切割成一个个独立的产品。如果单一产品没办法完整覆盖以上责任,那就按细分责任组合购买,少则1~2个产品,多则3~4个产品就能cover。

医疗险买到极致就是看病不花一分钱,但看病不花一分钱往往保费也高。预算充足,可随意;预算不足,建议配置顺序为:大额疾病住院>意外门诊+意外住院>小额疾病住院>疾病门诊>住院津贴。

挑选产品之前,先要明确自己对医疗报销服务的预期,不要盲目寻找。因为期望值不同,选择方向大不一样。

地 域 要 求:想去哪里看病?国外?港澳台?全国?本地?

医 院 要 求:想去什么样的医院看病?公立?私立?昂贵私立?

科 室 等 级:想去什么样的科室看病?普通科室?特需部?国际部?

报 销 范 围:想报什么费用?门诊?住院?门诊+住院?

报 销 项 目:报哪些项目?社保内?医药费?医疗费?

报 销 比 例:怎么报?100%报?80%报?50%报?

报 销 额 度:最高想报多少?1万?5万?50万?300万?

医疗险的投保门槛在5大险种中最为严格,在挑选产品时,首先应关注的是健康告知,非标体一定要在专业代理人指导下投保,切勿乱投,其次才是:①产品的稳定性、②用药范围、③自费项目、④报销比例、⑤免赔额、⑥垫付、⑦绿通。

医疗险是获赔率最高的险种,也是最考验服务的险种,这里的服务,包括产品自带的服务,如就医绿通、医疗垫付、法律援助;也包括平台运营的服务,如协调沟通、退保处理、产品升级、续保提醒;还包括代理人提供的理赔指引服务,是一个三维一体的产品,需要挑剔地买,千万不要试图在医疗险上节约保费,否则,只有节约的那一刻是开心的,以后每次报销都是糟心的。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医疗费用的报销采用损失补偿的原则,重复购买并不能重复报销


意外险喜欢“勾三搭四”,它与其它险种的交叉重叠之处有点多,以至于很多人以为买了意外险就不用买医疗险,也不用买寿险了,其实不是。

意外险一般由意外伤害和意外医疗这两个责任组成,意外医疗是医疗险切割而来,只占医疗险应用场景的一半,前文讲过。

意外伤害则不同,意外伤害是专管意外事故导致的伤残(和身故)赔付,意外伤残是意外险中唯一一个不能被其他险种取代的责任,是意外险存在的核心价值。

伤残是意外险的“芯”,完整的意外伤残责任应包括1~10级281项,最高1级,也叫全残,最低10级。

注意,有些产品只保全残,全残与伤残,仅一字之差,品质却相差好几条街。是安心百分百太飘,还是我拿不动刀? 

意外险的分类方法有很多种,普通VS特定VS综合,长期VS短期,消费型VS返还型......看似特别复杂,其实非常简单,只要将它切割成一个个独立的细分责任,拆成零件摊开,就能一目了然。

无论场景、长短怎样变化,主要责任都离不开意外伤害,无论产品形态如何包装,所有责任终归都要用费率来说话。

返还型意外有不含伤残责任避重就轻的,长期意外也有实心实锤费率超赞的,不管怎样,价值与价格相匹配即可

怎么判断价值与价格是否相匹配呢?这个简单,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切记,意外险自带的身故责任不能完全替代寿险,二者的使用场景、免责规定均不在同一等级。(身故责任,纯度最高的是寿险,其次是重疾险,再其次是意外险)

意外是最有代表性的保险专业术语,死的很意外≠意外死亡,普通人对此很难理解。因此,理赔实务中对突发疾病死亡是否属于意外的界定容易产生争议,而一旦产生争议,尸检就是不可避免的。尸检不是简单的尸表处理,而是五脏六腑解剖,如果不幸面临尸检,请务必要有强大的包容心和足够的心理准备,否则,要么买含猝死责任的意外险(对猝死有时间要求),要么还是老老实实买寿险。


寿险是最纯粹、责任最简单、理赔最没有争议的保险,挑选难度最低。

寿险只有两个责任,身故+全残,相同的免责、相同的保额,选最便宜的即可。道理很简单,如果一定会出险(如终身寿),选最便宜的,因为获取的杠杆最大;如果不一定出险(如定期寿),也选最便宜的,因为保费损失最小。

寿险最大的问题是买定期?还是买终身?

