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普惠如何绑定银行卡电子无法绑定银行卡

平安普惠是属于平安集团旗下的一个贷款平台,旗下的贷款产品丰富,主要是通过线上操作来进行贷款申请的。平安普惠更多的是属于一个网络贷款平台,还是为不少用户提供的资金解决办法的。通常情况下平安普惠还款是通过绑定的银行卡账户来还款的,若是在提前还款时银行卡限额了应该要怎么办?一起来了解一下。

平安普惠提前还款银行卡限额怎么办?

【1】用户可以尝试向银行申请提供银行卡账户的额度限制,一般情况下提高银行卡的限额是需要持卡人携带身份证及银行卡前往银行营业网点进行申请的。手机银行只能在初始的额度限制范围内调整限额。

【2】用户也可以直接更换绑定的还款银行,换成其他限额更高的银行卡来办理平安普惠的提前还款手续。可以直接在平安普惠平台绑定好银行卡账户,在还款的时候使用新绑定的银行卡进行还款。

以上就是关于平安普惠提前还款银行卡限额的解决办法介绍,希望能够有所帮助。其实若是提前还款的情况下银行卡账户被限额了,除了从银行卡下手,用户还可以选择减少平安普惠提前还款的金额。

  为贯彻落实《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金融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意见》等重大决策部署,促进普惠金融更好服务于长三角地区 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加强长三角地区普惠金融经验交流和数据共享,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南京分行、杭州中心支行、合肥中心支行、宁波市中心支行不断完善长三角普惠金融指标体系及填报制度 ,组织开展2020年长三角普惠金融指标分析,主要情况如下。

  一、长三角普惠金融总体情况

  2020年以来,长三角三省一市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创新方式方法,围绕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进行突破;规划政策体系“四梁八柱”初步构建,多层次工作机制发挥实效,战略实施成果不断显现。总的来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局面正在形成。

  金融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工作合力进一步增强,为长三角地区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推动长三角地区通过银行业统一移动支付APP上线政务服务和医疗健康服务取得积极进展;积极推动长三角法人银行全部接入合法资质清算机构的个人银行账户开户专用验证通道,对绑定账户信息提供互相验证服务;发布《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同城化建设指引》,鼓励一体化示范区范围内金融机构打破区域界限;成立长三角征信机构联盟,探索长三角信用信息互联互通;实现绿色金融信息管理系统在三省一市的上线运行及互联互通等。

  从2020年指标填报等情况看,长三角地区普惠金融整体水平较高,多数指标保持增长态势。在金融服务使用方面:长三角地区账户拥有率不断增长,拥有活跃账户的成年人比例高于全国整体水平且持续增长,银行卡人均交易笔数稳定增加,居民对数字支付接受程度不断提高,多数居民仍保留存款习惯,购买投资理财产品的成年人比例超过全国整体水平,普惠口径小微贷款增幅较大,涉农信贷保持稳定增长,保险服务广度和深度持续增加。在金融服务可得性方面:长三角地区连续多年实现银行网点乡镇全覆盖,每万人拥有的银行网点数、ATM机具数、联网机具数超过全国整体水平,金融服务载体不断升级,服务种类和功能趋于多元化;在金融服务质量方面:长三角地区金融素养整体保持较高水平,金融知识得分相对较高,金融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取得新的进展,信用建设稳步推进,信贷障碍逐渐破解,融资环境不断改善。

  二、长三角普惠金融重点指标分析

  (一)金融服务使用指标分析

  1.账户和银行卡使用情况

  个人银行结算账户人均拥有量保持较高水平,银行卡人均持卡量持续增长。截至2020年末,长三角地区个人银行结算账户人均拥有量为13.19户,同比增长13.87%,长三角地区个人银行结算账户总量占全国总量的24.89%;长三角地区银行卡人均持卡量为6.96张,同比增长2.12%,人均持卡量超过全国整体水平9.78%;长三角地区银行卡人均交易笔数227.09笔,同比增长1.19%。长三角地区信用卡人均持卡量为0.67张,同比增长0.69%,信用卡人均持卡量较全国整体水平高21.00%。

