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指数退休时是如何计算算养老金缴费指数?

提到平均缴费指数,可能很多人第一感觉就是迷茫,甚至有的人还不知道是什么,更谈不上计算了。其实平均缴费指数没有想象的那么高深和复杂,主要原因是我们个人对其了解还不够,加上没有相关数据,才觉得有些摸不着边。

怎么简单理解平均缴费指数?是怎么计算的?

平均缴费指数,是计发职工退休养老金待遇时用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社保部门在计算我们职工退休养老金的时候,除了个人账户养老金用不到平均缴费指数外,基础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都会使用到平均缴费指数。

平均缴费指数里面的“指数”两个字很容易给普通老百姓带来比较深奥的错觉印象,实际上,我们可以把“指数”两个字换掉,把平均缴费指数变换一种说法,称为平均缴费水平(以下就用“平均缴费水平”来表述),可能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了解了平均缴费水平,再谈平均缴费水平的计算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至于平均缴费工资的计算,简单说,就是把每年的缴费水平算出来后再平均。而当年缴费水平则是按照本人当年缴费基数除以社保部门公布的当年缴费工资

比如,你当年缴费基数是9000元,社保部门公布的当年缴费工资是6000元,那么你当年的缴费水平就是=150%。

虽然,讲起来就一句话,但在具体计算平均缴费水平的时候,存在个人缴费、单位缴费和视同缴费、多省缴费等四种不同情况,每种情况计算方式有所不同,下面我们通过举例来分别解读下。

个人缴费的平均缴费水平计算

个人缴费是指以灵活就业人员方式参保缴纳职工养老保险的情况。由于个人缴费都是自主选择缴费档次,缴费比例一般是相对固定,所以个人缴费的平均缴费水平计算相对简单。

比如你全部是按照60%缴费15年的话,那么你的平均缴费水平就是60%,不需要计算,很简单。

如果你缴费存在几种不同缴费比例,就需要分段计算再平均。

比如你一共缴费20年,其中,60%缴费10年、80%缴费5年、120%缴费5年,那么你的平均缴费水平就是:

单位缴费的平均缴费水平计算

单位缴费因为个人缴费基数是按照每年的工资收入确定的,而每年的工资收入大都不一样,再加上社保部门每年公布的缴费工资也是不一样,所以需要把每年的缴费水平计算出来,然后再平均。计算过程相对复杂些。

比如你2001年-2020年的缴费基数分别如下表:

你参保缴费所在省市的年缴费工资如下表:

这样,用本人每年的缴费基数除以对应年份的社保缴费工资,就能计算出你每年的缴费水平。按此办法计算的你2001年-2020年每年缴费水平结果如下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每年的缴费水平数据都有所不同,再把这20年的缴费水平数据累加起来除以20,就是你的平均缴费水平了。

经计算,20年的缴费水平合计数是2057.9%,除以20后的平均缴费水平就是102.9%。

视同缴费的平均缴费水平计算

对于有视同缴费年限的人来说,在计算基础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平均缴费水平时候,有的可能需要同时计算视同缴费年限和实际缴费年限的缴费水平,所以,需要我们将视同缴费水平和实际缴费水平分别计算后再平均。

视同缴费水平全国各省市规定都是按照100%计算,这样,只要我们把实际缴费水平按照单位实际缴费计算方式计算出来后,再将视同缴费水平直接带入平均即可。

比如,你在上面例子单位缴费20年之前还有12年的视同缴费年限,累计缴费年限是32年。由于视同缴费水平全部是按照100%计算的,而20年实际缴费水平合计是2057.9%,那么你的平均缴费水平就是:

当然,有的省在计算基础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的平均缴费指数时,只按照实际缴费期间的平均缴费水平计算,这样的话,我们就直接按照上面单位实际缴费的平均缴费水平计算即可。