其实,在定期和终身之间陷入两难,归根结底都是预算有限造成的。预算是一双无形的手,它最擅长平衡一辈子与一阵子的关系,如果预算充足,就选终身;如果预算有限,就选定期,前提是,不要牺牲保额。(保险三观,开篇已讲)

如何做到不牺牲保额?有三招,要么增加预算,再多加点银子;要么缩短保障期间,把一辈子缩到一阵子;要么拉长交费时间,摊薄成本。这三招同样适用于重疾险。


重疾险是最难啃的一块骨头,形态多,项目杂,队伍庞大,在基础保障计划中,重疾险的保费占比往往最高,因此,决策难度也最大。

市面上的重疾产品,根据保障项目的不同,可分为6种:

根据重疾赔付次数的不同,可分为两种:单次赔付、多次赔付。

重疾含不含身故,身故赔什么是重疾险价格的分水岭,根据这个属性,又可将市面上的重疾险分为三种:身故赔保额、身故赔保费、身故赔现金价值。

这么多种分法,这么多种类型,究竟哪种最好最优秀?

很遗憾,这个问题没有标答,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重疾身故赔保额才是最好的,也有人认为重疾与身故拆开才是最明智的,还有人认为重疾最好全部都弄成消费型的,不占资金,以小搏大才是最赞的。

理赔君的观点是,就类型来说,每种类型的产品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在市场上都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有时候决定某类产品是否优秀的恰恰不是产品本身,而是思路,不同的思路,赋予产品不同的优秀。(后文DIY思路示范会有体现)

就单品而言,个人认为价格与价值不是孤立存在的,任何产品都不能脱离价格谈价值,责任与费率是一体两面,诸如高发病种、分组、间隔期、赔付比例、赔付次数、额外赔付比例、多次赔付次数、现金价值、保费豁免等等这些都必须结合保费,在有参照物的前提下,才能客观评价,具体产品,具体分析。


了解完4大险种的挑选要点后,现在问题来了,完整的方案该怎么做?

我们就以下图30岁男性的保障需求为例,给出三种不同的思路示范,分别是原装思路、组装思路、买定投余思路。这三种思路的一致性体现在既要交得少,又要保得好,还要一辈子,天荒地老。差异之处是对重疾与身故的处理方式不同。

医疗报销:客户要求除感冒发烧这种疾病门诊外,其它三种情形的就医,意外门诊、意外住院、疾病住院费用,要求能90~100%报销,二级或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普通部即可,无特需部国际部要求,无昂贵私立医院要求,无海外就医要求。

意外伤害:100万,想保终身

养  老 险:暂无养老计划



原装思路最简单,最易上手,一般选用重疾与身故捆绑只赔其一这种常规类型,比如平安福。对于喜欢大公司的人而言,最新版的平安福19-II就是平安寿目前最好的重疾。

忽略产品细节,也忽略一年期产品的费率,只算大账的话,这份计划每年需要投入2.2万元,20年下来大约需要投入2.2×20≈44万,整单的最小赔付是50万。

① 傻瓜式操作,不用东奔西跑,一站购齐

① 成本昂贵,杠杆小,身故与重疾只能赔一个

② 如果发生豁免,一年期产品将无法续费

③ 50万保额管不了一辈子,后期要不断加保

④ 现价低,后期调整方案的成本很高

⑤ 如果退重疾,附加险都要跟着退

⑥ 照搬这个思路,全家预算要5万±

原装思路特别适合保险从业新人以及对保险了解不多的小白,倾向大公司大品牌,对产品品质没有洁癖,对花钱没有技术追求的可以尝试这种。

这种思路最大的难度在于选公司,公司确定了,任何人做出来的方案都是一样的,不能满足个性化需求,但是它操作简单。



组装思路,就是全网采集,分模块掐尖买,不受单一公司单一渠道的限制,这种思路的好处是,哪怕只是单纯的产品改良,无论是采用重疾与身故捆绑的方式,还是采用重疾与身故拆分的方式,组装都明显强于原装,强很多。

① 相同的责任,保费更便宜

② 更优的责任,保费还是便宜

③ 产品各自独立,理赔豁免退保互不影响

④ 现价高,后期调整方案成本低

① 50万赔付管不了一辈子,后期要加保

算大账,原装思路需要2.2万才能搞定50万的赔付,组装思路只要1.5~1.8万,总成本从44万降到30几万,各方面责任全面超越不说,赔得还更多,非常有吸引力。

这种思路对眼界要求比较高,需要摒弃狭隘的保险公司观,需要丰富的产品库作为支撑,实施的难度在于熟悉各大公司、各大渠道产品的细节,精通产品的对比。



组装当中的高手,玩的是买定投余。买定投余大肆兴起,得益于互联网保险在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了大量的、优秀的、费率极致的纯消费型保障产品,让“不期”的余变成了保证的余,可以无风险操作

① 成本低,保障优,流动性好

② 产品各自独立,理赔豁免退保互不影响

③ 有保证的不断增涨的现金流,随取随用

④ 基本保障部分,全家2万不到可以搞定

⑤ 后期调整方案成本低

如图,同样是一年2.2万±,按最保守的赔付情形,原装思路是用44万撬50万,而买定投余只需30万就能妥妥的到手53万,且这53万是纯现金(53万不是保额,保额需要触发理赔条件才能变现),是不需要病、不需要死,就能无条件地、直接拿走的现金,如果不拿走,放在账上是逐年增长的,连加保问题也一并解决了。