  企业法人单位银行结算账户较快增长,企业开户效率进一步提高。截至2020年末,长三角地区企业法人银行结算账户数量为1767.88万户。长三角地区积极推进银行账户管理改革,优化企业开户服务。2020年,上海市推动企业电子营业执照与电子印章在银行账户服务领域的应用试点工作,实现企业电子营业执照与电子印章在企业银行账户开立、变更、撤销业务中的同步应用。浙江省推进“云闪付”APP对接浙江省企业预约开户系统,拓宽企业预约开户渠道。

  拥有活跃账户 的成年人比例较高,农村地区拥有活跃账户的成年人比例与整体水平存在差距。最新调查显示,长三角地区拥有活跃账户的成年人比例达94.01%,同比增加2.90个百分点,较全国整体水平高2.11个百分点。长三角农村地区拥有活跃账户的成年人比例达90.16%,较长三角整体水平低3.85个百分点,较全国整体水平高2.15个百分点。

  2.非现金支付和数字支付使用情况

  非现金支付笔数逐年增多,电子支付使用情况稳定。2020年,长三角地区人均非现金支付笔数为238.82笔,同比增长1.17%。

  长三角地区不断拓展移动支付领域,推动移动支付便民工程建设。上海市实现在多个重点行业支持联网通用移动支付,在医疗健康领域,实现银行业统一移动支付APP上线电子健康卡、医保电子凭证,并积极助力上海市年度民生工程医疗付费“一件事”,成为全国率先打通医保和自费付款的“信用就医无感支付”试点城市。在政务民生领域,实现银行业统一移动支付APP交通罚款全场景全流程覆盖,5000家超市便利店、6000家餐饮店、26家4A级以上景区、社保缴纳、扫码缴税、诉讼费缴纳等均可使用联网通用移动支付产品。江苏省持续推广支付技术创新,拓展金融IC卡应用领域,公共交通领域移动支付应用已服务全省所有市区、所有地铁城市和全省高速公路;大力推进条码支付、手机号码支付等新型支付工具,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丰富的支付需求。浙江省深化移动支付之省建设,创新移动支付场景应用,推动浙江银联参与省卫健委“多卡融合”推广应用,依托云闪付APP签发电子社保卡和电子健康卡。试点“医后付”项目,实现诊疗费用通过医院自助机具或云闪付APP的一次性支付。安徽省打造“五个一”惠民工程,覆盖公交、地铁、高速、停车、加油五大场景。截至2020年末,累计服务人次超4000万,优惠金额超3800万元。宁波市采用条码、金融交易标记化等技术,打造大交通金融服务项目,实现乘车“一次一标记、一次一码”,有效保障乘车付费安全,提升用户体验,并将银联标准公交乘车码与健康码融合,实现“一码出行”应用。自2020年3月应用上线以来,日均使用量近4.5万次,累计使用量达1333.7万次。

  数字支付普及率逐年提高,农村地区数字支付使用情况不断改善。最新调查显示,长三角地区使用数字支付的成年人比例达89.16%,同比增加2.18个百分点,与全国整体水平保持一致。

  长三角地区不断提升支付结算对农村地区普惠金融的支持力度。浙江省推动服务下沉,拓展金融服务功能。一是向县域农村下沉,通过开展“一县一特色”移动支付场景深化、“云闪付数字乡镇”建设等活动,大力推动移动支付在县域的应用。在有条件的地区推广通过移动支付方式办理银行卡助农服务,引导农村居民使用移动支付工具。至2020年末,浙江全省共有10235个服务点开通移动支付办理银行卡助农服务,占服务点总数的58.31%,通过银联二维码、手机PAY等方式共办理助农业务109.64万笔,同比增长2.2倍。二是延伸金融服务功能,依托移动支付推广农户小额普惠贷款,授信覆盖率达到95%以上。推动浙江辖内8家法人银行机构上线云闪付信用卡还款业务。安徽省积极助推小岗村移动支付便民工程建设,创新推动移动便民工程向农村地区延伸,有效带动和激活村域整体产业发展。

  3.个人储蓄倾向和投资理财情况

  长三角地区居民投资理财产品的比例保持较高水平,多数居民倾向使用存款服务。最新调查显示,长三角地区购买投资理财产品的成年人比例为58.08%,高于全国整体水平11.75个百分点。长三角农村地区购买投资理财产品的成年人比例为40.58%,高于全国农村地区平均水平7.55个百分点。长三角地区居民过去一年内在银行业存款类金融机构办理过存款的成年人比例为75.10%。