多地缴费的平均缴费水平计算

在多地有缴费情况的,其平均缴费水平计算其实也不复杂,就是按照本人在各地的历年缴费基数除以退休地对应的历年缴费工资即可。如果同时有视同缴费年限的,其基础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的平均缴费水平计算也是按照退休地的相关规定执行,具体计算只要按照上述介绍的方法计算即可,这里就不再重复举例了。

以上我们罗列了四种基本的平均缴费指数(水平)计算方法,可以说应该涵盖了所有平均缴费指数的计算类型。如果你碰上诸如有单位缴费又有个人缴费的情况,只要把以上介绍的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分别计算后再平均即可。如果你既有个人缴费、单位缴费、还有视同缴费、多地缴费等,都可以以此类推计算出来。

当然,以上计算都是需要相关数据支撑才行。否则,即使知道方法,也是无法计算的。

有的人可能要问,平均缴费指数不是百分数啊?你怎么用百分数来表示?你问的是对的。实际上,这里用百分数,主要是看得更直观,更容易理解。其实,把缴费水平的百分比去掉就是缴费指数了,比如缴费水平101.81%把百分数去掉后的数是1.0181,这个就是缴费指数真实的样子,但结果并无二样。

目前,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主要包括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2种养老保险的退休待遇算法不同。

本文介绍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退休养老金的算法。

如果您参加的是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请跳转链接:

个人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加的养老保险,也是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其养老金算法与单位职工的算法一致。


城镇职工养老保险-退休养老金算法

依据《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2006年全国统一改革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退休养老金由3部分组成:

退休养老金 = 基础养老金 + 个人账户养老金 + 过渡性养老金

P:退休上年度当地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

i:本人历年缴费指数的平均值(缴费指数=本人缴费工资基数÷社会平均工资)

n:本人累计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

假如,本人退休时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基数)为6000元,本人历年缴费指数的平均值为0.6(60%)。

若本人累计缴费了15年,基础养老金 

若本人平均指数倍增为1.2,基础养老金

若缴费年限倍增为30年,基础养老金 

若平均工资翻了一倍,基础养老金

上面的公式可以看出,基础养老金:

(1)与退休时的社会平均工资成正比。

(2)与本人缴费年限成正比。

(3)与本人历年平均缴费指数成正相关,但是不成正比。

缴费年限比缴费档位(指数)更重要!如果承受能力有限,可以选择更低的缴费档位,但是一定要尽量多交年限!

上面的例子中,本人平均缴费指数翻一倍,基础养老金只增加了37.5%,而缴费年限翻一倍,则基础养老金也翻一倍。

每次公布社会平均工资的时候,都有一些人抱怨“数据太高了!我拖后腿了!”

计算养老金的时候,咱一定希望社会平均工资越高越好!

= 个人账户储存额 ÷ 计发月数

个人账户存储额:主要来源于历年的个人缴费(费率8%)及其利息;

计发月数:根据平均寿命计算,50岁退休按195个月,55岁退休按170个月,60岁退休按139个月。这个“计发月数”只是用来计算退休当年的养老金,与实际发放月数无关,实际会终身发放。

假如本人缴费工资基数为5000元,个人费率8%(灵活就业人员一般费率20%,8%计入个人账户)

假如缴费工资基数不增长,交15年:

假如60岁退休,个人账户养老金

提示:这里算出来的个人账户养老金,也是终身支付,未领取完的,可以继承。

“新人”没有过渡性养老金,1996年之前参加工作的“老人”和其他有视同缴费年限的人员,才有过渡性养老金。各省市自行制定过渡办法,各地办法有差异。

= 基础养老金 + 个人账户养老金 + 过渡性养老金

这里计算出来的养老金,只是退休当年的养老金,基本算法全国统一。

退休之后,一般每年都会调整涨一次养老金。国家统一划定人均增长率指标(2021年增长4.5%,2022年增长4%),各省市在指标范围内,自行制定调整办法,一般会体现“普惠增长、多缴多得、长缴多得、高龄倾斜”等原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社保指数退休时是如何计算 的文章

 

随机推荐