方案中的如意享已经停售,用其它年金产品代替,原理也一样。4.025的年金虽然不会再批了,但库里存货还有几款,比如君康的颐养金生。

如图(2),换成颐养金生,同样是一年2.2万±预算,原装方案用44万只能撬动50万,现在,用40万至少能撬动60万,至少相差10万。

如果嫌这个优势还不够明显的话,那我们换成星享福试试。

如图(3),换成星享福,年交保费不变,最大投入还是40万,现在,整单保底能撬动90万,跟原装方案比,至少高出40万!

如果一定要丢进去40万

显然,没有人傻到跟钱过不去,这就是为什么交同样多的钱,有人越交越开心,越交越笃定;有人越交越窝火,越交越亏,因为落差实在是太大了!说到底,买保险是个技术活,得走心,不走心,手一滑,一台5系宝马就不见了。

越是能力有限,越要技术超群

买定投余这个思路的确不错,可它是怎么做到的呢?答案是,必须要有三个纯保障型产品助力,即纯消费型定期重疾+纯消费型定期寿险保证年金,少一个都不行,被很多人嗤之以鼻的消费型定期产品在这个方案里大放异彩,而年金,是整个方案的灵魂,三位一体,各自成全。

这种思路最大的亮点就是变“死”钱为活钱,变流动性差的“重资产”为“轻资产”,它的指导思想是:

我们需要的不是保一辈子的保险

我们需要的是一辈子有钱解决问题

是利用保险过桥作短期掩护自制一个现金池来应对各种经济损失,本质上是在解决钱的问题。

用这种思路设计出来的方案,成本更低,保障更优,流动性更好,但这种设计难度比较大,既要眼界,又要精通产品,还要攻于算计,非常专业。

玩买定投余的高手,都是游走在保险理财这个领域边界的保险师,如果水平再高一点,他们就会跳出保险这个行业,去往更高、更专业的金融领域,成为真正的理财师。

一切需求都是为了解决钱

我们好象又回到了保险的原点

保险配置思路,不外乎以上三种,以上三种思路哪种好?哪种更适合你?一来取决于你对保险的理解,可以深入到哪个层次,可以拓展到哪个高度;二来取决于你的理财能力,可以涉猎到哪个领域?可以到达哪个水平?千人千面。


投保时还需要关注什么问题?

最需要关注的问题当然是——售后服务没有服务的保单就是一张昂贵的废纸,不能理赔的保单废纸不如。

投保的时候,尽可能的回避那些犹抱琵琶半遮面,表面上宣称自己不卖保险,背地里却大肆收割的流量号、公然叫嚣只卖保险但不提供任何服务的甩锅号、飞单转单的二道贩子以及那些没有真实业务疯狂刷单的虚假平台。

总之,绝口不提售后服务的,请谨慎选择。实践证明,无论是保全变更、续费提醒这种简单的线上服务,还是产品升级跌代、规则调整、补充告知、下架停售、换档建议、转保对接、加保复核、理赔代办、进度跟催、方案重修、保单年检这些都需要专人专职进行长期的动态管理和记录,这些服务意义重大,并非可有可无。

什么样的代理人靠谱?如何识别?

一个保险师的气质里藏着她受过的专业训练和办过的理赔案,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理论和实践同时具备的代理人才是靠谱的

旱鸭子:只知道一家公司产品

浅水区:会做多家公司产品比较

深水区:会立体比较多家公司产品和服务且亲自经办过大量理赔

深水区的代理人,至少都要在这个行业摸爬滚打、坚持一线销售5年或以上,不然不会有大量的理赔经验。保险最大的缺点,就是事先不能体验,产品好不好,服务好不好,只有真正参与过、经办过的最有发言权,借用他人的切身体会和经验教训来降低自己的试错成本,是最经济的。

纸上专家到处都是,实践真师凤毛麟角。如果你不确定哪个代理人更专业,可以先从侧面了解他之前经办过哪些理赔,办过多少起理赔,切记不要认人唯亲。


最后,理赔君还是想再强调一下,三观不对,努力白费;思路不对,保障颓废。保险,在没有弄懂它之前,千万别乱买!买保险是个技术活,需要下一番苦功夫,与其天天追产品,看海量的测评,人云亦云,不如自己把技术精华学到手,门道摸清了,方法掌握了,还怕买错买亏么?如果今天的文章对你有帮助,谢谢分享出去让更多的人看到,我们下期见!

兜底设计 | 成本控制 | 理赔服务

产品咨询 | 核保咨询 | 保单托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兜底保险是怎么回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