  4.个人信贷使用情况

  长三角地区通过银行获得借款的居民比例相对较高。最新调查显示,长三角地区成年人个人未偿还贷款笔数为0.60笔,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长三角农村地区成年人个人未偿还贷款笔数为0.50笔,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长三角地区在银行有贷款的成年人比例为38.09%,农村地区在银行有贷款的成年人比例为35.17%。

  5.普惠小微贷款使用情况

  长三角地区加大金融对小微企业复工复产的支持力度,普惠小微贷款规模不断增长。截至2020年末,长三角地区普惠小微贷款余额 为49764.61亿元,占长三角地区人民币贷款余额的11.68%,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占比同比增加1.88个百分点。长三角地区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占全国普惠小微贷款余额的比例为32.96%。

  长三角地区积极运用多种方式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取得明显成效。上海市不断完善小微企业外部政策环境和激励约束机制。打造金融稳保特色政策工具箱,在提高小微信贷奖补力度、发挥政策性融资担保作用和优化地方金融国企考核评价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完善小微信贷奖励和保障机制,扩大小微信贷奖励考核范围,增设信用贷款考核指标,下调受疫情影响严重行业贷款不良率的补偿下限;探索开展担保模式创新,积极开展“大数据+担保”“信保+担保”等融资担保模式创新,加大“批次担保”推广力度。江苏省加强普惠小微等重点领域金融支持,率先推出一批以疫情防控、复工复产为主题的金融产品,高标准执行两项直达实体经济货币政策工具,取得积极成效。江苏省企业综合信息管理系统显示,截至2020年末,全省企业有贷户22.1万户,比年初增加3.8万户;新增小微企业首贷户5.4万户,同比增长15.4%。2020年12月,江苏省地方法人机构普惠小微贷款延期率达87.77%,领先全国。浙江省出台支持小微企业渡过难关17条政策,主要包括:加大对小微企业降低要素成本的支持,下调工业用电、用水与用天然气价格10%,为期3个月,为小微企业减轻负担;减轻疫情对小微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通过减免小微企业税费、延期缴纳税款、缓缴社会保险费、减免小微企业房租等方式加大对小微企业的财税支持;加强信贷纾困,提供低成本转贷,优化金融服务,充分发挥政策性担保机构和金融机构作用;加大对小微企业外贸出口支持,对因疫情无法如期履行国际贸易合同的小微企业办理不可抗力证明,提高出口信用保险保费补贴等。安徽省建立高频率、常态化银企对接机制,推动形成“几家抬”工作合力,并创新线上对接模式,设立“中小微企业线上放贷中心”。金融机构积极推广供应链商业承兑汇票贴现业务,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助推全国首批和全国首单“亿元”级金融供应链票据贴现业务落地安徽。疫情期间,推动省内银行发行100亿元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募集资金全部用于安徽省小微企业信贷投放,为小微企业复工复产提供有力保障。宁波市结合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需要,聚焦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开展了首贷户拓展专项行动、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提升专项行动,推广微担通业务等,让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一线。

  6.创业担保贷款使用情况

  创业担保贷款规模小幅增加。截至2020年末,长三角地区创业担保贷款余额占人民币贷款余额的0.05%,同比增加0.01个百分点,长三角地区创业担保贷款余额占全国创业担保贷款余额的10.13%。

  7.农村地区贷款使用情况

  长三角农村地区贷款规模稳步增加,总体占比保持稳定。截至2020年末,长三角农村地区贷款占人民币贷款余额的比例为21.66%,与上年同期基本保持稳定;农户生产经营贷款余额占人民币贷款余额的比例为3.94%,同比增加0.16个百分点;农村产权抵押贷款余额占人民币贷款余额的比例为0.29%,同比增加0.06个百分点;农户消费贷款余额占人民币贷款余额的比例为4.33%。

  长三角地区积极发挥金融服务乡村振兴作用,有效提升农村地区普惠金融发展水平。2020年,江苏省积极引导农村金融机构增加信贷投放,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支持低收入农户就业创业、发展增收。全省农村金融机构因地制宜地推出了一批金融创新产品和服务,新产品、新服务模式达120余种,首创了“阳光信贷”模式并向全国推广。浙江省深入推进丽水市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在良好的生态基础、扎实的政策基础以及丰富的实践基础上,推动“两山贷”“生态贷”等产品创新,帮助解决“三农”融资需求,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增幅连续11年位居浙江省第一。创新开展省级信用县创建,指导2个省级信用县广泛开展信用建档、信用评价,不断提升农户信用贷款可得性。宁波市推出“股权+”抵押融资试点助力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促进各类集体产权赋权活权。开展集体经济股权质押贷款,以完成股份制改造的村集体经济组织为对象,试点股权质押融资,并运用村社回购等形式解决风险处置问题;探索其他集体产权抵押融资,充分挖掘农地经营权、林权等其他产权融资价值,丰富多元化产品体系。2020年,宁波市运用“信用+集体产权”抵押融资模式,共为2230户农户发放贷款2.51亿元。

  保险密度保持增长,保险深度有较大提升空间。截至2020年末,长三角地区保险密度为4315.79元/人,同比增长3.78%,长三角地区保险密度较全国整体水平高34.63%;农业保险密度为509.28元/人。长三角地区保险深度为4.15%,同比增加0.17个百分点;农业保险深度为0.98%。最新调查显示,长三角地区购买过保险产品或服务的成年人比例为40.01%。上海市积极推进保险业改革,推动在上海率先落地一批有影响力的标志性项目,首家外资独资人身保险公司友邦人寿获批开业,助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正式实施车险综合改革,持续加强数据监测,认真做好风险研判,确保上海车险市场整体运行平稳有序。安徽省制定《加快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着力建设功能完善、运行规范、基础完备、保障合理的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持续强化农险监管,安徽农险率先实现大宗农作物承保面积超过1亿亩和主要农作物保险基本全覆盖。宁波市深入推进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量身定制保险产品,全市政策性农业保险数量突破100个,推动政策性小微企业财产保险全覆盖,已累计为近6000家小微企业提供22.5亿元风险保障。

  (二)金融服务可得性指标分析

  1.网点服务可得性情况

  银行网点机构数量有所下降,保险网点服务可得性需提升。截至2020年末,长三角地区每万人拥有的银行网点数为1.62个,较上年同期略有下降,每万人拥有的银行网点数高于全国整体水平1.89%。银行网点保持乡镇全覆盖。长三角地区每万人拥有的保险网点数为0.57个,与上年同期保持稳定。与银行网点数相比,保险网点服务可得性有待提升。随着互联网渠道快速发展,金融机构加大网点优化布局力度。加之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非接触银行服务方式兴起、线上业务量快速增长,传统银行网点有减少趋势,新型银行服务方式不断涌现。长三角地区积极探索多种方式进一步提高银行服务可得性。安徽省积极推动银行业下延渠道、下沉业务,实施基础金融“村村通”等系列工程,探索推广“拎包银行”等新型服务方式,努力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2.具有融资功能的非金融机构服务可得性情况

  具有融资功能的非金融机构数可得性总体稳定。截至2020年末,长三角地区每万人拥有的具有融资功能的非金融机构数0.10个,与上年同期保持一致。近年来,该类机构数量总体趋向稳定。

  3.ATM等服务终端可得性情况

  ATM机具每万人拥有量略有下降。截至2020年末,长三角地区每万人拥有的ATM机具数量为8.02台,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每万人拥有的ATM机具数量高于全国整体水平11.70%;长三角地区每万人拥有的联网机具数量为336.16台,高于全国整体水平23.82%。近年来,社会公众更多选择数字支付方式,ATM机具需求有所下降,金融机构通过升级服务终端功能等方式实现金融服务更加便民。上海市推动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成为首家实现将“一网通办”政务服务事项嵌入银行网点智慧柜员机,并成为上海地区率先实现政务“跨省通办”的银行,共计实现800多项政务事项网点可办,真正变身成为群众身边的“市民办事大厅”。

  4.助农取款服务可得性情况

  长三角地区实现金融服务村级行政区全覆盖,助农取款点服务不断完善。江苏省探索“党建+普惠金融+移动支付”的江苏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新思路,指导普惠金融服务点建设单位与村委联合构建,普惠金融服务点与基层党建、乡镇政务等政务党群服务有机融合;通过主动对接农村居民、农村产业和地方政府需求,主动拓展服务点功能边界,打造配备不同硬件设备、提供不同业务种类、叠加不同政务功能的智能点、综合点、支付点等服务点。安徽省积极加强惠农金融服务室转型。鼓励搭建金融机构县域普惠金融综合服务共享平台,扩大金融服务范围。以开展助农取款点巡查为重点,首次尝试“现场+远程”巡查方式,逐步实现助农取款点的可持续发展。宁波市依托助农金融服务点,推进数字支付在县域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截至2020年末农村地区46.66%的行政村已开通网上支付业务。开发金融服务地图移动APP,提供搜索、导航等功能,已标识2268个网点、2070个ATM、2234个助农金融服务点。

  (三)金融服务质量指标分析

  长三角地区金融素养得分整体较高,存在城乡差距。2020年,长三角地区金融素养得分为68.90分(满分为100分,下同),高于全国整体水平3.13%;长三角农村地区金融素养得分为66.74分,高于全国整体水平3.30%。其中,长三角地区金融知识得分为70.72分,高于全国整体水平8.45%;长三角农村地区金融知识得分为66.79分,高于全国整体水平9.26%。长三角地区金融行为得分为74.30分,高于全国整体水平0.54%;长三角农村地区金融行为得分为72.38分,高于全国整体水平0.91%。长三角地区金融态度得分为78.95分,高于全国整体水平1.09%;长三角农村地区金融态度得分为78.37分,高于全国整体水平1.03%。长三角地区金融技能得分为72.11分,高于全国整体水平1.19%;长三角农村地区金融技能得分为71.13分,与全国整体水平基本保持一致。

  2.金融服务投诉情况

  长三角地区不断完善投诉管理体系,切实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金融消费者投诉数据统计监测分析系统数据显示,2020年,长三角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受理处理金融消费者投诉97.15万笔。长三角地区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全力做好疫情期间和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金融消费者投诉管理,进一步强化金融机构投诉情况监测分析和风险预判预警,督促和指导金融机构切实履行投诉处理主体责任,及时有效解决金融消费纠纷。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南京分行、杭州中心支行、合肥中心支行、宁波市中心支行持续共建长三角地区金融消费纠纷非诉解决合作机制,在线上解纷、资源共享等方面深化合作,促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推动构建和谐金融消费环境。

  长三角地区不断改善融资环境,信贷障碍持续缓解。截至2020年末,长三角地区银行卡卡均授信额度为2.65万元,同比增长5.37%,卡均授信额度超过全国整体水平8.64%。长三角地区小微企业信用贷款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的比例为13.15%,同比增长1.80个百分点。长三角地区农户信用贷款占比为15.95%,与上年同期基本保持稳定。

  长三角地区加大对小微企业信贷投放支持力度,小微企业首贷户较快增加。上海市精准推动政银企对接,开展“温暖浦江”金融保市场主体系列对接行动。重点针对文化旅游、外资外贸、住宿餐饮、科技创新、交通运输等受疫情影响严重领域的行业企业,举办系列大型线下政银企对接会;开发重点支持企业名录库管理系统,建立精准高效的名单对接机制,实现对重点支持企业的“三方对接、多轮推送、一体化监测反馈”。截至2020年末,上海市金融机构新发放普惠小微首贷8.55万户。浙江省通过“五大措施”有力拓展小微企业首贷户,切实扩大小微企业融资受益面。以构建“首贷户统计体系”为基础,强化首贷拓展数据保障;以人民银行“一平台两系统”为依托,破解制约首贷拓展的抵质押难题;以制定公示“三张清单”为抓手,健全对首贷户“敢贷、能贷、愿贷”机制;以“企业信用信息服务平台”为支撑,缓解银企信息不对称;以“考评和激励约束机制”为引导,推动首贷户拓展工作形成闭环。

  长三角地区稳步推进信用建设,信用报告查询次数不断增加。2020年,长三角地区个人信用报告查询量为70985.29万笔,长三角地区企业信用报告查询量共计1590.95万笔。截至2020年末,长三角地区每万人拥有的个人信用报告代理查询点为0.02个。上海市持续推进信用体系建设,支持中小企业信用平台建设,为金融机构提供数据源包括税务、社保、公积金等88家单位的企业法人信息事项,为广大中小微企业营造“信用共享+信用赋能+融资撮合+政策配套”的金融服务生态体系,平台入驻金融机构超过140家,融资金额超过200亿元。江苏省不断加强信用建设广度和深度,在打造江苏特色的同时,积极配合长三角一体化部署。2020年,率先在全国探索区块链技术在征信领域的试点应用,在苏州搭建以“梧桐链”为底层技术,“长三角征信链应用平台”为应用端,征信机构、地方征信平台为数据节点,人民银行为监管节点的长三角征信链。推动江苏省内南京、苏州、常州、宿迁四地3家征信机构和1家地方征信平台顺利上链。协助上海、浙江、安徽等地征信机构部署上链,较好地实现了长三角地区部分征信机构和地方征信平台的互联互通,有力促进了长三角征信一体化建设。截至2020年末,长三角征信链已部署节点11个,上链企业779万户,上链共享征信报告达858万份。安徽省实现信用信息平台地市全覆盖,各类平台征集中小微企业249.59万户,实现全省中小微企业全覆盖。建设“互联网+征信+融资对接”的“安徽省中小微企业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加强数据归集,开发个性化、差异化、定制化金融产品。在全省开展“党建引领信用村选点建设”试点,建立农户“信息、信用、信贷”联动机制,有效解决农户和新型经营主体融资难题。2020年末,安徽省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评定信用户25.8万户,信用村326个,累计授信140.9亿元。宁波市上线运行普惠金融信用信息服务平台2.0版,持续为宁波市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平台着重发挥非金融替代数据对长尾客群融资的辅助作用,采集入库300多项信用信息11亿条。通过人脸识别身份核验、前端反欺诈、不动产权证验真、企业担保关联查询、风险预警等功能,使风险识别更精准。金融机构利用平台,可按需组合多个数据维度条件筛选目标客群。平台运用知识图谱等大数据方法,进行静态属性和动态访问画像,为用户提供差异化产品和服务。

  三、长三角普惠金融发展建议

  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对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构建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等也相继出台。应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刻认识长三角区域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大力促进高质量普惠金融供给,不断完善普惠金融发展环境,更好推动长三角地区普惠金融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一是不断加强区域合作联动。应坚持创新共建、协调推进、绿色共保、开放共赢、民生共享,在长三角地区进一步强化大局观念、主动意识、探路精神,在强化协同中更好发挥作用。应以一体化的思路和举措打破普惠金融发展壁垒、增强政策协同,促进体制机制相互融合、优势资源充分对接,让金融资源在更大范围畅通流动,特别要在建立规则统一的制度体系、促进金融要素市场一体化、完善多层次多领域的合作机制等方面做好可持续的制度安排。应注重统筹协调,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实现更合理分工,凝聚更强大合力,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不断提升区域普惠金融服务创新力和竞争力,为全国区域一体化发展提供示范。

  二是不断完善普惠金融供给体系。优化普惠金融产品体系,充分发挥金融机构在长三角普惠金融发展中的市场主体作用,稳步增加信用贷款比例,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首贷户融资的支持,缓解“首贷难”;强化长三角地区资本市场功能,提高长三角地区直接融资比重,促进长三角资本市场服务基地精准服务区域企业科创板上市;大力发展长三角供应链金融,提升产业链整体金融服务水平,提高中小微企业应收账款融资效率,促进产业生态良性循环;深入对接普惠群体潜在金融需求,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加大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支持力度,拓宽农村地区抵质押物范围,加强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支持,提升农业保险服务能力。完善普惠金融组织体系,继续推动金融机构跨区域合作,推进授信业务一体化,进一步探索建立长三角跨省(市)联合授信机制;推进金融机构经营一体化,支持试点设立示范区管理总部或分支机构,鼓励金融机构提供同城化的金融服务;加强部门合作监管新模式,逐步建立起适应一体化发展要求的监管体制,不断提升监管效能。

  三是不断深化普惠金融基础设施与制度建设。进一步探索建立长三角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加强长三角地区各部门替代性数据的协调整合和数据共享,建立覆盖长三角地区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平台,优化长三角地区小微企业信用环境。完善供应链票据平台功能,加快推广与核心企业、金融机构、第三方科技公司的供应链平台互联互通。加强长三角地区担保增信机制建设,推动动产和权利担保统一登记公示,完善信贷的风险分担与补偿机制,扩大长三角地区小微企业信贷的覆盖面和渗透率。推动长三角地区征信一体化建设,推广运用长三角征信链,加大征信链应用场景推广力度。

  四是不断推进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融合发展。普惠金融内涵丰富、外延较广,服务对象众多,与其他领域有较多交集。小微企业、农户等普惠群体往往易受气候与环境变化的影响,而这些规模庞大的群体也是应对气候与环境变化的重要力量。应把握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契机,聚焦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体系建设和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等重点、难点领域,积极探索生态绿色领域跨区域创新投融资模式,立足绿色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高效协同,鼓励金融机构出台具体金融服务方案,提升小微企业、农户等普惠群体绿色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应发挥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作用,创新碳排放配额抵质押融资、掉期和远期交易等碳市场交易品种,增强上海碳金融市场服务长三角普惠群体功能。

  五是不断打造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良好生态。长三角地区较早在数字普惠金融领域进行了诸多探索,宁波市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积极探索数字引领,江苏苏州、浙江台州等地也较早开展了大数据技术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实践。面对奔涌的数字经济浪潮,长三角地区应更好发挥数字普惠金融的先发优势,驱动普惠金融发展模式和治理方式变革。整合各类金融数据资源,打造普惠金融的“新基建”工程。深入推进普惠金融信用体系建设,在确保安全前提下鼓励加强信息共享与互联互通,整合各类信息进行数字画像,将商业信用转化为融资便利。鼓励进一步扩大长三角地区公共数据开放领域,加快梳理各类可开放数据,制定完善数据开放制度、数据分类标准及管理规范,落实数据开放和维护责任,推动与民生密切相关、社会迫切需要的数据优先向社会开放。引导各金融机构运用金融科技为企业量身打造个性化金融产品,提供“信息匹配、精准高效”的金融服务,满足企业差异化金融需求。充分运用数字技术防控风险,提升普惠金融安全、便捷、可持续发展能力。补齐监管短板,提升监管科技水平,完善数字普惠金融监管体系。

“消费助农+普惠职工”活动火热进行中!等你来参与!

】【信息时间: 14:51  阅读次数: 】【字号 】【】【】

为充分发挥工会组织桥梁纽带和职工“娘家人”作用,不断提高工会组织向心力和凝聚力,全面提升职工队伍整体素质,服务助力乡村振兴。示范区总工会结合实际,对果农进行消费助农,开展工会会员线上答题赢“采摘券”活动,具体安排如下:

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激发全区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群众爱党爱国热情,振奋精神,凝聚力量,鼓舞斗志,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奋发进取的精神,为示范区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一)凡持有示范区工会会员卡职工均可参加网上答题赢“采摘券”活动。

(二)9月6日至9月8日,工会会员登录“示范许昌”公众号平台,点击“阅读原文”参加“消费助农+普惠职工”线上答题,在规定时间内答题获得70分以上的会员,获得奖品:十斤葡萄采摘券(每人每天有三次答题机会,线上刮奖后每人只能获得一张电子采摘券)。

(三)9月9日至9月12日,获奖会员凭电子采摘券截图记录,到采摘代理点进行兑奖。获奖会员需持郑州银行会员卡到采摘点刷卡支付或者手机扫码支付一元(郑州银行卡内须有余额,微信、支付宝支付时必须用郑州银行卡支付),领取十斤葡萄。采摘超过十斤的部分,职工本人按市场价自行支付。

(四)采摘者及家人(不可超过4人)可在园内免费品尝。

(五)采摘点地址:尚集镇宋庄社区,联系人:宋士甲,电话:

(六)答题内容含党建知识、劳动法、女职工权益保护法、民法典知识等。

(七)活动最终解释权归示范区总工会所有(咨询电话:3372908)。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职工普惠如何绑定银行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